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绪论
中国历史概述(一百〇五下)——辽夏金元的文学
中国历史概述(一百〇五下)——辽夏金元的文学受两宋文学的影响,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学也有大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的成就也不亚于宋代文学家。
元代,北方在宋金戏曲的基础上发展出杂剧与散曲,成为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辽、西夏、金文学辽国文学辽国文人既能用契丹语言文字创作,也用汉文写作。
作者主要包括帝后、宗室、群臣、诸部人和各帐郎君子弟,作品包括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多种体裁,有述怀、戒喻、讽谏、叙事等各种题材。
辽道宗在辽国皇帝中文学修养最高,善诗赋,作品清新雅丽,意境深远,有诗文集《清宁集》。
道宗皇后萧观音(1040—1075年)《谏猎疏》、《回心院》和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天祚帝文妃的讽谏歌等,反映了她们的文学修养与关心社稷安危、劝谏君主、关心百姓的政治理想。
伏虎林应制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辽萧观音辽国的汉人如杨佶、李瀚(?—962年)等也分别有诗文集《登瀛集》、《丁年集》。
流传至今的辽人作品有王鼎的《焚椒录》、寺公大师的《醉义歌》。
《醉义歌》原用契丹语创作,有金人耶律履的译文,但契丹文原作和耶律履译文均已失传,今有耶律履之子耶律楚材的汉译本传世。
辽人还很欣赏宋人的诗文,对三苏的作品多能道其详。
西夏文学党项族在吐蕃统治时期就曾用藏文记载本民族的传说。
西夏建国以后受汉文化影响,文学艺术多带有汉族文化。
近代人辑录的文学著作包括《西夏文缀》二卷、《艺文志》一卷、《西夏文存》一卷等,收集了西夏的诗、表、奏、铭多篇,另有出土的西夏文刊本《月月娱诗》诗集。
1975年在清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仁孝陵寝时,发现了仁孝《灵芝颂》的部分内容。
西夏对宋、辽、金的表章中,内容广泛,论据明显,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散文、戏剧等方面,西夏文学也具有一定的成就。
金国文学受到辽、宋先进文化的影响下,女真贵族的文化素质与文学修养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
在文学艺术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汉人、渤海人、契丹人,女真人中也不乏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方面有卓著成就者。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全套PPT课件-50109
二、党怀英与闲远冲淡的诗风
▪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家境清寒,科举 之路也不顺利,至37岁才及第。先后做过地方县令、国史院 编修、翰林待制、翰林学士等职。
▪ 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间。岸 草凄以碧,鲜葩耀红丹。高云映朝日,流景青林端。我行属 朱夏,欲愒不得闲。山中有佳人,风生松桂寒。 ▪ 滦溪经雨浪生花,晓碧翻光漾晓霞。川上风光无定态,尽 供新意与诗家。
▪ 金代文学在诗词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一则汉族士人如宇文虚中、 党怀英、赵秉文、吴激、蔡松年、元好问等经历丰富,才华横溢, 感触敏锐,有深厚的诗学、词学修养,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在 他们的影响下金代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4. 蒙古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元代文学
▪ 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完成全国的统一 ▪ 元朝统一后一度停止科举考试,加之统治者推行政策,汉族
3. 杂剧、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 杂剧与南戏,剧本体制有所不同,可是,其戏剧文本都往往 呈现出悲后有喜、喜中含悲、悲喜交乘的共通的叙事美学。 其中,悲剧的故事多以团圆结局,表现古人“善有善报”的 道德观念和“邪不胜正”的乐观态度;喜剧的故事多含有悲 剧意蕴,表现我国人民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与不怕蹉跌的 顽强意念。
▪ 晓来雨霁日苍凉,枕帏摇曳西风香。困眠未足正展转,儿童 来报今重阳。吟儿苍苍浑塞色,客怀衮衮皆吾乡。敛衾默坐 思往事,天涯三载空悲伤。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 屋。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凌晨未盥三两卮, 旋酌连斟折栏菊。我本清癯酒户低,羁怀开拓何其速。
三、契丹女诗人萧观音
▪ 萧观音(1040—1075), 契丹族,平州(今河北卢龙) 人,枢密使萧惠之女,辽道 宗耶律弘基皇后。“姿容冠 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 词,尤善琵琶。”
完整32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八章 元 代 散 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构栏)
?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 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 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 [ 六煞] 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 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 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合”。
? [ 一煞] 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后挪,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覆去由他一个。 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 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
? [ 尾] 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捱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笑杀我。
二、关汉卿与“酣畅”曲风
? 其现存作品(包括归于其名下的)有套数13套,小令57首。 虽然淡然处世,内心却又有一股挥之不去的不平之气,字里 行间隐然让人感觉到孤傲背后的愤激。
下,则穿领花布直裰。
? [ 三煞] 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 记许多。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么拨。
? [ 二煞] 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 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 问甚布绢纱罗。
? 小令与词有同源关系,它们在体式上都是长短句。在金元之 际,词体逐步走向雅化,于是,从词体衍化而来的小令逐渐 在北方形成,入元之后迅速流行。与词体相比,小令更为口 语化。
? 套数是比小令更为复杂的曲体。它吸收宋代大曲及诸宫调的联套 方式,把同一宫调的曲子连缀起来。一般先用一、二支曲子作为 “引子”,引出这套散曲的“话题”;最后的部分,则用“煞 调”“尾声”结束,是为“收煞”;中间部分,选用的曲子可多 可少,短的只有三、四支,长的可多至二、三十调。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7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三章 说唱艺术与诸宫调
一、董解元与?董西厢?
▪ 董解元,名字及生平不详,“解元〞只是当时对读书人的一 种通称。
▪ ?董西厢?是目前所知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一共八卷。作 者以极大的气魄、沉着的笔致、华美的文采将?莺莺传?重加 改编,使其从一个令人深感抑郁的情变故事“蜕变〞为跌宕 起伏、情真意切的爱情佳话。
二、?董西厢?的旨趣
▪ 鼓子词的体式,先是有一段“致语〞,类似小序,介绍故事的由 来,并说明这一个故事准备使用哪一个词调来演唱。整篇鼓子词 只是使用同一个词调,反复出现。在每一次演唱之前,总会有一 句套话,唤起听众的注意10次左右的“唱〞配以10段左右的 “说〞,构成一篇鼓子词的主体。篇末以一首词作结,是为尾声。
二、鼓子词的存世作品
▪ 映照出了蒙古民族原初的游牧分散的生存状况和由之形成的 独尚的性情、习俗和精神世界。
▪ 用蒙古民族自己的语言、天真纯朴的诗性思维,叙出蒙古民 族统一崛起本然的实况。
思考题:
▪ 1.如何区别鼓子词与诸宫调的文体特点? ▪ 2.试分析?董西厢?的独特奉献。 ▪ 3.?元朝秘史?何以被推许为世界文学经典?
▪ 鼓子词的存世作品甚少,现知有宋赵令畤〔1061—1134〕的?元微之崔 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 夫传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以不载于本集而出于小说,或疑其非是。 今观其词,自非大手笔孰能与于此。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 无不举此以为美话。至于娼优女子,皆能调说大概。惜乎不被之以音律, 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之管弦。好事君子极饮肆欢之际,愿欲一听其说, 或举其末而忘其本,或纪其略而不及终其篇,此吾曹之所共恨者也。今 于暇日,详观其文,略其烦亵,分之为十章。每章之下,属之以词。或 全摭其文,或止取其意。又别为一曲,载之传前,先叙前篇之义。调曰 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风格,后听 芜词。
第六编辽金元
第六遍辽金元文学(一)辽金文学6、金代文学分期(1)初期发展阶段,金开国后不久,“汉化”的程度就超过了辽。
占据金初诗坛的,几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这种“借才异代”的现象,不仅加快了女真民族的文明进程,也使金源文学的发展得以启动,是为金代文学的初期。
(2)中期繁荣阶段,金大定、明昌年间,金代文坛出现了“国朝文派”,金诗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时期。
(3)在民间则产生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这是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繁荣阶段。
(4)后期衰落阶段,金朝南渡后至亡国,是金代文学发展的后期。
因国运衰败,时危势乱,诗人作品里多感慨悲壮之音,但诗学颇盛。
7、金代作家组成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如韩昉、左企弓、虞仲文等,很少有作品流传;再就是由宋入金的文士,他们入金后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比较多。
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说:“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始言文;太宗入汴州,取经籍图书。
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后归之,而文字煨兴,然犹借才异代也。
”这借才异代说,揭示出了金初文学的起因及其性质。
8、金代各期主要作家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是金初诗坛的代表作家,他们都是由宋入金的士人。
(1)宇文虚中是金诗的奠基者,但他的诗中充满了眷恋故国的情绪。
他以深挚的笔调,抒写去国怀乡的哀愁和感慨,有一种前强烈的恋宋情结。
这几乎成了金初诗歌特有的感情基调。
(2)吴激的诗也以故国之思和故国之恋为基本主题,但主要以词名世。
其最受人推崇的作品《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虽多概括和化用唐人诗句而成,但裁剪点缀巧妙,写得自然流转,宛若天成。
(3)蔡松年也主要以词名世,与吴激齐名,并称“吴蔡体”。
名作《大江东去》,写寄怀林泉的归隐之情,词风清丽闲雅,无激愤语,但词中曲折透露出来的感情却十分复杂。
蔡圭、党怀英、王庭筠是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真正的金代作家,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被元好问归为“国朝文派”。
辽金文学 讲义
“丧乱诗”
特点之一: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 现实。体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特点之二:诗风雄浑开阔。作者对国家灭亡、 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的哀叹悲泣,而是把 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茫雄阔的意境之中。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Hale Waihona Puke 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董西厢的艺术成就
结构的宏伟、情节曲折变化。 善于叙述。 语言清新流畅、典雅自然。
返回
关于“宫调”: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 七声指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 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 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 为“调”,合称“宫调”。 阳律六(六律):黄钟、太簇、姑冼(xian)、 蕤宝、夷则、亡射(wu yi) )、 十二律 阴律六(六吕):大吕、夹钟、中吕、 林钟、南吕、应钟。
元好问的词、散文、笔记小说
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 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 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 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 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来信与、莺儿燕子俱黄 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 燕丘处。
二、元好问
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
1190-1257,字裕之, 号遗山,太原秀容人。 编辑金代诗歌总集《中 州集》。
前期:28岁前。此时的诗歌体现出关心现实 的倾向,但不够成熟。 中期:29-金灭亡。创作的繁荣期,创作了 大量直接反映现实的诗篇。 “丧乱诗” 后期:入元后的23年。过着遗民生活,多唱 和之作,价值不高。
2010-6第六编 金元文学
元曲风格有二:本色、文采。
而本色又分三派——
关汉卿是“自铸伟辞,艺空一霸”,
郑光祖是“清丽芊绵,自我馨逸”,
( 4 )善于用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塑造人物, 本色派
第二章 王实甫及《西厢记》
第一节 西厢故事的演变与王实甫
《西厢记》自古以来就受到历代文人的 称誉,王骥德说它是“千古绝唱”,贾仲 名说西厢记“天下夺魁”,中央戏剧学院 戏文系主任祝肇年教授说:“元杂剧是污 泥中开出的鲜花,它使一个时代文化增辉, 是元代文学中的明珠,西厢记又是元杂剧 的明珠,它代表元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标 志着一个时代的水平”。
此外,元时代有一种书会组织,书会 是编写剧本的团体组织,不知起源于何时。 书会中人称为“才人”,才人是对名公而 言的,名公指达官贵人,为统治阶级服务 的文人。才人,则是风流跌宕而不得志于 时的接近市民阶层的文人。这些书会之间 的竞争,促进了元曲创作的繁荣。
关汉卿生平可考者不多,他现存散曲70多首, 是研究他生平、思想的主要依据,如《南吕· 一枝 花》“不伏老” 。熊自得《析津志》说关汉卿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 为一时之冠‛,由于他的长期书会才人生活“向 烟花路儿上走”,所以也沾染上一些封建落魄的 文人的浪荡作风,据载,关尝见一从嫁婢美甚, 百计思得,为夫人阻,作小令曰: 鬓雅、脸霞,屈杀了将陪嫁。规模会似大人 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文谈四话,真如解语 花。若咱,得她,倒了薄桃架。
据元末钟嗣成《录鬼簿》载杂剧作家有 152人,作品约500种。贾仲明《录鬼簿续录》
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名词解释:国朝文派一.金大定、明昌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
代表作家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二.蔡珪: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具有北国雄健诗风;党怀英:在诗、文、书法都很擅长,其文平实畅达,不尚虚饰,其诗体物精细,有陶谢之风;王庭筠: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文书画并成卓绝。
他作诗以黄庭坚为法,诗律精严生新,却没有险怪生涩之病,很少用典。
国朝文派出现后,标志着金代文学的真正开始。
诸宫调所谓“诸宫调”,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诗论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诗论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一.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历评汉魏以下的诗人作品来明辨清浊,故其论诗绝句,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二.他颂扬魏晋风骨,又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天然,质朴和有英雄气。
他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诸家诗歌在风格意境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褒多于贬。
三.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微辞,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同而一味求奇。
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认为以偏离了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
矛头所指苏、黄后学一味求新求变的“更出奇”,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诗派中人。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辽金文学
元明清文学史
• 二、课程安排(共18周,72学时) 课程安排( 18周 72学时 学时) 章 节 辽金文学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九编 近代文学 总计 学 时 2 22 22 22 4 72
夹缝中求生存: 夹缝中求生存:辽金文学
主 讲:李 颖 E-mail: 285002203@
•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 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 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 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 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 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 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 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 • 今存词377首,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 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今存散曲仅9首,用俗 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 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
第二节 元好问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 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出生七月, 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 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 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 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 • 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 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 有地位;作有《遗山集》,编有《中州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一、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了一批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等。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宋朝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中称他们为“国朝文派”。
二、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元好问诗诸体兼擅,而以七律与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一、“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二、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
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二)“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三)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三、《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一)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二)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三)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
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
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6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 白朴的词,除了表达忱挚刚毅、悲慨彻骨的情感外,还有阅 尽沧桑之后的旷达之作,如?水调歌头?〔北风下庭绿〕:
▪ 北风下庭绿,客鬓入霜华。回首北望乡国,双泪落清笳。天 地悠悠逆旅,岁月匆匆过客,吾也岂匏瓜。四海有知己,何 地不为家? 五溪鱼,千里菜,九江茶。从他造物留住,办 作老生涯。不愿酒中有圣,但愿心头无事,高枕卧烟霞。晚 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 杨维桢留意民间文艺,从民间诗歌中吸收营养
▪ ?的卢马?:
▪ 大耳主,呼阿卢,阿卢努力托我千金躯。檀溪水深不见底, 阿卢一跃三丈馀。君不见当。
▪ 杨维桢的“铁崖诗〞,因与过去正统的诗学不尽一样,不属 “正脉〞,引发争议,甚至被视为“文妖〞,诗论家也评价 不一。
▪ 张翥是一位入世颇深的人,他对现实的领悟力使他的词作别 有见地。
▪ 队队氈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却胜汉宫人,闭长门。 看 取娥眉妒宠,身后谁如遗冢?千载草青青,有芳名。
▪ 题下自注:“昔人赋昭君词,多写其红悲绿怨,作此解之。 〞
▪ 张翥风流倜傥,感情细腻,其词作也有不少流丽婉约的作品。 ▪ ?点绛唇·舟行书见?: ▪ 风起云飞,兰舟竞入横塘住。恼人何处。隔岸花篱雾。 一
五、吴莱与歌行体
▪ 吴莱深受其师宋遗民方凤的影响;是一位着眼于“世道之盛衰,时政之 治乱〞的诗人。他的诗作多用歌行体,意蕴深沉,才情充分。
▪ 大江西来自巴蜀,直下万里浇吴楚。我从扬子指蒜山,旧读水经今始睹。 平生壮志此最奇,一叶轻舟傲烟雨。怒风鼓浪屹于城,沧海输潮开水府。 凄迷滟滪恍如见,漭滉扶桑杳何所?须臾草树皆动摇,稍稍鼋鼍欲掀舞。 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吟倚金山有莫钟,望穷采石无朝橹。 谁欤敲齿咒能神?或有伛身言莫吐。向来天堑如有限,日夜军书费传羽。 三楚畸民类鱼鳖,两淮大将犹熊虎。锦帆十里徒映空,铁锁千寻竟然炬。 桑麻夹岸收战尘,芦苇成林出渔户。宁知造物总儿戏,且揽长川入尊俎。 悲哉险阻惟白波,往矣英雄几黄土!独思万载疏凿功,吾欲持觞酹神禹。
辽金元文学构成的新主体
2023-11-05contents •辽金元文学的背景与源流•辽金元的诗歌创作•辽金元的散文创作•辽金元的戏曲创作•辽金元文学的新主体性•辽金元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目录01辽金元文学的背景与源流辽金元是中国历史上并立的三个朝代,分别建立于公元907年、1115年和1271年,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构成了辽金元历史的主要内容。
辽金元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这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历史背景。
辽金元的历史背景辽金元的文学发展脉络辽金元的文学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貌和特点。
辽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契丹语文学和后期的汉语文学两个阶段,金代文学则以汉语文学为主,元代文学则以汉语和蒙古语两种语言为主。
辽金元时期的文学发展受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辽金元时期的文学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
辽金元时期的文学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辽金元文学的源流与影响辽金元时期的文学发展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的影响,其中唐宋文学对其影响最大。
辽金元时期的文学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如叙述方式的多样性、描写手法的细腻性等,这些特点使得辽金元时期的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02辽金元的诗歌创作辽朝的诗歌流派有清新、豪放、古朴等风格,其中以清新流派最为盛行,代表人物有辽太祖、辽太宗等。
辽金元的诗歌流派辽朝流派金朝的诗歌流派有豪放、婉约、艳丽等风格,其中以豪放流派最为著名,代表人物有海陵王、蔡珪等。
金朝流派元朝的诗歌流派有古朴、清新、自然等风格,其中以清新流派最为流行,代表人物有元好问、杨维桢等。
元朝流派主题辽金元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军事、历史、哲学、爱情等,其中以政治主题最为常见。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
从这四个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理学还有哪些积极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 历史使命;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至欧洲 乃至世界各地。
火药发明的影响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
1身.结,束而且了对冷统兵治器和时奴代役,的使政治人关类系进起入了热变兵革器的时作 代。
用”。
2.使“欧以前洲一骑直士攻阶不层破日的益贵衰族城落堡,的封石建墙制抵度不走住向市民瓦解。
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在 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 进入热兵器时代,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1.地位:
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集 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
2.思想观点:
(1)宇宙观 (2)认识论 (3)人生观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 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上帝、理念、 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 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
宋词两流派: ①婉约派:词人代表是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 照,其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 世、写景抒情为主。 ②豪放派:词人以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为代表, 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 表达内心感慨。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学课件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依据上述材料及言论,谈谈您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01
儒学的回归
ADD YOUR TITLE HERE
理学,怎样的处事方略?
积极: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鼓舞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
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仁义道德,重义轻利,自我约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自主自强,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塑造。
释读,文字解密何以艰辛?
02 文明的记载与传承
ADD YOUR TITLE HERE
文字,为何必然要造?
政权 辽 夏 金
元
增损之”
刻石立碑;文学创作
“汉字型” 文字,构造合理,表达清晰
佛经、法律、字典、经史著作
“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 用以科举;翻译经史著作
用维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维兀儿体蒙古文
撰写历史
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
汉语拼音化 最早尝试
主持者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李元昊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元太祖成吉思汗 元世祖忽必烈
宋人洪迈《夷坚志》里有一段记载,契丹学童读汉文时,“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 之,至有一字用二三字者”。比如,“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就要读成“月明里和 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生”。这是因为契丹系出东胡,其语言与蒙古语(属阿尔泰 语系)接近,与汉语的亲属关系极远,语音、语法、词汇均大相径庭,强用汉字,不免 有削足适履之感。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01
儒学的回归
三教,从此何去何从?
ADD YOUR TITLE HE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杂剧、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 杂剧与南戏,剧本体制有所不同,可是,其戏剧文本都往往 呈现出悲后有喜、喜中含悲、悲喜交乘的共通的叙事美学。 其中,悲剧的故事多以团圆结局,表现古人“善有善报”的 道德观念和“邪不胜正”的乐观态度;喜剧的故事多含有悲 剧意蕴,表现我国人民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与不怕蹉跌的 顽强意念。
思考题:
▪ 1. 试分析民族文化的融合对辽金元文学的意义。 ▪ 2. 如何理解杂剧与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传统,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其相近之处
▪ 就辽代文学而言,其存世作品多为质朴、真率之作。文士诗作、贵族诗 作不像汉族诗人那样讲究体式、格律,只是有感而发,言为心声。
▪ 辽代散文以应用文体为主,如表、奏、牒、题铭、碑记、塔记等,这些 文章反映了辽代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与外交事务等,大多质朴无华, 应用性很强,文学色彩较淡。
4. 戏剧创作与下层文士的时代境遇
▪ “书会才人”创作的文本往往不全是在书斋里完成的,而是 与民间艺人在日常的演出活动中“磨合”而成,像著名戏剧 家关汉卿等与艺人有密切交谊与合作,反映出他们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文人”。
▪ 元代戏剧家善于反映民生疾苦,尤为关注下层妇女的命运。 这是文学史上值得格外关注的现象。
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绪论
本章内容
▪ 一、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汇与辽西夏金元文学 ▪ 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散曲与诗文创作 ▪ 三、戏剧文学的勃兴及其中国特色
一、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 汇与辽西夏金元文学
1. 契丹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辽代文学
▪ 辽代政权长期与中原地区的五代、北宋政权对峙、并存。 ▪ 辽朝与宋朝在经济上的互相交流,也促进了辽地的物质生产。这些地区
2. 党项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西夏文学
▪ 西夏,是11至13世纪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王朝,史称 “夏国”。夏国建国于1038年,是以党项羌为主体。
▪ 西夏人普遍信奉佛教,其传世的佛教文献颇多。同时,也接受儒 家文化的熏染,在治国理念上认同儒家的一些基本价值,如“阴 阳和合”“仁义忠信”“孝顺父母”“君子有礼”等
▪ 西夏文学正是在此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诗歌、 文章为主,糅合了佛教、儒家的思想,彰显了西夏多民族的游牧 特色。
3. 女真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金代文学
▪ 金代是女真贵族统治的时期。自金太祖完颜旻于1115年称帝,至蒙古与 南宋联军于1234年灭金,前后历时120年。
▪ 金朝统治者实行“借才异代”的策略,使用多种手段“借”来了一批汉 族士人,推崇汉族文化,以此提升金国的文化层次。金熙宗朝及以后, 统治者的汉文化修养逐步提高。
三、戏剧文学的勃兴 及其中国特色
1. 市井、乡村、宗族与戏剧文化
▪ 古代戏剧,本属市井文化与乡村文化,其接受者、欣赏者主要是 市民与村民。戏剧文学与戏剧表演密不可分
▪ 戏剧文化的勃兴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特殊意义。在考虑其祭祀、娱 乐的文化因素以外,更应看到,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戏剧文本的出 现及成熟打破了固有的文学格局。
2. 诗文创作与士人情怀
▪ 遗民意识是当时的士人情怀的一个突出方面。于是,出现了一批 与这类情怀相关的诗文作品。
▪ 生活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知识分子的感受是敏锐而丰富的。随着 政局的稳定、时间的推移,“遗民意识”逐渐淡化,对现实的观 察、对民生的关怀、对人生的反思成为士人们内心生活的重要内 容。像元代中后期的诗文作家袁桷、虞集、萨都剌、马祖常、吴 莱、杨维桢等,各有艺术追求,亦各有人生情怀,他们的诗文创 作均有鲜明的个人风貌,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 元代的戏剧表演及戏剧文本以其浓厚的生活气息、活泼生动的故 事情节呈现出下层百姓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人生场景,成为正统 文学之外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
2. 叙事行为与多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
▪ 戏剧必有故事,剧作家与表演艺人的创作、演出都是一种叙 事行为。就中国古代戏剧而言,这种叙事行为与多种艺术元 素如音乐、歌舞、杂技等融合为一体,奠定了中国古代戏剧 艺术的基本特征。
▪ 金代文学在诗词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一则汉族士人如宇文虚中、党怀 英、赵秉文、吴激、蔡松年、元好问等经历丰富,才华横溢,感触敏锐, 有深厚的诗学、词学修养,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在他们的影响下金代 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4. 蒙古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元代文学
▪ 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完成全国的统一 ▪ 元朝统一后一度停止科举考试,加之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
策,汉族知识分子的“仕进”之路相当狭窄。特定的生存处 境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冲动,种种残酷的人生世相也往往借由 文学作品展现出来。
▪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渐趋稳定、各民族交往增多,不同民 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在同步进行。
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散曲 与诗文创作
1. 散曲创作与古典抒情方式的演进
▪ 与诗词相比,散曲对语言的运用更为灵活,它不避俗语,可 添衬字。其嬉笑怒骂均不加掩饰,所欲表达的情感也往往尽 意抒发,与过去诗歌讲究含蓄的传统大异其趣,读之通畅淋 漓,形成散曲特有的“曲味”。这是它区别于传统诗词的特 异之处。散曲口语化、平民化、通俗化的特点更易于表达底 层人士嬉笑怒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