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方案
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方案
河湖长制是指地方政府派出具备水务管理职能的政府官员担任河湖管
理工作,全面负责所辖区域内河湖的管护、保护及修复工作。
为了深入落
实河湖长制实施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加快编制并完善相关的管理政策和法规,明确河湖长的职责和权限,并完善各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制。
要建立健全涉
水事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立体化的管理体系。
再次,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河湖长工作的牵头部门,并设立相应的工
作机构,加强对河湖长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水务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政府要加强对河湖长工作的监督和考核,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河湖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要组织开展各类宣传
活动,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形成人人参与、共同保护的
良好氛围。
最后,强化监管执法。
政府要加强对违法建设、乱占乱用河湖资源的
打击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要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
培训和监督,形成严格的执法标准和流程。
同时,要鼓励举报,加大对违
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总之,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方案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同时加强监管执法,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只有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才能
更好地保护和修复我国的河湖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河长制的实施方案河长制是指在河流管理中,由地方政府明确任命一名专人负责具体的河道的管理工作,并落实到位,建立一套科学的河道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一、建立河长制组织架构。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应的市长或县长兼任组长,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也作为成员参与其中。
同时,要设立河长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河长制工作。
二、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
明确河长的职责,包括巡查河道、查处违法行为、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群众投诉等工作。
河长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推动河流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
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包括日常巡查和管理、问题发现与解决、信息交流与共享等。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建立健全河道巡查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河道管理和维护。
对河道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功能划分不同区域,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对河道的巡查和维护工作。
对存在问题的河道,要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加强河岸整治和河道疏浚,确保河道的通畅。
五、加强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制定并执行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方案,加强对河水水质、生态环境、水生动植物的监测和保护力度。
加强水污染源的管理,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查处力度。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六、完善河长制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河长制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对河长的工作进行监督,对工作不力的河长进行问责。
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河长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七、加强河长制宣传和教育。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举办座谈会、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介绍河长制的意义和作用,增加公众对河道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
总之,河长制的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确保河道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实现河流管理的目标。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部门间的协作,加大对河道管理工作的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河长制 实施方案
河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是指由政府指派的一位专职负责河流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保护河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河长制的实施旨在改善我国河流管理的现状,提高河流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河长制实施的具体方案: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1. 设立河长办公室,负责河长制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2. 成立各级河长办公室,负责具体地区的河流管理工作。
3. 建立河长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负责河流管理工作。
二、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1. 河长需全面负责所辖区域内河流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 河长有权制定并落实各项措施,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
3. 河长可以调动相关部门资源,协调解决河流管理的问题。
三、建设信息化平台:1. 建立河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河流的水质、水量和流速等信息。
2. 搭建网络平台,方便相关人员和公众了解河流管理情况,并提供在线投诉举报功能。
四、加强河流管理力量建设:1. 增加河流管理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河长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河长的权利和责任。
2.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河流管理体系。
六、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1. 建立河流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河流管理工作。
2. 鼓励企业、学校、社区等组织开展河流保护宣传活动。
七、加强河流执法工作:1. 加强河流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2.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责等措施。
八、强化河流治理工作:1. 加强水污染防治,减少排污源和污染物的排放。
2. 完善水资源调控机制,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九、强化河流保护意识:1. 加强河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河流保护的意识。
2. 开展河流保护的示范工程,推动良好的河流管理经验的复制与推广。
以上是河长制的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建设信息化平台,加强河流管理力量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加强河流执法工作,强化河流治理工作,强化河流保护意识等措施,可以实现对河流管理的有效监管和保护,从而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长制实施方案六大任务及成效
河长制实施方案六大任务及成效河长制是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一项全面推进河湖治理的制度安排,河长制的实施对于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河长制实施的深入推进,逐渐出现了一些新成果和好的经验做法。
本文将从实施方案的六大任务及其成效两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一下河长制实施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一、河长制实施方案的六大任务1、完善河长制的体制机制。
河长制的制度安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联动协作。
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河道流域行政区划与河长管理区划相统一的原则,加强了各级河长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夯实了河长制的组织保障。
2、优化河湖规划与污染治理。
创新河长制的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能。
完善河长制的统计监测体系,明确水污染防治标准和治理目标,强化河湖污染源动态监测和排污权管理,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水资源管理。
3、加强流域治理。
河长制强调流域生态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加强对流域水资源的调配、监管和保护。
实施方案中提出推进综合和统筹式的流域治理,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协同管理的机制,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措施,促进流域综合治理。
4、建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
河长制的实施涉及到水资源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加强水体水质和水量的监测和管理,制定并推广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标准和技术。
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加强水资源状况评估和统计监测,强化水资源管理与水权管理,确保水资源安全供应的目标。
5、推进河长制宣传和教育。
河长制的实施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要倡导全民参与治水,自觉保护水资源的理念。
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加强河长制知识普及和宣传,组织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河长制的社会化和公众化。
6、加强河湖增绿和提质。
实施方案强调加强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河湖增绿和提质升级。
要通过生态修复、绿化美化以及生态移民等手段,加强对水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水体的功能和生态自净能力。
河长制实施方案实施步骤
河长制实施方案实施步骤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实施河长制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包括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地方政府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其次,要进行河道的全面调查和评估,了解河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同时,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
二、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
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是实施河长制的关键步骤。
首先,要确定河长的具体人选,可以是地方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业人士。
其次,要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对河道的日常管理、问题整改、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要建立河长制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三、开展河道治理工作。
在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之后,需要开展河道治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河道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河道存在的问题,包括垃圾清理、水质改善、生态恢复等方面。
其次,要加强对沿岸居民和企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大家对河道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整治,确保河道的清洁和安全。
四、加强监督和评估。
实施河长制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宣传和推广。
在实施河长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河长制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河道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的落实和推广。
六、建立长效机制。
实施河长制并非一时之举,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河长制工作的持续推进。
这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河长制实施方案
河长制实施方案一、引言河长制是指中国政府针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而推出的河道管理机制。
河长制的实施旨在加强对河流的保护,提升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本文将介绍河长制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二、背景和重要性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许多河流面临着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水质恶化导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行河长制。
河长制的实施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明确的职责和权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河流资源。
三、河长制的基本原则1. 环境保护优先: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确保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预防为主:加强河流整治与管控,强化预防措施,控制污染源头。
3. 综合治理:河长制要求综合考虑河流水质、水量、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和治理。
4. 公众参与:注重广大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增强公众对河流管理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四、实施方案1. 设立河长制领导机构河长制领导机构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对河流进行管理和保护。
机构内设河长、副河长,并设立办事机构协助河长工作。
2. 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河长制工作方案是河长制实施的总体规划,包括河长制实施目标、任务分工、工作措施等。
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3. 建立河长制考核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河长制的有效实施,建立河长制考核评估机制是必要的。
通过对河长工作的考核评估,对工作成效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激励各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加强工作。
4. 加强河流水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河流水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河流水质、水量、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科学、精准的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加强污染源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河长制实施方案细则
河长制实施方案细则一、总则河长制是指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河道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推动河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河道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为了规范河长制的实施,制定本细则。
二、河长制的基本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河长制工作的领导,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2. 完善考核评价,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河长制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河长制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参与。
加强对河长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河道管理和保护工作。
4. 加强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
建立健全河长制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三、河长制的具体措施1. 加强河道巡查监管。
河长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河道的巡查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完善河道保护设施。
加强对河道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河道的安全和畅通。
3. 推动河道环境整治。
加大对河道环境的整治力度,改善河道水质和周边环境,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
4. 加强河道治理宣传。
开展河道治理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保护好身边的河道。
四、河长制的保障措施1. 加强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河长制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河长制工作的法律依据,保障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河长制的工作机制1.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河长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加强协调配合。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的开展。
六、河长制的评估和考核1.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河长制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河长制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七、河长制的宣传教育1. 加强宣传力度。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全面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流水库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河长制”。
如下为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仅供参考!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1】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赣发[2014]26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办字[20xx]50号)精神,按照《黎川县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水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建立健全河湖库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我乡河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全乡境内所有河流实施“河长制”管理。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构建河流水库保护管理工作机制。
坚持遵循自然规律,依法依规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河流水库健康。
坚持综合整治,因河施策,系统治理,注重长远效果。
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合作,上下游、左右岸协调推进,水域陆地共同发力,全面改善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一)到20xx年初,建立乡级“河长制”组织体系。
(二)到20xx年底,全面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流水库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河长制”。
(三)到2020年,基本建成河湖库健康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四、组织体系(一)构建乡、村二级“河长”组织体系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组织体系。
设立“乡河长”和“村河长”,乡长担任乡级“河长”村主任担任村级“河长”;村组设专管员、保洁员或巡查员。
(二)明确工作职责1.“河长”职责。
各级“河长”是所辖河流水库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乡级“河长””职责。
负责领导本乡内“河长制”工作,分别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
负责抓好辖区内河流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水污染治理、巡查保洁、生态修复工程的具体实施、河流的保护管理工作,抓好具体问题的协调解决,检查督导村级“河长”履行职责。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1.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河流流域交错并行、河湖众多的国家,河流湖泊资源丰富。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河湖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我国河流湖泊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加强河流湖泊管理和保护。
2.意义:河长制作为我国推行的一项重要环保政策,旨在通过加强河长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改善河湖环境质量,保护河湖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管理效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河长制的实施,加强对河湖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实现河湖水质的持续改善,维护和修复河湖生态系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意识。
2.原则:a.领导保障:各级政府强化对河长制工作的领导,确保河长制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
b.综合治理: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从源头控制和治理水污染问题。
c.公众参与:通过加强公众意识培养和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d.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1.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河流湖泊的管理范围,确保全覆盖。
2.设立河长制组织机构:成立相应的河长制机构,明确职责、权力和责任。
3.河长制人员培训:对河长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意识。
4.完善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河湖水质状况。
5.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制定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加大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
6.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推行节水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7.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河长制工作。
8.加强跨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河长制工作。
9.加强法治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建立河长制的法治保障体系。
四、工作推进和保障1.宣传推动阶段: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河长制工作,提高公众对河湖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关注度。
2.河长制工作实施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河长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山西河长制实施方案
山西河长制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扩张,山西省的水资源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山西省的河流水系,提高水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山西省决定全面实施河长制,推动河长制在全省范围内的深入开展。
二、总体目标。
山西省河长制实施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河长制工作格局,实现河流水系的良好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重点任务。
1. 完善河长制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河长的职责和权利,形成上下贯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2. 加强对河流水系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确保水质达标。
3. 加强河长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河长制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推动河长制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管理等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多方合力、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5. 加强河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确保河长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保障措施。
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河长制工作的法治保障,明确相关工作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2. 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水环境治理设施,提高水环境治理水平,确保水质达标。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河长制工作队伍,提高河长制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4.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水环境监测技术研发,提高监测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
五、实施保障。
1. 加强河长制工作的督导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确保河长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工作格局。
3. 加强对河长制工作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河长制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六、结语。
山西河长制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山西省的水环境治理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推行河长制工作一、总体目标1.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3. 强化河道综合治理,提高河流生态环境质量;4. 建立健全河长制管理机制,推动河长制工作的深入落实。
二、推行河长制的主要内容1. 建立河长制管理机构设立河长办公室或河长管理委员会,成立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各级河长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各级河长能够履行职责。
2. 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河长制工作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时间进度、工作重点等内容。
并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监督各级河长的履职情况。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制定并实施水资源保护和使用规划,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和调度机制,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提高水环境质量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加强对水污染的监测和排查,严厉打击水污染行为。
建立健全水环境管理体系,完善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发布制度,提高水环境质量。
5. 强化河道综合治理加强对河流的清淤、疏浚、绿化等工作,保持河道的通畅和生态平衡。
加强河道巡查和监测,发现和处理河道问题。
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保工作。
6.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河流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河长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推行河长制的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明确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对河长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河长制工作的顺利推进。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河长制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河长制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意识和水平。
3. 强化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河长的权力和责任。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和监管体系。
4. 加强协作机制建立起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河长制工作。
河长制实施方案
河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实施方案一、背景描述河长制是我国近年来推行的一项水利管理制度,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河道治理和保护。
为了更好地落实河长制,推动河道环境保护工作,提前解决和预防水环境问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河长制实施方案尤为重要。
二、实施目标1. 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提高河长制落地率。
2. 加强河道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高整治水平。
3. 提高河长、村(社区)干部和群众环保意识,增加参与度。
三、实施步骤1. 建立完善河长制组织体系: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水利、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任务的落实。
设立河长办公室,由专业人员负责日常河道巡查、常态化环境监测等工作。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制定每个部门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分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
确定巡查频次和范围,制定巡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3. 强化河长培训和宣传:开展河长制培训班,提高河长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
组织开展河长制宣传活动,宣传河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4. 强化水资源监管:加强对河道水质、水量等重要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5. 积极推动群众参与: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环保意识。
加大对报奖和举报的奖励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共同保护河道环境。
四、实施效果评估1. 以河流水质改善为重点,建立相应的水质评估系统,定期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估,对各个河段进行排名,及时发现河流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2. 建立健全河道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河道整治工作。
强化组织协调,加强与其他专业部门的合作和配合。
3. 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河流环境治理成果展示,公布各个河段的治理情况和排名结果,鼓励优秀河长。
五、实施保障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建立健全河长制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资金的到位和使用。
河长制的工作计划
河长制的工作计划
1. 制定工作目标:明确河长制的目标,如水质改善、生态保护、治理河流污染等。
2. 调研与了解:深入了解所辖河流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包括河道长度、水质状况、河岸环境等,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组织河长巡查:安排河长或河道管理人员定期对所辖河段进行巡查,检查河岸环境、水质状况、污染源等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4. 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鼓励大家共同参与治理工作。
5. 推动履职尽责:促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履行职责,建立河长制的工作机制,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6. 制定河长制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和工作目标,制定具体的河长制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目标和任务,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7. 组织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对河流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8. 建立河长制档案:建立完善的河长制档案,记录河长的巡查情况、问题整改情况以及河流的变化等,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
考依据。
9. 河长制信息公开:将河长制的工作情况和治理成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推动治理工作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10. 定期评估与总结:定期对河长制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检查工作进展和成效,并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措施,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镇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镇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镇河长制工作是落实河长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城市水系管理和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
镇河长制的实施将树立河长责任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推动水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提高城市水系的质量,使之成为滨水生态景观,为居民提供更舒适、更健康、更美丽的生活环境。
二、工作目标实施镇河长制,旨在全面加强城市水系管理和保护,提高水体环境质量,建设滨水生态景观,为居民提供更健康、更美丽的生活空间。
三、实施方案(一)组建镇河长工作队伍1. 县级水利管理部门成立镇河长工作队伍,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地区所有镇街河道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2. 各镇街成立镇河长工作小组,负责治理和保护本镇街河道,协调政府各部门、社区、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镇河长制工作。
(二)完善河道治理和保护工作机制1. 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和计划书,明确岗位责任和任务,加强任务落实和考核。
2. 制定河道治理和保护工作标准和规范,建立治理和保护工作制度。
3. 加强河道长效监管,建立河道巡查日报和月报,进行定期巡查和监测。
(三)加强宣传和理念教育1. 利用社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居民对镇河长制的知晓和理解。
2. 通过开展志愿者和社区义工活动,鼓励居民参与河道保护和治理工作,提高居民治水意识和能力。
3. 定期组织河道保护宣传教育培训会,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提高河道保护和治理能力。
(四)落实市政治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1. 加强水环境建设,完成河道生态修复、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等工作。
2. 建设河道防汛工程,保障河道安全,防止发生洪涝灾害。
(五)落实履职责任1. 镇河长需要根据职责和工作要求,对河道实施管理和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 所有相关部门都需要积极参与到镇河长制工作中,依照职责和要求,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河道治理和保护工作。
四、工作保障1. 加大财政投入,保证河道保护和治理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丽水河长制实施方案
丽水河长制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对丽水河流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环境质量,推动河流生态修复,我市决定全面实施丽水河长制。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丽水河长制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为推动丽水河流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丽水河长制的实施,实现丽水河流的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河流景观更加优美,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主要任务。
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丽水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确保河长制工作有序推进。
2. 完善监测评估体系,提高水质监测能力。
建立丽水河流水质监测网,加强对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 加强河长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河流问题。
设立丽水河流河长巡查制度,加大巡查频次和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4. 推动生态修复,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通过植被恢复、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丽水河流的生态环境,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5.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举办环保主题活动等方式,提高市民对丽水河流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河流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具体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丽水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河长制工作有序推进。
2. 完善监测评估体系,提高水质监测能力。
建立丽水河流水质监测网,加强对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和评估,提高监测能力和水质预警能力,确保水质安全。
3. 加强河长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河流问题。
设立丽水河流河长巡查制度,加大巡查频次和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确保河流畅通无阻,水域清洁。
4. 推动生态修复,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通过植被恢复、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丽水河流的生态环境,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河长制实施方案范文
河长制实施方案范文河长制实施方案范文河长制实施方案如何制定?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河长制实施方案范文,仅供参考。
河长制实施方案范文1为贯彻落实《x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闽政〔xxx〕27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流域保护管理责任,促进流域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xxx年底前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努力,使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河流断面水质、水生态、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基本实现“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目标。
二、职责分工(一)组织协调机构。
“河长制”由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承担考核工作,监督各项任务落实。
各市、县(区)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河长制”实施工作。
(二)河长、河段长设置。
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分别由省领导担任河长,确定一个省直部门为联系部门,流域所经的市、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市、县(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流的河段长,同时明确联系部门和责任主体;由流域所经的县(市、区)政府确定乡(镇、街道)河段长、村级(居委会)专管员。
汀江、晋江、赛江、龙江、木兰溪流域分别由流域所经的设区市政府领导担任河长,确定一个市直部门作为联系部门,市、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由流域所经的县(市、区)政府确定县(市、区)、乡(镇、街道)河段长以及村级(居委会)专管员。
其他流域由所在地的市、县(区)政府确定河长、河段长以及村级(居委会)专管员,并确定联系部门。
各级河长、河段长名单由各级政府发文明确,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布,并报上级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三)河长、河段长职责。
河长、河段长是包干河流保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督导下级河段长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协调河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上下游之间纠纷,组织整改包干河流突出问题,开展水环境应急事件处置,协调处理流域保护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问题。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概述自从河长制被提出以来,我国各地积极响应,推行着河长制工作。
为了更好地落实河长制,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制定和实施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总体目标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方案实施的统一指导和协调管理;2. 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提高水环境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3. 推进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优化水生态系统布局和水生态保护区建设;4. 提升公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河长制工作的局面;5. 实现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确保水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工作计划(1)明确责任主体: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河流管理机构、社会组织等;(2)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改善水环境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并制定具体措施;(3)规定时间节点和进度安排:确保工作进程有序推进。
2. 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河长办公室:负责协调河长制工作的推进;(2)确定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加强沟通和协作。
3. 建立河长制管理机构(1)划定河流管理范围:明确各级河长的辖区范围,确保责任划分清晰;(2)设立河长制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河长执行职责;(3)构建信息平台:建立河流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共享机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1)制定河流保护和生态修复规划:科学确定河流的保护目标和修复方向;(2)强化河流巡查和监测: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掌握河流的环境变化;(3)落实河流治理措施:对存在的污染源进行整治,修复受损的湿地和生态系统。
5. 推进公众参与(1)加强河流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物料等形式,普及河长制工作知识,提高公众认知;(2)建立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河长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举报;(3)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河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升工作效果。
6. 加强督导和考核(1)建立监督机制:成立专项监督组织,对河长制工作开展监督和检查;(2)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明确河长制工作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进行考核评价;(3)对工作成效进行通报:及时公布工作成效,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
学校河长制实施方案
学校河长制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加强学校的环境教育和河流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制定了学校河长制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河流的可持续管理和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二、背景如今,许多学校周围都有河流或沟渠,这些水域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这些河流往往面临着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学校河长制的实施势在必行。
三、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升生态保护意识;2. 重建和保护学校周边河流的生态环境;3. 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学校-社区-家庭的环境保护合力;4. 提高学校的环境教育水平。
四、实施步骤1. 组建河流管理小组:为了有效推进学校河长制的实施,我们将组建一个专门的河流管理小组。
该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共同参与河流管理工作。
2. 制定学校河长制工作方案:河流管理小组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河长制工作方案,其中包括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等。
3. 加强环境教育:学校将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举办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使学生深入了解河流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建立监测系统:学校将建立一套完善的河流监测系统,通过定期的水质检测、水生态调查等手段,了解河流的生态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强化巡查和治理:河流管理小组将定期组织巡查,加强对学校周边河流的治理工作。
比如清理垃圾、修复河流堤岸、植树绿化等,以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
6. 加强合作与宣传:学校将积极与社区、家庭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河流管理工作。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学校河长制的成果和意义,提高社会对河流管理的认知和支持度。
五、经费保障为了保证学校河长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将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并争取相关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六、总结学校河长制的实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但它对于河流的保护和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河长制实施方案
学校河长制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河流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加强对学校周边河流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我校决定全面实施学校河长制。
二、实施目标1. 建立健全学校河长制工作机制,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2. 提高学校师生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河流保护的良好局面;3. 促进学校周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河流水质,增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实施措施1. 成立学校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计划,推动学校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实施;2.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对河流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3. 组织开展河流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活动,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河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4. 加强学校周边河流的巡查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河流环境问题,确保河流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5. 组织开展河流环境保护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工作保障1.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河流环境保护合力;2. 建立学校河长制工作档案,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3. 加强学校师生的法治教育,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意识,规范学校周边河流环境管理行为。
五、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校河长制工作逐渐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周边河流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
六、总结学校河长制的实施,不仅是对学校周边河流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更是对师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的有效培养。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学校河长制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学校河长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构建美丽校园、美丽家园、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x〔x〕26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x〔x〕50号)和《x委办公室、x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x〔x〕46号)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水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建立健全江河湖库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生态先行示范区建设,结合我镇河流、水库、山塘实际,决定在全镇实施“河长制”。
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实施范围全镇境内各类水库及山塘,均实施“河长制”管理。
镇管理范围包括肖江、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24座和山塘87座。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构建江河湖库保护管理工作机制;坚持遵循自然规律,依法依规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江河湖库健康;坚持综合整治,因河施策,系统治理,注重长远效果;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合作,上下游、左右岸协调推进,水域陆地共同发力,全面改善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一)到x年3月底,建立镇“河长制”组织体系并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覆盖到各村(居)委会的“河长制”组织体系;根据实际在村(居)委会启动“河长制”试点。
(二)到x年底,基本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各类水库及山塘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河长制”。
(三)到x年,基本建立江河湖库健康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实现常态化管理,基本实现x山青、水秀、天蓝、镇美的生态保护目标。
江河湖库水域面积保有率7.7%,大中型湖库自然岸线保有率90%,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1%,地表水达标率8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四、组织体系1、办公室人员构成“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由镇分管领导x担任,副主任由水务站站长x担任,“河长制”办公室人员为x、x。
2、明确工作职责小型水库由镇科级干部任库长,山塘由各村支书(主任)任“库长”。
落实河流、水库及山塘专管员、保洁员或巡查员,将每段河流、每座水库、每座山塘的专管员、保洁员或巡查员明确到人,并落实相关责任。
3、x年3月底前对各级河长名单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主要任务(一)统筹江河湖库保护管理规划。
遵循江河湖库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根据江河湖库功能定位,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原则,将生态理念融入乡镇建设、江河湖库整治、旅游休闲、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科学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专项规划。
规划应统筹考虑地区水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防洪要求和生态安全。
逐步推进水利、农业、林业、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与江河湖库环境有关的规划“多规合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地、以水定需、以水定产,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四项制度和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健全控制指标体系,着力加强监督考核。
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探索水权制度改革,推进水权交易试点。
加快水资源管理系统和监测系统建设,探索建立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
严格入江河湖库排污口监督管理,开展入江河湖库排污口调查,核定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明确功能区的允许纳污总量。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工程,加强地下水监测管理。
(三)开展江河源头和饮用水源地保护。
加强主要江河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地的水环境保护,划定禁止开发范围,实现江河源头保护区污水“零排放”。
加快水源涵养林建设,全面保护天然林,大力种植阔叶林,提高森林蓄积量。
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开展一切与水源保护无关的活动。
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与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加强水体污染综合防治。
全面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工矿企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及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落实部门职责,分头推进防治措施。
在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水环境恶化区域,执行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
(五)强化跨界断面和重点水域监测。
加强江河湖库跨界断面、主要交汇处、重点水域的水量水质水环境监测,强化突发水污染处置应急监测。
统一技术要求和标准,统筹建设与管理,建立体系统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江河湖库监管网络,完善水资源监测中心建设。
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水质水量监测和评价,按规定发布有关监测成果。
建立水质恶化倒查机制,追溯污染来源,完善限期整改措施,严格落实整治责任。
(六)推动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加快城乡水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大力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绿色小康村创建活动。
构建自然生态江河湖库,维护健康自然弯曲河湖岸线,保护天然浅滩、深潭、泛洪漫滩。
落实生产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大力推进坡耕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
推进水环境自然修复保护,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体净化调节功能。
加强河湖湿地修复与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开展河湖沿岸绿化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活化、连通江河湖库水系,科学制定水库、水电站调度方案,保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合理水位,保证江河湖库基本生态流量、基本生态用水和枯水期生态基流。
(七)加强水域岸线及采砂管理。
开展江河湖库岸线登记,依法划定江河湖库及其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动确权。
科学编制岸线利用规划,严格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限制开发区、开发利用区。
建立健全江河湖库规划治导线制度,保障防洪安全。
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和行政许可,建立市、乡涉河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信息通报及公告制度。
科学制定河道采砂规划,实行保护优先、总量控制和有序开采,加强采砂作业监管,完善日常执法巡查制度,禁止超时超量超范围采砂,采砂作业完成后及时恢复河道原状,禁止在河道内堆放采砂尾料或弃料。
(八)加强行政监管与执法。
落实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强化行政监管与执法。
建设全乡镇江河湖库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强江河湖库水域环境动态监管,实现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化、系统化。
明确经费和技术标准,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江河湖库水域巡查保洁及堤防工程维修养护。
建立实时、公开、高效的“河长”即时通信平台,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信息化、一体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乡镇江河湖库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
统筹水利、环保、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涉及江河湖库保护管理行政执法职能,探索综合执法机制。
开展江河湖库“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非法采矿洗矿、倾倒废弃物以及电鱼、毒鱼、炸鱼等破坏江河湖库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九)落实江河湖库保护管理制度及法规。
落实江河湖库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水域、滩涂、岸线等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
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把江河湖库保护管理工作作为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化党政领导干部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落实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江河湖库健康评价体系,适时发布江河湖库健康公报。
落实江河湖库保护管理生态补偿制度,将江河湖库保护管理工作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生态补偿资金重点用于江河湖库保护管理工作。
落实水域占用补偿制度,按照消除对水域功能的不利影响、等效替代的原则进行占用补偿,防止减少现有江河湖库水域面积。
落实网格化、全方位江河湖库水域岸线巡查检查制度和违法行为报告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和考核问责。
完善江河湖库及堤防管理养护制度,明确江河湖库管理责任和管理主体,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江河湖库养护专业化、社会化。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
镇政府及各村(居)委会要把实施“河长制”、保护江河湖库健康,作为当前和今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制定并落实本区域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
发挥各级监督和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形成江河湖库保护管理的合力。
(二)健全机构。
建立健全各部门涉及江河湖库日常管理的专业机构,落实保护管理责任、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
设立镇、村(居)委会二级“河长制”办公室。
“河长制”办公室设在水务站,办公室主任由乡镇分管领导付命伍担任,副主任由水务站站长x担任。
乡镇参照市“河长制”办公室组建机构。
(三)创新机制。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河长”负责牵头召集责任单位,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江河湖库保护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召集人根据工作任务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年召开2次以上成员会。
建立问题督办制度,由“河长”签发督办单,对江河湖库保护管理重要事项进行督办。
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日常工作沟通与协调,定期发布“河长制”工作信息,通报典型事例,做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评析、一年一总评”。
建立管养工作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升江河湖库管养水平。
(四)落实资金。
落实“河长制”专项经费,重点保障水质水量监测、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江河湖库划界确权、突出问题整治及技术服务等工作费用。
对江河湖库巡查保洁、堤防工程等日常管养逐年增加投入。
加大城乡水环境整治、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江河湖库环境治理与保护,推进江河湖库管护市场化。
(五)严格考核。
考核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以水质水量监测、水域岸线管理、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健全江河湖库管理与保护“河长制”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内容纳入市政府对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考核机制。
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实行行政约谈、通报批评等措施,并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江河湖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六)宣传引导。
各部门要广泛宣传江河湖库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在江河湖库显要位置树牌立碑,设置警示标志,设立“河长”公示牌,公布河段范围、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