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本思考题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4.两次历史性飞跃 P205.科学发展观 P53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1517. 社会主义本质P47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56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7412.“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69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701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7117. 资源节约型社会 P19618.环境友好型社会 P19619.人民民主专政P8920. 依法治国P972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90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922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9324. 政治文明P99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121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282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P13028.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P13029.可持续发展战略 P7430、社会主义荣辱观P13031、社会主义新农村P15632、生态问题P19433、独立自主外交三条方针P2043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20435、中国模式P22137、党的先进性P23138、学习型政党P252二、论述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P1--1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7--18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P20--2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是什么?P18--215、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现实涵义?P26--276、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是什么?P27--30 P32--347、如何全面理解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49--508、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P499、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10、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P61--6211、如何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69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0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115、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P79 P81--82 P83--86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P77--7817、简述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有哪些?谈谈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

答: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的认知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党自身的建设问题; 二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4、实现社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重新认识。

发展终极目标:满足人的多个层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发展:整体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协调性(五个统筹) ;可持续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中生产力(主要任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2)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基本政治制度3法律体系(中特法律体系)4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5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具体制度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如何概括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人口情况:人口大国而非人才强国,文盲半文盲比例高;(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结论:三个没有变1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有哪些?答: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尚未根本改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1.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2.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

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就告诉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

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

我们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将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将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此,有两点必须非常明确:第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一、93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巨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进完成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两个一百年: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简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

但我们党也要深刻认识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思考题-答案-13年最新版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思考题-答案-13年最新版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

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3.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外资。

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能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a
15
第五讲思考题
3、当前在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 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 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 题;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 分批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 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请结合实 际评析上述观点。
a
16
第六讲思考题
21
第八讲思考题
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 响将及其深远。如何开代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 化?
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 运有中 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论”、 “中国核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 种论调。如何认识核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 的各种评论核预测?
a
8
第二讲思考题: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 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 、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 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 ,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a
3
导论
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 可中国的制度优势。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 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 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时 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 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优”在何处?
a
9
第二讲思考题:
3.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
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
量外资。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思考题答案

导论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100 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纯属个人意见,有待指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的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这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3、如何理解“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中国梦具有人民大众性。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有机统一,既是国家、民族的强盛梦,又是人民的幸福梦;既是中国人民的集体梦,又是每个中国人的个人梦。

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前提,后者是推进前者的动力。

二者相辅相成,代表了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大众性。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动员亿万中国人为之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思考题答案完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体现为三个紧密联系)(1)将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

(2)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起来。

(3)将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试题.习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思考题及答案

试题.习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思考题及答案

1.如何从道德与法律的层面看待“常回家看看”?从道德层面看,中国自古是一个讲求父慈子孝的国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反映了人们对需要特别关爱的老人的深厚情感。

老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又为抚养和教育晚辈付出了心血,当他们年老体弱时,理应得到社会、子女和家庭成员的尊重与回报。

从法律层面看,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即经济上的必要帮助和精神上的关心照顾,这种义务是无条件的。

将“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最大的意义在于:用法律条文规范道德,让子女认识到“精神慰藉”对老人的重要性,明确自己有对父母进行精神赡养的责任和义务,也体现了法律对道德领域的调解和规范。

2.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当前中国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等养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情感需求也越来越明显。

老人奋斗了一生,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子女和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理应受到社会和子女的回报。

这种回报应该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

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家庭和个人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老爱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就要求做子女主动承担起孝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在生活上关爱照顾好父母,在精神上使老人得到愉悦。

倡导在外的子女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多打电话,多说几句关心的话,与此同时也要好好工作,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世界,并成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从而给父母老年生活增加一点幸福感。

第二,邻里、亲朋好友都是空巢老人的精神支柱。

社会应该在空巢老人的集聚区多组织交流活动,使他们彼此认识和熟悉,最后可以互帮互助。

第三,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容忽视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政府应该扩大养老覆盖面,增加养老保险等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政府应该多鼓励社会力量关注空巢老人问题,使它在家庭、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使老人享受到老年时应有的快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及答案

一、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优”在哪里?答: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这突出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采取完全不同的体制。

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臵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在实践中,逐步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展格局:一是适时启动和加快对外开放进程,改变了过去的封闭发展格局。

二是改变了过去平均主义的格局。

三是改变过去经济部门和社会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不分的格局,适时推动社会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建设,整个社会开始呈现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分野、经济领域效率提高、社会领域迅速发展并开始承担社会整合和维护社会公平职能的局面。

四是逐渐从外延式、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集约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开始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究思考题
1、中共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 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建设的基本着 力点。请谈谈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 及原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五讲 思考题
2、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 力量。加强社会建设,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 规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请谈谈当前我国人 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矛盾呈现出哪些新的特 点,如何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 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第四讲 思考题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 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为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但总体而言,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不完 全适应,同扩大对外开放、科技迅猛发展的新 形势还不完全适应。请结合实际谈谈要改变上 述不适应的状况,根本的出路是什么?
第二讲 农村经济社会 发展的一大体制性障碍。因此,党的十八大 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说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途径。
第二讲 思考题
4、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 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 外资。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引 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能够对经济 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请谈谈在经济全球化 的背景下,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靠什 么,应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
导论
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 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 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 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 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 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试分析,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的制度优 势“优”在何处?

最新版2021年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思考题

最新版2021年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新时代的意义:(1)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展,产业机构的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向产业链高端;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 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集中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人民群众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社会发展、制度发展、人的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通过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这将意味着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将成为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2)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们党就是通过社会现象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而科学制定党在各个时期的纲领和路线的。

社会矛盾主要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的工作;3)要把当前的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完整word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内附案).

(完整word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内附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简述题1、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人物的责任,突出表现在哪“三件大事”上?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突出表现在“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什么是“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国家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对外关系、政党、政治体制、人口、家庭、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

一个国家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3、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初步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然处在世界后列;(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水平;(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三权分立”这种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与个人独裁是一种进步,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精巧设计。

它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党派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2021年修订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2021年修订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2021年修订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帜。

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成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本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本思考题

思考题导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踏上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于钦民定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于钦民定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一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18)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渊源。

(P11)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渊源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原则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渊源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3)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P2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实现了重大突破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伟大旗帜专题二5.我国改革开放自身规律。

(P56)1)我国改革开放不是静态目标而是动态的发展过程①改革目标是要实现的目的,改革过程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手段②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前进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正是永不停歇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③改革开放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拓展世界眼光,再大胆汲取和借鉴包括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过程中,拓展和丰富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从而使我们能够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我国改革开放不是局部的体制变动而是全面的变革①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②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③要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④要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社会体制改革⑤要按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扩大对外开放3)我国改革开放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体制保障③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理论指导④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力量源泉专题三6.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和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思考题:目录马恩与列宁的观点哪一种更正确? (1)欧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当时是否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 (2)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发生的失误? (2)怎样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时发生的失误? (2)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功过是非? (3)怎样看待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 (3)苏东解体的根本原因与深刻教训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怎样认识苏东解体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5)谈谈你对今后改革开放的认识? (6)结合实际,试述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

(7)试述德国模式、也门模式对我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启示。

(7)结合钓鱼列岛与南海争端实际,谈谈我国解决领土争端、实现国家统一的对策选择。

(8)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对策选择。

(9)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经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9)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成就。

(11)结合国内外实际,谈谈如何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有人认为,改革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3)对TPP的认识,对中国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4)马恩与列宁的观点哪一种更正确?答:一、所处时代不同决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观的差别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19 世纪的西欧, 他们的理论用以指导工人革命,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预测, 没有经历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

他们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 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首先取得胜利为前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导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踏上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这一巨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振兴还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已担负起并不断为之奋斗的历史责任的继续,是当前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也是中华民族13亿人口对中国共产党殷切期望,还是当今时代潮流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前,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当中去,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共产党员要在立足本职工作、艰苦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中发挥表率作用。

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去,忠于职守,扎实工作,克服困难,勤俭节约。

既要创造优异业绩又要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每个共产党员都努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同心同德,奋发拼搏,中国共产党所担当的庄严历史使命就一定能够实现。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总结中国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悲惨命运和建国以来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的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蓝图。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并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确立了坚实的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现了发展布局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向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层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并将继续指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问题。

制度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和路径;科技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的技术支撑和手段保证;文化创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制度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回答如何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问题。

科技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回答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等重大问题。

文化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如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如何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等。

这都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引导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答: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这突出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采取完全不同的体制。

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