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法概述
戴明管理十四条解释
戴明管理十四条解释
戴明管理十四条原则,是指戴明为美国企业制订了14条转变管理的原则。
戴明管理方法可谓良药苦口,因为他对经理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自己,甚至要改头换脑。
1. 持之以恒地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2. 接受新的理念。
3. 停止依赖检测作为实现质量目标的做法。
4. 停止那种只依据报价选择供应商的做法。
5. 持续并永远致力于改善生产和服务系统,以实现质量和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断降低成本。
6. 开展在职培训。
7. 贯彻领导能力。
8. 驱除恐惧感,这样所有员工才能有效地为公司工作。
9. 消除部门之间的障碍。
各部门的人们,不管从事研究、设计、销售或生产,都必须组成团队工作,以预测生产中可能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问题。
10. 杜绝要求员工实现零缺陷或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的过分的口号、说教和目标。
11a. 在生产车间里消除数字指标,代之以领导能力。
11b. 杜绝目标管理法。
杜绝滥用数字、数字化的指标进行管理。
12a. 消除所有剥夺小时工们的劳动自豪感的障碍。
12b.消除那些剥夺了管理层和工程当中的人们的工作自豪感的障
碍。
13. 实施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以激励自我提高。
14. 投入公司所有人力,实现变革,因为变革是每个人的工作。
戴明博士质量管理十四要点
戴明博士质量管理十四要点& PDCA循环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
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2.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停止依*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
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
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
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
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
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
5.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
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
当知道之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8.驱走恐惧心理:所有同事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表达意见。
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
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口号、图像、海报都必须废除。
很多配合的改变往往是在一般员工控制范围之外,因此这些宣传品只会导致反感。
虽然无须为员工订下可计量的目标,但公司本身却要有这样的一个目标:永不间歇地改进。
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定额把焦点放在数量,而非质量。
计件工作制更不好,因为它鼓励制造次品。
12.消除妨碍基层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任何导致员工失去工作尊严的因素必须消除,包括不明何为好的工作表现。
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
一、持之以恒地改进产品和服 务
要努力保持竞争性, 要努力保持竞争性,做长期经营 打算,提供就业机会。 打算,提供就业机会。 顾客只购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要利润, 公司要利润,更要美化人们的生 活
二、采用新的观念
要采用能应对竞争的新观念 不要低估改变思想观念的困难性
三、停止依靠大规模检查去获 得质量
十三、 十三、鼓励学习和自我提高
为了明天,实行强劲的学习和自 为了明天, 我提高教育计划。 我提高教育计划。 最大的改进来自系统内工作人员 的头脑 学习是员工和公司明日生存的保 障
十四、 十四、采取行动实现转变
让公司的每一个人去工作去实现 转变,转变是每一个人的工作。 转变,转变是每一个人的工作。 实现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实现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 高管理层在实现转变中扮演着决 定性的作用, 定性的作用,因为他们比任何人 更有影响, 更有影响,他们的决定影响每一 个人。 个人。而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中 层管理人员。 层管理人员。
用领导力来代替。 用领导力来代替。 销售定额违反客观规律 生产定额是不断改进的巨大障碍 改变对待人的方式态度, 改变对待人的方式态度,用信任 代替控制 公司规章制度要针对95%可信任 公司规章制度要针对95%可信任 的员工
十二、 十二、消除打击员工工作情感 的考评
管理人员的责任必须从单纯的数字目 标转化到质量。 标转化到质量。这意味着要废除年度 个人目标或排名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 个人目标或排名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 年度排名/ 年度排名/评分绩效考核损人不利公司 目标绩效奖励使员工丧失内在工作动 力 目标绩效考核管理是在努力摧毁自己
九、打破部门之间的障碍
部门间要用合作代替竞争,推倒围墙。 部门间要用合作代替竞争,推倒围墙。 研究、设计、销售、 研究、设计、销售、生产部门的人员 必须象一个团队一样去工作, 必须象一个团队一样去工作,去预测 生产问题,尽早发现解决问题, 生产问题,尽早发现解决问题,共同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部门间永远有难解的障碍 结束部门效益最大化并加强部门间交 流 用项目或复合管理代替传统职能管理
戴明质量管理14条
戴明质量管理14条戴明博士提出的十四条思想,虽然已是上世纪的事情,虽然从现在的眼光看,还没那么系统性,有些条可能还可以进行进一步整合,但对质量管理的相关见解,无疑鞭策入里,其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辉!1.提高产品与服务要有持续不变的目的。
此目的是要具有竞争力、持续经营,以及提供变业机会。
2.采用新观念。
我们处在一个新经济时代,西方管理翥挑战,了解自己的责任,并领导转型。
3.停止靠检验来提高质量。
第一次就把产品做好,不再依赖大量的检验。
4.废除以最低价竞标的制度。
以降低总成本的方法来取代,每项材料以单一供应商为原则,建立彼此之间忠实与依赖的长期关系。
5.不断地提高生产与服务系统,以提高质量与生产力,从而成本也会不断降低。
6.建立在职训练制度。
7.建立领导体系。
管理的目的是帮助员工,让他表现得更好,更有效率地使用机器设备。
管理者的管理也需要重新检修,就像员工一样。
8.排除恐惧,使人人都能有效地为公司工作。
9.破除部门与部门间的藩篱。
研发、设计、销售与生产人员必须团结合作,并事先发觉产品及服务所可能碰到的潜在问题。
10.消除那些要求员工做到零缺点及高生产力水准的口号、训示及目标。
这些东西只会造成反效果,因为造成低质量和生产力的许多原因是系统的问题,而非工人所能控制。
11.废除工作现场的工作标准量,代之以领导;废除目标管理、数字管理法及数值目标,代之以领导。
12.排除那些不能让工人以技术为荣的障碍。
管理者的职责,必须由仅重视数量改为重视技师;排除那些不能让管理人员及工程师以技术为荣的障碍。
这也就是说年度考绩制度及目标管理必须停用。
13.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教育与自我提高机制。
14.让公司每个都致力于转型。
这种转型是每一个人的工作。
戴明博士质量管理十四法
戴明博士质量管理十四法质量管理,这可是个大事儿!就像我们过日子,得把方方面面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戴明博士提出的质量管理十四法,那简直就是过日子的“宝典秘籍”。
咱先来说说第一条,“要有一个改善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观点”。
这就好比你要盖一座房子,如果只想着赶紧盖完能住就行,不考虑以后的舒适度和耐久性,那这房子能住得舒心长久吗?肯定不能啊!所以做事情得有长远眼光,不能鼠目寸光,只盯着眼前那点小利益。
再看第二条,“要有新的观念,不能接受‘质量是靠检验出来’的错误观念”。
这就像治病,不能等病发了才去治,而是要提前预防,注重平时的保养。
要是总觉得质量靠检验,那不是亡羊补牢吗?能保证每次都补得好吗?第三条,“要有一个从一开始就把质量造进产品中的办法,而不要依靠检验去保证产品质量”。
这就好比做饭,你从一开始就选好新鲜的食材,用对烹饪方法,做出来的饭菜自然美味可口。
要是一开始就随便弄弄,最后靠拼命加调料来挽救,能好吃吗?第四条,“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考虑。
在原材料、标准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上不要只以价格高低来决定对象”。
这就跟买衣服似的,不能光看价格便宜就买,得看看质量、款式是不是适合自己。
便宜没好货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有时候就是容易被低价迷惑,结果买回去一堆没用的东西,这不亏大了吗?第五条,“要有一个识别体系和非体系原因的措施。
85%的质量问题和浪费现象是由于体系的原因,15%的是由于岗位上的原因”。
这就像一场比赛输了,不能光怪某个队员发挥不好,得看看整个团队的配合、战术是不是有问题。
体系出了问题,就像根基不稳,上面再怎么努力也白搭。
第六条,“要有永不满足的精神,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
人要是满足于现状,那还能有进步吗?企业也是一样啊,得不断琢磨怎么能做得更好,就像爬山,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小山头,可不能觉得够了,更高的山峰还在等着呢!第七条,“要有一个在职培训的有效体系,使职工能够跟上原材料、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和机器设备的变化”。
爱德华兹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法
戴明的"十四要点" 内容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
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2.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
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
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
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
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
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
5.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
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
当知道之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8.驱走恐惧心理所有同事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或表达意见。
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
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口号、图像、海报都必须废除。
很多配合的改变往往是在一般员工控制范围之外,因此这些宣传品只会导致反感。
虽然无须为员工订下可计量的目标,但公司本身却要有这样的一个目标:永不间歇地改进。
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定额把焦点放在数量,而非质量。
计件工作制更不好,因为它鼓励制造次品。
12.消除妨碍基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任何导致员工失去工作尊严的因素必须消除,包括不明何为好的工作表现。
戴明十四法
12.排除障碍,使员工以工作为荣; 13.制定教育和自我改进计划; 14.让所有员工参加。
戴明十四要点
1.建立恒久目标,持续改善产品和服务
管理问题分为两类,“眼前的”和“将来的” 员工面对肯为将来投资的企业,会更有职业安
7.建立新的领导方式
• 新任领导凡事采用高压手段。这种官僚作风引起了员工的 士气低落。有能力的工程师或者别无选择地留在公司或者 辞职不干了。
• 建议:派主管参加“领导技能培训”,学会不必凡事吹毛 求疵,而是制造正面的支持气氛,这样员工因技艺而自豪 的情绪可以高涨起来。
8.消除员工的怨愤情绪
• 由于长期计划(目标)的缺乏、领导的官僚作风以及工作 缺乏保障,员工士气低落,怨声载道。
戴明十四要点
9.打破部门之间的障碍
当我与一个企业各部门沟通时,发现每个部门 做的都很好,但企业却再走下坡路?
是的,系统和团队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自己 工作完成好只是个体成功的关键。
戴明十四要点
10.避免对员工喊口号、说教或设定工作目标
小心落石,
彻底的追求零缺陷
不稳定的系统,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发生,除非 改革现行系统,否则什么事也不会改变。
戴明十四要点
5.持续不断的改善生产和服务系统
有人问,我们一次只生产25个产品,这么少的 数量如何进行品质管理?
周期性出线的缺失,往往伴随某一反复出现的 事件而来。 改善胜于防范 救火不是提高
戴明十四要点
6.建立工作岗位培训
戴明十四要点
7.建立领导体系
管理和领导是不同的概念。世界上最伟大的领 导是宗教的创始人。
5.不断改进系统和服务 • 公司原有一套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能为安装管理人员反馈
戴明管理十四条原则
戴明管理十四条原则戴明(W. Edwards Deming)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统计学家,被公认为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从日本引入了一套管理原则,被称为“戴明管理十四条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提高组织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能够实现持续的改进和创新。
以下是戴明管理十四条原则的详细介绍:1.创造并维持一个稳定的目标:组织需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具有稳定性。
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实现长期的改进和增长。
2.采用统一目标的方法:组织需要以系统的方式来实现其目标,并确保所有员工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努力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内部冲突和浪费。
3.为所有员工提供培训:组织应该为所有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这样可以增加员工的自信心和动力。
4.打破中层管理壁垒:组织应该打破中层管理壁垒,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和合作的环境。
这样可以促进信息的流动和创新的出现。
5.消除恶性竞争:组织需要消除恶性竞争和分数游戏的现象,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这样可以提高全员的绩效和效率。
6.确立连续改进的理念:组织应该始终保持对持续改进的追求,并给予员工足够的自主权和管理权。
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7.采用数据驱动的决策:组织应该基于数据和事实来做决策,而不是主观意见。
这样可以减少偶然性和错误决策的发生。
8.建立长期的供应商关系:组织需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稳定和质量。
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和成本。
9.避免管理的过度干预:组织应该避免对员工的过度干预和控制,而是信任员工并鼓励他们的自我管理。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动力。
10.建立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应该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11.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组织应该建立一个公平和透明的薪酬体系,确保员工的劳动得到公正的回报。
这样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是指戴明(W. Edwards Deming)所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也被称为Deming的14个管理观点。
这些原则旨在提高组织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以下是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
1. 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目标和方向,以便依据目标进行管理和决策。
2. 采取系统化的方法:将管理视为一个系统,通过相互关联的过程和活动来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3. 采用长期的视角:长期的质量改进需要持续投入和支持,不能仅仅局限于短期目标。
4. 采纳科学的方法:基于数据和证据制定决策,避免凭个人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
5. 增加知识和技能:持续培训和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组织的质量和效率。
6. 采用现代方法管理: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工作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7. 优化团队合作:建立团队合作的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8. 消除恐惧: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质量改进,消除对变化和创新的恐惧。
9. 打破壁垒:建立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机制,消除各部门之间的分隔和障碍。
10. 消除指标导向:不仅仅依赖于指标和数据,要综合考虑质量、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11. 促进持续改进:不断寻求和实施质量和效率的改进措施,
以逐步提升组织的绩效。
12. 采用员工参与的方法: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和决策过程,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投入。
13. 优化供应链: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机制,确保供应商的
质量符合要求。
14. 采用持续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质量管理理念
和技术,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戴明管理的14条法则
戴明管理的14条法则戴明(Edward Deming)是一位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被誉为现代质量控制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原则,即“戴明管理的14条法则”,这些法则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和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和员工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戴明管理的14条法则进行详细介绍。
1.坚持以顾客为导向:顾客是企业的生存依据,企业应该根据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来制定和改进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2.采取系统思维:企业应该将组织内各个部门和环节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通过协同合作来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3.破除目标约束:戴明认为过于追求目标数字会导致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忽视产品质量,他提倡长期稳定的改进,以提高质量和效率,并促进科学创新。
4.养成持续改进的习惯:不断改进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组织应该鼓励员工不断挑战现有的工作方式,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资源支持。
5.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企业应该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
6.消除质量问题根源:戴明主张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处理其后果,来解决质量问题和改善工作流程。
7.培养员工的技能和知识: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使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来完成工作,并参与到质量改进活动中。
8.促进团队合作:团队协作是提高组织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9.消除恐惧和不信任: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和信任的环境,使员工敢于提出问题和建议,从而推动持续改进和创新。
10.消除评级和个人目标:戴明认为评级和个人目标会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和内耗,而不利于整体协作和组织发展,他建议将重点放在团队的协作和整体绩效上。
11.提供全面的培训: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使其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个人素质和组织绩效。
12.推行长期稳定的工作关系:戴明认为长期稳定的工作关系有助于培养员工的稳定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戴明管理十四条解释
戴明管理十四条解释戴明管理十四条(Deming's 14 Points for Management)是质量管理专家W.爱德华·戴明提出的一套管理原则,旨在持续改进组织的整体绩效。
这些原则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以指导组织进行质量管理和自我改进。
以下是戴明管理十四条的简要解释:1. 树立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强烈意愿。
公司需要确立对质量改进的承诺和决心,以及向员工传达对质量改进的重视。
2. 停止依靠检查来提高质量。
检查是一种事后控制方法,不能预防问题发生。
相反,应该通过改进过程和系统来减少错误和提高质量。
3. 结束仅由价格决定采购决策的做法。
价格不应是唯一的采购决策因素,而应考虑其他因素,如质量、可靠性、服务和技术等。
4. 消除阻碍内部沟通的障碍。
内部沟通是实现有效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公司需要促进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问题的解决。
5. 严格对待所有错误,立即纠正错误。
任何错误都应该被重视并立即纠正,以防止问题扩大化。
6. 采取新观念。
公司需要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以推动质量改进和创新。
7. 不要盲目追求生产速度和数量。
质量和速度应该是并重的,而不是牺牲质量追求速度和数量。
8. 赋予员工参与决策的权力。
员工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参与和贡献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9. 培训要有针对性。
培训应该针对员工的需求和公司的需求进行定制,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10. 建立无阻碍的报告制度。
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报告系统,以便员工能够及时报告问题和建议,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11. 整顿计件工资制度。
计件工资制度可能导致员工更加关注速度和数量,而牺牲了质量。
公司需要重新审视并调整计件工资制度,以确保质量和速度并重。
12. 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推动公司不断进步和发展。
13.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论述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
论述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摘要:1.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的背景和意义2.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的概述3.详细解析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中的每个要点4.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及效果5.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正文:一、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的背景和意义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威廉·戴明博士提出。
在当时,日本制造业凭借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崛起,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戴明博士研究了日本质量管理的方法,并提出了14点质量方法,旨在帮助美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
如今,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已成为全球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体系。
二、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的概述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是一个系统性的质量管理理论,涵盖了企业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这14点包括:1)树立长期质量观念;2)领导层对质量的承诺;3)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决策;4)建立跨功能的团队;5)过程控制;6)持续改进;7)消除恐惧;8)培养员工的能力;9)标准化作业;10)消除浪费;11)建立目标体系;12)进行有效的沟通;13)追求完美,但容忍失败;14)重视客户需求。
三、详细解析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中的每个要点1.树立长期质量观念:企业应将质量视为核心竞争力,持续关注和投入资源,形成长期优势。
2.领导层对质量的承诺:企业领导要明确质量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身体力行地推进质量管理。
3.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决策:企业决策应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避免盲目决策。
4.建立跨功能的团队: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形成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共同推进质量改进。
5.过程控制:关注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对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6.持续改进: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不断寻找不足,进行改进,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7.消除恐惧: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营造宽松、透明的工作氛围。
戴明博士质量管理十四法
戴明博士质量管理十四法戴明学说简洁明了,其主要观点“十四要点(D e m i n g ' s 1 4 Points)”成为本世纪全面质量管理(TQM)的重要理论基础。
其具体内容如下: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是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
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2.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
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
4 .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
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
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
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
5.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还是生产制造。
6 .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
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
当知道之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8.驱走恐惧心理:所有同事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表达意见。
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
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口号、图像、海报都必须废除。
很多配合的改变往往是在一般员工控制范围之外,因此这些宣传品只会导致反感。
虽然无须为员工订下可计量的目标,但公司本身却要有这样的一个目标:永不间歇地改进。
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定额把焦点放在数量,而非质量。
戴明的质量管理法--戴明的十四要点
戴明的质量管理法--戴明的"十四要点"戴明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戴明学说简洁易明,其主要观点"十四要点"成为本世纪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戴明的"十四要点"1. 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2. 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 停止依靠大批量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
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
4. 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
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
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
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
5. 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当知道之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8.驱走恐惧心理所有同事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或表达意见。
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
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是由质量管理领域的权威、美国质量管理之父威廉·爱德华·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所提出的。
这十四条原则旨在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和卓越质量,它们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和其他组织。
以下是对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的详细解释:1.建立和维持清晰的目标:明确组织的目标,并确保每个员工都理解和致力于这些目标。
2.采用系统思维: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明确各个部门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更好地优化整个系统。
3.采用持续改进的理念:持续地寻找改进的机会,并实施改进措施,以确保质量和绩效的不断提高。
4.雇用和保持资质高的员工:通过培训和发展,确保员工具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提高他们的绩效和贡献。
5.采用均衡的管理:避免走极端,保持合理和谐的管理方式,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组织的长期发展。
6.采用数据驱动的决策:依据数据和事实做出决策,不仅减少主观判断和猜测,还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7.采用合作和共赢的理念:鼓励员工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8.着眼于长期发展:不仅关注眼前的短期利益,还要考虑组织的长期健康和持续发展。
9.重视供应商关系:建立并维护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实现合作共赢,在质量和成本上实现共同提升。
10.避免指责和责备:以团队为单位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个人间的指责和责备,促进合作与学习。
11.清晰的目标和预期:明确地定义组织和员工的目标和预期,以便于评估绩效和进行持续改进。
12.支持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新: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创新想法,给予他们发展和实践的机会。
13.整体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融入到组织的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确保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14.建立和维护学习的文化:鼓励员工和组织进行持续学习和提升,以应对变化和挑战。
这十四条原则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和卓越质量,它们强调的是整体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强调员工的参与和领导者的角色,帮助组织建立并保持高效、高质量的运营模式。
质量管理戴明十四要点
戴明的质量管理十四要点包括:一、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
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二、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三、停止依靠一次性的大批量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
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做到内建质量。
四、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
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
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
五、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六、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发展并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七、接受新的理念:管理者必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
八、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
通过从一开始就使质量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从而消除大量检验的必要性。
九、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
十、持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以提高质量与生产率,并不断降低成本。
十一、建立工作岗位培训:所有员工都需要培训和知识,以便能正确、有效地工作。
十二、提升领导能力:不只是管,领导意味着帮助人员、机器更好地工作。
十三、消除恐惧,使每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地工作。
十四、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团队协作。
以上就是戴明的质量管理十四要点的主要内容,这些要点对于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戴明的质量管理法14条原则
戴明的质量管理法14条原则
1.建立目标:明确设定质量目标和方向,指导行动,实现质量提升。
2.基于事实的决策:通过数据和事实为基础,做出决策,避免主观偏见。
3.持续改进:追求不断提升,通过小步快跑方式推动质量的持续改进。
4.交流和合作:加强内部和外部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共识和团队合作
精神。
5.了解顾客需求:深入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6.建设稳定的生产工作环境:创建稳定的生产环境,确保产品品质的
一致性。
7.经营与质量结合:将质量管理融入到企业战略和经营中,实现质量
和效益的双赢。
8.领导力: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力,倡导质量文化,引领全员参与质量
改进。
9.鼓励员工参与: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10.完善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
11.持续员工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12.深入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避免
问题再次发生。
13.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减少质量风险,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
14.鼓励创新:鼓励创新和,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推动质量的创新。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确保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
戴明的质量管理法强调逐步改进、数据驱动决策、全员参与以及持续学习和创新。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组织和个人能够实现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
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也称为戴明法则,是由日本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于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组织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实现持续改进。
以下是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的详细解释:第一条原则:创造并维护稳定的目标,以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
戴明认为,稳定的目标是组织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
组织应该为其目标设定明确的指标,并努力维持和改进这些指标。
第二条原则:采用基于实际数据的决策。
戴明认为,决策应该基于实际和可靠的数据,而不是主观的意见或假设。
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并将数据作为决策的基础。
第三条原则:建立连续改进的文化。
戴明强调,组织应该始终致力于不断改进和创新。
连续改进应该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应该由组织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
第四条原则:采用系统方法来管理和改进。
戴明认为,组织的管理应该基于系统思维,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并采取综合性的方法来管理和改进。
第五条原则:采用基于合作和互利的关系。
戴明鼓励组织与供应商、客户和员工之间建立合作和互利的关系。
这种关系应该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帮助所有相关方共同获益。
第六条原则:培养组织内外的学习和创新。
戴明认为,组织应该鼓励学习和创新,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第七条原则:消除害怕、不信任和内部竞争。
戴明认为,组织中的害怕、不信任和内部竞争是质量和绩效的障碍。
组织应该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和信任的环境,并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第八条原则:打破壁垒和摒弃管理者的大棒政策。
戴明认为,管理者应该与员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避免使用命令和控制的方式对待员工。
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反馈,并积极支持员工的发展和成长。
第九条原则:消除目标和考核体系的弊端。
戴明认为,过度追求目标和考核会导致短视和不良行为。
组织应该重新评估目标和考核体系,并确保其与实际表现和长期成功相关。
戴明“十四点管理法则”
作为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管理学家。
除了他发明的PDCA循环,以及每天前进一点,终会超越一切的理论外,还有著名的“十四点管理法则”。
这十四点管理法则对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以及经理人有着很好的指点与借鉴意义。
十四法则的内容如下:
一、企业要制定一贯的目标,以供全体投入;(与ISO管理法则吻合)
二、随时吸收新哲学、新方法、以应变日益变化的趋势;
三、不要依赖检验来达成质量,应重视改善过程;
四、采购不能以低价作为唯一的目标;
五、经常切持续不断地改善生产服务体系;(与ISO管理法则吻合)
六、执行在职训练并且不要中断;(与ISO管理要求相符)
七、强调领导力的重要(与ISO管理法则吻合);
八、消除员工的恐惧感,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九、消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障碍;
十、消除口号、传教式的训话;
十一、消除数字的限额,鼓励员工创意;
十二、提升并尊重员工的工作精神;
十三、推动自我改善以及自我启发的方案,让员工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
十四、促使全公司员工参与改变以达转变,适应新环境的挑战。
(ISO管理法则吻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法概述《十四条》的全称是《领导职责的十四条》。
这是戴明博士针对美国企业领导提出来的。
戴明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质量管理的宗师,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戴明学说简洁易明,其主要观点"十四要点"成为本世纪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从美国各刊物所载原文看,无论是次序还是用语,都各有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戴明本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强调的缘故。
不过,文字的精神是一致的。
参照不同的版本,我们把它简要地统一成下述条文。
戴明的"十四要点" 内容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
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2.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
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
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
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
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
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
5.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
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
当知道之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8.驱走恐惧心理所有同事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或表达意见。
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
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口号、图像、海报都必须废除。
很多配合的改变往往是在一般员工控制范围之外,因此这些宣传品只会导致反感。
虽然无须为员工订下可计量的目标,但公司本身却要有这样的一个目标:永不间歇地改进。
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定额把焦点放在数量,而非质量。
计件工作制更不好,因为它鼓励制造次品。
12.消除妨碍基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任何导致员工失去工作尊严的因素必须消除,包括不明何为好的工作表现。
13.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划由于质量和生产力的改善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数目的改变,因此所有员工都要不断接受训练及再培训。
一切训练都应包括基本统计技巧的运用。
14.创造一个每天都推动以上13项的高层管理结构戴明的"十四要点"核心目标不变、持续改善和创新[编辑]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法案例分析[编辑]案例一:ATC电信公司戴明的十四法分析[1]一、质量问题1997年,当ATC成为合资公司时,新的管理层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增加市场占有率和降低成本来增加利润,具体目标如下:∙1998年通过开发新客户来增加5%的销售额;∙电缆、接头和机械零件等的采购本地化;∙减少外籍员工,1998年第四季度减少50%,1999年第四季度减少80%。
年轻的管理层急于达到其目标,只着眼于短期利益而未制定出适当的长期计划和清晰易懂的蓝图。
包括主管和经理在内的很多称职外籍员工还没来得及将其技术和管理知识+技能交接给接任者就被调走或离开公司。
新的管理层基本上没有什么领导经验,他们的领导方法挫伤了员工积极性,员工士气受损,很多优秀员工离开了公司。
结果,人事变动和客户投诉增加。
二、管理层的关注为了了解“人事变动和客户投诉增加”的根本原因,最高管理者召开了“管理层会议”。
决定由人力资源部(HR)经理负责调查此事并提出纠正措施计划。
由质量部(Q&P)准备“调查表”并配合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内部调查。
该调查按照戴明博士的十四点原则(管理哲学)进行的。
三、调查群体这次调查主要面向整个公司。
但由于客户服务部的人员变动率比其他部门高很多,故着重调查客户服务部的现场安装工程师。
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调查后发现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组织产生的影响如下:见下图1.管理层及领导做出不良决策2.员工士气低落,优秀员工离开公司。
劳动质量下降。
客户投诉增加。
加工时间和检查频率增加。
3.开会次数增加,于是做出更多不良的决策,导致恶性循环五、调查的结果及其评估报告1.使组织的目标可视化合资公司新的管理层并未将公司宗旨及目标传达给员工,使得员工对于公司能否长远生存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将来无比担忧。
资深管理层得到的建议是:制定至少5到10年的长期计划,做到可视化,并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努力,使员工相信不存在失业的危险。
2.采纳新的哲学观由于现场服务工程师的技术较差,客户投诉增加。
虽然管理层尽力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让客户满意,但举措较为被动,只是处理了内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是客户抱怨的问题。
资深管理层必须考虑电信行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变化,例如,客户和消费者更为苛刻,竞争更为激烈,并面临全球经济问题和新的立法问题如环境条例等。
管理层得到的建议是:采用更为积极的举措,找到并消除问题的根源。
为了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率,管理层应研究戴明博士的“链反应”模式,如上图所示。
同时见下图.“理解测试目的”并从测试报告中受益。
3.理解测试目的现场安装,集成和督导工作分工很细,并由不同技术背景的工程师来完成。
这就要求在客户对现场进行终验之前,由现场主管或小组中最优秀的工程师对安装进行100%的测试。
因此,不可能将测试这一细分过程从安装过程中忽略掉。
从以前的项目中抽取十份测试报告来调查故障的性质,发现某种安装故障重复出现。
于是给人的印象是测式报告仅仅用来发现故障并进行修复。
客户服务部管理层得到的建议是:采用以前的报告作为检查清单,尽力避免下次安装中出现同类故障(Benchmark)见上图,理解测试目的并从中获益。
4.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以前,/01经常从挪威母公司进口所有产品。
合资公司成立后,管理层设立本地采购的目标,即从国内采购缆、接头、机架等各种机械零件。
该程序较新,还有很多地方亟待改善。
当时的供应商接受标准主要集中在价格、产品质量和按时交货等方面。
针对供应商接受标准,材料管理者得到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质量管理体系方面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业务展望及战略、主要业绩指标、投诉处理及客户满意方案、质量方针、员工能力及培训以及质量改进方案等等。
*从安全管理方面进行评估—包括紧急情况处理政策、职业保护、文件及资料保护、生产恢复计划,保密协议政策等等。
*从客户要求的评审方面进行评估—供应商应该有评审客户要求的体系,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内部要求。
供应商也应任命一位客户经理,由他来处理/01和供应商之间的所有业务。
*从后勤方面进行评估—供应商必须能够明确地规定订单处理程序、生产计划、分发手段、供货情况改进计划等等。
*从生产过程控制方面进行评估—包括过程流程、生产及材料的合格证明、生产设备及软件、工具控制等等。
*从产品控制方面进行评估—包括检验、测试流程,发货,检验和测试设备,测试方案,检验和测试记录,不合格产品的控制,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等。
5.系统安装的不断改进ATC原有一套质量保证体系,即“系统安装的质量保证体系”(QASIP)。
该体系能为安装管理人员反馈来自现场的宝贵意见。
由此得出的建议是:采用QASIP报告作为检查表来消除过去安装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这将减少安装领域的返修、返工和从现场召回不合格品,使得安装工作更加迅速,减少成本并将增加客户满意度。
管理层还得到这样的建议:因为现场安装工程师经常和客户并肩工作,应该把他们作为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的最佳人选,鼓励他们为改进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6.培训技能培训方案和计划的实施不到位。
管理层得到的建议是:严格实施培训计划,特别是“新产品的培训”。
7.传统的领导风格由于外籍员工以及有能力的经理:主管纷纷离开公司,新任领导凡事采用高压手段。
这种官僚作风引起了员工的士气低落。
有能力的工程师或者别无选择地留在公司或者辞职不干了。
资深管理层得到的建议是:派主管参加“领导技能培训”,学会不必凡事吹毛求疵,而是制造正面的支持气氛,这样员工因技艺而自豪的情绪可以高涨起来。
8.消除怨愤情绪由于长期计划(目标)的缺乏、领导的官僚作风以及工作缺乏保障,员工士气低落,怨声载道。
资深管理层得到的建议是:制定长期目标,传达给组织的每一个阶层,改变领导作风,邀请员工参与到改进工作中。
一旦员工受到尊重,怨愤就会消除,在新的氛围下,员工将为改进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组织也能挽留许多优秀员工。
9.成立跨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内部沟通小我利益导致组织内形成了一个个的小集团。
内部的客户和供应商相互将对方视作内部的竞争者。
在部门之间或者部门内部缺乏甚至没有沟通。
由此得出的建议是:每一部门、个人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发挥团体精神,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来自不同部门的小组成员可以聚在一起,这样大家的着眼点就在大家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上。
参看图A和B,这是一个独立集团和跨部门合作小组的例子。
10.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客户服务部管理层使用的一种工具叫做系统安装质量保证体系(QASIP)。
根据该体系将缺陷分为三个级别,即重大的、主要的和次要的。
每一种缺陷都有一个缺陷值。
根据QASIP报告,目前的缺陷值为2.4。
基于客户的要求,ATC设立了一个目标(可接受的质量标准AQL)。
即任何一个安装现场如有一个重大的或主要的缺陷,或缺陷值大于0.9则视为不可接受。
因为客户对此有强烈的需求,建议持之以恒地使用该体系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
11.交付周期市场销售部为销售更多的产品而无条件地答应客户有关交货的苛刻要求,而客户又总是要求尽快交货。
最终压力落在安装工程师身上。
一方面,他们的业绩以数量来衡量(尽最快的速度做完系统安装),另一方面,他们又承受着质量标准(AQL)的压力。
市场销售部管理层得到的建议是:在计划阶段,与客户服务部管理层密切沟通和协作,确保客户服务部高效率地预测并分配人力资源,并且有能力高质量的完成系统安装工作。
12.激励方案每年经理都要和其下属进行“业绩评估和能力发展对话”(PD-Talk)。
通过对话来评估个人一年来的表现,设定将来的目标,并由经理和其下属达成一致后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