对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的辩证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因素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即中央银行,而且也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对象,即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能否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及时做出反应和理性抉择。
如果他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行,即不能对市场信号,包括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信号做出理性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工具就不可能通过对货币信贷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就会受到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就会被减弱。
一、货币政策在商业银行层面上的传导障碍在我国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结构下,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信用渠道的传导,导致货币政策信号被误解、扭曲和削弱,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
(一)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当前我国银行体系基本上代表了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而在银行体系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又是其主体。
这一所有制结构使国家实际上对银行业的风险承担了无限的责任,导致了银行业内在发展动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合理配置资金的积极作用。
结果是银行业不良资产非正常积累、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金融服务效率低下。
银行资金没有实现高效运转,一部分流出银行体系后无法收回,一部分资金只是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无法增值,影响了货币政策从商业银行向企业的传导。
(二)银行业信贷过度集中,扭曲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
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
截止到2006年,其金融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机构总资产的75%,占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份额分别为61.6%和54.8%,客观上形成了相当程度的金融垄断。
央行货币政策能否顺畅传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是否灵敏、及时和有效。
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枢纽。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体现一级法人制度,上收了基层行的信贷审批权,集中力量支持“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因为这样不仅单位集中业务手续数量减少,而且由于其规模大,存在的风险较小。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并对相应搭配产生的效果做了一定的分析。
据有关统计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
在看似一路平稳递增的经济增长背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994~1997 适度从紧适度从紧1998~2003 积极稳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994~1997)1、宏观经济背景: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至1993年增速分别为42.6%和58.6%,大大超过以往的增长速度。
投资需求带动了消费需求,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状况,造成1993年至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了13.2%和21.7%,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过热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隐患。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次出现经济过热现象,为了给经济过热降温,受当时宏观调控经验不足的局限,国家相关部门往往采取“紧缩到底”的政策手段,使经济由过热一下子陷入过冷。
这种热与冷的转换,好像是快速行驶中的急刹车,经济过热是消除了,但又面临着如何启动经济的问题。
热与冷的骤然交替,造成剧烈的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决策部门认识到,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松就热、一紧就冷”的传统做法,做到既要为经济过热降温,也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速度,防止经济运行中的大起大落现象再次发生。
于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中央适时提出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对过热的经济实施恰如其分的宏观调控,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
2、相关措施:1994-1997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财政政策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合理压缩财政支出,并通过发行国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
对策建议
1、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在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应充分 考虑两者的协调性,避免出现政策目标冲突的情况。
对策建议
2、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确保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对策建议
3、完善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建设,提高货 币政策传导效率,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结果与讨论
此外,我们还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 间存在差异。因此,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搭配,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
结论
结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现财政 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完善政策传导机制、建立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等 措施,可以提高政策协同效应,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然而,不同地 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政策制定者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配合:这种搭配方式适合于经济严重衰退 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 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进一步刺激总需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2、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货币政策配合:这种搭配方式适合于经济过热时,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 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总需求。
文献综述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传导机制、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以及政策工具的协同 作用等方面。然而,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相对较 少。此外,一些研究过于理论化,缺乏对现实情况的深入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1998年以来,针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国内消费需求疲软以及出现了通货紧缩等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持续地适当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需求不足的约束。
总体来讲,货币政策收效甚微,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失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央银行层面上的障碍三大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虽然很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也较高,但其实际效果却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
(二)金融市场层面上的障碍1、货币市场。
总体来讲仍不成熟,缺乏足够的中介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交易品种或缺,金融工具和手段创新滞后,货币市场缺乏流动性,地区分割的银行间分隔严重,交易不活跃,货币政策传导缺乏广度,低速低效。
2、股票市场。
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强,长期没有退出机制,其股指变动与经济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异动状态,股市泡沫膨胀,股票价格难以产生财富效应,隔断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上种类不多使公开市场缺乏载体,另一方面交易不旺,以调控基础货币为目的的公开市场业务缺乏交易基础,严重阻碍了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
(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层面上的障碍1、商业银行的垄断性。
2、商业银行有风险约束,而无利润约束。
3、商业银行的集权管理。
4、商业银行发展意识不强,倾向于减少或收回贷款。
(四)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传导障碍1、企业方面。
一方面由于供给相对过剩,引起物价下降,宏观经济环境并不乐观,企业对市场前景并不看好,非意愿存货投资增加,投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面向市场的研发、营销和管理机制,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盈利条件和偿债条件都难以满足贷款条件。
2、居民个人方面。
从1994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城镇住房制度以及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居民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预期支出上升。
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问题、对策
一
、
在 宏 观经 济政 策 的理 论 与 实 践 中 , 币 政 策 的 有 效 性 历 来 是 争 论 的 热 点 , 中 主 要 原 因 在 货 其 于 货 币政策 的 机 制较 为 复杂 。从 理 论 上 讲 , 币政 策 效 应 的 分 析 包 括 两 个 相 对 独 立 叉 相 互 依 存 货 的 部 分 : 币是 中性 的吗 ? 货 币 政 策 是 如何 在 经 济 中传 导 的 ? 货 新古 典 经 济 学 认 为 . 果 由政 策 变 动 引起 的 名 义 货 币存 量 的 变 动 被 公 众 事 先 预 计 到 了 , 如 公 众就 会 获 得 一 种 动 力 去 相 应 调 整全 部 名义 价 值 的实 际 水 平 和 预 期 水 平 , 众 的此 种 反应 将 会 使 公 预期 的 政 策 变 化 对 真 实 变化 即 使 在 短 期 的 影 响 也 中 性 化 , 有 那 些 纯 粹 随 机 的 、 以公 众 所 不 只 或 知 的信 息 为 基 础 的 政 策 行 为 才会 产 生 影 响 、 此 、 周 期 政 策 的 有 敬 性 相 当小 。 与此 相 对 . 凯 因 反 新 思 斯 主 义 者则 以 市场 机 制 运 行 中 各 种 各 样 的 摩 擦 、 整 成 本 及 信 息 的 不 完 全 为 基 础 , 统 解 释 调 系 了 即使是 预 料 到 的政 策 仍 然 能 够 对 总 产 出 和 经 济 周 期 产 生 影 响 :货 币政 策 方 面 系 统 的 、 料 到 预 的变 化 不 会 立 刻 在 名 义 价 值 上 充 分 地 反 映 出来 , 一 过 程 存 在 明 显 的 滞 后 性 , 而 货 币 政 策 能 这 从 够 对 真 实 经 济 活 动 产 生 短 期 影 响 、 币短期 内 是非 中性 的 。 货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最近几年是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货币政策的使用最为频繁。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变数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考验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对其使用要特别谨慎。
而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政策效应。
文献表明,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些缺失,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行为经济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存质量;危险因素;调查;对策目录摘要 (I)1. 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 ......................................................................................... I II2. 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视角:行为经济学 ..................................................... I II2.1. 营养和心理因素.......................................................................................... I II2.2. 货币理论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中,对微观主体的主观假设在不断地演化................................................................................................ I V2.2.1. 风险态度 ............................................................................................. I V2.2.2. 心理账户 ............................................................................................. I V2.2.3. 过于自信的心理 ................................................................................. I V2.2.4. 人们的后悔心理与奇幻思维以及准奇幻思维 (V)2.3. 行为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V)2.3.1. 货币政策有效性解释 (V)2.3.2.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解释 ......................................................... V I2.3.3. 货币政策敏感性的解释 ..................................................................... V I2.3.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力的解释 ......................................................... V I3. 行为经济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V II3.1. 央行不能做到减少货币供应量 .................................................................. V II3.2. 随着加息次数的增多,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呈递减趋势 .............. V II3.3. 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权改革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会更低VII4. 评论总结 ............................................................................................................... V III5. 参考文献................................................................................................................. I X1.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完全融入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
估计 过程 和结 果
( 数据的选取与说明。本文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 ; 一) 广义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余额 作为货币工具变量的指标. 样本区间为 19 年 3 96 季度到 20 年 o 季, 09 2 数据来源为中国发展经济数据库。 我 们对原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 并使用 x— l 方法进行季节调整 , 2 分别以 G P M 、R和 C 代表处理工过 D 、 2C H 的国内生产总值 、 广义货币供应量 、 贷款和通货膨胀率。
具有波动较大 的正 向响应 , 在第 1 季度大幅上升后 , 2 第 季度大幅下降, 随后第 3 季度达到最高值 , 然后效 应逐步减弱 , 在第 5 季后大体保持稳定。这说明在经济低迷时, 以增加贷款投放能够在短期时内快速地刺激
经济回升、 走出低谷 , 但同时也会导致经济 出现大起大落 , 不过在经济过热时运用信贷手段进行调控经济也
M 为中介 目标的货币政策对产出是 的效应的 2 2 M 的变动与其对 G P的冲击具有 同向的作用。保持 M D 2的
稳定增长将会有助于保持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C I M 变动的冲击具有持久的正向响应 , P对 2 在第 5 个季度 达到最高 , 然后缓慢 回落。这反映出物价变动的货 币因素仍然较显著 , 并且货币对物价产生的影响也具有较
我国货 币政策传导 效应 的实证 分析
马 秀远
( 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 ,Fra bibliotek安徽蚌埠摘
23 0 ) 30 0
要 : 文利 用货 币政策工具变量和 国 内生产 总值 、 货膨胀建 立向量 自回归模型并通过脉 冲响应 函数 、 本 通 方差分
解方法分析货 币政策工具 变量的变动对 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的冲击效应及其对他 们波动 的贡献率。 究表明 , 国 研 我 货 币政策均能通过货 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影响通货膨胀和产出, 贷渠道的短期 产出效应则较为显著 , 币的长期产 出效 信 货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分析及政策建议摘要: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涉及货币政策方向的选择与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下的实施效果,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在相关文献验证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具有非对称性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成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成因分析政策建议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美国学者cover、delong& summers等经过实证研究发现,正的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非常小,而负的货币冲击则能够明显地减小产出,也就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要明显小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thoma(1994)、garcia & schaller(2002)、weise (1999)考查了货币供给冲击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非对称效应。
我国学者刘明在2006年采用stiglitz&weiss的均衡信贷配给理论,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阈值效应和非对称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衡量信贷配给强弱的指标,阈值能够对信贷配给的完善程度进行间接的反映。
一、货币政策及其非对称性(一)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相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针对影响金融变量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含金融体制改革)。
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理论凯恩斯所提出的货币政策非对称理论,是以刚性价格和粘性工资为基础,来自正、负名义需求变化对产出所造成的影响是造成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主要原因。
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效用实证分析
资本 管理 的工具 。
客 户 、 细定 价 应该 成为 未来 银行 经 营中 的重 点 ; 过合 理 合法 精 通 合 规 的 创 新 . 大 不 利 用 或 少 利 用 资 本 的 中 间 业 务 在 盈 利 中 的 占 加 比, 才是银行 未来 的发展方 向 。
资本约 束 , 必须 以有 限 的资本 赢取 更 高的 回报 , 不是 通 过规 模 而 扩 张的粗 放经 营模 式简 单地 “ 以规 模换 效益 ” 。对 我国银 行业 而
言 , 其未 来的发 展战 略中 , 细化经 营更 应该 资本 管理 的能力 、 平和 资本质 量 。同时应 鼓励更 多 的银行 水 开 发和使用 内部 评级模 型. 通过 完善模 型治 理机制 。 使模 型真 正成
月更是 达到 了5 %的 高 点 , 货 膨 胀 形 势 不 容 乐 观 。 对 这 样 的 问 通 面 题 我 们 不 得 不 深 思 : 用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熨 平 经 济 波 动 对 经 济 本 身 使 带 来的危 害是 如何产 生 , 该 如何避 免? 又
缺 陷: 如频 繁调 用 存款 准备金 工具 、 事前预 警机 制 不足 和 货 币政
量转 向表外 , 制约银 行表 外资产 的过 快增 长 , 响非 利息 收入 ; 影 三 是为 满足新 协议 的流动 性监 管 要求 . 银行将 被迫 持 有更 多 的低 收
益 的流动 资 产 ; 四是二 级 资本 工具 合性标 准 的调 整将 限制 “ 回 赎 激励 ” 等条款 , 加银 行 的筹 资 成本 。五是 随着新 协议 的实施 , 增 我 国的利率市 场化进 程将会加 快 , 存贷 利差将 会收 窄 , 统 的“ 传 吃利 差” 盈利 模式将 难 以为继 。六是 资本缓 冲机 制要求 将使 我 国银行 业未分 配利润 受到一 定程度 负面影 响 。目前我 国监 管层对缓 冲资 本没有 特别 要求 国 内商业银 行距 离新 协 议 25 .%的要求 尚有 差 距 。新协 议 的要 求迫使 银行 提取更 多 的一般 风险准 备 , 从而未 分 配 利润将 收到一 定 的挤 压 。 ( ) 银行业 的发展 方 向产 生影 响。按照新 协议 的监管思 路 四 对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有哪些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首先,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率对货币政策有直接的影响。
当经济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压力增大时,央行可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
相反,当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下跌,央行可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国际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波动也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汇率的变动等因素,都会对我国外汇市场产生影响。
央行需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情况来决定是否调整货币政策,以保持外汇储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第三,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
金融市场的稳定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金融市场出现风险或者危机往往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冲击。
央行需要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以保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另外,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也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之一。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任何一方的失衡都可能导致经济风险。
央行需要根据财政政策的变化来相应调整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衡。
此外,金融机构的需求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银行对货币的需求是货币市场的基础,央行需要根据银行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
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央行通常会根据金融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货币政策调整。
最后,社会和政治因素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社会舆论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也会对货币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对于通胀问题的关注程度、政府对于就业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有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国际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波动、金融市场的稳定、政府财政政策的变化、金融机构的需求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和政治因素等。
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及效应分析
国家 实施 日 嫩 前的通货膨胀率 ( ( 实施后的通货 率()% 期 1j )6 ) 2 ()
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 具体包括货币政策 目标不 明确 . 政
策 制 定 的依 据 、具 体 的政 策 操 作 以及 对 未来 经 济 的 预 测 都 严加 保 密 , 开 发 表 讲 话 用 词 也 是 模 棱 两 可 涩 公 晦 难懂 。在 这 种 社 会 公 众 和 中央 银 行 信 息 不 对 称 的情 况 下 .社会 公 众 难 以根 据 中央 银 行 的行 为 或 者 信 息来 形
我 国 中央 银 行 自 1 9 9 5年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中 国 人
货 币政 策 透 明度 之 所 以兴 起 不 仅 源 于 布 雷 顿 森 林
民银 行 法 》 实施 之后 也 正式 走 上 了提 高货 币透 明度 的 道 路 。9 8年 3月 开 始 .央 行 坚 持 每 月 与 各 商 业 银 行 19 召 开 经 济 金 融 形 势 分 析 会 . 报 全 国金 融情 况 . 根 据 通 并 宏 观 经 济 状 况 对 未 来 货 币 政 策走 向进 行 预 测 自 2 0 01
【 键 词 】 币政 策透 明度 关 货
透 明 度 实践
政 策 效应
【 中图分类号】8 1 【 F 2 . 文献标识码 】 【 0 A 文章编号 】o 6 2 2 (000 — 0 5 0 io — 0 5 1)9 0 5 — 4 2
一
、
引 言
策 透 明度 的提 高 确 实 给 一 些 国家 带来 了 显著 的 积极 效
成合理的预期 。 但是 , 2 自 0世纪 9 0年代初 , 西兰 、 新 英 国、瑞士等 国家货币政策透明度成 了继 中央银行 独立
货币政策的工具效应分析
货币政策的工具效应分析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体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货币政策的工具效应分析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效果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有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货币政策。
本文将从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的货币政策工具入手,探讨它们的工具效应及其对经济体的影响。
一、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指央行通过购入或出售政府债券等金融资产来调节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影响货币供给量。
对于央行购入债券来说,它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储备,提高了货币供应量;对于央行出售债券来说,它减少了金融机构的储备,降低了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效应主要表现为流动性效应和预期效应。
流动性效应是指央行购买债券时,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储备,金融机构可以用这些储备进行贷款和投资,从而增加了经济体的总需求。
预期效应是指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使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未来预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市场行为和经济体总需求。
2.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一种强制储备,旨在控制货币供给量。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自主控制的货币供应量。
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减少,银行自主控制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增加,银行自主控制的货币供应量减少。
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效应主要表现为乘数效应和资产置换效应。
乘数效应是指储备金减少的影响,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和总需求;资产置换效应是指商业银行更愿意持有货币作为储备金,而减少投资和贷款,从而导致经济体的总需求下降。
二、影响利率水平的货币政策工具1.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央行通过改变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利率逆差等方式来影响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从而影响市场行为和经济体的总需求。
当央行降低利率时,商业银行贷款成本降低,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经济体的总需求;当央行提高利率时,银行贷款成本增加,抑制消费和投资,从而降低经济体的总需求。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政策已成为稳定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货币政策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一、通胀压力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价也随之上涨,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一些重要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我国经济进入了通胀周期。
通货膨胀将导致投资回报率的下降,企业利润的下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科技进步带来的货币创造压力现在,随着我国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支付方式的普及,货币供应的增长率将会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这就需要货币政策的调整,以保证货币不会过多地流入金融市场,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
三、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经常会对中国货币市场产生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加速也可能会让国际资本从境外进入中国市场。
在此过程中,中国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灵活性、透明度和流动性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
一旦发生外部冲击,我国货币市场可能无法完全抵御影响。
对策分析一、加强调控力度,维护价格稳定为了应对通胀压力,货币政策需要加强调控力度。
央行可以采用加息、降息等方式来调整货币政策,通过稳定价格来控制通货膨胀。
二、优化货币政策的管理结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货币供应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
因此,货币政策的管理结构需要不断优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货币供应和金融创新。
三、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中国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的规定和措施。
央行可以通过释放流动性和调整货币政策来应对市场波动,从而维护市场的稳定。
四、加速金融市场改革加速金融市场改革,增强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流动性。
中国还应该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商品化,以提高监管和市场化水平,降低风险。
总结货币政策是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基石。
要应对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央行和政府紧密合作,加强监管,设定更加强有力、灵活的货币政策框架,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流动性和国际化水平,从而使我们的货币政策更加有效,以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现行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相对弱化。
究其原因有三: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
2006年,我国仍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将继续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
[关键词]货币政策稳健有效性一.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回顾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货币政策的重新定位,《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表明今后货币政策基本目标是“稳定”而不再是“增长”。
从早期的“发展经济、稳定货币”过渡到“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直到今天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鲜明地体现了货币政策日益“中性化”的轨迹。
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不再承担“刺激”或“抑制”经济的任务,而只负责经济运行营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规则导向”的货币政策。
二.充分认识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性近几年,在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过程中,货币政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体提法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却始终是配合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防范金融风险,以金融的稳定来确保经济的稳定。
可将其概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为什么不比照积极的财政政策,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呢?这是因为:(1)单靠增加货币总量解决不了近年来出现的物价负增长问题。
1997年后出现的物价负增长,根本原因是由于多年来严重重复建设,造成工业部门严重供过于求所酿成的;它是长期来经济结构失调的结果,而不是货币总量不足。
(2)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解决总量问题,货币政策具有优势,而解决结构问题;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总量扩张无济于事。
(3)当前货币存量大量增加,而引起货币失控的一些潜在的因素还未完全消除。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生产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争先贷款,目前企业长期大量负债经营已经给金融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风险,企业和银行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诸因素分析
要包括作为货币政策传导器 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的状况 、 观经济 的整体 状 况 、 宏 企业 的状 况 以及 居 民
个 人 的收入 和金融 意识 的状 况等等 。
一
、
宏观 经币政策 的制定 , 与 宏 货 要 观经 济 的状 况相 适应 。宏观 经 济的状 况作 为货币政 策实施 的背 景 同样也影 响着 货 币政策 的效 果
关 键 词: 币政 策 ; 货 效果 ; 影响 因素
中 围分 类 号 :8 t F2 文 献 标 识 码 : ^ 文 章编 号 : 0 16 0
货 币政 策 的实施过 程 主要是 中央银 行通 过对 货 币政策工具 的运 用 , 过货 币政 策 的“ 导器 ”最 终 通 传 , 作用 于作 为市场 的企业 和个 人来 实现 的 。所 ,影 响货 币政策 效果 的因素 可 以简单地 分为 与货 币政策 直接 相关 的内部 因素和 作 为货币政 策实 施背 景 的外 部 因素两部分 ,其 中内部 因素 主要包 括 中央银行 的 宏 观 调控能力 、 币政 策工 具 的效 能 、 币政 策 传导 货 货 机制 的优 劣 、货 币政策 的作 用时 滞等 。外 部 因素 主
20 年第 2 总第8 期) 02 期( 2
( ) 业 和居 民个人 。企业是 货 币政 策信 号的 三 企 最终接受 者 ,企业 制度 的扭 曲和行 为 的非 市场化 影 响货币政 策 的效果 。 目前 , 企业 改革 虽然逐 步深化 , 但 是许多 企业尤 其是 国有企 业仍 然没 有成 为完 全独 立 的市场主 体 , 企业 预算约束 软化 . 信用 观念淡 薄 。 在这样 的背 景下 , 币政策 的调控效 果 可想而知 货 居 民个人 也 同样 是货 币政 策信 号的接 受者 。他 们根据 货 币政 策信 号 的变化 ,会 及 时调整 自己的金融 资产 结构 。 是在 目前 治理通 货 紧缩 的过 程 中 , 但 受近 年住 房、 教育 、 医疗等一 系列 改革 政策 出台 的影响 , 动 启 居 民消费 的政 策效用 不大 。 加之企 业效 益普遍 较差 , 国有 企业 改革力度 加 大 , 收人家庭 增加 , 低 导致 人们
第七章 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第七章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一、如何评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答: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含义:既能快速达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又能使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最小,避免货币政策目标间的磨擦。
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货币政策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什么途径对产出、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二是政府能否有效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行以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1、货币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偏离有多少;2、政策发挥效应的快慢,即能否如期达到目标,政策时滞(产出时滞与价格时滞)有多长;3、政策实施中是否会带来其他不良后果;评价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具体指标:一是指可计量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效果。
二是指货币量的相关指标,反映目标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程度。
1、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GDP 指数和GNP 指数;失业率;国际收支状况。
2、反映通货膨胀程度指标GNP 平减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
3、反映货币供应量及结构变化的指标货币增长率:反映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量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指标,考核货币政策操作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实施效果。
货币结构比率:M0/M2与M1/M24、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货币购买力指数货币购买力——货币的币值,指每单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能够买到包含多少价值量的商品或劳务。
货币购买力指数,反映不同时期同一货币购买商品、支付劳务费用等能力的相对数指标,即指单位货币的币值。
二、什么是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举例说明其结果。
答: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的含义:如果一项政策在制定阶段(t时)是最优的,但在执行阶段(t+n 时)却不是最优的,这项政策就是动态不一致的。
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的举例及结果:货币政策决策与执行过程中的动态不一致会导致通货膨胀目标的偏差。
决策中的最优选择:中央银行预先公布保持低通胀的目标。
执行中的选择:企图利用公众已形成的低通胀预期,执行完全相机抉择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分析研究
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分析研究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通过管理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对经济秩序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过程。
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是指货币政策对各行业、企业甚至个人的直接影响,包括利率、货币投放、信贷政策等方面。
首先,货币政策对于投资行业的影响非常重大。
利率水平是货币政策最为直接、最为深入的影响因素之一。
当货币政策收紧以后,银行的贷款利率会上升,这对于投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利空消息。
此时的投资人除非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极为乐观,否则容易危及收益。
而货币政策宽松时,则对投资者来说利好消息居多,大量资金流向投资市场,影响市场行情。
其次,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产业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货币政策的影响除了直接作用于金融市场以外,也会通过金融市场的协同作用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
比如,货币政策调控信贷的发放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经营状况。
货币政策收紧时,企业融资条件变差,经营难度增大;货币政策宽松时,则企业融资条件好转,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从而改善经营状况。
最后,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也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会影响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速度,以及价格水平的变化,会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
例如,货币政策宽松时,通货膨胀压力会加大,物价会上涨,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这会对消费者的财务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从理论上看是十分显著的。
货币政策的宽紧调节会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和消费者领域,针对不同的市场行情,应当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加以合理把握。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行业结构、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等,这也需要我们持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掌握更多的经验和方法,以利于更为有效地实践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在贫困地区的效应、传导阻滞因素分析
定 影响 。
况 看 , 然 目前 经 济 增 长 有 所 回 升 , 实 际 利 率 水 平 虽 但 仍然较 高 , 别在预 期 收益 率不 明确 的情况 下 , 业 特 企 自主 投 资 仍 然 持 谨 慎 态 度 。 据 统 计 , 0 年 1 9月 , 2 01 — 广 西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增 长 1 .% , 西 部 开 发 的 1 省 市 86 在 2 区 中排 名 倒 数 第 2 , 主 要 还 是 依 靠 房 地 产 投 资 高 名 这 速增 长 和 农 网改 造 、 境会 战 、 南 通道 、 滩 电站 边 西 龙 等 西 部 基 础 设 施 开 发 项 目的 国家 投 资 带 动 。 同 时 企 业 更 新 改 造 投 资 完 成 不 理 想 , — 9 仅 增 32 , 明 1 月 .% 说 工 业 企 业 等 实 体 经 济 在 名 义 低 利 率 政 策 下 主 动 投 资 扩 大 生 产 、 行 技 改 升 级 的 意 识 仍 然 不 强 , 将 影 响 进 这
一
、
货 币政策在广西 的传导 效应 的局 限
性
亡 窭 亘垒
2 5 o 2 0
.
政策 固
越 是 贫 困地 区 ,经 济 发 展 对 资 金 的 需 求 越 是 呈 现 刚 性 。 然 在 国 家 总 体 货 币政 策 宽 松 、 币 供 应 总 虽 货 量 充 足 的 情 况 下 ,贫 困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融 资 需 求 大 与 银 行 贷 款 增 量 不 足 、金 融 渗 透 能 力 弱 的 矛 盾 仍 然 十
的政 策建议 。
广 西 贷 款 增 幅逐 年 下 降 的趋 势 才 得 到 扭 转 。 统 计 , 据 2 0 年 广 西 贷 款 比 七年 增 长 1 .8 、高 于 广 西 GDP 00 0 % 1 增 幅29 个 分 点 。2 01 1 9 , 款 仍 然 呈 现 小 .8 0 年 至 月 贷 幅 增 长态 势 , 幅 6 1 % , 于 全 国9 2 个 百 分 点 。 增 .3 低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的辩证分析一、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弱效应自1998年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以来中央银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的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从现实情况看其货币政策操作力度是相当大的然而却与国内市场需求持续不旺、经济增长缓慢的政策实施效果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究竟是因为货币政策本身已经陷入了“流动性陷阱”还是由于受客观经济新形势的影响货币政策有效发挥存在时滞一时间人们禁不住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如果仅仅从近几年货币政策的表现就断言货币政策无效似乎有失偏颇因为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来看1984年以前我国的金融政策一直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控制下因而谈不上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为中央银行后其职能和地位得到日益巩固和加强货币政策也日渐成为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加上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明显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例如1993-1996年为治理因社会总需求过剩而引发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同时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可以说这是我国中央银行首次成功地运用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其效果是显著的1998年我国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为扩大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中央银行又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应该说我国治理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也是有的但发挥得不够属于弱效应(这似乎验证了凯恩斯学派早已有过的解释货币政策的紧缩功能强而扩张功能弱)为此国内许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二、对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的辩证分析199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弱效应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复杂的必须辩证地加以分析首先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具有金融制度的二元结构、金融市场体系残缺与滞后、政府对金融业过度管制等金融特征因而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因为西方国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是立足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市场体系完善、机制健全)而应更多地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分析框架换言之同样的货币政策在西方国家能够带动经济的复苏而在我国却可能无明显效果或短期有效、长期无效其次以物价稳定作为最终目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我国也不例外但物价应稳定在什么范围之内虽然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换言之目前理论界认为的货币政策弱效应是基于不同的监控指标体系之上得出的结论再者从理论上说货币政策的意义就在于货币当局通过改变一定的经济参数达到影响实体经济活动的目的因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目标的选定和传导机制的确定等内部制约因素以及经济开放度、现行汇率制度、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现状等外部影响因素对货币政策有效发挥都有着制约性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内部因素的制约(1)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可以自主决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程度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而中央银行自成立起就始终摆脱不了政府的影响受制于政府的行为;中央银行自主选择货币政策的能力十分有限独立性较弱表现在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既要考虑自身的目标偏好又要考虑政府部门的目标偏好因而形成了实为多重目标的单一目标——稳定货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定位以及我国货币供应具有的内生性1与外生性“混合特征”便明证了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地随意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基础货币变动都是中央银行意愿决定的这里还存在着许多经济学家常提到的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过程然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持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因此中央银行极有可能迫使自己在多重目标之间寻找平衡这种弱的独立性导致货币政策效果难以有效发挥(2)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然而从现实情况看要完全实现这四个目标达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四者之间存在着内在冲突会严重削弱政策效果因而西方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相继完成了从“多目标”到“单目标”的转变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虽然也选定为单一目标但这一目标实际上却包含着两层含义由于必须考虑到经济增长的重大政治和社会意义因而中央银行在兼顾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双重目标的同时更偏重于经济增长但在目前我国通货严重紧缩的情况下究竟应该偏重于经济增长还是保持币值稳定都会产生“囚徒困境”2削弱货币政策效应(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货币政策是不能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中介来传导货币政策的意图因此从某些程度上说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灵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就成为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我国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始于1998年主要是以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基础的至今尚未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具体表现在第一凯恩斯学派的传统利率传导途径不符合我国国情凯恩斯学派认为利率是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即决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的关键因素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基本上还是实行管制利率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同时实体经济对利率弹性也呈现出非预期化特征因此用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途径来发挥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二货币学派的资产相对价格变动传导途径在我国缺乏金融市场支持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到供过于求的状况则货币资产的持有者会将多余的货币用于购买各种资产从而增加产出也就是说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是通过公众多余的现金余额支出变动来影响支出和收入从而达到国民收入的增加这需要有充裕的货币以及完善的金融市场和丰富的金融资产的支持而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即使公众有能力也有愿望对其资产结构进行调整也缺乏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因此用货币学派的资产相对价格变动传导途径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第三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托宾为代表的股票市场传导途径在我国存在现实阻滞托宾的q理论认为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下降促使股票价格上涨q值相应上升企业也相应增加投资从而总产出增加因此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传导的关键取决于资本市场的规模、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金融市场各子市场间的一体化程度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相当滞后不仅规模偏小而且还处于规范发展阶段;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几乎完全被割裂通过股票价格提高形成的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也不是很明显因此通过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存在现实阻滞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主要通过信贷途径但据李晓西等同志的研究报告3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存在六方面问题一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机构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二是传导机制的客体即企业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三是货币政策传导的路径过窄;四是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下降;五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动力和信号有失真问题;六是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不容乐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2.外部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快我国货币政策有效发挥面临着许多新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1)经济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货币政策效应与经济开放度密切相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和总供给与国际收支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从而使经济运行方式和货币政策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即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依赖于经济开放度;经济越开放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越小而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越大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快在货币政策实施和传导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国外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跨国银行的大量进入跨国银行可从我国银行业手中抢占大量的业务和市场影响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受到极大的影响;也使得我国现行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被削弱因而货币政策效应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由于我国现行的钉住汇率制度缺乏必要的弹性因此无法及时地对外部冲击作出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具体表现在第一由于我国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是钉住美元的因此会出现所谓的“储蓄、投资和通货紧缩”悖论即越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通货紧缩的预期反而会增大;第二钉住汇率降低了套利风险会造成短期资本外逃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受到阻滞;第三钉住汇率无法及时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变化影响进出口增长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应(3)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包括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来讲金融创新使得货币供应量脱离了中介目标的基本要求与中介目标的“三性”(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差距拉大因此货币供应量是否仍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成为现实问题具体说来金融创新使得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增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可控性降低;金融创新增加了货币供应定义和计量的难度降低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测性;金融创新改变了各层次货币总量的决定因素削弱了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就货币政策工具来讲金融创新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效率弱化了再贴现政策的操作效果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讲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途径有弱化作用4(4)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是畸形的主要有二层含义一是指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非均衡发展;二是指资本市场本身的非规范发展由于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非均衡发展尤其是股票市场的高收益造成了虚拟货币需求猛增相应降低了货币供应量对实体经济的刺激削弱了货币政策效应;而资本市场的非规范发展使得大量银行资金流入股市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导致货币政策无法顺利传导致实体经济同样削弱了货币政策效应在当前中国股市的发展状态下通过股市上扬促进经济增长只能是一个幻想5三、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对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外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货币政策有效发挥受到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多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我们必须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作出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地使货币政策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内部制约因素还是外部影响因素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最终都落在了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协调性等方面以下就此提出调整对策1.我国加入WTO后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对外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的外部平衡开始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中必须考虑的经济因素因此在强调稳定货币币值这一政策目标的同时也应关注国际收支平衡选择汇率目标区作为现阶段的汇率制度安排这是我国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发挥的至关重要的方面另外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应尽快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物价水平监控指标体系2.适时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总量性指标逐步过渡到价格性指标已是世界性的趋势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利率弹性的增大应适时把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既可消除金融创新对中介目标的不利影响又可消除外资银行业务扩展对中介目标的不利影响但在目前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渐进调整的策略即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并将外汇存款和外资银行存款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同时参照短期利率指标逐步过渡到以利率为单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针对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短期内我们必须着眼于流通信贷传导途径改善信贷配给机制消除对非国有企业的歧视并大力发展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信贷传导途径这一传导机制能够畅通无阻从长期看必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扩大货币政策的作用范围实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信贷途径为主向利率途径为主的转变同时注重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拓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使货币政策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对经济实体产生更广泛的影响4.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发展由于货币政策偏重于总量调整而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调整故在目前我国供过于求、通货紧缩的市场格局下应当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来消除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供给刚性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能量释放到有利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方向上来「参考文献」1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J.经济研究2001(3)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3 李晓西余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国民经济活力J.金融研究2000(7)4 周颖刚赵红岩西方国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J.新疆财经1998(2)5 巴曙松通过股市上扬促进经济增长幻想与远景J.当代财经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