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使得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落差拉大,人口迁移和流动日益频繁,大量农村中青年为了改变生活困境、提高生活质量而远赴发达地区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则因为多方面原因滞留家中,因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中国20RR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与20RR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父母的远离深刻影响着这些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综述搜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初步进行一个梳理,希望有利于理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方便后续学者的研究。

一、概念界定

虽然社会各界给予农村留守儿童高度关注,并且进行多角度的报道,然而就“留守儿童”这一概念仍然缺少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定义(潘璐叶敬忠,20RR),根据不同的研究实地取样情况,以及不同的研究着眼点,对留守儿童的概念也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一)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共识

就概念而言,学者均认为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有学者专门就留守儿童的概念进行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是以流动儿童为参照的,同时指出,留守儿童比流动儿童复杂的多,因开阔视野,从多个维度来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林培森袁爱玲,20RR)。

(二)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分歧

当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的概念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1.父母外出现象

现有的研究对于这一标准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其父母双方长年外出而被留在家乡的儿童才可称为留守儿童;当然大多数学者认为,父双方只要有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的孩子就可称为留守(罗静等,20RR)。

2.留守时间

就留守时间而言,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角度。有的学者描述过于模糊,如范方用到的是长年外出这一词;也有学者用了具体时间,吕绍清则以半年作为标准。然而究竟是以一个累加的时间还是一个连续性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研究。

3.儿童年龄维度

现有研究对于儿童年龄维度的使用差别较大,丁杰、吴霓等认为

在6~16周岁之间;吕绍清则认为在读初中或小学阶段;范方认为在未成年阶段;段成荣、周福林认为在14岁以下;于小燕则认为在4~16周岁之间。

4.留守地域

留守地域是其留守状态的一个体现(潘璐叶敬忠,20RR)。一般人认为只有农村才有留守儿童,但一些学者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农村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的概念混淆,因为城市中依然有留守儿童的存在(吕绍清,20RR)。

(三)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妥善处理的社会问题,考虑到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中一些基本特征尚不统一和明确,本文将先尝试对其进行初步界定,以方便后续述评。

参照《联合国儿童公约权利》的规定,本文将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界定为0~18周岁。就农村而言,农村比较显著的季节性返乡有三到四个月的时间间隔,因此可以认定,三个月以上不能见到父母其中一方或者父母双方的可称为留守。因此,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是:农村地区未满十八周岁因父母一方或父母双方在外长期务工(超过三个月)而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的儿童。

二、国外研究现状

就国外而言,更多类似研究是从移民角度去考虑的,研究表明移民家庭中儿童会具有更多心理问题行为和更高的犯罪行为(Magwaza,1994);也有研究表明,移民国外的儿童在自律、权威、孤立、拒绝、疏远、幻想等方面呈高相关(Baptiste,1997)。然而国外并没有类似中国一般出现大规模留守儿童的问题,涉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相对少许多。

就留守儿童对策而言,有美国学者提出,可以开展团体咨询和治疗,开设父母教育课程,加强学校之间的连通性,给儿童推荐书籍以及提供生活上的“代理妈妈”等(Bond,1998;MurraR,20RR;TullR,20RR)。

三、国内研究现状

(一)多学科化研究

1.各学科研究概述

就社会学而言,更多地注重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取向(高中建,20RR)、社会化功能以及社会治安问题(张德乾,20RR);就人口学而言,更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领域;医学则关注留守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及饮食习惯(文育锋,20RR);法学则聚焦于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和法律保护(周鑫,20RR);

2.教育学角度

就学业与校园关系方面,研究表明父母的离开,尤其是母亲的离开,学业成绩确有显著下降(吴霓,20RR);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叶敬忠,20RR);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不高(庄美芳,20RR;范先佐,20RR)。

就道德发展与师生关系方面,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不和谐师生关系方面、不和谐同学关系方面得分指数较高;同时,校园暴力得分指数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以小学生最为严重(高文斌,20RR)。

诸如其他领域还有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模式、教学管理、教学困境等方面(程方生,20RR)。

3.心理学角度

首先是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在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和人际关系就敏感问题上得分较高(王东宇,20RR);初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小学留守儿童,高中又好于初中,年龄越小心理问题越突出,同时男生的症状强于女生(黄爱玲,20RR)。

在自我意识方面,留守儿童自尊较低,有强烈的自卑感(范方,20RR),同时他们对自身评价偏低,幸福感明显偏低(赵红,20RR);幻想、合理化、退避、求助、解决问题、自责依次为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段玉香,20RR);有盲目的反抗心理,大多对父母充满怨恨(范先佐,20RR)。

在情绪与社会行为方面,留守儿童的情绪较不稳定,孤独感是他们报告最多的情绪体验(王良峰,20RR);相对表现出较多的违法和违纪行为(刘霞,20RR),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突出(黄爱玲,20RR),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王良峰,20RR)。

诸如其他领域还有人格、社会支持、家庭等方面。

(二)关于对策的研究

现有研究基于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现有体制不变的背景中提出了一些缓解或改善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方面

以学校为依托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家长学校、监护人培训机制;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开设生活指导课、心理教育“导师制”;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课;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等等(曹加平,20RR;叶敬忠,20RR)。

2.社区方面

研究者认为,社区是留守儿童支持行动的重要力量和依托(潘璐,20RR)。社区可以建立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社区政府或妇联、团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