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验实验诊断(课件)
合集下载
血栓与止血检测诊断及治疗主题课件ppt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正常凝血(Xue)过程(瀑布学说)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PKa PK XII——————XIIa HMWK
(凝血旁路)
组织因子(III)
XI
XIa
IX
IXa
IIa
Ca2+
VIII--------------- VIIIa
VIIa
III
IIa VII
Plt------------------ PF3 IIa
诊断试验
1.PAgT增高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状 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 脑血管病变、妊高征、DVT。
2.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 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Sheng)性疾病、ITP 等。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二页。
第三节 凝血(Xue)因子检测
诊断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
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二页。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Shi)间 筛检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意(Yi)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Fa)性和继发 (Fa)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如阿斯 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第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正常凝血(Xue)过程(瀑布学说)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PKa PK XII——————XIIa HMWK
(凝血旁路)
组织因子(III)
XI
XIa
IX
IXa
IIa
Ca2+
VIII--------------- VIIIa
VIIa
III
IIa VII
Plt------------------ PF3 IIa
诊断试验
1.PAgT增高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状 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 脑血管病变、妊高征、DVT。
2.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 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Sheng)性疾病、ITP 等。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二页。
第三节 凝血(Xue)因子检测
诊断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
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二页。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Shi)间 筛检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意(Yi)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Fa)性和继发 (Fa)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如阿斯 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第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与临床ppt课件
延伸: 1. 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 〔如Ⅷ、Ⅸ、Ⅺ、 XII /血友病甲、乙、丙 〕 2. 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 酶原、纤维蛋白原 3. 严重肝病、DIC. 4.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5.普通肝素运用的首选监测目的
内源性凝血途径与 APTT
是反映内源性凝 血 途 径 中 VIII 、 IX 、 XI 、 XII 因 子程度的实验, APTT 只 反 映 因 子程度,并不反 映凝血因子能否 活化。
3.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vW 因子) Fibronectin Fn (纤维结合蛋白) Tissue Factor TF (组织因子 FIII) Endouthelin ET (内皮素)
当血管壁受损后的一系列变化
Ⅰ.神经反射 管腔收缩 血流变慢 出血 /停顿
三、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 2、氯吡格雷
凝血系统
一、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
血液由流动形状变为凝胶形状称血液 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 的酶促反响和分子聚合过程。
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14个,按罗马字命名的有12个, 尚有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激肽释放酶原(PK)
大多数由肝脏产生,其中II、VII、IX、X合成依赖于 Vitk,称Vitk依赖因子
V、X、 II、I
Ca2+、PF3、磷 脂
III、VII
固相激活
Ⅻ
内源性
酶相激活
Ⅻa 1
凝血系统1 Ⅺ、Ⅸ、Ⅷ
凝血酶原
Ⅹ
激活物构成
Ⅲ〔TF〕
外源性 凝血系统
TF-Ⅶ、 Ca2+
Ⅹa (Ⅴ+Ca2+、PL)
凝血酶构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内源性凝血途径与 APTT
是反映内源性凝 血 途 径 中 VIII 、 IX 、 XI 、 XII 因 子程度的实验, APTT 只 反 映 因 子程度,并不反 映凝血因子能否 活化。
3.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vW 因子) Fibronectin Fn (纤维结合蛋白) Tissue Factor TF (组织因子 FIII) Endouthelin ET (内皮素)
当血管壁受损后的一系列变化
Ⅰ.神经反射 管腔收缩 血流变慢 出血 /停顿
三、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 2、氯吡格雷
凝血系统
一、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
血液由流动形状变为凝胶形状称血液 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 的酶促反响和分子聚合过程。
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14个,按罗马字命名的有12个, 尚有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激肽释放酶原(PK)
大多数由肝脏产生,其中II、VII、IX、X合成依赖于 Vitk,称Vitk依赖因子
V、X、 II、I
Ca2+、PF3、磷 脂
III、VII
固相激活
Ⅻ
内源性
酶相激活
Ⅻa 1
凝血系统1 Ⅺ、Ⅸ、Ⅷ
凝血酶原
Ⅹ
激活物构成
Ⅲ〔TF〕
外源性 凝血系统
TF-Ⅶ、 Ca2+
Ⅹa (Ⅴ+Ca2+、PL)
凝血酶构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P305
复习
纤溶系统
几乎在凝血开始的同时,纤维蛋白溶解 系统也被激活。
纤溶活性检测
筛选试验:
1、D-二聚体定性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FDP)
诊断试验:
1、D-二聚体定量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试验(FDP)
D-二聚体测定(D-dimer,D-D)
子(TF或组织凝血活酶),观察血浆的 凝固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值】
① PT秒数:直接测定的时间
【参考值】 (12±1)s (超过对照 3s 以上为异 常)
② PT比值(PTR) :待测血浆PT/对照PT
【参考值】 PTR : 1.0±0.05
③国际正常化比值(INR): INR=PTRISI (ISI=国际敏感指数)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FDPs)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s)。FDPs对血液凝固和血小 板的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意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确 诊试验。
1、原发性纤溶
2、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性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血栓栓塞、深静 脉血栓形成、心、肝、肾疾病,溶栓治 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 升高。
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下述4项为血管和血小板异常出血性疾病的检查:
出血象:
束臂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初筛试验
血块收缩试验
下述4项为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查:
凝血象:
APTT PT
初筛试验
Fg
TT
一、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诊断课件
依赖 VitK : II、VII、IX、X
10
四、 抗凝系统
细胞:吞噬促凝物质
>抗凝因子
■ 乙酰肝素-抗凝血酶系统:抗凝血酶I(ATIII) ■ 蛋 白C 系统:蛋白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11
五、纤溶(fibrinolysis) 系统的作
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u-PA)
纤溶酶原 (PLG)
21
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中的活化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后,其膜糖蛋白 (GP)会发生显著标志而 成为活化血小板的检测标志物。 实验方法: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1、CD42b、 CD61、CD62P等
意义: 巨血小板症
血小板无力 症
FSChk
g: 未活化
CD6
d
heh
22
b; 20μmol/L ADP
TF释 出
→外源性凝血 →
→止血 止血
7
二、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血管受损
vWF+VIII
血小板黏附——→ PLT聚集 (I)
GPIb/IX/V (CD42)
PLT 释放(5-HT ADP)
GPIIb-IIIa (CD41/CD61)
血管 收缩
加 速 ( Ⅱ ) 加速 Ⅱa
聚集
形成
血块 收缩
8
内源性述径三、凝血机制(瀑布学
反映共同途径是否存在抗凝或纤溶亢进
血浆
标准凝血酶 凝固时间
参考范围:16-18秒, 以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有病理意义
36
意义:
延长: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 原血症等。
循环中有抗凝血酶活性增高,如 FDP存在、高肝素血症、抗凝血酶Ⅲ活 性增高等。
10
四、 抗凝系统
细胞:吞噬促凝物质
>抗凝因子
■ 乙酰肝素-抗凝血酶系统:抗凝血酶I(ATIII) ■ 蛋 白C 系统:蛋白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11
五、纤溶(fibrinolysis) 系统的作
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u-PA)
纤溶酶原 (PLG)
21
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中的活化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后,其膜糖蛋白 (GP)会发生显著标志而 成为活化血小板的检测标志物。 实验方法: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1、CD42b、 CD61、CD62P等
意义: 巨血小板症
血小板无力 症
FSChk
g: 未活化
CD6
d
heh
22
b; 20μmol/L ADP
TF释 出
→外源性凝血 →
→止血 止血
7
二、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血管受损
vWF+VIII
血小板黏附——→ PLT聚集 (I)
GPIb/IX/V (CD42)
PLT 释放(5-HT ADP)
GPIIb-IIIa (CD41/CD61)
血管 收缩
加 速 ( Ⅱ ) 加速 Ⅱa
聚集
形成
血块 收缩
8
内源性述径三、凝血机制(瀑布学
反映共同途径是否存在抗凝或纤溶亢进
血浆
标准凝血酶 凝固时间
参考范围:16-18秒, 以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有病理意义
36
意义:
延长: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 原血症等。
循环中有抗凝血酶活性增高,如 FDP存在、高肝素血症、抗凝血酶Ⅲ活 性增高等。
《血栓与止血检验》PPT课件
第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TM 操作
1.绘制校正曲线 人TM标准品用缓冲液A做倍比稀释,TM的浓度分别为 500,250,125,31.25,15.6,7.3,3.9和0ng/ml,以人TM浓度为横 坐标,以cpm为纵坐标绘制校正曲线。
2.将200μl的抗人TM单抗包被液加入聚苯乙烯放免小杯中,4℃过夜, 用洗涤液A洗3次,将待测样本(或标准品)0.25ml与等量缓冲液A 混合,每小杯加入20μl稀释样品液(空白管加入缓冲液A),37℃ 水浴2h,用洗涤液A洗3次,加入200μl125I-抗人TM单抗,37℃水 浴2h,再用洗涤液B洗六次,在γ闪烁测定仪上测定放射活性,在 校正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
vWF:Ag 操作
单抗以0.1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pH9.5)稀释成 10μg/ml加入反应板中,每孔0.2ml,置于湿盒中4℃ 过夜。
0.05%Tween—20,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Tween—PBS)洗3次后加入用0.4%BSA—PBS稀释的待 测血浆或培养液上清,每孔0.2ml,37℃温育2小时。
一、基本理论
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激活血 小板
收缩 反应
激活凝 血过程
抗血 栓特 性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血管损伤(抗血栓特性降低)
血管收缩
激
活凝血过程
血流减慢 纤维蛋白形成
血管内皮下成分暴露
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
血栓形成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二、血管壁(内皮)检验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ELISA法
原理纯化的兔抗人vWF:Ag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加入 稀释的待测血浆,样本中的vWF:Ag结合于固相的抗体 上,然后加入酶标记兔抗人vWF:Ag抗体,与其定量结 合,洗去多余抗体后,加底物显色,通过查找标准曲 线,即可计算出vWF:Ag的含量。
TM 操作
1.绘制校正曲线 人TM标准品用缓冲液A做倍比稀释,TM的浓度分别为 500,250,125,31.25,15.6,7.3,3.9和0ng/ml,以人TM浓度为横 坐标,以cpm为纵坐标绘制校正曲线。
2.将200μl的抗人TM单抗包被液加入聚苯乙烯放免小杯中,4℃过夜, 用洗涤液A洗3次,将待测样本(或标准品)0.25ml与等量缓冲液A 混合,每小杯加入20μl稀释样品液(空白管加入缓冲液A),37℃ 水浴2h,用洗涤液A洗3次,加入200μl125I-抗人TM单抗,37℃水 浴2h,再用洗涤液B洗六次,在γ闪烁测定仪上测定放射活性,在 校正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
vWF:Ag 操作
单抗以0.1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pH9.5)稀释成 10μg/ml加入反应板中,每孔0.2ml,置于湿盒中4℃ 过夜。
0.05%Tween—20,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Tween—PBS)洗3次后加入用0.4%BSA—PBS稀释的待 测血浆或培养液上清,每孔0.2ml,37℃温育2小时。
一、基本理论
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激活血 小板
收缩 反应
激活凝 血过程
抗血 栓特 性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血管损伤(抗血栓特性降低)
血管收缩
激
活凝血过程
血流减慢 纤维蛋白形成
血管内皮下成分暴露
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
血栓形成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二、血管壁(内皮)检验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ELISA法
原理纯化的兔抗人vWF:Ag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加入 稀释的待测血浆,样本中的vWF:Ag结合于固相的抗体 上,然后加入酶标记兔抗人vWF:Ag抗体,与其定量结 合,洗去多余抗体后,加底物显色,通过查找标准曲 线,即可计算出vWF:Ag的含量。
血栓与止血检验实验诊断(课件)
PT 测定值 INR = PT 正常人均值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 ISI: 国际敏感指数
ISI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分析流程】
样品量
试剂量
50μl血浆
血浆
PT试剂
50μl
100μl
100μl PT试剂
温育3分钟------检测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血凝四项手工法操作步骤(试管法)
项目 PT APTT TT
血浆
APTT
100ul
—
100ul
100ul
100ul
—
混匀后将试剂和标本置于37°水浴箱 PT CaCl2 TT 200ul — — — 100ul — — — 200ul
观察凝固时间
三、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检测 方法及原理
1、仪器检测功能 2、仪器检测方法及原理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临床应用】 1、是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筛查试验。 2、用于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是否缺陷。 3、是普通肝素治疗监测的首选指标。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异常意义】 1、延长: (1) 见于因子Ⅷ Ⅸ 和Ⅺ水平减低,如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等。 (2) 严重的凝血酶原、 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 塞性黄疸、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降解物(FDP)。 2、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 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 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血栓与止血实验》课件
03
止血机制
止血过程
01
出血发生后,血小板迅 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 作用。
02
血小板在受损部位形成 血栓,阻止血液流失。
03
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激活 ,形成凝块,进一步加 固血栓。
04
最终,受损部位得到修 复,止血完成。
止血机制的组成
血小板
负责在受损部位形成血栓,止血的第一道防 线。
内皮细胞
覆盖在血管内壁,维护血管的完整性和通透 性。
感谢您的观看
《血栓与止血实验》 ppt课件
目 录
• 实验介绍 • 血栓形成机制 • 止血机制 • 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与展望
01
实验介绍
实验目的
了解血栓形成和止血 机制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学习血液凝固和纤溶 系统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
血栓形成
在心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作用下,血液 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发生聚集,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 通。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研究方向一
01
深入研究不同药物对血栓形成的具体作用机制,寻找更加安全
、有效的抗血栓药物。
研究方向二
02
探索基因突变与血栓形成风险之间的关联,为个体化治疗提供
更加精准的依据。
研究方向三
03
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临
床应用提供更加充分的证据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包括试管、注射器、血浆、抗凝剂、 荧光素等。
观察血液样本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 聚集情况。
采集血液样本
从实验动物或志愿者身上采集血液样 本,加入抗凝剂。
实验步骤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PAP。 (二)易栓症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PPT课件
实用文档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测定。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AT- Ⅲ:Ag)测定。 3.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 4.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6.血浆游离肝素时间、肝素定量测定。 7.狼疮抗凝血物质测定。
3.BT延长、BPC增多 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症。
4.BT延长、BPC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某些凝血 因子缺陷,后者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实用文档
血管壁异常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 臂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4.其他。
● 凝血因子缺陷; ● 循环系统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这些因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复合的障碍。
实用文档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需要有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参与来完成。
止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以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作用为主形成血小板血栓的 一期止血; 以凝血因子的作用为主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二期 止血。
实用文档
4.PT延长或缩短 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 10秒以上;
5.AT- Ⅲ活性 < 60%,或蛋白C活性降低;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g/L ; 7.因子Ⅷ:C活性 < 5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凝血因子的作用
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凝血活酶 —— 凝血共同途径
的形成
●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构成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测定。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AT- Ⅲ:Ag)测定。 3.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 4.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6.血浆游离肝素时间、肝素定量测定。 7.狼疮抗凝血物质测定。
3.BT延长、BPC增多 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症。
4.BT延长、BPC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某些凝血 因子缺陷,后者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实用文档
血管壁异常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 臂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4.其他。
● 凝血因子缺陷; ● 循环系统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这些因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复合的障碍。
实用文档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需要有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参与来完成。
止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以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作用为主形成血小板血栓的 一期止血; 以凝血因子的作用为主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二期 止血。
实用文档
4.PT延长或缩短 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 10秒以上;
5.AT- Ⅲ活性 < 60%,或蛋白C活性降低;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g/L ; 7.因子Ⅷ:C活性 < 5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凝血因子的作用
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凝血活酶 —— 凝血共同途径
的形成
●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构成
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2023/12/31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2023/12/31
[临床意义]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情况见于: 1)毛细血管壁有异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3)血小板功能不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 4)血管性血友病等。
2023/12/31
三、凝血因子检测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2.严重肝损伤。 3.DIC等。
2023/12/31
纤维蛋白原增高: 见于糖尿病,大手术后,急性感染等血
栓前状态。
2023/12/31
四 、纤溶活性检测
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但不作 为常规检查。
2023/12/31
2、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无条件地 区用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有 条件地区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手术前做PLT、APTT、PT、TT、纤维蛋 白原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023/12/31
2.凝血酶原对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PTR=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
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 1.0±0.05。
2023/12/31
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即
time,APTT)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
子有无异常。 [参考值]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2023/12/31
[临床意义]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情况见于: 1)毛细血管壁有异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3)血小板功能不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 4)血管性血友病等。
2023/12/31
三、凝血因子检测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2.严重肝损伤。 3.DIC等。
2023/12/31
纤维蛋白原增高: 见于糖尿病,大手术后,急性感染等血
栓前状态。
2023/12/31
四 、纤溶活性检测
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但不作 为常规检查。
2023/12/31
2、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无条件地 区用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有 条件地区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手术前做PLT、APTT、PT、TT、纤维蛋 白原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023/12/31
2.凝血酶原对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PTR=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
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 1.0±0.05。
2023/12/31
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即
time,APTT)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
子有无异常。 [参考值]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1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TFPI——抑制“TF-FⅦa”复合物和Ⅹa
蛋白C/蛋白S系统 灭活Va、 VIIIa,激活纤溶系统
15
五大因素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主要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清除血管内由 于纤维蛋白沉积引起的阻塞,保持血流通畅
纤维蛋白形成(血液凝固)
参考值 6-12min(试管法)
临床意义 CT延长、CT缩短病因见APTT 。 35
2、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XII因子 活化剂
Ca++ + 磷脂 (代替PF3)
血浆
[原理与方法] XII因子活化剂 +
特异性抗体:如抗GPIIb-IIIa抗体,见于自身免疫病 (ITP、SLE)
同种抗体:多为反复输血时产生 免疫复合物相关抗体: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可产生
29
测定方法:ELISA pAIg增高: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共同特征
①自身抗体(最多90%),如ITP、SLE、类风湿; ②同种抗体,如大量输血或血小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
11
正常的止血机制 - 3个时相
血管破损后: 1 .血管收缩 2 .一期止血 - 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黏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 3 .二期止血 血浆凝固,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
(凝血系统启动,纤维蛋白生成)
12
五大因素
4. 抗凝血机制
防止机体凝血过度,以保证血液畅通。
细胞抗凝机制:
临床意义
增高: 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减低: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TFPI——抑制“TF-FⅦa”复合物和Ⅹa
蛋白C/蛋白S系统 灭活Va、 VIIIa,激活纤溶系统
15
五大因素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主要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清除血管内由 于纤维蛋白沉积引起的阻塞,保持血流通畅
纤维蛋白形成(血液凝固)
参考值 6-12min(试管法)
临床意义 CT延长、CT缩短病因见APTT 。 35
2、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XII因子 活化剂
Ca++ + 磷脂 (代替PF3)
血浆
[原理与方法] XII因子活化剂 +
特异性抗体:如抗GPIIb-IIIa抗体,见于自身免疫病 (ITP、SLE)
同种抗体:多为反复输血时产生 免疫复合物相关抗体: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可产生
29
测定方法:ELISA pAIg增高: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共同特征
①自身抗体(最多90%),如ITP、SLE、类风湿; ②同种抗体,如大量输血或血小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
11
正常的止血机制 - 3个时相
血管破损后: 1 .血管收缩 2 .一期止血 - 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黏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 3 .二期止血 血浆凝固,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
(凝血系统启动,纤维蛋白生成)
12
五大因素
4. 抗凝血机制
防止机体凝血过度,以保证血液畅通。
细胞抗凝机制:
临床意义
增高: 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减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 应用口服抗凝剂时 【INR的允许范围】: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ISI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 ISI: 国际敏感指数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分析流程】
样品量 试剂量
血浆 PT试剂
50μl 100μl
50μl血浆
100μl PT试剂
温育3分钟------检测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人脑、兔脑、 胎盘及肺组织等的浸出液)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 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间即凝 血酶原时间。
【步骤】 血浆+组织因子+钙离子 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 PT (凝血酶原时间): 10-14s PTA(活动度):80%-120% PTR(比值):0.8-1.2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0.8-1.5
【临床应用】 1、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查试验。 2、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3、是维生素K缺乏的监测指标。
【异常意义】 1、PT延长见于: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 ②后天性缺乏,见于DIC、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 2、PT缩短见于:DIC早期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心肌梗 死等。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Cover7.gif
电镜下的血凝块
Cover7.gif
电镜下的血凝块
血液凝固(瀑布学说)
该学说认为血液凝固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凝血因 子有限水解的过程,凝血过程一旦开始,各个凝血因 子便一个激活另一个,形成一个“瀑布”样的反应链 直至血液凝固。每个凝血因子都被其因子或其他有关 因素激活,最后生成纤维蛋白。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理】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活化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凝 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的磷脂),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内源 性抗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称为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稳定因子 因子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因子II、VII、IX、X都是在肝脏合成的,合成时需维生 素K参与,因此也称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
3、凝血过程
包含:三条途径或两个系统
① 内源性凝血途径:指由因子XII被激活到IXa-VIII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② 外源性凝血途径:指从组织因子(TF)释放入血到TF-VII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③ 共同途径:指从因子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 是内、外源凝血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凝血过程
4、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5、抗凝及溶栓治疗监测的指标
1、口服抗凝药监测: PT,(华法林,香豆素类等) : 2、肝素治疗监测: APTT,TT ,AT-III(抗凝血酶III) 3、溶栓治疗监测:(链激酶,尿激酶,蛇毒等)
1分钟加热
3分钟加热-----------检测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临床应用】 1、是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筛查试验。 2、用于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是否缺陷。 3、是普通肝素治疗监测的首选指标。
2、凝血因子及其命名
概念:把在血液和组织中直接产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因子I 因子II 因子III 因子IV 因子V 因子VII
纤维蛋白原 因子VIII 抗血友病因子甲
凝血酶原 因子IX 抗血友病因子乙
组织因子 因子X 前期加速素、Stuart因子
钙离子
因子XI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Biblioteka 易变因子 因子XII 接触因子
一级监测:PT,TT,FIB 二级监测:D-Dimer(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PLG(纤溶酶原), a2-AP(a2-抗纤溶酶)。
二、凝血项目测定的原理及 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3、凝血酶时间测定 4、纤维蛋白原测定 5、D-二聚体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血栓与止血检验 实验诊断
高科
随着血栓与止血检验在临床科室的广泛 应用,凝血项目的检测已成为出血性疾病 和血栓性疾病的常规检验项目;也成为手 术患者术前筛查有无凝血系统疾病的常规 检验项目;也是判断抗凝和溶栓治疗监测 的关键指标。
内容导读
一、血栓及止血基本理论 二、凝血项目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三、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四、凝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五、凝血检测相关问题
一、血栓及止血基本理论
1、血液凝固 2、凝血因子及其命名 3、凝血过程 4、瀑布学说 5、抗凝及溶栓治疗监测的指标
1、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为凝胶状 态的过程,简称为凝血。
机体的凝血系统是非常精妙的平衡系统,由凝血 与抗凝两方面组成,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维持着动态 平衡,血液在血管中维持着流动状态,而血管损伤时 便快速形成凝块,当止血功能障碍时便发生血栓栓塞 或出血现象。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结果报告形式】 凝血酶原时间(PT):大于正常3秒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R×100% PT比值(PTR)=患者PT/正常对照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RISI
INR=
PT 测定值 PT正常人均值
【步骤】血浆+FXII激活剂+部分凝血活酶+钙离子 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正常对照为20~35s,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为异常。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分析流程】
50μl血浆
50μlAPPT试剂
50μl的氯化钙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