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选修)(课堂PPT)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PPT课件4 (共52张PPT)

《论语》十则PPT课件4 (共52张PPT)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 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即《韶乐》,虞舜时的
乐曲名。 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 此高的境界。图,料想。为,作, 这里指欣赏。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 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 音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先用夸张手法极言《韶》 乐之美;再写孔子之言,其赞 叹之情,跃然纸上。这一则不 仅表明孔子对音乐有着很高的 鉴赏能力,也主张人应该有多 方面的爱好和才能。
4、不成人之恶 5、风乎舞雩
名词作状语,每天。 6、吾日三省吾身
1、不去也
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
2、虽执鞭之士
古:即使。 今:虽然。 3、吾与点也 古:赞赏。 今:和。
1、倒装句
1、欲乎沂。
2、风乎舞雩。
即“乎沂欲”,状语后置
即“乎舞雩风”,状语后置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五六”“六七”定语后 置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吾与点也
(一)文言现象汇总
莫春者 “莫”通“ 暮”。
解释下列句中的“道”:
1、任重而道远。 2、不以其道得之。 道路 仁道
解释下列句中的“与”:
1、吾与点也。
2、与吾父居者。
赞赏

解释下列句中的“去”:
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背离,抛弃 2、蓬山此去无多路。 1、士不可以不弘毅。 距离 指读书人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如果,表假设。 求得,追求。
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
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 德而求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 而为。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所爱好的 事业。”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4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 chuán )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在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段解: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做法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1页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 领悟
可以
(知识)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 做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2页
【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 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பைடு நூலகம்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32页
结语
谢谢大家!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22页
• 10.子 在 川 上曰:“逝 者 如 斯 夫

代词,这,指河水
• 河,河流 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不 舍 昼 夜。”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 流逝,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 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 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 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 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 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 找智慧……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202子1/3/12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5 返回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关于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共20篇 。内容
有孔子谈话,答
弟子问及弟子
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
依据。
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一,
成为儒家的重要
后:最后
凋:凋谢。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 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021/3/12
22
❖ 岁寒,比喻考验人的社会环境,这种考验包括困 难,诱惑,利益等等.
❖ 松柏,比喻意志坚强,品行高洁的人.
❖ 孔子想说,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越能考验出人 的意志品质.
1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 是/知也。”
诲:教导。 知1:知道。 为:是。
是:此,这。
固定句式:“……也”
知2:通“智”,聪明。译作“……是……”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 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聪明智慧。”
2021/3/12
15
❖ 正确的学习态度: ❖ 要谦虚,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7
字词
论语 (lún) 人不知而不愠 (yùn) 传不习乎 (chuán) 思而不学则殆 (dài) 是知也 (zhì) 知松柏之后凋 (diāo)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论语十则》|鲁教版 (共10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论语十则》|鲁教版     (共10张PPT)

意志坚定 路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抱负的读书人 胸怀宽广使命
使命
重大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当作 把
停止
远乎?”
曾子说:“士不能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 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 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 词“吧”
子曰:“由,诲女知 之乎!知之为知之,
教导

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通“智”,
聪明,智慧
孔子说:“仲由(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 的态度吧(也可译为:教给你的都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 智慧。”
贤人
自我反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每天 反省
z曾ēn子g 曰:“吾日三省吾身:wè为i 人谋而不

自己
忠心,尽心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真诚,诚实
复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样
无义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一年中最冷
凋谢
的时候
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 后才落叶的。”
古今异义词, 可以用来
代词,代这 句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一句话
用来 奉行 不要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 也许

《论语十则》精品课件(47张)

《论语十则》精品课件(47张)

述而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的是粗食,喝 的是冷水,弯起手臂当作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它的乐趣 啊。至于那些用不合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不过 像是天边的浮云一样)。
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渊 的德行修养真不错啊!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破旧的 巷子里,一般人都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忧愁,颜渊却能持 续地保有他的快乐。颜渊的德行修养真不错啊)。
“仁”并不止步于道德自我完善,还要求“仁” 发于外,在社会生活中乃至政治层面上都要发 挥有益的作用。 《论语》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礼” “礼”指的是外在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社会规 范。“礼”的遵循还是要出自内心的自觉自愿, 并且要以”仁“为心理基础。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14年后,孔子返回鲁国,致力于整理文献和 教育弟子,以此而终。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仁”是个人修身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内涵:1、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人的天性是 “仁”的根基。 2、去除私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 范一举一动。 3、表现在政事活动上,则要求仪容、态 度端正、恭敬,做事认真、谨慎,对人讲究信 用,并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尽力成人之美, 而不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儒道互补:
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别很 大,却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 文的思想家往往建有这 两种思想。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 《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 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 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论语》十则PPT课件5 (共17张PPT)

《论语》十则PPT课件5 (共17张PPT)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毅:刚强、勇敢。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 他肩负着重大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 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 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凋谢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 最后落叶的。”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所谓的“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孔子提倡“爱人”,一方面要统 治者相亲相爱,加强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能过分压迫民众。 孔子还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这礼就 是周朝制定用来区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 的等级的店长制度。他的思想,自汉以来。 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 子贡问曰: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思而不学则殆”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传不习乎?”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其恕也!己所不欲,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由,诲女知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 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可以为师矣。” 善者而改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 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曰:“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老师。我要 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 些短处就要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得: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 贪欲。
第十则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少年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 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 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 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饭,动词,吃。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由肩至肘的部位,泛指胳膊。 曲肱,即弯着胳膊。
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先生说:“吃粗粮,喝水,弯起胳 膊枕着头,快乐也在里头啊。不合乎 “义”而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 云一样。
第九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克制自己的私 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 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 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 问它的具体要点。”先生说:“不合乎礼不要看,不 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动。”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第四则
【赏析】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希 望“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第五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 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第五则
【赏析】孔子的乐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陶渊明也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 不喜欢读书,便味同嚼蜡。孔子正是因为乐读 书,才会一生勤学不倦。
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 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 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子路立侍(在孔子旁)。先生说:“何不 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 和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觉得可 惜。”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 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先生 说:“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得到 关怀。”
【感悟】“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 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盍:何不。
敝:破、坏。
伐:夸耀。
《论语》是记录 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 对话体、叙事体。内 容上以教育为主,从 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 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处世方法。
第一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第十则
【赏析】孔子的清心寡欲。沉迷美色、争强 好斗、贪得无厌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诱惑, 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就可 能陷入欲望的沼泽,无法挣脱,愈陷愈深而 无法自拔。 【感悟】欲望是个深深的泥潭,在它面前, 请停住你的脚步!
孔子的仁 阅读总结孔子的道 德精神: 好学乐学,安贫乐 道,博爱仁慈,坦荡胸 怀等。 孔子把这所有的道 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 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有一个核 心:那就是“仁”。
【感悟】“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爱 书,书也会爱你。”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知,同“智”。 乐:乐,喜爱。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 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安:舒适,安逸。 于:对,对于。
有道:有道德的人。
正:修正。 已:通“矣”,了。
第一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 得安定,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向有道德 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 以称得上是好学啊。”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 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 首。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 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 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 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 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虽然一生颠 沛游离,命运坎坷,但他所创建的儒家 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他在 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 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 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 所宣扬的“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在 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成为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历代 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 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知:通“智”。
第三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先生说:“由(即子路)!我教诲 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第三则
【赏析】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知道 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 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可当代社会偏偏 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第七则 【赏析】孔子的“安贫乐道”。《论语》里 还有这么一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他极力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 说他是真正的贤者。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 乐的生活,而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 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而且 孔子也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 接受的。 【感悟】“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 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啊!”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 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 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论语》里多次提到“君子”品性,如“君子 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坦荡荡”“君子成 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病无能焉,不病 人之不己知也”,等等。请将有关语录整理出 来,联系日常的为人处世,讨论孔子所说的 “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明确:《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 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 事须勤勉;
“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 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 所以总是忧愁不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 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 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 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 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 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 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 《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 秋》。其弟子和再传弟子将其思想言行记 载在《论语》中。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第九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 合于礼的要求。 一日:一旦,表假设。 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事:从事,照着去做。
第二则
【赏析】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 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 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 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 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 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第三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九则
【赏析】仁是孔子的人生哲学的基础, 也是孔子伦理教育思想的根本。在这里,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 根本要求。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主体,礼是外在的功用,二 者紧密结合。 【感悟】“谨于言,慎于行。”
第十则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之在得。”
第一则
【赏析】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世界 的追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 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过多 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塑 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感悟】“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 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
第二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创始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 年(公元前551年),生有异 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 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 襄,聚徒讲学。五十岁摄鲁 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 列国,六十八岁返鲁。卒于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 年),年七十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