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建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汽车电子产品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随着互联网科技革命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将和更多传统产业融合。
汽车电子将承载联通汽车与外界的使命,通过大量的传感器件和执行
单元,在车内建立网络,然后接入移动网络,让汽车成为万物互联中
的一个节点,通过云储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全面提升驾驶体验。
车联网的兴起,将重塑汽车产业链,带动汽车电子产业实现飞跃
式发展。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5579.3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733.0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8.15%;建设期利息144.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3%;流动资金1701.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92%。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2900.00万元,
综合总成本费用35047.25万元,净利润4668.7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
率16.31%,财务净现值4289.0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37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
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并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现阶段我市发展面临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上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从供给端入手,提高创新、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全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该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章产品方案分析
第五章项目选址
第六章建筑工程方案分析
第七章原辅材料成品管理
第八章技术方案
第九章项目环境保护
第十章劳动安全分析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方案
第十二章人力资源分析
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第十四章投资估算
第十五章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六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七章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八章总结
第十九章附表
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汽车电子产品项目
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45.37亩。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分工
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国制造2025》;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
五、建设背景、规模
(一)项目背景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会使其汽车工业在未来数年的时间里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改变全球汽车产业与市场格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心将继续向新兴市场国家倾斜。
“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和形势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全球经济处于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和贸易进入恢复性增长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速换档、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同时,国家宏观调控由传统强化需求端作用转向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继续扩大投资、消费、出口有效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土地、资源、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优化配置,以高质量的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或引导有效需求,建立供需匹配、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总体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难得的
机遇:一是兰州新区建设的机遇。
未来五年,兰州新区伴随基础设施
的完善和入驻企业的投产,产业集聚效益逐步发挥,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将逐步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是政策平台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兰州争取到的国家级新区和众多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
资金支持将在“十三五”时期发挥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
三是创新驱动的机遇。
创新驱动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
展的动力源泉,随着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扎实推进,我市
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必将高效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战略性新
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必将迎来一个大的发
展机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四是对
外开放的机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围绕国家中欧
国际货运班列集结站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加快推进,兰州对外开放必将
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将大幅提升,国际美誉
度和影响力将持续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作用将日益
显现,兰州市将会成为国家实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战略平台。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兰州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产业布局不均衡。
工业总量的85%集中在黄河河谷的主城区,第三
产业的50%以上集中在城关区,部分产业园区活力不足、优势不明显、产业集聚水平低。
二是一产、二产、三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工业中
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耗较高、污染排放
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规模小;服务业以传
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现代农业规
模小,加工转化水平低,增值链条短。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
体系不完善,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四是城市建
管水平较低。
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支撑发展的综合承载力不强,尤其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欠账大,畅交通、治污染任务艰巨,实现城
市科学高效管理任重道远。
五是民生保障能力有待于提高。
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这些问题和矛
盾必须在“十三五”期间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0246.64㎡(折合约45.37亩),预计场区规
划总建筑面积36900.90㎡。
其中:生产工程22841.66㎡,仓储工程4132.9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287.86㎡,公共工程7638.49㎡。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汽车电子产品3万套/年。
六、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
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
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七、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5579.3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733.0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8.15%;建设期利息144.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3%;流动资金1701.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92%。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3733.07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
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12052.32万元,工程建设其
他费用1276.23万元,预备费404.52万元。
八、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2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5047.25万元,税金及附加1627.80万元,净利润4668.7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31%,财务净现值4289.0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37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九、主要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一、产业发展背景
(一)产业政策
1、《中国制造2025》
加快汽车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
通工具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2、《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分领域、分门类逐步突破汽车电子等关键集成电路及嵌入式软件,提高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支撑能力。
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增强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能力,鼓励有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加
大投入力度,发展一批符合产业链聚集要求、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
的关键零部件企业,支持发展整车企业参股、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
专业化汽车电子企业。
(二)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背景
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制造技术的结合,是车体汽车电
子控制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的总称。
汽车电子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产业
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口,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和节能环保需求的核心推动力。
出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政府对汽车产品的节能、环保、安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法规不断加严,但使用传统机械方法难以使汽车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汽车制造商希望借助电子技术实现车辆功能精确控制,从而获得更低的油耗、更良好的排放控制水平和更高的安全性。
因此,大量的电子产品在整车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中。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追求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控便利性,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汽车制造商为满足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亦需不断加大对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汽车电子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汽车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
汽车电子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汽车领域所形成的新兴行业。
电子信息产业和相关技术的快速进步,使越来越多电子装置被安装在汽车上,改善了车辆性能,也使汽车具备交通、娱乐、办公和通信等更多社会功能,成为消费者追捧的热点和汽车产品的新卖点,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日益多元化的要求,促进汽车电子化成为汽车制造商
赢得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车载电子系统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
的推动下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将成为汽车不可或缺的部件,有广阔的
市场空间。
(四)生活方式和驾驶习惯的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对生活休闲的
品质要求不断提升。
城市生活圈的扩大,交通阻塞等因素,也延长了
车主的驾车时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融合了多媒体娱乐、上网等功能,在日益增多的驾车时间内为车主增添行车乐趣,行车过程中使用车载
导航的视频、音频播放、游戏等功能开始逐渐成为车主的驾驶习惯,
极大地促进了配置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市场需求。
(五)汽车电子行业发展现状
汽车电子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产品
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不同的汽车电子产品由于导入期、技术更新、以
及需求状况的差异导致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各异。
从发展阶段来看,
以传统仪器仪表、被动安全装置以及悬架控制系统等为代表的汽车电
子产品已经处于后成熟期。
而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型仪表、电池电源管理系统(BMS)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产品则
处于快速成长期,是现阶段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电子细分行业。
我国汽车产业井喷式增长,带来了汽车电子行业的爆发。
根据中
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
328.0亿美元增长2014年的579.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5.28%。
过
去几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在国内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发展迅速,企业的技术实力、服务水平都得到较大提升。
但是国内汽车电子企业
与国际大型的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企业相比在技术积累、经验等方
面仍存在不足。
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领域,大陆、博世、
电装、德尔福、伟世通等国际知名汽车电子厂商具有一定优势,大部
分本土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随着国家对汽车电子产业的大力扶持,
少数专注于车载电子核心技术研发,以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持续满
足汽车企业满意度为本的国内车载电子企业不断突破国际汽车电子厂
商的技术壁垒,满足国内外汽车主机生产企业的严苛需求,赢得了市
场的认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本土汽车电子行业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二、区域产业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和形势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全球经济
处于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和贸易进入恢复性增长期,新一轮科技革
命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
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速换档、结构升级和动力转
换的新常态,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型转向质
量效益型,发展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同时,国家宏观调控
由传统强化需求端作用转向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继续扩大投资、消费、出口有效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土地、资源、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优化配置,以高质量的供给满足市
场需求或引导有效需求,建立供需匹配、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结构,
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总体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难得的
机遇:一是兰州新区建设的机遇。
未来五年,兰州新区伴随基础设施
的完善和入驻企业的投产,产业集聚效益逐步发挥,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将逐步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是政策平台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兰州争取到的国家级新区和众多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
资金支持将在“十三五”时期发挥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
三是创新驱动的机遇。
创新驱动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
展的动力源泉,随着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扎实推进,我市
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必将高效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战略性新
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必将迎来一个大的发
展机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四是对
外开放的机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围绕国家中欧
国际货运班列集结站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加快推进,兰州对外开放必将
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将大幅提升,国际美誉
度和影响力将持续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作用将日益
显现,兰州市将会成为国家实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战略平台。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兰州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产业布局不均衡。
工业总量的85%集中在黄河河谷的主城区,第三产业的50%以上集中在城关区,部分产业园区活力不足、优势不明显、产业集聚水平低。
二是一产、二产、三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工业中
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耗较高、污染排放
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规模小;服务业以传
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现代农业规
模小,加工转化水平低,增值链条短。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
体系不完善,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四是城市建
管水平较低。
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支撑发展的综合承载力不强,尤其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欠账大,畅交通、治污染任务艰巨,实现城
市科学高效管理任重道远。
五是民生保障能力有待于提高。
教育、卫
生、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这些问题和矛
盾必须在“十三五”期间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项目承办单位发展概况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
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
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
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严
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
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
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
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
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
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
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
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
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
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
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
公司将
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
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
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
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
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四、项目投资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新兴市场是全球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跻身成为
汽车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
美国、德国、日本3个传统汽车制造中心
的发展较为平稳,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
的新兴汽车市场发展迅猛。
根据OICA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会
使其汽车工业在未来数年的时间里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改变全球汽
车产业与市场格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心将继续向新兴市场国家
倾斜。
(二)我国汽车工业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加上国家多举措促进汽车产业发展,鼓
励汽车消费,过去十多年,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井喷式增长过程,汽
车年产销量实现了高速增长。
我国汽车总产量从2004年的507万辆增
到2015年的2,450万辆,复合增长率高达15.40%,销售量从2004年
的507万辆增长到2015年的2,460万辆,复合增长率为15.44%,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已连续七年保持全球第一。
(三)我国乘用车在汽车行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近年来,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增速持续高于行业整体增速,成为拉
动汽车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汽车私人消费水平,也决定了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
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居民消费出现了以改善居住条件和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