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 大学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分析
大学应该严进宽出(一辨稿)
⼤学应该严进宽出(⼀辨稿)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今天我们就⼤学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进⾏讨论,我⽅的观点是:⼤学应该严进宽出。
⾸先,所谓⼤学,泛指实施⾼等教育的学校,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等教育机关,包括⾼等专科学校、学院、综合性⼤学等。
⼤学职能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其核⼼在于培养社会需求的⼈才。
所谓严进,对于⼀般学⽣,要要求学⽣的综合素质,对于⼀些特殊学⽣(如对于某⼀⽅⾯有特长的学⽣),要通过竞赛等更严格的⽅式选拔,以保证⽣源质量。
所谓宽出,则是根据《⾼等教育法》第五⼗⼋条:⾼等学校的学⽣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或者修满相应的学分,准予毕业。
先说严进:1、严进保证了⼤学⽣的⽣源质量,保证学校的学风,维持学习氛围。
⽽宽进对⼤学门槛设低了标准,“⼀颗⽼⿏屎,坏了⼀锅汤”,低标号的⽔泥,⽆法建筑⾼质量的武汉防洪⼤堤,质量是对学⽣进⼀步培养的基本要求。
2、严进提⾼了教育效率,⼤学以前对学⽣严格要求,在学⽣摄取知识能⼒强的阶段增强学⽣对知识的摄取。
同时宽进导致过量学⽣流⼊,造成师资问题,教育环境问题,后勤压⼒问题,却得不到可观的效果。
3、虽然近些年⼤学有扩招趋势,但也是由于⼀⽅⾯学⽣们教育条件提⾼,导致⾼素质学⽣的增加,另⼀⽅⾯教育覆盖范围扩⼤使学⽣基数增⼤,因此正常的扩招只是增加了对⾼素质⼈才的吸收,并不是在降低门槛,即扩招不是宽进。
再说宽出:1、宽出可以为⼤学⽣提供更多培养综合能⼒的精⼒,例如组织能⼒,社交能⼒,创新能⼒,⼤学作为⼀个⼩社会,是学⽣⾛向社会、接触社会、融⼊社会的必经之路,不能再向社会源源不断的输⼊只会做题不会做⼈的学习机器。
2、⼤学应当合理放宽对部分学科的要求,在中国现实条件下,若是对专业课程仍然过于苛刻并不现实,毕竟有些⼤学专业课知识我们以后可能所⽤甚少。
因此学术上要因材施教,为有特长兴趣的学⽣留有⾜够的时间精⼒。
最后总说严进宽出:严进宽出是⼀种阶段性选拔⽅式。
中国大学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辩论范例
[ 一辩对垒]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宽进,宽进就是指在质上要放松入学标准,在量上要扩大招生数量。
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素质教育切实推行的制度保障。
就大众化而言,现代大学已不再是精英的大学,而是大众的大学,严进使高等教育成了少数人的盛宴;而宽进使之变为多数人的权利。
严进使大学的功能只限于筛选;而宽进却使之转为培养。
那么现代大学大众化即是宽进的哲学,也是大学之为大学的现代含义。
就素质教育而言,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严进却使基础教育成了高考的奴仆,扼制了素质教育的咽喉,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成长。
而宽进,却可以使高考这座独木桥成为阳关道,让天堑变通途,真正的解放基础教育,使素质教育成了培养人才的沃土。
其次再让我们来看一看严出,所谓严出就是指大学在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过程当中,严格要求,它包括严格的课程学制、严格的学分制度、严格的专业考试。
对方辩友,在今天这种情况下,严出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大学不是文凭的印刷机,而是人才的哺乳者。
这种情况之下,采用严出更比宽出能够真正的珍惜和爱护人才,能够真正的使大学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器。
再次,我方认为宽进严出不仅有利,而且可行,理由有二:第一,当今中国近20 年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为高等教育的投入却始终没有超过GNP 的0.65% ,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当然有巨大的扩展空间和潜力;第二,我们认为所谓的资源不足的问题表面上是钱的我他,而本质上却是体制与观念的问题。
现实当中,一方面大学对巨大资金的需求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而大量的民间资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面对这样的情况,症结就在于体制与观念。
只要我们在体制上理顺关系,在观念上解放思想,那么一定能够让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做到良性循环。
最后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所以宽进严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们把宽进严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紧密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 一辩稿
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对方辩手在大学是严进宽出好还是严进宽出好这个问题上进行辩论。
我方的观点是:大学是严进宽出好。
对于今天这个辩题我方是这样理解的,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场所。
所谓“严进宽出”就是进大学的人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大学的毕业也要通过常规的测试!大学是社会的人才库,正确并且合理的大学教育模式事关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严进宽出的大学人才培养机制,适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
所以我方认为严进宽出不仅有利,而且可行。
其理由有三。
第一,选取高素质的人才,从高起点出发。
大学职能的核心在于培养人才。
宽进能严把质量关吗?进来的学生质量相对较差能实现培养人才的效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只有在严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的人才达成大学的教育目的!就像没有金钢钻别揽这个磁器活一样,接受进来的人没有好的教育基础怎么能在更上一层楼!去年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与学生面对面坦言,学校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武大要想迈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需在招生质量上加以控制。
不难看出,李校长和我方有着相同的观点。
就是要通过严把生源质量关,从而高效的培养精尖人才。
第二,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当代大学资源有限,当今中国近20 年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为高等教育的投入却始终没有超过GDP 的0.65% ,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难道我们还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大量的大量高中毕业生上吗?我们更适合用严进的策略控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把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可造之材的培养上!欧洲大陆,德国也好,英国也好,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实行“严进宽出”,将有限的资源应用于大众精英的教育中。
何况当今社会提倡的是资源节约,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化,最大化的利用。
而大学的责任与目的是培养人才,不是选拔人才。
我们没有理由将大学资源浪费在这些基础环节上。
所以严进的基础上才能合理配置大学资源,是大学的重心放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上第三,严进下的人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宽出则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发展。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话题是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
作为反方,我们认为宽进严出才是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不是为了限制人才的数量。
如果我们采取严进宽出的模式,那么就会造成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挡在了门外,这不仅对他们的个人发展不利,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其次,我们要看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大众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接受高等教育。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宽进严出的模式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只注重进而不注重出,那么就会导致高等教育的质量下降,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宽进严出的模式,并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管,来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感谢大家的聆听。
二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反方认为,高等教育应该采取宽进严出的模式。
因为宽进严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首先,我们要看到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大众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接受高等教育,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宽进的模式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看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不是为了限制人才的数量。
如果我们采取严进宽出的模式,那么就会造成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挡在了门外,这不仅对他们的个人发展不利,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只注重进而不注重出,那么就会导致高等教育的质量下降,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宽进严出的模式,并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管,来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感谢大家的聆听。
三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反方认为,高等教育应该采取宽进严出的模式。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一辩稿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一辩稿开宗明义,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知识面的普及教育以上的相对专业化教育。
坚持意味着不改变不动摇,宽进严出是一种体制,宽进相对于严进来说入学方式会更多元化,严出相对于宽出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对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进行评判。
我方判断高等教育应该坚持宽进严出的标准为: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
第一,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人们需要通过被教育来达到社会对能力的要求,所以产生考核机制。
在考核机制下,学生会出现压力过大的情况。
以上海地区为例,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认真考虑该想法的也占到了15.23%,而造成他们出现这种心理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为学业压力,且在接受基础教育时,青少年的年龄较小,心智也相对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考后报复性玩耍的行为。
宽进严出的考核时间推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习年限的拉长,从而分散学生的学业压力。
心理学普遍认同19岁为人心智的成熟期与未成熟区的分水岭,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心理承受能力也会相应的提升,不会大面积出现青少年因不能承受学业压力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这时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筛选,同时会创造一个压力相对平衡的环境,能为学生未来成为更好的人才提供条件,进而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第二,宽进并不是代表毫无原则的让所有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领域,它会以稍低的标准筛选出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
在这种模式下,宽进会让相对较多的人享受到高等教育的资源,满足人对学习的需求。
人是— 1 —具有潜力的,严出更能激发他的潜力,高等教育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为实现毕业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严出会以较严的学业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检验,无法达到毕业标准的人是因为他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缺陷,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学校会以严厉的机制惩罚学生,施以警告。
例如因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逾期两周未注册的两位博士研究生被清华退学的事件。
大学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
谢谢主席,大家好。
具体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地来理解一下辩题。
大学,大学不是选拔人才的筛子而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大学之道,在于培养可用之才,在于为社会提供进步的活水之源。
再者,来看看这两种大学制度。
严进宽出者,招生途经单一且数量少,可是,毕业考核简单,毕业率高。
相反,宽进严出者,综合考察学生素质,招生途径多样化,招生数额大,但是毕业考核极其严格,毕业率低。
迥然相反的两种制度,孰优孰劣?我方认为,宽进严出优于前者。
理由如下:先说宽进。
第一,宽进有效地避免了人才的损失。
一方面,大学的招生方式会间接影响初等教育的方向,如果大学能够以多种方式来考核学生,承认、接受各方面的可塑之才,初等教育自然会鼓励孩子们尝试更多的东西,以便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力。
而另一方面,以多种不同方式来考察选拔学生,又能够直接地为更多虽然不完美却有个性有特长的孩子提供继续深造,充分扬长避短的机会。
所以,宽进对于可塑之才的保护和培养意义重大,对于社会的进步发展更是影响深远。
第二,宽进能够整体地提高国民素质。
毫无疑问,宽进能将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推广至大众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纪宝成所言,大学要培养三类人才,一类是学术型、科研型的精英人才;第二类是具有专门素质的专业人才;第三类则是高职教育培养的经营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型、岗位型的人才。
我们的国家不仅需要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工程师,也需要有一流的技术工人。
再说严出。
第一、严出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地学好专业知识。
中科大是公认的中国学风最好的学校,缘何?只为一句“文上北大理读清华,不怕死的去科大”,只为,科大的学业考核极其严格。
毕竟,大学生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实时督促,主要靠自主学习,必须要有严格专业考试的鞭策,才能时时自我警醒不虚度年华。
所以,严出是大学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第二、严出是大学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政府每年拨下巨款给各个大学,社会以及公众也对大学寄予厚望。
大学有责任确保毕业生的质量,有义务严格的要求学生将他们自己选择的专业学好学精。
大学教育宽进严出一辩稿
大学教育宽进严出一辩稿感谢主席以及现场观众,开门见山提出我方观点:大学教育应当宽进严出。
首先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大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即是对于知识的追求,而这对于每一个人都应是平等的,此外,对学生学术质量的保证亦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
我方今天所讲的宽进,是让更多的人有享受大学教育的机会。
而严出则是严格遵照毕业审核标准予以准出。
第一,宽进赋予每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权利。
今天我们所谈大学教育,应当从整个世界的宏观角度着眼分析。
今天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诸如美国、英国、德国,都具有着为世界所认同的高等教育体系,以美国为例,它不仅拥有哈佛、麻省理工一类的世界超一流学府,更建设了一大批社区大学供人学习,顶尖高校与社区学府共同承担着大学教育的职能,让不同层次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
宽进之宽,从不意味着降低标准和简单扩招,而是尊重每个人渴求知识的心。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所施行的严进政策,实属高校资源紧缺状况下的迫不得已之举,当我们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自然就会有容纳更多人才的能力,自然就应当容许那些有所意愿的人进入大学学习。
我们通过大学的多层次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元化作为宽进的前提,给予更多人选择大学教育的权利,给予更多人选择适合自己需求与能力的大学教育的机会,而不是把他们拒之门外,这是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
第二,严出能够确保毕业生的质量。
所有步入大学的学生都会面临的一个必然未来就是踏入社会,学生终有一天要成为社会岗位上的一员应用他们的所知所学。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一直饱受诟病,这也成为了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诱因,追根溯源,祸起于毕业制度的松散,也就是所谓宽出。
而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学术的严谨性,因此通过严格的毕业考核与准出制度把控毕业生的知识水平是大学所必需的。
高校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的意义,即在于对该生在校学习所获得的学术水准的认可,如果学生学无所成,毕业证书的存在就失去它原本的含义和价值,这是我们的大学最不应该丢失的东西。
辩论:高等教育应当宽进严出(一辩立论)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让我们明确几个概念。
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专门知识与技能人才的教育,包括全日制和成人教育两种,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专门人才。
“宽进严出”则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在学生入学时,标准有所放松、数量有所扩大;其次,在学生毕业时,严格、不放松地执行毕业标准。
而我们判断高等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的标准在于,二者谁能够何者更能在满足个人发展的情况下,促进社会进步。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高等教育的宽进严出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科学技术以生产力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出现更加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
而宽进严出在让更多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通过严格的教学制度、严格的专业考试来保证毕业生的素质,体现了高校对社会的负责,同时也有利于合格大学生的培养,有利于我国从“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型,有利于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第二,宽进严出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1999年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的要求,在这样的指引下,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9年的10.5%提升到了2009年的23%。
由此可见,“宽进”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到了高等教育,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第三,宽进严出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成才。
如果在学校不管是否努力学习,考60分和考90分都拿同样的毕业证,这种“无差别人类劳动”在教育上得以实现的话,那么难免有人会做出与自己初衷相违背的事情。
相比之下看,宽进严出通过竞争与淘汰机制,既防止“次品”流入社会,又有利于鞭策和激励受教育者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成长成真正的人才。
第四,虽然中国目前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会限制“宽进严出”这种模式的发展,但是宽进严出并非完全不可行。
中国大学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结辩最终
2012年武汉大学新生辩论赛“中国大学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正方: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一辩:刘煜二辩:谭可清三遍:刘媛四辩:崔松结辨最终谢谢主席,大家好。
纵观今天本场辩论赛,争论的焦点无非就是资源和人才质量问题。
其实今天我们这场辩论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是单纯的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的具体定义是什么,而是在中国现在的一种社会形势之下,中国大学教育到底应该探求哪一条道路。
我们说大学是学校与社会接轨的一个桥梁。
中国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可观,可毕业的大学生却依然不能补上社会的人才缺口,这在于大学教育的脱节。
统计研究表明大学的在校学生成绩与他们的今后发展无显著性关系,所以就算达到了您的严出,您出来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吗,所以与其用严格的考核来弥补入口的差异,不如杜绝扩招,集约资源,让教育更有价值更有效率。
我方已经在小结中为您指出了扩招带来的种种弊端。
生源质量、教师整体素质大幅下滑,教育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并带来严重的高校债务压力,在实行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我们在实行大学教育大跃进时,为何不停下那急促的脚步,反思一下我们的基础是否真的打牢了。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可以让一个老师多交几个学生,可是,退一步讲,就算一个老师能叫200个300个400个学生,(停顿)但您的学生会学吗?您的基础牢吗?大学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教育资金上,师资力量上,还体现在氛围,就算教育资源可以加大投入,师资力量可以慢慢培养。
可是氛围呢?“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的最佳资源就是自己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目前国内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在近些年权威的世界高校排名中,进入前500强的大陆高校屈指可数,即使是北大、清华也有被港台高校二流化的趋势。
中国未来的大学究竟是怎样?我们无法预测,但是,严进宽出是目前推动大学教育不断完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坚持这条道路,也许,我们才能够从一个教育大国,变成一个真正的教育强国。
辩论赛 大学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分析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让我来理清一下,对方辩友今天要说的显然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宽进严出能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
我们承认,对方辩友的初衷是好的,无非是想让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高等教育的含义,可以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包括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
而我们知道技校和专科基本上是没有门槛可言的,再从数据上看,201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933(万人),录取人数675(万人),录取率72.3(%)。
也就是说,现在高等教育完全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普及,跟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大学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根本没有太大联系。
第二点,宽进严出能解放高考压力,让学生自由成长。
对方辩友今天的逻辑很奇怪,说如果我们没有高考的压力,我们就能自由成长了。
首先我想问问对方辩友,小升初和初升高想对于高考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吧?那为什么我们在初中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像对方辩友所说那样自由成长?因为我们知道,升入高中之后,我们头顶还有个高考压着。
如果大学真像您所说的那样宽进严出,我们在高中真的能自由自在解放压力?恐怕不是吧,在升上大学之后,还有个更加恐怖的大学毕业考试啊!您让我们如何解放,如何自由?今天我们探讨这个话题的前提,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的。
小学,初中,高中,我们都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考试逼着我们不得不学,如果我们把这个严出的口子卡在大学上,那是不是让我们连大学期间也没有哪怕一点点的自由?再看看刚才对方辩友对我方观点的反驳。
第一点,严进会导致学生所受到的压力在大学期间反弹。
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因为严格的高考,所以我们会在大学期间反弹,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有了严格的大学毕业的考试,那么我们是不是会在进入社会后反弹?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比较,对于这两种结果,是不是后者会更坏一点呢?第二点,宽出会导致大学生容易养成自由散漫的性格。
首先,大学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而大学生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心智会更加成熟,自控能力也更强,所以说在这个时期,是有助于我们自主独立性格的培养的。
中国大学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结辩准备5
2012年武汉大学新生辩论赛“中国大学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正方: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一辩:刘煜二辩:谭可清三遍:刘媛四辩:崔松【四辩稿5】谢谢主席!纵观对方的整场辩论,对方存在以下几点漏洞1.对方辩友说加大教育投资,同时宽进严出,培养更好的人才。
我理解对方辩友这样希望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加完善,中国的人才更加丰富的情感是好的,但是我们能脱离现实吗?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大学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不只体现在教育经费上,还体现在师资力量上,更重要的是校园的整体氛围。
教育经费可以要求政府加大投入,可是大学的软实力呢?能是说提高就能提高吗?再退一步,就算我们的师资力量上去了,可是我们校园的文化氛围呢?我们难免会潜移默化的被周围的同学影响,您能抛开这个问题不管吗?2.对方说,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大学良好的教育,请问您了,放低门槛不会导致大学的贬值吗?当公众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下降之后,大学生的市场价值不会下降吗?大学的目标都无法实现了,大学的精神都无法发扬的时候,我想请问您了,在中国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到底哪种措施更加行之有效?3.我们今天谈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无非是想谈论,这个严到底应该卡在高中结束呢?还是卡在大学结束?我们所说的严进宽出,是设在高中毕业的,为什么说这种好呢? 1.高中心智不成熟,需要一个严格的考试来督促他们好好学习。
2.社会需要自主学习的人,宽出比严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在我们思索究竟应该走哪种道路时,我们必须先明确大学的职责是什么,大学的职责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教学和科研就是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什么?是公平与效率,是通过选才严格来体现公平、育才高效来体现效率。
对方的宽进能严把质量关么?进来的学生质量相对较差能实现培养人才的效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如低标号的水泥,无法建筑高质量的防洪大堤一样呀。
而大学的第三职责社会服务,宽出让我们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尽快适应未来的社会,不是更好吗?5.对方辩友说站着听课总比不让听课要好。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辩手,大家好。
我代表正方,认为高等教育应该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
首先,宽进可以增加社会的公平性。
我们知道,高等教育是一个人才选拔的重要环节,如果门槛过高,那么那些家庭条件不好,教育资源匮乏的学生就很难进入到高等教育的殿堂。
而宽进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样可以缩小社会阶层的差距,增加社会的公平性。
其次,宽进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领域,如果门槛过高,那么就会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
而宽进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这样就会增加高等教育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最后,我们也认为应该严出。
高等教育是一个培养人才的过程,我们需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确保他们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够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应该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增加社会的公平性,又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
谢谢。
二辩: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辩手,大家好。
我是正方的二辩,我将从两个方面来支持我们正方的观点。
首先,宽进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
我们知道,高等教育是一个培养人才的过程,而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如果我们只采取严进的方式,那么就会有很多学生因为进入不了高等教育而失去了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而宽进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高等教育,这样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让更多的人受益于高等教育。
其次,宽进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们知道,高等教育是一个培养人才的过程,而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如果我们只采取严进的方式,那么就会限制人才的培养,从而影响社会的进步。
而宽进可以让更多的人才得到培养,这样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们也认为应该严出。
高等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我们需要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四辩
谢谢主席,观众,评委,大家好。
身在一个高等教育是“严进宽出”的国家,我坚信国家的政策,所以我方坚决认为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纵观整场辩论赛,我发现对方辩友有以下错误。
接下来我将再次陈诉我方观点:第一:严进宽出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它能够有效缓解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优化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教育教学。
因此,我们本着绝对为大众负责的态度,坚定的告诉对方辩友: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
第二:从人才教育模式说。
严进宽出能让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和扎实稳定的理论基础。
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更好的适应专业化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难道我们大学生活只是上课吗?难道我们的大学生活只是学习吗?难道我们参加辩论赛不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口才和团队能力吗?只有宽出的氛围才为我们打造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以我方坚决认为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
第三:从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来说。
作为当代大学生,全面提升个人能力,发挥个性特长是时代主流。
宽出鼓励的个性化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特长,让每个人的光芒充分释放。
空谈报国之志却无一技之长,空有满腹经纶却无表达之才,空喊综合素质却在严出制约。
这样严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吗?能够承担繁重复杂的现代化建设重任吗?所以我方坚决认为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
虽然“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但共同点就是高等教育模式下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宽进严出,造成教学资源浪费的同时,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方向单一狭隘。
严进宽出,优化合理配置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倡导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请问在场的各位,成绩不足就无法为社会服务吗?学历不足我们就无法成长成才了吗?没拿奖学金我们就不能够光辉闪亮了吗?在高等教育的平台上,我们要的就是要充分的汲取营养,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宽出严禁的模式大声喊出我们的口号:勇敢做自己,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的特长我做主!!!所以我方坚定认为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
大学生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辩论赛正方立论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很高兴站在这里跟你们讨论这个问题。
开篇名义,大学是这样一个场所,为公民提供继续深造的渠道和平台,满足公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的需要,保障公民发展自我的权利。
让我们的人民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发展。
而大学生就是在大学校园里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不断深造的一群公民。
我方认为,宽进就是指渠道宽,大学提供更多符合不同发展需要层次和类别的渠道,让各方面各层次的人能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
那么“严出”是个什么呢?严出是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高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学生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直到他学成走出校门,这种严是贯彻始终的理念。
今天我方的标准是大学生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谁更合乎人的自我发展不同层次和需要的规律以及人的各异性规律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
我方认为大学生应该宽进严出原因如下:第一,每一个公民都有发展自我和提高自我的要求,这是一个人自我实现的必然要求;每个一个公民也都有发展和提高自我的权利,这是不可侵犯的人权。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进入大学学习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长,这就要求要宽进,宽进的宽是宽口径,是渠道宽。
口径宽了,渠道宽了,并不是说它的标准就降低了,只是他的标准不是再是只有一条标准,它是针对不同的发展需要采用不同的合乎规律的标准,我们不会那清华北大的标准去衡量专科院校,当然也不能因为专科院校的存在而要求清华北大降低标准。
标准的度在于合乎规律。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大学也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宽进就是让不同层次的人进入不同层次的大学,学生各有所得,大学也因材施教。
第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我方所说的“严”字当然不是大家平常所理解的那种带有感情色彩的严酷、限制多、管的死的那种意思。
这里的严是一种”严父“般的“严”,在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鞭策他们前进,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全面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教育如同江河,没有堤岸的约束将不成江河,因此我方提出的严出是让教育之河川流不息的良方,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严进宽出辩论赛
高等教育严进宽出辩论赛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严进宽出和宽进严出是两种教育模式,我方的观点是高等教育这一共同的前提下,来比较到底严进宽出和宽进严出哪个更有利。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辩题。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完成初、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也就是说大学以上包括研究生,博士生教育在内部属于高等教育。
所谓的严进就是指在中等教育达到一定基础和程度后,在入学选拔是达到标准,从而保证生源质量。
宽出在大学的多元化坏境下鼓励个性发展,不束缚个人的追求和兴趣,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所以我方坚决认为高等教育严进宽出。
接下来我方将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优越性和宽进严出的制约性两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严进宽出的优越性如下:一,从我国国情以及教育的实际来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而且经济相对西方来说较为不发达。
因此我们应该从进入高等教育生源的质量上优化教育结构,严进宽出就基于我国国情的选择,能有效的缓解我国人口和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从高等教育模式来说,严进这一条件下为高等教育提供学习积极且拥有良好知识基础的学生,能更好的符合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任务并不在是简单的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各种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高等教育入学时选拔而达到的生源质量,所以更能是优秀人才集聚,使老师的教学质量大大提高,而宽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习积极性好,知识水平高的学生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培养个人兴趣,成为综合性人才。
三,从人才的供给和社会需要的矛盾来说,在严进的标准下,促使学生在初、中等教育阶段主动积极学习各科知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为培养个性化人才奠定基础,宽出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个更多多样化人才,他们能够根据个人个性和兴趣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达到一人为本,经济发展。
需要各种各样的个性化人才,所以宽出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宽出严进的制约如下:宽进意味着参差不齐的学生同在一起学习,对于老师教学以及学习质量都是无法提高的,影响学习氛围,而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严出,严出是校方单方的推选的毕业生,在硬性要求下完成学业,使其无法适应个性需求,在本身参差不齐的基础上单一的给学生出路,这种教育模式必将崩溃。
高等教育应该宽进严出 一辩稿
高等教育应该宽进严出一辩稿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对方辩友在此讨论:高等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这个辩题。
开篇立论,定义先行。
所谓高等教育,就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宽进,即指放宽在分数、地区等的限制,提高计划招生指标;严出,则是在通过学校基本考核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
我方标准是哪者更能提升国民综合能力和素质,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我方的观点是:高等教育,应该宽进严出。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首先,对个人而言,宽进严出更能迎合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的,更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现今社会,想要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就得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且要保证毕业生的质量。
然而,在严进宽出的办学模式下,不仅限制了一部分人的就学,还让很多学生没有淘汰竞争意识和毕业压力,导致了毕业生质量的下降。
对此,宽进严出有一个相对较高的毕业标准,能够通过专业考试、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考核来保证毕业生质量。
所以,宽进严出不仅是一个必要的选择,更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大学不是文凭的印刷机,而是人才的哺育者。
这种情况下,采用宽进严出能够珍惜和爱护人才,能够真正的使大学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器,更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对社会而言,宽进严出能够更好地实现全民化教育,最大限度的避免社会问题,严格把关社会人才质量,推动国家稳步发展。
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有当社会人群中尽可能多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一个国家才能顺利地推进现代化进程。
对此,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制度,可以给那些有志成才却苦于没有机会的人提供机会,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可能,让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大多数人的权益,而不是部分人的盛宴,且能很好的把关毕业生的质量,为社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对此,高校实行宽进严出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拥有高素质,懂得道德纪律,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社会问题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让我来理清一下,对方辩友今天要说的显然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宽进严出能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
我们承认,对方辩友的初衷是好的,无非是想让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高等教育的含义,可以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包括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
而我们知道技校和专科基本上是没有门槛可言的,再从数据上看,201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933(万人),录取人数675(万人),录取率72.3(%)。
也就是说,现在高等教育完全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普及,跟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大学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根本没有太大联系。
第二点,宽进严出能解放高考压力,让学生自由成长。
对方辩友今天的逻辑很奇怪,说如果我们没有高考的压力,我们就能自由成长了。
首先我想问问对方辩友,小升初和初升高想对于高考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吧?那为什么我们在初中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像对方辩友所说那样自由成长?因为我们知道,升入高中之后,我们头顶还有个高考压着。
如果大学真像您所说的那样宽进严出,我们在高中真的能自由自在解放压力?恐怕不是吧,在升上大学之后,还有个更加恐怖的大学毕业考试啊!您让我们如何解放,如何自由?今天我们探讨这个话题的前提,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的。
小学,初中,高中,我们都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考试逼着我们不得不学,如果我们把这个严出的口子卡在大学上,那是不是让我们连大学期间也没有哪怕一点点的自由?再看看刚才对方辩友对我方观点的反驳。
第一点,严进会导致学生所受到的压力在大学期间反弹。
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因为严格的高考,所以我们会在大学期间反弹,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有了严格的大学毕业的考试,那么我们是不是会在进入社会后反弹?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比较,对于这两种结果,是不是后者会更坏一点呢?第二点,宽出会导致大学生容易养成自由散漫的性格。
首先,大学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而大学生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心智会更加成熟,自控能力也更强,所以说在这个时期,是有助于我们自主独立性格的培养的。
小学时我们被管着,初中我们被管着,高中我们被管着,如果我们连大学这块应该滋生独立和自由的土壤下也要被严格管制的话,是不是我们的一生都要习惯处于严格的管理之下生活?还有谁能够来培养我们独立自主的人格?自由辩我方战场1.资源问题①我国每年考生有近1000万,而大学却仅仅只有609所,您觉得不严进能行吗?②好,既然对方辩友不看上一个数据,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美国大学平均师生比为1:12,而中国大学平均师生比为1:23,有些大学甚至达到1:40,您的宽进怎么能保证教育质量?③(若提到有师范)对方辩友那就不对了,师范类院校培养的是小中学老师,可不是大学教授啊!您觉得教师这种软实力在短期内能得到提升吗?④既然对方辩友没办法解决当今的硬软件问题,那我们退一步说,就算能够多建几所大学,但是入口放宽意味着人的优劣不齐,难道您的宽进不会影响大学氛围吗?⑤对方辩友一直闪烁其词,不敢正面回答问题啊,一个大学最重要的是他的文化氛围,再问您一辩,我们大学的氛围被破坏了怎么办?⑥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为浓厚的研究氛围,既然你无法解决分为问题,请问您,宽松的环境下有利于研究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文化的形成,您非要强制性在出口设一个关卡,这些能怎样培养?那我们宽出可以让他们在小学中学培养啊对方辩友还是回到现实吧,我们都知道我们小学中学被禁锢着,您到了大学还不让我养成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到了大学还要严出呢?对方回击①严出让更多人提高素质难道提高素质只能通过大学?马加爵进了大学了吧?他素质高吗?请对方注意大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化氛围,退一步讲,放个严出在那大学的道德素质就提高了?○2大学可以培养人们掌握技术对方辩友那么多的技校摆在那,如果真想学,谁还能拦着你自学?但为啥这么多人上大学的需求还是这么赤裸裸?3大学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对方辩友仅仅把大学定义为培养技术人才,就太片面了,那是技校的职责。
大学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正是严进来的学生,保证了大学中学术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养上的可靠性啊,您的宽进影响研究氛围了吗?②多样化招生对方辩友的的这个设想听上去很美,可是您仔细想过没有,多样化宽进是对谁宽进?农村孩子的竞争力比得过农村孩子吗?您这样对农村孩子是不是更严苛了呢?如今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高考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成为了唯一相对公平的筛选机制,一场美术考生的考前集训一个月就要3万元,自主招生的指标永远偏袒城镇里的重点高中,您的多样化公平吗?对方辩友,通过自主招生进来的人真的是宽进了吗?竞赛可比高考难多了!而且竞赛全国一等奖才有多少?您就算让他们都进来,体现宽进的普遍性了吗?③严出您先前说您宽进就是拓宽渠道,用多种方式招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请您告诉我,严出是不是要让学生全面达标才能出去?是/既然这样,那您的多样化招生有什么意义?为了达到您的严出标准,学生在大学岂不是要舍弃自己的特长,逼着自己去学其他您全面要求的东西?不是/那我就搞不懂了,您说多样化招生是宽进,又说多样化毕业是严出,请问您多样化到底是宽还是严?④④④④宽出使大学生堕落宽出使大学生堕落宽出使大学生堕落宽出使大学生堕落请对方辩友明白一点,我方的宽出也并不是没有标准的出啊!学生一样要合格才能毕业,合格体现在不能违反校纪校规,修够学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上那对方辩友是不是您的宽就太严格了呢?好请对方辩友回答我,中国大学教育目前是不是宽?是那好,中国大学教育就明确的要求了毕业生必须达到我刚才说的标准,您都承认了中国大学宽出了,还要我解释我们的宽严不严格吗?可是目前大学没有好的落实这些标准啊对方辩友你又错了,这些标准的落实是通过管理落实的,不是通过严出落实的,所以我方认为保持现在的宽出就行了,没有必要非要限制毕业率。
扩招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基础差的学生大幅度增加,补考现象明显增多。
这无形中给学校本来紧张的师资又增添了负担。
请问您了,您的放宽入学标准的行为不是有失妥当了吗?如教务运行规划、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考试制度改革、教学管理手段和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不相适应的问题。
再次问您,您的放宽入学标准到底好在哪儿了?对方辩友,由于国家不堪重负而从学生中大量收取学费带来贫困生问题,这个问题您怎么解释?好,既然您贫困生问题您不能回答,那由于大批学生中途辍学带来的教育资源浪费问题,这个问题您怎么解释?好,既然您教育资源问题也不能回答,那由于学生就业期望值高而社会难以容纳大量高学历人才而带来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您又怎么解释?我方三个问题您都不能正面回答,您却脱离现实地盲目憧憬未来,您太过理想主义了吧!谢谢主席!纵观对方的整场辩论,对方存在以下几点漏洞首先一辩中说,严进宽出数量少吗?您把宽出被定义为一种多角度的招生方式吗?那您就错了,我们所说的严进,也不是只是应试考试啊,您说大学必须要有要个的专业考试来鞭策来督促学习,可是大学是一种学习到社会的过度啊,在社会是不是更需要自主学习的人呢?您在驳辩中说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学习,那是宽出更宽松呢,还是严出更宽松?很多课程是学生越多越好,这种课程多是对方辩友说加大教育投资,同时宽进严出,培养更好的人才。
我理解对方辩友这样希望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加完善,中国的人才更加丰富的情感是好的,但是我们能脱离现实吗?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大学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不只体现在教育经费上,更体现在师资力量,管理体制上啊。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氛围。
教育经费可能只要政府下令加大教育投资就能改变,可是大学的软实力呢?能是说提高就能提高吗?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宽进是一种趋势,宽进严出是统一的,那么严出是不是也应该是一种趋势呢?您告诉我们宽进是越来越宽,那您的严也得越来越严啊。
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宽进有一个最终的目标,让所有想上大学的都能上大学,那您严出也必然要有一个最终的目标,就是想让所有想毕业的人都不能毕业啊,否则你们的逻辑怎么能够统一呢,对不对?对方说,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大学良好的教育,请问您了,放低门槛不会导致大学的贬值吗?当公众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下降之后,大学生的市场价值不会下降吗?在这样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到底哪种措施能保证大学生的质量呢?我们今天谈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无非是想谈论,这个严到底应该卡在高中结束呢?还是卡在大学结束?我们所说的严进宽出,是设在高中毕业的,为什么说这种好呢? 1.高中心智不成熟,需要一个严格的考试来督促他们好好学习。
2.社会需要自主学习的人,宽出比严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的意义,就是希望我们的大学越来越好,因此就必须先明确大学的职责是什么,大学的职责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教学和科研就是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什么?是公平与效率,是通过选才严格来体现公平、育才高效来体现效率。
对方的宽进能严把质量关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如低标号的水泥,无法建筑高质量的防洪大堤一样呀。
再看今天,北大与清华,是对方的宽进严出吗?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是对方的宽进严出吗?都不是。
可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大学严进宽出比宽进严出更体现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而大学的第三职责社会服务,在严进宽出的情况下,我们在大学阶段就能更多的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尽快适应未来的社会,不是更好吗?请问对方辩友以及在场的各位评委和观众,我们哪个不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上小学的时候,你想出去玩,家长说,不行,你还有考试,必须好好学习,到了初中,你想出去玩,却发现有更难的考试等着你!而到了高中,又有高考这座独木桥放在我们面前,我们披星戴月,我们沉浸题海,我们挑灯夜战,我们甚至放弃了学习以外的一切!终于,我走进了武汉大学,可是对方辩友却告诉我,到了大学还要这样,对方辩友你忍心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诉求被我们抛到哪里去了?因此我们必须在严进宽出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谢谢!资源:校友捐钱武汉大学没有好的平台!谢谢主席,大家好。
纵观今天本场辩论赛,争论的焦点无非就是资源和人才质量问题。
其实今天我们这场辩论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是单纯的严进还是宽进,严出还是宽出,而是在中国现在的一种社会形势之下,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哪一种能够更好的实现大学的职能,哪一种能够让人才的培养更公平更效率。
首先,对于学生的本身而言,现在的学生追求创新,追求个性,在严进的模试下被淘汰下来的学生只是不适合学习,但淘汰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筛选将适合学习的学生留下接受高等教育,不适合的则有机会选择更适合他们的行业供他们选择,供他们开辟创新,这种按需分配的方式更适合他们自己也更适合整个社会,很显然严进宽出是最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