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1.目的:为了确保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2.依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入库、检验等相关环节。
三、管理责任1.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2.采购部门负责落实采购合同中的原材料质量要求。
3.生产部门负责执行相关检验标准和规程。
四、原材料供应商选择和评估1.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供应商的信誉、质量管理体系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2.供应商评估:采购部门对已合作的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供货质量、服务质量等。
五、采购合同与验收1.采购合同:企业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
2.原材料检验:原材料到货后由质量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外观、包装、标志、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
3.合格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原材料退回供应商或按照协商处理方式进行。
六、检验记录和报告1.检验记录:质量部门应当建立并保留原材料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2.检验报告: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质量部门应当及时向采购部门提供检验报告,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七、不合格原材料处理1.退回供应商:对于严重不合格的原材料,质量部门应当及时通知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将不合格原材料退回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进行相应的整改。
2.冻结和隔离:对于质量问题较小的原材料,质量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原材料的冻结或隔离,并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
3.处理方式协商:对于一些具体情况下不合格的原材料,采购部门、质量部门和生产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处理方式。
八、文件和记录管理1.原材料质量文件:质量部门应当建立原材料质量文件,包括原材料检验标准、规程、结果记录等。
2.检验记录保留:原材料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留,保留期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5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一)对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水泥、钢筋、管线、导线、防水材料等)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进场要严格按市质检站的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分批取样,进行有见证送检。
对施工单位有自检资格的材料,要按比例进行抽检(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所有材料的检验合格证均需监理工程师验证,否则一律不准用于工程,主要材料以及用于重要工程或关键部位的材料还需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对装饰材料、卫生洁具和电气材料要按业主及监理认可的样板对板检查验收,同时必须出具出厂合格证。
(三)对于大型设备的验收,要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必须具备出厂证书,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标书所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和标准,在有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满足合同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
(四)工程中使用进口建筑材料应进行全部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专门定货的进口设备、材料应会同商检局进行检验,并取得商检证书。
(五)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允许进入现场,如已进入现场的,根据情况必须限期或立即退出施工现场。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2)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般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1. 对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货物数量、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2. 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是否有污染、变质、受损等情况;3. 进行理化指标检验,例如颜色、纯度、含水量、PH值等;4. 检查原材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例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是否有合格证明和原产地证明;5.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和实验室分析,以确保其质量和符合产品要求;6. 原材料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1. 进行产品外观检查,检查产品是否完整、无污染、无损伤等;2. 进行产品尺寸、重量等量化指标的检验,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3.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检查产品是否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要求;4. 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例如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5. 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抽样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6. 成品和半成品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一、引言原材料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的重要环节。
为了建立有效的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的基本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要求 1. 合法合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没有任何侵权行为,确保从合法合规的渠道采购原材料。
2. 供应商选择: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供应商必须有良好的信誉和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合格的原材料。
3. 样品保留:根据采购合同和相关规定,保留每批原材料的样品,以备后续可能的问题调查和处理。
4. 来料批次追溯:对每批原材料按照批号进行追溯,确保从供应商到企业内部的每个环节都能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和流向。
5. 信息记录:建立完整的原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包括进货日期、供应商信息、批次信息、检验项目和结果等相关信息。
三、流程 1. 采购需求确认: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质量要求,确认采购原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标准。
2. 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企业信誉、质量管理体系、供货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评估合格的供应商列入企业的供应商名录。
3. 采购合同签订: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采购的原材料种类、数量、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期等具体要求。
4. 原材料进场检验:原材料到达企业后,进行进场检验。
根据采购合同约定和产品质量标准,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必要的检验项目。
5. 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
如果不合格,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
6. 合格原材料入库: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标识和分类入库,确保原材料的有效管理。
7. 样品保留:对每批原材料都进行样品保留,保存一定数量的样品,以备后续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8. 进货记录和报告:建立完整的进货记录和报告,包括进货日期、供应商信息、批次信息、检验项目和结果等,便于日后查询和分析。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一、引言原材料是产品生产的基础,原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为了保证生产顺利、产品质量稳定,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进行详细描述。
二、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1. 概述为了保证原材料质量,规范原材料进厂检验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工作。
3. 职责分工(1)采购人员:负责审核“供应商材料提供商认证”。
(2)仓库管理员:负责协助检验人员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入库操作。
(3)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原材料检验规程,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4. 原材料检验程序(1)交货验收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交货验收,查看运输单据,检查原材料与运输单据是否一致。
(2)外观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的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裂纹、气泡等缺陷。
(3)尺寸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尺寸检查,通过测量原材料的长、宽、高和重量等参数,确定原材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4)性能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性能检查,通过对原材料进行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等多项检测,确定原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材质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材质检查,确定材料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5. 检验方法与标准(1)外观检验:GB/T 1544(2)尺寸检验:GB/T 1804(3)性能检验:GB/T 8910(4)材质检验:GB/T 43336. 检验结果处理(1)检验结果属于不合格的原材料,检验员应当立即报告采购部门,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处理。
(2)检验结果属于质量等级不符合的原材料,采购部门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该原材料。
(3)检验结果属于合格的原材料,检验员应当及时向仓库管理员反馈结果,并将原材料入库。
7. 记录管理每一轮原材料的检验结果都应当被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检验人员、检验时间、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不符合项及处理方法等信息。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进厂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厂的原材料的检验和管理。
二、责任和权限1. 检验部门责任检验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原材料的检验程序和标准。
2. 采购部门责任采购部门负责确定原材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并协调与供应商进行确认。
3.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负责接收和储存原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4.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负责监督和审核原材料的检验过程,并记录检验结果。
三、流程和方法1. 原材料接收1.采购部门接收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并检查外观和包装是否完好。
2.采购部门记录原材料的批号、生产日期和供应商等信息。
2. 原材料检验1.检验部门根据原材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2.原材料经过外观检验、重量检验、尺寸检验等项目的检测。
3.检验部门记录检验结果,并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做出处理:退货或调整供应商。
3. 原材料储存1.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由生产部门接收并储存。
2.生产部门储存原材料时,要确保储存区域整洁、干燥,并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分类和标识。
4. 检验记录1.质量部门对每次原材料检验结果进行记录。
2.记录内容包括:批号、生产日期、供应商、检验项目和结果等。
3.检验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四、培训和评估1. 培训要求1.检验部门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原材料检验的培训,包括检验标准、方法和技巧等。
2.质量部门负责定期组织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检验技能。
2. 评估要求1.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检验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2.评估包括原材料的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等。
五、问题处理1. 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1.不合格原材料由质量部门与供应商协商处理,可以退货或调整供应商。
2.质量部门应记录原材料的不合格情况和处理结果。
2. 检验程序和标准的调整1.当发现检验程序和标准有不足之处时,检验部门有权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规定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规定一、目的与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原材料的检验管理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合规性。
适用于公司所采购的所有原材料的检验。
二、检验标准及方法1. 检验标准(1)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确立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要素。
(2)参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公司原材料的专项检验标准。
2. 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视觉检查外观,包括色泽、杂质等因素。
(2)化学成分检验:采用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原材料的成分含量。
(3)物理性质检验:使用适当的测试仪器和设备,检测原材料的密度、硬度、粘度等物理性质。
三、检验流程1. 原材料进库检验(1)收到原材料后,由质量部门负责开展进库检验工作。
(2)按照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3)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分类存储,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退货或报废处理。
2. 检验记录与报告(1)对每个批次的原材料进行详细的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2)出具原材料检验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3. 异常情况处理(1)若出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2)对于重大质量问题的原材料,采取停用或更换供应商等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四、培训与验证1. 培训定期组织原材料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验证定期对原材料检验工作进行验证,比对检验结果和实际产品质量的关联性,不断完善和改进检验标准和方法。
五、责任与处罚1. 责任(1)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维护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采购部门负责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并配合质量部门进行原材料检验工作。
2. 处罚对于严重违反检验管理制度的人员,将按公司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于发布之日起生效,与员工之间应共同遵守。
如有需要,随时进行修订与补充,但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文档管理要求。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1.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司对原材料的检验工作能够规范、高效地进行,以提供优质的原材料用于生产。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原材料采购和使用的部门和人员。
3. 定义- 原材料:指用于生产的各类材料和物质。
- 检验:指对原材料进行检测、测量、验证和评价的过程。
4. 检验责任- 采购部门负责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初步检验,确保其基本质量要求。
- 生产部门负责对使用的原材料进行入库前的全面检验,确保其完全符合产品生产要求。
-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和程序进行制定、更新和优化。
5. 检验要求- 检验项目:对每种原材料明确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包括主要要素、技术指标等。
- 检验标准:制定和设定各项检验项目的具体标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 检验设备:保证各个部门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能够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量工作。
6. 检验程序- 采购检验程序: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检验样品的提取、性能和安全性检测等。
- 入库检验程序:包括检验样品的接收、抽样、测试和评估,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 检验结果记录: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建立完整的检验数据和档案。
7. 检验报告- 采购检验报告: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后,将检验结果和意见以报告形式提交给采购部门。
- 入库检验报告:对入库检验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后,将检验结果和意见以报告形式提交给生产部门。
8. 违规处理-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采购部门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进行整改或退换。
- 对于出现重大问题的原材料,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不合格原因的调查和处理。
9. 监督和审核-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原材料的检验工作进行抽查和审核,确保检验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定期对本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以持续改进和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以上是本公司的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希望各部门和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并不断提升原材料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原材料检验记录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记录管理制度
1. 说明
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原材料检验记录的管理流程,确保质量控
制的高效运行。
2. 定义
- 原材料:指用于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物质、物品、材料等。
- 检验记录:指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时所产生的相关文件和记录。
3. 检验记录的管理流程
3.1 登记
- 制定原材料检验记录管理表,包括以下内容:
- 原材料名称
- 供应商信息
- 检验时间
- 检验结果
3.2 检验
- 原材料到货后,由指定人员进行检验。
- 检验过程中应确保对原材料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包括外观、尺寸、含量、性能等指标。
- 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
3.3 处理
- 检验结果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应予以接收并入库。
- 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应进行分类处理:
- 如可退货的,需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并办理退货手续。
- 如不可退货的,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对原材料进行有关测试,以确定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3.4 归档
- 检验记录表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档,以方便查阅和追溯。
4. 应急计划
针对原材料检验记录遗失或丢失的情况,应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包括备份、恢复和追溯措施。
5. 审核和修订
本制度应定期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更新。
6. 附则
本制度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并执行,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以上为《原材料检验记录管理制度》的内容。
注意:本文档由助手提供,负责提供创意和帮助,但不涉及法律咨询,有关法律问题应咨询专业法律顾问。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质量管理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质量管理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包括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和客户的要求。
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包括外观检测、尺寸检测、结构检测和特性检测。
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根据抽检方案进行,包括全检和抽检。
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质量管理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质量管理部准备来验收和检验工作。
来料后,由库房人员检查来料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情况,并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检验专员到现场检验。
录。
对于紧急放行的来料,必须做出明确的标识和记录,以便在发现不符合规定时能及时追回和更换。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技术上可以纠正、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且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的零部件质量的情况下才能允许紧急放行。
在来料检验程序中应该明确规定紧急放行情况的审批人、责任人,规定可追溯性标识的方法,明确识别记录的内容,以及如何传递、由谁保存等。
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
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和规范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使用,提出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原材料采购、检验、装卸、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
三、管理制度1.原材料采购(1)原材料的采购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选择,经核对无误后方可采购。
(2)原材料的供应商需具备相关资质和证书,否则不得进行采购。
(3)采购过程应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一致,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明文件和发票。
2.原材料检验(1)采购的原材料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2)检验过程应有专门的检验人员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3)自检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采购单位,并进行相应处理。
3.原材料的装卸和储存(1)原材料的装卸和储存应有专人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和正确。
(2)原材料的储存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避免潮湿、日晒等不利于材料质量的情况发生。
(3)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原材料的存放情况,确保材料质量以及数量的完整性。
4.原材料的使用(1)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原材料的使用应符合工程设计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工程施工中如发现材料质量有问题应及时更换,并对原材料质量进行追查和处理。
四、责任和制度执行1.项目经理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2.项目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选择、采购、使用和储存等程序进行具体操作和监督。
3.监督部门负责对项目的原材料检验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抽查,确保项目质量达标。
五、制度的完善和调整为了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本制度需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上为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全体工程人员认真执行,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一、前言原材料检验管理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特别关键的一环。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要保证生产制造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牢靠,必需严格执行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本文重要介绍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操作要点。
二、原材料检验程序1. 仓库验收全部原材料入库前必需进行仓库验收。
仓库验收程序包括:(1)对于一般原材料的验收,应当按质量要求进行检验。
对于值得注意的紧要原材料,必需进行完全检验。
(2)对于包装袋易受潮的原材料,计量检查合格后尽快放仓库,以免包装袋受潮变形。
(3)仓库验收人员应当认真检查每批原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如发觉质量有问题的原材料,必需立刻拒收,处理记录,并通知供应商更换或退货。
2. 试验室检验全部原材料入库后,必需进行试验室检验。
试验室检验程序包括:(1)按检验类别进行检验;(2)依据质量标准,对于每批原材料进行批号检验;(3)依据质量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4)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实行措施进行下发,并记入不合格处理记录。
3. 抽检抽检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试验室检验是否合规、检测是否灵敏,从而把握试验室检验的精度和误差范围。
抽检程序包括:(1)由检验员或品管员随机选取已检验的原材料,并提取3份样品;(2)提交指定的外部试验室进行检测;(3)符合标准样品数量超过98%,则视为试验室检测合格。
三、原材料检验记录和数据分析1. 记录和证据保管(1)试验室检验记录和抽检记录必需保存3年以上;(2)对于不合格品,必需有充分的制度用于其记录、下发、处理和核查。
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对生产质量全过程进行掌控和改进的基础。
每月应当进行数据分析,并发觉问题适时改进处理。
四、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1. 质量要求(1)原材料必需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公司标准;(2)原材料必需符合供应合同的质量要求。
2. 检验依据和检验程序(1)原材料检验的依据和检验程序必需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标准;(2)试验室应当配备完整的检测设备,全部检测设备必需定期维护。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1. 引言原材料检验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本公司建立了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规范原材料检验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所有原材料在入厂前都能被严格检验和控制。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从外部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包装材料等进货品种的检验,以及内部合作厂家及子公司的送检品种检验。
3. 检验流程3.1 检验要求所有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本公司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条件。
检验应覆盖以下内容:•尺寸、重量、外观•包装完好,无损伤、接头毛边、倒角、过划伤痕等•物性、化学性能符合要求•内部结构无明显异常等3.2 检验方案本公司制订每种原材料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流程,为检验提供基准。
同时,为了提高检验效率,规定了每批次的检验数量和频次。
同时,为了提高检验质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第三方检验机构或者对送检样品进行委托检验。
3.3 检验操作每批次原材料到货后,首先要进行验货,确认货物包装完好,是否与购货合同及物流公司所提供的货物信息符合,然后进行抽检。
抽样的数量大小应该根据每种原材料的特性确定。
对样品进行外观检验、尺寸量测、性能测试等。
3.4 检验记录所有的检验记录都应该在指定的检验表中进行记录,并且应该进行签字确认。
检验记录应记录样品编号、批次号、采购日期、送检日期、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备注等信息。
检验记录应该存储在指定的文档室中,并备份电子文档。
4. 质量控制4.1 不合格品处理当原材料检验不符合要求,即为不合格品,检验人员应该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等相关部门。
在不影响生产和质量的情况下,我们会采取尽可能多的方式来挽回经济损失,但在重要的质量问题上,时间和成本的压力不能放弃生产质量。
采购部应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请求整改或返工,并按协议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4.2 技术意见与质量优化除了对原材料进行常规检验外,检验人员还应将其职业理念贯穿到检验实践中。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篇一: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 1、所有原材料进场前,应随车提供出厂批号及质量保证书。
钢筋、水泥查质保书并实验合格。
砂、石进场对货源的规格区进行抽样,当变更货源时应先做试验,合格材料方可组织进场。
2、进场材料应有专人负责收货,分别建立台账,分规格、品种,产地分别堆放,并有明显挂牌标志。
3、进场后按批号取样送试验室检验。
合格后挂合格标志显示其试验合格。
4、原材料进场应堆放整齐,便于分区,现场文明。
5、进场原材料应由专人验收,专人建账,专人发放,发料应核对材料规格、品种、性能清楚。
并做到收支相等,账物相符。
6、砂、石材料的堆放和堆场要求:a、砂、石分品种、规格、产地分别堆放。
b、场地应平整,并有一定坡度,保证排水通畅。
7、水泥堆放:a、包装水泥应分品种、标号、厂名、出厂日期和批量,分别堆放。
b、堆垛高度以六至八袋为宜,各品种应有不小于 70cm 的通道。
c、四周垫高 20cm 以上,应防止雨水从四周浸入和湿气重使水泥受潮。
d、水泥按批量组织进场堆放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8、钢筋和半成品的堆放:a、钢筋进场应分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分别堆放,不得混堆。
b、进入堆场按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及质保书神力编号建立台账。
c、取样送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标牌。
d、发货人根据领料单规定的品种、规格及数量发货。
e、对试验不合格的钢筋应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报公司供应部门,移作他用。
f、上诉程序负责去向否者以失职论处,按造成损失大小,追究管理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
g、原材料试验的数据应纳入技术档案。
h、堆场应设支墩,堆放整齐,防止锈蚀。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为加强建筑工地进场原材料的管理,强化质量监控,完善材料使用的行为规范,确实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1、施工工地使用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石子、砂用于结构的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除具备合格证、检测报告外还必须抽样送检测中心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保障产品质量,确保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原材料的进厂检验管理。
第三条进厂检验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应当与公司的其他质量管理制度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进厂检验管理应当实行责任制,相关责任人应当履行相关职责,确保检验工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第六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宣传和执行监督。
第七条受检材料的分类与归档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第八条进厂检验应当建立检验档案,留存相关检验报告和记录。
第二章进厂检验的方法和程序第九条进厂检验应当采用逐批检验的方式进行。
第十条进厂检验的程序包括取样、检验、评定和合格证明。
第十一条取样应当采用公正、公平的方式进行,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第十二条检验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采用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方法。
第十三条评定应当根据相关标准和公司的质量要求进行。
第十四条合格证明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出具,确保相关证明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第十五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和宣传工作。
第十六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检验工作的质量和结果。
第十七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和评定。
第十八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检验档案的归档和管理。
第十九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进厂检验管理进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相关责任人的职责第二十条供应商应当保证所提供的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的要求,确保其质量安全。
第二十一条相关责任人应当履行进厂检验的程序,确保检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二十二条相关责任人应当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和确认。
第二十三条相关责任人应当对检验档案进行管理和归档。
第二十四条相关责任人应当配合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检验管理工作。
第五章复检和处理第二十五条对于进厂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立即予以隔离,并通知供货商进行复检。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1. 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确保所进入生产线的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检验标准在进货前将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检验标准按以下要求执行:2.1 产品转运前的检验1.对原材料的配送、货车的卫生情况进行检验。
2.检查货物是否损毁或出现泄漏。
3.确认原材料的数量与总数是否一致。
4.确认存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等。
2.2 检查原材料的质量1.原材料应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的标准质量指标。
2.对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应有相应的质检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颜色、外观、气味、包装、存数期限等。
3.对于特殊的原材料检测应按照相应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
4.对于所使用的特殊原材料在加工前需要进行质量分析,不得使用显微镜等辅助设备进行分析。
3. 检验流程原材料检验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3.1 检验准备环节1.确认所需要的检测器材和标准,如卡尺、磅秤、色差仪等。
2.打印出检测记录表,并确保表格内容的最新性。
3.2 检验环节1.根据检验流程确认检清理时的环节。
2.使用相应的检测仪器准备检测,确保检测仪器的精度以及稳定性。
3.确认检查附件为新增检查对象,确认与前一次的检查记录是否一致。
4.检查发现不合格的供应商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返回货物,同时记录此次检测结果。
3.3 检验记录汇总环节1.收集检验记录表、检验报告以及检测数据等资料,进行记录计算。
2.针对每个批次原材料记录检验结论,并对记录表进行处理执行。
3.确认检验记录符合国家法规和相关标准。
3.4 原材料检验汇报环节1.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材料确认入库。
2.检验记录汇报环节选择是否需要通知供应商。
4. 相关责任人职责4.1 生产部1.确认检验流程的执行的要求,并统筹安排设备的维护、操作员的培训。
2.协调原材料供应商的动态管理,与供应商沟通,并记录进展情况,保证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3.负责设备、检测器材等的清洁与维护。
原材料检验制度1
原材料检验制度1原材料检验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质量标准,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稳定,以维护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供应商处采购的原材料。
二、检验要求1. 采购员应在与供应商订购原材料时明确质量要求,并要求供应商出具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如检验证书、品质保证书等)。
2. 收到原材料后,仓库管理员应进行验收,检查原材料是否符合订单要求,并填写验收记录。
3. 验收过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等,具体项目根据原材料的类型和质量要求来确定。
4. 若原材料未能通过验收,仓库管理员应将其退回供应商,并填写退货记录。
三、检验仪器和设备为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公司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四、检验记录和报告所有的原材料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以备随时查阅。
检验记录包括检验项目、所用仪器、检验结果等内容。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制作相应的不合格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供应商管理公司应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审核,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供应商的评估标准包括产品质量、交货准时率、售后服务等方面。
六、持续改进公司应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评估并改进原材料检验制度。
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检验程序和方法,提升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七、附则本制度的所有内容应向相关部门和员工宣贯,并确保其理解和遵守。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相关责任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
以上为原材料检验制度的主要内容,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每个员工都应遵守制度规定,认真执行检验程序,并及时报告不合格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通过严格的原材料检验,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管部来料检验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1)品管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用目视、手感、嗅觉、口尝、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3%)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第9条: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品管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子检验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订立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原材料子的检验程序和要求,确保原材料子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公司职能部门涉及原材料子采购和使用的相关人员。
二、检验管理流程1. 原材料子采购前检验准备•采购部门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要求供应商供应原材料子的检验报告和相关证明文件。
•检验部门依据采购合同和相关要求,准备相关检验工具和设备。
2. 原材料子采购检验流程•供应商送货到货检区域后,检验部门依据采购订单和检验计划进行原材料子检验。
•检验部门依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原材料子进行外观、尺寸、包装等方面的检验。
•对于特定原材料子,如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检验部门将进行必需的试验室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检验部门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并在原材料子送检合格后,予以质管部门确认并妥当保管。
3. 原材料子进厂检验•原材料子送检合格后,质管部门依据检验报告对原材料子进行布置和标识,并进行进厂检验。
•进厂检验包含对原材料子批次的数量、属性和规格进行核对,确保原材料子与检验前全都。
•进厂检验通过后,物流部门负责将原材料子送至对应生产线的存放区域。
4. 原材料子使用与关联制度•生产部门在使用原材料子前,须查看相关原材料子检验报告,并在使用记录中进行标识。
•如发现原材料子使用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生产部门应及时上报,并搭配质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生产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的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规定,确保原材料子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员工造成影响。
三、考核标准1. 原材料子采购检验•检验部门依照检验计划和合同要求,及时对原材料子进行检验。
•检验员应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并正确填制检验报告。
2. 原材料子进厂检验•质管部门对原材料子的进厂检验要求准确、细致,确保进厂原材料子与检验合格的全都性。
3. 原材料子使用与关联制度•生产部门应依照相关要求查看检验报告,确保使用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1、试验室负责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检验、记录。
2、物资部采购产品到场后,对进场的原材料收取对应的合格证及材质单,对试验室进行委托,试验室对采购材料按检验标准进行取样、试验。
3、试验室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合格的,填写相关的试验检测记录及报告
3、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通知物资部,进行清场,不合格品严禁使用,未经检验的半成品应在指定位置挂上待验牌。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1、按技术条件要求进行钢筋加工厂龙门吊的安装,并加设必要的安全、环保、防雨、防雷等设施。
2、钢筋加工厂所有机械设备均应建立设备台帐,对相关设备制定操作规程并张贴于显要位置。
4、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认真实施。
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记录。
4、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关作业证书,了解设备性能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5、在使用前应对机械性能进行检查,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视是否正常工作,机械运转中不能进行维修、保养、润滑、紧固等作业在使用后对机械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彻底清洗机械及现场。
成品检验管理制度1、按《成品检验标准》要求对受检产品进行取样、全面检验填写《成品检验记录》。
合格的成品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入库存放。
2、检验不合格品隔离放置,经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产品,需重新加工或废弃
3、钢筋的焊接不论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还是气压焊,均应在现场按每一个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由监理人员抽取试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