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的并立——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朝代的更替
五代辽宋夏金元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从后梁建立开始到元朝灭亡为共四百六十多年。
在此时期,欧洲仍处于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
法国为封建割据局面;英国逐渐形成和确立封建庄园制。
在亚洲,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走向了衰亡;日本封建庄园已居统治地位。
在中国,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那时候,战争虽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有突出成就,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在唐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军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此后五十多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
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以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二、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
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废去后周皇帝,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以后,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
979年,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初年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北宋的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财政困难。
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人教版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优秀课件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ppt 人教版PPT文档19页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和封 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 辽、宋、夏、金、元ppt 人
教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是辽、宋、夏、金、元的时代特征。
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1)政治上:①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
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
②中央集权加强。
宋太祖采取分散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农业取得重大成就,手工业生产规模与技术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辽、夏、金的民族经济有一定发展。
③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民族关系:①民族政权并立。
②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对外关系:海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由传统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
(5)科技文化:①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
②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③科技文化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ppt 人教版
(2)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多,经济多次遭严重 破坏,加之黄河流域开发较早,资源过度开发,自 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②南方相对和平稳定,江南 统治者为壮大统治势力,重视经济发展。③北方人 民为躲避战乱,在三国、两晋和南宋时曾经三次大 规模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补充了 江南的劳动力,与江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3)南移的影响:①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江南成为各个朝代的粮仓钱库。②为了把钱粮运往 北方,开凿了大运河,漕运和海运兴起。③对外贸 易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④新的生产关系首先 在江南产生,南方文化名人辈出。
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 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 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 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结果:唐朝时保持全国的稳定和统一局面,表 明封建社会处于繁荣状态;宋朝时形成中央政权与 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表明封建国家处于分裂 状态。 以上特点的出现,根源于两个封建王朝整体实力的 强弱,也与封建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关, 还深受少数民族势力强弱的影响。
4.宋元文化的发展 (1)隋唐以来的文化成果、社会经济的进步、民 族关系的发展,为宋元时期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长期的民族纷争、战乱和交往,也对宋元文化产生 了深刻影响。 (2)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 针的发明,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完善了中国 古代的四大发明。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宋元 时期建筑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北宋李诫写的《营造 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梦溪笔谈》 是百科全书式著作,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郭 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编制了先进 的《授时历》,主持了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
时空边线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①科学技术的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建筑技术的提高;沈括的《梦溪笔谈》;元朝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
②理学。
③教育和史学:书院的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④文学:宋词的繁荣;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词作的内容、风格特点;陆游的诗词;市民文学──话本;元曲和关汉卿。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通过分析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填写《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表比较的自学能力。
3.我国三大发明的传播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通过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4.通过比较编年、纪传史书体例和宋词中豪放派、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培养学生的比较研究能力。
5.通过学生总结、讨论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传播,说明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大大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教育、史学、哲学、文学、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风采,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
4.通过辽、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说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
11.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历史现象分析】
赵宋王朝为什么只是能实现有限意义上的统一,而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却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统一,其中原因何在?
这主要是由两政权所处的不同时代及两政权统治者不同的内外政策和精神状态决定的。
首先,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两宋时期统一全国的时机根本不成熟,各种条件均不具备,而蒙古政权崛起时统一的时机已成熟了,表现在: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促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主要有: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⑤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二是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由知州管理地方政事,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的低下,而中央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三是弱枝强干,守内虚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加强中央军队,削弱地方武装力量。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②从其精神状态上看,赵宋王朝的统治集团总体上腐朽的,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蒙古政权的统治集团则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充满着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
【试题解析】
1、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就是少数民族的
宋元通史————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通史复习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思想文化 1、思想:理学、心学兴起
(背景、主张、认识、特点)
2、科技: 印刷术进步(活字)、外传 指南针(航海) 火药外传(阿拉伯到欧洲)
同时期的西方:
五、宋元时期(960——1368)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总况: 有限统一→大一统
1、宋: ①政治特点… ②制度:二府三司、科举 制的发展 ③中期的改革(王安石) ④民族关系(辽夏金): 和、战 ⑤外交:开放(瓷路)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 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 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化成就 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燕云十六州
③设禁军,收入地方精锐;统兵权与调兵权 分离,更戍法;杯酒释兵权
2、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官政治
②分化事权,相互制衡,强化集权
③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皇 帝
中
门
尚
书
下
书
省
省
省
(
(
(
草
审
行
拟
核
政
)
)
)
三司
3、中央中枢行政制度(二府三司)
东府
西府
①进一步分化相权,凸显皇权;
②行政、军事、财政部有限统一 → 大 一统 2、多民族政权并立
总况: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南宋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1.农业:不抑兼并(土地集中、租佃关系)
3、宋初:
农业革命——引入新品种(占城稻、棉花)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2.手工业: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在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政治:本阶段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封建国家的再度分裂——局部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的过程。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发展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
因此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朝代,而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
北宋亡后,又出现了南宋与金的对峙。
直至1279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本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阶段。
主要体现在北宋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统治,本着“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使地方行政权和财政权分开,又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
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现了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但又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
至北宋中期,已出现严重的财政、政治和边防危机。
为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
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新法没有成功。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实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后世省区的规模,并通过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机构,有效地保证了中央对包括x藏、台湾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经济:本阶段,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商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货币种类繁多,尤其是北宋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民族政权的边境上,还兴起了“榷场”贸易。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单元分析】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突出两个方面:一两宋在政、经、文、军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各民族之间相关方面的交融,进而突出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依据时空坐标建构知识体系】(1)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政治方面(2)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深化探究】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
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
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的并立——五代、辽、宋、夏、金
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的并立——五代、辽、宋、夏、金[复习目标]1.掌握北宋建立后的形势及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正确评价这些措施对结束藩镇割据和经济文化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2.掌握从五代十国到宋金对峙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的原因和表现,系统认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
同时,总结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3.分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结局等提高分析、认识能力。
4.掌握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史实,全面认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正确评价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开发所起的作用。
5.能再现两宋时期的科技、文化、史学及艺术成就,了解学校、书院等教育发展的史实,认识这些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要点梳理]本单元叙述的是从朱温907年建立后梁到1276年南宋灭亡共3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各封建王朝。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朱温于907年建立后梁,此后在50余年中,中原地区相继更迭为唐、晋、汉、周,与此同时,在南方和北方,先后并立的有10个汉族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在此期间,北方的契丹建立辽。
960年北宋建立后,在20多年中,消灭了地方割据政权,完成了中原和南方的相对统一。
中国境内处于辽、宋、夏鼎立。
女真兴起后,先后灭辽和北宋,又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的时期。
我国又一次处于分裂割据和南北对峙局面,各民族政权先后并立,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宋代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在与各少数民族关系中,虽不时处于屈辱状态,但汉族仍保持了这一时期主体民族的地位。
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长江中下游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知识点总结《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辽、北宋、西夏、金、南宋政权的建立。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必考知识点1、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亲自作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5、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都城在临安(杭州)。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重要知识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契丹的兴起:(1)时间:10世纪初(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3)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西夏的建立:(1)时间:11世纪前期(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3.北宋的建立:(1)时间:960年(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4.北宋与辽之间订立著名的澶渊之盟。
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5.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1)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070年)一一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原始人类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
(2)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和鼎盛时期。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极少量的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经济上实行“井田制”。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
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一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战国治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泰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一封建大一统时期。
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推恩令”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五代、辽、宋、夏、金、元
④城市: 代表城市:北宋的汴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 国际大都市元代的大都(北京)、杭州 城市的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如出现了四大商业名 镇(汉口、佛山、景德、朱仙) ⑤商人队伍扩大和商业资本发展,商人实际地位有所提高。 ⑥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把它 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不同点 作用和 影响 (积极 方面和 消极方 面)
分封制 西周前期,分封 制巩固了统治, 形成了疆域广大 的奴隶制帝国; 西周后期,地方 权力膨胀,导致 国家分裂
郡县制
行省制
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 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了后世 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 显; 但是这两种制度往往会造成地方失 去相应的自主权,地方人浮于事, 难以实行有效的管理。
2、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
(1)宋朝(加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元朝(新发展):
(1)宋朝(加强) 表现: ①中央官制:削相权
设“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后设参 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区、军权、 财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②地方制度:行政机构设为路、州、县。削地方藩镇之权。 军事: 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 由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 财政: 设转运使,地方赋收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 其余由中央掌控。
1、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三次议和(宋辽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南宋与金和议)
认识:一方面,反映统治的腐朽,以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另一方面,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 客观上为双方获得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生产发展、 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2、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各民族政权有战有 和,但和的时间更长,和平形态是民族关系的一种 主要形态。
七年级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战国 、秦、汉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唐 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 经济重心南移 民族融合加强 封建经济发展 明清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一个阶段:辽、西 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金与 南宋的对峙时期
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
政权名称 辽 建立 时间 10世纪初 建立民 族 契丹族 建立者 都城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960年
11世纪前 期 12世纪初 期 1127年
汉族
党项族 女真 汉族
赵匡胤 东京
元昊 兴庆
阿骨打 会宁 赵构 临安
民族 政权
建国 时间
民族
杰出 首领 耶律阿 保机 元昊
都城
与宋的 重大事件
辽
10世纪初 11世纪 前期 12世纪 初期
契丹族
上京 兴庆
澶渊之盟
西夏 金
党项族 女真族
宋夏议和 宋金议和
阿骨打
中都
/ 花胶 鱼胶
着腿疼痛の在地上打转の陈博文/面露不敢置信/|这不可能/|不只相信刘荤尔壹群人/连苏正平壹群人都忍不住站直身体/面色剧变/神色里存在着惊慌/|陈博文怎么会败/它相信舜国年轻壹辈第壹人/它应该相信不败の才对/|所存在人愣愣の着被抛出场外/在地上抱着腿痛の冷汗直 冒の陈博文/脑海都蒙咯/陈博文败咯/后果相信严重の/舜国难道真要割地给对方吗?|舜国年轻壹辈也不过如此嘛/听说这相信恁们舜国最强の壹人?居然这么不堪壹击/|沙国首领哈哈大笑/声音在城楼处响起/异常の刺耳/让每壹佫人都怒目而视/|还存在没存在人/要相信没存在人の 话/那就认输吧/把城池划出来/并且把那佫美人送来/|嚣张の话语传到每壹佫人の耳朵
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女
会宁
金 真
金的建立 1、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2、时间:12世纪初期 3、定都:会宁
金 灭 辽 和 北 宋
1141年,宋高宗指使秦 桧以“莫须有”(或许 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 杀害于风波亭。
精 忠 报 国
岳飞
1.你是如何评价岳飞 抗金?
2. 岳飞是民族英雄吗?
杭州西湖的岳飞墓
妇 虽 长 舌 非 老 贼 不 到 今 朝 !
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
人 自 宋 后 少 名 桧 ,
秦桧妻 王氏
我 到 坟 前 悔 姓 秦 .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 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 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结束了辽宋之间 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 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 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 家的发展和统一。
岳家军
(1103-1142)北宋抗金名将
这是岳飞手迹:还我河山。 表达了岳飞对金兵南下入 侵的极大愤慨和一定要收 复中原的决心。
满江红· 怒发冲冠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 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 天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新特点。中原汉族政权力量相对衰弱,在与少数民族的征伐中多处于劣势,并且多以屈辱条件,保持着与少数民族的议和。少数民族则显示了刚刚走上封建化的勃勃生气,在与中原王朝的征战中,多处于攻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日渐成熟。
(3)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统治的边疆地区,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在与中原封建王朝的和战中,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加快了本地区的发展和交流。在和平时期,通过榷场等形式,加强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各少数民族统治区多是多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都有了进步。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4)封建政治家进行了一系列维护统治和结束分裂、割据的改革。周世宗、宋太祖、金世宗等开国君主,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王安石、范仲淹等政治家,针对北宋“中衰”局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也产生了一些弊端。
(5)少数民族政治家的汉化政策。适应民族融合趋势和为了维护统治,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铁木真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了原统治方式。政治上实行“蕃汉分治”的双轨行政体制。
(2)封建经济发展的概况
①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五代十国时,全国经济重心开始由黄河流域移向长江流域;南宋时这种南移完成,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北方的格局,江浙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元代,南方经济继续发展。
②两宋农耕技术提高。③手工业方面取得新成就。
④商业和城市繁荣。⑤对外经济交流得到加强。
(3)经济发展的特点
2.政治状况
(1)分裂割据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在唐末藩镇割据的基础上,我国出现了政治上的大分裂。先是出现了十几个政权的并立,继而出现了北宋与辽、夏及后来金和大理的并立。金南下后,又出现了金与南宋及大理、蒙古的并立,大一统局面被破坏。
(2)统一因素的增长和元朝的统一。在分裂割据的同时,统一因素不断增长。五代十国相对唐末藩镇割据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局部统一。北宋实现了中原和南方的统一,虽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但这是相对统一的发展时期。后来的宋金对峙,相对五代十国和宋夏金对峙,统一因素进一步增长。正是在此基础上,元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统一。
4.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
3.封建经济的发展
(1)经济发展的原因
五代十国末年以来,相对统一局面的形成,元朝的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后周世宗的改革措施,王安石变法中的有关措施、辽发展农业的措施等都有利于经济发展。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措施,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宋与辽、宋与夏、南宋与金,通过一系列和议,双方消除了战争状态,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4.了解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表现及其对当时我国及世界的巨大影响。
二.【高考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较丰富,是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高考命题中多有体现。历年命题从未间断。考查的重点多侧重于民族关系、科技文化和社会经济方面。
本单元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在高考说明中都作为重点列为考试内容,但在实际命题中,或是只利用选择题型考查过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如榷场设置、主战派代表、王安石变法的最大阻力、棉花种植的推广、外贸的港口、毕昇、沈括的成就等等;或是作为背景依托,在材料题、问答题中有所涉及,如1997年关于南唐李昪的治国方针的材料题、1999年关于南方经济发展的材料题、2000年关于契丹国政治制度的材料题、1993年依托刘迎诗歌的问答题、2001年的关于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的问题。迄今为止较少有多方面内容、有较大深度和一定影响的大题问世。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点面结合,格外小心,力求有深度、有广度。其中,有深度的问题如对民族矛盾的认识、对民族关系主流的把握、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认识、对王安石经济改革成败的认识、对加强中央集权的评价等;有广度的问题如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把握阶段特征、各民族政权间和战关系的演变、对外贸易的新特点、藩镇问题的出现、危害与解决、南方经济的发展与经济格局
宋朝的历史地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政治方面,宋代典制对后世影响巨大,其突出现象是藩镇割据消除,进一步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大国,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元明清继
高考总复习第35页
承。农业方面,宋代人口过亿,为汉唐两倍,垦田也是汉唐两倍,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手工业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突出,其中商品货币关系进步明显,海上贸易空前发达。在文化科技方面,三大发明完善或发明于宋代,对世界影响巨大。文学、史学、教育、哲学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总之,宋朝在我国历史发展总过程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处于极其重要的阶段。
3.宋初割据局面是怎样解决的
自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到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达到顶峰。但五代十国时期也孕育了统一因素。经过长期的战争,士族地主势力受到扫荡,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从而大大减少了分裂割据的因素,增长了统一的基础。后周柴荣的改革,大大抑制了藩镇,加强了皇权,增强了国力,并开始了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北宋建立后,先确定了完成统一的正确策略,根据“先南后北”的策略,宋太祖、宋太宗在十几年中,陆续消灭了南方和北方的十国,从而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藩镇割据。与此同时,在政治、经济上宋太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夺朝中大将兵权,派文臣做知州,改革军制和军队,从而将军权集中于皇帝,消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军事基础。
但是,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产生了很多弊端,特别是宋太宗以后的诸帝,对已矫枉过正的东西不能适可而止,因而积重难返,出现了明显的弊端。第一,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不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守内虚外”,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时时受到辽、西夏侵扰。第二,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北宋被视为“积贫积弱”的王朝。
四.【基础知识归纳】
本单元叙述的是从朱温907年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4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各封建王朝。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唐灭亡后的50余年中,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五个朝代;与其并存的先后有南方和山西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建立辽。960年北宋建立,开始统一活动,相继实现了中原和南方的统一。中国境内处于辽、宋、夏三鼎立。女真兴起后,灭辽和攻宋后,又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蒙古建国后,势力渐强,开始统一活动,建立元朝,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
2.关于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君主地位和加强中央集权,针对君弱臣强和兵变割据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集中军权;分割宰相权力、削弱和分割地方长官权力,加强行政权;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等。宋太祖用不杀戮功臣等不流血的措施,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铲除了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兵变换代的主要支柱,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举措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两宋史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体例的史书,《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文学方面成绩辉煌,词成为此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是当时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元代出现了戏剧形式——元杂剧,涌现出了以关汉卿为代表的剧作家。绘画和书法也取得了很高成就。
(5)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反映这一现象的文学大量兴起.如话本,词,元曲,风俗画.
③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立金,都会宁,统治区域是东北。初期进行了抗辽正义斗争,后进入黄河流域。
④蒙古族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
⑤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攻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2)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并立。北宋与辽之间,前期宋采取攻势,后期辽采取攻势,澶渊之盟后双方议和,对峙局面形成,维持和平关系。北宋与西夏先是相互攻战,后于1044年议和。金与北宋初期建立同盟,灭辽后,又灭北宋。金采取攻势,大肆南侵。于1141年通过“绍兴和议”,金与南宋形成对峙状态。
5.宋元文化的发展
(1)隋唐以来的文化成果、社会经济的进步、民族关系的发展,为宋元时期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长期的民族纷争、战乱和交往,也对宋元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2)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完善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梦溪笔谈》是百科全书式著作。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编制了先进的《授时历》,主持了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
五.【知识拓展】
1.正确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
宋朝是继五代以后建立起来的统一封建王朝。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多称为“弱宋”。如何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呢?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漆侠都认为,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漆侠曾形象地说到,我国封建社会的总趋势,经历了两个马鞍形,从战国经秦汉是第一个高峰,魏晋时期下降,唐代又逐渐上升,宋代发展为高峰,元代又降下来,明清恢复发展。
(3)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北宋建立后,为防止藩镇割据,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其特点是中央集权,皇帝专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这些举措,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元朝建立后,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又建立了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是我国行政机构的划时代变革。元朝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
高考总复习第33页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时期。我国反复处于分裂割据和南北对峙局面,各民族政权先后并立,少主义中央集权,消除了藩镇割据。在与各少数民族关系中,宋朝不时处于屈辱状态,但汉族仍保持了主体民族地位。封建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高度发展,对外交往也有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出现了许多位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文化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