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4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被称为“白山黑水”之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核心地带。
本节地理课将带领学生走进东北三省,了解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旅游资源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并通过实例介绍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掌握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位置: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2.自然环境: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资源丰富。
3.人文景观: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旅游资源。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等,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介绍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素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到东北三省的位置,简要介绍其地形地貌。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图片,如冰雪、森林、湖泊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八年级下学期《“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学期《“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教学难点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2、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提问:提到“东北地区”,你首先想到什么?“逗趣二人转”、“俄罗斯风情建筑”、“冰雪大世界”、“东北三宝”等等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首先想到的是:“冷湿”的自然环境。
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经度为120°E—135°E,纬度为39°N—53°N自主学习,说位置和范围1、位置和范围(1)位置:(2)范围:2、地形:在图上找出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
小组合作,探气候(1)东北三省主要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2)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是什么?(3)东北地区冷湿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农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小组活动:1、结合图文资料,归纳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的特点。
东北三省农业结构比较完整,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部门齐全,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素有“白山黑水”之称,是指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水系所涵盖的区域。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特点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资源、工业、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
2.难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地理位置、资源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北三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1一、目标导学知道东北地区的显著特色。
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概况。
二、知识梳理1、请说说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的含义:2、东北三省包括3、东北三省地下以,主要的河流有。
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请在地图上指出本区的主要山、河、平原。
4、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
三、探究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四、巩固练习1、东北三省指的是()A、黑龙江、吉林、河北B、黑龙江、吉林、辽宁D、吉林、辽宁、内蒙古姓名:评分:C、黑龙江、内蒙古、辽宁2、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分别是()A、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C、长春、沈阳、石家庄3、“冰城”是指()A、哈尔滨B、长春C、沈阳D、西安B、哈尔滨、长春、沈阳D、太原、石家庄、哈尔滨4、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5、我国最大的平原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D、三江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6、下列河流是中朝界河的是()A、鸭绿江B、黑龙江C、额尔齐斯河D、松花江7、下列四幅图,反映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是()8、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分布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9、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C、冬短夏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10、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11、关于东北三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B、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C、东北三省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D、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12、下面关于东北三省气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B、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C、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D、纬度较低,又紧邻着亚洲北部温暖的夏季风源地13、东北三省地形以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因此,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概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对其地理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东北地区的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学会分析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东北地区发展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分析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案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东北地区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导入和呈现。
2.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
本节课以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东北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东北三省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掌握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分析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区域观念,认识东北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增强学生对我国国土的认识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
2.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
2.资料查询法:引导学生利用资料查询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经济案例,分析地理要素对经济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2.资料: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的相关资料3.地图:东北三省地图、中国地图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并用资料呈现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历史、文化、民俗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东北地区的特点及其经济发展状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东北三省的特色和优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2.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东北地区典型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东北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生动展示东北地区的特点。
2.教学材料:收集关于东北地区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解说。
3.地图:准备东北地区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位置和地理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特色产业,引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景观。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同时掌握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业基地、城市分布等人文经济状况。
本章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了解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一个地理单元,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还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东北地区的认知可能仅限于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刻板印象,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纠正和丰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业基地、城市分布等人文经济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景观。
2.难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业基地、城市分布等人文经济状况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情境,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北地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东北地区的图片、视频、地图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能够画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准确说出地形特征以及河流的分布情况。
2、了解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发展情况,能够举例说明东北三省的工业优势、问题以及转型的出路。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气温降水分布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 东北三省的农业发展情况,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优势、问题以及转型的出路。
【难点】东北三省的农业发展情况,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优势、问题以及转型的出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地图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大家有没有看过《闯关东》这部电视剧,东北俗称关东,即山海关以东,这里有茫茫的林海,有肥沃的土壤,大家还对东北有其他的了解吗?(学生......)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的了解一下东北三省,看看东北三省都有哪些特点。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冷湿的自然环境1、东北三省的范围【提问】观察课本图6-2-1,说明东北三省的范围,并找出东北的典型地形。
【学生活动】总结出东三省的位置并列出典型的平原与山地。
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呈现出山水环绕的格局【提问】观察图6-2-1说出东北的主要河流以及相邻的国家。
通过读图,让学生加深对"山环水绕、沃野干里”的山河大势加深印象。
3、冷湿的气候【展示图片】教师展示东北雪原、树挂、雾淞等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东北严寒的雪景,感受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结合图6-2-2图6-2-3,回答下列问题并分析东北寒冷的原因。
门纳妄北三第气汝和降水的分等r牯点1^6 2-1布午平,珥气.心51-7U *攻.占;[.安-+C A分市①读出A、B、C三地的年平均气温,说一说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
3.东北三省作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重要性和工业的分布。
教学难点东北三省工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分析比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东北的图片引入东北三省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东北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农业发展如何?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1.范围: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部大兴安岭。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
3. 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图们江和鸭绿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4.气候:东北三省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5.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板书)1、范围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说明东北三省的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板书)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及P15图6.12说明东北的地形。
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以下地形: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山脉排列呈马蹄形。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
(板书)3、河流众多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说明东北的主要河流,主要有鸭绿江、图们江、黑龙江及相邻的国家朝鲜、俄罗斯。
通过读图,让学生对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加深印象。
(板书)4、气候冷湿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6.2.1“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第二节《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山河分布规律。
2.了解本区的气候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分析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知道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理解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4.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初步分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学期长短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地理实践目标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及工业基地分布特点。
2.工业基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三、教材设计思路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节系统讲述东北三省的自然、农业、工业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白山黑水”代表了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林海雪原”则形容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茫茫雪原、原始森林密布的环境特点。
除此之外还有“北大仓”“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的别称。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东北三宝的图片展示。
问题引领:你知道这“三宝”哪里的宝贝吗?学生回答:东北三省教师小结和承转:就让我们来学习北方地区的北方,位于中国雄鸡的鸡头—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认识东北三省的概况。
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6.9-6.12和课本第13-14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问题引领(1):东北三省在全国的位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为特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东北三省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等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详细的课件,包括图片、案例、地图等教学资源。
2.教学案例:收集与东北三省相关的案例,用于教学中的分析与讨论。
3.教学地图: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向学生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等。
《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工业等经济发展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图表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信息提取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东北三省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东北三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理解东北三省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东北三省的风光视频,展示广袤的黑土地、壮丽的长白山、寒冷的冬季等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对东北三省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所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25 分钟)地理位置和范围展示中国地图,指出东北三省在地图上的位置,明确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东北三省的经纬度位置和相邻的省区。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形图,介绍主要的地形类型,如山地(长白山、大兴安岭等)、平原(东北平原)等,强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形特点。
气候: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图,讲解东北三省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分析其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集中在夏季,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河流:在地图上指出主要的河流,如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了解河流的流向和水系特征。
农业介绍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等)。
讲解主要的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等),以及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工业介绍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展示一些工业部门(钢铁、机械、石油等)。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
2.了解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
3.通过课堂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1. 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
2. 东北三省的自然资源分布。
【教学难点】1. 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2. 东北三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激活学生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下:1.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哪个地方?2. 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特征是什么?3. 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有哪些?4. 东北三省的自然资源有哪些?二、展示教师利用PPT或图片的方式展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分布、气候特征等相关信息,并与学生交流讨论,了解东北三省的特点,并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让学生对东北三省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讨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一起探讨与东北三省有关的话题,如下:1. 为什么东北三省叫东北三省?2. 东北三省有什么著名的风景区?3. 东北三省的历史和文化有哪些著名的代表?4. 东北三省的民居建筑有什么特点?5. 东北三省有哪些有名的传统节日?四、总结教师通过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概括东北三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安排适量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东北三省的文章、画一张东北三省的地图、收集一些有关东北三省的风土人情等。
并要求学生在下一次课时交上。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东北三省的省份?A. 黑龙江B. 吉林C. 内蒙古D. 辽宁2. 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以 _______为主。
A. 山地B. 平原C. 高原D. 岛屿3. 以下哪种自然灾害在东北三省比较少见?A. 地震B. 洪水C. 台风D. 旱灾4. 以下哪种水果是东北三省特产?A. 香蕉B. 西瓜C. 梨子D. 苹果5. 以下哪座城市不在东北三省?A. 哈尔滨B. 长春C. 大连D. 沈阳二、简答题1. 简述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素有“白山黑水”之称。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人文特点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东北三省地处较远,学生对这一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东北三省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人文特点等内容;学会运用地图和地理资料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东北地区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人文特点。
2.难点: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对气候和人文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具。
3.网络资源:东北三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人文特点等内容,让学生对这一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对气候和人文的影响。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发展现状;2.了解东北三省的经济特点、资源丰富程度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了解东北三省的人文特色、文化传统和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发展现状;2.东北三省的经济特点、资源丰富程度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东北三省的人文特色、文化传统和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东北三省的经济特点、资源丰富程度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东北三省的人文特色、文化传统和旅游资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图片、地图等教具;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东北三省是指哪三个省份吗?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回答,向学生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并引导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发展现状。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以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和发展现状,包括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2.教师结合图片和地图,向学生讲解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特点。
3.教师通过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东北三省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东北三省的经济和人文发展的兴趣。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东北三省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并要求学生结合课堂讲解的知识,分析东北三省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3.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促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深入理解。
四、综合实践(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选择一个东北三省的城市进行考察,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采访、观察等方式,了解该城市的经济特点、人文特色和旅游资源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领略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地理特点以及人文景观。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东北三省的特点,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问、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知识。
2.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点。
2.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
3.东北民俗文化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北地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知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提问回答:鼓励学生提问,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了解,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地理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基本情况,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地域分布、地形地貌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为特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丰富,对于了解家乡的地理特征有较高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学会运用地图和地理资料,分析东北三省的发展优势和劣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东北三省的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4.东北三省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等。
2.资料分析法: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东北三省的认识和看法。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三省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等。
2.资料:收集关于东北三省的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人文地理特征的资料。
3.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以便于教学展示。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其他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研究的系统化,而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巴基斯坦的基本地理特征,记住卡拉奇。
知道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约束条件通过分析自然条件对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巴基斯坦为新增加的选学内容,教程讲述的内容较少。
主要是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
由于其内容许多在总论部分已经涉及到,为了避免重复,所以只是重点突出的建筑设计关键环节了两个标题。
“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这一点对它的气候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
宗教问题是南亚不可或缺尤其是印巴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印度河平原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该地区主要的制约各种因素是降水不足,所以其农业、城市、工业的发展,主要以印度河为中心进行。
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议巴基斯坦是一个在世界上世界文明古国,应使同学了解其悠久的历史历史与文化、宗教及风俗习惯等,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的资讯,以事例轶事说明印度与约旦在领土、宗教等问题上为的争议,关注南亚与工业部门我国西南相邻国家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对于巴基斯坦自然条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该节体现得较充分,可以将该节作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分析。
关于“巴基斯坦”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印度河对巴基斯坦发展印度河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地理事物的空间散布【教学用具】巴基斯坦景色图片;巴基斯坦地理环境与降水图;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下图;巴基斯坦铁路线、主要城市等分布图【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印度,这节课学习与印度非常密切的国家----巴基斯坦(板书)第三节巴基斯坦(提问)谈一谈你体会对印巴关系或巴基斯坦的了解(学生自由回答)(展示巴基斯坦景色图片)(总结板书)一、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悠久的历史民族与宗教(承转)巴基斯坦仅指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繁荣状况如何呢?前面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八个区域,今天希望大家通过读书辩论和讨论,试着分析巴基斯坦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范围及地形特征;
2、了解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东北三省的矿产资源分布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4、结合本科的学习,说说如何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均衡发展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3、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转型。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谈及近期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的故事情节和场景,引入新课的学习。
一、关于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的教学:
阅读课文,并结合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以下问题,教师及时跟进总结。
1.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省份,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东南部为________山地,东北部为小兴安岭,
西倚_______。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_______。
3.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_______江和_______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_______、_______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4.气候:东北三省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描述地形和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
5.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_______。
[读图活动]:
6、结合课本图片,探究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特征: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图中0℃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_______毫米,为什么降水多?_______。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_______。
由于纬度_______,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_______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_______,夏季_______。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_______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关于农业的教学:
7.农业发展的条件:
(1)制约因素: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_______密切相关。
这里纬度较_______,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_______的需要。
(2)有利条件:地势_______,土壤_______,适宜大规模的_______耕作;气候_______,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8.盛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9.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发达的种植业为发展_______畜牧业提供了
丰富的饲料;林业资源丰富,_______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山区。
9.东北平原开发历程。
(在书中找到标注)
三、关于转型中的工业基地的教学: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优势。
也为下一内容转型中的工业基地做铺垫。
东北三省成为全国重工业基地的优势: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四通八达的运输网;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力量雄厚;旧中国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和东北三省;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优势是本节课的重点。
2.看资料,谈感想:
1、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建成中国第一座大型轧钢厂,被称为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2、1956年7月,第一辆国产载重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3、1956年7月,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战斗机在沈阳首次试飞成功;
4、1958年,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
5、1958年,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在大连研制成功;
6、1959年9月,大庆油田被发现;
7、1974年12月,中国第一条输油管道大庆至秦皇岛建成投产;
8、1986年8月,大庆30万吨乙烯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9、2003年8月,第一辆国产磁悬浮列车在长春客车厂下线。
出示以上资料,学生看后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中国重工业的摇篮、共和国工业的长子。
3.通过补充这些资料,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已经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那么东北三省能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又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结合活动等内容,了解以往东北工业发展,由于对资源的依赖大,造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现在当地已认识到这种现实,采取一系列手段,努力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低能耗的产业,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北三省
一、东北三省区域特征:
1、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河流分布情况;
2、气候特征冷湿
二、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1、平原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
2、山地和丘陵林业;
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林区
三、转型中的工业基地
1.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2.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3.东北工业的转型。
[作业]: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