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规律,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 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二者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
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 性来体现。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 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 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相互作 用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
4.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 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 会保持安定团结。
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
1.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 得到广泛调动。
2.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 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 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 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矛盾的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①在事物的量变阶段,矛盾的斗争性推动双方力量对比的变 化,为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 ②在事物的质变阶段,矛盾的斗争性促使旧矛盾统一体瓦解, 新统一体产生,从而完成事物的转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相互结合,共同发 生作用。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社会的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的过程和结果。
三、如何应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使社会主义社会达到和谐状态
三、如何应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使社会主义社会达到和谐状态
2、正确把握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和睦,有和衷共济之意; 谐: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 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 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 趋势。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面 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并不意味着 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 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 现出和谐状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如何应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使社会主义社会达到和谐状态
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如何达到和谐状态? 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关键需要找到经济 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调统一点和结合点。而这两者一个相 同的统一点就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皆是发展,都需要一 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因此,可以说改善民生的基础必须 得先发展经济。同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有要注意保护 民生,做到两个对立面的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做到,经 济与民生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类进步。
总结
首先,简单介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和具有的基本特征。
其次,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原 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最后,应用该原理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2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并把它作 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之一提到 全党面前。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 调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试论如何应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三 如何应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
理使社会主义社会达到和谐状态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

如何应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关系原理使社会主义社会达到和 谐状态
1、促使矛盾的斗争性向对立面转化 2、正确把握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三、如何应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使社会主义社会达到和谐状态
1、促使矛盾的斗争性向对立面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可能 处于主要方面,另 外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又处于主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