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习题解读—《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高考历史专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的统一》三年真题汇总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的统一》三年真题汇总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北京)北宋初年统治者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士人的地位。
这些措施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A.无为而治B.戒奢从简C.崇文抑武D.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北宋统治者从宿将手中收回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士人地位等措施,反映出其崇文抑武的治国特点,C项正确;无为而治与“扩大科举规模”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统治者戒奢从简的做法,排除B项;严刑峻法与“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等不符,排除D 项。
故选C项。
2.(2023年北京)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①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③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④门第观念日趋淡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政府干预,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更为松弛,体现了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①正确,宋代贱民基层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体现了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正确;宋代伴随着科举制的日益完善,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局面,体现了门第观念日趋淡化,④正确,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并没有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中国古代外戚和宦官专权较为明显的朝代是东汉晚期、唐代晚期和明代晚期,②错误,排除ABD项。
故选C项。
3.(2023年北京)在地方管理上,元朝进行了制度创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南、北面官制C.猛安谋克制D.行省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为行省制,D项正确;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排除A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是金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无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1.下列人物和及其建立的政权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耶律阿保机--金B.完颜阿骨打--辽C.赵构--北宋 D.元昊--西夏2.在宋辽澶州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A.宋真宗 B.宋太宗C.石守信 D.寇准3.关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澶渊之盟是北末与西夏国签订的盟约B.盟约订立于1005年C.订立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获胜D.澶渊之盟订立后,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4. 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宋B.辽C.西夏D.金5.以下哪一项不是宋、金议和的规定()A.南宋向金称臣B.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C.南宋向金送纳岁币D.金将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6. 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辽与西夏B.辽与南宋C.宋与西夏D.辽与北宋7. 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
它的建立者是()A.耶律阿保机B.元昊C.铁木真D.阿骨打8.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①契丹②女真③突厥④吐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10.澶渊之盟是哪两者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11.战争时,皇帝御驾亲征往往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北宋时,宋真宗亲征澶州城就使得北宋军队打退了辽军,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A.魏征B.寇准C.宋璟D.房玄龄12.如图为中国古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形势图。
据此判断,下列历史事件与图中①处的政权相关的是()A.戚继光抗倭B.赵光义攻辽 C.岳飞抗金D.文天祥抗元13.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澶州之战D.澶渊之盟14.“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15.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含达标测试题)一、课标要求内容要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认知提示: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解读: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北宋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并立,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
这些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2、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四、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提倡预习,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教师启发。
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同学们好,我们提前预习了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我们先看地图,说一说北宋周边都居住着哪些少数民族。
说一说北方的辽和西北部的西夏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权,他们发展的状况如何?找学生回答,然后导入新课。
2、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子目、第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是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和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朝代和事件,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
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较为清晰,有的学生则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
2.难点:辽、宋、西夏、金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相关知识。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
3.历史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和北宋的建立。
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北宋时期,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民族国家并立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件
目录
• 辽朝的兴起 •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 西夏和金的崛起 • 各政权间的关系与战争 • 历史影响与评价
01 辽朝的兴起
契丹的起源和发展
契丹的起源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公元4世纪 中叶,由大贺氏部落联盟组成, 最初依附于后燕。
契丹的发展
在唐朝末期,契丹逐渐强大,开 始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接 受册封,成为藩属国。
辽朝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和农业, 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文化特色
辽朝文化具有多元性,既有游牧民 族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中原地区 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 格。
02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 ,各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这 一时期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打破了此前 中原王朝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垄断,影响了东亚地 区的政治格局。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也涉及文化 层面的交流,如佛教文化的传播等。
3
提供多元文化交融的范例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不同民 族和文化间的交融,为世界历史提供了多元文化 交融的范例。
05 历史影响与评价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促进民族融合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加速,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宋代的“岁币 ”政策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形成新的地域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疆域变化,形成了新的地域格局,影 响了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七年级下册历史《两宋的政治与辽、西夏、金的并立和对峙》复习指导与练习
《两宋的政治与辽、西夏、金的并立和对峙》复习指导与练习【复习指导】1.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及其后继者依据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与宋太祖有关。
2. 简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措施及其影响。
3. 简述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措施及其影响。
4. 简述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及其影响。
5. 从北宋采取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中,对我们今天有何经验教训及启示。
6. 与北宋并立的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掌握契丹与党项发展一览表。
7.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8. 简述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评价)。
9. 简述宋夏和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评价)。
10. 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11.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12. 女真族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代,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13. 简述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14.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15.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赵构就是宋高宗。
16. 南宋初年最著名的抗金将领是岳飞。
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向金求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17. 简述岳飞抗金的成果。
18. 简述宋金和议的内容及其影响。
19. 宋高宗和秦桧向金求和并谋杀岳飞的原因是什么?20. 比较宋辽和议、宋夏和议以及宋金和议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并思考该如何评价这些和议呢?21. 岳飞受到后世人民怀念尊敬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岳飞抗金?)22. 辽和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3. 有人认为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而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你所持观点的理由。
七年级下历史《第7课 》《第8课 》笔记提纲及知识要点,课堂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
《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笔记提纲: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岳飞?笔记提纲:如何评价岳飞?评价岳飞抗金,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知识要点:名称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辽10世纪初契丹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北宋960 汉赵匡胤(宋太祖)开封(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元昊兴庆府金1115 女真阿骨打(金太祖)会宁南宋1127 汉赵构(宋高宗)临安1、少数民族发展共同点:学习中原王朝先进文化,发展自己,强大自身。
2、宋辽和战:宋朝给辽岁币。
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和发展形势图3、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4、金灭辽、北宋11251127年,金灭南宋。
5、南宋金对峙飞,和议:课堂思考题:《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P40: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
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
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
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
2、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答: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实录评析
(展示材料三:契丹、西夏与北宋的疆域图以 及各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表)
早在隋唐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族就 与中原的汉族联系交流密切。到了唐朝末年,由于 中原战乱,部分汉人北逃出长城,这就为他们带去 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公元 906 年, 年轻的阿保机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和崇高的威望登 上了八部联盟可汗的宝座。公元 916 年,耶律阿保 机称帝,定都上京临潢府,国号契丹,后改为辽。
随后攻打辽的燕京。宋辽双方战争持续不断,各有
胜负,宋军最终难以抵抗辽军势头转而实行防御政
策,辽军也元气大伤未再侵宋,宋辽边境只存在一
些小规模的冲突,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直到景德
元年(1004 年)九月,辽圣宗、萧太后决定率大军
南侵。
(展示材料四:澶渊之盟的图片和地图)
1004 年辽军南下攻打北宋,双方到了澶州这个
学生丁:我同意刚才丙同学的观点。我们都知 道北宋重文轻武,虽然我们的军事实力不强,但是 我们的经济和文化都十分繁荣。北宋的经济那么发 达,用一些钱来换回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种扬 长避短的表现。而且通过与辽、西夏在经济、文化 上的交流也更有利于不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繁荣 发展,对各方来说都是好事。
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认为不值得的 同学站在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条约对北宋经济 及国家地位的不利影响;而认为值得的同学更加关注 到了百姓的生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老师很高兴听到 大家不同的见解,大家对于和约是否值得签订问题的 探讨实际也反映了不同民族间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复杂 性。我们作为后人在看待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同中原政 权的战和问题时不能站在某一具体政权的角度,而是 要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看待问题。
58 2019年第06期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3 (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2.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3.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4.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6.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靖康之变D.宋金议和7.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A.唐太宗大败突厥后B.澶渊之盟后C.靖康之役后苏辙:《栾城集》D.偃城大捷后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B.C.D.9.下列人物属于古代党项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A.完颜阿骨打B.忽必烈C.耶律阿保机D.元昊10.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A.寇准B.宗泽C.岳飞D.于谦11.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12.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川教版)
第1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川教版)第1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其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的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对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2、难点: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介绍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发展的格局。
并引入新的学习主题。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分布在我国北方,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
在南方和今西地区则先后建立个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在这一时期,我过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学生阅读引言讲解新。
二、讲授新:(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1、辽的建立“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放录像介绍契丹族,录像中解说词大意是这样的)关于契丹族的起有个美丽的传说。
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而行,到潢河与土河相汇处的木叶,遇见一位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个互相爱慕,结为夫妻。
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
畜牧业在契丹人的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徙,以马背和帐幕为家。
他们放牧的本领很高,两三个人就能管理上千匹马。
游牧和渔猎给契丹人带衣食,他们吃猎到的野兽肉和捕的鱼,用马奶作饮料。
7《辽、宋、西夏、金并立》课件(2)2.
上京
北宋是怎样建立 的,你知道吗?
辽朝建立前后 ,内地正处于五代、 十国时期。
P36页
五代指后梁、后唐 、后晋、 后汉、后周。
北宋的建立和统治
辽
960年,赵 匡胤发动陈桥兵 变,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今开 封),史称北宋。
北 东京 宋
采取措施(见书) 加强中央集权。
你知道“陈桥兵 变”和“杯酒释 兵权”的故事吗?
1141年
绍兴和议 政局特点:
南北对峙 相对和平
作用:北方经济恢复,南方经济发展
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
一、辽、北宋、西夏并立(三角鼎立、时战时和) ①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
③1038年 元昊(党项族)
西夏
(宋夏和议)
辽
1005年(澶渊之盟)
北宋
②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
第7课
(1115年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初年,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 先后平定了南北割据政权,重建了中原 统一王朝。
注意:北宋是不是统一全国的王朝?
北宋与辽和战
辽
西 夏
1005年,北宋 与辽之间签订 澶渊之盟。
北 宋
西夏的建立
辽
西 夏 北
1038年, 元昊(党项 族)称帝, 国号大夏, 建都兴庆, 史称西夏。
宋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元昊
党项族 1038年 兴庆府
金
完颜阿骨打 女真族 1115年 上京
960年
北宋 赵匡胤(宋
太祖)
东京(今 开封)
南宋 赵构(宋高
宗)
1127年 临安(今 杭州)
你知道杨家将 的故事吗?
元昊
党项族人
第七学习主题 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返回首页 导入(1) 导入(2) 辽、北宋、西 夏的建立 辽、西夏与北 宋的战与和 南宋和金的对峙 学习与探究
《辽史》书影
第七学习主题 第1课 辽、宋、西夏、金) 辽、北宋、西 夏的建立 辽、西夏与北 宋的战与和 南宋和金的对峙 学习与探究
宋太祖
第七学习主题 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 重心的南移 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七学习主题 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导入一
返回首页 导入(1) 导入(2) 辽、北宋、西 夏的建立 辽、西夏与北 宋的战与和 南宋和金的对峙 学习与探究
唐朝灭亡以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在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则先后建立过十个割据 政权,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又一次陷入分裂割据局面。这以 后,中原地区虽然统一,但边疆地区却先后兴起一些强大的民族政权。10— 12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同辽、西夏政权的并立和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 本课即将学习这段历史。
《 听 琴 图 》 宋 徽 宗
宋徽宗瘦金体
第七学习主题 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返回首页 导入(1) 导入(2) 辽、北宋、西 夏的建立 辽、西夏与北 宋的战与和 南宋和金的对峙 学习与探究
宋钦宗
第七学习主题 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返回首页 导入(1) 导入(2) 辽、北宋、西 夏的建立 辽、西夏与北 宋的战与和 南宋和金的对峙 学习与探究
返回首页 导入(1) 导入(2) 辽、北宋、西 夏的建立 辽、西夏与北 宋的战与和 南宋和金的对峙 学习与探究
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喀喇沁旗出土。镜为等边八 角形,半球形钮,有鼻孔。 镜缘有凸弦纹两周,内区边 缘有半浮雕的草叶纹4组。钮 四周为阳文契丹小字。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教材解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材分析〗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材分析1内容标准内容要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认知提示: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解读: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北宋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并立,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
这些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奠定了基础。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第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有几种不同的途径。
一是民族迁徙。
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和北方汉族杂居相处,一部分北方人民也南迁到江南地区。
二是战争与交往。
如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争和相互交往使得当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三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
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促进了民族交融。
四是友好往来。
在国家统一时期,民族间往来频繁。
如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北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与辽、西夏的并立,是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虽然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战争频繁,但最终都以相互妥协而告终,并且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使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而且,双方议和以后,在边境设置榷场,物质交流得到加强的同时,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交汇融合,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教材第41页“读图学史”
提示:秦汉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
秦朝首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疆域西到陇西,南到南海,东到东海,北到长城一带;西汉疆域比秦朝增加了西域地区;唐朝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设置六大都护府管理周边少数民族;北宋时期,由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在北方和西北地区的统治区域缩小。
感想: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分裂行为。
教材第43页“课外学史”
提示: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述即可。
例如:岳飞是河南汤阴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他精通兵法,喜欢学习历史。
南宋初年,他参加了北方人民组织的抗金队伍“八字军”。
后来到开封,受到南宋抗金老将宗泽的赏识。
由于作战勇敢和有才千,他立下多次战功,很快成为一支军队的将领。
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
行军露宿,只许士兵睡在廊檐下。
老百姓请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去。
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岳家军”。
岳家军练兵认真,作战勇敢,多次以少胜多,在突然受到敌人袭击时也不慌乱。
金兵惧怕他们说:“推倒一座山容易,动摇岳家军的阵容难!”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
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
郾城大战中,金军投入精锐骑兵15000人。
金军大将兀术以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3000“铁塔兵”打前锋,以号称“拐子马”的骑兵居左右,列队进攻。
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
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
岳家军乘胜前进,抵达开封的朱仙镇,北方人民抗金情绪高涨。
岳飞请求宋高宗下令北伐。
宋高宗和朝中的奸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并命令岳飞撤回军队,岳飞愤慨地说:“十年的功劳,一天就断送了!”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
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
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
”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年初,宋高宗
和秦桧杀害了岳飞。
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课后习题解析
知识整理
提示:第三幅图错误。
因为辽朝灭亡是在1125年,南宋建立是在1127年,故辽和南宋不可能并立。
思考与讨论
提示:如喜欢杨六郎、穆桂英等。
史实是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通过正史记载下来,有相关文献资料可佐证,是真实的;而故事是文学创作,对历史进行人为演绎,其中加入了很多虚构的内容,增加了主现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