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教案

合集下载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详细版)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详细版)

第9课改革开放【学习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上做出哪些重要决定?生: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讲授,承上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们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的内容——《改革开放》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合作的前提下,通读课本,结合导学案完成本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板书】:对内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师: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目的是什么?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师:既然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言外之意就是说以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为什么?生:政社合一,统一经营、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师:在农村经济改革中,我国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生: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行动起来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后来党中央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向着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全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使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简介:改革开放是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一项重大政策,标志着中国从封闭和计划经济转向开放和市场经济。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影响和重要性。

教案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定义和历史背景;2. 掌握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3. 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一份详细的课堂讲义,包括改革开放的概念、背景和重要事件;2. 学生准备:学生预先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知识,包括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描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你了解改革开放吗?- 你认为改革开放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介绍改革开放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并呈现相关的统计数据和事实,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 影响分析(15分钟):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学生讨论材料,要求学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应根据提供的数据和事实,展开讨论并形成结论。

4. 案例研究(2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改革开放的成功案例,如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这些案例,分析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取得成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其他地方。

5. 口头报告(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做简短的口头报告,介绍他们的研究结果和想法。

6. 回顾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总结改革开放对中国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提出几个提高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课堂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所获得的知识,撰写一篇短文,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2. 学生准备一份小组展示,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3. 学生找寻更多关于改革开放的资料,拓宽视角并增加对该话题的了解。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的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的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3. 能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

2.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当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记,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历史的思考。

二、讲授(15分钟)
1. 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改革开放的实践和主要内容。

三、讨论与分组(20分钟)
1. 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并汇报成果。

2. 学生讨论改革开放的优点和不足。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选取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
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拓展讨论中国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撰写关于改革开放的思考或者观后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同时也可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高中政治必修一改革开放教案设计(一)

高中政治必修一改革开放教案设计(一)

高中政治必修一改革开放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高中政治必修一改革开放一、教学目标1.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关键事件;3.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2.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关键事件;3.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包括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封闭政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封闭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释改革开放的意义,包括为中国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道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2. 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关键事件•介绍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等;•分析关键事件,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特区建设、土地承包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GDP增长、外贸增加等;•讨论改革开放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如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4. 总结与提问•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改革开放对中国的重要性;•提问学生关于改革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学习成果:评估学生在课后完成的作业和考试表现;3.思维能力:评估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该教案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通过讨论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同时,注重对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关键事件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领会改革开放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2.掌握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现象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3.掌握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基本情况,了解国内外环境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提高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1.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可能存在片面性,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帮助他们全面、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b.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促进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一首反映改革开放时期的歌曲《春天的故事》作为导入,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思考这首歌背后的历史背景。
2.提问方式: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歌的了解,以及这首歌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a.简述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过程。
b.列举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取得的三个重大成就,并分析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2.教师引导: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2.针对难点内容,采取以下措施:
a.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政策和重大成就。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政策影响的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教学重难点重点: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和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

难点: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4、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和影像5、教学评价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二、教学目标阐述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政策和重要事件,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并能够分析这些政策和事件对中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111 学生能够理解改革开放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现代化。

11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2 重点内容教学策略对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和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这一重点内容,将通过详细的讲解、多媒体资料展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以及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和示范作用。

121 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如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指标、经济特区的建设成果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12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经济特区成功的原因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难点内容突破方法对于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这一难点,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社会现象。

131 开展课堂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改革开放对思想观念的影响进行正反方辩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132 布置课后调研作业,让学生采访身边的长辈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二、教学重点:农村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用歌曲形式导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让学生思考:1、这首歌反映了哪位伟人的丰功伟绩?2、歌词反映了自1979年以来中国实行的什么政策?3、这个政策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这样既复习了上节内容,又导入了新课。

)(2)改革开放其实是两个部分,是哪两点?很明显,一是改革,二是开放。

阅读教材,先总结出课文中的编排哪些是相关改革的?哪些是相关开放的?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3)先看改革,改革先从哪里开始?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围绕三个大问题:为什么改?怎么改?改的结果怎样?)第一,为什么改?出示材料提问: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一表格数据变化的原因?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防碍社会生产发展,这是改革的主要原因。

第二,怎么改?出示视频:安徽凤阳小岗村人是怎样改革的?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即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

第三,改的结果如何?出示材料:分析得出粮食产量增长。

出示材料:分析得出农民劳动积极性提升。

提问:根据材料,说说材料三中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促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师小结: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反之,会防碍社会生产的发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总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1.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初中教案

改革开放初中教案

改革开放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1. 改革开放的意义。

2. 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的意义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教师讲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典型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总结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体会。

3. 提问: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附:教学评价1. 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参与度和分析能力。

4. 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开放的大学教案

改革开放的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进程和伟大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2.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 引出课题:改革开放。

二、新课导入1. 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面临严重困境,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思考如何走出困境。

2. 介绍改革开放的进程:(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2)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3)1984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放14个沿海城市。

(4)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3.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进程和伟大意义。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小结1. 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进程和伟大意义。

2. 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进程和伟大意义。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二、新课导入1. 介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小结1. 总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适用年级:初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和主要措施。

2. 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能够分析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

2. 分析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班级参与互动问答。

3. 课堂讨论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感受。

2. 讲授: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和主要举措,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3. 练习: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展示答案并加以解释。

4.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快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改革开放主题的思考。

2.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改革开放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思考并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辨。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一节“改革开放”。

教材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 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党的一项基本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革开放的进程。

2.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时间轴。

2. 学具:笔记本、历史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歌曲,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3.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时间轴,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体会。

5. 举例说明:通过讲解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改革开放板书内容:1. 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2.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3. 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2.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等。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教案:改革开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社会课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时《改革开放》。

教材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具体内容包括:1. 改革开放的背景:1978年,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尾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领导人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 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3.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难点: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重点讲解改革开放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典型例子,如深圳特区的设立、农村改革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例子背后的原因和启示。

《改革开放》教案范文

《改革开放》教案范文

《改革开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意义;(2)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3)学会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参观等途径,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事业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原因(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2)国际环境的变革;(3)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 改革开放的过程(1)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2)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3)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3.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1)经济增长和总量跃升;(2)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3)国家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4. 改革开放的原因与意义(1)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2)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改革开放为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2)改革开放的原因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和实施;(2)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成就、原因和意义;2. 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和启示;3. 案例分析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典型事例,阐述其意义;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感受发展变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3. 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改革开放成就和原因的掌握;4. 参观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改革开放实地考察的感悟和体会。

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5篇

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5篇

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5篇第一篇: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3.教学用具课件4.标签改革开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什么会议?它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的精彩导入,所以我用《凤阳花鼓》作为开场,紧接着出示文革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凤阳传唱的两段不同的花鼓词,通过学生朗读,进而思考是什么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自主预习-交流合作教师分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带着问题自主预习,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自主预习结束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并通过一帮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4、汇报预习成果(分组展示,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时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教材)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预设:(1)、改革先从哪里开始?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引导学生看课本总结出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课件视频展示一段关于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导入:播放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深圳的颁奖词,大家猜猜这是那座城市?为什么它能够具备如此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改革开放》,为你揭开谜底。

讲授新课(一)阅读课本,自主探究1、改革首先从哪开始?实行什么政策?2、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实行的?3、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最终,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课本,并注意用笔在课本上作出标注(二)互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课的标题改革开放,改革指的是对内改革,开放指的是对外开放。

那么,改革先从哪开始,实行什么政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打油诗,思考农村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呢?是之前的什么政策导致的呢?之前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不前,农民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那么,最早尝试改变这种状况的是哪里的农民,他们又采取了怎样的做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视频最早实行尝试的是?他们的做法是?他们尝试的效果如何呢,请大家看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粮食产量在逐年增加,说明了他们的尝试是成功的,也是准确的。

于是,在全国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大家齐读。

大家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是,也就是说农民在承包之后,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承包期间有责任对你承包的土地实行管理,还要交够国家和集体的:同时你有自主经营权:最后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到了什么作用?(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几次转变?(学生先思考后,能够让小组实行讨论)过渡: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开始实行。

初中改革开放优秀教案

初中改革开放优秀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改革开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

3.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三、教学难点:1. 改革开放的意义。

2.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

3. 案例教学法:以我国具体发展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重点阐述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4. 观看视频:播放反映改革开放历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5.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案例分析:以我国具体发展为例,分析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改革开放 教案

改革开放 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
教案标题:改革开放
教案目标:
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和影响;
2. 掌握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3. 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中国带来的
影响。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改革开放的起源和背景,包括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封闭政策的
局限性。

2. 解释改革开放的意义,包括经济发展、国际交流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分析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如四个现代化目标、特区政策、农村改革、外资引进等。

第三步:讨论和分析(2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列
举实际案例。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案例。

第四步:扩展阅读(15分钟)
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或新闻报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的最新进展和影响。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和影响;
2. 评价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不足。

教案评估:
1.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表现;
2. 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扩展阅读和总结能力。

教案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和发展成就;
2. 邀请相关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分享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故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研究项目,深入探讨改革开放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影响。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 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3. 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能力。

重点内容:
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奠基;
2.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3. 经济体制改革;
4. 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5. 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
6. 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讲解
1. 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奠基;
2. 说明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3. 分析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4. 讲解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重要内容。

第三步:讨论
1. 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

第四步:总结
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步:作业
要求学生以改革开放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海报,展示对改革开放的了解和思考。

扩展延伸:
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师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施展,加深对改革开放的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了历史分析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教案
大路学校李晓楠
一、教学目标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准备歌曲《春天的故事》;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四、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讲授法、探究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改革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