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
浅析合唱曲目《牧歌》的讲解与排练
一
音 、 女 中音 和 男低 音给 男 高音 声部 做 了很好 的铺 垫 。 男低音 对主 旋 律进 行 了模 仿 ,增 强 了色 彩 感 。女 中音 声部 是长 音 , 中间不要 换 气 ,连 绵不 断 !力度 由m p 增 强到 m f 。3 3 —4 O 小节 的主 旋律 由女 中音演 唱 。这 时 女中音 的声音 要深 沉而 厚 重 ,模仿 中年 妇 女 的声 音 。女高音 声 部对 主旋 律进 行 了模 仿 ,而 男高 音和 男低 音 声部 则 是 和 声 性 的声 部 。力 度 由m p  ̄ l J p 。 四个 声部 交 织在 一 起 ,就 好像
牧 歌 是 蒙古族 牧 民在 草 原上 歌唱 的 一种 民歌 形式 。其音 调 高 亢绵 延 ,节 奏 自由,有 种气 势 宽广 的感 觉 。大部 分 是赞 美 故乡 山 河 ,表现 牧 民对 美好 生 活 的 向往 和追 求 , 以及热 爱 生活 ,热 爱 劳 动 的 淳朴 情 感 。1 9 5 6 年 作 曲家瞿 希贤 将 《 牧 歌 》改 编为 无伴 奏混
后 的 尾 声部分 是 至关 重要 的 。 同学们 的气 息要 稳 ,女 高音 的最 后 两 小 节要 把气 息 支持 好 ,最后 的 一个 音要 站稳 了 唱 。其 它 声部 的
长音 要连 着 唱完 。最 别具 一格 的 是 ,作 曲家很 巧妙 地运 用 了 附加 音 和 弦 ,加 了个 七音 ,而 且最 后 也结 束在 七级 音上 ,这 样 处理 为 作品 增添 了连 绵 不绝 和情 深 意远 的效 果和 意境 , 目的 是为 了营 造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牧歌》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牧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牧歌》。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创作,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牧歌》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和牧民生活,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诗歌艺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生学习《牧歌》的歌词,理解其意义和主题。
学生分析《牧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创作诗歌。
2.2 背景知识:学生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创作《牧歌》的动机和意图。
学生了解《牧歌》所属的文学流派和音乐曲风,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和默写《牧歌》。
学生能够理解《牧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技能。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牧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牧歌》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和牧民生活的感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牧歌》的背景、意义和修辞手法等。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活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采用实践活动法,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技能。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如PPT、音频、视频等,展示《牧歌》的文本、图片和相关资料。
使用教学挂图、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牧歌》的内容。
第五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王之涣和《牧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牧歌》的意义、主题和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牧歌》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牧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歌》是一首四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人音版。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牧场景象。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轻松愉快的旋律表现了牧羊人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第二乐段则以慢节奏的旋律表达了牧羊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简单的节奏、旋律的感知,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初步理解。
但在这首歌曲的学习中,仍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学生对于牧场景象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来理解歌曲的意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牧歌》。
2.能够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到牧场景象的美妙。
3.能够通过音乐学习,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4.能够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对于牧场景象的理解和感受。
3.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来理解歌曲的意境。
3.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乐谱:《牧歌》的乐谱。
2.音响设备:音响、麦克风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与牧场景象相关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牧歌》的背景和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牧歌》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知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唱练,重点解决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唱、接龙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初一音乐《牧歌》课件
音乐创作与表演
总结词
实践音乐的表演技巧
详细描述
学生将学习《牧歌》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发声、共鸣等,并进行表演实践。此外,学生还可以尝试 演奏《牧歌》的简易乐器版,体验不同音乐元素的融合。
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总结词
探索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详细描述
通过欣赏《牧歌》。此外,学生还可以尝试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创作出具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作品赏析
《牧歌》的旋律优美、流畅,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特 色。它的曲调悠扬,节奏自由,给人以宽广、自由的感觉 。
《牧歌》的音乐结构简单明了,由引子、主旋律、副旋律 和尾声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主旋律是整首作品的核心部 分,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和音色变化,表现出丰富的音乐 层次和情感表达。
2023
PART 02
调式
调式决定了音乐的色彩和情感。这首 曲子采用大调式,给人以积极、向上 的感觉。
音乐风格与特点
音乐风格
这首《牧歌》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旋律优美、抒情,给人以宽广、 自由的感觉。
特点
歌曲的节奏平稳,旋律起伏较大,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滑音,表现出蒙古族音 乐的独特韵味。同时,这首曲子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 曲目之一。
旋律与和声
旋律
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流畅,采 用了民族调式,具有浓郁的民族 特色。旋律与歌词完美结合,表 达了牧民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
和声
和声运用简洁、和谐,为乐曲增 添了浓郁的氛围感和层次感。和 声与旋律相互衬托,使音乐作品
更加丰富和立体。
旋律与和声的结合
旋律与和声的结合恰到好处,既 突出了旋律的主导地位,又丰富 了音乐的内涵。这种结合方式有 助于提升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教案:蒙古族民歌《牧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蒙古族民歌《牧歌》。
这首歌曲是一首经典的蒙古族民歌,歌词描绘了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情景。
歌曲旋律悠扬,节奏自由,具有浓厚的草原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包括歌曲的学习、分析和演唱。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牧歌》的歌词内容,感受其描绘的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
2. 学生能够掌握《牧歌》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3. 学生能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对我国多元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与记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学具:乐谱、歌词纸、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张蒙古草原的图片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然后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蒙古族民歌《牧歌》。
二、新歌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听一遍《牧歌》,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解释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3. 让学生跟唱歌曲,重点指导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三、歌词分析(10分钟)1. 解读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描绘的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歌词中的画面,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
四、演唱练习(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重点指导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2. 选取几组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蒙古民歌《牧歌》歌词内容:描绘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旋律特点:自由节奏、装饰音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笔和纸画出歌词中的草原美景。
2.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演唱《牧歌》,并分享学习感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让学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和牧民的生活,对我国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民歌《牧歌》原文及赏析
民歌《牧歌》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牧歌》原文及赏析【导语】: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三章《民族音乐》中第二节《草原之韵》,详细内容围绕蒙古族民歌《牧歌》展开。
通过学习《牧歌》,让学生解蒙古族音乐特点,感受草原文化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旋律、节奏及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认识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培养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蒙古族民歌《牧歌》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掌握《牧歌》歌词内容,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歌词单、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蒙古族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草原壮丽。
随后,介绍蒙古族生活习俗,引出蒙古族民歌《牧歌》。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牧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分析歌曲节奏、旋律特点,讲解歌词含义。
(3)示范演唱,指导学生跟唱。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牧歌》。
(2)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歌曲解析(15分钟)(1)分析《牧歌》歌词,解蒙古族风土人情。
(2)探讨《牧歌》所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蒙古族民歌《牧歌》2. 内容:(1)歌曲背景:蒙古族草原风光、生活习俗(2)歌曲特点:旋律、节奏、歌词(3)歌曲情感:对草原热爱、对生活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牧歌》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3)解其他蒙古族民歌,进行对比分析。
2. 答案:(1)歌词:略(2)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节奏平缓;旋律:五声音阶,以级进为主。
(3)对比分析: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牧歌》学习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歌曲节奏、旋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有关牧歌的古诗十首
有关牧歌的古诗十首嘿,朋友!你知道吗?牧歌就像是大自然洒在古诗世界里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先来说说王维的,“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这画面难道不像一幅温暖的乡村晚景图?就好像我们在傍晚时分,站在村头等待归家的亲人一样亲切。
再看储光羲的,“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这不正是江南水乡渔家生活的生动写照吗?是不是仿佛能看到那悠悠的小船在江上飘荡?还有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般宁静的氛围,难道不像让我们的心灵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港湾?孟浩然的也是经典,“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这难道不是老友相聚时最惬意的场景吗?还有王绩的,“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场景,像不像我们在陌生的地方回望故乡时的那种孤独与思念?刘长卿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不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夜,突然听到了家的呼唤吗?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哎呀,那种等人不来的焦急,难道你没有经历过吗?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难道不是一幅优美的野外风景画?陆游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不就是告诉我们,生活总是充满惊喜和希望吗?我的观点就是,这些有关牧歌的古诗,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乡村生活的美丽与宁静,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它们就像是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越读越让人陶醉!。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蒙古族民歌《牧歌》,通过学习《牧歌》的歌词、旋律、节奏等方面,让学生感受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2. 学会演唱《牧歌》;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材分析2.1 教材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歌词、旋律、节奏等特点。
通过学习《牧歌》,让学生感受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牧歌》;2. 了解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
2.2.2 教学难点:1. 《牧歌》的旋律和节奏;2. 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牧歌》的歌词、旋律、节奏等特点;2. 示范法:教师演唱《牧歌》,学生跟随模仿;3. 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2 教学手段1. 音频播放设备:播放《牧歌》音频,让学生欣赏和模仿;2. 投影仪:展示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的图片和视频。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1. 准备《牧歌》音频和视频资料;2. 准备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4.2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牧歌》的歌词、旋律、节奏等特点;3. 示范:教师演唱《牧歌》,学生跟随模仿;4. 练习: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五章:课后作业1. 学会演唱《牧歌》;2. 深入了解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第六章:课程扩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扩展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6.2 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观看蒙古族舞蹈表演视频,感受蒙古族的舞蹈艺术;2. 邀请蒙古族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蒙古民族的音乐魅力;3. 开展蒙古族文化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程度。
牧歌名词解释
牧歌名词解释
“牧歌”的名词解释如下:
“牧歌”是抒情诗的一种,源于古代希腊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一类诗歌。
篇幅短小,吟诵乡村生活的宁静、悠闲,以表达满足于现世生活的感情。
最早的牧歌作者是希腊化时代的诗人忒俄克里托斯,他的诗作反映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失望和厌恶,希望循迹于与世无争的理想化的田园乡村。
流传下来的有20多首,对后世欧洲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影响。
“牧歌”代表作品
公元前37年,田园诗集《牧歌》发表,由10首短歌组成,采用对歌或独歌的形式,其中有爱情诗、哀歌、哲理诗、酬友诗。
《牧歌》探究世界起源,涉及历史、现实、未来,表现政治与农事、官吏和牧人,有较广的艺术视野。
它还受当时文风的影响,偶有雕琢矫饰的痕迹。
但能够把绚丽的神话、热烈的抒情和朴实的风俗画面融合在一起,
诗句清新流畅,音韵优美,对后世诗作影响颇深。
文艺复兴时代除传统的牧歌创作外,还出现了与牧歌主题相似的田园小说和田园戏剧。
后人把抒写农村生活情景的抒情诗都称为牧歌。
牧歌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8.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10.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实践经验。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牧歌》演唱技巧和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
1. 歌曲《牧歌》的演唱,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和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欣赏内蒙古大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让学生了解长调的演唱方法和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通过合唱、分组演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牧歌 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歌声与微笑》中的《牧歌》。《牧歌》是一首描绘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美丽风光的歌曲,歌曲中运用了内蒙古长调的元素,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自由舒展。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蒙古族的音乐特色,感受草原牧民的生活情趣。
5. 结合歌曲《牧歌》,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音乐作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 美丽的草原 欣赏《牧歌》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牧歌》,学会了如 何区分蒙古族长调与短调,并且了解了无伴 奏合唱的特点,课后,请同学们多了解我国 的民族音乐及民族乐器。
感谢聆听
跟着老师的钢 琴伴奏视唱歌 谱。
附点节奏
填词演唱歌曲。
欣赏另外一首《牧歌》,听完后说说与前 一首有什么区别?
蒙古族民歌《牧歌》曾被改编为多种表演 形式,如:马头琴独奏、小提琴独奏、二胡 独奏、合唱等。
歌曲背景
1954年,中国当代杰出女作曲家瞿希贤将这首 民歌改编为无伴奏混声合唱。瞿希贤自幼受家 庭影响,爱好音乐,她的创作题材宽广、风格 多样,音乐语言清晰生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和艺术独特性。
再次聆听:无伴奏合唱有什么特点?
无伴奏合唱: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使用乐 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
拓展延伸:蒙古族乐器
1、马头琴是蒙古族最 具特色的乐器之一, 其历史可追溯至成吉 思汗时代,当时被称 为“朝尔”。
2、四胡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分为高音、 中音和低音三种。
3、雅托克,是蒙古族的一种弦鸣乐器,与中国的古 筝相似,由多根弦组成。这种乐器常用于给蒙古歌曲 伴奏,其琴声悠扬并能传播得很远。
再次聆听: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牧歌》的歌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草原景象,如 “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羊群像珍珠,撒在 绿绒上。无边的草原,是我们的故乡;白云和青 天,是我们的蓬帐。”这些歌词充满了对自然和 生活的热爱,给人以美的享受。
《牧歌》是长调还是短调?
《牧歌》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具有长调歌曲的典型特征。长调歌曲的 特点包括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 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
《牧歌》PPT精选教学课件
一直执着于生命的简约格调,只愿用一颗淡然的心看云卷云舒,看季节更迭。许多不合时节的事物,必然会被光阴遗落,就像曾经繁茂的秋叶,待生命枯竭,终将脱离叶脉的相系相牵。而我,一直在这里,抖落一身的负累,永恒以树的姿态站立于季风中,昂首向着那无边温暖的碧蓝晴空。 夜幕降临了,春雨柔柔的亲吻着薄如蝉翼的纱帘,有节奏的淅沥在窗棂上,更增添了无限的意念。意念中的我,在幸福和恬淡中,漫捻心弦化为若水般的轻柔曼妙在深情的雨夜里。此刻,窗外的雨不再是清冷的秋雨了,在我的眸里是一种柔软,似撒娇少女的情怀,是怜、是爱、是柔、是润在我的心里是一种憧憬,憧憬着一份美好的未来,与你相拥在花雨飘飞的时节,让爱情肆意的怒放在油纸伞下,青石边,丁香小巷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时光,这样的时刻,心不经意间便醉了、醉了、醉在这如曼妙轻盈舞步的秋雨中
《牧歌》
请欣赏
• 合唱版《牧歌》
创作背景
1954年,翟希贤以蒙古民歌《牧歌》 为主旋律运用和声变奏手法将其改变为一 首无伴奏合唱曲,着意于木,牧民对故乡 的眷恋,对幸福生活的赞颂和对美好未来 的向往
歌曲《牧歌》 的曲式结构 是什么?
一段体
长调
•
长调
节奏自由
旋律舒展、辽阔
句尾悠长, 由两个乐句构成
时光荏苒,岁月无声。日子不紧不慢的如涓涓溪水静静的流去,而从身边流去的只有时光,沉淀下来的是与你一路相伴的幸福和快乐,温馨和安暖。于我,在这个凋零都感受到诗意横溢的秋,只想做一件事,拈一片绯红的枫叶,轻轻地刻上我的心语。对信仰,是我今生永不改变的主题!而后,幸福的寄往有你的那个城市。从此,在我心里,于我的生命里,轻握你许的安暖,静静地在岁月的彼岸,为你守候一世永恒! 一段情,反复的掂量,最后加深了岁月的绵长。一路追赶里,一路追忆里,最后得到的是什么,最后又失去的是什么。或许,只有我们在静思的时候才会明白,这路的追忆里,我们得到的快乐往往比痛苦要少。当相思成殇的时候,除了对月徒悲叹之外,什么也不曾抓到。
无伴奏合唱《牧歌》
合唱队在舞台上的表演动作和队 形变化,为作品增添了视觉上的 观赏性,使画面更加生动。
观众反馈
感动与共鸣
许多观众表示,无伴奏合唱《牧歌》给他们带来了深 刻的感动,唤起了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高度评价
观众对作品的评价普遍很高,认为这是一部能够触动 人心灵的艺术佳作。
强烈推荐
不少观众表示,他们愿意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首作品, 认为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05 实践应用
合唱排练要点
音准与音色控制
确保合唱团成员在音高和音色上的准确性和一 致性,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节奏感训练
强化合唱团成员的节奏感,确保在演唱过程中 保持稳定的节奏。
动态处理
根据作品情感表达的需要,合理安排合唱团成员的音量和力度,以呈现出丰富 的音乐层次。
演出注意事项
舞台表现力
鼓励合唱团成员在演出过程中充分展现作品的情感内涵, 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辅助表达。
音乐的敬意和探索。
作品风格
《牧歌》采用了无伴奏合唱的形式,通过人声的纯净与和谐,表现出中国 传统音乐的韵味和意境。
该作品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音乐元素,既有传统音乐的婉转悠扬,又有现 代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态感。
《牧歌》在和声、旋律和节奏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为听众带来深 刻的艺术享受。
作品意义
《牧歌》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 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体现。
音程跨度
在《牧歌》中,音程的跨度通常较大,表现出宽广、悠扬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展现出合 唱团员音准和技巧的实力。
旋律风格
旋律风格通常与歌曲的主题和情感相符合,在《牧歌》中,旋律风格通常表现出宁静、 优美、浪漫的特点,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宽广、宁静的感觉。
《牧歌》教学反思
《牧歌》教学反思《牧歌》是一首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格的歌曲,在教学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之初,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二是帮助学生掌握《牧歌》的演唱技巧,如正确的发声、气息控制和音准把握;三是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出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在第一个目标的达成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播放蒙古族音乐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了蒙古族音乐的常见乐器、旋律特点和节奏风格,学生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在演唱技巧的教学方面,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但仍有一些学生在音准把握上存在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对音准的训练不够充分,没有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情感表达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但在演唱时,情感的投入还不够充分。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蒙古族的生活和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无法真正体会到歌曲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和欣赏法等。
讲授法主要用于向学生介绍蒙古族音乐的相关知识和《牧歌》的创作背景。
通过讲解,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但这种方法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缺乏参与感。
演示法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通过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还邀请了一些学生上台进行示范,让其他学生能够从同学的表演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练习法是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上,我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但在练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我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歌》
设计思路
《牧歌》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大草原迷人的景色。
蒙古民歌分长调和短调,《牧歌》是一首长调歌曲。
蒙古族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展、旋律悠长、抒情,有独特的装饰音。
2005年11月25日,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节课的重点是唱好歌曲《牧歌》,通过歌唱和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让学生唱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体会到蒙古族民歌的美,激发、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拓展部分加入了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欣赏,进一步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从歌曲旋律中体会辽阔的草原,激励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我国每一寸土地,热爱我国的民族文化。
2、通过聆听歌曲、哼唱旋律、分析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等方式学习歌曲,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风格。
3、了解蒙古长调民歌风格、节奏、旋律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够体验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天堂》(腾格尔)
【设计意图:让学生随着这首熟悉的歌曲走进课堂,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气氛,把学生带入到辽阔的草原,为学习《牧歌》做好铺垫准备】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说你印象中的蒙古音乐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起学生兴趣,导入教学内容。
】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课件播放)
2、复听歌曲,课件视频播放德德玛演唱的《牧歌》。
(问题:歌曲描写了草原的什么景色?辽阔的草原、蓝天、白云、羊群)
3、再听歌曲,(问题:歌曲中是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描绘“草原的辽阔”)
【设计意图:听觉体验是学习、演唱歌曲的基础,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聆听,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跟录音学生小声用“啦”哼唱。
(课件播放歌曲《牧歌》视频)
5、跟伴奏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气息)
【设计意图:《牧歌》的难点是:歌曲只有两个乐句,速度较慢,学生的气息很难托住。
用“啦”哼唱歌曲旋律,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体验歌曲的风格,为唱好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
6、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哼唱《牧歌》的旋律。
7、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旋律特点,有感情的演唱《牧歌》。
(1)《牧歌》的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柔和、悠长,老师总结。
)
(2)引导学生想象着大草原的美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哼唱旋律,了解音乐要素对歌曲的情绪、风格、形象刻画的作用,理解歌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
8、分组演唱歌曲,每组可选两名同学参加。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演唱,可检测学生唱的准确程度,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歌曲】
三、简介蒙古族民歌两种旋律形态:长调和短调
1、请同学们分辨下面两首歌曲那首是长调?那首是短调?(播放歌曲《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音频播放)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一字多音、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
短调: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
2、学生分析:《牧歌》应属于长调。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自己分析、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的特点】
四、拓展
1、初听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引导学生对比无伴奏合唱和独唱的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讨论)
老师总结: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
在优美的民歌基础上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设计意图:了解无伴奏合唱,通过对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学习了蒙古族的民歌,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和民族舞蹈,这些民族音乐是民族历史发展的成果。
民族音乐是一片沃土,只有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中的音乐才能发展壮大。
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会学到其他民族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