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六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四)练习题
第六编元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元曲四大家"是指()①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②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③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④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2、《窦娥冤》中揭示出产生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是()①高利贷的残酷剥削②张驴儿之流为非作歹③桃杌之辈贪脏枉法④天地(即社会)的黑暗腐败3、赵盼儿这一戏剧人物见于()①《拜月亭》②《调风月》③《救风尘》④《望江亭》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是《西厢记》中交口称赞的一支曲子。
其中"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①比喻②拟人③借代④夸张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大小车儿"是指()①大车②小车③大大小小的车④不大不小的车6、李千金这一戏剧人物见于()①《墙头马上》②《梧桐雨》③《汉宫秋》④《拜月亭》7、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①关汉卿②王实甫③白朴④马致远8、《赵氏孤儿》的作者是()①高文秀②康进之③纪君祥④杨显之9、《赵氏孤儿》中刻画最突出的一个英雄形象是()①赵朔②程婴③韩厥公④孙杵臼10、《倩女离魂》的作者是()①乔吉②宫天挺③秦简夫④郑光祖11、在元末四大传奇中成就最高者是()①《荆钗记》②《白兔记》③《拜月亭》④《杀狗记》12、[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①白朴②张养浩③刘时中④睢景臣13、元散曲作品流传最多的作家是()①马致远②白朴③张可久④乔吉14、元代有一位散曲作家曾创作了两套[端正好]《上高监司》,反映了现实内容,扩大了散曲的题材范围。
这位散曲作家是()①马致远②刘时中③白朴④睢景臣15、元散曲作家睢景臣的代表作是()①[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②[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③[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④[般涉调·耍孩儿]《借马》16、相比较而言,元诗"四大家"成就最高者是()①虞集②杨载③范梈④揭傒斯17、其诗号称"铁崖体"的诗人是()①刘因②揭傒斯③王冕④杨维桢18、高度赞扬杂剧作家光辉业绩的散文作品是()①刘因《辋川图记》②虞集《尚志斋说》③钟嗣成《录鬼簿序》④李孝光《大龙湫记》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戏剧人物见于关汉卿作品中的有()①张驴儿②惠明③赵盼儿④李千金⑤谭记儿2、下列戏剧人物属于关汉卿作品中的正面人物有()①赵盼儿②赛卢医③谭记儿④葛彪⑤鲁斋郎3、下列戏剧人物属于关汉卿作品中的反面人物有()①周舍②葛彪③张珪④鲁斋郎⑤杨衙内4、西厢故事流传演变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是()①唐元稹《莺莺传》②宋秦观歌舞曲《调笑转踏》③宋赵令畤鼓子词《商调·蝶恋花》④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⑤元王实甫《西厢记》5、红娘的性格特点是()①聪明机智②勇敢泼辣③温柔多情④富有正义感⑤内心炽热而外表矜持6、下列剧作属末本戏的有()①《李逵负荆》②《望江亭》③《汉宫秋》④《墙头马上》⑤《赵氏孤儿》7、下列剧作属公案剧的有()①《赵氏孤儿》②《陈州粜米》③《蝴蝶梦》④《单刀会》⑤《汉宫秋》8、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①《拜月亭》②《西厢记》③《墙头马上》④《汉宫秋》⑤《倩女离魂》9、马致远()①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曲作家②是明朝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曲作家③他在杂剧《汉宫秋》中通过对王昭君形象的刻画,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④他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被人们称作"秋思之祖"⑤他的散曲只是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没有积极意义10、《李逵负荆》是一部()①悲剧②喜剧③爱情剧④公案剧⑤水浒戏11、《陈州粜米》中的主要戏剧人物有()①杨衙内②杨金吾③刘得中④张憋古⑤包拯12、元末四大传奇是指()①《拜月亭》②《白兔记》③《琵琶记》④《荆钗记》⑤《杀狗记》13、下列戏剧人物属《琵琶记》中的有()①李三娘②赵五娘③牛小姐④蔡伯喈⑤王尚书14、元代后期最有代表性的散曲作家是()①张养浩②张可久③刘时中④睢景臣⑤乔吉15、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有()①关汉卿②睢景臣③汤显祖④王实甫⑤张养浩三、填空题1、元曲包括和。
2010-6第六编 金元文学
元曲风格有二:本色、文采。
而本色又分三派——
关汉卿是“自铸伟辞,艺空一霸”,
郑光祖是“清丽芊绵,自我馨逸”,
( 4 )善于用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塑造人物, 本色派
第二章 王实甫及《西厢记》
第一节 西厢故事的演变与王实甫
《西厢记》自古以来就受到历代文人的 称誉,王骥德说它是“千古绝唱”,贾仲 名说西厢记“天下夺魁”,中央戏剧学院 戏文系主任祝肇年教授说:“元杂剧是污 泥中开出的鲜花,它使一个时代文化增辉, 是元代文学中的明珠,西厢记又是元杂剧 的明珠,它代表元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标 志着一个时代的水平”。
此外,元时代有一种书会组织,书会 是编写剧本的团体组织,不知起源于何时。 书会中人称为“才人”,才人是对名公而 言的,名公指达官贵人,为统治阶级服务 的文人。才人,则是风流跌宕而不得志于 时的接近市民阶层的文人。这些书会之间 的竞争,促进了元曲创作的繁荣。
关汉卿生平可考者不多,他现存散曲70多首, 是研究他生平、思想的主要依据,如《南吕· 一枝 花》“不伏老” 。熊自得《析津志》说关汉卿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 为一时之冠‛,由于他的长期书会才人生活“向 烟花路儿上走”,所以也沾染上一些封建落魄的 文人的浪荡作风,据载,关尝见一从嫁婢美甚, 百计思得,为夫人阻,作小令曰: 鬓雅、脸霞,屈杀了将陪嫁。规模会似大人 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文谈四话,真如解语 花。若咱,得她,倒了薄桃架。
据元末钟嗣成《录鬼簿》载杂剧作家有 152人,作品约500种。贾仲明《录鬼簿续录》
西厢记
景物(意象的选择)
情
悲 伤 忧 愁 染 离人泪
色 彩 斑 斓
空 间 广 阔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霜林醉
意境
凄美悲凉
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 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互 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
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送 别
李 叔 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元杂剧角色
末:男主角 旦:女主角 净:花脸、三花脸 丑:小花脸,男性次要人物 杂:扮老人的“孛老”,扮老妇人的“卜儿”, 扮小孩儿的“徕儿”等各种角色。
整体把握
用一句话概括本折戏的内容,用一个 词概括本折的情感基调。
从“晓来谁染霜林醉”到“一鞭残照 里”,按时间的顺序描写了哪几个场 面?请给每个场面加上一个小标题。
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约 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盛时期。剧 作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等 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 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 型形象。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 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题材的 元代杂剧的高峰。
人物赏析
《长亭送别》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复杂心理?结 合文本分析。 张生一再表白,莺莺还是反复试探、叮咛,是 否多心多余?
小结莺莺的人物形象。
鉴赏曲词
赏 析
【端正好】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5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一章 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
二、西夏文章
▪ 西夏文章,文体多样,有骈文、序跋、书信、奏表、题记、 碑记等,应用文书的数量也颇多。
▪ 西夏的文章,颇受中原文化影响,结体简练,主旨突出,而 又带有西夏人不喜雕饰、简明朴实、条理清晰的特点。
▪ 西夏人信仰佛教,同时也有多神信仰,有的文章反映了佛教 信仰与多神信仰并存的事实,如?黑河建桥敕碑?的碑文
第三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一、宇文虚中入金及其诗作
▪ 宇文虚中〔1079—1146〕,字叔通,号龙溪老人,成都人。建炎二 年〔金天会六年,1128〕以“祈请使〞的身份出使金国,被留在金 国,不予返回。多年不仕,后任金朝官职,官至翰林承旨兼礼部尚 书。
▪ 去国匆匆遂隔年,公私无益两茫然。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 足怜。生死已从前世定,是非留与后人传。孤臣不为沉湘恨,怅望 三韩别有天。
▪ 元好问用情深挚,他的一首?摸鱼儿?更是脍炙人口: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 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 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和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 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 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那知孤馆客,独抱故土愁。感谢时难遇, 讴吟已未休。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
二、党怀英与闲远冲淡的诗风
▪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家境清寒,科举 之路也不顺利,至37岁才及第。先后做过地方县令、国史院 编修、翰林待制、翰林学士等职。
▪ 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间。岸草 凄以碧,鲜葩耀红丹。高云映朝日,流景青林端。我行属朱 夏,欲愒不得闲。山中有佳人,风生松桂寒。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名词解释国朝文派一.金大定、明昌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
代表作家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二.蔡珪: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具有北国雄健诗风;党怀英:在诗、文、书法都很擅长,其文平实畅达,不尚虚饰,其诗体物精细,有陶谢之风;王庭筠: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文书画并成卓绝。
他作诗以黄庭坚为法,诗律精严生新,却没有险怪生涩之病,很少用典。
国朝文派出现后,标志着金代文学的真正开始。
诸宫调所谓“诸宫调”,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诗论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诗论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一.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历评汉魏以下的诗人作品来明辨清浊,故其论诗绝句,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二.他颂扬魏晋风骨,又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天然,质朴和有英雄气。
他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诸家诗歌在风格意境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褒多于贬。
三.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微辞,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同而一味求奇。
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认为以偏离了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
矛头所指苏、黄后学一味求新求变的“更出奇”,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诗派中人。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文学基础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文学基础》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1.试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各占50%)1.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共30分)2.简答(4题,每题10分,共40分)3.分析论述(2题,每题15分,共30分)4.鉴赏批评(2题,每题25分,50分)三、主要参考书:1.《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袁世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考查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神话及其产生,上古神话的传播、流传和记录,《山海经》。
古神话的主导精神,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尚书》的汇编及存篇,《尚书》内容的认识价值,《尚书》的记言与叙事。
第三章《诗经》“风”“雅”“颂”及《诗经》的分类,采诗、献诗及《诗经》的结集。
《周颂》中的祭祖诗,《大雅》中的周族“史诗”,农事牧猎诗,典礼宴饮诗,怨刺诗和讽刺诗,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国风》中的婚恋诗。
《诗经》的艺术特征:写实与“诗言志”,“赋”“比”“兴”。
《诗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春秋》与《左传》,《左传》的内容及认识价值,《左传》的叙事艺术,《左传》的语言。
《战国策》其书及编纂,《战国策》的内容及倾向,《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战国策》人物说辞的语言艺术,《战国策》的叙述描写。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老子与《老子》,孙武与《孙子》,孔子与《论语》,墨子与《墨子》,孟子及《孟子》,庄周与《庄子》,荀子与《荀子》,韩非与《韩非子》。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赋屈原的生平,屈原的创作,“楚辞”的涵义。
《九歌》《九章》。
《离骚》的创作,《离骚》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离骚》的象征艺术,《离骚》的神奇想象。
元代文学第二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 4、人物形象:
• 《王西厢》让人物形象更为鲜 明、复杂。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
中等辈伏低。新杂剧,
旧传奇,《西厢记》天
下夺魁。
二、题材源流
1、唐: 唐传奇: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诗歌: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2、宋金: 宋鼓子词: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 宋杂剧:《莺莺六幺》 金院本:《红娘子》 金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2、冲突线索:
• 《董西厢》是单线结构; 《王西厢》为复线结构:老 夫人、郑恒与张生、莺莺、 红娘一方的冲突;还有张生、 莺莺、红娘内部冲突。
• “赖婚” • “赖简” • “拷红”
3、情节结构:
删减了《董西厢》许 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 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
《董西厢》张生主动提出 进京求功名,《王西厢》 改为老夫人“逼试”。
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 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 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 向日莺莺潜出闺房,夫人窥之,召立莺莺於庭下, 责之曰:“汝为女子,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 私视,岂不自耻。”莺立谢而言曰:“今当改过从 新,毋敢再犯。”是他亲女,尚然如此,可况以下 侍妾乎?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不干已事, 何故用心?早是妾身,可以容恕,若夫人知其事, 决无干休。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
第二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王实甫(?-1324前)
•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 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早年为 书会才人,晚年幽居园林。
FJ王实甫与西厢记
主题:热情地讴歌了张生和崔莺莺自 由而真挚的爱情,以及他们对爱情的热 烈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门阀婚 姻制度、封建道德观念的虚伪性和不合 理性,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 眷属‛的这种美好理想。
二、人物形象——崔莺莺
爱情的萌生阶段: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第一本楔 子[赏花时〃幺篇]) ‚回顾觑末‛,‚临去秋波那一转‛(第一本第一折[赚 煞]) 月下隔墙吟诗:‚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 者,应怜长叹人。‛(第一本第三折) ‚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每日价情思睡 昏昏‛(第二本第一折)。 ‚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人。小梅香伏 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第 二本第一折[天下乐])
总体来看,《西厢记》杂剧揭示了崔莺 莺的一种恋爱心理,同时又细致地展示了崔 莺莺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地压倒和冲破外在 的压抑、传统的道德和心理的樊笼这整个过 程,这种恋爱心理和它的展开过程是包含着 非常深厚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容的。
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明初贾仲明称:‚《西厢记》,天下夺 魁‛(《录鬼簿》补吊词) 王世贞说:‚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艺苑卮言》)
一、剧本结构
《西厢记》是较早的一部长篇的戏曲 剧本,5本21折。 一折戏多以一人主唱,也有若干折由 数人轮唱,体现出作者的创新精神。 明人有见于此,所以称《西厢记》为 ‚传奇之祖‛。
二、戏剧冲突
三对戏剧矛盾: 第一对老夫人和崔、张、红娘之间的 矛盾 第二对崔、张、红娘三人之间的矛盾 第三对孙飞虎的叛军和崔家、张生及 普救寺僧人之间的矛盾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闪 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 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 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 曹雪芹等并列。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一、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了一批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等。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宋朝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中称他们为“国朝文派”。
二、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元好问诗诸体兼擅,而以七律与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一、“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二、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
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二)“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三)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三、《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一)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二)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三)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
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
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
王实甫和西厢记
赏析[滚绣球]: 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 莺莺的什么感情?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艺 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柳丝 玉骢 疏林 斜晖 马儿 车儿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
借景抒情夸张,身心交瘁
[叨叨令] “儿”化,叠音形容词,排比句巧妙 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 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 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 态。
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 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 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 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 别》一折中尤为突出。
“西厢”故事的演变(1)
? 唐·元稹《莺莺传》
?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 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 君之惠也。”
?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 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 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 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 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
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目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诗经》
倾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听
——李白《送友人》
无 限 惆 怅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 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 一转.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3、元代经济
‚观南方归附以来,负贩之商,游手之辈,朝无担石之 储,暮获千金之利。‛——张之翰《议盗》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 以及各种商品。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 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 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 任何城市可比。‛ —《马可•波罗行记》
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克服‚四折 一楔子‛的形式,采取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形式, 来表现完整的故事,使人物丰满。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 体。采用双线复合结构,戏剧冲突由两部分组成, 主要矛盾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莺莺、 张生为代表的反封建叛逆者组成。次要矛盾是莺莺、 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交错发展,一波 三折、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萌 芽 期
形 成 期
繁 荣 期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元代社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艺术
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进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 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嗜好也促进了元杂剧的繁
荣与兴盛
蒙古贵族对歌舞伎乐特别嗜好,南宋孟珙的 《蒙鞑备录》记载:国王出师,亦要女乐随行。
(3)元代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 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大加强,对元杂 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录
元代文学概况 关汉卿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元代南戏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况 (1234—1368)
一、社会概况
1、元代的疆域 《元史·地理志》
阴山 流沙 海表 辽左
2、元代等级制度
元代文学第二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 第一本楔子[赏花时·幺篇] :“可正是人值 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 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 • “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
人。小梅香伏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则 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第二本第一折[天 下乐])
• ……俺娘呵,将颤巍巍双头花蕊搓,香 馥馥同心缕带割,长搀搀连理琼枝挫。白头 娘不负荷,青春女成担阁,将俺那锦片也似 前程蹬脱。俺娘把甜句儿落空了他,虚名儿 误赚了我。(第二本第三折《离亭宴带歇拍 煞》)
“我死也!”
莺莺:回顾觑末
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 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借 厢
闹 斋
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 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子 时生,并不曾娶妻
红云:谁问你来?
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 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 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 向日莺莺潜出闺房,夫人窥之,召立莺莺於庭下, 责之曰:“汝为女子,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 私视,岂不自耻。”莺立谢而言曰:“今当改过从 新,毋敢再犯。”是他亲女,尚然如此,可况以下 侍妾乎?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不干已事, 何故用心?早是妾身,可以容恕,若夫人知其事, 决无干休。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
• —— 《红楼梦》 第二十三回
赖 婚
(末云):小生醉也,告退。夫人跟 前,敢一言以尽意,不知可否?前者 贼寇相迫,夫人所言,能退贼者,以 莺莺妻之。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 将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今日命小 生赴宴,将谓有喜庆之期,不知夫人 何见,以兄妹之礼相待?小生非图哺 啜而来,此事果若不偕,小生即当退。
二、王实甫与西厢记 本科元代文学
4、《西厢记》的故事内容
要想了解《西厢记》的 故事内容,当然是要看作 品。但也可以通过《西厢 记》五本的题目正名和每 本四折的“折目” ——即小题目,来了解 《西厢记》的故事内容。
2021/6/25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写主人公从邂逅到初恋。四折一楔子,楔子在四折 之前。包括惊艳、借厢、联吟、闹斋四折戏。 题目 老夫人闲春院,崔莺莺夜烧香 正名 小红娘传好事,张君瑞闹道场
崔家非相国门第,崔张婚姻无门第高低矛盾,老夫人没有起什么阻碍作用, 红娘的撮合工作比较少,法本、法聪、郑恒等人物基本没有出现。粉饰喜 新厌旧为“善补过” 。
2021/6/25
自传体小说
《莺莺传》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叙述张生与崔氏女 莺莺相恋,始乱终弃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元稹为自 己拈花惹草、不负责任进行辩解、开脱罪咎的一本 自传体小说。
2021/6/25
唐贞元年间,进京赶考的张珙在普救寺邂逅了与母 亲郑氏一起护送曾任相国的父亲灵柩回乡的崔莺莺。 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住进了西厢 房。得知莺莺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张生便到后花 园偷看,并与莺莺吟诗唱酬。
2021/6/25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写主人公爱情的波折。四折一楔子,楔子在一、二 折之间。包括寺警、请宴、赖婚、听琴四折戏。 题目 张君瑞破贼计,莽和尚生杀心 正名 小红娘昼请客,崔莺莺夜听琴
第一个把《莺莺传》改编为乐舞节目,否定“善补 过”说,作《辨传奇莺莺事》,考证张生就是元稹自己。
2021/6/25
(3)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金代出现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
《董西厢》。这不仅是今存最完整的一部诸宫调作 品,也是在崔张故事的流变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典文学知识:王实甫的《西厢记》 全国通用
王实甫的《西厢记》明末清初的文学家、评论家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称为“六才子书”,认为天下读书人都应该读一读。
前面四部咱们之前都提到过了,今天咱们再来说说《西厢记》。
它的全名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关于金圣叹,咱们补充一下:他原名采,字若采。
明朝灭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
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一生的主要成就,就是评点了《六才子书》。
他出身贫苦,所以对贫苦百姓都报以同情,最终,也死在了这件事情上。
话说当时苏州的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催缴租税,在催缴过程中,不但从中贪污还打死了百姓,让当地百姓都非常愤怒。
当时正好赶上顺治皇帝死了。
所以,金圣叹就和很多的读书人一起参加了“哭庙”,借着这个机会控告官吏。
金圣叹甚至把矛头指向了江苏巡抚。
事情的结果是金圣叹等人都被抓了起来,金圣叹被判处死刑,斩首示众。
不过金圣叹生来幽默,在死之前,还给我们留下了两个故事。
金圣叹被关进监狱,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
狱卒以为金圣叹会透露出传世宝物的秘密或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就笔墨伺候。
但没想到金圣叹的“临终要事”竟然是指着狱卒给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
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到了刑场上,刽子手手执寒光闪闪的鬼头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更加悲切,泪如泉涌。
金圣叹虽然心中难过,可他从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
儿子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哪还有心思对对联啊。
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你爹我替你对下联。
”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
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
这副生死诀别对,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
30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六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 其二,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深化作品的意蕴。
▪ 《王西厢》既注意到舞台演出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又照应了 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展现,随着剧情的推进,人物刻画的立体 感得以强化,作品的意蕴也随之得以深化。
第二节 《西厢记》的 喜剧性冲突
一、“隔空”进行的恋爱
▪ 《王西厢》将原有的故事做了较 为充分的戏剧化处理,十分用心 去呈现符合生活逻辑和爱情逻辑 的戏剧冲突场面,展示种种有形 或无形的“阻隔”,男女主人公 在冲破这些“阻隔”后才逐渐明 白爱情的真谛。
三、口吻毕肖的宾白
▪ 剧中的宾白,也是个性化的,听其言可知其人,人物有各自 的声口,显露着各自的脾性、气质和语气特点。
▪ 《西厢记》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明代有众多刊本,拥有广 泛的读者;在清代有金圣叹 的改订本《贯华堂第六才子 书西厢记》,长期成为《西 厢记》的一个通行读本;而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 黛玉都熟读《西厢记》,更 是其深入人心的显著案例。
第六章 王实甫与 《西厢记》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王实甫的杂剧创作与“西厢”故事的新变 ▪ 第二节 《西厢记》的喜剧性冲突 ▪ 第三节 《西厢记》的语言魅力
第一节 王实甫的杂剧创作 与“西厢”故事的新变
一、王实甫的杂剧创作
▪ 王实甫的杂剧作品一共有 14种,今存《崔莺莺待月 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 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 3种
三、主人公的内心纠结及其自由意志的觉醒
▪ 《西厢记》的剧情复杂而异常纠结。剧作家不惜篇幅,浓墨 重彩,写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煎熬与焦虑,写他们外在的言语 冲突与内在的心理“互探”。这也是剧本 “出戏”的部分。
▪ 喜剧性情节正是在男女双方逐步克服彼此的心理错位过程中 推进的,反映出他们冲破礼教藩篱的困难与艰辛,显示着他 们的自主意志的逐步觉醒。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西厢全不合传,若王实甫所作犹存其意,至关汉卿续之则本意全失矣。
……盖崔之自言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而微之自言曰:天之尤物不妖其身,必妖其人,合二语可以蔽斯传也。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西厢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录鬼簿》及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都记录在王实甫的剧目里;而且从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的引文看来,文字同今本《西厢记》基本相同。
有关王实甫生平的资料很少,《录鬼簿》说他“名德信,大都人”,并记录了他十三种杂剧。
从他在《破窑记》中流露的“世间人休把儒相弃,守寒窗终有峥嵘日”的思想和在《丽春堂》中抒发的宦海升沉的感叹看来,他可能是一个在仕途失意的文人。
明初贾仲名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风风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显然他也是一个熟悉当时勾栏生活的剧作家。
王实甫的戏剧除《西厢记》外,现在流传的还有《丽春堂》、《破窑记》两种,以及《芙蓉亭》、《贩茶船》的各一折曲文,成就都不很高。
《破窑记》写吕蒙正与刘月娥的爱情故事,影响比较大。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当时就深受读者欢迎。
因此,贾仲名的〈凌波仙〉词又说他“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宋金时期,说唱崔、张故事的作品,有赵令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
戏曲方面有宋官本杂剧的《莺莺六么》、金院本的《红娘子》、南戏的《张珙西厢记》等。
到了元代,这些各自在南北流行的唱本、剧本,又重新在大都、杭州等戏剧发展的中心都市汇合,南北戏曲得到交流。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王实甫把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写为戏曲,虽故事基本相同,题材却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也更鲜明了;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上也有所提高。
06、王实甫与《西厢记》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存)寇准
吕蒙正
刘月娥 刘仲实 刘员外之女月娥在彩楼上抛绣球择婿,偏偏看中穷秀才吕蒙正,并且坚持要嫁给他,刘员外劝说无效,
一怒之下将她赶至吕蒙正破窑中居住。吕蒙正在白马寺中赶斋,刘员外让长老不必接济他,又想带月娥回 家,月娥不肯。吕蒙正自觉羞辱,与好友寇准进京应举。十年后,他中状元回家乡任县令,为试探月娥, 先让媒媒婆谎称自己己死,劝月娥另嫁,月娥严词拒绝;后又假装不曾得官,月娥也没有嫌弃他,他这才 讲出实情。白马寺中,吕蒙正夫妇前往烧香,刘员外认婿,表明自己羞辱吕蒙正正是为激他上进,免得迷 恋富贵,父女终于和好。恰巧寇准做官因采访贤士也至此,众人团圆。
★王实甫资料:
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列 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据 此推断他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1234 年),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 1、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 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 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 厢记》天下夺魁。
李圭
御园射柳之时,右丞相完颜乐善连射三箭皆中,赢了右副统军使李圭,得到皇帝所赐锦袍玉带。 李圭不服,次日在香山与乐善打双陆,又输。李圭提出再输者被抹黑脸,乐善认为有失体面,怒打李 圭。李圭向皇帝告状,乐善被贬济南,幸有府尹常携歌女和酒为他作消遣,他自己钓鱼饮酒自得其乐。 后因草寇作乱,他被皇帝召回,众官员在他家中迎接。皇帝让他在家中丽春堂设庆喜筵席,李圭负荆 请罪,二人终于和好。《丽春堂》全名《四丞相歌舞丽春堂》或《四大王高宴丽春堂》,现传版本有: 明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已集本、《酹江集》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品简介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品简介【音画】王实甫的《西厢记》作品简介《西厢记》动幻影集和组图【作者简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
《录鬼簿》把他列入“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略晚,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尚在世。
贾仲明在追吊他的〔凌波仙〕词中关他的情况:“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鸯花寨明飚飚排剑戟。
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伏低。
” 所谓“风月营”、“莺花寨”,是艺人官妓聚居的场所。
王实甫混迹其间,可见与市民大众王实甫创作的杂剧计有14种。
完整地保留下来的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四折和《贩茶亭》曲名一折。
至于其它作品,均已散佚不传。
在《贩茶船》中,王实甫写妓女苏小卿怨恨书生双渐商王魁“使了些精银夯钞买人嫌”,要“把这厮剔了髓挑了筋剐了肉不伤廉”,她敢爱敢恨,是个敢运的女性;《芙蓉亭》中的韩彩云,“夜深私出绣房来,实丕丕提着利害”,主动到书斋追求所爱的敢作敢为的姑娘。
在她们身上,可以影影绰绰地看到《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影子。
【作品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
他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剧本描写书生张生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
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
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唱词中的戏剧场面
▪ 在适当的场合借用了诸宫调的表现方式,即以唱词的形式描 述正在进行的戏剧动作,以特有的手法丰富了戏剧场面的表 现力。
▪ (红唱)【脱布衫】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隔窗儿咳嗽一声,(红敲门科)(末云)是谁来也?(红云) 是我。他启朱唇急来答应。【小梁州】则见他叉手忙将礼数 迎,我这里“万福,先生”。乌纱小帽耀人明,白襽净,角 带傲黄鞓。【幺篇】衣冠济楚庞儿俊,可知道引动俺莺莺。 据相貌,凭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第二本第 二折)
三、主人公的内心纠结及其自由意志的觉醒
▪ 《西厢记》的剧情复杂而异常纠结。剧作家不惜篇幅,浓墨 重彩,写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煎熬与焦虑,写他们外在的言语 冲突与内在的心理“互探”。这也是剧本 “出戏”的部分。
▪ 喜剧性情节正是在男女双方逐步克服彼此的心理错位过程中 推进的,反映出他们冲破礼教藩篱的困难与艰辛,显示着他 们的自主意志的逐步觉醒。
▪ 其二,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深化作品的意蕴。
▪ 《王西厢》既注意到舞台演出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又照应了 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展现,随着剧情的推进,人物刻画的立体 感得以强化,作品的意蕴也随之得以深化。
第二节 《西厢记》的 喜剧性冲突
一、“隔空”进行的恋爱
▪ 《王西厢》将原有的故事做了较 为充分的戏剧化处理,十分用心 去呈现符合生活逻辑和爱情逻辑 的戏剧冲突场面,展示种种有形 或无形的“阻隔”,男女主人公 在冲破这些“阻隔”后才逐渐明 白爱情的真谛。
思考题:
▪ 1. 如何分析《西厢记》的戏剧性? ▪ 2. 试评论崔莺莺形象的独特价值。 ▪
第六章 王实甫与 《西厢记》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王实甫的杂剧创作与“西厢”故事的新变 ▪ 第二节 《西厢记》的喜剧性冲突 ▪ 第三节 《西厢记》的语言魅力
第一节 王实甫的杂剧创作 与“西厢”故事的新变
一、王实甫的杂剧创作
▪ 王实甫的杂剧作品一共有 14种,今存《崔莺莺待月 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 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 3种
二、“西厢”故事的新变
▪ 王实甫的《西厢记》(以下简称《王西厢》)在《董西厢》 的基础上成功地将“说唱”转化为“戏剧”,既吸收了《董 西厢》的创作经验,又在以下两个方面超越了《董西厢》
▪ 其一,重构戏剧情景,强化人物互动关系。 ▪ 王实甫接过了董解元的这份“遗产”而更上一层楼,在配置
新的故事元素的同时,重构戏剧情景,强化了人物的互动关 系。
三、口吻毕肖的宾白
▪ 剧中的宾白,也是个性化的,听其言可知其人,人物有各自 的声口,显露着各自的脾性、气质和语气特点。
▪ 《西厢记》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明代有众多刊本,拥有广 泛的读者;在清代有金圣叹 的改订本《贯华堂第六才子 书西厢记》,长期成为《西 厢记》的一个通行读本;而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 黛玉都熟读《西厢记》,更 是其深入人心的显著案例。
▪ 红娘形象不可或缺,正是有形 “阻隔”的产物。在恋爱故事的 前期,张生、莺莺的交往只能借 助这一沟通渠道“隔空”进行。
二、红娘“穿针引线”的戏剧意味
▪ 红娘与莺莺当初并无“默契”, 而且她们之间还有着另一重无形 的“阻隔”。莺莺一度怀疑红娘 只是老夫人派来身边的“行监坐 守”,是自己母亲的耳目,以为 难以与之“交心”,故此,不愿 意在红娘面前表露自己的心事。 而红娘又碍于卑贱身份和对男女 之事的忌讳,也不能随便将张生 的意思直白地告诉小姐。
第三节理描写
▪ 王实甫对恋爱中的男女,有深刻细致的观察与揣摩,他充分 运用杂剧的“代言体”优势,丝丝入扣而又曲尽其妙地写出 了男女主人公变动不居的恋爱心理,出之以诗一般的语言, 优雅而不失生活气息,藉此以深化题旨、充实剧情、刻画内 心世界。
▪ 落后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 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 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第二本 第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