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
福州市全域治水条例

福州市全域治水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4.01•【字号】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19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水污染防治正文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六届〕第十九号《福州市全域治水条例》已由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3年12月27日通过,由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4年3月27日批准,现予公布。
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4月1日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福州市全域治水条例》的决定(2024年3月27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福州市全域治水条例》进行了审查,认为其与上位法没有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施行。
福州市全域治水条例(2023年12月27日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24年3月27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灾害防治第三章水生态保护第四章水资源配置第五章水文化建设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域治水,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水文化建设等治水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全域治水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系统治理、空间均衡、全民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全域治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将全域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进行监督和考评。
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河长制的实施方案河长制是指在河流管理中,由地方政府明确任命一名专人负责具体的河道的管理工作,并落实到位,建立一套科学的河道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一、建立河长制组织架构。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应的市长或县长兼任组长,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也作为成员参与其中。
同时,要设立河长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河长制工作。
二、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
明确河长的职责,包括巡查河道、查处违法行为、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群众投诉等工作。
河长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推动河流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
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包括日常巡查和管理、问题发现与解决、信息交流与共享等。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建立健全河道巡查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河道管理和维护。
对河道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功能划分不同区域,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对河道的巡查和维护工作。
对存在问题的河道,要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加强河岸整治和河道疏浚,确保河道的通畅。
五、加强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制定并执行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方案,加强对河水水质、生态环境、水生动植物的监测和保护力度。
加强水污染源的管理,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查处力度。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六、完善河长制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河长制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对河长的工作进行监督,对工作不力的河长进行问责。
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河长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七、加强河长制宣传和教育。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举办座谈会、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介绍河长制的意义和作用,增加公众对河道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
总之,河长制的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确保河道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实现河流管理的目标。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部门间的协作,加大对河道管理工作的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内河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内河环境,发挥城市内河综合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内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目标,督促、指导城市内河各相关管理单位高效、有序开展城市内河管理和运营管养工作,根据《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市城市内河是指全流域位于本市中心城区,兼顾排水、防涝、休闲、景观、旅游、文化等功能,向公众开放的规划城市河道、排水渠道及与之相连的湖体。
第三条《管理办法》及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前款所指城市内河的规划、建设、保护、利用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城市内河实行名录管理,由市城乡建设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城市内河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内河整治和管理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将所需治理和管养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市城乡建设局是本市城市内河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城市内河建设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有:(一)编制内河专项规划及年度治理和管养计划;(二)牵头制定内河整治与管理养护标准,下达内河治理工作任务;(三)根据城市内河管理范围划分城市内河管理责任区段;(四)组织实施城市内河疏浚、沿河截污、驳岸修砌、绿化建设、景观改造等内河治理工程;(五)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城市内河管理的其他职责。
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内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城市内河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自然资源和规划、园林绿化、水利、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应急防汛等有关部门按照下列分工承担城市内河管理职责:(一)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参与城市内河的规划编制,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开展,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内河上游水库的建设和维护管理;(三)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内河污染源及水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工业企业、医疗机构、餐饮企业污水预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四)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城市内河及其流域范围内的城市、村庄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机制并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并依法对违法建(构)筑物进行强制拆除;(五)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内河营运船舶的管理和内河通航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六)园林绿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内河绿化建设和养护的监督管理;(七)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在启动应急响应时对包括城市内河在内的所有涉水要素进行统一调度。
河长制 实施方案

河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是指由政府指派的一位专职负责河流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保护河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河长制的实施旨在改善我国河流管理的现状,提高河流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河长制实施的具体方案: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1. 设立河长办公室,负责河长制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2. 成立各级河长办公室,负责具体地区的河流管理工作。
3. 建立河长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负责河流管理工作。
二、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1. 河长需全面负责所辖区域内河流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 河长有权制定并落实各项措施,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
3. 河长可以调动相关部门资源,协调解决河流管理的问题。
三、建设信息化平台:1. 建立河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河流的水质、水量和流速等信息。
2. 搭建网络平台,方便相关人员和公众了解河流管理情况,并提供在线投诉举报功能。
四、加强河流管理力量建设:1. 增加河流管理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河长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河长的权利和责任。
2.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河流管理体系。
六、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1. 建立河流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河流管理工作。
2. 鼓励企业、学校、社区等组织开展河流保护宣传活动。
七、加强河流执法工作:1. 加强河流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2.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责等措施。
八、强化河流治理工作:1. 加强水污染防治,减少排污源和污染物的排放。
2. 完善水资源调控机制,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九、强化河流保护意识:1. 加强河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河流保护的意识。
2. 开展河流保护的示范工程,推动良好的河流管理经验的复制与推广。
以上是河长制的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建设信息化平台,加强河流管理力量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加强河流执法工作,强化河流治理工作,强化河流保护意识等措施,可以实现对河流管理的有效监管和保护,从而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长制实施方案实施步骤

河长制实施方案实施步骤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实施河长制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包括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地方政府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其次,要进行河道的全面调查和评估,了解河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同时,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
二、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
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是实施河长制的关键步骤。
首先,要确定河长的具体人选,可以是地方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业人士。
其次,要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对河道的日常管理、问题整改、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要建立河长制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三、开展河道治理工作。
在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之后,需要开展河道治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河道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河道存在的问题,包括垃圾清理、水质改善、生态恢复等方面。
其次,要加强对沿岸居民和企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大家对河道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整治,确保河道的清洁和安全。
四、加强监督和评估。
实施河长制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宣传和推广。
在实施河长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河长制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河道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的落实和推广。
六、建立长效机制。
实施河长制并非一时之举,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河长制工作的持续推进。
这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福建省“一河一档一策”编制大纲

福建省河流“一河一档一策”编制大纲(试行)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二〇一七年七月前言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闽委办发[2017]8号),根据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的部署要求,编制组经调查研究,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大纲。
本大纲共5章、1个附件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综述、河流台帐信息、河流治理保护对策、实施安排与效果评价、保障措施等。
本大纲批准部门: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本大纲解释单位:福建省水利厅河务处本大纲主编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大纲参编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员:吴树延程永隆黄向阳詹冯达刘耀辉洪小筠陈曦钟明陈轶李帅张玲玲目录1 综述 02 河流台帐信息 02.1 河流自然状况 02.2 河长基本信息 02.3 经济社会状况 02.4 水资源状况 02.5 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状况 (1)2.6 水污染状况 (1)2.7 水环境状况 (1)2.8 水生态状况 (2)2.9 河流管护状况 (2)2.10 相关规划情况 (3)2.11 问题清单 (3)3 河流治理保护对策 (4)3.1 编制依据 (4)3.2 总体目标 (4)3.3 分阶段目标 (4)3.4 主要任务 (4)3.5 治理保护对策措施 (4)4 实施安排与效果评价 (7)4.1 实施安排 (7)4.2 预期效果分析 (7)4.3 综合评价 (7)5 保障措施 (7)附件 (7)附表 (7)附图 (9)1 综述简述河流“一河一档一策”的编制背景、目的意义、编制范围及编制年限,简述河流(段)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对策措施、实施安排等主要内容。
2 河流台帐信息2.1 河流自然状况2.1.1 地理位置简述本河流(段)(指“河流(段)单元”,以下同)划分情况,本河流(段)在整个流域(水系)中的位置及在本省所处位置等情况。
2.1.2 水系特征简述本河流(段)水系形态、流域面积、干支流组成、河流长度、河道汇入点等特征情况。
《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解读

《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解读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我省近日制定实施《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我省河流保护管理水平。
以下为您带来《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解读,欢迎浏览!《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解读方案提出,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党政领导,统筹协调;坚持问题导向,属地管理;坚持强化监督,全员参与”为基本原则;有“严格落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四项基本任务。
全面推行河长制,要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进一步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流保护管理机制。
根据方案,我省按区域,省设总河长、副总河长,市县乡设河长;按流域,省市县乡分级分段设河长;村设河道专管员。
总河长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领导全省河长制工作;副总河长3名,由省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协助领导全省河长制工作。
在干流跨设区市的三条主要河流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各设河长1名,由副总河长兼任,负责领导相应流域保护管理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进行督导。
市、县、乡三级分别设立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长制工作。
各流域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党委或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具体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流域的保护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或河道专管员履职情况进行督导。
由乡(镇、街道)根据辖区内河道数量、大小和任务轻重等实际情况招募并管理河道专管员,负责村(居委会)所辖河道的日常巡查与信息反馈、配合相关部门现场执法和涉水纠纷调处、引导公众参与等工作。
河道专管员补助由市县乡三级分担,省级财政适当补贴。
此外,省、市、县、乡四级设置河长制办公室,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建,负责河长制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开展综合协调、政策研究、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协调组织执法检查、监测发布和相关突出问题的清理整治等工作。
河长制实施方案细则

河长制实施方案细则一、总则河长制是指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河道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推动河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河道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为了规范河长制的实施,制定本细则。
二、河长制的基本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河长制工作的领导,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2. 完善考核评价,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河长制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河长制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参与。
加强对河长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河道管理和保护工作。
4. 加强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
建立健全河长制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三、河长制的具体措施1. 加强河道巡查监管。
河长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河道的巡查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完善河道保护设施。
加强对河道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河道的安全和畅通。
3. 推动河道环境整治。
加大对河道环境的整治力度,改善河道水质和周边环境,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
4. 加强河道治理宣传。
开展河道治理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保护好身边的河道。
四、河长制的保障措施1. 加强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河长制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河长制工作的法律依据,保障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河长制的工作机制1.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河长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加强协调配合。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的开展。
六、河长制的评估和考核1.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河长制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河长制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七、河长制的宣传教育1. 加强宣传力度。
福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

福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福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进一步提升福州市河流保护管理水平。
福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闽政〔20XX〕27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流域保护管理责任,促进流域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20XX年底前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努力,使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河流断面水质、水生态、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基本实现“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目标。
二、职责分工(一)组织协调机构。
“河长制”由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承担考核工作,监督各项任务落实。
各市、县(区)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河长制”实施工作。
(二)河长、河段长设置。
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分别由省领导担任河长,确定一个省直部门为联系部门,流域所经的市、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市、县(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流的河段长,同时明确联系部门和责任主体;由流域所经的县(市、区)政府确定乡(镇、街道)河段长、村级(居委会)专管员。
汀江、晋江、赛江、龙江、木兰溪流域分别由流域所经的设区市政府领导担任河长,确定一个市直部门作为联系部门,市、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由流域所经的县(市、区)政府确定县(市、区)、乡(镇、街道)河段长以及村级(居委会)专管员。
其他流域由所在地的市、县(区)政府确定河长、河段长以及村级(居委会)专管员,并确定联系部门。
各级河长、河段长名单由各级政府发文明确,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布,并报上级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三)河长、河段长职责。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17•【字号】闽政办〔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24〕12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措施》已经省委和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17日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措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对标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推动闽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到2025年,闽江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Ⅰ~Ⅱ类水质比例保持在86%以上,闽江干流国控断面Ⅰ~Ⅱ类水质比例达到100%。
河湖生态流量有效保障,市域与县域交界断面、入海河口断面总氮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总磷污染物浓度比2022年削减5%以上。
一、主要任务(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1.严格环境准入。
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其中,水口库区坝址以上流域范围严控现有化工园区规模,原则上不再新增化工园区,新建化工项目应进入化工园区;开展现有化工园区复核,现有园区应结合产业特色,做专做优做精做强化工产业中下游,不得引进产业链上游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化工项目;园区外现有化工企业可进行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障安全的技改提升,并引导其逐步搬迁入园;禁止新建、扩建制革项目,严控制浆造纸、原料药、印染、电镀、农药、铅锌采(选)矿、化工、氟化工项目。
福州河道整治实施方案

福州河道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
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福州市的河道环境逐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福州市的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保护水资源,福州市政府决定对福州市的河道进行整治,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提升福州市的河道环境。
二、整治目标。
1. 提高水环境质量,使福州市的河道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保障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2. 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特性,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优化河道景观,打造美丽的水岸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三、整治措施。
1. 水质治理。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大对河道周边的污水排放管控力度,减少污水直排河道的情况,提高河道水质。
2. 生态恢复。
对受污染和破坏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种植水生植物,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
3. 水岸景观建设。
在河道两岸进行景观绿化,修建步行道、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打造宜人的水岸景观,提升市民的休闲娱乐体验。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整治计划。
成立专门的整治工作组织,制定详细的河道整治计划,明确整治目标、措施、时间节点等内容。
2. 资金投入。
落实整治资金,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环境评估。
对整治前后的河道环境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整治方案,确保整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4. 宣传推广。
加强对整治工作的宣传推广,引导市民共同参与河道整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河道整治的良好氛围。
五、效果评估。
1. 水质监测。
对整治后的河道水质进行持续监测,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2. 生态调查。
对整治后的河道生态环境进行定期调查,评估生态恢复效果。
3. 满意度调查。
对市民对整治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市民对河道整治工作的认可程度。
六、结语。
福州市的河道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福州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福州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18•【字号】榕政办〔2021〕34号•【施行日期】2021.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福州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榕政办〔2021〕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相关部门:《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福州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4月18日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福州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闽江是福州的母亲河,加强闽江流域福州段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1〕10号)要求,着力打造造福福州人民的“幸福闽江”,现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要指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紧扣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以改善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盘谋划、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污染防控、生态修复、保护开发、安全保障等工作,加快建设安全、健康、美丽、繁荣的“幸福闽江”。
二、工作目标2021年—2022年,闽江干流福州段Ⅰ—Ⅲ类水质比例稳定在100%以上;小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2021年底前达到91%,2022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底,城区内河水质主要指标全面消灭V类水。
到2021年底,闽江流域福州段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有序推进,保护修复机制初步建立,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到2022年底,闽江流域福州段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显著改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效提升,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美丽河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福建河长制典型做法和经验

福建河长制典型做法和经验如下:1. 建立完善的河长制管理体系,包括设立总河长、副总河长以及各级河长,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寻找支持,充分运用现有的政府公共资源——市县公路、村级道路和山区林道,形成四级河长巡查网络,提升工作效率。
这种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和巡查网络为福建河长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 实行全覆盖的巡河制度,建立健全“河长+部门+企业+学校”等一系列民间组织体系,推动了河流保护的公众参与。
各级河长定期或不定期对所负责的河流进行全覆盖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民间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如清理河流垃圾、宣传河流保护知识等。
这些民间组织不仅扩大了河流保护的影响力,也增强了公众对河流保护的参与度。
3. 实施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确保河长制的实施效果。
福建河长制的考核分为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
定期考核主要针对河长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估;不定期考核则针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的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评估。
对于履职不力的河长,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确保河长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 积极推广数字河长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
福建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数字河长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河流的实时监控、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功能。
这一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5. 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福建河长制注重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河流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环保志愿活动,鼓励公众参与河流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福建河长制典型做法和经验体现在建立完善的河长制管理体系、实行全覆盖的巡河制度、实施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积极推广数字河长系统、注重宣传教育等方面。
这些做法和经验为其他地区实施河长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210号——福建省河长制规定-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210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210号——福建省河长制规定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210号《福建省河长制规定》已经2019年9月4日省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长唐登杰2019年9月16日福建省河长制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和保障河长制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河长制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河长制,是指在相应水域设立河长,由其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水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机制。
本规定所称水域,包括江河、水库等水体。
第三条本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其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所辖水域的管理保护,落实河长制工作任务。
第五条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开展水域管理保护的宣传教育,引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积极参与水域管理保护和社会监督,营造全社会合力推进河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六条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捐资、科研、志愿行动等方式,参与河长制相关工作。
对在河长制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七条本省按照行政区域和流域,在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分级分段建立四级河长体系。
第八条省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省河长制工作和相应水域的管理保护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下一级河长履行职责。
福建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正向激励实施方案试行-V1

福建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正向激励实施方案试行-V1福建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正向激励实施方案试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
福建省作为一个生态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近年来一直在加强各项环保工作。
其中,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实行就是福建省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创新性举措。
为了更好地推进河长制和湖长制,福建省相关部门制定了正向激励实施方案,以推动河长湖长制工作的快速实现。
一、激励政策1、资金奖励:对于在水生态保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河长、湖长,福建省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具体奖励金额根据工作成效和贡献大小而定。
2、宣传表彰:福建省政府将会大力宣传在河长制和湖长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举行颁奖典礼,向关键人物颁发表彰证书,为其荣誉加分。
3、职务晋升:在河长制和湖长制工作的实施中取得显著成效的人员,将有可能获得晋升职务的机会。
这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干部积极开展河长制和湖长制相关工作。
二、激励实施方案实施效果自福建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正向激励实施方案试行以来,河长、湖长们更加投入到水生态保护工作中,积极与居民、企业、政府等各方面合作,制定出更加实际可行的水生态保护方案,促进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共识与合力。
相应的,许多河流和湖泊也得到了有效保护、治理和恢复。
实施方案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了河长、湖长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后续工作尽管正向激励实施方案已经试行效果显著,但是福建省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该方案,在具体政策的制定中,充分利用先进经验和实践经验,更加精确地审查、筛选优秀人才,制定相应的奖励计划,并建立完备的风险管控体系,避免出现不正当的奖励和激励行为。
同时,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关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河长、湖长们的实际工作成效进行定量定性评估,并对其成效进行改进和优化。
只有这样才能让试行方案发挥最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福建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正向激励实施方案试行充分发挥了激励机制的作用,为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福建省河长制年度工作计划

福建省河长制年度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法规,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福建省河长制年度工作计划。
通过年度工作计划的实施,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加强河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确保福建省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工作重点(一)河流环境保护1.加强河流环境巡查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加强河流水质监测工作,确保河水质量达标。
3.加大河道清淤、固岸、治理污染点等工作力度,改善河流环境质量。
4.落实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打造生态景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态修复1.持续推进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修复生态系统功能。
2.加强河流水域生态保护工作,保护和恢复鱼类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3.推进河流水域植被修复工作,建立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
(三)水资源管理1.加强河道和水库运行管理,确保水利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2.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保障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需求。
3.建立健全河流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
4.加强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
三、工作措施(一)加大投入力度1. 优化河长制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压实任务,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落实资金上的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各类资金,确保资金到位。
(二)加强组织协调1. 健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河长制工作。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1. 加强河流环境监测和数据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2. 强化河流信息公开和相关数据发布,促进多方参与,推动河长制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宣传教育1.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2. 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平台,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河长制工作。
福建省多措并举推进河长制

福建省多措并举推进河长制
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
【期刊名称】《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福建省是国内较早推行河长制的省份之一,各级政府把实行河长制作为加强流域保护、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在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基础上,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常态化监管体系,以期为其他地区河长制工作提供借鉴.
【总页数】3页(P1-3)
【作者】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5
【相关文献】
1.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洛阳市西工区多措并举推动河渠综合治理工作 [J], 杜征;杨春娟
2.多措并举全方位推进河长制 [J],
3.福建省多措并举推进河长制 [J], 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
4.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河长制——闽清县全面推行河长制一周年纪实 [J], 宋秀生
5.福建省漳州市多措并举力促保障性在住房建设顺利推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213140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213140号提案的会办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4.12•【字号】闽环保提〔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213140号提案的会办意见闽环保提〔2021〕3号答复类别:B类省水利厅:《关于完善河长制运行机制的建议》(20213140号)收悉。
我厅的办理意见如下:自2017年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省生态环境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河长制规定》(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210号)等法律和《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闽委办发〔2017〕8号)等文件要求,全力推行落实河长制,紧盯“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任务目标,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0年,全省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7.9%,相比2017年上升2.1个百分点;小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96.9%,相比2017年上升16.5个百分点;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连续三年水质达标率100%。
一、关于“强化联动协作”的建议近年来,我厅充分依托河长制平台,会同建立健全“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的河流管护“四有”机制,初步形成政府抓总、部门配合的河流治理新局面。
一是将落实河(湖)长制、建立河道专管员的工作要求,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中同部署、同检查,并通过省级生态环保督察、省委省政府挂牌督办、省政府效能督查等行政综合手段,推动各地各级河长及河道专管员落实责任;二是积极落实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制度,及时将流域水质通报给各级河长办,对流域整治不力、未完成阶段性整治目标的地方,采取联合通报、联合约谈等手段予以督促整改,倒逼河流管护责任全面落实;三是全力推动建立贯穿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河道专管员)制度,设置各级河长11369名以及河道专管员13231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福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实施。
《方案》主要内容有五个部分,包括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工作机制。
福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闽政〔20XX〕27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流域保护管理责任,促进流域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20XX年底前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努力,使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河流断面水质、水生态、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基本实现“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目标。
二、职责分工(一)组织协调机构。
“河长制”由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承担考核工作,监督各项任务落实。
各市、县(区)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河长制”实施工作。
(二)河长、河段长设置。
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分别由省领导担任河长,确定一个省直部门为联系部门,流域所经的市、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市、县(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流的河段长,同时明确联系部门和责任主体;由流域所经的县(市、区)政府确定乡(镇、街道)河段长、村级(居委会)专管员。
汀江、晋江、赛江、龙江、木兰溪流域分别由流域所经的设区市政府领导担任河长,确定一个市直部门作为联系部门,市、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由流域所经的县(市、区)政府确定县(市、区)、乡(镇、街道)河段长以及村级(居委会)专管员。
其他流域由所在地的市、县(区)政府确定河长、河段长以及村级(居委会)专管员,并确定联系部门。
各级河长、河段长名单由各级政府发文明确,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布,并报上级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三)河长、河段长职责。
河长、河段长是包干河流保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督导下级河段长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协调河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上下游之间纠纷,组织整改包干河流突出问题,开展水环境应急事件处置,协调处理流域保护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问题。
河长、河段长的联系部门,负责协助河长、河段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河长、河段长。
省级河长负责指导实施跨设区市流域保护管理和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督促检查。
市、县(区)河长、河段长具体承担辖区内“三条蓝线”划定与管理、河流调查建档、河流管养、水功能区监管、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监管与治理、水环境安全隐患整顿及应急处置、联合执法等工作任务,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及责任人职责分工,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修复与治理工作,按年度组织实施。
乡(镇、街道)河长、河段长及村级(居委会)专管员的职责由县(市、区)政府予以明确。
三、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流域所经市、县(区)政府要对本辖区内河流进行全程踏勘,摸清各河流现状,制定具体可行的治理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河长、河段长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各级联系部门要积极配合河长、河段长开展工作,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调。
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若干意见》任务分工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推进“河长制”实施工作。
各市、县(区)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本级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二)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各级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要组织对辖区内“河长制”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并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各级政府流域保护管理、保障水安全工作的考核内容。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深入宣传实施“河长制”的重大意义和各地的典型经验,及时曝光各类涉水违法行为,倡导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流域保护和水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解读:福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进一步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流保护管理机制,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河流功能永续利用,为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提供支撑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妥善处理河流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河流休养生息,维护河流生态功能。
(二)坚持党政领导,统筹协调。
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构建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将流域作为管理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提高综合治理成效。
(三)坚持问题导向,属地管理。
针对区域和流域实际,加强分类指导,突出“一河一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河流保护管理突出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属地责任。
(四)坚持强化监督,全员参与。
依法治水管水,加强督察考核,严肃责任追究,强化社会监督;把绿色发展新理念纳入村规民约、文明守则,广泛动员社会参与,营造全社会关心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任务(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控制排污总量和污染项目审批。
到2020年,全市主要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基本完成,用水总量控制在亿m3以内;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系数提高到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2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2%以内,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8%以上。
(二)加强水污染防治。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防治目标和任务。
到2020年,全市生猪年出栏总量控制在200万头以内,全面完成可养区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任务(20XX年3月底前完成),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100%;基本完成不符合养殖水域规划的网箱养殖清退;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减量化,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城区污水污水处理率达到90%,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达到相关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与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连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和异常报警机制基本建立。
(三)加强水环境治理。
到2020年,全市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90%以上,小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90%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8%,主要湖泊水库水质达标率总体达到60%以上,近岸海域水质优良(Ⅰ、Ⅱ类)比例达到%;市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城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
所有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机制基本建立,75%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四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四)加强水生态修复。
到20XX年,全市全面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划定工作。
到2020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将地下水作为战略和应急水源储备;全市建设安全生态水系419公里,水土流失率降至8%以内,完成封山育林1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
四、组织形式和职责(一)市级河长。
设河长1名,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设副河长3名,由市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分别担任闽江、敖江、大樟溪流域福州段和龙江流域、福州市城区晋安河、白马河河长。
(二)县级河长。
设河长1名,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主要职责是:负责领导本辖区河长制工作,落实上级河长决策部署,制定和实施辖区综合治水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协调解决本辖区及跨区域重大问题,计划安排河流管护、治理经费。
设副河长若干,协助河长开展工作,由党委或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分别担任辖区跨乡(镇、街道)逐条河流河长。
主要职责是:协助河长开展工作;承担相应河流的保护管理工作,协调解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突出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和乡级河长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督导农村小微河道“毛细血管”治理;牵头组织对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包括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倾倒垃圾等突出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查找管辖河流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一河一策”,组织实施治理工作;定期巡查相应河流管理情况,解决群众反映、巡查监测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涉河活动专项稽查。
(三)乡级河长。
设河长1名,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设副河长若干,由党委或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分别担任辖区内逐条河流河长。
河长、副河长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实施辖区河长制工作,落实农村小微河道“毛细血管”河长制全覆盖;负责组织相应河流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河流存在的河道污染、淤堵不畅、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制定“一河一策”,开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开展水土保持、封山育林,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和小微企业排污等突出问题;制定和实施辖区河流疏浚、截污、修复和管养计划,及时依法组织清障和打击侵占河道水域,破坏河岸河滩,非法盗采河砂和电毒炸鱼等联合执法行动;定期巡查相应河流管理情况,做好突发事件处理,并及时上报;认真处理群众反映、巡查监测发现的问题;组织招募和管理河道专管员队伍。
(四)河道专管员。
乡(镇、街道)根据辖区内河道数量、大小和任务轻重等实际情况招募并管理河道专管员队伍,负责村(居委会)所辖河道的日常巡查与信息反馈、配合相关部门现场执法和涉水纠纷调处、引导公众参与等工作。
河道保洁与涉河工程管护等工作可由河道专管员承担,也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由专业队伍承担。
原则上每名河道专管员负责一个或若干个村(居委会)河道管理,村(居委会)辖区内河道多、任务重的地方可视情调整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