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的影响。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气候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方法目标: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5.教学拓展: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气象观测、气候研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理、影响范围及其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理解气候类型与季风气候的关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的设想:
(1)运用生动案例,如夏季暴雨、干旱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
b.季风气候对水资源有何影响?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

【季风气候显著】对于这部分教材,教师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步,说明冬、夏季风的形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8页图2.19和图2.20,亚欧大陆内部,冬、夏季气压分布有什么不同?风向有什么不同?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冬、夏季风各有什么特点?由此说明季风和季风气候的概念,冬、夏季风的特点。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分界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季风从海洋向陆地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越向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越小,夏季风很难到达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降水比较稀少,这样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第三步,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1,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概括季风气候的特征。

第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并且使学生明确,与同纬度大陆西岸和内部相比,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而大陆西岸和内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第五步,根据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及性质,说明寒潮带来的危害有哪些?结合教材第39页阅读材料的内容,说明夏季风到来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势力强弱,可能造成水旱灾害的发生。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制作活动投影片或计算机动画,演示锋面雨带推移的过程,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

关于台风的形成及带来的灾害,可以事前布置学生收听天气预报,或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台风的天气预报,并播放台风发生地区当时的录像,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或内陆地区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气候复杂多样】这部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阅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明四个地区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在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这四个地区,了解其气候类型。

除这四种气候类型外,我国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什么地区,使学生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

可以选择不同地区的农作物、蔬菜、动植物以及一些旅游景区的录像或图片、幻灯片等给学生播放,使其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教案: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多样的地区以及季风现象的特点和影响;2.探讨季风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气候和季风现象。

教学重点:1.季风现象的特点和影响;2.季风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季风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的深入理解;2.使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气候和季风现象。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世界气候分布地图;3.气候和季风现象的相关图表。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幅世界气候分布地图,询问他们对不同气候区域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Step 2: 季风现象的特点与影响(20分钟)1.通过PPT讲解季风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季风的形成原因、季风周期和季风的特点。

2.通过地图和图表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季风现象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分布情况。

3.与学生一起探讨季风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包括农业、水资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Step 3: 季风与不同地区的影响(2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风区域,分析该地区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补充。

Step 4: 使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气候和季风现象(25分钟)1.提供气候和季风现象的相关图表和地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让学生回答一些观察问题,例如:“哪些地区的气候适宜农业发展?”、“哪些地区受季风影响最大?”、“不同季风区域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情况如何?”等等。

Step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季风现象的特点和影响,以及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寻找更多关于气候和季风现象的案例,进行小型研究报告;2.给学生分配一篇与气候变化或季风现象相关的新闻报道,让他们展示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中国及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教案

第二章中国及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与降水分布特点。

2、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与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与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与其重要的地理意义。

4、读图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形成、特点和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的影响。

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划分依据。

5、读图了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不气候类型的特点与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了解我国气候特征。

能力目标:1、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气温曲线。

图、降水量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方法。

2、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学会分析各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的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重点和难点:1、气温和降水分布差异与其形成原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与其意义。

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4、冬、夏季风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5、我国的气候特征6、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说教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

教材内容以中国的气候特征为主。

教材通过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以与它们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反映我国气候的特征。

教材结构分析:本节教材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气温受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形成南北气温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以活动积温为划分依据,我国共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差异。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包括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分布3. 季风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分布。

2. 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为例,分析气候多样性与季风气候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引发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包括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东北的温带季风气候、华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引导学生认识气候多样性。

4.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分布:讲解季风气候的定义、特点(如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5. 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气环流等。

6. 季风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季风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调查并总结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季风气候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使学生认识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季风气候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多样性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利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教材、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我国气候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候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气候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4. 地图分析: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5. 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多样性的成因。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和季风气候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季风气候影响的认识,以及对应对措施的思考。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让学生收集有关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影响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1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1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Ⅰ教案一、教材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以下知识点:1、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2、影响世界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3、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3课时)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2、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九、课后反思:Ⅱ、学案1、学生课内必需的材料(1)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2)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2、反馈练习练一练:①海南省哈尔滨②华北平原寒温带一年三熟寒温带上海③珠江三角洲中温带一年两熟中温带乌鲁木齐④塔里木盆地暖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武汉⑤内蒙古高原东部亚热带两年三熟亚热带兰州⑥青藏高原西北部热带热带北京⑦黑龙江省最北部高原气候区高原气候区昆明⑧内蒙古高原西部拉萨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二、降水的东西差异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强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课后作业布置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气候现象,如气温、降水、风向等,分析这些现象与季风气候的关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季风气候现象有一定的感知,但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归纳。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分析身边的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感态度方面,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特点,了解季风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我国分布情况。
2.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方法,能准确判断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3.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分析季风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观察和分析气候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
2.难点:理解季风气候形成机制;掌握气候类型划分方法;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3.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
a.你认为季风气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b.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c.针对季风气候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为人类造福?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案例,并回答相关问题:
案例一:某地处季风区,近年来夏季降水量逐年减少,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案例二:某地位于非季风区,但近年来却频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问题:
a.分析案例中季风气候对当地造成的影响。
b.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并记录下讨论内容:
a.季风气候对家庭生活有哪些影响?
b.家长小时候是如何应对季风气候的?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张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标注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并在图中简要说明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季风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的资料,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季风气候对农业、水资源、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应对季风气候灾害的措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景观图片,如北国的雪景、南国的椰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国会有如此丰富的气候景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今天我们将学习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季风?季风是如何形成的?季风气候对我国有哪些影响?
4.设计课堂提问、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季风气候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提出问题:“我国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有何影响?”2.讲解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1)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2)讲解我国气候的四大特点: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明显、高原气候独特、气候复杂多样。

3.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1)展示季风气候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季风气候的分布。

(2)讲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4.案例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季风气候为例,分析季风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5.课堂小结四、教后反思1.课堂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气候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教学感悟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五、教学延伸1.课后作业(1)熟记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2.课外拓展(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当地的气候特点。

3.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我国气候特点,让家长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运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识读。

2.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类型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感受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我国的气候多样?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讨论交流,总结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重点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4. 地图分析:(1)让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类气候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讲解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5. 实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2)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7. 布置作业:(1)绘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服装、饮食等方面的变化。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③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④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⑤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

⑥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

②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②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

③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④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⑤季风气候的成因。

⑥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教学准备①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②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语:我们国家自从有了“黄金周”后,旅游业成了非常红火的行业。

人们出门旅行往往会按照不同的季节选择一条合适的旅游路线,这就出现了“北上”“南下”“上山”“去海边”等线路,而这些线路的选择就和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气温”有关。

寒假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明和小强分别去了哈尔滨、广州,并拍摄了他们在哈尔滨冰灯展和广州春节花市上的所见所闻,请大家看看录像,然后告诉我这两个城市的气温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一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一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江西吉安一中刘林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资料突破重点、简化重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读图讨论、教师讲解等环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首先分析了我国气候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然后就“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特征进行着重分析,最后对我国“气候多样”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的两大特点,为学习季风打下了基础;通过冬、夏季风活动的示意图及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的地区气温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通过我国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区及复杂多样的地形的分析,说明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通过气候对农业的有利条件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课后拓展,让学生自己探究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复杂多样的气候所带来的影响。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学习的是我国的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地图识记温度带的名称、分布、作物熟制;四类干湿地区的名称、分布、植被。

3.知道我国气候两大特征;对比了解冬、夏季风的特点;明确各类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气候规律形成与特例出现原因的能力。

2.联系身边的地理景观,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为今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了解外国气候优势和灾害性天气,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能够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气候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材: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辅助材料: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气候示意图、相关实例资料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七、教学进度安排课时:2课时(90分钟)第一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第二课时: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八、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气候的特点2. 气候多样性的成因3. 季风的概念及特点4. 季风对我国的影响5.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特点、气候多样性的成因、季风的概念及特点、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教学难点:气候多样性的成因、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我国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显著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4.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组对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显著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我国气候的特点:介绍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含义。

3. 分析气候多样性的成因:讲解纬度、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影响。

4. 讲解季风的概念及特点:介绍季风的定义、成因及我国季风的特点。

5. 分析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讲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气温、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6. 介绍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讲解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寒带气候等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气候的特点、成因、季风的概念及特点、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我国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季风对其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气候多样性的成因、季风的概念及特点、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气候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气候 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教学内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运用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3、运用等降水量线图,说出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4、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归纳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5、通过学习,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冬夏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教学过程:自学导航--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学后质疑--同步演练--拓展延伸导入:比较“除夕之夜,北国冰城哈尔滨与南国的广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差异,引入新课新授:一、南北气温的差异(一)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用红色笔在图2。

13中描出0℃等温线。

2、对比0℃等温线以北和以南的等温线数值,可以看出,越往北,气温数值越(大、小),说明气温越(高、低);相反,越往南,气温越(高、低)。

3、比较下列地区一月的平均气温:哈尔滨:约℃;北京:约℃;武汉:约℃;广州:约℃。

哈尔滨和广州一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分组合作探究:4、请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归纳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小)。

越往北,纬度位置越(高、低),气温越;越往南,气温越。

(2)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在纬度较(高、低)的地区,而陆地最热的地方在纬度较(高、低)的岛。

(二)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比较哈尔滨、广州两地的七月平均气温;哈尔滨:℃以上;广州:℃以上。

2、哈尔滨和广州七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由此可见:与冬季比较,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比较(大、小)3、如果小明到乌鲁木齐或西藏的拉萨,情况有什么不同?请分别计算广州与这两个城市的温差各是多少:乌鲁木齐七月平均气温为℃,与广州的平均气温相差约℃;拉萨七月平均气温约℃,与广州的平均气温相差约℃;4、与冬季比较,说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气候的多样性,认识到我国气候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在我国的分布和影响,认识到季风对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3. 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三、教学重点:1.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四、教学难点:1. 季风气候在我国的分布2. 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 地图分析法:通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分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案内容请参阅下文:一、我国气候的多样性1. 让学生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 讲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二、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1. 让学生观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图,了解季风气候的分布。

2. 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等。

3. 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如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三、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 讲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如灌溉、播种时间等。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我国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特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2. 讲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溉、播种时间、作物生长等方面。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具体影响,如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第一章:气候多样性的概念与特征1.1 引言:引入气候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气候多样性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解释气候多样性的含义,介绍气候多样性的特征,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多样性。

1.4 作业:让学生收集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进行气候多样性的研究。

第二章:季风气候的特点与影响2.1 引言:引入季风气候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解释季风气候的特点,如风向、降水、温度等,并介绍季风气候对地区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2.4 作业:让学生进行季风气候影响的研究,可以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章:季风气候在中国的分布与影响3.1 引言:引入季风气候在中国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在中国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情况,解释季风气候对中国地区的影响,如农业、水资源等。

3.3 教学活动:通过地图和数据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和影响。

3.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研究该地区的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第四章:季风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1 引言:引入季风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季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衣着、饮食、居住环境等。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4 作业:让学生思考季风气候对当地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章:季风气候与环境保护5.1 引言:引入季风气候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环境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解释季风气候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态平衡等,并介绍保护季风气候的重要性。

5.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我国气候特点的情感。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地图、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候特点,你们知道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2. 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气候类型、季风特点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绩等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显著性的认识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六、课堂活动:模拟季风现象(10分钟)1. 教师准备模拟季风现象的材料,如风扇、气球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模拟材料进行实验。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季风现象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
----东西干湿的差异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二、本节重点: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三、本节难点: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探究法
五、教具: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什么叫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雨、雪、雹统称降水)。

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

讲授新课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板书]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课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板书]
[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活动]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

比较教材第37页图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二)干湿地区 [板书]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板书]
[教师讲述]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

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湿润;反之空气干燥。

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2.干湿地区的名称[板书]
[读图练习] 在“干湿地区分布图”中读出干湿地区的名称。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3.干湿地区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 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

但又有区别。

例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湿润区。

正是因为各干湿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它的分布状况对各地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也产生显着的影响。

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板书]
[教师讲解] 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

湿润和半湿
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

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

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下表:
干湿地区干湿状况植被类型农业类型
年降水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湿润地区>8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森林水田
半湿润地区800毫米~4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森林草原旱田
半干旱地区400毫米~2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草原畜牧业
干旱地区<2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多荒漠
复习巩固
师生共同完成填充图册第16-17页本节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