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四章 元代前期杂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共21页

合集下载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全套PPT课件-50109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全套PPT课件-50109

二、党怀英与闲远冲淡的诗风
▪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家境清寒,科举 之路也不顺利,至37岁才及第。先后做过地方县令、国史院 编修、翰林待制、翰林学士等职。
▪ 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间。岸 草凄以碧,鲜葩耀红丹。高云映朝日,流景青林端。我行属 朱夏,欲愒不得闲。山中有佳人,风生松桂寒。 ▪ 滦溪经雨浪生花,晓碧翻光漾晓霞。川上风光无定态,尽 供新意与诗家。
▪ 金代文学在诗词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一则汉族士人如宇文虚中、 党怀英、赵秉文、吴激、蔡松年、元好问等经历丰富,才华横溢, 感触敏锐,有深厚的诗学、词学修养,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在 他们的影响下金代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4. 蒙古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元代文学
▪ 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完成全国的统一 ▪ 元朝统一后一度停止科举考试,加之统治者推行政策,汉族
3. 杂剧、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 杂剧与南戏,剧本体制有所不同,可是,其戏剧文本都往往 呈现出悲后有喜、喜中含悲、悲喜交乘的共通的叙事美学。 其中,悲剧的故事多以团圆结局,表现古人“善有善报”的 道德观念和“邪不胜正”的乐观态度;喜剧的故事多含有悲 剧意蕴,表现我国人民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与不怕蹉跌的 顽强意念。
▪ 晓来雨霁日苍凉,枕帏摇曳西风香。困眠未足正展转,儿童 来报今重阳。吟儿苍苍浑塞色,客怀衮衮皆吾乡。敛衾默坐 思往事,天涯三载空悲伤。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 屋。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凌晨未盥三两卮, 旋酌连斟折栏菊。我本清癯酒户低,羁怀开拓何其速。
三、契丹女诗人萧观音
▪ 萧观音(1040—1075), 契丹族,平州(今河北卢龙) 人,枢密使萧惠之女,辽道 宗耶律弘基皇后。“姿容冠 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 词,尤善琵琶。”

31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七章 元代后期杂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31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七章  元代后期杂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二、南方的杂剧创作
▪ 钟嗣成《录鬼簿》下卷著录了一批杂剧家,他们或者是由北 方南下的,或者是南方本土的。
▪ 活跃于杭州等地的杂剧作家,有的还是当时的官吏,如汪勉 之,是浙东帅府令史,与鲍天祐合作杂剧《曹娥泣江》。
▪ 与前期杂剧作家多以创作谋生不尽相同,后期杂剧作家有的 不一定是以杂剧创作谋生的,他们自有职业,只是出于爱好 而从事创作。
二、乔吉与《扬州梦》
▪ 《扬州梦》 是乔吉的重 要作品。
▪ 此剧虚构了 唐代诗人杜 牧与歌女张 好好的情缘 故事。
▪ 剧作家刻意将张好好写得十分美好,多次令杜牧可望而不可 即,使之魂牵梦萦,神魂颠倒。杜牧与张好好,在南昌,在 扬州,一次再一次的相遇,总是失之交臂,好事多磨;就剧 情而言,杜牧终于在京师和张好好结合在一起,算是有了 “结果”。可是,作品的全名是《杜牧诗酒扬州梦》,剧本 最后以杜牧的唱词“今日个两眼惺惺,唤的个一枕南柯梦初 醒”收束,依然没有摆脱“梦”的感觉,这是《扬州梦》的 命意所在。
▪ 著录杂剧《豫让吞炭》、《霍光鬼谏》、《敬德不服老》三 种
思考题:
▪ 1. 试分析《东堂老》杂剧的艺术特色。 ▪ 2. 如何理解元杂剧创作的衰落现象? ▪
第七章 元代后期杂 剧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北方杂剧的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第二节 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与作品
第一节 北方杂剧的南移
一、北方杂剧家的南下
▪ 元统一中国后,南北混一,江南的富庶、文明和秀丽风物, 对北方的文化文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 随着北方杂剧家的南下,南方地区的杂剧演出也逐渐显露出 兴盛的迹象。
四、元代后期其他杂剧作家及作品
▪ 宫天挺,大名(今属河 北)人。今存《七里滩》 《范张鸡黍》两种。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本(袁行霈)整理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本(袁行霈)整理重点笔记

第六编元代文学元曲: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人称之为乐府或今乐府.元曲四大家: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

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

(关王马白/关郑马白)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

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

(三)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

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

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12种,即所谓“五宫七调”,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

第一章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一)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二)以《拜月亭》、《调风月》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三)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鲁斋郎》权贵鲁斋郎强夺银匠李四、孔目张圭之妻,迫使两家妻离子散,最后包拯将其名字改写为鱼齐即,智斩了鲁斋郎,两家终得团圆。

第六编元代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

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和形式特点
南北方戏剧圈:
(一)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 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杰 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 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 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 感受。
(二)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 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 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元朝民族等级表 等级 名称 第一等 蒙古人 第二等 色目人 第三等 汉 人
第四等 南 人
民族 蒙古族 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 丹、女真等族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 其他民族
二、文学概况
元曲 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郭沫若《西厢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品之性 格》:反抗精神,革命,无论如何,是一切 艺术之母!元代文学不仅限于戏曲,全是由 这位母亲产生出来的。这位母亲产生出来的 女孩儿,总要以《西厢》为最完美、最绝世 的了。《西厢》是超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 而且普遍的生命。《西厢》是有生命的人性 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底凯歌、纪念塔。
《长亭送别》的艺术特色: (一)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意味。
1、善于通过景物描绘,以景寓情; 2、善于通过人物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感情; 3、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触处生愁,直抒胸臆。 (二)优美的戏剧语言。 善于熔铸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又善于吸收和 提炼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形成一种含蓄凝炼、 典雅优美而又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
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 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 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 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 “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 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 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 议者只是王与郑。

24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绪论

24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绪论

3. 杂剧、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 杂剧与南戏,剧本体制有所不同,可是,其戏剧文本都往往 呈现出悲后有喜、喜中含悲、悲喜交乘的共通的叙事美学。 其中,悲剧的故事多以团圆结局,表现古人“善有善报”的 道德观念和“邪不胜正”的乐观态度;喜剧的故事多含有悲 剧意蕴,表现我国人民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与不怕蹉跌的 顽强意念。
思考题:
▪ 1. 试分析民族文化的融合对辽金元文学的意义。 ▪ 2. 如何理解杂剧与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传统,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其相近之处
▪ 就辽代文学而言,其存世作品多为质朴、真率之作。文士诗作、贵族诗 作不像汉族诗人那样讲究体式、格律,只是有感而发,言为心声。
▪ 辽代散文以应用文体为主,如表、奏、牒、题铭、碑记、塔记等,这些 文章反映了辽代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与外交事务等,大多质朴无华, 应用性很强,文学色彩较淡。
4. 戏剧创作与下层文士的时代境遇
▪ “书会才人”创作的文本往往不全是在书斋里完成的,而是 与民间艺人在日常的演出活动中“磨合”而成,像著名戏剧 家关汉卿等与艺人有密切交谊与合作,反映出他们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文人”。
▪ 元代戏剧家善于反映民生疾苦,尤为关注下层妇女的命运。 这是文学史上值得格外关注的现象。
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绪论
本章内容
▪ 一、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汇与辽西夏金元文学 ▪ 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散曲与诗文创作 ▪ 三、戏剧文学的勃兴及其中国特色
一、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 汇与辽西夏金元文学
1. 契丹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辽代文学
▪ 辽代政权长期与中原地区的五代、北宋政权对峙、并存。 ▪ 辽朝与宋朝在经济上的互相交流,也促进了辽地的物质生产。这些地区

27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三章 说唱艺术与诸宫调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27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三章  说唱艺术与诸宫调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 明初流出,改用汉字音写原 文,行间逐词标出汉语意思, 每节后附有汉语译文,成一 部独特的汉籍
二、《元朝秘史》的多种价值
▪ 《元朝秘史》基本上是依据世代口耳相传和当事人的口述撰写的, 叙述成吉思汗一生拼搏行事,大体上贴近实况,从中可见当时蒙 古游牧生活、多部族相互侵夺,由混乱走向统一,确立了一定的 社会秩序和政治结构的过程。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学价值。
一、董解元与《董西厢》
▪ 董解元,名字及生平不详,“解元”只是当时对读书人的一 种通称。
▪ 《董西厢》是目前所知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一共八卷。 作者以极大的气魄、从容的笔致、富丽的文采将《莺莺传》 重加改编,使其从一个令人深感抑郁的情变故事“蜕变”为 跌宕起伏、情真意切的爱情佳话。
二、《董西厢》的旨趣
▪ 董解元笔下莺莺的性格得到调整,诸宫调在处理男女主人公 的爱情“互动”方面显得富于机趣,缠绵动人。尤其是临歧 送别之际,千般无奈、万种痴情,殷殷寄语
四、人物关系的配置
▪ 在“说唱”的框架内,适当地重新配置人物关系,为自己的 艺术创造预留更大的空间。
▪ 法聪的形象 ▪ 红娘的形象
五、亦俗亦雅的说唱语言
三、人物形象的重塑
▪ 原作中的张生,虽不算无情之辈,却并非坚毅钟情之人,既没有口头承 诺,又没有做出实质性的举措。
▪ 而在董解元的笔下,张生是一位有担当的痴情种,他当面向莺莺说“负 心的神天放不过”,这是他郑重的誓言;接着,得知在红娘的劝说下, 老夫人同意“顺水推舟”,他喜出望外,虽然身无分文,却坚定地表示 “定物终须要”,向普救寺的法聪借了“五千贯青铜”,用来购买定情 信物,并定下还钱日期。
▪ 鼓子词的体式,先是有一段“致语”,类似小序,介绍故事的由 来,并说明这一个故事准备使用哪一个词调来演唱。整篇鼓子词 只是使用同一个词调,反复出现。在每一次演唱之前,总会有一 句套话,唤起听众的注意10次左右的“唱”配以10段左右的 “说”,构成一篇鼓子词的主体。篇末以一首词作结,是为尾声。

(完整)32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八章 元 代 散 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完整)32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八章  元 代 散 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 着离别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 望前程万里。(关汉卿撰,句中加着重号者为“衬字”)
第二节 元代前期散曲
一、杜仁杰与“善谑”曲风
▪ 杜仁杰,字仲良,一字善夫,世称“善夫先生”,济南长清 人;由金入元,有诗名,与元好问友善。其人“性善谑,才 宏学博,气锐而笔键,业专而心精”,入元后,“屡征不起”
▪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 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 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 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 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 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 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听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囗栾 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 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
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
下,则穿领花布直裰。
▪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 记许多。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么拨。
▪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 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 问甚布绢纱罗。
▪ [一煞]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后挪,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覆去由他一个。 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 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

元代文学第四章精讲

元代文学第四章精讲

第三折,有这样一段对白: 尚书云:……你比无盐败坏风俗,做的
是男游九郡,女嫁三夫。 正旦云:我则是裴少俊一个。 尚书怒云:可不道“女慕贞洁,男效才
良”;“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你还不归 家去。 正旦云:这姻缘也是天赐的。
李千金说她只钟情于一人,说姻缘天赐,无非是 反驳裴尚书的污蔑,强调自己行为的合理和人格 的纯洁。在第四折,她拒绝裴家父子,拒绝一贯 梦寐以求的婚配,正是受损害者作出的抗争。她 对少俊并非没有感情,但为了维护尊严,她甚至 准备割舍。在戏里,作者让人们看到,渴望爱情 的李千金,所看重的又非仅仅是爱情。由于李千 金注重维护自己的理想和人格,因此,她敢于把 封建道德 和封建伦理,统统扔到脑后,理直气壮 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表现出坚毅倔强的个性。
典型意象的突出。
中心意象为“孤雁”的叫声,汉元帝夜间梦 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感不已。 孤雁之哀鸣,不仅成为烘托汉元帝感伤的典型 环境,而且也是汉元帝感伤之情的寄托物。 4、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 抟高卧》。
原因:全真教的盛行;马致远崇尚隐逸; 马致远的文人情怀。(立功——归虽为大家闺秀,但却富有民间市井女 子特征。主动追求爱情;看重人格尊严;性格豪爽、 率真、泼辣 。
李千金的形象十分突出。她不仅希望得到爱情, 而且把婚姻自主看成是人生的权益,认为像卓文君 那样私奔是合情合理的事。因此,当她爱上了裴少 俊,便义无反顾地离家出走。不过,这仅仅是李千 金追求的一个方面。和一般怀春少女不同的是,她 更加看重人格的尊严。
2、《梧桐雨》讲解
a、情节:主要根据白居易《长恨歌》与陈鸿 《长恨歌传》等作品,描写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 故事。前三折写唐明皇自以为天下太平,终日宠幸 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迫于“六军不发无奈 何”的形式,终致马嵬兵变,杨玉环被缢死。第四 折,根据“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诗 意,写“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明皇从西蜀回到京 城,退居西宫,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 宴,梨园子弟正准备演出,刚与杨贵妃说上一两句 话时,却被窗外一阵阵梧桐叶上的雨声所惊醒,产 生无限惆怅之情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5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一章 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5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一章  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
▪ 西夏诗歌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描述一年十二个月的物候与习俗
二、西夏文章
▪ 西夏文章,文体多样,有骈文、序跋、书信、奏表、题记、 碑记等,应用文书的数量也颇多。
▪ 西夏的文章,颇受中原文化影响,结体简练,主旨突出,而 又带有西夏人不喜雕饰、简明朴实、条理清晰的特点。
▪ 西夏人信仰佛教,同时也有多神信仰,有的文章反映了佛教 信仰与多神信仰并存的事实,如?黑河建桥敕碑?的碑文
第三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一、宇文虚中入金及其诗作
▪ 宇文虚中〔1079—1146〕,字叔通,号龙溪老人,成都人。建炎二 年〔金天会六年,1128〕以“祈请使〞的身份出使金国,被留在金 国,不予返回。多年不仕,后任金朝官职,官至翰林承旨兼礼部尚 书。
▪ 去国匆匆遂隔年,公私无益两茫然。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 足怜。生死已从前世定,是非留与后人传。孤臣不为沉湘恨,怅望 三韩别有天。
▪ 元好问用情深挚,他的一首?摸鱼儿?更是脍炙人口: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 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 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和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 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 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那知孤馆客,独抱故土愁。感谢时难遇, 讴吟已未休。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
二、党怀英与闲远冲淡的诗风
▪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家境清寒,科举 之路也不顺利,至37岁才及第。先后做过地方县令、国史院 编修、翰林待制、翰林学士等职。
▪ 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间。岸草 凄以碧,鲜葩耀红丹。高云映朝日,流景青林端。我行属朱 夏,欲愒不得闲。山中有佳人,风生松桂寒。

大学语文第6编 元明清文学

大学语文第6编 元明清文学

拷红
背景材料
王实甫 ,名德信 , 字实甫 , 元大都 (今北京)人 。元代 杰出的杂剧作家 。 《西厢记》是他的代 表作。他的杂剧擅长 表现人物的复杂情感 , 曲词清丽 。
“ 拷红 ” 一折选自 《 西厢记 》 第四本
简析
红娘 , 是王实甫在 《 西厢记 》 中着力
描写并塑造得比较成 功的一个光彩照人的 形象 。 她虽然身处卑 下地位 , 却有着高尚 情操和美好心灵 。 红 娘出于正义感 , 因崔 老夫人的赖婚而为崔 、 张抱不平 , 并积极为 崔 、 张二人穿针引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杰出代表
冯梦龙的 《 喻世明言 》、《 警世 “ 三言 ” 通言 》、《 醒世恒言 》
凌蒙初的 《 初刻拍案惊奇 》、 “ 二拍 ” 《 二刻拍案惊奇 》
明代戏剧的主要成 就是传奇 , 产生 了伟大的戏剧家汤 显祖及其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浪漫主义 杰作 《 牡丹亭 》。
清代小说创作 A 蒲松龄《 聊斋志异 》 B 吴敬梓 《 儒林外史 》 C 曹雪芹 《 红楼梦 》
《 红楼梦 》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代表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创作的高峰 。 它所描写的社会之广泛 、 反映的生活之丰富 、 体现的思想之深刻 ,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前所未有的 。 全 书以贾宝玉 、 林黛玉 、 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 线索 , 描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的盛衰变化过 程 , 展示了封建社会 “ 末世 ” 多种多样的生活画 面和错 综复杂的矛盾 , 揭露了封建 “ 末世 ” 的黑暗,丑恶和腐 朽 , 讴歌了叛逆者和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 ,表现了对被压 迫 、被损害者的同情 , 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理想 。
讨论要点
讨论要点 谈谈这段情节中主要体现出来的黛玉和 1 AMET 宝玉的性格特征 。 2 AMET 谈谈 《 葬花吟 》 的主要艺术特点 。

辽大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辽大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辽大古代文学参考书目辽宁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深厚的人文学科底蕴备受瞩目。

在古代文学领域,辽大也有着众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源。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辽大古代文学方面的参考书目,希望能够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1.《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至第四卷)-作者:陈寅恪这套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经典著作,由辽宁大学的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撰写。

全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和流派。

对于研究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2.《辽代文学史》-作者:李慈铭辽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辽大研究的重点之一。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辽代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作品,对于了解辽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3.《金代文学研究》-作者:吕叔湘金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金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于研究金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4.《元代文学史论》-作者:李存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作品涵盖了多种文体和题材,丰富多样。

这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元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于研究元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5.《明代文学史》-作者:王国维明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诗、词、曲、小说等多种文体。

这本书对明代文学进行了全面地梳理和分析,对于研究明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

以上是一些辽宁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参考书目,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时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深度。

如果您对古代文学感兴趣,不妨阅读一些这些书籍,相信会给您带来更深入的了解和启发。

29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五章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29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五章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二、《蝴蝶梦》与《鲁斋郎》
▪ 《蝴蝶梦》是一本“包公 戏”,虽托名“包公办案”, 其社会背景却是元代的现实。
▪ 剧中的包公,得到“蝴蝶梦” 的启示,解救了深陷牢狱的 王氏兄弟,使他们终于获释 出狱。这无疑寄托着剧作家 的善良愿望,寄托着对社会 正义的热切期盼。
▪ 《鲁斋郎》也是一个“包公 戏”。戏里的鲁斋郎同样是 “权豪势要”。鲁斋郎的恶 行,天怒人怨。包公主持正 义,剪恶除奸。
▪ 他以出众的才华、深厚的阅历、骄 人的创作业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着梨园事业的发展;在编剧行当里 声望显著,在杂剧戏班中得到艺人 的拥戴。
二、关汉卿的人生选择与思想倾向
▪ 关汉卿生于北方,在燕赵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其作品字里行 间每每有英姿勃发之气,也不乏诙谐与幽默。
▪ 关汉卿也曾经离开北地,游历南方,撰有【南吕·一枝花】(杭 州景)套曲。
第四节 关汉卿杂剧 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一、“民间本位”与刚健的杂剧风格
▪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充分体现出“民间本位”的立场,没有儒生的 酸腐气息,更无粉饰时政的阿谀笔调,笔力千钧、直言无讳地写 出民众的苦难与伤痛;酣畅淋漓、激情澎湃地抒发民众的愤怒与 悲怨;机灵巧妙、风趣生动地表现民众的智慧与勇敢、笔墨辛辣、 语含鄙夷地讥刺权豪势要、宵小无赖的愚妄与卑劣。一洗“温柔 敦厚”、不痛不痒的文士做派,确立了刚健的杂剧风格。
▪ 包公集慈爱与严明于一身, 寄托着人们对“仁政”的渴 求;包公的所作所为,是关 汉卿对“仁政”的具体诠释。
第三节 关汉卿的喜剧作品
一、《望江亭》
▪ 面对生活的不公,关汉卿发现有一 类人,他们活得很有智慧,不屈服 于野蛮的权力,不屈从于苍凉的命 运,他们处于弱势,却能够巧用智 慧,有胆有识,以弱胜强,扭转厄 运,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亲友。 在多难的大地上,他们是一群带给 人们生存信心的英雄。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3、元代经济
‚观南方归附以来,负贩之商,游手之辈,朝无担石之 储,暮获千金之利。‛——张之翰《议盗》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 以及各种商品。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 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 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 任何城市可比。‛ —《马可•波罗行记》
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克服‚四折 一楔子‛的形式,采取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形式, 来表现完整的故事,使人物丰满。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 体。采用双线复合结构,戏剧冲突由两部分组成, 主要矛盾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莺莺、 张生为代表的反封建叛逆者组成。次要矛盾是莺莺、 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交错发展,一波 三折、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萌 芽 期
形 成 期
繁 荣 期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元代社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艺术
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进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 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嗜好也促进了元杂剧的繁
荣与兴盛
蒙古贵族对歌舞伎乐特别嗜好,南宋孟珙的 《蒙鞑备录》记载:国王出师,亦要女乐随行。
(3)元代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 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大加强,对元杂 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元代文学概况 关汉卿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元代南戏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况 (1234—1368)
一、社会概况
1、元代的疆域 《元史·地理志》
阴山 流沙 海表 辽左
2、元代等级制度

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第四册目录

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第四册目录

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第四册目录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1章上古神话第2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第3章《诗经》第4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第5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第6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1章秦与西汉散文第2章西汉辞赋第3章司马迀与《史记》第4章东汉辞赋第5章《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第6章汉代乐府诗第7章汉代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1章三国文学第2章两晋文学第3章陶渊明第4章南朝文学第5章北朝文学第6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1章隋及初唐文学第2章盛唐诗歌第3章李白第4章杜甫第5章中唐诗坛第6章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第7章古文思潮与唐文的成就第8章传奇与敦煌文学第9章晩唐五代诗坛第10章词的兴起与晩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1章北宋初期文学第2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3章北宋前期词坛第4章苏轼及其文学家族第5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6章北宋后期诗词第7章南宋前期文学第8章陆游与中兴诗坛第9章辛弃疾第10章南宋后期的文学第11章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绪论第1章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第2章元代诗词散文第3章说唱艺术与诸宫调第4章元代前期杂剧第5章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第6章王实甫与《西厢记》第7章元代后期杂剧第8章元代散曲第9章南戏的兴起、文体与《琵琶记》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第1章明前中期诗文第2章明代文言小说第3章《三国志演义》第4章《水浒传》第5章明代戏曲第6章汤显祖第7章《西游记》第8章《金瓶梅》第9章晩明诗文第10章明代话本小说第11章明代词曲与民歌第八编清代文学第1章清初诗文的繁荣第2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3章清初白话小说第4章《聊斋志异》与文言小说再兴第5章《儒林外史》第6章《红楼梦》第7章清中叶文学的多元格局第九编晚清文学绪论第1章龚自珍的诗文第2章魏源、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的诗第3章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第4章古典小说的畸变第5章光、宣、民初的诗文第6章“小说界革命”与晩清戏曲第7章藏、蒙古、柯尔克孜族的三大史诗。

30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六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30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六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 其二,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深化作品的意蕴。
▪ 《王西厢》既注意到舞台演出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又照应了 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展现,随着剧情的推进,人物刻画的立体 感得以强化,作品的意蕴也随之得以深化。
第二节 《西厢记》的 喜剧性冲突
一、“隔空”进行的恋爱
▪ 《王西厢》将原有的故事做了较 为充分的戏剧化处理,十分用心 去呈现符合生活逻辑和爱情逻辑 的戏剧冲突场面,展示种种有形 或无形的“阻隔”,男女主人公 在冲破这些“阻隔”后才逐渐明 白爱情的真谛。
三、口吻毕肖的宾白
▪ 剧中的宾白,也是个性化的,听其言可知其人,人物有各自 的声口,显露着各自的脾性、气质和语气特点。
▪ 《西厢记》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明代有众多刊本,拥有广 泛的读者;在清代有金圣叹 的改订本《贯华堂第六才子 书西厢记》,长期成为《西 厢记》的一个通行读本;而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 黛玉都熟读《西厢记》,更 是其深入人心的显著案例。
第六章 王实甫与 《西厢记》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王实甫的杂剧创作与“西厢”故事的新变 ▪ 第二节 《西厢记》的喜剧性冲突 ▪ 第三节 《西厢记》的语言魅力
第一节 王实甫的杂剧创作 与“西厢”故事的新变
一、王实甫的杂剧创作
▪ 王实甫的杂剧作品一共有 14种,今存《崔莺莺待月 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 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 3种
三、主人公的内心纠结及其自由意志的觉醒
▪ 《西厢记》的剧情复杂而异常纠结。剧作家不惜篇幅,浓墨 重彩,写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煎熬与焦虑,写他们外在的言语 冲突与内在的心理“互探”。这也是剧本 “出戏”的部分。
▪ 喜剧性情节正是在男女双方逐步克服彼此的心理错位过程中 推进的,反映出他们冲破礼教藩篱的困难与艰辛,显示着他 们的自主意志的逐步觉醒。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一、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了一批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等。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宋朝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中称他们为“国朝文派”。

二、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元好问诗诸体兼擅,而以七律与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一、“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二、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

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二)“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三)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三、《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一)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二)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三)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

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

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

古代文学: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

古代文学: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

元曲四大家




关、白、马、郑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序:“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 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 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 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 郑为妥也。”

代言体:成熟戏剧形式。 结构:四折、一楔子。 唱词和演唱特点:每一折用同一宫 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

“旦本”:正旦所唱的本子 “末本”:正末所唱的本子
散白:用当时的口语 韵白: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

宾白:



科范:简称“科”,指动作、表情 等。 角色:旦、末、净、外、杂。
都市繁荣

城市繁荣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思想活跃

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 儒学影响力日益下降。

反对封建礼教 儒生地位下降
儒生地位下降


宋· 郑思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 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 十丐。” 谢枋得《叠山集》:“滑稽之雄,以儒者 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 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谓其有益于国也; 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 也,谓其无益于国也。”
散曲同词在格律形式方面的不同:
第一,韵脚较密 第二,韵部的区分和诗词不同 第三,韵脚可以平仄通协; 第四,是对仗的变化较多 第五,句式变化较大 第六,可以添加衬字 字数从一字到十数字不等。如前引关汉卿《南吕一枝 花· 不伏老》套数中的一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 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只有“我是一粒铜豌豆”七 字为曲谱所规定的,其余都是衬字。 总括起来说,散曲的格律特点是:在规定的格律中,它也比 词来得富于变化;在规定的格律之外,它又允许较大程度 的自由发挥。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6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6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 白朴的词,除了表达忱挚刚毅、悲慨彻骨的情感外,还有阅 尽沧桑之后的旷达之作,如?水调歌头?〔北风下庭绿〕:
▪ 北风下庭绿,客鬓入霜华。回首北望乡国,双泪落清笳。天 地悠悠逆旅,岁月匆匆过客,吾也岂匏瓜。四海有知己,何 地不为家? 五溪鱼,千里菜,九江茶。从他造物留住,办 作老生涯。不愿酒中有圣,但愿心头无事,高枕卧烟霞。晚 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 杨维桢留意民间文艺,从民间诗歌中吸收营养
▪ ?的卢马?:
▪ 大耳主,呼阿卢,阿卢努力托我千金躯。檀溪水深不见底, 阿卢一跃三丈馀。君不见当。
▪ 杨维桢的“铁崖诗〞,因与过去正统的诗学不尽一样,不属 “正脉〞,引发争议,甚至被视为“文妖〞,诗论家也评价 不一。
▪ 张翥是一位入世颇深的人,他对现实的领悟力使他的词作别 有见地。
▪ 队队氈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却胜汉宫人,闭长门。 看 取娥眉妒宠,身后谁如遗冢?千载草青青,有芳名。
▪ 题下自注:“昔人赋昭君词,多写其红悲绿怨,作此解之。 〞
▪ 张翥风流倜傥,感情细腻,其词作也有不少流丽婉约的作品。 ▪ ?点绛唇·舟行书见?: ▪ 风起云飞,兰舟竞入横塘住。恼人何处。隔岸花篱雾。 一
五、吴莱与歌行体
▪ 吴莱深受其师宋遗民方凤的影响;是一位着眼于“世道之盛衰,时政之 治乱〞的诗人。他的诗作多用歌行体,意蕴深沉,才情充分。
▪ 大江西来自巴蜀,直下万里浇吴楚。我从扬子指蒜山,旧读水经今始睹。 平生壮志此最奇,一叶轻舟傲烟雨。怒风鼓浪屹于城,沧海输潮开水府。 凄迷滟滪恍如见,漭滉扶桑杳何所?须臾草树皆动摇,稍稍鼋鼍欲掀舞。 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吟倚金山有莫钟,望穷采石无朝橹。 谁欤敲齿咒能神?或有伛身言莫吐。向来天堑如有限,日夜军书费传羽。 三楚畸民类鱼鳖,两淮大将犹熊虎。锦帆十里徒映空,铁锁千寻竟然炬。 桑麻夹岸收战尘,芦苇成林出渔户。宁知造物总儿戏,且揽长川入尊俎。 悲哉险阻惟白波,往矣英雄几黄土!独思万载疏凿功,吾欲持觞酹神禹。

31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七章 元代后期杂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31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七章  元代后期杂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三、秦简夫与《东堂老》
▪ 《东堂老》是秦简夫的重要作品。 这是一部家庭伦理剧,演绎的是 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着意塑造 了东堂老李茂卿的形象,是他挽 救了一个浪子的人生。
▪ 这部《东堂老》杂剧正是以李茂 卿的正直无私的形象,反映出了 元代日益壮大的商人群体,张扬 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提高社会地 位的历史诉求。
一、北方杂剧家的南下
▪ 元统一中国后,南北混一,江南的富庶、文明和秀丽风物, 对北方的文化文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 随着北方杂剧家的南下,南方地区的杂剧演出也逐渐显露出 兴盛的迹象。
二、南方的杂剧创作
▪ 钟嗣成《录鬼簿》下卷著录了一批杂剧家,他们或者是由北 方南下的,或者是南方本土的。
▪ 活跃于杭州等地的杂剧作家,有的还是当时的官吏,如汪勉 之,是浙东帅府令史,与鲍天祐合作杂剧《曹娥泣江》。
▪ 《王粲登楼》是郑光祖的重要作 品。该剧以三国人物王粲为主人 公,以其传世的《登楼赋》为基 调。曲文雅致,婉转附物,意象 悲凉,不独寄托着剧作者以儒生 为吏,屈沉下僚的悲哀,也传达 出了当时众多失意文人的共有的 悲愤心情。所以,此剧能引起社 会广泛的共鸣,赢得剧评家的称 赏。
二、乔吉与《扬州梦》
第七章元代后期杂剧本章内容?第一节北方杂剧的南移?第二节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与作品第一节北方杂剧的南移一北方杂剧家的南下?元统一中国后南北混一江南的富庶文明和秀丽风物对北方的文化文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第七章 元代后期杂 剧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北方杂剧的南移 ▪ 第二节 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与作品
第一节 北方杂剧的南移
▪ 著录杂剧《豫让吞炭》、《霍光鬼谏》、《敬德不服老》三 种
思考题:
▪ 1. 试分析《东堂老》杂剧的艺术特。 ▪ 2. 如何理解元杂剧创作的衰落现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