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案(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答案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习目标]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奠定基础(1)人民政府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2)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迅速发展。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
(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建设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1)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工业化成就: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制度确立——三大改造(1)措施①农业: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①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3)评价①进步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局限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
1.《论十大关系》(1)发表: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2)意义: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召开(1)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3.探索中的失误(1)原因①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②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
(2)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影响: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1 Word版含答案
学案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2.“一五”计划提出(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认识]“一五”计划是实现总路线的重大步骤之一,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突出特点,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合理的工业布局,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全面展开。
3.工业化建设(1)时间:1953~1957年。
(2)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3)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4.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底。
(2)途径: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结果: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重点精讲]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因此被喻为“一体两翼”。
[重点精讲]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亟待发展。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学案
八年级历史班级姓名《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学案学习目标知道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
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探索中良好的开端: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二)探索中的失误:1、总路线于年提出。
①提出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又急于求成。
②内容是:。
③危害:忽视了客观的。
为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2、“左”的错误:①主要标志:。
②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危害:“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1、成就:2、模范人物:达标检测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一五计划实施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3、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福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
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4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4、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5、所谓“大跃进”运动是指()A.将各类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 B.超额完成各种计划指标C.制订并完成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6、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最主要特征是()A.高指标B.瞎指挥C.浮夸风D.共产风孤山九年制学校。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4 Word版含答案
学案4专题学习总结一、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历程一、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1.含义: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即是改革这些体系和制度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2.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4.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内容: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国有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推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7.实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点”是指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
5.“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在逐步开放政治、思想文化领域。
6.“多层次”是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开放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改后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1.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
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后者以生产资料的农民私有制为基础,农民享有所有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前者土地由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后者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生产。
第8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第8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党和政府努力纠正错误,调整国民经济,大力恢复生产。
在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之际,爆发了长达十年“文化大革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危急关头,党中央顺应民心,果断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论从史出”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树立看问题、做事情从实际出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不盲目,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敢于坚持真理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造成的危害。
难点: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跃进”时期的一些漫画以及“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询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些史实,每位同学写出两条最典型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旋律,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这首歌是中国人民战胜天灾人祸,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战歌。
我们为什么会经历最艰辛的三年困难时期?其中的“人祸”指的是什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8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二)讲授新课: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中共“八大”我国在近百年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远落在世界先进水平之后,广大的觉悟的爱国人民一直要求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参考学案3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知道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1 . 中国共产党“八大”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2.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总路线的内容和课本材料分析总路线是否正确?3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4.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哪些主要成就?我们应学习英雄人物的哪些品质?合作探究: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教训?巩固训练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A三大改造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2.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3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C苏联撕毁合同D急于求成4.“铁人”王进喜是下列哪个领域的劳动模范?()A.石油工业B.电子工业C.原子能工业D.航天工业5下列哪一事件的历史作用与其他项不同?()A.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B.“大跃进”的开展C.中共八大的召开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6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开展土地革命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C.镇压反革命D.开展“文化大革命”7、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A、浮夸风B、整风运动C、大炼钢铁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8、“大跃进”时期的一首漫画诗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第2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案
第2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复习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一、自主复习(20分钟)★要求:1.2分钟仔细阅读并填充完整“线索图解”,理解体会本单元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内化于心;2. 15分钟紧扣课本,疯狂记忆“主题问题”, 5分钟对桌互相检查并纠错;3.1分钟将复习中存在的疑惑写在横线上(要求:言简意赅,明确清晰,书写规范)。
(一)线索图解 2分钟(二)主题问题 20分钟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是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的标志。
回答: ⑴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编制的? ⑵★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时间? 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⑷★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工业基地)⑸★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2.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1954年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回答: ⑴这部宪法是什么机构颁布的?它的颁布取代了此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哪一文件? ⑵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⑶★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请回答: (1)请完成三大改造的表格。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①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三大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2)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是什么?(3)★三大改造完成于何时?有什么历史意义?(4)三大改造中存在哪些问题?4.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是以曲折失误为代价取得了重大成就。
请回答;(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2)★这一时期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其中:①★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失误?这些失误的主要标志有哪些?②★如何评价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怎样的危害?为此,党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怎样的成果?④你认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有哪些?起止时间及标志是什么?领导机构是什么?⑤“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
初三复习学案及答案--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一五”计划----工业化的起步a、时间:1953----1957b、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d、意义: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一届人大的召开:a、时间:1954年b、主要内容: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3)三大改造:a、时间:1953----1956b、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c、目的(实质):实现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d、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探索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a、时间:1956年b、主要任务:今后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2)探索中的失误: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此后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3)出现失误的原因: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4)教训(启示):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复习乐园】巩固检测(15分钟,看谁做的又快又好!你要细心啊,我们的目标是100%全对!)1、“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A.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B.经济调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C.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说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盲目性...的事件()①土地改革运动②大跃进运动③打击银元投机④人民公社化运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doc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远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2、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
3、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収得Ld大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多媒休演示:机床、喷气式飞机、红旗轿车、南京长江大桥多媒体演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让学生进入情境,调动他们的兴趣,来更好的复习旧知识)。
提问: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能回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提问:1.三大改造都改造了哪三个方而?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标志?学生冋答:三大改造是改造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犬改造吋间是1959年底。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巩固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做到自然的链接)°教师总结: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那么党和人民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请同学翻书到第6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板书)学习目标投影——(二)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文第24——28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止确冋答下列思考题: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2、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可讨论)4、当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5、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我党是如何纠正的呢?(讨论)6、结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我党出现严重失谋的原因,谈谈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讨论)7、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涌现的模范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呢?(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精品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教案岳麓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教学模式介绍: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设计思路说明: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两大块: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和文化大革命。
通过逐一进行讲解,让学生去掌握知识,理解教材。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八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面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学习,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建立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和困难。
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事件和知识,并依据这些事件得出结论。
因为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适当地选取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课围绕着一个事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展开叙述。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生产力的变革,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有计划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班级:小组:姓名:【目标诠释】——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预学初探】——对照目标,自主学习一、建国初期的探索(1949-1956)1.背景: 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有步骤地对、和进行社会土义改造。
(2)主要成就:①在东北建设重工业基地,如:三大工厂、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②同时,在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完成了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3)意义: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1)方式:①农业:引导农民参加,走道路;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的高潮。
(2)意义: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开展: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错误思想指导,在【归纳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表现和危害(1)“大跃进”运动①概况: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
②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2)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内容: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
②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大搞平均主义。
③危害:极大地降低了共产主义的标准,助长了平均主义倾向,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版含答案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3.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
2.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和外交成就,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时空坐标]知识点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文化大革命”[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中共八大:1956年。
(1)内容①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1)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影响: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3.探索中的失误(1)表现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危害: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4.调整国民经济(1)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含答案)时空坐标主要线索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此开始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2中共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从此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企改革,并逐步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第8课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掌握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的史实,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
2.掌握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文革”等史实,分别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掠夺.压迫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
2过程1新中国成立后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
2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3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4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深化理解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2现实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新生政权。
3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误区警示“一五”计划完成实现工业化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工业化。
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探索中共八大1召开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2内容基本形势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评价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原因党中央和毛泽东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滋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2概况掀起“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3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混乱,造成了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问题思考材料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思考依据材料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答案没有。
原因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判断正误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因此得以长期贯彻执行。
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都是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国民经济的调整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成效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4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工业生产有了巨大增长,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1原因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动乱并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文化大革命”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调整11971年,周恩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调整,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
2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好转。
判断正误1“文化大革命”仅是在文化领域内的动乱。
2“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完全停滞。
解析19661976年,由于“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但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主持下,国民经济并未完全停滞,也取得了一些较大成就。
针对练“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答案C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工业布局发生变化,因此导致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C项正确。
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应用1材料一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且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
材料二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应用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策略.方式和步骤策略是利用.限制和改造;方式是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步骤是由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
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一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应用1材料一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答案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材料二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应用2据材料二,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答案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爱国情怀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两年后,他把整个商业帝国无偿交给了国家。
随着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的到来,所有荣氏企业已完成公私合营的改造,荣毅仁更是四处现身说法,宣传政策,“红色资本家”的名号不胫而走。
针对练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答案B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正确。
1.xx重庆高一检测下图漫画题为敬祝进步,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的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车身着“1954”工作服的劳动者。
该漫画反映了A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确立C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D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答案D解析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漫画反映了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故D项正确。
2xx河南学业水平测试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5。
这主要是由于A土地改革的推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C三大改造的完成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答案B解析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经济得到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故选B项。
A.D两项时间不符,C项材料无从体现。
3xx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商品零售值95.84.2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B解析由比较表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故选B项。
A.C.D三项分别发生在1952年底.1958年和改革开放时期,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4xx洛阳高一检测1958年一则新闻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A 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是“大跃进”运动,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虽是一种讽刺,但客观上反映了人们迫切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故D项正确。
5xx焦作高二期末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从该年度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中共中央实行该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大跃进”运动成果B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C纠正工作中“左”倾错误D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61年”,可知此时因为“三面红旗”造成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故D项正确。
6以下为我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工业发展与民国初年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原因是什么2上述对工业地域分布的分析,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有何启示答案1相同点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