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知识点梳理清单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4七上语文知识点归纳

2024七上语文知识点归纳

2024七上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字音字形。

1. 易错字音。

- 确凿(záo):不能误读为“zuó”。

- 菜畦(qí):“畦”字容易读错。

- 倜傥(tì tǎng):这两个字的读音要准确掌握。

- 蝉蜕(tuì):注意“蜕”字的读音。

- 攒(cuán)成:与“zǎn”的读音区分开。

2. 易错字形。

- “竦峙”:“竦”字不要写成“耸”,“峙”不要写成“侍”。

- “诀别”:“诀”不能写成“决”,“诀别”强调的是分别时不易再见的话别。

- “云霄”:“霄”与“宵”区分,“霄”指天空,“宵”指夜晚。

二、词语理解。

1. 重点词语解释。

-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 词语辨析。

- “静谧”与“安静”- “静谧”更强调环境的寂静、平和,有书面语色彩,如“静谧的夜晚”。

- “安静”使用范围更广,可以形容环境,也可以形容人的状态,如“教室很安静”。

- “莅临”与“来临”- “莅临”是书面语,多用于贵宾,有尊敬的意味,如“欢迎领导莅临指导”。

- “来临”比较口语化,使用较为普通,如“春天来临”。

三、文学常识。

1. 古代作家。

2. 现代作家。

四、文言文知识。

1. 重点实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期行:相约同行。

-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2. 重点虚词。

- 之。

- 下车引之(代词,代指元方)。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中的字)。

- 而。

-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1.词语辨析:词义辨析、词语搭配、病句修改等2.词的构成:词根、前缀、后缀、词义再认等3.词的分类:实词、虚词、词性、词类等4.词的运用:词义辨析、词语搭配、词形变化等5.句子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表结构等6.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7.段落结构:引子、主体、结论等二、语法知识1.名词:名词的种类、数量、格、专有名词等2.代词:人称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等3.动词: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动词等4.形容词:形容词的基本用法、比较级、最高级等5.副词:副词的基本用法、修饰范围、程度、方式等6.介词:介词的基本用法、构成短语等7.连词: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条件连词等8.动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9.动词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等10.句子的基本结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三、阅读技巧1.提取信息:理解文本主旨、提取文中关键信息等3.细节理解:理解文中细节、解释词句含义等4.排除干扰:排除掉不相关的信息、消除迷惑等5.归纳总结:归纳文章中的观点、总结文章内容等6.分析比较:分析文本中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等四、写作技巧1.写作表达:写作主题、内容布局、语言表达等2.修辞手法:比喻、象征、对比、排比等3.句式变化:句型转换、句子衔接等4.篇章结构:段落结构、句子过渡等5.写作策略:确定角度、选材分类等五、修辞语言1.比喻: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较来形容、说明事物特点2.拟人:把无生命物品、动物等赋予人的行为、感情等3.夸张:以夸张手法突出其中一种特征或情感4.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事物,揭示和阐述更大的道理5.省略:在表达中对部分内容省略不说,而使其意思可以得到理解6.余音绕梁:让人的话或文章给人以深深的印象,长时间回味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包括基础知识、语法知识、阅读技巧、写作技巧以及修辞语言。

基础知识包括词语辨析、词的构成、词的分类、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和段落结构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一、语文基础知识1. 字音字形•字音:指一个字在发音上的特点,包括声调、音节等。

•字形:指一个字的外部形状和结构,包括笔画、笔顺等。

2. 词语•词: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语:有意义的词的组合。

3. 词性•词性:词在句子中所担任的语法角色,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4. 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指习惯上常在一起使用的词组。

•搭配的种类包括固定搭配、惯用搭配等。

5. 语法•句子:完整的语言表达,由主语、谓语等成分组成。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

二、阅读1. 表达方式•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包括描写、叙述、议论等。

•通过修辞手法来丰富表达方式,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2. 理解技巧•理解词义:通过词语搭配、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

•理解句意:通过主谓宾等成分,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推理判断:通过已有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信息。

•阅读策略:包括预测、略读、精读等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三、写作1. 文体•文言文:是指汉语的传统文学语言,具有古典、规范、严谨等特点。

•白话文:是指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的语言,轻松自然,通俗易懂。

2. 写作方式•描写:通过文字描绘事物的形象、特点、情感等。

•叙述: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事件过程。

•议论:通过分析、比较、评价等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想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3. 写作技巧•手法:包括描写、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用以丰富文字表达。

•语言:要求言简意赅、准确规范、朴实自然。

•结构:要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格调:要求情感真挚、思想丰富、意蕴深邃。

四、文化常识1. 传统文化•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化作品的学习和认识。

•四书五经的精神和思想体系。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

2. 现代文化•现代文学、电影、音乐等作品的欣赏和鉴赏。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点拨: 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shùn) 瞬间(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 隐蔽, 不外露。

(2)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 “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 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 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1. 《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 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 《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ìao壁目眩xuàn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 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小心(yìyì) 翼翼(sǒng) 耸立3. 解词。

(1) 纳罕:惊奇, 诧异。

(2) 啜泣:抽噎, 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 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 小憩q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 辜负3.解词。

(1) 擎天撼地: 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 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 没有作为。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基础知识积累。

1. 字词。

- 生字:课本后的字词表中的生字要会读写,例如“嗡(wēng)”“朗润(lǎng rùn)”等。

掌握它们的拼音、字形、字义。

- 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要理解不同读音下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 近义词与反义词:像“静谧 - 喧闹”“慈爱 - 凶狠”等,能够准确辨析并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2. 语法知识。

- 词性:认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词性。

例如“风筝”是名词,“跑”是动词。

- 句子成分:了解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

如“(美丽的)花朵(在风中)(轻轻地)摇曳”,“花朵”是主语,“摇曳”是谓语,“美丽的”是定语,“在风中”“轻轻地”是状语。

3. 标点符号。

-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如直接引用他人话语时要用引号,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内或外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二、文言文学习。

1.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 实词:像“之”作代词(“下车引之”中的“之”指代元方)、助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等不同用法。

- 虚词:“而”表示并列(“博学而笃志”)、承接(“温故而知新”)、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关系的用法要掌握。

2. 文言文翻译。

- 遵循“信、达、雅”的原则,逐字逐句准确翻译。

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译为“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3. 文言文背诵与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 概括文章内容: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 散文阅读。

四、写作训练。

1. 记叙文写作。

- 描写手法的运用:在记叙文中恰当运用描写手法,如环境描写(“夜,静悄悄的,只有月光洒在地上”)、人物描写(“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等,使文章更加生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 6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 6单元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1- 6单元学问点归纳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1-6单元学问点归纳第一单元:阅读与表达1. 文言文基础学问- 文言文的特点和用途: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文字。

-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注释、疑问、解义。

2. 表达:- 字音和字义的关系:字音是字的读音,字义是字的意思。

- 文言修辞手法:夸张、对比、比方、借代、排比、反复、省略、插入等。

- 阅读文言文时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

3. 读书与观赏- 通过阅读名著,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培育审美和艺术修养。

其次单元:我的学校1. 篆、隶、楷三种字体的生疏:篆书是古代书法中较早的一种字体,楷书是现代书法中常用的字体,隶书是从篆书演化而来的一种字体。

2. 书法基本笔画分类:长、短、点、捺、提、勾、弯、折、挑、撇、捺、抹、提、点等。

3. 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和特点,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宠爱和骄傲。

第三单元:父亲1. 了解父亲的成长经受和奋斗历程,生疏到父亲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2. 学习父亲的为人和做事的态度,从父亲身上吸取正能量。

3. 学会感恩,体验父爱的宏大和无私。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四单元:我的幻想1. 了解什么是幻想,生疏到幻想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制订目标和方案,努力追求幻想。

3. 了解成功的条件和原则,学习从失败中吸取阅历。

第五单元:学校生活1. 适应学校生活的转变:从学校到学校的过渡期,学会与同学相互支持和挂念。

2. 把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人沟通和协商、查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等。

3.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育自主学习的力量。

第六单元:母爱1. 了解母亲的辛勤付出和爱的宏大,感恩母亲的哺育之恩。

2. 借助母爱的榜样,培育自己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3. 学会与母亲沟通和沟通,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1-6单元的主要学问点归纳,期望对你有挂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4、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5、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二)《秋天的怀念》1、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全知识点整理复习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全知识点整理复习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全知识点整理复习完美版第一单元整理复习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瞬间(shùn)训诫(jiè)嶙峋(xún)啜泣(chuò)纳罕(hǎn)耸立(sǒng)迂回(yū)收敛(liǎn)聒噪(guō)宽恕(shù)卑微(bēi)零落(líng)迸溅(bèng)伶仃(dīng)繁密(mì)伫立(zhù)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鹤唳云端怡然自得三、《童趣》知识点归类:1、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古今异义:见藐小微物“藐小”古义:细小;今义:微小。

3、一词多义:为:①项为之强(介词:因为)②以丛林为林(动词:作为,当作)③二虫尽为所吞(介词:被)4、词类活用: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

)第二单元整理复习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异读字、易错字辨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大全
一、阅读理解
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2. 掌握推理判断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法
4. 能够辨别事实和观点,并能提取文章的要点
二、作文写作
1. 掌握常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2. 研究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和段落
3. 提高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作文的内容
三、词汇与语法
1. 增加词汇量,并能运用到语境中
2. 熟悉基本的语法结构和句子成分
3. 学会使用常用词汇和短语
4. 理解并正确运用常见的语法规则和语言表达
四、诗词赏析
1. 熟悉古代文化和经典诗词
2. 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艺术特点
3. 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五、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
1. 增强阅读的速度和流畅度
2. 锻炼阅读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3. 学会快速找到文章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4. 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六、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
1. 研究和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
2. 掌握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写作
3. 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写作品质和感染力
4. 辨别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在文章中的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点汇总大全。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1课.散步莫怀戚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2.解释下列词语。

(1)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tān huàn shì yǎng juã biã qiáo cuì fáng shàn wān dîu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二、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课文写了四件事:(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答: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顾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答: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答: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顾自己。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

- 易错字音。

- 确凿(záo):不能误读为“zuó”。

- 菜畦(qí):“畦”字容易写错。

- 倜傥(tì tǎng):注意两个字的读音和写法。

- 易错字形。

- “云霄”的“霄”不能写成“宵”,“霄”指天空,“宵”指夜晚。

- “分歧”的“歧”不要写成“岐”。

- 多音字。

- 行:háng(银行)、xíng(行走)。

- 好:hǎo(好人)、hào(爱好)。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应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如“静谧”(安静)、“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等。

- 能够辨析近义词,如“奥秘”与“秘密”,“奥秘”侧重于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秘密”侧重于不公开、隐蔽的事情。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学生”“书本”)、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如“跑”“看”)、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如“美丽”“高大”)、数词(表示数目,如“一”“二”)、量词(表示单位,如“个”“只”)、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我”“他”“这”)。

- 虚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如“很”“都”)、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如“在”“从”)、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和”“但是”)、助词(起辅助作用,如“的”“地”“得”)、叹词(表示感叹、呼唤等,如“啊”“哦”)、拟声词(模拟声音,如“汪汪”“喵喵”)。

2. 句子成分。

- 主语:句子陈述的对象,一般由名词、代词等充当,如“我是学生”中的“我”。

- 谓语:陈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如“他跑了”中的“跑”。

- 宾语: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由名词、代词等充当,如“我看书”中的“书”。

- 定语:用来修饰名词,一般由形容词、名词等充当,如“美丽的花朵”中的“美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梳理一、第一课《春》1.1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朱自清的散文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而著称,其作品中对季节变换的描绘尤为出色,如《春》和《背影》中对春天和父亲背影的描写,不仅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更折射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在《春》中,朱自清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写,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也传达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意象。

他的散文常常借助具体的景物来抒发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正如他所说:“散文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到作者的灵魂。

”1.2 春天的描绘与象征意义春天,作为四季之首,自古以来便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朱自清的《春》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不仅捕捉了春天的色彩和气息,更深刻地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朱自清通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样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新生的力量。

春天的描绘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力的颂扬。

正如诗人雪莱所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道出了春天在人们心中所承载的希望和期待。

在《春》中,朱自清巧妙地运用了春天的象征意义,将春天的景象与人们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使得这篇散文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描绘,更是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2.1 老舍笔下的济南风光老舍先生以其独特的文笔,将济南的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在他的笔下,济南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

他写道:“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是那种让人感到亲切的温暖。

”这种温暖不仅来自于济南冬日的阳光,更来自于老舍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眷恋。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济南的山、水、人情世故融为一体,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济南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正如他所言:“济南的冬天,是诗,是画,是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笔记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笔记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笔记归纳本文档将概括整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进行复和理解。

一、课文知识点1. 课文题目1- 知识点1:这里写下知识点1的概要- 知识点2:这里写下知识点2的概要- ...2. 课文题目2- 知识点1:这里写下知识点1的概要- 知识点2:这里写下知识点2的概要- ...二、课文技巧在研究语文时,掌握一些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技巧:1. 抓住关键词: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整个故事情节或文章主题。

2. 分析语境:通过分析语境,推测词语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3. 多读多写:多读课文,多写读后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三、作文要点作文是语文研究的重要部分,以下是几个写作技巧和要点:1. 写作结构:注意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保持逻辑清晰和条理性。

2. 丰富词汇: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注意语法:注意语法的正确性,避免出现句子结构上的错误。

四、重要题型解析本册语文教材中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等,以下是对一些重要题型的解析和做题技巧:1. 选择题:注意审题,掌握排除法和速度控制。

2. 填空题: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单词或短语,注意使用正确的语法。

五、研究方法总结通过研究这一上册的语文课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帮助提高语文成绩:1. 阅读理解:多读课文、文章和练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多练:多做相关练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分配足够的时间进行语文研究。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重要知识点的笔记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语文基础知识1. 词的构成与分类词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可以从词的构成和分类两个方面来认识它。

词的构成由词根、词缀和语素三个部分组成。

按构成方式可分为简单词、复合词;按词性分类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8类。

2. 语法基本概念语法是研究语言的规则和结构的学科,其中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

如,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有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短语是句子中的成分,由词或词组组成,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

3. 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中用以美化和增强表达效果的手段。

诸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常常被运用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二、阅读基础训练1. 理解文本意义理解文本意义是阅读的基础,需要读者通过理解词、句、段落,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及文中细节。

2. 分析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显现了作者的思路和观点,读者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常见的文章结构包括顺序、因果、对比、转折、问题解决等。

3. 掌握词汇运用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础,读者应该较为熟练地掌握常用词汇的意思和用法,遇到生词时需要联想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

三、写作基础训练1. 写作流程写作流程包括准备、构思、写作、修改四个步骤,其中构思是最关键的环节。

在构思时需要针对写作目的和受众设定明确的主题和要点,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充分准备和积累素材。

2. 描写技巧描写是写作中为读者呈现场景、人物特征、情感状态等形象内容的一种方式。

其中包括生动的细节描写、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描写等技巧。

3. 叙述文的写作叙述文是一种依照时间序列、事件发展顺序叙述事物经过的文体,结构通常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在写作叙述文时应注意事件的连贯性,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避免内容跳跃和语言过于简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 春一、易错字音酝酿..(yùn niàn ɡ) 窠.巢(kē) 喉咙..(hóu lón ɡ) 应和..(yìn ɡ hè)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抖擞.(sǒu) 晕⎩⎪⎨⎪⎧(yùn )日晕(yūn )晕倒 薄⎩⎪⎨⎪⎧(bó)薄烟(báo )薄饼(bò)薄荷二、易错字形lǎnɡ(朗)润jiàn(健)壮 ⎩⎪⎨⎪⎧嘹(liáo )嘹亮缭(liáo )缭乱燎(liáo )燎原⎩⎪⎨⎪⎧烘(hōnɡ)烘托哄(hōnɡ)哄笑洪(hón ɡ)洪水 三、重点词语赶趟儿: 本义是时间赶得上, 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 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 像发酵似的, 越来越浓。

窠巢: 鸟兽昆虫的窝。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 招引同伴。

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应和: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烘托:陪衬, 使明显突出。

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 春是一年的开始, 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花枝招展: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勿望文生义。

四、文学常识1. 朱自清, 原名自华, 号秋实, 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极富真情实感著称, 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 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总结(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总结(全)

语文知识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情、家庭生活)一、重点字词(加粗字听写,常规字了解):1.《散步》莫怀戚(qī)嫩芽分歧(qí)取决.诀.别熬拆散折断(zhé)折(shé)本折(zhē)腾粼粼一霎.(shà)时刹.(chà)那间刹.(shā)车各得其所:每个人都得到好的结果。

例句:妈妈在跳舞,爸爸看电视,爷爷听广播,大家各得其所。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瘫痪暴怒饶恕捶打烂漫.暴躁.干燥.憎(zēng)恨憔悴.荟萃.萃.取纯粹.纳粹.鞠躬尽瘁.心力交瘁.宿(sù)舍星宿(xiù)一宿(xiǔ)絮叨(dāo)叨(dáo)咕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例句:听了春游去游乐场的消息,我喜出望外。

3.《羚羊木雕》张之路攥脸颊反馈犄(jī)角逮(dǎi)着玩羚羊抹(mǒ)泪抹(mā)布拐弯抹(mò)角自作主(zuò)张作(zuō)坊4.《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隐匿(nì)繁衍(yǎn)菡萏(hàn dàn)攲(qī)斜祷告祈祷(qídǎo)销声匿迹姊妹繁杂徘徊覆盖阴影荫(yīn)蔽荫庇(yìn bì):庇护并蒂.真谛.谛.听缔.约缔.交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划线部分默写)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因:凭借。

俄而:不久,一会儿。

引:拉。

顾:回头看。

去:离开。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二、文学常识:(划线部分默写)1.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2.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归
纳资料
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1. 词语的认识
-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
- 词语可以分为单音词、多音词和多义词
- 词语可以按词性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诗歌的特点
- 诗歌是用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
- 诗歌的特点包括押韵、节奏感、意象丰富等
- 诗歌可以通过形式、内容、情感等进行分类
3. 修辞手法
- 修辞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段来达到修辞目的
-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4.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
- 阅读文言文需要了解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二、阅读技巧
- 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
- 阅读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重点和主旨
- 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三、写作技巧
- 写作时要注意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 写作时要注意逻辑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 写作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以上是根据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点进行的整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若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相关学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梳理清单字音篇常识篇1.《散步》:作者莫怀戚。

2.《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3.《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4.《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家奖获得者。

5.《荷叶.母亲》:作者冰心。

6.《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著。

7.魏巍,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有《谁是最可爱的人》。

8.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在十九个月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9.丘吉尔,英国政治家,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0.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1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3.《观沧海》选自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14.《次北固山下》作者唐朝诗人王湾。

15.《钱塘湖春行》作者唐朝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16.《天净沙·秋思》作者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古诗文篇1.《论语》十二章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⑥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观沧海》·曹操①《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次北固山下》·王湾①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①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②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曹操①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7.《过故人庄》·孟浩然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②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李商隐①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语言知识运用篇1.看动词①XX同学数学成绩提高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的结果。

②语文老师实现了不仅能使学生语文成绩提高,还能使学生数学、英语成绩提高。

2.看介词(通过、经过、由于、使、让、从、在)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3.看否定为了避免成绩不退步,他报了补习班。

4.看两面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看并列(和、且)①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②人们将反腐败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健全和建立反腐机制上。

名著阅读篇《繁星》《春水》(1)作者简介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籍贯福建福州长乐人。

(2)作品简介《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①核心“爱的哲学”;②主题“母爱”“童真”“自然”;③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④语言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

3)作品赏析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赏析: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赏析:最美的世界是充满纯真童趣的。

3.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赏析:这首诗歌集中表达了冰心诗歌主题,把母爱,自然、童真之美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

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赏析: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更应该知道别人的成功是艰苦奋斗乃至牺牲的结果,并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

5.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赏析:生命之花,总是在谦逊的心境中绚烂开放。

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会枯萎凋谢。

是说“墙角的花”如井中之蛙,困囿于狭小的视野,而看不到广阔的天地。

文言文字词积累篇《世说新语》两则1.字词解释①內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辈。

③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⑬引:拉。

⑭顾:回头看。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篇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重点教材理解篇①《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③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论语》十二章1.字词解释(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6)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7)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8)四十不惑:迷惑,疑惑(9)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0)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1)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4)人不堪其忧:忍受(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6)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7)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8)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19)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0)于我如浮云:对于(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2)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3)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4)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5)不舍昼夜:舍弃(26)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Ww W.x k B 1.c Om(27)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8)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2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30)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2.句子翻译1.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