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份】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世界史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的需要。(
)
7 .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冷战格局导致国际关系趋于恶 化。( )
8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体制上、政策上的弊端和错
误的积累。( )
9 .东欧剧变最主要的教训是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
)
10.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
) 11.新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捍卫新
5.主要成就
(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 .二战后美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 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
(4)不结盟运动兴起 ①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 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主张团结合作。 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 德举行。 ③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高考专题复习 · 历史
晨 记 知 识 主 干 午 清 知 识 误 区 晚 练 预 测 押 题
关键在态度
菜
单
隐 藏
考前第5天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
中国的外交关系
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 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2) 过程:雅尔塔体系确立 —— 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 —— 初步形 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两大组织 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 联的局面;造成部分国家分裂(德国、朝鲜);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越南 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世界史 第13讲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对峙 地区
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特别是处于美国对苏联进行全球性遏制的包围圈上;美洲则直接触及 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
对峙 影响
美苏两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长期对抗,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 安,损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 人为地把世界分裂成两部分,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背道而驰
时期
发展历程
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过程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
二战后初 期(制度 化、体系
化)
币体系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 贸易体系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 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影响 ①确立了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有利于
(2)消极影响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 利益失衡
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 破坏性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 题突出
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 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 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 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 度不断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迅速蔓延,影 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
美国对外经济扩张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
界贸易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
度化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 20世纪60、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 70年代以 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来(区域化、(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 集团化) 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
专题05 世界古代史-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小角度】细讲精练
13.铁器的出现和传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现代考 古发现,该地区铁器.的传播路线大致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相吻合,可以 推测,随着班图人南迁,冶铁技术也得以传播。由此可知( ) A.班图人的迁徙范围极其广大 B.班图人迁徙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非洲是古代农业的重要发生地 D.非洲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冶铁技术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二)古代帝国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二)古代帝国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5.考古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 据。右边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 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 C.C
B.B D.D
B
材料
结论
大约从 9000 年前,人类开始驯化墨西哥类蜀黍, 美洲域外作
A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文明的扩张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文明的扩张
(1)古埃及:向叙利亚和巴勒斯 坦扩张,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2)古巴比伦和亚述:古巴比伦王国 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统一,势力伸展到 地中海东岸;亚述统一了整个两河流 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并一度 征服了埃及。
世界史分期
上古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中古史 封建社会
近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史
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社会
西罗马灭亡 (476年)
新航路的开辟 (1500年)
十月革命 (1917年)
第一部分
文明的产生
文明的早期发展
帝国的出现
一、文明的产生及早期发展
(一).文明的表现: 技术进步 (主要是农耕、制陶和冶金技术的出现)、文字的形成、城市的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3世界史3.3.1“轴心时代”的辉煌__各具特色的西方海洋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课件
2.古代希腊的契约精神和民主政治 (1)契约精神 ①古希腊文化是西方契约精神的源头,契约精神是伴随着商品 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商品贸易的发达依托于自由平等的商业环 境,而商品交换的公平原则,则直接催生了契约的产生。②在一个 需要相互协作的社会,将人与人能够平等的维系在一起的最好办法 就是契约,而契约关系必然表现为法律关系。
2.多元、融合是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罗素曾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 明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 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希腊,而文艺复兴式的欧洲又模仿拜占庭 帝国。分析中西轴心时代的文化特点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社会发 展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要走多元、融合的道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多元、融合已经成为一 种趋势。一个国家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学会相互借鉴、相互学 习。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的制度经验。当然, 强调多元、融合,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我们要在保留本民族传统 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发扬轴心时代的文化精神,借鉴、吸收外来 文化的一切有益成分,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永葆青春,永不 褪色。
点
强调“个体”的人,强 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伦 价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
关系中的地位
处理个人 与社会关 系的着眼
点
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 育、财产、种族方面的
不平等
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 视伦理纲常
对自然科 学的研究
态度
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例如,亚里士多德在对 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
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
强调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讲究 天人合一,注重将社会和人文 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
自然科学的探究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
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农业举措的评价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
(2)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
答案B
考法2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及评价
[典例3] (2016·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来自②所有制结构:实行单一公有制。
③管理体制:实行计划经济。
(3)评价
①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考法1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典例1] (2014·全国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③调整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影响
①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②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_明清1840年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考点一明清时期的政治一、明朝(1368~1644年)1.中央(1)丞相制度废除:废丞相,由亲自掌管六部。
皇帝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2)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3)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
2.地方行省(1)地方废,设。
三司地方上设(2),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
提刑按察使司二、清朝前期(1644~1840年)1.清朝初年: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定夺,皇权受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限制。
南书房.康熙时期:设2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参与机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1.明代官僚制度的改革(1)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进行了大规模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强化皇权,把秦汉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政皆独断”的君主极权政治。
①罢中书省,废丞相制,由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扩充监察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经过改革,明代官制的突出特点是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丞相、三省制为府、部、院、寺所替代,从地方到中央都是军、政、司法三权分离,由一卿独尊变为六部、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九卿并列。
这一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看,这种高度的君主极权政治及与之相应的各种极端手段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活力。
(3)地方: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司,掌管刑法;又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
三者合称三司,长官为封疆之吏。
原来行省的权力至此一分为三,三者各司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
后来,地方上临时派遣的巡抚成为地方最高长官,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2.影响中国古代都城选址的因素(1)经济因素:古代都城一般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物产较为富饶的地区,以利于都城的物资供应,这是影响古代都城选址的主要因素。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
K12课件
10
明代官僚制度的改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进行了大规模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强化皇权,形成了 “政皆独断”的君主极权政治。 (1)中央:①罢中书省,废丞相制,由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②扩充监 察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地方: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司, 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原来行省的权力至此一分为三,各司 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后来,地方上临时派遣的巡抚 成为地方最 (1)思想:王阳明集心学大成,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
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2)科技
①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②农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K12课件
11
(3)特点: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丞相、三省制为府、部、院、寺所替代, 从地方到中央都是军、政、司法三权分离,由一卿独尊变为六部、通政司、 都察院、大理寺九卿并列。
K12课件
12
1.(视角 明代中央机构变化的特点)明朝宣德年间,内阁有了官属,“置诰敕、制敕两 房,皆设中书舍人”,凡奏章和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呈交皇帝过目,再交到 内阁,内阁负责票拟,再由司礼监将条旨呈交皇上“批红”,最后发回内阁下发各 部。阁权进一步强化。英宗德宗时期,内阁票拟权逐步完善。明朝中枢机构的这些 变化说明( ) A.内阁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 B.标志着明代宦官专权的开始 C.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工具 D.内阁制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模块3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通史讲座(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阶段特征通史体系(对应学生用书第97页)一、世界古代史——西方文明的摇篮[特征概述]在古代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与古希腊人相比,古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
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史实定位]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本内容从人治到法治,世界连成一体[特征概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史实定位]一、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使议会限制了国王,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
(3)发展:18世纪中期,逐步确立责任制内阁。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控制立法权。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宪法,实行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2)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7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侵
【解析】 材料表明西班牙国王是哥伦布新航路开辟的支 布新发现土地的统治者,新发现地区不但在政治上服从西班牙 经济上要交纳钱财,这体现了“圣大菲协定”权责明确推动探 材料没有约束哥伦布的信息,排除A项;寻金热是哥伦布远航 除B项;当时资产阶级尚未诞生,排除D项。
2.(2018·雅安三模)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 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这一技术
【解析】 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 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 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 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 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
〔跟踪训练〕
1.(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1492年4月,西班牙国王
名的“圣大菲协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
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
并正式授予哥伦布和他的继承人以“唐”的尊号。据此可知
定”( C )
A.约束了哥伦布行为
B.是哥伦布远航的根本
C.权责明确推动探险
殖民 扩张 世界 市场 文学 艺术
工业革命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 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 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 局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 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 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 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
现实主义文学、美术、音乐 艺术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 终形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试卷
高三历史测试卷(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3分,共84分)1.《汉谟拉比法典》普遍采取案例汇编的形式,每一条都以假设句“如果……”开始。
例如,第249条:“如果一男子雇一头牛,神使之罢工而且该牛死掉,那么租牛者可以神的名义发誓并且免去责任。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法典具有明显习惯法的痕迹 B.法律规定体现公正与公平原则C.古巴比伦王国重视保护私产 D.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2.古代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由此可知当时()A.国家重视法律的制定B.正义成为社会的准则C.法老代表人民的利益D.君主地位至高无上3.《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900年间的印度,而成书于公元416年和646年的《佛国记》、读正确的是()A.中国记载史料可信度低于印度B.商人社会地位比较稳定C.印度和中国的记载完全不一致D.社会发展影响种姓成分4.亚里士多德说:雅典“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舰”,各司其事的全船水手实际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
与此相似,公民的职司虽有分别,而保证社会全体安全恰好是大家一致的目的。
这一论述A.强调了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的重要性 B.体现了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反思C.揭示了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说明雅典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5.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据此可知()①国王的权力来源于神②波斯帝国的制度特色③国王依靠法典治理国家④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几何原本》是一部著名的数学著作。
以下有关史实正确的是A.古典时代,,苏格拉底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为《几何原本》奠定基础。
B.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
C.明末,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全部内容。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三信息时代的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今世界
课时强化练(十一) 信息时代的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今世界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泉州质检)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苏“冷战”的开始B.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C.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D.好莱坞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影响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光荣、出使”等体现盟友关系,1948年“铁幕、威胁”反映冷战对抗,故C项正确;1943年的电影体现不了1947年开始的“冷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电影公司拍电影需要政府的同意,故B项错误;电影名称没有反映大众审美的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8·邢台质检)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
那些正在竭力维护自由和独立的毗邻民族,很快就会为之气馁,还可能陷于失败。
”他的目的是( )A.改变美欧结盟的外交政策B.展示美国急剧膨胀的实力C.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D.反对苏联组织军事同盟解析:从材料“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故C项正确。
答案:C3.(2018·佛山模拟)下图为1956年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讽刺“画皮”。
该漫画意在表明( )A.西方国家组建军事集团遏制苏联B.经济渗透是霸权政策的重要手段C.美元中心体系便于美国经济扩张D.美国推销价值观念试图控制西欧解析:由图片中美国为北大西洋军事盟约涂色,说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受美国控制,由美元符号“$”可知美国能控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要是基于其对成员国的经济渗透,故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西方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且这与材料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美国并非通过推销价值观念来控制西欧,而是通过经济渗透进行控制,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现代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串讲课件
时期
发展历程 (4)评价: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
社会主义 革命与建 设的探索 实践 (列 宁时代)
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 上的胜利。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 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 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政治经 济危机
(二)“轻重”难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与 建设的探索实践 (列宁时代) 发展历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 追随“理想”的实验 (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 的政治经济形势
时期
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 (2)内容: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工业 革命与建 国有化;③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 设的探索 国家集中分配;④社会劳动:强制劳动 实践 (列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 宁时代) 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调整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 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 二战 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后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 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 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 宽了经济活动领域
五、现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2大线索 (一)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著作: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新中国 成立后 内部矛盾的问题》 (2)主张: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 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 (3)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1)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070年)一一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原始人类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
(2)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和鼎盛时期。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极少量的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经济上实行“井田制”。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
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一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战国治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泰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一封建大一统时期。
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推恩令”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专题13 世界史选择性必修贯通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
【微专题梳理】
二、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独立战 争后的 美国文
化
特征及表现
①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②表现: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饮食文化、艺术生 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评价
①进步性: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 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②局限性: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美国历史 上黑暗的一面。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中亚地区的象牙角杯表现出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等形式,说明这是东西方文 化的结合,据此可判断,这些角杯体现了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项正确。
பைடு நூலகம்
【江苏考法】
典例02 (2022·江苏南京·二模)下图是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金字塔大神庙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广场 上的碑文在记述墨西哥的历史时这样评价:“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 个混血民族的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主要体现了近代以来 () A.文化碰撞与融合 B.文化侵略与反抗 C.文化创新与继承 D【.解文析化】交结流合所与学借知鉴识可知,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大神庙、西班牙殖民
【微专题梳理】
一、近代西方法律
4.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 推定原则。 5.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评价 (1)积极 ①有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性与权威性。 ②可以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③可以迅速灵活地反映社会发展对法律调整提出的不同要求,及时确立合乎社会需要的法律规范。 ④有利于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防止法官专断和任意处理问题,保持法律的公正。 (2)消极 ①西方法律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②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③黑人、原住民和妇女没有完全的公民权。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 第3篇 话题1 17—18世纪欧美的社会转型
17—18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政治领域,形成了民主化趋势;思想领域,启蒙运动兴起;科技领域,经典力学诞生。
这些都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17—18世纪欧洲已经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
品主题纵横——深化认知一、转型的背景——西欧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14—16世纪)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政治领域英、美、法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思想领域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科技方面科技取得巨大进步,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1.欧美17—18世纪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要求,其矛头直指封建势力,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是17—18世纪社会转型的本质内涵。
2.欧美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与进一步发展,而且依据国情的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规划了框架,影响了今后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悟新关注点——激活思维关注点一欧美社会转型,人类文明演进的新起点1.全面认识人类历史上的社会转型[史学新论]有学者认为: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份】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世界史
目录
2019年3月6日
古代希腊、罗马(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人类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阶段古代希腊
政治(1)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海外贸易与工商业相对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高的公民素质
(2)过程:①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②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③顶峰: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3)机构:①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内政、外交、战争、重要官员
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兼有政府职能,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监督官员执行大会决议。
③陪审法庭:最高
司法与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并参与立法
(4)评价:①积极影响: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主要弊端: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过于泛
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
经济
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非常繁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为古希腊辉煌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文化(1)背景
①经济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奠定了基础。
②政治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
是人文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③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的文化传统。
④社会环境上: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古希腊思想家追
求平等、诚实、不断探究的品质。
(2)先哲们的贡献: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②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
知识”,主张“认识你自己”,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③柏
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古代罗马
政治(1)原因:①平民与奴隶主的不断斗争。
②罗马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法学家的努力。
③罗马帝国不断扩张,帝国境内政治经济活动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以及民
族关系复杂
(2)历程:①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②公民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的公民法。
③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
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④《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内容: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4)评价:①缓和了社会矛盾,维系了罗马的统治。
②给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
律师制度、陪审制度、一系列诉讼原则。
③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制的先声
经济古罗马经济先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以农业为基础,后随着帝国对外征战,获得大量奴隶,奴隶制经济繁荣发展起来
文化罗马法律蕴含的自然法原则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根源
时段特征
政治上: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上: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文化上:古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其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18卷Ⅲ,32;17卷Ⅱ,32;17卷Ⅲ,32;16卷Ⅱ,32;14卷
Ⅰ,32;13卷Ⅰ,26;13卷Ⅱ,32
2.古代罗马的法治文明
18卷Ⅱ,32;16卷Ⅰ,32;15卷Ⅰ,32;14卷Ⅱ,32;12卷,
34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8卷Ⅰ,32;17卷Ⅰ,32;16卷Ⅲ,32;15卷Ⅱ,40;11卷,
27
考向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制度保障
(1)特征
①主权在民: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以及
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雅典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等。
②法律至上:雅典实行严格的法治,提出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③轮流执政: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经抽签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都
有一定任期。
④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如陶片放逐法、官吏任期制、陪审法庭等;
雅典公民广泛参与陪审法庭,对官员和法律进行控制等。
⑤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城邦为上、政治为本是雅典人的共识。
⑥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
(2)制度保障
①从机制上看: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等机构有力地保障了民主的实
施。
②从公民权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从方式上看:制定了一整套辩论的章法来保证辩论的实施;克利斯提尼还创立了“陶片放
逐法”。
④从物质上看:通过发放公职津贴等方法鼓励公民参政。
2.古代雅典的程序性民主与公民的平等、民主、自由
(1)雅典民主制度程序性民主的主要表现
①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国家机构。
②比例代表制、任期制等。
③全体公民都有机会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选举方式是抽签选举;司法审判中采取法庭辩论等形式与程序。
这种程序性民主强调民主的机制、规则和程序,属于价值理性,侧重于整体角度阐释民主,
但很难保证真正的民主。
(2)雅典公民的平等、民主与自由
①公民平等是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原则。
雅典的公民大会是由所有二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组成,
没有财产限制,投票时是一人一票,以多数票为准进行决策。
②雅典人认为城邦是至高无上的。
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城邦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城邦利益的。
在雅典,自由和民主不是同等重要的,民主是第一位的,自由是第二位的。
一旦个人自由与城邦的利益(民主)发生冲突,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