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_林世镔
如何检测建筑抗震能力
如何检测建筑抗震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且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而具备良好抗震能力的建筑可以在地震发生时为人们提供宝贵的生命安全保障。
那么,如何检测建筑的抗震能力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专业的检测手段。
首先,我们要了解建筑的基本信息。
这包括建筑的结构类型,是砖混结构、框架结构还是钢结构等;建筑的建造年代,因为不同时期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建筑的高度、层数以及使用功能,比如是住宅、商业还是工业建筑。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抗震检测和评估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现场勘查阶段,检测人员会对建筑的外观进行仔细观察。
检查墙体是否有裂缝,尤其是在墙角、门窗洞口等部位;柱子和梁是否有变形、弯曲或者混凝土剥落的情况;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的迹象。
如果发现明显的损坏或缺陷,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检测。
检测建筑材料的性能也是关键的一步。
对于混凝土结构,要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通过回弹法、钻芯法等进行。
钢筋的强度和锈蚀情况也需要关注,可以通过抽样检测来确定。
对于砌体结构,要检测砖块和砂浆的强度。
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节点的可靠性同样不容忽视。
检查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的连接是否牢固,钢结构中焊缝的质量是否合格,砖混结构中纵横墙的拉结是否满足要求。
另外,通过动力测试来评估建筑的抗震性能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以在建筑上施加一定的振动激励,比如使用振动台或者人工激振设备,然后测量建筑的振动响应,包括频率、振幅、阻尼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了解建筑的自振特性和在振动作用下的表现,从而判断其抗震能力。
还有一种方法是模拟分析。
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建筑的结构模型,输入相关的参数,如材料性能、几何尺寸、荷载情况等,然后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模拟计算。
通过分析计算结果,评估建筑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和变形能力。
除了上述的专业检测方法,还需要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可能有不同的抗震要求,检测时要确保符合相应的规范。
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
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的安全性,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土木工程中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性、评估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性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的目的是评估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下的抗震性能,并确定其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
这对设计新建筑物和改造现有建筑物至关重要。
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为改进设计和结构提供依据。
此外,抗震性能评估还可以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安全评估信息,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建筑标准和规范。
二、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的方法1. 现场调查:对现有建筑物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是评估抗震性能的第一步。
调查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性能、基础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并确定进一步的评估方式。
2. 指标评估:指标评估是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定义一系列的结构性能指标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层间位移、剪力、弯矩等。
然后将指标与相应的设计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建筑物的安全性。
3.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通过建立建筑物的数学模型,使用地震波输入来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通过分析模型的应力、应变分布,可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因此需要使用专业的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
三、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在土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对新建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可以确保其结构符合相关的抗震设计规范,提高建筑物在地震时的安全性。
其次,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不足之处,为改造提供依据,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在地震发生后,抗震性能评估可以帮助评估建筑物的损伤程度,为修复和恢复提供指导。
建设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技术
建设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技术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是建设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准确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建设工程中常用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技术,包括建筑物震害等级评估、位移角度评估、结构抗震分析等。
一、建筑物震害等级评估建筑物震害等级评估通过对建筑物的承载力和地震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建筑物所处的震害等级。
常见的建筑物震害等级评估方法有震害评定标准和震害指标两种。
震害评定标准可以根据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耐震性能等进行综合评估,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震害等级,如Ⅰ级、Ⅱ级等。
而震害指标则是通过计算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损坏程度等指标来评估震害等级。
二、位移角度评估位移角度评估是一种基于结构变形特征来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方法。
通过分析结构的变形情况,可以了解建筑物在地震时的位移情况和承载力状况。
位移角度评估通常以位移角度为评估指标,位移角度越小,说明建筑物的变形越小,抗震性能越好。
位移角度评估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实测两种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可以通过有限元方法等进行,实测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进行。
三、结构抗震分析结构抗震分析是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结构抗震分析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和载荷进行模拟计算,来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
结构抗震分析可以分为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两种方法。
静力分析是一种简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假设地震作用为静止状态下的重力作用进行计算,可以初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而动力分析则是一种更为准确的分析方法,通过考虑地震波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动态因素,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更为细致的评估。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技术在建设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用建筑物震害等级评估、位移角度评估和结构抗震分析等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为保障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今后的建设工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抗震性能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建筑物的地震抗震性能评估
建筑物的地震抗震性能评估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于建筑物的地震抗震性能评估,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建筑物地震抗震性能评估的背景和意义、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意义地震是自然界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震所产生的破坏性力量巨大,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而建筑物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其地震抗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地震抗震性能评估,即对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所承受的能力和破坏程度进行评估,是判断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分析建筑物的地震抗震性能,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为改进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影响。
二、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地震抗震性能评估需要依据一定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指标:1. 特性周期法特性周期法是通过计算建筑物在地震波作用下的振动周期来评估其抗震性能。
通过特性周期法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为相应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2. 等效静力法等效静力法是基于静力学原理,将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计算问题简化为相应的静力计算问题,从而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该方法相对简便,适用范围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地震抗震性能评估中。
3.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非线性时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建筑物在不同地震波动情况下的响应,包括受力情况、位移变形等参数,评估其抗震性能。
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情况,但是计算量较大,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
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建筑物地震抗震性能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包括了许多指标,如峰值加速度、塑性铰分布、塑性变形等。
通过合理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建筑物的地震抗震性能。
三、相关的技术手段在进行建筑物地震抗震性能评估时,常常需要运用一些相关的技术手段,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手段:1. 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预测其受力、变形等情况的技术手段。
建筑抗震性能分析与成效评估
建筑抗震性能分析与成效评估一、概述建筑抗震性能是指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抵御地震力量和地震破坏的能力。
对于一个建筑物而言,其抗震性能是保障其安全的首要条件。
本文主要介绍建筑抗震性能分析与成效评估。
二、建筑抗震性能分析建筑抗震性能分析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立面建筑立面是承受地震力量的主要构件,通常包括墙体、框架和柱子等。
其中,墙体通常是最能承受侧向力的构件。
因此,在设计建筑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立面的强度和刚度。
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 地基建筑物的基础是承受地震力量的重要部分。
当地基的强度不足时,建筑物就会倾覆或者发生侧向位移。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地基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地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地基形式。
3. 层间连接建筑物各层之间的连接是承受地震力量的关键部分。
当各层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时,容易出现层间位移和倾斜,导致建筑物破坏。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各层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连接强度,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和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三、建筑抗震性能成效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成效评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地震强度。
这是评估抗震性能的基本指标。
通常,抗震等级越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越强。
2. 损失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包括结构损坏、非结构损坏和人员伤亡等。
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成效评估,需要考虑上述损失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3. 维修与重建成本建筑物抗震性能成效评估还需要考虑到维修和重建的成本。
通常情况下,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物在地震中遭受的损失较少,因此维修和重建的成本也会相应减少。
四、建筑抗震性能成效评估实践建筑抗震性能成效评估实践需要考虑到查勘、评估、分析和改进四个方面。
1. 查勘在实践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查勘,了解其具体情况,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建造年代、使用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抗震设施等。
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方法
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方法
1. 背景
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固地保护人员和财
产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和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目的
本文旨在介绍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的方法和步骤,以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如何
进行有效的抗震性能评估,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
3. 抗震性能鉴定方法
3.1 文献资料收集
在进行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前,需要收集相关建筑物的设计文件、结构图纸、材料和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便全面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3.2 现场勘察
通过实地走访建筑物,对其现状进行勘察和观察,了解建筑物的使用情况、结
构状况、裂缝分布等情况,为后续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实际依据。
3.3 结构参数确认
对建筑物的结构参数进行确认,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特性、构件尺寸
等参数,对于计算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3.4 抗震性能计算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抗震性能参数,利用相关计算方法和软件进行抗震性
能计算,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和性能。
3.5 结果分析与评定
根据抗震性能计算的结果,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和评定,确定建筑物
的抗震安全性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和改进建议。
4. 结语
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是建筑物抗震设计和改进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方法
和步骤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有助于提高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确保人员
和财产的安全。
希望本文介绍的抗震性能鉴定方法能对相关从业人员和机构有所帮助。
以上即为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力巨大,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对于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介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静力弹性分析上。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地震是一个复杂的动力过程,对建筑物的破坏不仅仅取决于静力作用,还与动力特性、结构材料、结构形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方法研究1. 动力分析方法动力分析方法是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方法通过对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评估结构的破坏程度。
常用的动力分析方法有时程分析、谐波响应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模拟不同地震动力下的结构响应,为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2.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方法。
通过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式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结构的非线性、材料的损伤等,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评估指标1. 层间位移层间位移是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层间位移会发生变形,如果变形过大,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
因此,通过对层间位移的评估,可以判断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 剪力剪力是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剪力会发生变化,如果剪力过大,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
因此,通过对剪力的评估,可以判断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 结构刚度结构刚度是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结构刚度越大,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强。
因此,通过对结构刚度的评估,可以判断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四、应用前景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该方法已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建筑物结构抗震安全性评估的方法
建筑物结构抗震安全性评估的方法建筑物的结构抗震安全性评估是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建筑物结构抗震安全性评估的方法。
一、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指标评估法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指标评估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评估方法。
通过计算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指标,如刚度、阻尼、屈服承载力等,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
这种方法主要侧重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特性,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二、破坏性试验评估法破坏性试验评估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
通过对建筑物的三重状态进行试验评估,即完好状态、损伤状态和破坏状态,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
这种方法通过模拟实际地震的作用,观察建筑物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以及建筑物的耐震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改造建议。
三、力学分析评估法力学分析评估法主要通过对建筑物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来评估其抗震安全性。
静力分析主要研究建筑物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包括弯矩、剪力等。
动力分析则是通过模拟地震的动力荷载作用,分析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受力情况。
通过对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果的比较,可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加固要求。
四、经验评估法经验评估法是一种简化但实用的评估方法。
该方法主要依据历史地震事件的经验和数据,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
通过对历史地震事件中建筑物的损坏情况和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经验规律和评估模型。
基于这些模型和规律,可以对现有建筑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震加固建议。
五、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将多种评估方法综合运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综合利用前述的指标评估法、破坏性试验评估法、力学分析评估法和经验评估法等,综合评估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与改进方法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与改进方法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与改进是在建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地震力的作用,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备较好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与改进的方法、技术和策略,旨在提高人们对抗震建筑的认识,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是对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常用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包括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法、地震时间历程法以及基于概率分析的可靠度法。
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法是一种简化的方法,通过将地震输入的加速度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谱,然后和建筑物的振动特性相结合,计算出建筑物在不同频率下的最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地震时间历程法是一种全动力分析的方法,通过将地震记录作为输入信号,结合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模拟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实际响应,包括结构位移、应力和损伤等。
基于概率分析的可靠度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理论的方法,考虑地震力和结构强度之间的不确定性,通过建立一个可靠度模型,评估建筑物在给定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水平。
二、建筑物抗震性能改进方法在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之后,如果发现存在不足或存在安全隐患,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方法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抗震性能改进方法:1. 结构加固与改造:通过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包裹、加强梁柱节点、设置钢结构支撑等。
2. 基础加固与改进:地震时,建筑物的基础是受力的重要部位,因此通过对基础的加固和改进,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加宽基础、增加基础深度、加固地基等。
3. 隔震与减震措施:隔震与减震是针对地震输入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减少地震输入对建筑物的影响,降低建筑物的响应。
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评估
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评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建筑物以及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人们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越来越重视抗震性能评估。
抗震性能评估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进行力学性能、耐震性能以及物理性能等多方面的综合评定。
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震活动频率。
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率不同,因此对于位于地震活动频率较高的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会更高。
其次,建筑物所采用的结构体系也会决定其抗震性能。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桁架结构等,每种结构体系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抗震性能评估一般分为两个主要方面:静力性能评估和动力性能评估。
静力性能评估主要是通过计算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持力能力和刚度来评估其抗震性能。
动力性能评估则是通过建立建筑物的动力模型,采用地震荷载和地震动力学分析方法来评估其动力响应。
这两种评估方法互相补充,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静力性能评估主要包括强度和刚度两个方面。
强度指的是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可以通过损伤指标来评估。
损伤指标一般包括最大剪切力、最大弯矩和剪应力等参数。
刚度则是指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主要包括弹性刚度和塑性刚度。
建筑物的刚度越大,其变形能力越小,抗震性能越好。
动力性能评估是目前抗震性能评估的前沿领域。
通过建立建筑物的动力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响应。
动力性能评估主要根据建筑物的固有周期、耗能能力和位移角度等参数来评估其抗震性能。
固有周期指的是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周期,具有较小振动周期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好。
耗能能力则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对地震能量的吸收能力,一般通过加装耗能装置来提高建筑物的耗能能力。
位移角度则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程度,一般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除了静力性能评估和动力性能评估,抗震性能评估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地基条件、耐久性以及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等。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抗震是一个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建筑物来说。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护和安全,抗震性能评估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进行讨论,从抗震性能的定义、评估方法、与抗震设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抗震性能的定义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承受地震力量的能力,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变形能力、耐久性等方面。
通过评估抗震性能,可以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运行状态,为后续的抗震改造和设计提供参考。
2. 抗震性能评估方法2.1 经验方法经验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已发生地震的相关数据,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历史地震数据和损坏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供定性的评估。
2.2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通过建立建筑物的数学模型,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从而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进行详细的定量评估,为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抗震性能评估与抗震设计的关系抗震性能评估与抗震设计密切相关,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抗震性能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指导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变形能力等性能指标。
而抗震设计的要求也影响着抗震性能评估的方法和参数选择。
4. 抗震性能评估的意义与挑战抗震性能评估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评估建筑物抗震能力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为改进和加固工作提供指导。
然而,抗震性能评估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评估方法的选择、模型参数的确定等问题,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综合考量与分析。
5. 抗震性能评估的前景与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抗震设计的不断改进,抗震性能评估将更加准确和全面。
未来,通过引入先进的评估方法、建立更精确的数学模型,抗震性能评估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抗震性能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抗震性能评估是指评估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抵抗能力,以判断其是否能在地震中保持安全。
本文介绍了不同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1. 基于规范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规范是对建筑抗震性能要求的基本标准,因此基于规范的抗震性能评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基于规范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建筑结构静态分析和建筑结构动态分析。
建筑结构静态分析是通过静态力学原理,根据规范计算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判断建筑抗震能力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建筑结构动态分析是通过数学模型,在地震作用下计算结构的振动响应,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得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
2. 基于试验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基于试验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是通过实验室或现场试验,对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测试和分析。
实验通常包括静力试验和动态试验。
静力试验是通过施加静态荷载,直接测量结构的变形、应力等参数。
动态试验利用震动台或者振动器,施加动态荷载,测量结构的振动特性,如阻尼比、刚度等。
通过试验获取的数据,可以得出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与规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3. 基于数值模拟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基于数值模拟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对结构的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的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分为有限元法和离散元法两类。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学方法,将结构分解为有限个小单元,在每个小单元内计算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等参数。
通过有限元法模拟结构的响应,可以得出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
离散元法是一种计算方法,通过将结构划分为多个单元来模拟结构的响应,可以得出结构的力学性能,如刚度、强度等。
4. 基于综合评价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综合评价是一个将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评估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更全面地评估建筑的抗震性能。
云南玉溪红塔城区建筑抗震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46卷第3期2023年7月地震研究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Vol.46,No.3 Jul.,2023第3期周 洋等:云南玉溪红塔城区建筑抗震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观测,通过与震害实例对比判断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范围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因此,本文采用经验评估法评估云南玉溪红塔城区房屋抗震能力,通过适宜的调查方法获取研究区建筑物基础数据,从建筑建构造特点和使用现状分析其抗震能力,构建建筑抗震能力公式定量计算、评估和分析红塔城区建筑遭遇不同烈度地震作用的综合抗震能力。
1 研究区概况红塔区(24.1°N ~24.5°,102.2°~102.7°E)位于云南省中部溪市西北部,全区面积共1004km 2。
红塔区平面形态呈北宽南窄不规则三角形状,四面环山,区内地层褶皱、断裂构造复杂,有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普渡河断裂和玉江断裂穿过(安晓文等,2018)(图1)。
普渡河断裂为近南北走向,沿玉溪盆地西缘九龙池、大营街到研和镇西、延伸至峨山小街东;玉江断裂为北西走向,以玉溪九龙池为界,分为东、西两段,普渡河断裂与玉江断裂交接处曾发生过1761年玉溪北古城614级地震。
红塔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
图1 红塔区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Hongta District 红塔区下辖9个街道、2个彝族乡(图1),分别为玉兴街道、玉带街道、凤凰街道、北城街道、大营街街道、李棋街道、春和街道、高仓街道、研和街道,洛河彝族乡、小石桥彝族乡;凤凰街道为红塔区政府驻地。
玉溪市红塔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红塔区生产总值1034.27亿元、常住人口58.96万人、人口密度约587人/km 2、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79万元。
本文研究以街道为最小行政单元。
因研和街道和2个彝族乡离主城区距离较远,房屋结构特点与主城区差别较大,本文主要研究上述前8个街道。
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与改善
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与改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提出了巨大挑战。
因此,评估和改善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一项迫切且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与改善,为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观点。
一、抗震性能评估1. 结构稳定性检查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物,首先要开展结构稳定性检查。
这种评估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单元检验和整体检验来完成。
单元检验通过对建筑物的构件进行检查,包括基础、柱子、梁等,以确认结构的健康程度。
整体检验则对整个建筑物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整体抗震性能。
2. 强度和刚度分析强度和刚度是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
强度指建筑物的抵抗外部地震荷载的能力,而刚度则指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下的变形程度。
通过强度和刚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改善措施。
3. 模拟地震试验模拟地震试验是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地震荷载,并观测建筑物的响应,可以获取到建筑物在实际地震中的工作状况。
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二、抗震性能改善1. 结构加固当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结果显示存在不足时,进行结构加固是提高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加固方法包括钢结构加固、混凝土加固和增加剪力墙等。
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取决于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实际情况。
2. 材料改进新型建筑材料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抗震性能。
例如,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以增强其韧性。
此外,高性能钢材的使用也可以有效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3. 设计优化在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评估与改善中,设计优化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可以在满足功能和美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设计优化包括减少结构的刚度不平衡、合理配置剪力墙和增加层间连接等。
4. 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是保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
城市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策略
城市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策略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造成了许多建筑物的损毁和人员伤亡。
而城市作为人口聚集、经济发展的中心,建筑物的地震风险评估与减灾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减灾策略。
一、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地震性能评估)地震性能评估方法通过对建筑物结构、设备和设施的抗震性能进行定量化评估,来确定其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这一方法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和模拟技术,可以对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受损程度进行预测。
2.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脆弱性评估)脆弱性评估方法主要针对现有建筑物,通过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材料质量和设计等因素,来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脆弱性程度。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哪些建筑物需要紧急改造,并制定应急计划。
二、地震灾害减灾策略1. 加强建筑物结构设计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并采用抗震设计标准和技术,确保建筑物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例如,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横向抗震墙等设计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定期维护和修复建筑物定期的维护和修复对于提升建筑物的地震安全性至关重要。
这包括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修复或更换受损部件、加固关键结构等。
只有保持建筑物的良好状态,才能够应对地震带来的挑战。
3.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检测到地震的发生,并发送警报,给予人们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加强这一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可以减少地震对城市建筑物造成的损失。
4. 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是减灾策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举办地震安全知识讲座、演习等活动,提高居民的地震安全意识,并教授逃生和自救技能,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的伤害。
5.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地震应急响应机制非常重要。
这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灾难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等等。
暴雨天气下的城市建筑物抗震安全评估
暴雨天气下的城市建筑物抗震安全评估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暴雨天气在许多地区变得越来越频繁。
这种极端天气对城市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对暴雨天气下城市建筑物的抗震安全评估进行探讨,旨在提供对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的有效指导。
一、背景介绍暴雨天气对城市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构成了威胁。
暴雨天气时,地表会因为降水的浸润而变得松软,这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
同时,由于暴雨天气通常伴有强烈的风暴,建筑物承受的外部风荷载也会增加,从而加剧了建筑物的抗震负荷。
二、抗震能力评估方法1. 综合评估:抗震能力评估应该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需要评估建筑物结构、材料、地基状况以及设计方案等诸多因素。
通过对建筑物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估,确定其抗震能力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2. 抗震设计规范:在进行抗震能力评估时,应参考相关的抗震设计规范,例如国家标准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评估。
这些规范提供了关于抗震设计和施工的详细指导,有助于提高建筑物在暴雨天气下的抗震能力。
3. 数据采集与测试:评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例如,可以通过地基勘察和土壤钻探,获得地下土层的物理性质,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进行结构力学参数测试,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加固措施1. 加固基础:针对暴雨天气时地基松软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加固措施:加固地基附近的土壤,增加其密实度和稳定性;采用深基坑或灰土垫层等技术,提升基础的承载能力。
2. 结构加固: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物,可以通过结构加固来提升其抗震能力。
例如,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增加钢筋混凝土柱、墙体或剪力墙,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耐震性。
3. 防水设计:由于暴雨天气往往伴随着强降雨,建筑物的防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水层和雨水收集系统等都可以减少雨水对建筑物的侵蚀和损害。
四、建筑物管理与维护抗震能力评估只是建筑物安全的一部分,建筑物的管理与维护同样重要。
建筑物抗震设计与结构安全性评估
建筑物抗震设计与结构安全性评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结构安全性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科学地进行抗震设计和结构安全性评估,成为保障城市建筑物安全的关键。
一、建筑物抗震设计建筑物抗震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以提高建筑物抵抗地震力的能力。
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1. 结构分析:抗震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结构分析。
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确定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
2. 抗震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需要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物用途确定设计地震动力参数。
其次,应遵循“抗震重要性递减原则”,即建筑物的抗震要求随其重要性递减。
最后,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结构特点和材料性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3. 抗震设计措施: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设计人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抗震设计措施。
例如,加强结构的水平和垂直抗震性能,增加地震时的储备变形能力,改善结构的抗侧向位移能力等。
二、建筑物结构安全性评估建筑物结构安全性评估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检测、评估和判定,得出其抗震能力和安全性的等级。
1. 检测方法:结构安全性评估需要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测试来获取相关数据。
检测方法包括非破坏性检测、地基勘测、结构质量评估等。
2. 评估指标:结构安全性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结构承载能力和破坏状态等。
评估指标的确定需要参考相关的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
3. 安全性等级:根据结构安全性评估结果,可以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安全性等级。
等级划分通常以A、B、C、D四个等级表示,其中A表示安全性最高,D表示安全性最低。
三、建筑物抗震设计与结构安全性评估的意义和挑战建筑物抗震设计和结构安全性评估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_林世镔
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城市建筑物; 地震危险性; 易损性; 抗震能力
中图分类号: P315. 9
文献标志码: A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seismic capacity of city building
LIN Shi - bin1 ,XIE Li - li1,2 ,GONG Mao-sheng,LI Ming1,3
下所具有的抗震能力。
5
Σ SCev = SCIdsi × Pdsi ( PGA) .
( 1)
i =1
式中: SCIdsi为建筑物处于破坏等级 dsi 时的抗震能力指数,Pdsi 为建筑物在特定的地震作用( PGA) 处于破坏
等级 dsi 的概率,通过易损性分析获得。
建筑物在不同地震作用( PGA) 下破坏等级的概率分布( Pdsi) 是不同的,因此通过式( 1) 可以建立抗震能
第 20 卷 第 4 期 2011 年 8 月
自然灾害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文章编号: 1004 - 4574( 2011) 04 - 0031 - 07
Vol. 20 No. 4 Aug. 2011
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林世镔1 ,谢礼立1,2 ,公茂盛,李 明1,3
·32·
自然灾害学报
Key words: city building; seismic hazard; vulnerability; seismic capacity
第 20 卷
2004 年,国务院提出国家防震减灾中长期目标,即到 2020 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 6 级左右、相当于 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 现这一目标,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评估一个城市建筑物的防震减灾能力。城市工程性设施的破坏是城 市地震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最直接原因[1]。一个城市的工程性设施主要由建构筑物与生命线系统 组成。影响地震灾害的主要因素是现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如何科学地估计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尤为 重要。影响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因素包括地震危险性和建筑物易损性。以往的震害预测方法[3 - 6]能够估 计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和损失,但不能评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往往只考虑了特定地震作用的影响, 而不能综合考虑其他可能地震作用的潜在威胁; 不能比较不同结构类型、不同设防水准的建筑物之间抗震能 力的差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能够全面考虑影响建筑物抗震 能力的因素,并给出了能够直观反映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水平的定量标准和评估抗震能力的定性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 075)
注: 括号中的值为平均值
1. 2 抗震能力评估模型
抗震能力评估模型是根据建筑物的潜在破坏程度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该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三 个方面的内容: ( 1) 提出全概率抗震能力指数,反映城市建筑物在其设防基本加速度对应的地震危险性环境 下所具有的抗震能力; ( 2) 进行基于地面峰值加速度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我国不同地震危险性特征分区 的 PGA 概率密度函数; ( 3) 介绍 HAZUS - MH 的群体建筑物易损性分析方法,选取 HAZUS - MH 中合适的建 筑物数据和易损性参数用于中国的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 中国地震局 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3.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
摘 要: 由于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只能估计建筑物的破坏而不能评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基于对城
市建筑物潜在破坏的估计,提出了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影响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因
ysis) 方法研究群体建筑物易损性。通过对这两个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
法,提出的相对全概率抗震能力指数可以反映城市建筑物在其所在的地震危险性环境下所具有的抗
震能力,而采用绝对全概率抗震能力指数能够比较不同建筑抗震能力的差异,再结合建筑物抗震能
力评估标准,可确定抗震能力水平。以晋江市抽样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为例,结合震害经验,论证了
下所具有的抗震能力。
5
Σ SCev = SCIdsi × Pdsi ( PGA) .
( 1)
i =1
式中: SCIdsi为建筑物处于破坏等级 dsi 时的抗震能力指数,Pdsi 为建筑物在特定的地震作用( PGA) 处于破坏
等级 dsi 的概率,通过易损性分析获得。
建筑物在不同地震作用( PGA) 下破坏等级的概率分布( Pdsi) 是不同的,因此通过式( 1) 可以建立抗震能
素包括城市所处的地震危险性环境和城市建筑物的易损性。为了考虑地震危险性因素,进行了以地
面峰值加速度( PGA) 为参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提出了我国不同地震危险性特征分区的 PGA 概率
密度函数; 为了考虑建筑物的易损性因素,采用 HAZUS - MH 中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push - over anal-
第 20 卷 第 4 期 2011 年 8 月
自然灾害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文章编号: 1004 - 4574( 2011) 04 - 0031 - 07
Vol. 20 No. 4 Aug. 2011
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林世镔1 ,谢礼立1,2 ,公茂盛,李 明1,3
1 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张风华和谢礼立[1]提出防震减灾能力是指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能够确保其地震安全的能力。基于这 一个观点,本文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建筑物易损性分析来评定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认为城市建筑物的 相对抗震能力指: 城市建筑物在其设防基本加速度对应的地震危险性环境下,抵抗该城市可能遭受的地震破 坏的能力; 采用全概率公式考虑可能发生的地震作用及其造成的破坏并结合破坏等级与抗震能力指数的对 应关系,给出一个介于 0 ~ 1 之间的值衡量建筑物的相对抗震能力。绝对抗震能力指: 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 地震危险性环境时,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抵抗地震破坏的能力; 采用全概率公式等概率考虑不同等级的地震 作用及其造成的破坏并结合破坏等级与抗震能力指数的对应关系,给出一个介于 0 ~ 1 之间的值衡量建筑物 的相对抗震能力。因此,建立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就是通过对城市建筑物破坏的估计来评估抗震 能力。该方法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 3 个过程: ( 1) 给出不同破坏等级的抗震能力指数; ( 2) 结合地震危险性 和建筑物易损性,建立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模型; ( 3) 通过对设防等级不同的建构筑物在不同烈度下的 抗震能力指数[1]的分析,建立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标准。 1. 1 破坏等级和抗震能力指数
第4 期
林世镔,等: 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33·
1. 2. 1 全概率抗震能力指数
通过震害预测和震害调查可以得到建筑物处于不同破坏等级的概率分布,然而这却很难反映这些建筑
物的抗震能力水平,也不便于比较不同分布之间的差异,因此本文结合建筑物处于不同破坏状态的概率分布
和对应的抗震能力指数,提出抗震能力指数的期望值,见式( 1) ,来反映此建筑物在特定的地震作用( PGA)
张风华和谢礼立[1]提出了抗震能力指数,认为其相应于破坏指数,代表建筑物遇到地震时抵御地震灾 害的能力。破坏状态常用震害指数、损伤指数或破坏指数来划分[16 - 19]。由于对破坏状态的划分具有一定 的模糊性,不同的分析方法给出的指数和破坏状态的关系也不相同。为了避免选取单一划分标准带来的不 合理性,本文统计 4 个不同的划分标准[16 - 19],采用这些标准的平均值划分不同的破坏状态,并根据破坏指数 和抗震能力指数的对应关系[1],给出不同破坏等级的抗震能力指数,见表 1。
表 1 破坏等级与抗震能力指数 Table 1 Damage grade and seismic capacity indices
破坏等级( dsi)
破坏指数 抗震能力指数
( SCIdsi )
基本完好( 1) 0 ~ 0. 15
( 0. 075) 1 ~ 0. 85
( 0. 925)
轻微破坏( 2) 0. 15 ~ 0. 35
( 0. 25) 0. 85 ~ 0. 65
( 0. 75)
中等破坏( 3) 0. 35 ~ 0. 60
( 0. 475) 0. 65 ~ 0. 4
( 0. 525)
严重破坏( 4) 0. 60 ~ 0. 85
( 0. 725) 0. 4 ~ 0. 15
( 0. 275)
毁坏( 5) 0. 85 ~ 1. 0
收稿日期: 2010 - 08 - 15; 修回日期: 2011 - 03 - 12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 ( 2009C07 ) ; 国家自然科学基 ( 50908216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2007042087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 林世镔( 1984 - ) ,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防灾减灾研究 . E-mail: shibinlin@ gmail. com
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城市建筑物; 地震危险性; 易损性; 抗震能力
中图分类号: P315. 9
文献标志码: A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seismic capacity of city building
LIN Shi - bin1 ,XIE Li - li1,2 ,GONG Mao-sheng,LI Ming1,3
·32·
自然灾害学报
Key words: city building; seismic hazard; vulnerability; seismic capacity
第 20 卷
2004 年,国务院提出国家防震减灾中长期目标,即到 2020 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 6 级左右、相当于 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 现这一目标,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评估一个城市建筑物的防震减灾能力。城市工程性设施的破坏是城 市地震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最直接原因[1]。一个城市的工程性设施主要由建构筑物与生命线系统 组成。影响地震灾害的主要因素是现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如何科学地估计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尤为 重要。影响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因素包括地震危险性和建筑物易损性。以往的震害预测方法[3 - 6]能够估 计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和损失,但不能评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往往只考虑了特定地震作用的影响, 而不能综合考虑其他可能地震作用的潜在威胁; 不能比较不同结构类型、不同设防水准的建筑物之间抗震能 力的差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能够全面考虑影响建筑物抗震 能力的因素,并给出了能够直观反映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水平的定量标准和评估抗震能力的定性描述。
Abstract: Because methods for predicting seismic damage only show building damage,however,cannot estimate seismic capacity of buildings,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seismic capacity of city building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city building potential damag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eismic capacity of city building include seismic hazard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vulnerability. Th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of peak ground motion ( PGA) was given to provide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PGA in Chinese different seismic hazard characteristic zones for the seismic hazard factor,and the push - over analysis method in HAZUS - MH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roup building vulnerability for the vulnerability factor. Based on studies of the two factors,the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seismic capacity of city building was built. The relative full probability seismic capacity index can reflect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city building in a particular seismic hazard environment. The absolute full probability seismic capacity index can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seismic capacity between different buildings. The seismic capacity level can be got with the criterion of seismic capacity assessment. Finally,the seismic capacity of sampling buildings in Jinjiang City was estimat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ology with the seismic su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