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祭孔大典
台湾仍是儒教社会
台湾仍是儒教社会作者:邵振玮来源:《世界博览·中国卷》2010年第02期大陆儒学热是在补课。
相对而言,台湾还是一个儒教社会。
9月28日孔子诞辰日是台湾的教师节。
每到该日,全台各地十几座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09年孔子诞辰日,马英九分别在台南市和台北参加祭孔典礼,表达对孔子的敬意。
孔子第79代孙孔垂长也首度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身份,参与台湾当局的祭孔典礼。
为探讨孔子在现代开放社会中的地位、意义和作用,《世界博览》专访了台湾大学中文系陈昭瑛教授。
同为中国现代社会,台湾的情况或许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世界博览》:对于孔子在中国大陆的回归,您有何期待?陈昭瑛:我对大陆的儒学热非常期待,希望有好的发展。
从台湾的角度来看,大陆自1949年以来在儒学的课堂上缺课太久,儒学热好像是在补课,但短期内要补上几十年的课,难免不易消化。
长远看来,大陆以其地大物博,人才济济,肯定会对儒学研究作出贡献。
另一常见的说法是认为大国的崛起应该有文化的信息,则中国的崛起与儒学的复兴一时并现是自然的现象,这说法也有道理。
我想再提一个想法,即儒学发展的内部动能的问题,我认为儒学再起是由于内部的动力,儒学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实践力的思想,不可能被长期压抑,当代新儒家从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到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提出许多重大命题,叩问儒学传统与当代世界,等待着新世代的响应和发展。
儒学再兴是儒学的内在必然性。
《世界博览》:能否介绍一下孔子在台湾民间社会或学术界的地位及其表现。
台湾民众如何认识孔子?陈昭瑛:孔子不论在台湾民间社会或学术界都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人。
过去曾有人建议仿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像在淡水出海口建一巨型孔子像,作为代表台湾精神的形象。
但显见如果想在台湾找出一个为多数人接受的文化巨人肯定是孔子。
虽然国民党高举孔子,使得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反对运动不免在儒学和国民党的保守意识形态之间画下等号,甚至民进党部分党员曾因去中国化的情结而视孔子为“外国”思想家。
祭孔大典简介
祭孔大典简介
祭孔大典是曲阜及世界各地孔庙(文庙)祭祀孔子的大型典礼和庙堂艺术。
从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哀公祀孔起,已经有2550多年的历史,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
据考证,祭孔大典上的祭孔乐舞是发源于尧舜禹时代的韶乐孓遗,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高峰,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交响乐,催生了日本、韩国、越南等东南亚各国的传统雅乐文化。
2006年5月,祭孔大典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连续举办了以全球联合祭孔、两岸祭孔、全球华人祭孔为主题的祭孔大典,世界各地的孔庙纷纷响应,形成了全球联动、共同祭祀中华民族文化先哲的盛况,既有效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形成了重要的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民族继承优良传统、缅怀圣哲先贤、弘扬中华美德、增强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世界和谐、推动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今年祭孔大典的主题是:“仁者爱人,自强不息”。
“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在不同场景下向学生阐述“仁”,《论语》中有109次提到“仁”,仁爱源于“尊亲”与“孝悌”,是“和”之源,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强不息”源于《易经》,是儒家“入世”思想的灵魂。
孔子及后世儒家代表人物取易经阳刚的一面,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被称为儒家传统中“不
息的火焰”,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年抗震救灾、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新形势下,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祭孔的仪式传播和地方文化建构
祭孔的仪式传播和地方文化建构作者:杨雪来源:《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08期【摘要】祭孔大典的礼乐仪式操演具有“重演”礼乐文化记忆继而作用于当地的文化结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当地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作用。
通过对台北祭孔大典的分析可以发现传统仪式承载华夏儿女的社会记忆和文化认同,对于社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祭孔仪式;传统文化;仪式传播;文化结构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语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孔大典是表达对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追缅与崇敬之情而举行的祭祀典礼,经过2500多年的沉淀,承载着华夏儿女的社会记忆和文化认同,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结构的构成。
台湾地区的孔庙和祭孔大典是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重要历史见证,较完整地保存了祭孔大典的整套礼乐仪式,同样继承完好的还有尊孔重儒、尊师重教的礼教文化。
这样一种礼的规则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指导他们说话做事的行为规范。
本文以2016年台北的祭孔大典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探讨这种纪念仪式的“重演”是如何传达和维持了社会记忆并成为社会成员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形成当地独特的社会文化并作用于人。
“传统文化想要重新成为国人基本价值的一部分,成为‘百姓日用’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中国人的价值、道德,还需要很多的努力,而今天,我们正站在这个转化的特殊时刻。
”[1]本文通过分析台北祭孔仪式对台湾当地社会文化建构的作用,以期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借鉴意义,更好地发挥礼乐仪式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社会公用。
一、祭孔礼的历史(一)祭孔礼的由来中华文明素称礼乐文明,祭孔礼由来已久,又称释奠礼。
根据《礼记·文王世子》的记载,早在周朝的时候,学校每年都要按四季释奠于先师,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
不过当时所谓的先师,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个人或某些人,而是涵盖所有过去对教育有贡献,目前已经过世的教师。
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称为“先师”以后,释奠成为祭孔典礼的专属名称。
祭孔大典乐舞告祭详解
祭孔大典乐舞告祭详解祭孔大典乐舞告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礼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用以纪念传统的节日活动。
这是一项纳准守礼的表演,表达了人们对孔子和古代文化的尊重。
祭孔大典乐舞告祭是以孔子为中心举行的,在古代中国,为了纪念孔子,朝廷每年定期举办祭孔大典。
祭孔大宗精神仪式由祭祀、歌舞、讲词、仪式等元素组成。
在大宗祭孔礼仪当中,“乐舞告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歌舞特点集华丽、庄严、威武于一体,以供奉孔子为中心,祭祀仙灵,以“祭祀孔子”为主题,洋装扮之,神情错调,充满传统文化气质。
祭孔大典乐舞告祭由各色锦衣礼服组成的祭台,大小舞架,礼服,横幅,器物等组成,以及祭孔特有的特色动作,造型,步法等构成。
这是一场具有浓郁古典气息的古典舞蹈,以供奉孔子为中心,祭祀仙灵,以“祭祀孔子”为主题,旨在表达出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与崇敬。
祭孔大典乐舞在表演中采取有节奏的步伐,可以分为“抬神”、“展拜”、“拜祭”和“收神”四个部分。
展拜时,舞者们先用手执笔,轻轻抚摩笔袋,含笑致敬;接着再手执玉佩,左右晃动,把玉佩传向四面八方,示意玉佩用来与天地汇合,然后仰头、双手拱起、仰叩三拜,以此示敬诚恭。
然后拜祭,又分为“唱祭”、“坐祭”、“谛祭”和“望祭”四个部分,步伐此起彼伏,声调圆润宏亮,表现出上祭所有的崇敬精神。
另外,还有收神,舞者们把笔回到笔袋里,手执玉佩,又将玉佩传向四面八方,后将双手护住脸庞,仰叩三拜,以此示意玉佩归位,表示神明已经启程,这就是收神。
祭孔大典乐舞告祭,不仅是一项古典舞蹈,而且还体现出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格,充分阐明了中国古代在尊重古代教育家孔子,宣扬古代文化传统的思想观念。
祭孔大典阅读答案(共9篇)
祭孔大典阅读答案(共9篇)祭孔大典阅读答案(一): 祭孔大典作文今天是玩书院的祭孔大典。
我和杨瀚淑、胡忻恬早早约好了,早上7:40在胜利小学门口碰面。
一早,我兴冲冲吃完早饭,坐上爸爸的“专业坐骑”一溜烟就来到相约的地点,坐上杨瀚淑妈妈的车前往万松书院。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从车窗外闻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不一会儿功夫就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
来到万松书院,小荷老师帮助我们分组。
哇,今天可真热闹啊!不仅我们班第四假日小队来了,还有一个小队也来了,原定50人的祭孔大典,增加到了60人,到处人生鼎沸。
很可惜,我们三个人没有被分到一组。
我和胡忻恬是月亮组,杨瀚淑是小鱼儿组。
接着,我们来到一间房子里穿汉服。
我们刚穿好,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就哈哈大笑起来。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穿起汉服来特别奇怪,个子矮一点的同学穿起来都拖地了;第二个原因是男生既然和女生穿的一模一样,连颜色都一样。
他们穿着玫红色的衣服比女生更加奇怪,咋一看个个都变成了女孩了。
穿着漂亮的衣服,仿佛我们一下子成了古时候的学生。
我们排着队,来到大成殿门口,参加祭孔典礼。
老师先让孔子后代的代表进大成殿里祭拜,之后轮到我们小朋友每人拿三根香进去祭拜。
今天艳阳高照,这么热的天,我们穿着两层衣服,暴晒在太阳底下,真是没意思,我们都快要中暑了!不过,有意思的马上就来了。
祭拜完毕后,我们观看舞蹈表演。
这种舞蹈真奇怪,有很多动作我都不明白,好像是古代一种祭祀的方式。
真是太好了,不用晒太阳了!我们来到茶楼听老师讲关于国学方面的知识,其中还讲到了论语。
论语是孔子和学生一起写成的,非常有名,我读过一点儿,小小一本书,就包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听着玩着不知不觉一个上午过去了。
这次祭孔大典真有意思,告诉我们不少道理,明年我还会来的!祭孔大典阅读答案(二): 下面是“祭孔大典”祭文中的部分语句,请连线将上下句分别对应起来急好的给悬赏分20(1)天地人和 A地和物丰(2)天和雨顺 B国和人定(3)家和事兴 C万物繁盛(4)与时俱进 D和谐化生(1)天地人和 C万物繁盛(2)天和雨顺 A地和物丰(3)家和事兴 B国和人定(4)与时俱进 D和谐化生祭孔大典阅读答案(三): 9月28日,在“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的主题下,海峡两岸同时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这是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这说明①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有着广泛的认同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③传统文化富有时代精神④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选B .第二句,海峡两岸同时举行祭孔大典,并不明显这是一场政治活动.第三句,传统文化富有时代精神.也不符合题意.祭孔大典阅读答案(四): 依据下面的内容,经两岸祭孔大典拟写一个主题,不超过14字。
祭孔大典流程
祭孔大典流程祭孔大典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仪式,旨在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祭孔大典流程庄严肃穆,充满着古老的礼仪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祭孔大典的流程。
首先,祭孔大典通常在孔庙举行。
在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会宣布祭孔大典的意义和目的,向在场的人们介绍孔子的伟大贡献,并强调祭孔大典的庄严性和重要性。
接着,祭孔大典正式开始。
首先是献花环节,参与祭孔大典的人们会排成整齐的队伍,手捧鲜花,缓步走向孔子的牌位,依次向孔子献上鲜花,并行礼致敬。
这一环节表达了人们对孔子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然后是献酒仪式。
在这一环节,主持人会高举酒杯,向孔子的牌位行三次鞠躬,然后将酒杯中的美酒缓缓洒向地面,以示敬意。
这一仪式寓意着对孔子的追思和缅怀,也代表了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接下来是献文仪式。
在这一环节,代表人物会向孔子的牌位献上精美的祭文,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弘扬。
祭文通常是对孔子生平事迹和思想的赞颂,也包括对孔子影响的感悟和思考。
最后是献乐仪式。
在这一环节,现场会奏响古乐,歌颂孔子的伟大思想和精神。
乐曲悠扬动听,让人们在庄严的氛围中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和深远,也让祭孔大典增添了一份庄重而美好的氛围。
整个祭孔大典流程庄严肃穆、富有仪式感,充分展示了对孔子的崇敬和敬仰之情,也彰显了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祭孔大典,人们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悟孔子的思想,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深厚。
祭孔大典流程的举行,不仅是对孔子的一种纪念和缅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关於民间寺庙祭孔的状况
61關於民間寺廟祭孔的狀況―以閩台地區為主二階堂 善 弘*一,民間祭孔意識 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歷史上不斷地受了儒教思想影響。
《論語》《孟子》就是東亞洲全部地域的古典,而孔子就是最有名的聖人。
所以多半亞洲人,尤其是日本人、韓國人以為在中國每天許多人去文廟拜孔子。
不過,訪問中國寺廟時容易發現,在中國人們熱心地崇拜的就是觀音菩薩、彌勒菩薩、關公、泰山娘娘等佛教道教的菩薩與神明,而不是孔子。
各地寺廟很多人參拜佛菩薩,但是幾乎都沒有人去文廟。
關於這個情況,黃進興先生根據嚴復、馮友蘭的紀錄如此說明1):馮友蘭(1895-1990)在他的回憶錄《三松堂自序》,刊載了這麼一段孔廟的趣談:「有個笑話說:關帝廟、財神廟的香火很旺盛,有很多人去向燒香。
孔子的廟前很冷落,很少人去燒香。
孔子有點牢騷。
有個聰明人問孔子:你有關公的大刀嗎。
孔子說:沒有。
又問:你有財神爺的錢嗎。
孔子說:也沒有。
那個人就說:你既然沒有關公的大刀,又沒有財神的錢,那當然沒有人理你,你何必發牢騷呢。
」馮氏在登錄了這個笑話之後,復加了如是的按語:「這雖然是個笑話,但說的也是社會上的實際情況」之前,清末的嚴復(1854-1921)即見證庶民百姓「無有祈禱孔子者。
」為何「孔廟門前車馬稀」呢。
嚴復、馮友蘭所看的情況,好像現在也基本上沒有變化。
這個情況,當然跟其他的宗教意識有差異。
黃先生如此分析2): * 關西大學文學部教授 關西大學ICIS副主任1) 黃進興〈解開孔廟祭典的符號―兼論其宗教性〉(田浩 Hoyt Tillman 編《文化與歷史的追索:余英時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536頁。
2) 前掲黃進興〈解開孔廟祭典的符號―兼論其宗教性〉553-554頁。
62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 別冊 8基督教堂以聖徒升天之日作為慶典,以符合信徒的需要。
相對的,作為官方宗教,孔廟祭典卻是方便全國一體奉行的春秋釋奠,與孔聖誕辰或個別聖賢殊無關聯。
我在台北孔庙祭孔
我在台北孔庙祭孔■ 孔荣2019年是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0周年,海内外孔庙所在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致敬这位中国思想界和教育界的巨擘。
忝为孔裔且生长在曲阜,虽然整个曲阜有五分之一大约20万人姓孔,我仍然为自己是孔门一分子而自豪。
因论文研究涉及台湾部分历史,我9月24日飞抵台湾查询历史档案资料。
之所以选在24日入台,是想赶着28日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孔仪式。
知道祭孔需要一大早去,但没想到凌晨4点就要到孔庙集合。
我住在台北市与新北市的交界处“中央研究院”附近,打车去孔庙需要差不多一小时。
想想凌晨四点,估计我也打不到车,索性定个孔庙附近的酒店小睡一会儿,半夜爬起来走到孔庙。
可转念一想,大半夜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走夜路有些胆怵,只好麻烦去年暑假在台湾认识的宗亲接我一起去孔庙。
坦白讲,这次能参加孔庙家祭,全赖在台宗亲特别是令怡大哥的协助。
虽称大哥,其实令怡早已年过花甲之年,这样称呼是因为辈分相同。
孔氏家规,互相称呼不能乱了辈分。
哪怕年龄再大,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
8月底我在曲阜遇到主修新孔子世家谱的90多岁的会长孔德墉先生,第一次见面时,他拱手而立一本正经的要称我姑姑。
会长的涵养与修养令人仰止。
会长高山景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孔家人树立了榜样。
貌似扯远了。
接着谈孔庙家祭的事情。
令怡大哥毫不犹豫地回复:“没问题,3:40去宾馆载你一起去孔庙。
”可能因为换了住的地方,也可能因为对即将参加祭孔太兴奋,我一直到了12点还没睡着。
后来貌似迷迷糊糊睡着了,嘟嘟嘟,令怡大哥的电话来了。
我一看,还没到3:30,他人已经在门口等着我了。
一个鲤鱼打挺,快速收拾好,出门。
不巧这两天正是台风过境,台北一直在下雨,28日家祭也不例外。
我一出门,令怡大哥拿出雨衣说:“快点穿上,上车,走。
”这里要补充一点,令怡大哥骑的是台北非常普遍的机车,就是我们内地的摩托车。
年近七旬的令怡大哥,就这样载着我在台北凌晨的路上,披风吹雨,奔驰到孔庙。
到了孔庙,已经有很多人在忙碌了。
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 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 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 所有礼仪要 求“必丰、必洁、必 诚、必敬”。
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 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 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 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 “以 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 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 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 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 会作用。
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 圣 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 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 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 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有“闻乐知德,观舞澄 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 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首先,祭典的名称宜改为“释奠礼”。 第二,祭典日期定于孔子诞日9月28日,既不合礼, 又不合理。 第三,建议恢复春、秋仲月(农历二月、八月)上 丁日释奠的传统。 第四,各地文庙举行释奠礼的日期宜有所别。 第五,释奠礼仪节的设计应该充分尊重传统。 第六,在仪节的设置上,应该增加讲经的环节。 第七,祭文应当固定,不必年年撰写。
我想说的:
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每年都会举行祭孔大典,这 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更让世界对 中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这些都对孔子的思想乃至 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肯定。但是各地在如火如荼举行 祭孔大典的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被感化了多少。 有多少我们还不知道的”彭宇”,有多少我们还不知 道的”小悦悦”,有多少我们还不知道的百姓贫苦无 人顾,仿佛在祭孔大典面前这些都成了浮云。我们口 口声声说的“和”、“仁”现在又在哪里,这些应该 很多人都会想过的,我们也应该去反思。所以更重要 的不是走形式,而是真正的实践。
台北祭孔大典
祭祀使用之太牢(牛、羊、豬
三牲),都是事先宰殺,取牛 毛血貯於毛缽中,典禮時由禮 生捧著毛缽從大成殿經中庭過 大成門,到瘞所處挖土埋葬。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十三、迎神 十四、進饌 進饌為呈獻祭品供神靈享用 十五、上香 十六、行三鞠躬禮 十七、行初獻禮 初次獻酒為初獻,再次獻酒 為亞獻,第三次獻酒為終獻, 合稱為「三獻」 十八、行初分獻禮
台中祭孔大典
50227 邱馨誼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一、釋奠典禮開始
二、鼓初嚴遍燃庭燎香燭。 三、鼓再嚴 四、鼓三嚴 五、樂生、佾生就位
樂生隨麾生,佾生隨節生
樂生
六、執事者各司其事
佾生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糾儀官
七、糾儀官就位 八、陪祭官就位 九、分獻官就位 十、正獻官就位 十一、啟 扉 十二、瘞毛血
分獻官各隨引贊詣大成殿東西
迎神
配、東西哲、東西廡先儒先賢 神位前行初分獻禮。 上香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十九、恭讀祝文
二十、行三鞠躬禮 二一、行亞獻禮 二二、行亞分獻禮 二三、行終獻禮 二四、行終分獻禮
恭讀祝文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二五、飲福受胙
飲福 祭畢飲供神的酒 祭品
二六、行三鞠躬禮 二七、撤 饌
二八、送 神 二九、捧祝帛詣燎所 三十、望燎
望燎是以誠敬的心情,完成獻禮
的程序
送神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三一、復位
正獻官隨引贊復位後
樂止
三二、闔扉 三三、撤班禮生佾生 三四、禮成
復位
孔廟建築1
孔廟建地總面積為23,653.20平方公尺,建築物 總面積為2,363.88平方公尺 是古典建築,且是臺灣少有的宋式型式,結構複 雜多變,裝飾繁疊細緻,在施工上如混凝土之澆 灌,由模板組立至鋼筋排紮,每一細部皆精確校 正,外表粉飾裝修,尤須棈工細琢。孔廟各殿宇 彩繪亦全部採用宋式,以捲草花卉為主,用顏色 的深淺來描繪造型,施工相當細膩且繁複,可說 是全臺少有的建築典範,值得民眾研究與欣賞注重教育,在教育事業上的
祭孔大典观后感
祭孔大典观后感引言祭孔大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仪式活动,旨在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并将他视为国家的灵魂。
作为一位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游客,我有幸参加了祭孔大典,并在此分享我的观后感。
祭孔大典的历史与意义祭孔大典始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每年九月二十八日举行,地点一般是孔庙。
这个仪式是对孔子的敬仰和纪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祭孔大典的举办旨在将孔子视为国家的灵魂和道德楷模,鼓励人们学习孔子的思想,追求内心的正直和高尚品质。
参观祭孔大典的经历与感受我所参观的祭孔大典是在孔庙举行的。
孔庙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孔庙,也是研究孔子文化最重要的场所之一。
一进入孔庙,我就被浓厚的历史气息所包围。
古老的建筑、青砖黛瓦的屋顶,都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庙内,我能够感受到人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整个庙宇彰显着庄严和肃穆。
祭孔大典的仪式开始前,人们一边静静等待,一边焚香祭奠。
香烟袅袅升起,弥漫在空气中,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神圣的氛围。
等到仪式开始时,几位身着古装的礼官开始奏乐,犹如穿越时空,使人拥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个仪式充满了庄严和仪态,参与者们手持礼器,排列整齐,按照古代的礼仪程序进行。
他们面向孔子的像,以一种肃穆庄重的姿态进行祭拜,表示对孔子思想的敬仰和致敬。
观看仪式的过程中,我不禁感叹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重视。
这种传承源远流长的仪式令人印象深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宗教仪式,更是对中国古代智慧的致敬和传承。
祭孔大典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参与祭孔大典的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尽管现代社会在快速发展,但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根源。
孔子的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道德的追求和社会的和谐。
这些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认为我们可以从祭孔大典中汲取到很多启示。
台湾的风土民情
祭孔春季祭孔在台湾传承已久,是一项很重要的文化活动。
台北孔庙虽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它对孔子儒学的尊敬、重视和探讨应算是首屈一指。
儒家所宣导的“忠孝仁义”、“尊师重道”等理念已传遍世界,这是中华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在台北有历史悠久的孔庙之外,台湾桃园、新竹、彰化、嘉义、台南、高雄等地也都有孔庙,多数地区还有长期培养佾(古代乐舞的行列)舞生的学校团体,同时也有该类型的专业文化团体。
2010年3月19日,为了推动与弘扬儒学文化,由台北市政府主办的“世界的孔子:孔庙与祀典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暨佾舞交流展演”在台北市府推出,盛大的台湾春季祭孔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来自台北市大龙小学、博嘉小学、台南市忠义小学的学生们分别代表台北和台南市的孔庙佾舞团表演了祭孔舞蹈。
来自韩国的“舞蹈为”艺术团呈现的祭孔舞蹈精彩纷呈,而最后压轴的台北民族舞团表演的舞蹈更把祭孔演出推向高潮。
他们的表演纷纷诠释了“佾舞”的盛大庄重与美轮美奂。
平溪放天灯放天灯祈福的习俗在台湾由来已久,尤以地处基隆河上游的台北县平溪乡为什,而平溪的十分老街又堪称是平溪天灯燃放积习的源头和鼻祖。
这里所谓的天灯其实就是类似热气球之物,是用竹篾为架,外糊薄纸而成。
传说,“天灯”是三国孔明征伐“南蛮”时所创──巧借热气上升原理制成灯盏悬于空中,借以传递军事作战讯号,同时,又因其造型酷似孔明帽而又被称为“孔明灯”。
很久以前,山城平溪还是一处人迹罕至的穷乡僻壤。
有心人发现,平溪这里不仅雨量高,终年潮湿,且地势空阔,溪流众多,尽管四面靠山却不易引起山火,于是,平溪便成为台湾民众在节庆时日大规模放天灯的首选地带。
话说清朝道光年间,祖先移民自福建省安溪、惠安县一带流落至此,并带来放天灯的习俗。
当时适逢平溪这里盗匪猖獗,待其离开以后,村民便燃放天灯,警示山中躲避的老弱妇孺可安全返家。
台湾日据时期,天灯即成为一种躲避日军搜捕的讯号,后来村民被强令限制施放天灯,而后,也有民众因家里生男添丁而放天灯庆贺,因台湾话中的“添丁”与“天灯”音近。
台湾儒教之祭孔仪式音乐
亚 献 礼 :奏 【 秩 平之 章 】 ,诗歌 吟 咏 ,鼓 乐齐 奏 ,舞 【 秩 平 终 献 礼 :奏 【 叙 平之 章 】 ,诗歌 吟 咏 ,鼓乐 齐奏 ,舞 【 序 平 饮 福受 胙 :奏 【 懿 平之 章 】 ,诗歌 吟咏 ,鼓 乐齐奏 。 送 神 :奏 【 德平 之章 】,诗歌 吟咏 ,鼓 乐齐 奏 。 在 歌 词 方 面 ,如 【 昭平之章 】: 『 大哉孔子,先觉先知; 与 天地 参 ,万 世之 师 。祥 征麟 纹 ,运 达 金丝 ; 日月 既揭 ,乾 坤清
整 修后 由民政 局管 理仪 式 部分 ,为求 礼 仪周 备 ,特 派 人 到 台北孔
台湾 最 早 孔庙 建 于 明郑 时 期 ,引用 中原 地 区祭 孔仪 式 ,但 期 庙 学 习 ,之 后 改采 庄本 立 译 自明谱 的 『 大成 乐章 J;乐 生则 改 由 间受 日本统 治 影 响 ,各地 孔 庙遭 受 破坏 ,许 多礼 器 、乐 器惨 遭 遗 彰化 高 商的 学生 负责 。 失 ,孔庙 因此 荒废 而 一是 停 止 战 后 因 时局 动乱 ,仪式 不 受重 视
庙 的 祭 孔 音 乐做 叙 述 。
( 一 ) 台南孔 庙
现 今 台南孔 庙采 用清 制 的 『 大成 乐章 J计 六个 乐章 :
关键词 :儒教 ;释 奠礼 ;祭孔音 乐
迎 神礼 :奏 【 昭平之 章 】,诗 歌吟 咏 ,鼓 乐齐奏 。
初 献 礼 :奏 【 宣 平之 章 】 ,诗歌 吟 咏 ,鼓乐 齐奏 ,舞 【 宣 平 之舞】。
摘 要 :儒 教 被 视 为 传 统 三 大 宗教 之 一 , 本 文 探 讨 儒 教 之 祭 孔 仪 具代 表性 为 台南 、彰 化 、 台北孔 庙 的祭 孔音 乐 ,本 文 以此 三大 庙
祭孔大典的来历
祭孔大典的来历祭孔大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活动,主要用于表达对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崇敬和尊重之情。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孔大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孔子被尊奉为“圣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的核心人物。
他的教育思想和品德规范深深影响着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学术和社会伦理。
因此,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敬意和怀念之情,人们开始举行祭孔活动,并形成了祭孔大典的传统。
祭孔大典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当时每年都会有一定规模的祭孔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祭孔的规模越来越盛大,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仪式。
到了唐代,祭孔大典已经成为国家正式的官方活动,并定为公众假日。
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并保留了古代的仪式和礼节。
祭孔大典通常在每年的9月28日举行,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孔子诞辰纪念日”。
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孔庙或孔府等地,进行庄严的祭祀仪式。
典礼仪式一般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包括祭奠、朝拜和祭文演讲。
首先,祭孔大典的仪式开始于主持人的开场致辞,宣布活动开始。
随后,举行者会对孔子的神位进行祭奠,包括摆放供品和燃香焚香。
这些供品主要包括水果、食品、酒类和花朵等,代表着人们对孔子的感激之情和美好祝福。
接下来,人们会向孔子的神像行三鞠躬礼,这代表着对孔子的致敬和尊重。
在鞠躬礼之后,人们还会献上自己的祝福和祷告,希望能够得到孔子的庇佑和教诲。
最后一个环节是祭文演讲。
在这个环节中,一位特邀嘉宾通常会发表演讲,回顾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贡献,并阐述孔子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这个环节是整个仪式的亮点,也是传播和传承孔子思想的重要途径。
祭孔大典的来历不仅是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敬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体现。
通过举行祭孔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领悟孔子的教育思想,从而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启示。
总之,祭孔大典是一项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仪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一传统活动,人们能够表达对孔子的崇敬之情,缅怀他的思想贡献,并且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祭孔大典祭文
祭孔大典祭文2021-09-29作者:范曾周室颓隳,礼乐废弛,九州失驭。
战伐出于诸侯,列国窥窃神器。
春秋之末,仲尼起于陬邑,感万方之多难,乃驰驱以宣教。
冀辅弼于乱世,欲敦厉于黎庶。
然则宫寝邃远,王者不悟。
有楚狂接舆歌而过之,痛詈凤德之衰,切悲庙堂之殆。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孔子乃归鲁,不复出游。
述而不作,非谓徒托空言,追往事,思来者,悬明镜而作《春秋》,立极则以昭万代。
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忧古道之不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伤往哲之益远也。
遂力倡仁恕中和之道,克己复礼之德。
播雨杏坛,天下士赴之如万类之附麟凤。
若颜渊、子路、公冶长、有子、子张、子贡、曾子七十二贤列坐其次,三千学子,相望于道。
仲尼自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乃谆谆以告诸君子,知任重而道远,期弘毅以自励。
世幽昧而炫耀,独好古而敏求。
视富贵如浮云,思贤若渴,闻义即徙。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夫子者,其集微子、箕子、比干之懿德嘉行于一身者也。
世人以夫子为木铎,非无由也。
颜渊喟然而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高弟子之敬仰,亦足为万代所共祀者也。
荆玉含宝,幽兰怀馨,此孔学之无尽藏也。
延越百余载,孟子起于邹而倡义,与孔子之倡仁相辅佐。
又越三百载,汉武独崇儒术,乃有毛亨、郑玄之辈为之诠,董仲舒之属演其说。
再越千二百年,南宋理宗朝濂、洛、关、闽之学,勉心景迹,遂成大观,共祭诸孔庙。
更越千载,日月虽迈,诵说犹馨,百川竞乎孔子之门庭,孔学之克守,于今愈盛。
孔子学院,遍列全球,蔚为人类文化之奇观。
世变事异,而孔学不衰者,以“仁者爱人”、“先欲达人”为黾勉天下之襟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厚望瀛海以高节。
唯和衷以共济,讲信而修睦。
此足称万国邦交之极则,亦各族和谐之宏观。
遗训虽远,践行在迩,岁寒松柏,历千万龄而不凋,其非孔子博怀之远猷,而周赡之大略欤?巍巍陵寝,不得志巨柏,云霄万古,黛色竹林。
仰瞻烟霞,伏增裴光庭,烧香叩头,fewer永祷。
揭秘孔子世家百年沉浮
揭秘孔子世家百年沉浮事实上不管尊还是反,都是假孔子之名,获取一己之道德、政治私利而已。
孔子只是一把刀,决斗的却是各怀心思的持刀人。
与孔子一起荣辱与共的,还有孔家的后人。
只是短短百年间,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和他家族的悲喜剧,就折射出各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变迁。
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于10月28日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
这位孔家当代掌门人的溘然长逝,让“天下第一家族”人物命运重新进入人们视野。
早在司马迁《史记》里,就将孔子列为世家。
所谓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那时孔子虽独尊但未封王,司马迁却独具慧眼。
后来在孔子的泽被下,孔门后人两千余年来真的世袭公爵。
在中国历史上,唯有孔家不受改朝换代影响,形成独一无二的孔府世家。
因承袭着圣人孔子的高贵血统,孔德成这位曲阜孔子后人出生刚满百日之后,即被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颁令袭封为“衍圣公”。
“衍圣”之意既是衍续孔圣人的神圣血脉,也是衍续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传统。
然而,身逢千古未遇之大变,孔德成不幸成为末代衍圣公。
加之西学东渐、“孔家店”被打倒,内忧外患、改朝换代,这位时代变局中成长的孔门后裔,也只能跟着先祖的命运而沉浮。
在中国近现代百年风云中,他和其他孔家后人的命运,随着国家权力及意识形态的兴替而流变。
在风云变幻的新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微露复兴的曙光,儒学重新被国人重视的时候,这位末代衍圣公却早归道山,这既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否会是新时代的开始呢?末代衍圣公的悲欢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后,运走了一大批黄金及文物古董,也带着当时最著名的一些知识分子。
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推崇者,以承继儒家道统为己任的蒋介石,当然没有忘记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
孔德成是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的遗腹子。
1920年2月孔德成出生前,其父孔令贻就在北京暴毙,接着母亲王氏也突然病故。
当年11月经北洋政府批准,孔德成承袭衍圣公。
孔德成9岁就开始支撑起孔府的府务,成为整个孔氏家族的“掌门人”。
早在1948年3月,孔德成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赴美国游学,并向华人传播儒家文化。
关于“祭孔大典”的几点建议
关于“祭孔大典”的几点建议关于“祭孔大典”的几点建议一年一度的“祭祀孔子大典”现在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盛典,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文化品牌。
作为绵延千年的文化大典,旨在传承历史文化,理应充分尊重文化传统,尽可能保持其固有的文化元素,而不是随意更改。
根据这一理念,笔者拟对当今的“祭祀孔子大典”谈几点看法。
首先,祭典的名称宜改为“释奠礼”。
“释奠”原本是周代的祭名,因奉献给祭祀对象的主要是币帛,也称释币。
一开始,释奠的对象比较多,有先圣、先师、先老、行者之先(行神)等。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释奠对象逐渐只剩下先圣、先师。
可以说,自汉代起,释奠几乎就成了祭孔的专名;至唐代,释奠礼基本定型。
从此,代代相传,无甚更易。
两千年来,孔子与释奠礼之间已经形成一种近乎天然的关系。
我国因取消了“释奠”之名而代之以“祭祀孔子大典”,以致鲜有人知“释奠礼”为何物。
一个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大典,如果连祭名都无法传承下去,岂不是很讽刺的事吗?据悉,有的国家正在规划将释奠礼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如果我们不尽快恢复“释奠礼”这一传承数千年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祭名,并加紧做好释奠礼,我们的文化遗产为别国攘夺的一幕必将重演。
第二,祭典日期定于孔子诞日9月28日,既不合礼,又不合理。
理由如下:首先,诞辰祭祀不合礼。
按照我国的礼仪传统,对于生者,生日祝寿;对于死者,忌日祭祀;两者区分得很清楚。
诞日祭孔,始于1913年孔教会的提倡,后遂成为常态。
这显然是受西方宗教影响而然,是不合我国祭祀礼仪传统的。
不宜用民国以来几十年的传统替代自汉代以来两千余年的传统。
其次,定9月28日为孔子诞日不合理。
笔者注意到今年祭孔,台北的主题是“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2561周年诞辰释奠典礼”,而曲阜的主题是“儒济天下、和宁四方——纪念先师孔子诞辰2562周年”。
这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即2561与2562。
何以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原来台北采用的是《史记》所记载的孔子生于鲁襄公22年(前551)的说法;而大陆采用的是《谷梁传》所记载的孔子生于鲁襄公21年(前552。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子祭典的祭祀官
目录
01 历任奉祀官
02 南宗奉祀官
Hale Waihona Puke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简称“奉祀官”,是孔子祭典的祭祀官。民国24年(1935年)国民政府改“衍圣公” 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由孔子的嫡传后裔担任。在台湾奉祀官为荣誉职,除参与祭典 外,还肩负孔孟文化交流等任务。
谢谢观看
1949年4月,前往台湾。
2008年10月28日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
孔垂长,1975年出生在台湾,孔子第79代嫡孙。
2009年9月25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发布聘书,聘孔子第79代嫡孙孔垂长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同时 还担任台当局“国策顾问”。
孔垂长的祖父孔德成在2008年离世。孔德成育有两子两女,长子孔维益英年早逝,“内政部”曾研议是否由 次子,也在黎明技术学院教语文的孔维宁继任,后依嫡长子继承的传统,确认由嫡长孙孔垂长来担任。
南宋一朝的衍圣公共袭封六代,最后一任衍圣公孔洙在南宋灭亡之后,没有接受元世祖命其回曲阜接受封爵 的旨意,而是将爵位让给了曲阜的族人。公元1506年(明正德元年),明武宗封孔洙六世孙孔彦绳为子孙世袭的 翰林院五经博士。1919年,北洋政府又改五经博士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1935年,国民政府废除封建爵位,将“衍圣公”改授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子的第75代嫡长孙、 1938年出生的孔祥楷于1944年承袭“南宗奉祀官”一职,中央政府专发薪俸。
历任奉祀官
首任
第二任
孔德成(1920-2008)(3张)孔德成:孔子的第77代嫡孙。1920年出生,同年农历四月二十日(1920年6月6日) 满百日时,大总统徐世昌颁令袭封为“衍圣公”。
祭孔大典祭辞
祭孔大典祭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庄严举行祭孔大典,为了纪念我国古代圣贤孔子的伟大贡献和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而聚集在一起。
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不仅改革了古代教育制度,还对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做出了深刻解读,被誉为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
孔子一生致力于推动教育普及和提高,他倡导的“为人师表”理念成为了中国教育行业的重要伦理准则。
孔子提倡“三纲五常”思想,即恭敬父母、尊敬师长、守住分寸、守信诚实、守志行好,他认为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这些思想观念不仅有力地塑造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模式,也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思想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也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出了“仁政”理念,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他强调国家的统治者应以仁义来引导民众,实施仁政来保障百姓的福祉。
在文化方面,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注重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家庭的和谐稳定,认为只有个人品德优良才能够带动全社会的进步。
在社会方面,孔子强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他主张尊重他人,注重人际关系中的礼仪和规范,提倡“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
今天,我们举行祭孔大典,旨在纪念孔子的崇高品德和深刻的思想,也是对他智慧的致敬。
我们在这里庄严宣示,无论是在家庭、教育、政治还是社会,我们都将秉持孔子的思想精神,努力做到以仁爱宣导、以知识启迪、以道德引领、以和谐相处,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社会。
在庆祝祭孔大典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和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如何将其智慧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思考和实践:首先是教育领域。
我们应当加强对孔子思想的研究和传承,将其智慧纳入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中华民族祭天传统大讲堂!去台北祭天您需要了解这些知识
华夏民族华夏民族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古人云:“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
”故祭祀当是先民最早的文化活动之一,且历代相因不废。
周朝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
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
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
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
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
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
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
这些牺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
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
随后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
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
尸就坐,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
这时先向尸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
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
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
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
饮毕,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相传那是黄帝时的乐舞。
最后,祭祀者还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等,称为“嘏”,后世也叫“饮福”。
天子还把祭祀用的牲肉赠给宗室臣下,称“赐胙”。
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尸。
【周朝之后,特别是汉代起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后,历代王朝皆尊崇周礼,北京天坛祈年殿因此祭天仪式也基本按照周代的方式进行。
】秦朝秦代祭天的有关资料甚少,只知道有三年一郊之礼。
秦以冬十月为岁首,郊祀就在十月举行。
汉朝汉高祖祭祀天地都由祠官负责。
武帝初,行三年一郊之礼,即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獻官各隨引贊詣大成殿東西 配、東西哲、東西廡先儒先賢 神位前行初分獻禮。
迎神 上香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 十九、恭讀祝文 ? 二十、行三鞠躬禮 ? 二一、行亞獻禮 ? 二二、行亞分獻禮 ? 二三、行終獻禮 ? 二四、行終分獻禮
恭讀祝文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 二五、飲福受胙
? 飲福 祭畢飲供神的酒 ? 祭品
台中祭孔大典
50227 邱馨誼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 一、釋奠典禮開始
? 二、鼓初嚴遍燃庭燎香燭。
? 三、鼓再嚴
? 四、鼓三嚴
樂生
? 五、樂生、佾生就位
? 樂生隨麾生,佾生隨節生
? 六、執事者各司其事
佾生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糾儀官
? 七、糾儀官就位 ? 八、陪祭官就位 ? 九、分獻官就位 ? 十、正獻官就位 ? 十一、啟 扉 ? 十二、瘞毛血
? 是古典建築 ,且是臺灣少有的宋式型式,結構複 雜多變,裝飾繁疊細緻,在施工上如混凝土之澆 灌,由模板組立至鋼筋排紮,每一細部皆精確校 正,外表粉飾裝修,尤須棈工細琢。孔廟各殿宇 彩繪亦全部採用宋式,以捲草花卉為主,用顏色 的深淺來描繪造型,施工相當細膩且繁複,可說 是全臺少有的建築典範,值得民眾研究與欣賞。
孔廟建築2
? 孔廟整體建築群包括下列建築元素: ? 牌坊(道貫古今、德侔天地兩座)、照壁、櫺星門、
泮池前院、觀德門、毓粹門、燎亭、瘞所、大成門、 大成殿、東廡、西廡、崇聖祠等,可說是全臺最為 完備的孔廟之一。除了平面圖仿曲阜外,引用曲阜 建築語彙名詞與元素,例如觀德門、毓粹門,有別 於閩南式建築的禮門、義路等,雖是鋼筋混凝土的 新建建築,但孔廟建築復古精神與整體形象表達, 堪稱是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的先驅。
祭孔典故
? 於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事業上的 成就很高,影響極為深遠,所以釋奠的對象 逐漸以孔子為主。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稱為 「先師」以後,釋奠便成為祭孔典禮的專屬 名稱了。
公車交通路線
? (請於一心巿場、錦中街口、體育場、雙十國中 附近下車)
? 臺中客運 8.14.15.34.35.36.40. 41.42.60. 63.100.102(白牌).108 路公車可達
? 祭祀使用之太牢(牛、羊、豬 三牲),都是事先宰殺,取牛 毛血貯於毛缽中,典禮時由禮 生捧著毛缽從大成殿經中庭過 大成門,到瘞所處挖土埋葬。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 十三、迎神 ? 十四、進饌
? 進饌為呈獻祭品供神靈享用 ? 十五、上香
? 十六、行三鞠躬禮 ? 十七、行初獻禮
? 初次獻酒為初獻,再次獻酒 為亞獻,第三次獻酒為終獻, 合稱為「三獻」
? 二六、行三鞠躬禮 ? 二七、撤 饌
? 二八、送 神
? 二九、捧祝帛詣燎所
? 三十、望燎
? 望燎是以誠敬的心情,完成獻禮 的程序
送神
祭孔大典典禮程序
? 三一、復位
? 正獻官隨引贊復位後 樂止
? 三二、闔扉
? 三三、撤班禮生佾生Leabharlann 復位? 三四、禮成
孔廟建築1
? 孔廟建地總面積為 23,653.20 平方公尺,建築物 總面積為 2,363.88 平方公尺
我的報告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 仁友 1.2.7.20.21.31 路公車可達
禮運篇大同章 ~孔子~
?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 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 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 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 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