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上课
庖丁解牛习题上课讲义
庖丁解牛习题《庖丁解牛》知识点一、实词庖.丁解.牛官知..技经肯綮......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神欲恢恢..大軱.硎.如土委.地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莫不中.音进.乎技矣方.今之时臣以神.遇.二、一词多义善:善哉善刀而藏之族:族庖月更刀每至于族三、虚词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乎①技盖至此乎②进乎技矣③依乎天理④而况大軱乎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然①奏刀騞然②因其固然③虽然,每至于族……④怵然为戒于①合于《桑林》之舞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虽然,每至于族而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而况大軱乎提刀而立善刀而藏之四、古今义天理固然虽然至于五、通假字向:盖:技:善:六、词类活用足之所履履: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以无厚入有间无厚:七、特殊句式臣之所好者,道也技经肯綮之未尝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视为止,行为迟八、翻译句子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九、相关成语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
綮,结合处。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课外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
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
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
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
《庖丁解牛》精品课件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庄子思 想的集中体现。此书共五十二篇今仅存 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 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 《内篇》七篇为庄子自著,而《外篇》 《杂篇》则是其后学所撰。
在《庄子》一书中,他用寓言故事表 达思想和阐发道理,用丰富的想象进行 文章构思。他把所有无声、无形、变化、 生、死、神明以及许多说不明、道不清 的万事万物都囊括其中,让我们在不着 边际的文辞中,感受着文章的浪漫主义 色彩和浓浓的诗意。
究
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见,这里的文惠君便是庖丁 批驳的对象。
(3) 文惠君在文中除了衬托作用之外,也具有寓言点题的功
能,引发读者思考“养生之道”。
课
思考6:文惠君听完丁的“解牛之道”后悟到了“养生之道”,
文
文惠君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庄子在这里想说什么?可以悟到生 活、学习之中的什么道理?
探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思考1:第一段写了庖丁解牛的情景,试结合他的动作进行赏
课 析。 庖丁解牛时,他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等动
文 作流畅自如,砉然、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 庖丁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
探 的享受。 庄子把庖丁解牛说成是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这段描写
思考5:作者在庖丁解牛故事中,文惠君出现了几次,塑造文
惠君有什么作用?
课 文中文惠君总共出现了两次。
(1)第一次是在第二段,他在这里起衬托庖丁技艺高超的作用,
文 对于庖丁解牛而言则是侧面描写。
探
(2)文惠君看到听到庖丁解牛后,感叹说“技盖至此乎?”关注 点仍在“技”。而庖丁(和作者)关注点在“道”,所谓“臣
《庖丁解牛》上课课件ppt
《养生主》第一段: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 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 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
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疲困不堪啊!既然如此,还 要去追求知识,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 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 刑戮的屈辱。以遵循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 ,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惠施)前往庄子家吊唁 ,只见庄子岔 开两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着歌。 惠子说:“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身 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着瓦缶唱歌,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来说明道理。
《庄子》 共33篇
内篇(7)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所作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 (通“愉”,愉快。)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 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 矣。此之谓物化。
二、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
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 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 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 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 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 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庖丁解牛上课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虽然,每至于族”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 于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 “每至于族” “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 也”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宾语前置;介词 结构后置
庄子结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向我们解 说了养生之道,即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 会中,人类要把握其规律,小心谨慎借 以保护自己。要像庖丁把握其规律,避 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 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 一样来保护自己。 养生的关键:遵循规律,回避矛盾。
刀、牛、解牛过程和解牛方法分 別有什么寄寓?
• 会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会天大雨 4.乃中《经首》之会 聚合、会和
必然,一定
恰逢、 正好
节拍
• 盖 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 连词,因为,由于 独完。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3.技盖至此乎? 4.力拔山兮气盖世
探讨:结合生活实际,宰牛是异常残忍之事,但
庄子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 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 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 “《经首》之会”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 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 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给人以音乐般的节奏感和 美的感受,同时读者会产生急切了解庖丁的绝技是 如何取得的念头,为下文申述其技艺高超的原因作 了铺垫。
《庖丁解牛》精品课件
团队合作
虽然故事中的庖丁技艺高超,但他仍然注重团队合作,与 同伴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这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应注重团 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
心灵修养
内心平静
通过解牛的过程,庖丁达到了“以无厚入有间”的境界,即内心平静、无执无著的状态。 这启示我们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02
课程以《庖丁解牛》为基础,旨 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道家哲学思 想,培养其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
课程目标
理解《庖丁解牛》的哲学内涵,掌握 道家关于“道”与“技”的辩证思想 。
引导学生将道家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 和学习中,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提高其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感谢观看
淡泊名利
故事中的庖丁不求名利,只专注于自己的技艺和事业。这告诉我们,应淡泊名利,不被世 俗的浮华所迷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只有不断 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家庭、社会和国家。
THANKS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的理解
无为而治是道家哲学中的重要思想,指通过不干预、不强制的方式,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在 《庖丁解牛》中,庖丁并没有过度用力或强制操作,而是顺应牛的生理结构,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无为而治的体现
在解牛的过程中,庖丁的无为而治体现在他并不刻意追求结果,而是让事情自然发展。他通过长期的 实践和观察,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能够轻松地应对各种情况。这种无为而治的态度不仅提 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
《庖丁解牛》ppt课件29张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 用规律。(始解牛时,三年之后,方今之时。所解数千牛矣)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不骄傲大意。(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解题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 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里的一则 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文本解读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 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 +名”的方式
解牛之礼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 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 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 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 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 庙、王飨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 •(三年内)“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不懂规律) 庖丁学解中的头三年,心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 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这是第一境界。 •第二境界:(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懂得规律) •第三境界:“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于丹<<庄子心得>>
养生之道
筋骨相结
合之处
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大骨
好的 一年 厨师
用刀 割肉
一般的厨师
用刀砍 断骨头
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
于硎。
出
状语后置句
磨刀石
最新《庖丁解牛》上课教学讲义PPT课件
欣赏“解牛之 美”
——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
动作描写
触 倚
解履
踦
技术的高超和动作的娴熟 极富节奏感、音乐美
探讨庖丁的“解牛经”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你的体会。
解牛的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 —— “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 —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 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 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小寓言大智慧
——这个寓言对我 们有什么启示?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 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要热爱本职工作。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 合)
C、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B
(2)A、官知止而神欲行(器官感觉) B、批大卻,导大窾(批判) C、因其固然(依照)
D、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换) B
对照检测
1、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A、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出)
B、虽然,每至于族(即使这样)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警惕)
D、视为止,行为迟(阻止) D
对照检测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为: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B、吾见其难为 动词,解 C、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连词,因为 D、怵然为戒 连词,因为 (2)族 A、族庖月更刀 众 B、虽然,每至于族 (筋骨)交错聚结
1.3《庖丁解牛》课件(共63张PPT).ppt
顺其自然,避实就虚
在大的缝隙处击入, 顺着空隙下刀,还要 躲避脉络相连和筋骨 相结合的地方。
具体内涵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 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 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 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反复实践,方有真知
•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 才能获得解牛之“道”。规律
的洞悉、掌握和娴熟的运用,全 在于长期专注的实践。
一
境 界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第 二
) 目无全牛
境 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懂得规律
界
)
第 三 境 界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 而神欲行”
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
目有全 牛
(不懂 规律)
目无 全牛 (懂得 规律)
游刃有 余
(运用 规律)
❖ 思考4 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动作描写 解、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绘形)
艺术化 舞蹈化
声音描写 拟声词:砉然、騞然——莫不中音 (摹声) 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节奏)
音乐化
明确:强调说明了庖丁技艺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为下文文惠君 的赞叹和庖丁的畅谈解牛之道做铺垫。
❖ 思考2 课文怎样突出庖丁技艺之高?目的何在?
2.庖丁的回答中总领性的句子是哪一句?包含了有哪三重境界
?
关于“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
臣
之
第一
所 好
境界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者
道 也
第二 境界 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
进 乎
第三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
庖丁解牛教案14篇
庖丁解牛教案庖丁解牛教案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庖丁解牛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庖丁解牛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先秦群星璀灿的夜空中,庄子是最耀眼的星座之一。
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二、知人论世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手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1.3《庖丁解牛》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2 精思:感庄周之智
“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
2 精思:感庄周之智
材料一: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
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 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 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2 精思:感庄周之智
材料二: 本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所谓“养生主”,意思
2 精思:感庄周之智
“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实 际上,庄子在这里把“牛”比喻成了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 错综,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 无厚入有间”,顺应规律,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 精神。因此,《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因其形象化的艺 术手法、带有普遍性的思想和抽象化的语言运用、丰富的多 层次的内涵,早已突破了庄子所赋予的内容和旨意。
——南怀瑾《论语别裁》
2 精思:感庄周之智
分享1: 儒道两家的政治主张和处事理念虽有不同,
但实际上是相互统一的。
2 精思:感庄周之智
分享2: 儒家是入世的智慧,道家是出世的哲学。儒
家有社会责任感,要做到“仁义礼智信”,道家 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凡事顺其自然。
2 精思:感庄周之智
共筑精神家园 坚定文化自信
3 深味:获思辨之益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 成三个大店。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 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 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药店,不生 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 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 吃的。”
是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在该篇的开头,有一段 话可视为全文的总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 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 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 尽年。”接下来就用几则预言加以阐释,《庖丁解牛》就是 其中的第一则。
庖丁解牛公开课PPT课件
。
自我成长与修炼:如何不断提升自己?
自我认知与定位
01
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和优势,明确自己的职业
定位和发展方向。
持续学习与自我驱动
02
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和习惯,不断拓宽知识面和视野,提升自
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根据沟通目标和团队成员的特点,选 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如面对面交流、 电话沟通、电子邮件等。
倾听与理解
在沟通过程中,注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和想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
反馈与确认
在沟通结束后,及时给予反馈并确认 双方的理解是否一致,确保沟通的有 效性。
05
互动环节:学员提问与讨论
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或困惑
庖丁解牛公开课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庖丁解牛故事背景与寓意 • 文本分析与解读方法 • 庖丁解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成功运用庖丁解牛思维的案
例分享 • 互动环节:学员提问与讨论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庖丁解牛故事背景与寓意
故事来源及背景介绍
出处
《庄子·内篇·养生主》
深入剖析与拓展延伸
01
02
03
04
文本内涵挖掘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剖析,挖掘 出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作者 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等。
相关背景拓展
了解与文本相关的历史、文化 、社会等背景知识,帮助更好
地理解文本。
批判性思维运用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审 视和评价,提出个人见解和观
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跨学科知识融合
《庖丁解牛》课件
(一)什么是道?
归
纳
总
(二)是什么道?
结
(三)如何得道?
课文中的“道”,是指天道,即自然的规律。庖丁所言,表面是解
牛之道,实质里还蕴含着养生之道。庖丁成就解牛之道三个阶段中
归 纳
的智慧,通过反复实践来把握规律,即使有所成就依然怵惕自警,
总
善处柔弱以胜刚强,善刀而藏之,我们亦可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其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天道,超越技术了。 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 三年以后,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只用精神和牛 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 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之间的) 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筋脉经络相连和筋骨相 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割断筋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 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 但是刀刃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那牛的骨节有空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 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 了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 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戒惧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之处而凝结不动, 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謋”的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 了,就像泥土堆积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四处张望,为此悠然自得, 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
庄子其人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曾担任“漆园吏”,是 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世人常将“老 庄”并称。 庄子认为, “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师法天道,崇尚自然,提 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注重保养生命、保存 天性,并进一步发扬了老子“以柔克刚”的智慧。其文善用寓言,汪洋 恣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
庖丁解牛(上课)ppt
庄子的思想
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 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 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 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 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 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 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 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 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 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诸子散文
主要特点:叙事明理
春秋战国时代常用此法
《庄子· 养生主》
【学习目标】 1.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 法; 2.了解“然”“乎”等文言虚词的一些用法; 3.领会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 庖丁高超的技巧。 2.难点: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方法】 诵读法、翻译练习法、合作探究
庄子散文的风格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与先秦各家不 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诙诡怪诞,汪洋恣肆。 首先,是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通过虚构的人 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 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第三、庄子有很高 的语言驾御能力,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 描情状物多姿多彩,语言自然流畅又尖锐泼辣,用韵 声调铿锵,富有诗意,对后代影响较大。总之,庄子 的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妙趣横生,且哲学意味 很浓,是“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
庖丁的“解牛之道”: 完全顺着牛天 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 强硬砍。
课件8:第17课 庖丁解牛
深读课文 5.谈谈课文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 ①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②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③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 ④ 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⑤ 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⑥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 ⑦ 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深读课文
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① 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 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 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② 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③ 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深读课文
观点二:随顺自然,回归自然。 老庄哲学研究专家陈鼓应先生说:“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 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没有任何的牵累,可 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这就是一种神游物外的超然境界。在当下 这样一个快节奏的高科技时代,优游自在的生活已渐渐被淡忘,“每 个人只是急躁而盲目地旋转于‘高速’ 的旋涡中,像是被恶魔赶着, 匆匆忙忙地承受随波逐流”。如何才能让生命得以诗意地栖居大地? 庄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那就是随顺自然、回归自然,只有这样 才能节制欲望、清洁精神,让人类得以安然自在地生存!
深读课文 6.你如何评价庄子的养生之道? 观点一: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 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 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 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 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 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洁身自好却隐逸 遁世以山水自娱。
《庖丁解牛》上课课件(14张PPT)
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 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 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 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 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 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 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 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 来。”
突出庖丁解牛技术高超,观看都是一种享受。
内容赏析
文惠君曰:“嘻,善 哉!技盖(hé)至此乎 ?”
盖:通“盍” 何,怎样。
梁惠王说:“嘻,好啊! (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 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内容赏析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 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 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 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 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 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 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 軱(gū)乎!
庖丁解牛·解题
庖丁:一个叫丁的厨师。 解:剖开,分割。
自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标识出来。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内容赏析
庖(páo)丁为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触,肩之 所倚,足之所履,膝之 所踦(yǐ),砉(huā) 然向(xiǎng)然,奏刀 騞(huō)然,莫不中 (zhòng)音。合于《桑 林》之舞,乃中《经首》 之会。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 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技术一般的 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 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 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 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 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 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 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 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庖丁解牛》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文意理解
欧阳修的寓言《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 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 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惟手熟尔”,技术高妙:熟能生巧。
内涵探究
“刀”庖丁的“刀”用了19年了,“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
硎。”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他懂的保刀、用刀的方法。借刀说人怎样养生、 怎样保全。郭象在《庄子注》中说:“以刀可养,故知生亦可养。”庖丁讲述 完解牛的三个过程后,文惠君眼中,庖丁追求的“道”就是自己从中获得的 “养生之道”:就是不要让你的神智、体魄,精神在人生当中受到磨难,受到 损失。别人看的过不去的坎儿,你从这毫不费力地就过去了。
四个动词,前面加“所”构成“所字结构”,成为名词性短语:“手所接 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
庖丁解牛的动作很娴熟,像跳舞;声音有节奏,像音乐。可谓: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挥洒自如、登峰造极、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文意理解
第二段:文惠君赞解牛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通“盍”;亦即“何”)至此乎?”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啊!”
时间 用“刀”的方式
文意理解
始之解牛:无非全牛,停留在牛的外部;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深入到牛的内部,第一次认识的飞跃,符合人的认
识基本规律; 方今之时:游刃有余,最高境界,进入化境。
文意理解
《庖丁解牛》(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道家所关心的是个人 庄子之不为
第二章
文本解读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 。题目是后来加的。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 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 清·龚自珍《明良 论四》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庄子思想
1.批判社会现实。庄子极端蔑视礼法权贵,常对 此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
2.向往生命自由。庄子不满现实,却无力改变, 内心非常苦闷
3.提出相对主义。
《庄子》
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 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 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 大的影响。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庄子》 外篇(15) 共33篇: 杂篇(11)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 “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解牛之礼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 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 禽,辨其名物。”
固然:本来的样子。 技:“枝”,经络。 技经肯綮:正好切中事物的关键。 軱:大骨。
翻译文本——第三段
第3段 良庖岁更gēng刀,割也;族庖月更gēng刀,折zhé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
岁:名→状,每年。 族:众,一般的。 月:名→状,每月。 新发于硎: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或初露锋芒。(硎、砥、砺:磨 刀石。)
第一章
《庖丁解牛》PPT教学课件
素养目标
1.了解庄子和《庄子》的知识,积累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会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白规律的客观性和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
关于庄子与《庄子》
了解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 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 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建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 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 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 之榜样。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 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 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 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出神入化之境域,本来是 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庖丁重“道”——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 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犹豫满志, 善刀而藏之。”
出神入化之境域,本来是 谨慎谨慎,尊重规律,从来不骄傲大意。
第三部分
了解《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 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 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 《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 要反应了庄子的批评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 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庖丁解牛
• 课前重点字词回顾
• 庖丁解牛:
(
) 足之所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 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 养生焉。”
课文朗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 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 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 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 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 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 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 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 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好:爱好、追求; 道:事物的自然规律 进:超过 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全牛的 未尝:未曾 神:精神; 遇:接触 官知:视觉; 神欲:精神活动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 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止而神欲行。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 自然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 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用精 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 神在活动。
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
的理想社会。
• 道家的回应:
•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
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
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
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
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
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庄子散文的风格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与先秦 各家不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诙谐怪诞, 汪洋恣肆。首先,是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 后学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 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 妙的构思。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御能力, 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状物 多姿多彩,语言自然流畅又尖锐泼辣,用韵声 调铿锵,富有诗意,对后代影响较大。
探骊得珠 出处:《庄子· 列御寇》 原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 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 尚奚微之有哉!” 释义:原指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后演变为善于抓住要 点。 越俎代疱 出处:《庄子· 逍遥游》 原文:“疱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释义: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螳臂当车 出处:《庄子· 人间世》 原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 不胜任也。” 释义: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道家思想的园地:《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
庄子的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著名的 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 宋国蒙人。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 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 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主张“出世”“无为而治”。宋王昏庸残暴以 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 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 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 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所触:所接触的地方 “所”字结构: 所倚:所倚靠的地方 “所”+动词=名词性结构 所履:所踩的地方 踦:支撑,接触。所踦:所抵的地方 砉然:象声词,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 奏:进;騞:象声词,比“砉”声音大。 中音:合乎音律 会:节奏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 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 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抵的地方, 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騞的声音,没有不合乎 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 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阅读第1节,思考问题:
1、阅读并概括本段内容。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2、庖丁解牛技术怎样?该段从哪些方面表现 庖丁解牛技术的高超?
动作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这一系列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 反映出厨师的技艺高超,动作娴熟。
摹绘声音: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于节奏感,具有 美感。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出处:《庄子· 山木》 原文:“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 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释义: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 算计他。
运斤成风 出处:《庄子· 徐无鬼》 原文:“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 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万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释义: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 养生主》
庄子简介
生平 思想 著作
庄子,名周,字子休。 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 庄”。生活贫苦,学识渊 博,善于辩论。其著作 《庄子》现存33篇,多寓 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辩 证法思想。代表作有《逍 遥游》等。
风格
《庄子》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外篇(15)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杂篇(11)
庄周梦蝶 出处:《庄子· 齐物论》 原文:“昔日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 知周也。” 释义: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 周。亦真亦幻。 捉襟见肘 出处:《庄子· 让王》 原文:“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 决。” 释义: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庄子》是一种处世的态度,亦是一本智慧的大书,此仅举寥 寥数语,遗漏之处肯定还有很多。(马康桃辑)
阅读第3节,思考问题:
7、最后,庖丁达到“道”的境界后是 什么态度? “每至于族”他仍然会“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保持着警戒和谨 慎的态度,动作也是轻微而迟缓的, 即使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还 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 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 “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
阅读第3节,思考问题:
1、阅读并概括本段内容。 庖丁自叙解牛技术的高超。 2、庖丁解牛所追求的是什么? “解牛之道” (自然的规律,超过了宰牛的技术层 面,是庖丁经验的总谈,总领下文)
3、三年后,庖丁为什么不把牛看成一 头整牛? 因为他对牛的生理结构已烂熟于心, 因而可以自由的拆卸,从对整头牛的 感受发展到对零碎牛的感受,实际反 映庖丁技术的精进。 4、到现在,庖丁是凭什么感触牛? 不是凭五官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 的精神来感触牛,这也说明庖丁解牛 的技术由熟练达到升华。
《庄子》 共33篇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养生之道的文章,其 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人处世间,只 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以无厚入 有间”才能“保身”“全生”。(养护身体,保全生命, 享尽天年)
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
• 儒家的回应: •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 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 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
《庄子》中成语
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 秋水》 原文:河伯到了海边:“望洋向若而叹”。 释义: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 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朝三暮四 出处:《庄子· 齐物论》 原文: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释义:原指仅改变形式而不改变内容。后指变化无常。 薪火相传 出处:《庄子· 养生主》 原文:“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释义:柴虽燃尽,火种仍留传。喻师父传业于弟子, 一代代地传下去。
5、庖丁达到“道”的境界,即把握牛的自 然规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月更刀 苦练中……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岁更刀 苦练中……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19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6、庖丁达到“道”的境界,即把握牛 的自然规律的方法是什么?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 刀刃若新发于硎。 间:间隙 无厚:没有厚度 以:介词,用 恢恢:宽宽绰绰的 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于:对于 游刃:刀刃的运转 是以:因此 而,表转折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 刀刃若新发于硎。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没有厚度;用 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 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的运转一定是有 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 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以无厚入有间”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 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虽然:虽然是这样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难为:难以下刀 为:做 怵然为戒: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 然:...的样子 视为止,行为迟:为,因为 謋: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 然:...的声音 委:卸落 而,表修饰 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善:通“缮”,拭擦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 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 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 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