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七章 元代后期杂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六编  元代文学


民族杂居,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 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也给汉族文化 在固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 朝廷重视商业经营,“以功利诱天 以功利诱天 下”,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经济逐步 繁荣。


在元代,思想领域也呈现出活跃松 动的态势。 元朝立国,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 到确认。然而,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 儒家思想的影响力。
• 四、元杂剧分期 杂剧由兴盛到衰微,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其分期诸家所见不一。一般认为: 前期——元世祖至元年间 元成宗元贞、 元世祖至元年间~~元成宗元贞 前期 元世祖至元年间 元成宗元贞、 大德年间。 大德年间。 是为元杂剧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活动中心大都 大都, 黄金时代 大都 作家56人,作品337种,诸如关汉卿 杨显 关汉卿、杨显 关汉卿 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之、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高文秀、纪 君祥、郑廷玉、武汉臣等等。

处于下层的儒生,特别是一些 “书会才人 书会才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 书会才人 异动,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大量涌 向勾栏瓦肆,这也是促成杂剧发展的 重要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 元杂剧的崛起和兴盛
• 一、戏曲的形成 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 杂剧和南戏 南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 杂剧 南戏 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 曲子。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 末本”,正旦主唱的称 末本 “旦本 旦本”。 旦本 • 演剧脚色可分末、旦、净、杂四类。末分 末 正末、外末、小末等;旦分老旦、大旦、 外旦、贴旦、搽旦、小旦等;净有武生、 花脸;杂主要指丑。 旦、末为当场正色,净、杂为配角。

元代戏剧的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 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许多方面, 涉及层面异常广阔。 “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 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 医药卜巫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 域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 其态”。(胡祗遹《紫山先生大全集》卷八

24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绪论

24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绪论

3. 杂剧、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 杂剧与南戏,剧本体制有所不同,可是,其戏剧文本都往往 呈现出悲后有喜、喜中含悲、悲喜交乘的共通的叙事美学。 其中,悲剧的故事多以团圆结局,表现古人“善有善报”的 道德观念和“邪不胜正”的乐观态度;喜剧的故事多含有悲 剧意蕴,表现我国人民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与不怕蹉跌的 顽强意念。
思考题:
▪ 1. 试分析民族文化的融合对辽金元文学的意义。 ▪ 2. 如何理解杂剧与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传统,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其相近之处
▪ 就辽代文学而言,其存世作品多为质朴、真率之作。文士诗作、贵族诗 作不像汉族诗人那样讲究体式、格律,只是有感而发,言为心声。
▪ 辽代散文以应用文体为主,如表、奏、牒、题铭、碑记、塔记等,这些 文章反映了辽代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与外交事务等,大多质朴无华, 应用性很强,文学色彩较淡。
4. 戏剧创作与下层文士的时代境遇
▪ “书会才人”创作的文本往往不全是在书斋里完成的,而是 与民间艺人在日常的演出活动中“磨合”而成,像著名戏剧 家关汉卿等与艺人有密切交谊与合作,反映出他们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文人”。
▪ 元代戏剧家善于反映民生疾苦,尤为关注下层妇女的命运。 这是文学史上值得格外关注的现象。
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绪论
本章内容
▪ 一、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汇与辽西夏金元文学 ▪ 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散曲与诗文创作 ▪ 三、戏剧文学的勃兴及其中国特色
一、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 汇与辽西夏金元文学
1. 契丹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辽代文学
▪ 辽代政权长期与中原地区的五代、北宋政权对峙、并存。 ▪ 辽朝与宋朝在经济上的互相交流,也促进了辽地的物质生产。这些地区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要点(辽金夏元)】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要点(辽金夏元)】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要点(辽金夏元)】《中国古代文学》学习要点元代文学一、文学常识1、金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是元好问2、元代后期杂剧创作中心是杭州3、被王国维称赞为元杂剧中“最有悲剧之性质”的剧作有《窦娥冤》和《赵氏孤儿》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山坡羊》(潼关怀古)5、李千金、谭记儿见于关汉卿作品中的戏剧人物6、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曲是《赵氏孤儿》7、被称为“曲状元”的人是马致远8、下列作家与词集之间归属正确的一组是柳永《乐章集》9、有“南戏之祖”誉称的元末南戏是《琵琶记》10、“铁崖体”指的是杨维桢的诗歌11、被胡适、郑振铎称为“黑旋风专家”,有“小汉卿”之称的元杂剧作家是高文秀12、元杂剧的角色类型有末、旦、净、杂13、蔡伯喈是高明《琵琶记》中的人物。

14、被胡适、郑振铎称为“黑旋风专家”,有“小汉卿”之称的元杂剧作家是高文秀15、元杂剧的角色类型有末、旦、净、杂16、蔡伯喈是高明《琵琶记》中的人物。

17、王实甫《西厢记》故事的本源来自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18、在中国戏曲史上被称作“曲祖”、“南戏之祖”的是《琵琶记》19、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是莺莺、张生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20、下面属于辛派词人的作家有刘克庄陈亮刘过21、关汉卿分别以赵盼儿、杜蕊娘、谭记儿三位妓女为主角的杂剧名是《救风尘》《金线池》《望江亭》22、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其中属于叙事文学范畴的是小说讲经讲史23、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风流倜傥,桀骜不驯24、《琵琶记》的创作动机是为了提倡风化,宣扬贤孝25、元曲是杂剧散曲的合称26、下列“长亭送别”曲词中表现了莺莺反礼教的叛逆性的是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27、被王国维称赞为元杂剧中“最有悲剧之性质”的剧作有《窦娥冤》、《赵氏孤儿》28、下列关汉卿作品中属于公案戏的是《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2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构成鼎足对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30、元代“四大爱情剧”指的是《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31、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形式上是一完整的套曲主题深刻,对皇权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嘲. 运用代言体的方式从一个乡民的角度去写,艺术构思新奇独. 语言俚俗生动,幽默诙谐,比喻新颖,妙趣横生32、王实甫《西厢记》对元杂剧单人主唱的体制有突破,主唱人物有张生、莺莺、红娘3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34、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是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35、“元诗四大诗人”是指虞基、杨载、范梈、萨都刺36、元杂剧中号称“神话剧”双璧的是李好古的《张生煮海》和尚仲贤的《柳毅传书》37、四大南戏中成就最高的是《拜月亭记》38、以白居易《长恨歌》为原型、敷演李杨爱情的元杂剧是《梧桐雨》39、元代“四大南戏”的有《荆钗记》《杀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40、下列南戏作品中属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是《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41、璩秀秀崔宁郭立出自话本《碾玉观音》二、名词简释元杂剧、曲状元、《西厢记诸宫调》、南戏、诸宫调、晚唐体、话本、套数、散曲、说话四家、三、思考题(附回答要点)1、简述元杂剧的艺术体制结构上一本四折,有时加一至二个楔子。

(完整)32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八章 元 代 散 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完整)32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八章  元 代 散 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 着离别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 望前程万里。(关汉卿撰,句中加着重号者为“衬字”)
第二节 元代前期散曲
一、杜仁杰与“善谑”曲风
▪ 杜仁杰,字仲良,一字善夫,世称“善夫先生”,济南长清 人;由金入元,有诗名,与元好问友善。其人“性善谑,才 宏学博,气锐而笔键,业专而心精”,入元后,“屡征不起”
▪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 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 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 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 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 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 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听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囗栾 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 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
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
下,则穿领花布直裰。
▪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 记许多。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么拨。
▪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 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 问甚布绢纱罗。
▪ [一煞]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后挪,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覆去由他一个。 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 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5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一章 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5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一章  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
▪ 西夏诗歌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描述一年十二个月的物候与习俗
二、西夏文章
▪ 西夏文章,文体多样,有骈文、序跋、书信、奏表、题记、 碑记等,应用文书的数量也颇多。
▪ 西夏的文章,颇受中原文化影响,结体简练,主旨突出,而 又带有西夏人不喜雕饰、简明朴实、条理清晰的特点。
▪ 西夏人信仰佛教,同时也有多神信仰,有的文章反映了佛教 信仰与多神信仰并存的事实,如?黑河建桥敕碑?的碑文
第三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一、宇文虚中入金及其诗作
▪ 宇文虚中〔1079—1146〕,字叔通,号龙溪老人,成都人。建炎二 年〔金天会六年,1128〕以“祈请使〞的身份出使金国,被留在金 国,不予返回。多年不仕,后任金朝官职,官至翰林承旨兼礼部尚 书。
▪ 去国匆匆遂隔年,公私无益两茫然。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 足怜。生死已从前世定,是非留与后人传。孤臣不为沉湘恨,怅望 三韩别有天。
▪ 元好问用情深挚,他的一首?摸鱼儿?更是脍炙人口: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 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 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和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 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 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那知孤馆客,独抱故土愁。感谢时难遇, 讴吟已未休。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
二、党怀英与闲远冲淡的诗风
▪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家境清寒,科举 之路也不顺利,至37岁才及第。先后做过地方县令、国史院 编修、翰林待制、翰林学士等职。
▪ 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间。岸草 凄以碧,鲜葩耀红丹。高云映朝日,流景青林端。我行属朱 夏,欲愒不得闲。山中有佳人,风生松桂寒。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刘勰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美,或称劲健之美;风,偏于空灵、超逸,多表现为文章情思的跌宕流动;骨的意蕴偏于充实、刚硬,多表现为文词的锤炼加工。
27.“滋味”说
刘勰
把“滋味”和含蓄的艺术特点联系起来。
28.“讽喻”说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适而作;文辞质朴而直截了当,明白通俗;语言口吻刚直激切,使人容易受到触动刺激;采用语调奔放而流畅的诗歌体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5.中唐诗歌
元白诗派
白居易
元稹
张籍
王建
韩孟诗派
韩愈
孟郊
李贺
其他
刘禹锡
柳宗元
6.晚唐诗歌
分类一
李商隐
杜牧
许浑
苦吟派
贾岛
姚合
分类三
皮日休
陆龟蒙
司空图
7.散文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晚唐讽刺小品
皮日休
陆龟蒙
罗隐
8.唐传奇
《古井记》
《补江总白猿传》
《游仙窟》
《任氏传》
《柳毅传》
《李娃传》
《莺莺传》
《大唐奇事记》
《枕中记》
汤显祖
吴炳
孟称舜
阮大钺
骈俪派
屠隆
梅鼎祚
高濂
周朝俊
孙钟龄
八、清代文学
1.清初诗歌
遗民诗人
顾炎武
吴嘉纪
屈大均
王夫之
黄宗羲
入仕诗人
阎尔梅
钱澄之
杜◎
陈恭尹
归庄
钱谦益
吴伟业
龚鼎孳
施闰章
宋琬
其他
王士◎
赵执信
查慎行
2.清代中期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3)元后期,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商业手工业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准。他们的诗在两个方面对于认识诗的发展趋向很有意义。一方面是诗中富于世俗生活的情调,他们讴歌城市的繁荣和人生的享乐,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乐观、进取的精神。另一个方面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第一章关汉卿与元代前期杂剧
元代前期是杂剧的全盛期。所谓“元曲四大家”;而王实甫以其不朽名作《西厢记》,与他们同时高居与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行列。
中国文学史(下)
第六编元代文学
概说
元朝历史阶段划分
1)自成吉思汗在漠北统一各蒙古部落、建立大蒙古国,至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为第一阶段;
2)由此至蒙古大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即蒙古人统治中国北方时期,为第二阶段;
3)由此至元顺帝退出大都、明王朝建立,即元王朝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
元代文学重要的、与文学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现象,是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从而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元杂剧之首”、“杂剧班头”“初为杂剧之始”
第一节
元杂剧的兴起
戏曲: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传统戏剧又称戏曲。
元杂剧的直接源头主要是两条:一是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一是宋到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是直接继承金院本,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种特点,并从其他民间伎艺中吸取了某些成分发展起来的。
2.散曲的句法大都比较完整,不大省略虚词语助一类,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也比较连贯,一般在精炼含蓄方面不太讲究;
3.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情节写出人物正在进行活动着的情绪。
大量文人参与散曲的写作体现出:当元代文人摆脱了对政权的依赖而与市民社会接近,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伦理的束缚,散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更加充分自由表达其思想情感的工具。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名词解释国朝文派一.金大定、明昌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

代表作家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二.蔡珪: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具有北国雄健诗风;党怀英:在诗、文、书法都很擅长,其文平实畅达,不尚虚饰,其诗体物精细,有陶谢之风;王庭筠: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文书画并成卓绝。

他作诗以黄庭坚为法,诗律精严生新,却没有险怪生涩之病,很少用典。

国朝文派出现后,标志着金代文学的真正开始。

诸宫调所谓“诸宫调”,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诗论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诗论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一.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历评汉魏以下的诗人作品来明辨清浊,故其论诗绝句,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二.他颂扬魏晋风骨,又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天然,质朴和有英雄气。

他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诸家诗歌在风格意境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褒多于贬。

三.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微辞,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同而一味求奇。

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认为以偏离了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

矛头所指苏、黄后学一味求新求变的“更出奇”,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诗派中人。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 《诗经》2. “六义”3. 《春秋》4. “春秋三传”5.《论语》6.楚辞7.散体大赋8.抒情小赋9.汉乐府10.《史记》11.《古诗十九首》12.《孔雀东南飞》13.建安风骨14.新体诗15.骈文16.志怪小说17.游仙诗18.玄言诗19.吴歌20.西曲21.宫体诗22.初唐四杰23.上宫体24.王孟25.高岑26.新乐府运动27.唐传奇28.花间派29.温韦30.西昆体31.诗文革新运动32.江西诗派33.诚斋体34.苏辛词派35.稼轩体36.辛派词人37.永嘉四灵38.江湖派39.诸宫调40.元杂剧41.散曲42.元曲四大家43.元诗四家44.铁崖体45.话本46.南戏47.平话48.荆、刘、拜、杀49.台阁体50.前七子51.后七子52.唐宋派53.公安三衰54.竟陵派55.明代传奇56.吴江派57.玉茗堂四梦58.小品59.四大奇书60.章回小说61.神韵说62.格调说63.肌理说64.性灵说65.浙西词派66.常州词派67.桐城派68.阳湖派69.南洪北孔70.诗界革命71.南社72.谴责小说参考答案三、名词解释1. 《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2. “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3.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它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4. 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又称为《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3、元代经济
‚观南方归附以来,负贩之商,游手之辈,朝无担石之 储,暮获千金之利。‛——张之翰《议盗》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 以及各种商品。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 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 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 任何城市可比。‛ —《马可•波罗行记》
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克服‚四折 一楔子‛的形式,采取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形式, 来表现完整的故事,使人物丰满。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 体。采用双线复合结构,戏剧冲突由两部分组成, 主要矛盾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莺莺、 张生为代表的反封建叛逆者组成。次要矛盾是莺莺、 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交错发展,一波 三折、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萌 芽 期
形 成 期
繁 荣 期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元代社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艺术
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进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 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嗜好也促进了元杂剧的繁
荣与兴盛
蒙古贵族对歌舞伎乐特别嗜好,南宋孟珙的 《蒙鞑备录》记载:国王出师,亦要女乐随行。
(3)元代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 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大加强,对元杂 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元代文学概况 关汉卿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元代南戏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况 (1234—1368)
一、社会概况
1、元代的疆域 《元史·地理志》
阴山 流沙 海表 辽左
2、元代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二,韵部的区分和诗词不同,口语发生变化;
三,韵脚可以平仄通协;
四,对仗的变化较多,有三句对、四句之间两两相对;
五,句式变化大,更加层次不齐
六,可以添加衬字,字数从一字到十字不等。
总的来说,其特点是:在规定的格律中,它比词来的富于变化;在规定的格律之外,又允许较大程度的自由发挥。
散曲的语言特点:
1.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包括哎呀之类的语气词;
中国文学史(下)
第六编元代文学
概说
元朝历史阶段划分
1)自成吉思汗在漠北统一各蒙古部落、建立大蒙古国,至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为第一阶段;
2)由此至蒙古大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即蒙古人统治中国北方时期,为第二阶段;
3)由此至元顺帝退出大都、明王朝建立,即元王朝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
元代文学重要的、与文学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现象,是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从而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
三、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和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宾白既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的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
四、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元杂剧和金院本等毕竟有质的区别,到了元杂曲,才成为具有完备的文学剧本、严格的表演形式、完整而丰富的内容的成熟的戏剧。
代言体是成熟的戏剧的标志,因为必须在这种表演形式中才能吸引观众进入虽是虚构但却具有真实感的戏剧场景。
在体制方面,元杂剧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也是音乐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的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到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完整word版)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

(完整word版)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0539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宋初“三体诗”和晏殊词。

学习要求:①准确了解宋初诗风和文风的整体面貌及其基本走向;②重点掌握王禹偁诗歌、西昆体诗歌的创作特征;③重点掌握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逋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欧阳修、王安石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的文学创作。

学习要求:①识记并理解有关北宋中叶诗文革新的情况;②重点掌握欧阳修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深入理解他在诗文革新中的领袖地位;③重点掌握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创作的特点,深入理解他们对宋诗风格的影响;④重点掌握王安石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⑤翔实理解曾巩、苏洵和苏辙散文创作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识记:欧阳修的生平。

理解:①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②《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应用:①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②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③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识记:①梅尧臣的生平;②苏舜钦的生平。

理解: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应用:①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②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三)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识记:王安石的生平。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一、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了一批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等。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宋朝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中称他们为“国朝文派”。

二、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元好问诗诸体兼擅,而以七律与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一、“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二、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

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二)“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三)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三、《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一)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二)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三)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

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

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

古代文学: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

古代文学: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

元曲四大家




关、白、马、郑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序:“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 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 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 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 郑为妥也。”

代言体:成熟戏剧形式。 结构:四折、一楔子。 唱词和演唱特点:每一折用同一宫 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

“旦本”:正旦所唱的本子 “末本”:正末所唱的本子
散白:用当时的口语 韵白: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

宾白:



科范:简称“科”,指动作、表情 等。 角色:旦、末、净、外、杂。
都市繁荣

城市繁荣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思想活跃

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 儒学影响力日益下降。

反对封建礼教 儒生地位下降
儒生地位下降


宋· 郑思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 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 十丐。” 谢枋得《叠山集》:“滑稽之雄,以儒者 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 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谓其有益于国也; 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 也,谓其无益于国也。”
散曲同词在格律形式方面的不同:
第一,韵脚较密 第二,韵部的区分和诗词不同 第三,韵脚可以平仄通协; 第四,是对仗的变化较多 第五,句式变化较大 第六,可以添加衬字 字数从一字到十数字不等。如前引关汉卿《南吕一枝 花· 不伏老》套数中的一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 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只有“我是一粒铜豌豆”七 字为曲谱所规定的,其余都是衬字。 总括起来说,散曲的格律特点是:在规定的格律中,它也比 词来得富于变化;在规定的格律之外,它又允许较大程度 的自由发挥。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6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6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 白朴的词,除了表达忱挚刚毅、悲慨彻骨的情感外,还有阅 尽沧桑之后的旷达之作,如?水调歌头?〔北风下庭绿〕:
▪ 北风下庭绿,客鬓入霜华。回首北望乡国,双泪落清笳。天 地悠悠逆旅,岁月匆匆过客,吾也岂匏瓜。四海有知己,何 地不为家? 五溪鱼,千里菜,九江茶。从他造物留住,办 作老生涯。不愿酒中有圣,但愿心头无事,高枕卧烟霞。晚 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 杨维桢留意民间文艺,从民间诗歌中吸收营养
▪ ?的卢马?:
▪ 大耳主,呼阿卢,阿卢努力托我千金躯。檀溪水深不见底, 阿卢一跃三丈馀。君不见当。
▪ 杨维桢的“铁崖诗〞,因与过去正统的诗学不尽一样,不属 “正脉〞,引发争议,甚至被视为“文妖〞,诗论家也评价 不一。
▪ 张翥是一位入世颇深的人,他对现实的领悟力使他的词作别 有见地。
▪ 队队氈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却胜汉宫人,闭长门。 看 取娥眉妒宠,身后谁如遗冢?千载草青青,有芳名。
▪ 题下自注:“昔人赋昭君词,多写其红悲绿怨,作此解之。 〞
▪ 张翥风流倜傥,感情细腻,其词作也有不少流丽婉约的作品。 ▪ ?点绛唇·舟行书见?: ▪ 风起云飞,兰舟竞入横塘住。恼人何处。隔岸花篱雾。 一
五、吴莱与歌行体
▪ 吴莱深受其师宋遗民方凤的影响;是一位着眼于“世道之盛衰,时政之 治乱〞的诗人。他的诗作多用歌行体,意蕴深沉,才情充分。
▪ 大江西来自巴蜀,直下万里浇吴楚。我从扬子指蒜山,旧读水经今始睹。 平生壮志此最奇,一叶轻舟傲烟雨。怒风鼓浪屹于城,沧海输潮开水府。 凄迷滟滪恍如见,漭滉扶桑杳何所?须臾草树皆动摇,稍稍鼋鼍欲掀舞。 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吟倚金山有莫钟,望穷采石无朝橹。 谁欤敲齿咒能神?或有伛身言莫吐。向来天堑如有限,日夜军书费传羽。 三楚畸民类鱼鳖,两淮大将犹熊虎。锦帆十里徒映空,铁锁千寻竟然炬。 桑麻夹岸收战尘,芦苇成林出渔户。宁知造物总儿戏,且揽长川入尊俎。 悲哉险阻惟白波,往矣英雄几黄土!独思万载疏凿功,吾欲持觞酹神禹。

中国古代辽金元文学史

中国古代辽金元文学史

中国古代辽金元文学史中国古代辽金元文学史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化史笔记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辽金元文学1、了解辽代诗歌(耶律倍、辽圣宗、萧观音)等,基本不可能会考到。

2、名词解释:借代异才。

P4173、了解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诗人。

4、名词解释:国朝文派。

P4195、名词解释:诸宫调。

P4206、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是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唱词优美二是对西厢故事的情节内容作了创造性的改造。

三是唱白结合,故事抒情相融。

7、金代文章:了解一下赵秉文、王若虚两人。

8、金代文坛巨擘元好问一是最杰出的大家,一代人杰。

其论诗诗、丧乱诗及清雄顿挫的词作,标志着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与独特价值。

二是有着明确的创作追求与理论主张。

《论诗三十首》三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丧乱诗情调悲凉、骨力苍劲。

豪放词风,也含有深婉之致。

9、元杂剧A、名词解释:元杂剧p428B、名词解释:《录鬼簿》p476名词解释:元曲四大家(考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具有争议)C、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均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而命意、风格不同。

《梧桐雨》把李杨故事放在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不为了歌颂两人情爱。

《墙头马上》带有喜剧色彩的爱情剧。

争取婚姻自由,讽刺封建家长。

活泼轻松D、马致远(名词解释:曲状元p432)历史剧《汉宫秋》与历史出入较大,经改编而显示出个人的、民族的悲剧性。

王昭君悲剧形象;汉元帝美化处理;声情并茂等。

神仙道化剧“万花丛中马神仙”:比较浓的佛道虚无避世思想倾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带有外仙内儒的性质。

作品《黄粱梦》、《陈抟高卧》E、王实甫《西厢记》一是本于《董西厢》,而进行匠心独运的改编。

二是主线是自由恋爱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副线是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

三是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巧妙合理。

塑造心理丰富的人物形象。

四是突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打破一人独唱的通例等。

五是关目设置、语言运用上达到较高水平。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可以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十四年。

绪论元代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三段。

在这一段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更多的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同时,群众的接受情况,又制约着文学的创作,促进了作家审美观念的变化。

凡此种种,都表明元初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

第一章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总体风貌一、元代社会的特点(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国土空前辽阔。

《元史•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二)、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碰撞、融合,对手工业的大力提倡,商人地位提高,城市规模扩大。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为其他城市之冠。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描写了杭州兴旺的景象:“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

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匝地人烟凑集。

”(三)、文人处境不幸,宗教僧侣享有特权,思想领域活跃松动。

二、叙事文学的兴旺发达(一)、叙事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二)、话本小说的兴盛(三)、戏剧的繁荣1.作品、作家数量颇多。

据统计,现存剧本,杂剧530多种,南戏210多种,有名有姓剧作家220多人。

2.戏剧题材广泛,演出频繁,拥有大量观众。

夏庭芝《青楼集志》:“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

”杜仁杰在散曲《庄家不识勾栏》:“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

见层层叠叠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的都是人旋涡。

见几个妇女向台尚儿坐,又不是还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3.两大戏剧圈、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戏。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第六编元代文学元代文学绪论一、元代社会概况1、在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经济日益繁荣。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当时大都盛况: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

2、在政治上,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且吏治腐败,阶级压迫深重。

元朝民族等级表: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蒙古人政治地位最高,南人地位最低。

元朝各民族等级之间的差别,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官制方面,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的首席长官都由蒙古人担任,色目人担任的很少,而汉人、南人只能担任副职,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汉人、南人连高级的副职也很难得到任命。

整个元朝时代,汉人中只有勋臣史天泽做到了右丞相,那是元朝初期个别的例外。

元朝实行科举制的这7年,各民族的录取比例也有很大差别。

军务方面,兵籍和用军是机密大事,一概由蒙古人掌握,汉人、南人都不得参与,汉人中只有史天泽、赵壁、张易三人担任过枢密院副使。

此外,中统三年(1226)李璮[tan](山东汉人世候)之变发生后,元廷严禁民间私藏兵器,后来,连汉军平时也不准拿兵器了,这种兵器的禁执,只有勋臣家中可以特免。

刑法方面,犯同样的罪,由于民族等级不同,罪罚也有差别。

如同样是杀人,一般规定杀人者死,但蒙古诸王因恩怨杀人,仅判处杖刑或流放。

如果殴斗事件发生在蒙汉之间,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罚银;而汉人只要打伤蒙古人一律处死。

而且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能还击,只能陈诉。

各个等级设置不同的司法机关。

政治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

元朝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官吏多贪赃枉法,造成冤狱,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江南的搜刮尤为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南方的杂剧创作
▪ 钟嗣成《录鬼簿》下卷著录了一批杂剧家,他们或者是由北 方南下的,或者是南方本土的。
▪ 活跃于杭州等地的杂剧作家,有的还是当时的官吏,如汪勉 之,是浙东帅府令史,与鲍天祐合作杂剧《曹娥泣江》。
▪ 与前期杂剧作家多以创作谋生不尽相同,后期杂剧作家有的 不一定是以杂剧创作谋生的,他们自有职业,只是出于爱好 而从事创作。
二、乔吉与《扬州梦》
▪ 《扬州梦》 是乔吉的重 要作品。
▪ 此剧虚构了 唐代诗人杜 牧与歌女张 好好的情缘 故事。
▪ 剧作家刻意将张好好写得十分美好,多次令杜牧可望而不可 即,使之魂牵梦萦,神魂颠倒。杜牧与张好好,在南昌,在 扬州,一次再一次的相遇,总是失之交臂,好事多磨;就剧 情而言,杜牧终于在京师和张好好结合在一起,算是有了 “结果”。可是,作品的全名是《杜牧诗酒扬州梦》,剧本 最后以杜牧的唱词“今日个两眼惺惺,唤的个一枕南柯梦初 醒”收束,依然没有摆脱“梦”的感觉,这是《扬州梦》的 命意所在。
▪ 著录杂剧《豫让吞炭》、《霍光鬼谏》、《敬德不服老》三 种
思考题:
▪ 1. 试分析《东堂老》杂剧的艺术特色。 ▪ 2. 如何理解元杂剧创作的衰落现象? ▪
第七章 元代后期杂 剧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北方杂剧的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第二节 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与作品
第一节 北方杂剧的南移
一、北方杂剧家的南下
▪ 元统一中国后,南北混一,江南的富庶、文明和秀丽风物, 对北方的文化文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 随着北方杂剧家的南下,南方地区的杂剧演出也逐渐显露出 兴盛的迹象。
四、元代后期其他杂剧作家及作品
▪ 宫天挺,大名(今属河 北)人。今存《七里滩》 《范张鸡黍》两种。
▪ 金仁杰(?—1329),现 存《追韩信》一种,全称 《萧何月下追韩信》。
▪ 剧中叙韩信怀才不遇的苦闷 心情,忱挚酣畅,为后世曲 家欣赏。
▪ 杨梓(1258—1327)浙江海宁人。先世仕宋,父杨发以宋官 附元,授福建安抚使,总领浙东西市舶司事,建屋招商,专 揽利权,遂为两浙大富。至元二十九年(1292),杨梓从征 爪哇国,归授浙东宣慰司都元帅,官至嘉议大夫、杭州路总 管,卒赠弘农郡侯,谥惠康。
三、秦简夫与《东堂老》
▪ 《东堂老》是秦简夫的重要作品。 这是一部家庭伦理剧,演绎的是 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着意塑造 了东堂老李茂卿的形象,是他挽 救了一个浪子的人生。
▪ 这部《东堂老》杂剧正是以李茂 卿的正直无私的形象,反映出了 元代日益壮大的商人群体,张扬 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提高社会地 位的历史诉求。
第二节 元代后期的杂剧作 家与作品
一、郑光祖与《王粲登楼》
▪ 郑光祖的多种杂剧中,《倩 女离魂》颇为著名。该剧取 材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 《离魂记》。剧本以“离魂” 的奇特情节表现了年轻人婚 姻不自主的处境,以及对爱 情的执著追求。
▪ 《王粲登楼》是郑光祖的重要作 品。该剧以三国人物王粲为主人 公,以其传世的《登楼赋》为基 调。曲文雅致,婉转附物,意象 悲凉,不独寄托着剧作者以儒生 为吏,屈沉下僚的悲哀,也传达 出了当时众多失意文人的共有的 悲愤心情。所以,此剧能引起社 会广泛的共鸣,赢得剧评家的称 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