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从教材分析谈高中立体几何教学
三 几点教学建议
(四)不可忽视推理论证,知识、方法、思维系统化;利用 好转化化归思想,形成一定的立体几何解题策略.
3、不可忽视推理论证,不可忽视知识、方法、思维系统 化;利用好转化化归思想,形成一定的立体几何解题 策略.(文科应稍加强)
(3)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的常见策略: ① 立体问题平面化(即将一平面图形从几何体中 “抓出”,使之正对我们“立起”)思维策略 (尤其是立体计算时); ②运动变化、发展拓广的思维策略; ③转化化归、逆向推理的思维策略(经常是在证明 平行、垂直关系时用到); ④ 以算代证; ⑤模型化 ⑥整合(垂直、平行、图形对条件的整合)
2、有关判定和性质定理: 在学习完某种位置关系后可以接着先学习该种位置关系 的判定,再学习新的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
三 几点教学建议
(三)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概念: 1、在学习完线面垂直的基础上,可适当补充给出长方体、 直棱柱、正棱锥、正棱柱等概念; (1)体现立体几何概念的严谨性; (2)方便利用资料 ; 2、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球的性质和球与一些简单几何体 的关系;
2 3
DC1.求
二面角面角D OF D1的余弦值.
uuur uuur
uuuur
AA1 CC1 C1 DC1
uuur DF uuur
u23uuDuuurCuur1
F
AA1 DD1 D1
三 几点教学建议
(五)四部曲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问题; 2、模型化推导计算公式:
(1)线面成角:
r uuur
sin | cos | rn AuBuur
| n | | AB |
三 几点教学建议
(五)四部曲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问题; 2、模型化推导计算公式: (2)二面角:
《立体几何》教材分析.doc
《立体几何》教材分析.doc《立体儿何》教材分析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而三维空间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现实空间。
所以,学习立体几何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现实世界,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宜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度量计算,是探索和认识空间图形及性质的主要方法。
一、木章教育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直观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并会用数学语言表述空间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能运用这些结论对有关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行论证。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制作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完成实习作业,能画出一些简单实物的视图与直观图。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6.了解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及其推论1、推论2、推论3。
了解定理:空I'可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7.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1)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4)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8.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归纳并证明出以下性质定理:(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判定。
2. 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
3. 学会使用立体几何的基本工具,如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学会使用几何语言描述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3. 运用立体几何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
2. 教学内容2.1 基本概念1. 点、线、面的定义及性质。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平行、相交、垂直等。
2.2 基本图形1. 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的定义及性质。
2. 常见立体图形的分类和识别。
2.3 基本工具1.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2. 立体图形的测量和绘制。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知识讲解1. 讲解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的定义及性质。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 讲解基本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的定义及性质。
4. 教授立体图形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5. 讲解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
3.3 实践操作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立体几何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3.4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5. 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或图片。
2.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
3. 作业纸、练册等。
6.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 鼓励学生运用几何语言描述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几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空间内各种空间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立体几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空间图形的形状、性质和关系,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运用生活实例引入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生活实例引入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几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以建筑物、雕塑等形状作为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形状的特点和性质,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等,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可以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探索。
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立体图形的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从而加深对立体图形性质和关系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注重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想象和描述空间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正视图等信息,让学生通过空间图形的改变,来推断出其性质和关系。
三、巩固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
立体几何初步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的特点、理念 二、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 三、教学标高如何确定
四、教学建议
二.新教材与原有教材的区别
一方面,立体几何初步增加了三视图, 三视图是把空间物体反映在平面上的一种重 要方法,实际上,三视图从细节上刻画了几 何体的结构特点,根据三视图,我们就可以 得到一个精确的空间几何体。
二.新教材与原有教材的区别
1.熟悉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的整体结构
必修2 立体几何 初步
选修2-1 空间向量与立体 几何(文理)
四、教学建议
1.熟悉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的整体结构
☆一方面不要将选修系列中的立体几何学习内
容前移到“初步”中来。
☆另一方面对于增加的内容、要求加强的知识
点,我们一定要讲到位。
四、教学建议
2.要充分利用好长方体模型
四、教学建议
四、教学建议
四、教学建议
1.熟悉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的整体结构 2.要充分利用好长方体模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注重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 言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建议
5.教学中要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
6.教材是“范本”,教学用书供参考
7.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四、教学建议
不要过分的追求空间几何推理的严谨性,更 重要的是要突出几何直观以及平行和垂直关系的 相互转化来帮助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教材的特点、理念 二、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 三、教学标高如何确定
四、教学建议
三.教学标高如何确定
1、学习内容与要求 2、测试要点与标准
3、与高考试题的衔接
三.教学标高如何确定 1、学习内容与要求
在新课改中老师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 新课标下的教材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有这样的变化?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2016广州二测) (10)如图,网格纸上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 几何体的体积是 (A) 4 + 6 (B) 8 + 6 (C) 4 + 12 (D) 8 + 12
我们按正视图 → 侧视图 → 俯视图的顺 序切割 切割是红色部分,切割后的几何体是蓝 色部分,分别是从前到后切,从左到右切, 从上到下切(本题可以省略)
课本第65页例1证明线面垂直,其中证明 两直线垂直只用了平行关系转移,没有给 出利用线面垂直定义的典型例子,要通过 66页探究,第67页练习1及补充例题给予说 明。 例1.如图,已知 a∥b,a⊥,求证:b⊥
补充例题
如图, 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 求证: (1) AA1⊥BD D1 C1 (2) A1C⊥BD A1 D A B B1 C
思维提高一个层次,就需要构造三角 形,确定其中位线。如55页练习2,这是 比较典型的证明平行的例子
练习2.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 为 DD1 的中点,试判断 BD1 与平面 AEC 的位置 关系,并说明理由.
注意中位线的找法,要证明或判断线面平行的 线段为三角形底边(BD1) ,条件中存在中点的 线段为三角形的另一条边(DD1) ,由刚才两条 边可构成三角形(△BD1D) ,就可看到要寻找 的平行线(恰为要证明的平面外线段 BD1 的中 位线 EF) D1 C1 D1 C1 A1 E B1 A1 E B1 D C D F C A B A B
(1) 异面直线所成角
作角:在空间中找一点(一般优先考虑两线 段的端点或中点),作两直线的平行线 (如果点已在一直线上,则只需作另一直 线的平行线) 作平行线要考虑作出来三角形是否可以 求角,如果没有学习必修4,则要避免解斜 三角形问题。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教材分析与建议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教材分析与建议一.《课程标准》关于《立体几何初步》的表述及教学要求1、表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
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立体几何初步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
学生还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要求:空间几何体(1)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高中立体几何教材的分析
对高中立体几何教材的分析在我从教N多年的高中数学的教材中,新课标的立体几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请同行指教。
(一)立体几何的教学地位与作用立体几何在整个高中数学当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一般都是从立体几何来做文章.因此,能否学好立体几何直接影响到高考.首先,要树立起立体观念,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做到能想象出空间图形并把它画在一个平面上,还要能根据画在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想象出原来空间图形的真实形状.培养自己的画图能力,可从简单的几何体画起,在这个“想图、画图、识图”的过程中,不仅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提高.其次,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与平面几何的研究方法类似,单是那些基本概念、公理和定理,不仅要理解它们,还要熟练地记忆它们,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基础的题目必须从一开始就认真地书写证明过程,证明过程要特别注意所运用的公理,定理的条件要摆够、摆准.另外,对课本上定理的证明必须熟记,掌握定理证明的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渗透的教学方法.第三,要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还要充分运用“化归”这种数学思想,要明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有什么联系.比如三垂线定理可以把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转化为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以把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转化为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再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也可以转化为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的距离与线面距、面面距三者之间互相转化.由于平面几何是立体几何的一部分,空间的点、线、面都在同一平面内,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反过来,平面几何中的正确命题在立体几何中是否依然正确呢?当然不一定正确.如有三个直角的平面四边形一定是矩形,但有三个直角的空间四边形一定不是矩形,所以提醒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及立体几何本身各元素的位置关系的区别和联系,及时进行对比和总结,掌握转化的规律.第四,要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还要能顺利通过学习上的“难关”,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学会归纳、总结.(二)立体几何的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几何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二是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立体几何是用空间的几何图形来研究空间几何体的,主要是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所以《立体几何》的教学重点是柱、锥、台、球的概念、性质及有关计算;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图和有关计算;斜二测画法及有关计算;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与证明;三种平行的判定与证明及相互转化;三种垂直的的判定与证明方法;三种角和三种距离的计算;利用向量方法解立体几何证明和计算等.教学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之间的转换;割补法求体积,求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异面直线的判定,线面关系的判定;线面平行的判定及证明方法,三种垂直的相互转化与证明;点到平面的距离的计算和二面角的作图与计算.利用向量方法证明线面平行、求点面距和二面角的大小;传统法和向量法的比较和选择.(三)立体几何教学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是一道难度较高的台阶.立体几何成了中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道障碍.学生们往往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倍感畏惧.究其原因,不外乎沿袭平面几何的思维,缺乏空间想象力,造成思维受阻.因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突破空间思维上的障碍,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立体几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丰富,着重哪种思想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做法与体会.在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它贯穿立体几何教学的始终,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空间问题平面化.由三维空间向二维平面转化,是研究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数学方法之一;降维转化的目的是把空间的基本元素转化到某一个平面中去,用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平面几何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将“空间问题平面化”,则往往能起到化复杂为简单、化生疏为熟悉的功效.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而运用升维的方法把平面或直线中的概念、定义或方法向空间推广.可以立易解难,温旧知新,从已知探索未知,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就是升维与降维思想方法的不断转化运用的过程.2.几何问题代数化.新课程注重代数与几何的联系,注重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新教材在选修部分引入量和坐标,利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度量问题以及有关平行和垂直的证明.这样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有了多个视角.不仅降低了学习立体几何的难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将代数与几何联系,利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和数形结合的能力.向量是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一种有力工具,不少复杂的几何推理,可借助向量法使几何问题代数化,模式化的解题过程大大地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尤其是某些立体几何的探索性问题,用向量法去处理更能凸显其优越性,它只需通过坐标运算的手段就能完成其探索的过程,从而达到简捷、流畅的解题效果.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改变了以往过于重视学生利用添加辅助线来解决立体几何题目的教学方法,抓住运算这条主线,首先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向量的含义.然后让学生从向量的角度去认识立体几何.学习利用向量运算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例如.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时,可设计如下程序展开教学:①让学生结合相关图形建立坐标系,并观察各点坐标是否易于求得,如不易求出.则需重建,使学生掌握建系的原则;②分别准确地求出两个对应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强调运算的准确性;③利用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两个对应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④对照图形说明两个平面的二面角的大小;⑤其他运算方法.如利用射影面积法等也可用于解决此类问题.这样的教学将利用运算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改变了以往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因为添不上辅助线.遇到立体几何题“绕着走”的现象,同时也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线面关系相互转化.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其精髓就是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相互依存及转化.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线面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转化,则往往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4.等积转化.“等积法”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就已经有所应用,是一种很实用的数学方法与技巧.立体几何中的“等积转化” (或称等积变换)是面积、体积(尤其是四面体的体积)作为媒介,来沟通有关元素之间的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5.立体图形规矩化.“割形”与“补形”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割”或“补”可化复杂图形为已熟知的简单几何体,从而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而通过“割”或“补”,目的无非是将立体图形规矩化,从而达到把问题的解决转化为“规范问题”解决.6.方法技能模型化.立体几何图形必须借助面的衬托,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才能显露地“立”起来.在具体的问题中,证明和计算经常依附于某种特殊的辅助平面即基面.这个辅助平面的获取正是解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这个平面的截取、延展或构造.纲举目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7.解剖图形简单化.立体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的关系组合而成,这种关系相对平面图形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熟悉、不适应这种变化是学生难以从平面几何进入立体几何学习的一个障碍.如果能将元素按照题意组合成空间几何图形,又能将图形分解成部件(有简单关系的基本元素的几何体),也就能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了.总之,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学会利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借助可取之材来建立空间想象,加强直观教学,这样就容易让学生接受,让他们喜欢这一门学科.从而有效地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高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而立体几何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设计并落实立体几何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何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的策略。
一、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立体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立体几何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概念和空间的理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立体几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的方向关系、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
但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地选取和确定教学内容,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们既要注重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且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合作、讨论交流、实践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们还要注重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示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中,教师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和布置教学环节,提出各种情境化、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分析,主动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必修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高中数学必修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立体几何内容的设计:1.定位: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把握图形的能力,空间想象与几何直观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强调几何直观,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并重,适当渗透公理化思想。
2.内容处理与呈现: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展开:柱、锥、台、球→ 点、线、面→ 侧面积、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如图1),而原教材是点、线、面→ 柱、锥、台、球,即从局部到整体(如图2),突出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并结合简单的推理发现、论证一些几何性质.3.内容设计:螺旋上升,分层递进,逐步到位.在必修课程中,主要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获得几何图形的性质,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发现、论证一些几何性质.进一步的论证与度量则放在选修2中用向量处理.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不是以论证几何为主线展开几何内容,而是先使学生在特殊情境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对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有关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一些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对性质定理加以逻辑证明,不是不要证明,而是完善过程,既要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也要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教学内容增减:删除(或在选修课内体现的):(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计算。
(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多面体及欧拉公式.(4)原教材中有4个公理,4个推论,14个定理(都需证明)(不包含以例题出现的定理).新教材中有4个公理,9个定理(4个需证明).增加:(7)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节,重点在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8)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立体几何内容采用上述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增进学生对几何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几何内容的兴趣,克服以往几何学习中易造成的学生两极分化的弊端.立体几何初步是初等几何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以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以及它们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演绎法为研究方法.通过对三维空间的几何对象进行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图形延拓至空间图形,完成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纲要求:(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二、考查热点:1.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且会把三视图、直观图还原成空间图形。
高一数学教研:《立体几何初步》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共127张PPT)(共127张PPT)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1) 问
2010,2011,
6次
2012,2013,2015,20
16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010,2014
2次
异面直线成角
2011
1次
二面角 (2)问
线面角
2010,
3次
2013,2015,2016
2012,2014
3次
( 3 ) 探索性(存在)问题,(根据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2011,2012,2013, 6次
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简 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
单的实际问题。
式。
③能用斜二测法画出简单 ④ 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
空间图形(长方体、球、 图。
圆柱、圆锥、棱柱及其简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
单组合)的直观图。 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新课程标准(17版) (2)基本图形位置关系。
和定理。基本事实1:过不在一条直线 公理和定理。 ◆基本性质(公理)1:
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基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本事实2: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 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基本性
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 质(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
面内。基本事实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 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基本性质
学科指导意见(过渡方案) (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借助长方体,在直观认识空间点、 ① 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
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 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象出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
高中数学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引言高中数学教材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
因此,对高中数学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围绕当前高中数学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高中数学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与结构当前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数列、概率统计等众多数学领域的知识。
教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
然而,部分章节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教材特点与不足高中数学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基础,强调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二是强调数学应用,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是渗透数学文化,通过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部分章节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学建议1.注重基础,强化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注重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数学应用的教学,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通过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组织数学文化活动、开展数学讲座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3、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好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重要 的几何模型来研究空间线面位置关系。
长方体模型中几乎包含了线面平行和垂直的所有关系,而且长 方体模型也时学生最熟悉的几何模型。 有些比较难的几何问题,如果能借助于一个长方体,就会更加 容易解决问题。
模型化(后续还有坐标化)
模型化
cos BAF cos BCD cos 45
注意关键量词:存在、任意。(量词的学习提前很有必要)
例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
与此平面垂直。(表达记忆)
a
图形语言:(理解建模)
符号语言:(规法书写)
m
P
n
若m , n , m n P, a m, a n, 则a .
(2)更加注重平行于垂直的相互转化,例如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 直线平行,作为定理结论,可直接使用。
(3)在位置关系的研究中,先给出概念,再观察长方体,而之前 是先观察长方体,再给出概念。
二、小单元补充说明
二、小单元补充说明
单元一:认识空间图形 单元二: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单元三:平行与垂直
单元一:认识空间图形
高考为什么连续两年证明四点共面? 学生证明平行垂直关系比较容易,为什么证明四点共面反而觉 得更不容易? 学生比较清楚每个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作用,但可能不清楚每个基 本事实的作用。
单元三:平行与垂直
教材删去了三垂线定理,但不代表三垂线定理不重要,教材上要 求学生会利用向量来证明三垂线定理,但是它的几何证明同样重要, 三垂线定理的证明就是证明空间垂直关系的核心,所以我们复习中要 重视,只是不能直接利用三垂线定理的结论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建议及思考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与其他数学知识点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抓住知识点的核心数学立体几何是一项非常综合的知识,包括平面几何、向量、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多种数学知识点。
在教学中,应当抓住其中的核心内容,减轻组合与综合的重量,强化核心知识点的讲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和理解,避免深浅不一的知识讲解,达到深度和广度的融合式。
二、运用生动的教学案例在立体几何的教育教学中,生动的教育案例是教师创造深入人心的高效方法。
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方式,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求知欲和创造力,综合塑造出学生的能力和意志品质。
三、注重学习线性和关联性立体几何是一种高度关联和线性的学科涉及多个学科,因此,我们需要在立体几何的课程中注重线性和关联性。
教师要在讲解知识点时,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详细说明,并在同一章节的不同小节之间建立联系。
这种线性和关联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立体几何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实践。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立体几何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思维导图和思维训练来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进行灵活的应用。
五、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注重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进度进行严格把控,不急于求成,做到有的放矢,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建立唤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的环境。
同时,我们也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成果,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补充,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
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分析。
1. 引导学生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索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定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和研究来发现并理解立体几何的知识。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问题,发现规律,合作解决问题等。
2. 运用多媒体工具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工具可以为学生呈现更直观、更形象的立体几何概念和图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如,可以使用幻灯片展示3D模型、模拟实验等。
3. 案例教学
教师可以引入大量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
4. 举例强化记忆
在教学中,由于立体几何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容易遗忘。
此时可以举一些例子予以强化记忆。
例如,介绍和关于立方体和球的结构特点,让学生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特点、区别和关系。
5. 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中,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方式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时,通过运用不同的讲解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动力等。
总之,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策略灵活运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立体几何学习中困难分析教学建议
立体几何学习中的困难分析及教学建议立体几何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
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学生在立体几何学习中的困难分析学生在初中学过平面几何,掌握了大量的平面几何知识,进行过一定量的逻辑推理训练,为学习立体几何打下了基础。
但学习立体几何不仅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常感到立体几何难学,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1.消极心理的影响“代数繁,几何难”,在学生中广为流传,使不少学生还未学习立体几何就已经产生了畏惧心理,他们对学好立体几何信心不足,对怎样学习心中无底,这种消极心理必然会给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2.思维定式的束缚受初中所学平面几何时形成的思维定式的束缚,常将平面几何中的概念、定理照搬照用。
3.缺乏空间想象力缺乏空间想象力,常将空间问题看成平面问题,作图、识图难。
作图中不知何时该用实线,何时该用虚线,作出的图形缺乏立体感。
识图中相交、异面分不清,大角、小角分不清,是否平行、垂直分不清。
4.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证题思路乱不是条件遗漏,就是条件堆积,前后矛盾,文不对题。
二、几点教学建议1.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1)开好头,消除学生对立体几何的神秘感。
立体几何第一课首先让学生观察桌面、地面、教室、球、墨水瓶、纸张等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物体,体会它们的形状、特征等,然后向学生指出:立体几何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些几何体,从而缩短了学生与立体几何的距离,消除学生对立体几何的神秘感,使学生乐于接受它。
其次,向学生介绍立体几何知识在建造厂房、制造机器、修筑堤坝等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立体几何的重要意义,产生学好立体几何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立体几何内容的设计:1.定位: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把握图形的能力,空间想象与几何直观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强调几何直观,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并重,适当渗透公理化思想。
2.内容处理与呈现: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展开:柱、锥、台、球→ 点、线、面→ 侧面积、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如图1),而原教材是点、线、面→ 柱、锥、台、球,即从局部到整体(如图2),突出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并结合简单的推理发现、论证一些几何性质.3.内容设计:螺旋上升,分层递进,逐步到位.在必修课程中,主要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获得几何图形的性质,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发现、论证一些几何性质.进一步的论证与度量则放在选修2中用向量处理.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不是以论证几何为主线展开几何内容,而是先使学生在特殊情境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对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有关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一些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对性质定理加以逻辑证明,不是不要证明,而是完善过程,既要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也要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教学内容增减:删除(或在选修课内体现的):(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计算。
(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多面体及欧拉公式.(4)原教材中有4个公理,4个推论,14个定理(都需证明)(不包含以例题出现的定理).新教材中有4个公理,9个定理(4个需证明).增加:(7)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节,重点在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8)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立体几何内容采用上述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增进学生对几何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几何内容的兴趣,克服以往几何学习中易造成的学生两极分化的弊端.立体几何初步是初等几何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以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以及它们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演绎法为研究方法.通过对三维空间的几何对象进行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图形延拓至空间图形,完成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纲要求:(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二、考查热点:1.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且会把三视图、直观图还原成空间图形。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注重线面关系(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之间的转移;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的转移;还有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移)。
(1)从命题形式上看,立体几何解答题往往会设计成几个小问题,此类题往往以多面体为依托,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空间角、面积、体积等度量关系,强调作图、证明和计算相结合。
(2)从内容上看,(1)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重点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这类题既可考查多面体的概念和性质,又能考查空间的线面关系,并将论证与计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能力。
(2)简单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问题。
(3)从方法上来看,着重考查公理化方法,如解答题注重理论推导和计算相结合;考查转化的思想方法,如常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考查模型化方法和整体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如有时把形体纳入不同的几何背景之中,从而宏观上把握形体,巧妙的把问题解决;考查等体积变换法,以及变化运动的思想方法等。
(4)从能力上,着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即空间形体的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要求是“四会”:(1)会画图——根据题设条件画出适合题意的图形或画出自己想作的辅助线(面),作出图形要直观虚实分明;(2)会识图——根据题目所给的图形,想象出立体的形状和有关的线面关系;(3)会析图——对图形进行必要的分解、组合;(4)会复图——对图形或其某部分进行平移、翻折、旋转、展开或实行割补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考察探索能力。
三、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掌握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分类。
2.理解三视图画法的规则,能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掌握斜二测画法,能作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了解柱、锥、台、球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计算一些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理解并掌握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判断和性质,能利用公理和基本定理证明简单的几何命题。
3.新课程立体几何初步新增加了三视图以及与实物图之间的转换.新增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三维空间,能够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能从课本还原到现实,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中都是从生活中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出发,引入新课,进而进行探究,最后回到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画法.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对于学生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标准》在立体几何初步部分,要求学生首先通过观察实物模型,空间几何体等,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图形的性质以及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这种由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的推理、归纳、并抽象的过程更易于学生的理论创新.而以往的教材只注重知识的强化和变式应用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却忽略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呈现方式.新课程强调数学的本质,强调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可以适当弱化演绎推理,更多地强调从具体情境或前提出发,进行合情推理,转向更全面的教育价值。
(二)教材解读:§1空间几何体(4课时)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难点:如何让学生概括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教学建议:1.新课标在几何教学中强调几何学习的直观性,强调实物、模型对几何学习的作用.因此对柱、锥、台、球的学习需要从实物图形的感知出发,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来建立多面体、旋转体的概念,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分类.课外可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更直接的感受空间几何图形的特征.如建议学生用纸板或游戏棒或细铁丝(作骨架)做出下列几何体的模型:(1)正方体;(2)长方体;(3)三棱锥;(4)四棱锥;(5)三棱台.学生通过动手做,亲身体验柱、锥、台的结构特征,必会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像能力.2.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关键是掌握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它是画空间几何体直观图的基础.而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在平面上确定点的位置我们可以借助直角坐标系来完成,因此画水平放置的直角坐标系是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方法.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画直观图的基本要求.3.关于“三视图”的一些补充说明:(1)画三视图容易忽视的问题①不给出“正方向”,把想当然的“正方向”看作是规定的“正方向”.如某中考题:“下面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圆柱圆锥球正方体严格意义上来说,该题(属开放性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你没有给出正方向,所以不知左视图为何形.②视图中缺少应有的线段,尤其是缺少该用虚线描绘的不可见的物体轮廓线、分界线和棱.如常将四棱锥S-ABCD的三视图作成图(10)而非图(11),即俯视图中缺少棱SC。
难点: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建议:1.应从学生熟悉的正方体、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入手探究展开图和表面积的关系.2.通过对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认识,突出公式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作用.§3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0课时)难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的转化;对异面直线的认识.教学建议:1.平面的基本性质虽仅为了解,但却是进一步研究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些实物图片,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然后引入最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模型,有关点、线、面用彩色来突出,让学生仔细的观察;设计一些实例,再给出实物图片,,让学生觉得四个公理确实是显而易见的;设计一幅实物图片和直观图形进行对比,使学生从平面到空间理解等角定理,显得更直观、更可信.2.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应依托长方体模型,教学中,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教室”这一长方体模型和其他长方体模型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样显得更直观,容易得出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例题和习题的设计要有意识的考虑长方体、正方体模型以及一些不太规则的图形.3.本章教学中应重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翻译”转换.4.在教学中,要努力浸透归纳、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四、注意事项:1.明确立体几何的教学目标,不拔高,也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