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经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经营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和诗歌美学的重要概念,它和意境是同一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固有元素。英美意象派诗人善于运用意象手法来创造诗歌、表达思想,其实都是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中国作为诗歌意象理论的发源地,长期运用意象艺术创造诗歌,创造艺术意境。诗歌理论家长期致力于诗歌意象的探索,在对意象的内涵、特征的把握及在意象构建、组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根据自己的创作研究实际,就上述问题,不揣浅陋,谈几点看法。

一意象的内涵要素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构建是诗歌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也是诗歌意境创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其内涵是十分复杂而丰富的、其特征也是异常独特而鲜明的。意象的内涵和实质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诗人和诗评家有不同理解和认识,在创作实践中营造和组合意象的方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完全是靠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去把握和运用。认识的不同,运用的差别又可看出诗艺之高下,诗境之优劣,诗人之个性。虽然意象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一致的用法,但是从前人的研究论述和创作实践中,我们还是可寻绎出一些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志和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的产物,是诗人传达情感、表现思想、升华意识的基本方式。它包括主观的情、思、意、志,即审美课题两方面因素。一个完整、和谐而优美的意象,是意和象这两个要素通过语言的媒介而进行感应、交融、契合的结果。在同一个诗歌意象中这两个要素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意象区别于物象,在于它是经过作者情感过滤,打上作者主观感情烙印的景象;物象是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是一向赖以存在的前提。一个意象仅包涵一个有思想感情的物象,一个物象可以构成几个意趣不同的意象。

“意”与“象”的问题,早在《易经·系辞上》中就提出:“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象以尽情伪”。这里的“象”指卦象,泛指一切可见的迹象和征兆。“意”指卦象和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但这不是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中的“意”与“象”。最早标举“意象”这一美学概念并把它引进文艺理论的是南朝的刘勰和同时期的钟嵘。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从诗学角度,对意象之说作了进一步阐述;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意象论”;宋以后的文艺理论家对诗歌的意象有专门的论述。从前人的创作和研究的实践来看,意象的内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象是意中之象。既是人心营造之象,也就是说人通过思维想象而形成的种种表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所说的意象是意念中的形象,并认为形成意象是驭文、谋篇的关键轮扁斫、与可画竹,是头脑中先有车轮的具体形状,现有成竹在胸,然后依据这意中之象、胸中成竹来运斤行笔,创作出美好的器皿和美好的画面。

(二)意象相当于意境。是指意与像的融洽而产生的一种境界,它与意境是孪生姊妹。《唐音葵鉴》中引用王昌龄的话说:“一曰生思,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镜,率然而生”。这里的意象是指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契合过程,是故符合意境构造特征的,其内涵和意义相当于意境。

(三)意象指艺术形象。是审美意象的客观化、对象化的物化形态。明清的文艺批评中被广泛用来评论诗歌、书法和绘画创作。沈德潜在《说诗睟语》中说:“孟冬野诗亦从风骚中出,特意象孤峻,元气不无所削耳”。刘熙,《艺概·书概》:“画之意象变化不可胜穷。约之,不出神、能、逸、妙四品而已”。这两处的意象都指艺术形象。此外,意象有时指人物的风神态度和自然景物的形象等。如:《汉皋诗话》:“即入,见茅屋数间,二道人在焉,

意象甚潇洒。”《绘事发微浏览》:“寓目最多,用笔反少。取其幽僻境界,意象浓粹者,同寓于画。”这两处,一指风神意态,二指自然景物。

二意象的营造特点

意象是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交融在一起的,单纯的说理和抒情以及没有注入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客观物象,都构成不了意象。譬如“梅”这种客观物象,有形状、有气味、有颜色,如果不熔铸作者的主观感情和审美意趣,它就是一种纯客观的景物。当诗人将它写进作品,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思想感情时,它就成为意象了。由于诗人经常用“梅”的特征来表现高洁情怀,它便带上了高清和孤傲的情趣。既然意象是主客观的契合和统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二者浑融契合、水乳交融呢?诗人在营造意象、进行艺术构思时,要遵循什么原则?或者说一个好的意象要达到什么标准?有没有诀窍和技巧?有无规律可循?大致来说,意象的构造应该符合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颖独创

常言道:“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诗贵创新,意象经营也要力求新颖独创,只有手法新颖、见解独到的“创见意象”才能令人耳目一新,才能给人新鲜感受。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诗无极境、象变无穷,诗人必须根据时代需要,景物变化,努力捕捉新的意象,不断创新的意境。要“乘机无怯”,抓住机会,大胆创造。要追新斗巧、推陈出新,不要因循守旧,拾人牙慧。一个艺术感觉迟钝,对生活没有新鲜发现的人,他的思维只能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肤浅的表象方面,不能去俗生新,去熟求创,自然只能写些陈词滥调,只能做些无病呻吟。

有独创性的诗,能够意新语工,,跳出前人窠臼,“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读者喜爱有独创性的诗,就爱在一个“新”字上,爱它词汇新、意象新、思想新、形式新。例如,“悲秋”是历史诗人递相沿袭的主题,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生,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不是“悲秋”而是“喜秋”,他从春秋的对比中发现秋日的佳处,唱出气概豪迈的秋歌。

我们试着从意象选择和创新的角度来比较与杜甫《登高》的不同。杜诗中所选意象都是常用的带着悲观色彩的意象,如“猿啸”、“落木”“作客”、“多病”……表现了诗人年迈多病,漂泊异乡,穷困潦倒的悲苦情怀。而刘诗则选用的是万里晴空、一鹤排云,诗到碧霄等意象,立意新颖,境界阔大。表现了豪迈的感情,积极的精神,一反前人悲秋主题。一只排云而上、振翅高飞的白鹤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这是作者执着追求的表现,不屈意志的化身,令我们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震。

再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与陆游同一词牌的咏梅词在“立象”和“意象”上进行比较。陆词“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一个消极悲观、逃避斗争、远离群众、孤芳自赏者的形象,表现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孤立无助、悲苦寂寞的情怀。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一个立场坚定、爱憎分明、都学傲霜、报春送喜、坚强无畏、享乐在后的战士形象,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积极乐观情怀和彻底革命精神。

(二)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构建诗歌意象自然离不开生动的形象,但只有形象并不能具备意象的艺术效应。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诗歌作品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只是抽象概念、线性演绎和公式说明、堆砌物象等。毫无意趣、毫无灵动,看上去美丽,却没有灵魂,这是作者只知形象化,不知意象化所致。有的诗人不善于捕捉运动中的物象,只知描摹一些枯燥静止的物象,因而诗歌缺乏鲜活性、艺术性,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更不具有生命力。所以能从动态中描写物象或善于描写物象的动态,是创造诗歌意象的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