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三十条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三十条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三十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此办法。

一、教学常规与课程标准1.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学期初,要组织各学科任课教师认真研学《课程标准》,科学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课时划分准确,教学进度合理清晰。

2.任课教师要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必须做到“六个清楚”,即:学科教学目标清楚,教材结构清楚,学科特点清楚,重点难点清楚,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任教班级学生学情清楚。

3.抓好教学常规过程管理。

校长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是具体负责人,任课教师是直接责任人,要做到责任明确,职责清晰。

二、备课4.教案要有实用价值,做到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备教学目标,备教学流程,备学生学情,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教具,备课堂练习,备学生能力培养措施,备板书设计等。

5.所有课程上课前必须要有教案,实行超周备课,进行签阅和等级评价,并及时反馈。

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以随笔或后记的形式批注在教案的后边。

反思侧重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教学辅助手段应用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个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

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并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要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6.提倡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各校要创新集体备课模式,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三、上课7.严格按教学计划、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或增减课时,教师调换课程要到学校教导处审核签字备案。

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提前到教室候课,中途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着装要得体,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坐着讲课,不在上课期间接打电话,下课不拖堂,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8.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坚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一、备课1、认真学习钻研课程标准。

备课时要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及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注重教材整合和学科之间的整合。

2、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教师要做到超前备课,一般以超前一周为宜。

集体备课可在备课组或教研组内采取讨论、说课等形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教学内容在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环节设置等方面可先形成共案,再根据具体学情形成个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3、制定三类教学计划。

各科教师应按教学要求及时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教案)计划,并严格按照课时分配备课。

教案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

严格按课时备课,每节课时教案的首页必须注明上课时间。

教案应有教学内容背景材料,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课时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教具、学具和清楚完整的教学过程,有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切合实际的学法指导、简明合理的板书设计及优选适量的作业布置。

教案详略要切合实际,不搞一刀切。

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及第一轮上新年级课或上新编教材的教师应写好详案。

中老年教师写简案,但必须做到教案环节齐全,书写工整。

积极推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

上课前应熟悉教案,做到没有教案不进教室,教案不熟悉不上讲台。

4、精细备课内容。

备课时,必须解决好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问题,教学环节设置中要有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后反思记录,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

力戒形式主义,禁止机械照抄照搬教材、教参、旧教案。

5、重视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必须及时反思。

反思记录切忌空洞的客套话,要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中小学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为国育才的基本遵循,是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规范教师教学、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依据相关教育法规政策要求及相关教育思想原理,搜集整理形成《中小学教学常规》,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作业布置1.把握作业功能。

作业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训练技巧、发展智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自觉完成任务的习惯,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开展科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2.创新作业类型。

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组长和科任教师要认真研究作业类型,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设计书面、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精选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一般包括:预习或复习教材;口头作业(朗读、背诵、复述、问答等);实践作业(实验、实习、实地测量,工艺操作等)。

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

3.严控作业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其它年级每天总量平均不超过60分钟。

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

严格落实教研组(学科组、年级组)研究设计、班级统筹总量、教务处督导公示的作业管理长效机制。

4.加强作业指导。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口头作业应培养自觉完成的习惯;书面作业应培养“三先三后”的习惯,即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动笔,先检查后上交;实践性作业或难度较大的作业,事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或指导。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树立纪律严明的教风,带动规范的学风,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经校务会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望全体教师遵照执行。

一、凡本校在职在岗教师,必须坚持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的规章制度,自觉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规定,依法执教。

二、全体教师在履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都应坚持服从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落实教学内容,不得随意调课,占用它课。

不得在上课中途随意将学生放出教室,自由活动。

三、教师必须提前一周备好要上的课,提倡二次备课。

编写教案时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注意三纬目标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合理有效,要体现师生的交往互动。

练习设计要注意针对性和层次性,每节课要根据所教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师每节课后要及时书写课后反思。

四、每位任课教师必须提前2分钟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

要组织好下课的秩序,任课教师要在学生站队离开教室后,方可离开。

五、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准确生动、书写规范工整。

不浓妆艳抹,不穿奇装异服。

六、课堂教学要追求优质高效,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要沉着宽容,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处理。

对违纪学生不得停课处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七、教师上课期间一律禁止教师串堂、坐堂、看与教学无关书籍、接待家长、接听电话等与本节课无关事务,若因特殊情况,需报经课程部或校长室批准。

八、教师严格执行学校的课程规定,按照课程表上课,有特殊情况提前报告课程部,通过课程部安排调课或代课。

九、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杜绝侮辱诋毁学生人格的言行。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坚决禁止将学生赶出教室等剥夺学生学习权利的行为。

十、教师上课时,对学生安全负责。

如因教师管理不善,在课堂发生安全事故,任课教师承当一切责任。

十一、在上计算机、体育、音乐、美术等需学生改换学习场所的课程时,教师对整堂课必须要进行有效地组织,教师上课期间禁止将学生“放羊”。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一、备课1、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

备课时要依据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不同年级段教师还应互相了解相关学段的教学要求,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

2、灵活运用教材,挖掘和扩充有关课程资源。

教师要研究教材体系和结构,了解各章节教学在学科教材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要注意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与整合。

3、备课形式灵活多样。

坚持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

做到超前备课,一般以超前一周为宜。

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集体备课可在备课组或教研组内采取讨论、说课等形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写好三种教学计划。

各科教师应按教学要求及时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教案)计划。

并严格按照课时分配备课。

教案应有教学内容背景材料;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和要求;有课时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教具、学具和清楚完整的教学过程,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切合实际的学法指导,简明合理的板书设计和恰当适量的作业布置。

教案详略要切合实际,不搞一刀切,(青年教师及第一轮上新年级课的教师应写好详案)但必须做到教案环节齐全,书写工整。

积极推行多媒体课件。

上课前应熟悉教案,做到没有教案不进教室,教案不熟悉不上讲台。

鼓励同科同年级教师集体研讨备课,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二、上课5、树立新的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与学生积极互动、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双边关系。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6、树立正确的人材观。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训斥、体罚、打骂、讽刺、挖苦学生。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三十条

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三十条

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三十条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是规范中小学管理、促进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根据相关教育法规政策要求,整理形成《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三十条》,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教学计划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方面。

校长和教导主任要组织教师认真总结上学期的经验,针对出现的问题,依据县、乡镇新学年的教育教学任务,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般每学期制定一次。

2.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提出的任务,制定出教研组计划,上报学校审定。

3.任课教师根据学校和教研组计划,制定出学科教学计划、班务计划报教导处或教学片审批。

4.中小学必须按统一规定按时开学和放寒暑假,并严格依照上级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必修课程,开好选修课程,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得在节、假日补课。

不得随意增减课时、停课和提前结束新课。

教导处应及时、科学地排好周课表。

5.学校必须配齐《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检查教学效果,并要求教师严格按《课程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教学。

6.严格控制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7小时。

寄宿制小学每天可进行一节课后服务,中学可进行两节课后服务。

二、规章制度7.中小学必须健全各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包括会议(校委会、职工例会、教研会)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职工考勤制度、学生一日常规、教学检查(评价)制度等,其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教师综合评价制度至关重要。

8.制定规章制度必须有政策依据, 且符合本校实际。

规章制度必须定期修订,能与时俱进。

9.制定规章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

规章制度一经形成,必须严格执行。

三、教学过程10.备课管理。

学校领导分工负责,每人抓一至两个教研组,指导教师备课。

备课的形式可以多样,要充分运用已有的课件,并利用网络等资源积极制作课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出电子备课的形式。

备课的有形成果主要是教学设计。

教研组长每周检查一次教学设计,校长或教导主任定期或随时检查,查后定等,并签名登记注明日期。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经典完整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经典完整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小学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全体中小学教师及学生,涵盖教学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

第三条教师应本着科学、公正、严谨、负责的原则,履行教学常规管理职责。

第四条学生应遵守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教师的职责第五条教师应定期备课,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科学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

第六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七条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和考试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

第八条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九条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管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学习效果。

第十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第十一条学生有权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

第十二条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十三条学生应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并主动向教师请教和反馈学习问题。

第十四条学生应尊重师长和同学,遵守校园秩序,共同维护和谐的学习环境。

第十五条学生应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章课堂管理第十六条教师应按时到达教室,做好课堂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教学用具和设备是否完好,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等。

第十七条教师应确保课堂秩序良好,要求学生按时到达课堂,安静就座,保持整齐的课桌椅和教室环境。

第十八条教师应制定课堂纪律管理规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例如不讲闲话、不打扰他人、不使用手机等。

第十九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十条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充实且有序,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

中小学教学常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办法计划

中小学教学常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办法计划

中小学教学常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办法计划一、加强听评课管理,抓实常态教学教育干部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中,深入课堂和教研组,关注“常态教学”。

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学区教研室主任、教研员)听课不少于50节,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

每学期校长参加学科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业务校长不少于12次,中层干部要包靠学科教研活动。

备课不再计入听课节数。

学区将加强对听评课的管理以及常态教学的检查指导力度。

二、规范常规教学,做到务实高效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精心制定教学计划;精心开展备课,做到不备课不上课;着眼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精心实施课堂教学;精心设计作业和练习,及时实施反馈和辅导;立足学生素质发展,实施多元学习评价;从优点、不足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搞好教学反思;严格控制日常考试,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定。

三、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常规指导修订完善学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作业设置与批改等各项制度要求,形成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评价体系。

坚持领导巡课、推门听课、包靠教研组等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掌控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切实关注和解决教师教学状态、学生预习预学、家庭作业设置与批改、培优扶困等教学薄弱点;加强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的帮扶指导。

四、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反馈整改学区定期开展教学常规专项检查、资料展评,各小学、幼儿园要开展教学常规经常性自查。

重点关注“强课提质”活动开展和作业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加强对学校、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监控、指导、督查,及时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建立问题台帐,针对突出问题,进行跟进指导,并限期整改。

五、注重养成教育,培育良好校风、班风、学风教育即习惯,习惯成就未来。

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学生习惯养成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确定活动主题。

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认真审题、细心观察、善于梳理与归纳的严谨学风和热爱读书、规范书写等学习品质作为重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心得体会(共8篇)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心得体会(共8篇)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心得体会(共8篇)第1篇: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心得体会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心得体会昌邑区第一实验小学毕红芳通过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

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教学新常规从六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是备课:备课中分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个人备课对个人教学前趋、学生学情、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有明确的要求。

二是上课:上课有两大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对教师课堂的整个过程的要求,要做好课前准备、强化课堂秩序管理;其次是授课的要求和听课的要求。

三是作业布置与批改。

四是课外辅导方面的要求。

五是考试与评价方面的要求。

六是课后反思。

总之,这六个方面的要求就是集中为: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教师教学常规提出了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对学生学习常规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十分详尽。

新的常规的学习,使我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方向,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

通过学习我对常规内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反思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

所以我觉得学习真是及时啊,深刻体会到常规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学常规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

只有学好常规,才能自觉地遵循常规,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教学常规,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师劳动前移,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抓好备课、上课环节。

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每一个环节,形成课后反思习惯,做好教学札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要求第一条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串课、请他人代课,更不允许缺课和停课。

严格执行课前候课制度,预备铃响后,教师应到教室门口面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候课情况,督促未进教室的学生迅速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提前下课,中途不离开课堂,下课不拖堂。

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无特殊情况,不坐着讲课。

严禁在教室内抽烟、酒后上课、上课时接打手机,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第二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熟悉教案、学案(有条件的可设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第四条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第五条教学内容处理得当。

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

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第六条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

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问,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经典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经典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中小学教学的有序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小学各级各类教学机构。

第三条本规程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确保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章教学准备第四条教师应做好教学准备,包括以下方面:1.备课:教师应提前准备教案、教学材料和课件等教学资源,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

2.教学环境:教室应保持整洁有序,教学设备和教具应齐备,并保证正常使用。

3.学生档案:教师应妥善管理学生档案,包括学生信息、成绩记录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第三章教学秩序第五条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以身作则,严守教学纪律,规范教学秩序。

第六条教学秩序包括以下内容:1.课堂纪律: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不得迟到早退,不得随意离座和交头接耳。

教师应有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保持课堂秩序。

2.作业管理:教师应布置合理的作业,并按时检查,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

学生应按要求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作弊。

3.考试管理: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考试,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师生互动第七条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互动与沟通。

第八条师生互动包括以下方面:1.尊重与关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和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3.有效沟通:教师应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并与学生和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问题和答疑解惑。

第五章课堂教学第九条教师应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条课堂教学包括以下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相匹配。

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

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

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一、制定教学计划1、制定计划前教师要做到四个熟悉:(1)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前沿动态等。

(2)熟悉教材:通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分析课程内容。

理清各部分教材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掌握知识及能力间的内在联系。

(3)熟悉学生: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熟悉必须的教学设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服务教学,提高效率。

2、教学计划的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优生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成绩提高措施、教学进度、教学研究计划等。

二、备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提倡使用同案,鼓励特色个案,构建同课同构和同课异构相结合的教案模式。

备课要抓好三个环节:1、个人备课:在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认真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案,写好备课预案。

2、集体备课:中学以学校为单位、小学以中心小学或乡镇中心校为单位成立备课组,每节课要确立一个教师为中心发言人,先提出初案,再经过备课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形成同案,资源共享。

要深入理解教材,注重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积极探索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学生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校长、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学区研训室及中学教务处(教研处)要加强对备课组的指导和检查。

3、制定个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改进同案,形成个案。

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切实可行,能反映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劳动,真正起到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教师应做到:(1)没有教案不能上课。

(2)教案书写规范,内容齐全,板书设计科学合理,注重在教学反思基础上的课后小结。

中小学教学常规60条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60条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60条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共包括60条,具体如下:1. 教师应按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或临时离开课堂。

2. 教师应遵守备课、批改作业、评价学生等各项教学工作的时间要求。

3. 教师应按学校规定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4. 教师应按学校要求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5.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6. 教师应按学校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并及时报备和修改。

7. 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8. 教师应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9. 教师应尊重学生,不歧视、不侮辱、不体罚学生。

10. 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11.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教师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1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14.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搞“一刀切”。

15. 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6. 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提供帮助和反馈。

17. 教师应规范课堂管理,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18. 教师应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19.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0.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和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21. 教师应注意教室环境卫生和学生的安全问题。

22.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23. 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学生反馈和建议。

24. 教师应合理组织作业、测验和考试,及时统计成绩。

25. 教师应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拖延或逃避责任。

26. 教师应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27. 教师应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8. 教师应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法律法规。

29. 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和考核。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为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使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有章可循,特制定《镇海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本常规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等内容。

一、教师教学计划常规教师教学计划是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各任课教师必须按要求分学期制订学科教学计划。

.每个任课教师应根据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开学后1~2周内制定出本学期的学科教学计划,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务处(或教研组)审核,一份供教师平时控制进度。

同年段教学进度要基本一致。

教师必须认真执行学期教学计划,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误差(提前或落后)一般不超过一周。

学校教务处要加强检查,随时跟踪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2.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①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

②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内容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及体系,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③教学任务与目标:提出本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④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提出教学的大体设想、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⑤教学进度安排:列出教学进度计划表,分周次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各章、节或单元的教学时数(包括复习、检测、实验、综合实践等的时间安排)。

3.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认真学习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或《学科指导意见》,明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系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和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客观分析、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客观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计划的有效性。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为了让我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努力践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一、教学计划1.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含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个人学科教学计划(包括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等。

各类计划要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

学校教学计划在开学前制定下发,其它计划在开学一周内完成。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持制定,经校委会和各教研组讨论通过后再组织实施。

教学(教研)计划一般应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及措施、主要活动安排,主要活动安排细化到周,并用明细表形式呈现,做到“有主题、有责任人、有活动时间”。

教研活动安排要突出课改和校本教研的重点。

3.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学校教学教研计划要求及本学科特点制定。

工作目标、任务要明确,活动安排要具体,有课改实验课题或教研专题。

活动安排到人,到月到周。

4.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师个人根据学校和教研组(备课组)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

一般应包括所教班级的学情分析、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如专题研究、培优补差)、教学进度等。

教学计划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在组内讨论通过后,报学校教导处备案。

二、教学准备5.认真备课。

教学设计强调规范性,重视实用性,体现创新性,凸显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倡撰写包含导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研究活动的设计;二是教师用的导案,它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研究。

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备课应有一定的提前量,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足量备课。

2023年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方案

2023年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方案

2023年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方案2023年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方案1教学常规,是教学大纲精神和科学教学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完成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而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经常的工作,网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是落实素质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

为促进我镇教学工作、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制订本方案。

一、备课1、认真学习大纲。

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深刻领全大纲精神,弄清本学科性质、地位、目的、教学内容、任务、教学原则和具体要求,以大纲指导整个教学工作。

2、认真钻研教材①粗备全书。

根据《大纲》年度要求,分析全册教材的内容结构,编排体系,明确全学期总和教学目的、要求,弄清本册教材与其它年级相关教材内容的层次关系及在系列中的地位,各单元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计划。

②细备学元。

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结构、目的要求,训练重、难点,课时安排。

③精备课时(即课时教案设计),课时教案要有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具准备,课堂小结或总结、作业设计。

教学步骤、方法要科学、灵活,课本结构要安排合理、富有特色和风格。

问题设计针对性强,“双基”落实到位。

1、制定受课计划。

教师必须在开学第一周内,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定出前期的授课计划(用时间起止、内容安排等)。

2、学校同年级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做到定时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3、当教学法完成一单元或一个知识重点时,必须进行综合归类,写好复习课或练习课教案,同时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评,并写出试卷分析与讲评课教案设计。

4、四、五年级语文必须有作文指导与作文讲评课教案。

5、提倡提前一周写好教案,不上无教案之课。

6、复式教学要按复式教学内容备教案。

7、学期结束后,学校必须将教师备课本收回,以便查考。

2023年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方案2中小学教学常规教学是教师遵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双边活动;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海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为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使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有章可循,特制定《镇海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本常规主要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等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常规制订教学计划是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各任课教师必须按要求分学期制订学科教学计划。

1.每个任课教师(或备课组)应根据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开学后1~2周内(起始年级可适当延后)制定出本学期的学科教学计划。

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务处(或教研组)审核,一份由教师持有,用于平时控制教学进度。

同年段教学进度要基本一致。

教师必须认真执行学期教学计划,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误差(提前或落后)一般不超过一周。

学校教务处要加强检查,随时跟踪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2.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①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

②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基本结构及体系,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③教学任务与目标:确定本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④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提出教学的大体设想、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⑤教学进度安排:列出教学进度计划表,分周次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各章、节或单元的教学时数(包括复习、检测、实验、综合实践等的时间安排)。

3.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认真学习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或《学科指导意见》,明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系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和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客观分析、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客观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计划的有效性。

二、备课常规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上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教师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

1.个人备课:教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作业,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1)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弄清本章节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确定在教学中应该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吃透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研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及时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收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同时要注意钻研教材中的插图、表格、注释和作业,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

(2)备学生: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确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对课堂提问、基本训练和作业设计等进行全面、分层考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备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确定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方法选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掌握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备过程:根据目标、内容、条件、方法等因素,精心设计课堂操作的方式和步骤,建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制订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

具体包括情景创设、课堂提问、过渡导语、活动安排、教具使用、例题选择、巩固训练、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

教学过程设计要注意创新和多样化,防止千篇一律的模式,造成学生审美疲劳。

(5)备作业:精心设计课内练习和课外作业。

对学生练习、作业形式和数量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做到既达到教学要求,又不使学生负担过重。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凝聚教学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进行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

主备人要针对自己拟定的教学设计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每位成员应提前钻研教材和课标,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选择等进行深入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组每位成员在使用集体备课教案时,应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备课组除进行集体备课外,还可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共性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途径;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质量检测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调整措施,保证教学质量。

3.教案编写:教案是备课活动的显性表现,每位教师都应认真编写教案,不得完全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和网上的现成教案,严禁无教案上课。

教案的编写可采用详案和简案两种形式,一般情况,参加工作6年以内或第一次任教某册教材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经验丰富且效果好、对教学内容熟悉、能驾驭好课堂教学的老教师或骨干教师可以写简案。

教案一般应按课时撰写,有4~5节的提前量。

教案内容一般包括①课题或教学内容;②教学目标;③重点、难点;④课型、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手段;⑤教学过程;⑥小结;⑦作业布置;⑧板书设计。

在考虑上述环节的基础上,倡导教师编写体现学科特点和个人风格的个性化教案。

备课可以采用手写和电脑输入,但为了便于落实,上课前教案应尽量以纸质文稿的方式显现。

4.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和整改措施,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为此教师应把教学反思作为备课的延伸,通过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积累教学经验。

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材处理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得意片断或不良感觉等。

教学反思的形式有教学后记、教学随笔、个案分析等。

教学反思应注重质量和实效,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杜绝走形式。

三、上课常规上课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遵守上课纪律。

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和停课,因病因事调课需经教务处同意并做好登记。

课前到班候课,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堂(无特殊原因)、不随意拖堂。

上课前检查学生到课情况,发现有缺课的学生应及时问清原因反馈给班主任或家长。

2.注意言谈举止。

上课时,教师应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衣着整洁得体,不浓装艳抹,不穿拖鞋和过于暴露的服装;准确使用上下课礼貌用语,不抽烟,不随地吐痰,不坐着上课(无特殊原因),不接打电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使用普通话上课,语言力求生动、简练、严谨,富有感情。

3.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4.注重情感评价。

教师进入课堂要做到目中有人,尊重学生。

对学生要耐心教育,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得随意停学生的课。

课堂中,要注意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及时进行点评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评价要多用肯定、赏识性语言,切忌讽刺、打击、羞辱。

5.灵活调控课堂。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组织和调控课堂,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多方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内发生突发事件时,教师要机敏地进行引导和处理。

6.科学选择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积极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告知的教学倾向。

课堂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要具体、明确,指向性强,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7.合理运用媒体。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等方面的优势,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但要把握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的尺度,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8.规范设计板书。

课堂教学的板书应工整、清楚。

板书字体必须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及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草书;板书内容要体现教学的重点和发展过程,布局合理,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思考和记录;板演解题过程,书写应完整、规范,给学生以示范。

9.注意安全教育。

在体育、实验、劳技、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教学活动中,特别要严密组织,注重对学生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意识与技能的培养,不得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体育教师在上术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课前应布置并检查好场地器材,消除安全隐患,活动前应做好安全教育和准备运动,对一些较危险的动作要有保护措施。

实验教学中,要切实做好安全保障,做到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防范有招,确保安全。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重视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以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一)作业布置1.作业布置要强调科学性。

作业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符合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

作业要尽量体现启发性、典型性、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

2.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

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阶梯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不搞“一刀切”,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做有所得。

3.作业布置要体现适量性。

各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的性质和要求布置适量的作业。

要合理控制作业数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避免负担过重。

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以中等程度学生为例)每天的书面家庭作业量一般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一般不超过2小时。

要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或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及通过布置大量作业来抢占时间的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