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合集下载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必须经过项目技术人员和质量检查员的入场检验。

供货方必须提供产品的“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等有关证件。

对于无“三证”或“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允许进场,并不得放行。

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机抽查原材料。

对于项目部无法签定的材料,应送交有关检验部门进行检测。

如果发现不合格材料,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要求退货。

实行谁购货谁负责,谁检验谁签字的原则。

技术交底制度:在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专业技术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掌握施工规范的要求及操作规程,并向各有关施工成员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应包括操作工艺、规范要求、安全施工措施、质量验收规范、成口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交底的内容应明确,应形成文字,并由交底人签字以及交底的时间。

质量与经济挂钩制度:项目部为了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反修造成的工时及材料等方面的浪费,制定了本制度。

在施工中,对于各不同工种的施工班组,进行每层、每道工序的检查打分方法作为评比的依据,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分,85分以上为优良班组。

项目部实行每月两次的质量评比,时间为每月1日和15日两次。

评比的结果在项目部宣传栏中公布。

对于评比的先进班组给予100-500元的奖励,评比不合格的班组处以100-500元的罚款。

三检及交接检制度:每道工序完工后,在进入下道工序之前必须经过工序自检、交接检、专职检等三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对于三检不合格的工序,应通知有关班组及个人限时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工序交接。

各工序交接时,必须由交接的各班组负责人及施工员或质检员在场,并作好工序交接记录。

对于检查不合格须返工的工序,造成的材料浪费,将按项目部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置。

月评比奖罚制度: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加强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促进工效,项目部结合“内部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评比制度。

项目部每月1日和中旬15日进行两次针对各班组及个人,在生产中和工程质量、安全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评比。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5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5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一)对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水泥、钢筋、管线、导线、防水材料等)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进场要严格按市质检站的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分批取样,进行有见证送检。

对施工单位有自检资格的材料,要按比例进行抽检(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所有材料的检验合格证均需监理工程师验证,否则一律不准用于工程,主要材料以及用于重要工程或关键部位的材料还需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对装饰材料、卫生洁具和电气材料要按业主及监理认可的样板对板检查验收,同时必须出具出厂合格证。

(三)对于大型设备的验收,要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必须具备出厂证书,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标书所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和标准,在有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满足合同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

(四)工程中使用进口建筑材料应进行全部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专门定货的进口设备、材料应会同商检局进行检验,并取得商检证书。

(五)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允许进入现场,如已进入现场的,根据情况必须限期或立即退出施工现场。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2)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般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1. 对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货物数量、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2. 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是否有污染、变质、受损等情况;3. 进行理化指标检验,例如颜色、纯度、含水量、PH值等;4. 检查原材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例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是否有合格证明和原产地证明;5.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和实验室分析,以确保其质量和符合产品要求;6. 原材料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1. 进行产品外观检查,检查产品是否完整、无污染、无损伤等;2. 进行产品尺寸、重量等量化指标的检验,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3.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检查产品是否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要求;4. 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例如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5. 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抽样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6. 成品和半成品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工程原材料进场报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进场报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进场报验制度
一、目的与范围
本制度旨在明确工程原材料进场的报验程序和质量要求,适用于所有参与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供应商。

二、责任主体
1. 施工单位负责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报验工作。

2. 监理单位负责对进场原材料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

3. 供应商需提供符合规范的材料和完整的质量证明文件。

三、报验程序
1. 材料进场前,供应商应向施工单位提交产品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等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2. 施工单位在材料进场时,应对材料的外观、规格、数量等进行初步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3. 对于需要复检的材料,施工单位应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抽样送检,并将检验结果及时报送监理单位。

4. 监理单位根据报验资料和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批准材料使用。

四、质量要求
1. 所有进场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不得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

2. 对于关键材料,如钢材、水泥等,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执行,确保质量可靠。

3. 对于不合格材料,必须立即退场,并追溯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五、记录与报告
1.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材料进场报验记录,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检验结果等信息。

2. 监理单位应定期汇总材料报验情况,并向建设单位报告。

六、违规处理
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将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七、其他事项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项目管理团队负责解释和修订。

施工现场三检制度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施工现场三检制度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施工现场三检制度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引言在建筑施工中,确保材料品质和材料状况良好至关重要。

为此,施工现场应该引入三检制度,其中第一关便是原材料进场检验。

本文将重点介绍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检验分类外检材料的外观检验主要涉及材料的外形,表面等方面。

例如在进行钢材进场检验时,检验员应该仔细检查钢材的外表是否存在腐蚀、疙瘩、裂纹、き痕等缺陷。

在进行木材进场检验时,检验员应该注意木材的颜色、材质、形状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

尺寸检验由于施工现场中的材料往往需要进行各种加工和组装,因此尺寸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验。

尺寸检验一般涉及到材料的长度、宽度、厚度等方面。

例如,在进行钢材进场检验时,检验员应该精确测量钢材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数据,并进行比对。

化学成分检验化学成分检验主要用于检测材料中的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例如,对于水泥而言,必须检查其硅酸盐、氧化铝、氧化铁和钙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力学性能检验该项检验主要涉及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等方面。

例如,在进行钢材进场检验时,必须进行拉伸试验和硬度试验,以验证其强度和硬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依据进行原材料进场检验时,一般需要依据以下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人员应该有权使用的制度和测试方法;•标准和要求的相关法规和工程规范;•客户或建设单位的要求。

材料退货标准在进行原材料进场检验之后,如果材料没有通过检验,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该材料的缺陷或问题很小,可以考虑进行加工处理或者重新检查。

如果该材料的问题比较严重,甚至是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必要时需要考虑退货或者其他合理的措施。

检验记录在原材料进场检验过程中,必须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备份。

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检验的时间和地点;•被检材料的名称和型号;•检验项目和依据;•检验结果和结论;•存储位置和审核员。

结论原材料进场检验是施工现场三检制度中的第一重关卡,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严格遵守检验标准和要求,进行详细记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一、原材料检验制度原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工程耐久性。

因此,建立原材料检验制度非常必要。

1.检验标准的制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标准,制定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

不同材料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检验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原材料的质量。

选择有资质的供货商,对其进行资质审核,确保供货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只有合格的供货商才能为工程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3.原材料进场检验:对原材料进行进场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外观质量、性能指标等,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如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退货或重新处理,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4.原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周期性地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验证其质量稳定性。

如果发现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以保证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5.检验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检验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将每次检验的记录和结果进行归档,并建立可追溯的档案体系,以备工程验收和质量纠纷处理时使用。

施工检验制度是建筑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1.施工质量计划的制定:在工程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计划,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要求。

2.施工中的自检: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质量计划的要求进行自检,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自检包括施工工艺、操作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检验和检查。

3.施工中的互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参与方应互相进行检查和监督。

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部门对施工工序的检查、监理单位对施工工序的检查、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查等。

4.现场检验: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检验,对施工工艺、质量关键节点、重要节点进行抽查,确保施工的合法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5.施工结束的验收: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工程原材料检测及报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检测及报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检测及报验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确保工程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防止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提高工程质量。

适用于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辅材料及相关设备的检验和报验工作。

二、职责分配1. 建设单位负责明确材料检测的标准、方法和验收流程。

2. 施工单位负责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送检和报验工作。

3. 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检验过程,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材料检测1. 材料进场前,施工单位需根据规范要求对材料进行抽检,并形成书面记录。

2. 对于需要第三方检测的材料,施工单位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 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作为后续施工的依据。

四、报验程序1. 材料检测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填写报验单,并附上检测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

2. 报验单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提交给监理单位进行审核。

3. 监理单位在收到报验单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并给出明确的审核意见。

4. 审核通过的材料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投入使用。

五、不合格处理1.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材料,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隔离标记。

2. 施工单位需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重新送检。

3. 如再次检测仍不合格,则该批次材料不得使用,并应按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六、记录与追溯1. 所有检测记录、报验单据和处理结果应详细记录,并保存相应的档案资料。

2. 建设单位应建立材料追溯系统,确保每批次材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可查询。

七、监督与考核1. 建设单位应定期对材料检测及报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建设单位有权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可根据情况进行处罚。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建设单位负责解释。

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各相关单位。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模板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模板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模板一、总则1.1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水平,保障施工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及维修工程。

1.3 本制度对原材料的采购、检验、使用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规范。

二、原材料检验制度2.1 原材料采购2.1.1 采购部门应选择具有合格资质的供应商,进行比质比价,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2.1.2 供应商应提供原材料的合格证明、检测报告等资料,以证明其产品质量。

2.2 原材料检验2.2.1 原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由项目质检部门对原材料进行现场检验。

2.2.2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质检验、性能测试等,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2.2.3 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使用,并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如退货、换货等。

2.3 原材料使用2.3.1 使用部门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合理使用原材料。

2.3.2 加强原材料的储存管理,防止原材料受潮、生锈、损坏等,确保原材料的使用寿命。

三、施工检验制度3.1 施工测量及放线3.1.1 测量人员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测量及放线。

3.1.2 测量精度应达到规定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

3.2 施工过程检验3.2.1 施工过程中,质检部门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3.2.2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及时发现和整改质量问题。

3.3 施工原始记录3.3.1 施工单位应认真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

3.3.2 施工原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四、质量控制资料的完整性4.1 质量控制资料应包括原材料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过程记录、验收报告等。

4.2 质量控制资料应反映检验批从原材料到验收的各施工工序的施工操作依据、检查情况以及保证质量所必需的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

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

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和规范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使用,提出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原材料采购、检验、装卸、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

三、管理制度1.原材料采购(1)原材料的采购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选择,经核对无误后方可采购。

(2)原材料的供应商需具备相关资质和证书,否则不得进行采购。

(3)采购过程应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一致,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明文件和发票。

2.原材料检验(1)采购的原材料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2)检验过程应有专门的检验人员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3)自检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采购单位,并进行相应处理。

3.原材料的装卸和储存(1)原材料的装卸和储存应有专人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和正确。

(2)原材料的储存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避免潮湿、日晒等不利于材料质量的情况发生。

(3)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原材料的存放情况,确保材料质量以及数量的完整性。

4.原材料的使用(1)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原材料的使用应符合工程设计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工程施工中如发现材料质量有问题应及时更换,并对原材料质量进行追查和处理。

四、责任和制度执行1.项目经理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2.项目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选择、采购、使用和储存等程序进行具体操作和监督。

3.监督部门负责对项目的原材料检验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抽查,确保项目质量达标。

五、制度的完善和调整为了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本制度需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上为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全体工程人员认真执行,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建设工程原材料试验制度

建设工程原材料试验制度

建设工程原材料试验制度一、总则1. 原材料试验制度是为了规范建设工程中原材料的检验与验收工作,确保原材料质量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建设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及材料供应商等。

3. 所有原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与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于工程中。

二、组织管理1. 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材料试验部门,负责原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和记录工作。

2. 材料试验部门应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试验设备,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材料试验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试验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材料检验1. 材料进场前,施工单位应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排除明显不合格的材料。

2. 对于重要工程材料,如水泥、钢材、砂石等,应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3. 对于特殊材料或新型材料,应进行型式检验和性能测试,以评估其适用性。

四、试验程序1.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材料特性,制定详细的材料试验计划。

2. 材料试验应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确保试验过程的透明性。

3. 试验结果应由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处理与反馈1. 对于试验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妥善保管,防止二次污染或损坏。

2. 对于试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立即隔离并标识,防止误用。

同时,通知供应商进行处理或更换。

3. 材料试验结果应定期汇总报告给项目管理层,以便及时调整采购和使用策略。

六、质量控制1.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2. 对于关键原材料,应建立追溯机制,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定位并采取措施。

3. 定期对材料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本制度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工程原材料送检制度

工程原材料送检制度

工程原材料送检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减少质量事故发生的可能,公司特制定本制度,规范工程原材料的送检和验收程序。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原材料送检和验收工作。

二、送检范围1. 本制度适用于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类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钢材、混凝土、砂石、砖瓦、涂料等。

2. 每一种原材料均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三、送检程序1. 供应商送检:供应商应将原材料按照工程要求送至工程部门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 检测机构检测:检测机构对送检的原材料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3. 工程部门验收:工程部门在收到检测报告后,对原材料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

四、检测要求1. 物理性能: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密度等方面的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2. 化学成分:原材料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3. 外观质量:原材料的外观应无明显瑕疵、开裂、变形等现象,符合美观要求。

4. 包装质量:原材料的包装应完好无损,确保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五、验收标准1. 合格:原材料的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规定,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2. 不合格:原材料的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要求供应商重新提供合格的原材料。

六、验收记录1. 工程部门应对每一批送检的原材料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

2. 验收记录包括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检测结果等内容,确保原材料的来源可追溯。

3. 验收记录应保存至工程项目完成并验收合格为止,以备日后查阅。

七、责任制度1. 供应商责任:供应商应保证提供的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2. 工程部门责任:工程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原材料的送检和验收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控。

3. 检测机构责任:检测机构应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送检的原材料经过检测合格。

八、整改措施1. 若发现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应立即通知供应商重新提供合格的原材料。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一、目的和范围制定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工程原材料的采购、接收和检验流程,确保所有进场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及工程设计要求,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供应商。

二、责任主体1. 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材料检验部门,负责材料的检验工作。

2. 监理单位应监督和检查施工单位的材料检验工作,确保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3. 供应商需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并配合完成相关的检验工作。

三、检验程序1. 材料进场前,供应商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检测报告等相关文件。

2. 施工单位应在材料进场时进行初步的外观检查,确认包装完好无损,标记清晰。

3. 对于需要复检的材料,应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取样,送至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 检验结果应记录在案,并对不合格的材料进行标记隔离,防止其流入施工现场。

四、验收标准1. 所有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2. 对于特殊材料,还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规格书中的要求。

3. 对于检验结果存在争议的情况,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解决,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仲裁。

五、处理措施1. 对于检验合格的材料,施工单位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进行妥善保管。

2.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应立即通知供应商进行退换货处理,不得使用于任何施工环节。

3. 对于因材料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应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六、记录与报告1.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材料检验记录档案,包括检验报告、验收记录等。

2. 定期向监理单位报告材料检验情况,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

3. 对于重大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项目管理部门和有关监管机构。

七、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材料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 加强对材料检验制度的宣传,提高全体参与者的质量意识。

八、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更新,本制度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

工程原材料检测及报检制度

工程原材料检测及报检制度

工程原材料检测及报检制度一、前言工程建设中的原材料检测及报检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原材料检测及报检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次品、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是现代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原材料检测及报检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改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原材料检测及报检制度的建立1. 制度的必要性原材料是工程施工中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建立健全的原材料检测及报检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和报检,可以有效地防止次品、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安全。

2. 制度内容(1)原材料检测程序:明确原材料检测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取样、送检、检测标准、检测方法等内容。

(2)原材料报检要求:规定原材料必须经过检测才能进入施工现场,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需求。

(3)检测机构选择:确定专业的检测机构,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检测记录保存:要求检测结果的记录必须保存完整,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

(5)报告审查和批准:对检测报告进行审查并进行批准,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 制度执行(1)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2)培训和教育:对施工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原材料检测和报检意识。

(3)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原材料检测和报检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定期对原材料检测及报检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逐步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原材料检测及报检制度的执行1. 原材料检测(1)取样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取样,确保取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2)检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工程需要,制定检测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符合质量要求。

(3)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1.原材料检验制度(1)目的。

为加强原材料管理,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原材料投入使用,特制定本检验制度。

(2)职责和权限。

物设部负责材料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材质证明书的检查核对,外观质量有疑问,则由物设部申请质检人员复验。

试验室负责原材料性能、质量指标的试验,并出据试验结果报告。

(3)程序概述。

1)对所检验的原材料提供依据的文件和建立的质量记录作出规定。

2)进货检验和试验。

①原、辅材料进厂后需经检验或验证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或加工。

确定进货检验或验证的方法时应考虑对提供原材料的分供方的控制程序,并以文件形式作出规定。

②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或来不及按规定完全验证时,应经授权人员批准并做了标识和记录后允许紧急放行。

在有关文件中应规定允许紧急放行的范围。

③检验员应严格按《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规定对购进材料进行检验或验证,确保未经检验或验证的材料不得入库或投产。

3)过程检验和试验。

①各工序的操作工负责对各工序的自检,自检合格后方能进行专检,自检不列为公司正式的检验工作。

②应确定过程检验和试验的项目和方法,以文件形式作出规定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只有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方可入库或转序。

③在所要求的过程检验或验证完成前不得将材料放行,公司不允许半成品例外放行。

4)最终检验和试验。

①最终检验必须在规定的进货检验和过程检验都完成后才能进行。

②最终检验和试验的项目和方法应形成文件,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全部的最终检验和试验,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③只有在规定的各项检验和试验活动有关数据和文件齐备并得到公司授权人员认可后,产品才能发出。

5)检验和试验活动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3)要求执行。

6)检验和试验记录。

①授权检验员应如实记录检验或验证结果,记录应能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所有规定的验收标准通过了检验或验证,并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检验者。

②授权检验员应保存执行2)~4)条所规定的检验和试验的质量记录。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一、概述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对原材料进行的检验制度。

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混凝土、钢筋等,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稳定性。

二、检验内容建筑工程原材料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验标准检验人员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测。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并附上检验报告。

2. 物理性能检验对于水泥、砂、石、混凝土等材料,必须进行物理性能检测。

主要检测的内容包括材料的强度、抗压性能等。

3. 化学成分检验对于混凝土等材料,必须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主要检测的内容包括材料的水泥含量、水分含量等。

4. 外观检验对于钢筋等材料,必须进行外观检测,主要检测的内容包括材料的锈蚀情况、弯曲度、断面形状等。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材料采样在建筑工程中,必须对原材料进行采样。

采样时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每批样本进行编号并进行记录。

2. 样品标识对于每批采样的样品,必须进行标识,标识中必须包含样品编号、采样日期、厂家名称等信息。

3. 检验样品制备对于每个样品,必须进行制备工作。

具体操作包括将样品破碎、筛选、进行平均混合等处理。

4. 检测操作对每个样品进行检测,检测过程根据采用的检测方法选择,检测完后,必须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5. 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根据标准来进行评定。

若检测结果符合标准,则该批次材料可以使用;如果不符合标准,则必须退回生产厂家重新生产和检测。

6. 结果反馈对于检测结果,检测人员必须对询问者提供该批次原材料的检测结果。

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必须及时通知生产厂家并要求其进行质量整改。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个批次原材料的检验过程进行记录。

记录必须包括如下内容:•采样日期、编号、批号、厂家名称•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时间、检验结果•评估结果及建议检验记录必须由检验人员进行签字确认,审核人进行复核确认并进行存档。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管部来料检验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1)品管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用目视、手感、嗅觉、口尝、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3%)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第9条: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品管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1、加强施工物资的质量控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采购必须认真执行《采购工作程序》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凡采购到现场的物资材料员必须依据文件资料中规定的质量和申请计划进行验证,严把质量、数量、品种、规格验收关,必要时请有关技术、质检人员参加。

1)、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复试报告。

并设专人验收。

加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查工作,做好记录,不论任何人进的设备、材料,坚持不合格品不施工的原则。

2)、对进场材料,按规范规定的数量、批次进行取样复试,复试合格方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对进场材料或半成品坚持验品种、验规格、验质量、验数量的“四验”制度。

4)、对于推广应用的新材料,必须进行相关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试验,并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制定出质量标准及操作工艺规程后,才能在工程上使用。

5)、施工所使用的各种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定期检查和鉴定,严格计量管理工作,定期检查鉴定计量器具的准确性,保证硅、砂浆材料配合比计量准确。

2、严格检查制度,所有施工过程都要按规定认真进行检验,未达到标准要求必须返工,验收合格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

为了保证项目部“双优样板”工程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严格控制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做到不各格的施工工序不得转入下一工序的施工,项目部工序质量检查采取“三检”(自检、互检、专检)和交接检制度,通过层层检查,层层把关,确保工序质量符合项目部质量要求。

自检自检由各班组长组织,由班组操作工人对本人施工完成的工序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特别是以前各次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通病,操作者自己检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改正,尽可能地将质量问题解决在其发生的初始状态。

互检互检由各班组长组织,在班组操作工人之间进行,甲完成的工作内容由本班组乙去检查,使班组工作人员之间互相检查、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专检专检由项目部质量检查员组织,主管施工员、施工班组长参加,对班组施工工序质量进行检验收评定,检查根据施工规范要求,按项目质量目标——“双优样板”工程标准,对工序质量进行评价,其中基础工程中各分项工程、主体工程中各分项工程以及装饰装修工程中各分项工程,专检必须达到优良工程标准,否则不得转入下一工序施工,专检必须保存质量记录,做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1、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必须由项目技术人员及质量检查员进
行入场检验,并要求供货提供产品的“出厂合格证、生产可证、检验报告”等有关证件。

2、对无“三证”或“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杜绝进场,不得给予任
理由的放行。

3、施工中也应注意对原材料进行随机抽查,对于项目部无法签定的
材料,应送交有关检验部门进行检测,发现不合格材料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要求退货,实行谁购货谁负责,谁检验谁签字的原则。

技术交底制度
1、在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专业技术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掌
握施工规的要求及操作规程,向各有关施工成员进行技术交底。

2、交底容应包括:操作工艺、规要求、安全施工措施、质量验收规、
成口保护等面的容。

3、交底的容应明确,应形成文字,并由交底人的签字以及交底的时
间。

质量与经济挂钩制度
项目部为了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反修造成的工时及材料等面的浪费,制定了本制度。

1、在施工中对于各不同工种的施工班组,进行每层、每道工序的检
查打分法作为评比的依据,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分,85分以上为优良班组。

2、项目部实行每月两次的质量评比,时间为每月1日和15日两次,
评比的结果在项目部宣传栏中公布。

3、对于评比的先进班组给予100-500元得奖励,评比不合格的班组
处以100-500元的罚款。

三检及交接检制度
1、每道工序完工后,在进入下道工序之前必须经工序自检、交接检、
专职检等三检合格后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对于三检不合格的工序应通知有关班组及个人限时整改,合格后
可进行工序交接。

3、各工序交接时,必须由交接的各班组负责人及施工员或质检员在
场,并作好工序交接记录。

4、对于检查不合格须返工的工序,造成的材料浪费,将按项目部有
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置。

月评比奖罚制度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加强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促进工效,项目部结合“部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评比制度。

1、项目部每月1日和中旬15日进行两次针对各班组及个人,在生产
中和工程质量、安全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评比。

评比主要依据项目质检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提供的各有关面的数据和操作情况进行打分评分制而定,满分100,80分以上为优良,及格为60分以上,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评比的形式可以是全员参与的大会形式,也可以由各班负责人、
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参加的形式。

3、对评比的先进个人、班组给邓适当的奖励,并在全项目部提出表
扬。

奖励制度:先进个人50-100元,班组100-500元,对于评比分不满60分的班组将按照项目部的有关规定给予100-500元的处罚,该费用由当月支付生活费中扣除。

质量例会制度
1、项目部定于每三下午8点在现场办公室召开质量例会。

2、参加列会的人员为各班组及各工种负责人,必须按时参加不得有
请假、迟到、早退或不参加的现象,出现以上情况的将对个人处以50-100元罚款。

3、例会中各施工技术人员及质检员应对工作中检查的质量、安全隐
患问题及解决处理的法作为会议的主要容提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计量设施精确度控制措施
1、对施工所需的各类测量仪器、台秤等,必须每年经有关部门进行检
测并建立管理台帐。

2、对现场使用的计量设备应经常进行现场检测,发现问题应及时
送检。

3、对现场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及计量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及专人使用。

挂牌制度
1、凡在本项目部工作的管理人员、特种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戴
胸牌,胸牌的挂戴应规整齐并外露。

不得乱挂,如有不挂者,每次罚款20-50元。

2、现场所有的安全标识牌、材料标识牌等应合理挂,并应挂于较显
眼的位置,任人不得随便移动或拆除,如有违反将按照项目部管理制度给予处罚。

3、各工种的材料标识牌发放到各班组,由班组自行管理,挂在各班
组的工作区段的安全标识牌由各班组负管理,不得损坏。

施工设备管理制度
1、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配置设备,加强管理和使用。

2、所有入场设备有出厂合格证,物种设备检测使用证,安全等级证
等。

3、所用设备进场前必须维修保养,试运行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验
收合格可使用。

4、格操作规程,做好交接记录,各种施工设备专人使用,持证上岗,
挂牌上岗,定期保养和维修。

5、搅拌机、卷扬机等机械应搭设操作棚,棚稳固整洁,机具使用后
洗净,打油保养。

6、对有噪声、粉尘污染的设备要存放控制,不扰民、不影响市容。

材料(构)配件管理制度
1、材料、构配件根据进度加工订货,签订合同,按要求配套供应,
做到供货及时,不积压,进场材料三证齐全,经试验检验合格,申报监理认可,可使用。

2、各种材料、构件堆放与施工平面图相符,分类堆放整齐,标识明
确,便于使用。

3、现场砂、砾要分类,砌240围墙隔离堆放,管材、板材、架材、
红砖、材、散材要分类码好,挂牌标识。

4、料具、配件应设货架,分层分类摆放,标签明挂,场整洁,行走
畅通。

5、按形象进度供料,按设计质量标准进料,做好物质采购控制,进
货检验控制,顾客产品控制,禁淘汰产品和劣质产品在工程中使
用。

6、加强材料、构配件防火、防潮管理。

质量责任制
一、贯彻执行施工验收规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认真
学习公司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搞好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的要求。

二、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措施的实施,对违反工程质量的材料和过程
实行密的监控,对违反施工程序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合格项及时督促施工人员、操作人员予以纠正,有权对不听劝阻的现象上报上一级质量管理机构。

三、参予对进场的材料检验和试验的取样和见证取样。

对检验和试验
状态实施标识,确保只有经过检验和试验的合格材料才能使用。

四、负责施工过程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五、认真做好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

督促和检查班组做好
自检记录。

及时准备项目工程质量验评的资料。

六、参加隐蔽工程和技术复验,并在记录上签字。

七、对已完的分项工程,必须由施工班组先进行检,报送项目负责人,
质检员再核定质量合格,并负责在任务单上签字。

八、质检员对发生的工程质量问题有权令其停工,并填写《不合格报
告》,按照《不合格品控制实施工办法》执行。

并可按规定实施罚款。

搅拌棚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搅拌棚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2、保持搅拌棚清洁、卫生、文明、整洁。

3、搅拌机操作必须专人操作、持证上岗。

4、搅拌机每天下班必须清洗打油,定期维修。

5、搅拌站必须悬挂“操作规程”和各种“禁令标志”。

6、搅拌站用水专用饮用水,搅拌有水池不得洗手、洗衣、不得污染。

7、料斗翻起时,料斗下边不得站人。

8、搅拌站下班停运时,应切断总电源,锁住配电箱。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
为了加强项目部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明确施工管理人员各自职责:
1、项目经理负责施工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技术管
理,施工员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和现场管理,质量检查员负责项目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材料员配合质检员对进场材料的检验工作。

2、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必须熟悉施工图,做好施工图自审,会审和施
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3、格执行和行业部门颁布的法规、标准、规定、规及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确保工程使用的规程、规是有效版本。

4、格执行现场材料进出场制度,收集进场材料的“三证”,并按规定做好
进场材料的复检工作,复检合格后,可使用。

5、施工员加强对劳务分承包及新上岗职工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在每分项
工程施工前,施工员必须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6、在施工过程中,格执行施工现场调整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和流程,并
在施工过程中跟踪检查和验收。

7、质量检查员负责组织实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检查,做好工序间的
自检、互检、专职检工作并做好质量记录。

8、由项目部定期组织检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和质量情况,监督指导
工程质保资料和技术资料的真实齐全有效。

9、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组织实施、指导施工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