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参考书目以及考研复习参考书资料

购买方式
购买方式比较简单,因为我们自己的才思商城,所以,大家可以比较方便的购买到真题资料。方 式如下:
1:打开浏览器搜索才思商城; 2:点击链接即可购买~/teamview_4063909.html 3:直接联系才思考研咨询
熟悉艺术史、电影史,对经典艺术作品、电影作品具有基本的概念和了解; 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素养,对各种艺术的形式、媒介和方法等有一定的认识;
对艺术的审美特征和传播机制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创意和艺术思辨力。
参考书目
推荐阅读书目: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美) 艾伦、戈梅里著 李迅译 《认识电影》 (美)路易斯 .贾内梯著 《中国文化读本》 叶朗 著 《什么是艺术》 (美) 沃特伯格 著 《艺术概论》 赵斌主编 (2016版)
19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美学 2.垃圾箱画派 3.版画 3.德国新电影 4.黑色幽默 二、简答题 1.简述有意味的形式 2.什么是公共艺术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表现艺术馆的理解,并结合一个电影中的例子加以阐述
参考书目
《艺术概论》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概论》编委会 中国电影出版社
彭吉象的版本是综合性的艺术概论, 王宏建的艺术概论更偏向于古典美 术方面,而赵斌的版本则更加现代, 或者说更加当代。所以,结合历年 真题,我们发现,其实你不需要看 着么多的书的,最重要的一本,当 然是北电自家赵斌老师的《艺术概 论》啦。
参考书目
《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学概论(第4版)》是一本畅 销20 余年的艺术基础课 教科书,内容系统丰富,既囊括了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艺 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 化系统中的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又结合 大量具体的作品,全面阐述了各艺术门类的发展流变、美学 与文化特质,并且详细读解了中外28 个经典艺术作品,力图 以生动直观的作品分析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艺术学 科的理解,提升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此次修订再版,融入了作者长期研究思考的心得体会,吸纳 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 既可用作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教科书,也可供 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作为参考书使用。
2017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笔记及参考书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笔记及参考书第四章美国好莱坞“黄金时代”第一节声音进入电影1、1927年10月6日,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并上映的一部音乐故事片《___》,标志了有声电影的诞生。
(爵士歌手)2、声音进入电影的确是电影发展史中的一大革命,是人们掌握电影这门艺术沿着“真实性”的电影美学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首先,视觉伴随听觉,使观赏者的注意力大为增强。
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艺术形式,它变得更加完整,观赏者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对于艺术欣赏的视听感官的全部功能。
其次,由于声音本身的持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这便影响了电影的节奏与剪辑。
同时,没有对话的场面还可以用默片的方式进行表现,而声音的客观存在又给予默片和场面作用带来了新的意义,或产生新的戏剧性效果。
特别是恐怖片或惊险片,无声的再处理可以更为有效地增强影片的神秘感和紧张气氛。
再者,声音丰富了电影的语言和类型,产生了创造不同的叙事形式的可能性。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总之,声音进入电影带来了电影美学形式的变化,带来了电影时空结构的突破,特别是电影的叙事时空和非叙事时空在电影声画观念上的演变,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
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考研辅导班的笔记,希望对大家考研有一定的帮助。
鉴于2015年和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改革,而且现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报名季,很多考生向我咨询有关北影考研的情况,今天跟大家大概说一下,北影改革的情况,以及导演系考研的参考书。
这些资料都是我一直关注北影考研的情况总结的,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不仅仅适用于导演系,其他院系的也可以看一下,因为大家都要考专业课一嘛~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改革,变动还是很大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北影好几个院系都没有招满学生。
当2016年的考生看到录取名单时,心情应该可想而知,招生人数太少了。
2016暨南大学电影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15年暨南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719电影专业基础考试大纲I.考查目标本科目主要考察艺术素养及对两种艺术创作的基础知识内容。
第一是电影创作,第二是影视动画创作。
考生需对其中任意一种了解充分,包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史论方面的理论素养、以及作品分析方面的美学素养。
Ⅱ.考查范围本科目对上述两方面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如下:1、电影创作: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艺术理论、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等课程内容;包括考生的艺术理论素养和对电影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熟悉了解程度。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审美能力,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具有系统的影视理论基础。
2、影视动画创作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世界动画史”、“分镜故事板”、“动画运动规律”、“三维动画”等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
要求考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本科阶段所学动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与方法,具有一定水准的动画审美和实践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专业基础知识(50%)专业理解能力(30%)专业应用能力(20%)四、试卷题型结构(共三类题型)(一)名词解释(8题中选4,每小题10分,共40分,多选不计分)(二)简答(6题中选3,每小题20分,共60分,多选不计分)(三)论述(2题中选1,每小题50分,共50分,多选不计分)育明考研考博广州分校:020-291224962976737427Ⅳ.试题示例一、名词解释(8题中选做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多选不计分)二、简答题(6题中选做3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多选不计分)三、论述题(2题选做1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多选不计分)(一)2016年五阶段考研复习规划把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
过程完美了,一切水到渠成,结果自然不错。
----------育明教育寄语第一阶段:预热(3月1日至7月1日)预热原因:育明教育老师认为考研复习比较理想的时间长度是6-9个月,因此从3月开始比较科学。
影视基础考试范围

影视基础1 ――活动影像的发明演变及拍摄原理电影的发明及演变∙电影是一项发明,是一门技术。
∙我们将其产生和发展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电影的雏形时期:1895年钱活动图画时期电影的发明:活动图画演变为活动印象时期电影的稳固和发展电影面临挑战的时期∙上述四个阶段在电影的技术形式上表现为四个时代默片时代有声片时代彩色片时代数字技术电影时代电影的雏形∙1825年,费东和派里斯的幻盘-一张两面有画的硬纸片组成。
旋转起来时,两面的画就合在一起了。
∙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合奥地利大学教授斯丹普弗尔同事发明了称作“诡盘”的玩具。
∙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走马盘。
∙这些东西的共同点就是让静止的图画活动起来变成了活动图画。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馆放映了《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从这一天开始,电影作为一种活动影像正式公诸于众。
电影的稳固发展∙20世纪20年代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光电管的发明,感光材质的进步,才使声音又了记录在感光胶片上的条件。
1929年“百分之百的有声影片”《纽约之光》的公演为起点,电影开始了有声片的时代。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这一划时代的变革之后,电影史上又一大进步就是从黑白到彩色。
经过了“人工着色”“机械着色”“两色染印法”等无数次的试验。
1932年美国的特艺色公司第一次成功的完成了“三色染印法”的彩色影片,彩色电影由此问世。
代表作《出水芙蓉》电视的发明及演变∙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一种用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分割图象和轮流传送的器械,即“圆盘机械电视”。
第一次提出并实现了顺序扫描、同步再现的设想,给日后电视的发明奠定了设计理论基础。
他被称作“电视之父”。
∙彩电电视的研制过程造成了各国的制式不同,其实机理都是相同的,都是利用人的视觉残留原理,顺序扫描,同步再现的过程。
∙电视和录像技术的发明,使人们在传统的化学影像之外得到了一种电子影像的过程,即由光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再转为光信号形成影像的过程。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真题试题题型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1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独家提供】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真题【育明教育独家首发】一、名词解释1、审美意象【押题卷一原题】2、黄金分割律【模拟卷四原题】3、间离效果【押题卷二原题】4、公共艺术【押题卷二原题】5、汉字艺二简答1、什么是艺术真实【押题卷一原题】2、简述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押题卷二原题】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美学思想三、论述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
其主要内涵是什么【押题卷二名词解释】2、怎么理解审美感受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押题卷一原题】3、结合具体文艺作品谈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押题卷二原题】4、举例论述电影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模拟卷三相似题】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导演系】院系:导演系研究方向名称:故事片导演创作研究方向介绍:培养专门的影视导演人才,系统学习电影导演创作方法和创作理论,具有较高的中外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电影导演创作技能,独立开展影视艺术创作。
业务课二名称:故事片导演创作及理论业务课二介绍: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导演创作能力,了解导演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创作手段,了解电影史上的著名导演及其对电影创新的贡献。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参考书、考试范围、笔记资料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1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育明教育独家内部推荐阅读书目:《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中国文化读本》叶朗著《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著《艺术概论》赵彬《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系: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介绍:该研究方向培养交叉型电影研究人才,兼具“电影艺术本体研究”(Film Art Reseach)和“电影研究”(Film study,含史论与文化研究)两个领域,在聚焦于影像、造型及声音等本体的基础上,拓展至文化、历史与产业研究领域。
业务课二名称:电影文化与创作综论业务课二介绍:该科目着重考察考生对电影艺术本体理论的理解情况,即对电影艺术创作的要素、规范及规律的了解情况,同时,考察对电影研究(史论、文化与产业)的掌握情况。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3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育明教育独家首发】一、名词解释1、俄狄浦斯情结【押题卷一原题命中】2、悲剧的诞生【押题卷二原题命中】3、法兰克福学派4、野兽派【押题卷一原题命中】5、新媒体艺术【押题卷二原题命中】二、简答题1、什么是视觉文化【押题卷一原题命中】2、如何理解舞蹈的形象性3、简单阐述印象画派的特征和代表人物【押题卷二相似命中】三、论述题1、简述日常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押题卷二原题命中】2、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押题卷二原题命中】3、简述艺术哲学、美学、艺术学的关系4、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谈谈如何理解美【押题卷一原题命中】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4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育明教育考研笔记资料、考试重点总结第八章部分亚洲国家的电影演变名词解释:1.“歌舞伎”2.弁士3.“倾向电影”4.“战时派”5.斜阳时代填空:1.___是亚洲最早引进电影的国家,它有三个主要的全资电影企业___、___、___。
电影艺术基础

【名词解释:艺术电影/作者电影】“艺术电影运动”——先锋派——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赢利为唯一目标的影片——作者电影(5、60年代):不屈从于制片公司老板的意图而鲜明表达影片作者(导演)个人艺术追求的影片。
美国“作者电影”理论1962/63年的《电影文化》上,萨瑞斯刊载了美国“作者电影”理论的开山之作。
认为一种有意义的风格将“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融入一种“个性表达”之中,导演以此来冒险反抗所谓的“标准化”。
因此,批评家必须警觉注意导演个性和导演用以工作的素材之间的张力。
萨瑞斯为所谓“作者”提出了三个识别标准:⑴技术能力⑵鲜明的个性⑶从个性和素材之间张力中呈现的本质含义。
“作”对被忽略的影片和类型进行了有效的拯救,它将导演拔高到作者的地位,并从“文人式高雅艺术的偏见”中挽救了惊悚片、恐怖片和西部片这样的电影类型。
“作”对电影理论和方法论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将关注的重心从“什么”转向“怎样”,展示风格本身具有其个性的意识形态的甚至隐喻象征的回响。
“作”率先将电影理论带入高等学府,在合法的电影学术研究中扮演一个主要角色。
“作”还为即将出现的“新好莱坞”准备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名词解释:作者论】西方从文艺评论移植过来的一种电影批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导演如果在其一系列的影片中表现出题材和风格上的一贯特征,就可以算其为自己的作者。
1954年,法国特吕弗在《电影手册》杂志上首倡作者论,提出影片作者应该是导演而非编剧。
电影中的作者论强调,“作者电影”应该有内在的含义,这是后天形成的而非先天存在的。
真正的作者应该是对影片制作进行全面控制的人,编导合一。
其实质是强调作为电影主要创作者和最终定稿人的导演的作者地位,其依据就是控制能力。
作者论的重要贡献是,除了将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欧洲导演视为作者外,还将好莱坞的希区柯克、霍华德.霍克斯等视为作者。
作者论对个性的强调迎合了50、60年代某些西方导演个人化的创作需要,成为法国“新浪潮”和西方现代派电影兴起的理论依据。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考试大纲 工作经验要求 作品要求 剧本要求

【视听传媒学院】院系:视听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名称:电视剧创作研究方向介绍:培养电视剧创作专门人才,根据专业背景方向的不同,开展电视剧创作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在电视剧创作的各个环节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相对应的位置。
业务课二名称:命题创作业务课二介绍: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素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故事梗概、人物小传乃至剧本片段的写作。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重点内部资料艺术批评同艺术鉴赏有何联系和不同?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
艺术鉴赏构成着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对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
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都必然是空洞的。
两者的不同在于,(1)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太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像、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3)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芝恶,艺术鉴常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4)艺术批评的目的是作出科学的评判,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5)此外,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还包括其他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鉴赏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
影视艺术专业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影视艺术专业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影视三维制作课程代码:12175 2011 年 12 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数码影像方向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涉及到立体三维方面的影视制作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应用于三维影视动画的造型和制作,以及影视后期制作,通过相关软件完成影视作品中虚拟影像和虚拟场景的制作,从而实现影视作品的影像传达。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以三维影像制作为学习重点,要求学生将传统的绘画技法和人物动态技法运用于计算机制作,并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与使用,具备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影视作品人物和场景的三维制作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数码影像方向的主干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图形图像基础、数码影像画面设计和人物动态技法等课程为先修课程;而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影视特技数码设计(一)》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3ds Max操作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对3ds Max 2009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熟悉软件的工作界面和各项定制工作环境的方法,并掌握各种对象编辑的基本操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3ds Max2009工作界面。
理解:3ds Max的应用范围。
应用:1、定义工作环境;2、选择物体;3、变换物体;4、复制物体;5、组合和对齐物体。
第二章基础建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建模在三维制作中的作用与地位,掌握二维修改器和三维修改器等基础的建模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1、角色建模;2、非角色建模;3、低精度建模;4、高精度建模。
理解:1、二维修改器的种类及功能;2、三维修改器的种类及功能。
应用:1、倒角修改器的使用方法;2、车削修改器的使用方法;3、挤出修改器的使用方法;4、弯曲修改器的使用方法;5、噪波修改器的使用方法;6、置换修改器的使用方法;7、扭曲修改器的使用方法;8、FFD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辅导之课堂笔记-《电影艺术基础》考试重点串讲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辅导之课堂笔记一)《电影艺术基础》(一)、中国电影史以周星的《中国电影艺术史》为教本一、创始与初盛(1905 ~1930)1、第一代导演: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生平、创作、贡献、历史地位/评价重要作品:《难夫难妻》、《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片2、各大电影公司的创作概况及其风格特色明星:1922—1937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民族电影企业,也是中国电影艺术故事片的主要开创者,早期电影公司中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电影人才。
1930年代成为左翼电影的重要镇地。
创始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
主张:商业牟利与社会教化相结合。
重要作品有:《孤儿救祖记》、《狂流》﹑《春蚕》、《姊妹花》、《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
其他如:天一、大中华百合、民新、长城、商务印书馆等二、兴盛与辉煌(1931 ~1937)1、社会背景抗日——救亡2、1930年代中国电影所取得的成就:(见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55-56)a.电影形态:无声——有声;b.表现内容:触及社会生活,反映现实,呼应时代精神;c.艺术形式:自觉追求艺术创新,在吸收借鉴世界电影的优长的同时,探索民族化的表现形式;d.创作方法:影戏传统的丰富与发展;e.社会形象:树立起影响世道人心的文化角色,强化了独立的艺术形象。
3、左翼电影运动发展过程、重要人物、重要作品、影响/贡献“软性电影”VS“硬性电影”参考文章:孟君《话语权·电影本体:关于批评的批评——“硬性电影”与“软性电影”论争的启示》4、各大影片公司的创作概况明星、联华、天一、艺华、电通等5、重要电影人物(第二代):洪深、夏衍、蔡楚生、郑君里、费穆、袁牧之、马徐维邦、史东山、沈浮、沈西苓、阮玲玉、赵丹等(生平、创作、贡献、历史地位/评价)6、经典影片:《神女》、《姊妹花》、《桃李劫》、《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夜半歌声》、《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小城之春》、《万家灯火》等(导演、主演、时间、艺术特色)三、突变与低潮(1937—1945)1、社会背景抗日2、不同区域:国统区、沦陷区、上海“孤岛”区、抗日根根地(延安)、香港3、重要作品:《木兰从军》、《孔夫子》、《塞上风云》、《铁扇公主》四、成熟与厚重(战后电影1945—1949)1、两大民营制片公司——昆仑、文华重要人物、重要作品、风格特色昆仑:“一”“三”“五”“八”“万”文华:“小”“太太”“哀乐”“艳阳天”2、政府制片系统“中电”“长制”重要作品有《乘龙快婿》、《松花江上》五、镣铐与舞蹈(1949 ~1966)——“十七年电影”1、背景:A、社会方面;B电影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意大利新现实主义2、传统与新生(见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155-156)传统:3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现实主义传统、影戏传统新生:新时代主题、新英雄主义色彩、新的质朴气息3、三个阶段(见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157-166)A、建国初期——试探摸索时期B、50年代中期(1956年前后)——英雄歌颂时期C、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1959年前后)——经典确立时期重点了解各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及重要作品4、重要导演(第三代导演)——见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167—171谢晋、水华、崔嵬、凌子风、成荫、汤晓丹、谢铁骊、王苹、张骏祥、郑君里“谢晋模式”——政治伦理剧郑正秋——家庭伦理剧蔡楚生——社会伦理剧5、重要作品:《桥》、《白毛女》、《南征北战》、《我这一辈子》、《祝福》、《枊堡的故事》、《林家铺子》、《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早春二月》六、混乱与矫情——文革电影(1966—1976)1、“样板戏”:极“左”文化观念、斗争哲学、政治概念符号化、高大全《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白毛女》、《红色娘子军》2、“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影视技术基础复习大纲

第一章:影像技术基础知识1。
1影视技术发展概况电影产生的萌芽视觉暂留:幻盘,走马盘,皮影戏,影戏机电影发明:爱迪生的电影视镜视频制式:NTSC, SECAM,PAL1。
2活动影像电影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动态再现活动影像的摄取和再现速度:每秒多少画幅来计算,单位帧胶片宽度:电影胶片标准宽度35mm画幅宽高比:取决于人眼的视角,美学上的考量,声带位置要求窄胶片:16mm-8mm标准:35mm宽胶片:65mm-75mm1.3光的特性与人眼视觉基本概念光波的特性:频率,振幅,波长,波速,波形,相位,谐波,干涉现象,反射/折射现象,衍射现象三色光:红绿蓝相加:白色相减:黑色人眼可以识别:视觉范围和视觉亮度视网膜影像时差造成人眼的立体视觉色度图(自己了解)1。
4光学成像原理镜头原理:透镜成像透镜:会聚透镜(凸),发散透镜(凹)镜头的设计因素:焦距,视角,模糊圈,景深,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分辨率,杂光系数,彩色还原,畸变和像差镜头的种类:焦距长短(长焦短焦标准),调焦方法(定焦变焦)1.5影像的构成与特性感光胶片的基本构造:乳剂,片基,其他成分胶片的分类:记载类别(黑白彩色),制片用途(正片负片中间片反转片)胶片成像原理:感光卤化银电子影像生成原理:感光器件电子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像素数字视频影像的生成: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了解什么是A/D 和D/A)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步骤:取样到量化数字视频影像的优势:无数次复制,便于储存,寿命长久,数字压缩,随机存取,非线性编辑第二章活动影像的制造流程2。
1胶片电影制作流程前期筹备阶段:剧本的确定,资金统筹,选择拍摄地,绘制布景图,指定拍摄计划,选演员,组成摄制组,拍摄设备的准备,分镜头剧本创作拍摄阶段:拍摄统筹,摄影,灯光,录音,后勤,表演,导演,场记后期加工:剪辑,音乐,音效,特效,拷贝,放映2。
2电影数字化制作流程后期制作:胶转磁系统(如果有),数字格式原文件,数字工作站,放映第三章活动影像的获取3.1胶片摄影机胶片摄影机的基本构造:光学系统,机械系统,驱动系统,辅助监测系统光学系统:镜头,取景器机械系统:机身,供片盒,输片齿轮,滑轮,片门,间歇机构与遮光器3。
电影理论复习提纲

电影理论复习提纲《电影理论/史》考试须知考试时间:20XX年12月30日(周四)上午三、四节课考试地点:WX4202教室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实践题考试要求:严禁作弊绪论趋向电影真理的努力探索一、电影理论的内涵二、电影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三、电影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第一章“电影作为艺术”理论一、社会、哲学、文艺背景1.1明斯特伯格:电影是独立的艺术1.2爱因汉姆:作为艺术的电影1.3 法国先锋派:“上镜头性”1.4巴拉兹:从“微相学”到视觉文化1.5单元实践――观影《三色蓝色》第二章电影蒙太奇理论一、社会、哲学、文艺背景。
2.1普多夫金:叙事蒙太奇2.2爱森斯坦:理性蒙太奇2.3单元实践――观影《伊万的童年》第三章电影纪实理论一、社会、哲学与文艺背景。
3.1巴赞:摄影影像的本体论3.2克拉考尔:物质现实的复原3.3单元实践――观影《海上传奇》第四章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一、社会、哲学与文艺背景4.1电影符号学理论《小鞋子》(电影第一符号学理论)4.2电影叙事学理论《第五元素》4.3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香草天空》(电影第二符号学理论)绪论趋向电影真理的努力探索一、电影理论的内涵1、电影理论:关于电影的理论阐释2、电影理论史:研究者根据某种观念作为评判标准,对电影理论的发展历史做出的阐释和评价。
3、本质内涵:从电影实践出发,探索电影本体即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4、电影理论与非电影理论二、电影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1、1910年代中期,电影作为艺术理论2、1920年代中期,电影蒙太奇理论3、1940年代中期,电影纪实理论4、1960年代中期,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三、电影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两种思路:(1)中间层面研究:由问题研究理论,偏重于技术的实用,少理论的总结。
美国派(2)电影理论与人文科学结合研究:不依赖电影界而展开对电影的独立研究,深刻但有时游离于电影。
欧洲派2、国内电影理论研究现状。
中国传媒大学846电影艺术概论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考研846电影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本科目主要从电影史、电影美学、电影创作、电影产业、电影批评等维度,
考查考生对电影基础知识、电影创作元素、基本理论构架的掌握程度,考核其是否具备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深入学习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电影特性
(一)电影作为艺术/商业/科技/文化/语言
(二)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媒介的关系
第二部分电影创作
(一)基本要素
1、剧作元素
2、视觉元素
3、听觉元素
4、场面调度
5、剪辑
6、表演
(二)电影创作实践与电影创作理论
1. 当代中国及世界重要电影作品
2. 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创作现象
3. 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编剧、导演等的创作风格与个案研究。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真题论述题答题模版以及考研参考资料

资料
【2020版北电专业一】2020版北电三驾马车、强化版及全年典藏版资料开启预售 同学们也有很多再问关于2020版资料的发售情况,今年的20版资料更新部分很多,从整体上来看,分成了基础版(仅含《三驾马车系 列》)、强化版、以及今年重磅推出的全年典藏版。 下面小编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 01基础版——艺术概论高分三驾马车系列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概论高分三驾马车系列》目前已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艺术概论的经典资料之一,今年的改动很大,主要的是以下四 个方面: 1.《三驾马车:权威笔记》增加【考点提示】; 2.《三驾马车:必备题库》增加【那些年的那些人】专题; 3.《三驾马车:必备题库》每章节题目从去年的按“章”整理改为按“节”整理; 4.全系列全新排版,全部版式更加专业和美观。 下面逐一给大家介绍一下: 1.《三驾马车:权威笔记》增加【考点提示】 今年的【考点提示】主要是告诉同学们: (1)这个考点如何出题?怎样答题? (2)这个知识点如果很难理解,这部分则是给大家梳理脉络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3)涉及本知识点的实例部分。 2.《三驾马车:必备题库》增加【那些年的那些人】专题 这一专题主要是参考了《什么是艺术?》的编辑理念,以赵斌版《艺术概论》为内容进行的汇编。这一部分的目的是由于书本上人物逻 辑实在混乱,所以为了给大家更加清晰的记忆人物以及他/她所提出的观点和理论,特别把这些人物的理论汇总起来单独整理了一个专题。 3.《三驾马车:必备题库》每章节题目从去年的按“章”整理改为按“节”整理; 去年按照“章”来整理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定位考点,因而今年按“节”整理则是为了更好的方便大家定位考点,并且可以做到复习 到一处便有一处题目可做。 4.全系列全新排版,全部版式更加专业和美观 从上面的几张样板图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来今年的内页的改动。当然,还有今年的封面也做了全新的设计。
影视艺术概论考试要点

影视艺术概论考试要点李天浩一巴赞“电影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安德烈.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
1945年,他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摄影影象的本体论》。
50年代,他创办《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主编。
但是他的《电影手册》的同事们掀起的新浪潮把他的理论实践于银幕,为电影带来真实美学的新气息。
因此,安德烈.巴赞被称为“电影新浪潮之父”、“精神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代表文章包括《摄影影像的本体论》、《完整的电影神话》、《电影语言的演进》等。
二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三类型电影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
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
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
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
包括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
类型电影三个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定型化的人物(如能歌善舞的贫苦人家的女孩)、图解式的造型。
四情景喜剧,电视情境喜剧是一种30分钟的系列喜剧(含广告时间),主要的特点是现场观众的设置,以播出时伴随现场观众的笑声(现场观众声音或后期配制)为主要外部特征。
五英国自由电影运动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比法国新浪潮运动晚了三年)背景:“愤怒的青年”文学运动,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反英雄”人物,表达英国中下阶层青年的愤怒1、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创作原则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采用实景拍摄以日常生活为背景,使用非职业演员2、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代表导演与作品托尼.理查森《愤怒的回顾》(1959年)卡雷尔.赖兹《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年(此片成为自由电影运动的代言人)林赛.安德森《如此体育运动》约翰.施莱辛格《一种爱情》大卫.里恩的创作风格对英国守旧、刻板的民族心态的揭示与批判,代表作品《桂河大桥》《瑞安的女儿》等。
716《电影艺术基础》考试大纲.doc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影艺术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电影艺术基础》是大学本科电影学多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集成,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对于电影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考核其是否具备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电影学史论、创作、制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反映出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具备独立思考和拓展学习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电影史论部分:(%1)、中国电影史起步时期( 1905-1923 )1.中国电影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2.《定军山》与中国早期叙事电影3.商务印书馆影戏部4.中国民族电影的基本确立5.重点编导: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6.代表影片:《定军山》、《难夫难妻》、《庄子试妻》、《阎瑞生》、《红粉骷髅》、《海誓》、《莲花落》、《孤儿救祖记》等探索时期( 1 923-1927 )1.中国早期的民族电影工业2.明星公司及其创作3.长城公司、神州公司、民新公司及其创作4.“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天一”公司及其创作5.代表影片:《玉梨魂》、《苦儿弱女》、《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弃妇》、《伪君子》、《爱神的玩偶》、《不堪回首》、《花好月圆》、《冰清玉洁》、《天涯歌女》等商业竞争时期( 1928-1932 )1.明星、联华、天一三足鼎立2.两大类型:古装片与武侠片3.重要编导演:孙瑜、胡蝶、阮玲玉等4.代表影片:《木兰从军》、《火烧红莲寺》、《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歌女红牡丹》等变革时期( 1 932-1937 )1.左翼电影运动2.电影公司的变化3.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建立和发展4.重点编导演:夏衍、洪深、沈西苓、袁牧之、田汉、蔡楚生、吴永刚、费穆等5.代表影片:《渔光曲》、《春蚕》、《狂流》、《姊妹花》、《桃李劫》、《风云儿女》、《都市风光》、《马路天使》、《大路》、《神女》等非常时期(1937-1945 )1.国统区的电影、抗日根据地的电影、沦陷区和“孤岛”地区的电影2.“中制”、“中电”、“满映”及其创作3.“延安电影团”及其纪录片创作丰收时期(1945-1949 )1.官方电影机构的创作2.“昆仑”公司及其创作3.“文华”公司及其创作4.商业电影的新发展5.重点编导演:金山、张骏祥、桑弧、史东山等6.代表影片:《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假凤虚凰》、《乌鸦与麻雀》等“十七年”电影(1949-1966 )“文革”时期样板戏电影( 1966-1976 )新时期以来( 1977至今)1.第三代导演及其创作:南北二谢、李俊、水华等2.第四代导演及其创作:吴贻弓、谢飞、吴天明、黄蜀芹、黄健中、郑洞天等3.第五代导演及其创作: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等4.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及其创作:贾璋柯、张元、王小帅、姜文、路学长、娄炸、陆川、张杨等5.市场化探索与主旋律创作与冯小刚的贺岁电影等(%1)、外国电影史1.重要电影运动和流派:勃列顿学派、苏俄蒙太奇学派、法国先锋电影运动、法国印象派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好莱坞技术主义电影、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英国纪录电影学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电影新浪潮、苏联电影新浪潮、新好莱坞电影、新德国电影、美国独立电影、伊朗当代电影、韩国当代电影、日本当代电影2.重要编导演: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鲍特、格里菲斯、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布努埃尔、卓别林、约翰.福特、弗拉哈迪、维尔托夫、格里尔逊、伊文思、让.鲁什、弗朗西斯•科波拉、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特吕弗、库布里克、戈达尔、阿伦•雷乃、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伯格曼、塔尔科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洛普罗斯、阿巴斯、黑泽明等(%1)、电影理论1.蒙太奇理论2.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和类型化创作模式3.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电影美学4.长镜头、场面调度和写实主义理论5.电影“作者论”6.结构主义和电影符号学7.后现代主义语境和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分析等8.数字化对电影艺术的影响9.中国电影理论A.早期电影社会理论B.影戏说C.软性电影论D.左翼电影理论E.反侵略战争中的国家电影理论F.新时期关于电影本体的论争G.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问题H.谢晋电影模式I.第五代的电影艺术观念J.第六代的电影艺术观念K.中国电影产业化问题9.重要电影理论家与理论文献:爱森斯坦、贝拉.巴拉兹、巴赞、克拉考尔、米特里、阿恩海姆、麦茨、劳拉•穆尔维、拉康、阿尔都塞、《电影作为艺术》、《电影是什么》、《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美学与心理学》、《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等电影创作部分(一)、剧作基础1、情节(情节与情节结构、冲突、悬念、主题、等)2、人物(人物与动作、人物关系设置、人物分析与塑造等)3、剧本构成(二)、导演创作基础1 .导演构思2.影片节奏3.场面调度4.光线与影调5.色彩与色调6.摄影造型(三)、当代电影创作现象1.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创作现象2.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编剧、导演风格电影表演部分(一)、电影表演历史知识1、中国默片~抗战前时期的电影表演2、中国抗战时期~ 1949年前时期的电影表演3、新中国17年(1949 - 1966 )时期的电影表演4、中国文革时期的电影表演5、中国新时期的电影表演6、中国当代电影表演7、美国旧好莱坞时期电影表演(含加拿大)8、美国新好莱坞~当代电影表演(含加拿大)9、苏联/俄罗斯电影表演10、欧洲(不含苏联/俄罗斯)电影表演11、亚洲电影表演12、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电影表演(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概论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元素3、心理动作方法与形体动作方法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发展沿革(三)、其他表演学派1、中国焦菊隐/北京人艺学派2、梅兰芳学派3、苏联/俄罗斯各演技学派4、布莱希特学派5、格洛托夫斯基学派6、彼得•布鲁克学派7、梅斯勒学派与方法派8、亚洲各民族演剧学派9、欧洲各民族演剧学派10、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民族演剧学派(四)、表演艺术大师1、中国表演艺术大师2、美国(含加拿大)表演艺术大师3、苏联/俄罗斯表演艺术大师4、欧洲(不含苏联/俄罗斯)表演艺术大师5、亚洲表演艺术大师6、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表演艺术大师(五)、中国当代表演理论当代中国表演教学、表演研究相关论著影视制片部分(一)、制片管理定义与概念1.制片管理2.制片人3.制片管理体制4.影视项目管理5.制片团队6.电影/电视剧策划7.剧本研发8.筹措资金9.组建摄制团队10.生产制作11.宣传与发行12.制片管理的发展过程13.我国制片管理的现状14.制片管理的重要性(二)、影视剧本策划与创作1.剧本策划的概念2.剧本的题材类型3.剧本策划的要素4.剧本创作的过程5.剧本的版权(三)、电影/电视剧的投资与融资1.投资的相关概念2.投资方式与投资控制3.投资形式4.投资项目的策划5.融资的概念和特点6.融资方式7.融资方式的分类8.投资拍摄影视剧的风险9.投资风险的控制方法(四)、电影/电视剧的成本预算与控制1.成本的定义与分类2.成本构成分析3.成本研究的作用4.成本预算的概念5.成本预算的原则6.成本预算的方法7.预算控制的制度建立8.预算控制的必要环节9.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10.成本控制的内容11.成本控制的机制(五)、电影/电视剧筹拍期的组织与任务1.导演部门组成及职能2.摄像部门组成及职能3.美术部门组成及职能4.录音部门组成及职能5.制片部门组成及职能6.筹拍期制片人的工作重点7.主创人员的聘用要求8.各创作部门的准备工作9.审定部门预算10.分解剧本制作分场景表H.制定拍摄计划12.签订合同的种类(六)、拍摄期及后期制作的工作与管理I.拍摄期准备阶段的工作2.实拍阶段的工作3.拍摄后的工作4.拍摄阶段的计划5.拍摄期制片部门的工作重点6.拍摄期的安全生产管理7.后期制作的任务8.后期制作的工作步骤与内容9.后期制作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七)、数字化制作与制片管理1.影视数字化制作技术2.影视剧数字化后期制作流程3.数字化制片管理的概念4.国内外数字化制片管理的现状(八)、电影/电视剧生产质量管理1.质量的定义2.质量管理的定义3.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4.影视剧的质量特征5.影响影视剧质量的要素分析6.前期策划过程中的质量控制7.拍摄期中的质量控制8.后期制作中的质量控制9.影视剧质量评价的内容和目标10.影视剧质量评价指标的分类11.影视剧质量的评价方法(九)、电影/电视剧市场营销1.市场营销的概念2.影视剧市场的现状3.宣传策略的制定与实施4.发行方式和渠道5.海外市场及营销模式6.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营销7.新媒体对于传统营销渠道的冲击8.新媒体背景下的营销管理模式及特点(十)、电影/电视剧知识产权管理1.影视剧知识产权的概念2.影视剧制作中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3.著作权人的权利及保护期4.影视剧整体著作权与各个权利主体间的关系5.影视剧合同的概念与制定依据6.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影视剧合同的种类7.与影视剧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十一)、制片人应具备的素质1.政治素质要求2.能力素质要求3.文化艺术素质要求4.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十二)、电影/电视剧管理的相关政策与法规1.电影/电视剧制作机构及生产的许可证制度2.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的立项管理3.中外合作制作电影/电视剧的管理4.电影/电视剧的审查管理5.电影/电视剧的发行与播放管理6.电影/电视剧的进出口管理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
电影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上镜头性】
早期电影理论家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原为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1920年发表的一部论著的标题。他反对把照相看作是电影中的主要和唯一手段,认为“上镜头性”才构成的电影艺术的基础。“上镜头性”一词将电影与照相结合为一,旨在表达一种独特的、极其富于诗意的人和物的外观,这种外观只有运用电影的新艺术语言才能赋予。所有其他不是由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提示出来的方面,都不具有“上镜头性”,都不能进入电影艺术的行列。德吕克认为,“上镜头性”应包括四个主要元素:①.装置;②.照明;③.节奏;④.假面(指演员)。节奏在装置、照明和假面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德吕克强调“上镜头性”不是被摄对象固有的一种品质,而是一种观察事物而后表现事物的艺术,是只有高明的导演才具有的品质和鉴赏力,是创作者热情和智慧的产物。
【名词解释:印象派电影】
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当时法国电影业由于美国电影的竞争日趋衰微,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的概念,在创作上团结了诸如冈斯、杜拉克、爱浦斯坦等人,力求在商业影片中暗地进行一些革新。但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这一学派在德吕克于1924年去世后不久就分裂了,一部分人拍起商业片,另一部分人则走上了与商业电影彻底决裂的先锋派道路。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对光的处理方法的影响,把光在观察和展现事物过程中的首要作用看作电影艺术的精髓。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冈斯的《车轮》、莱皮埃的《黄金国》、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德吕克的《狂热》、爱浦斯坦的《忠实的心》等。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导演剧作考研重点笔记资料汇编考试大纲北影.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1【导演系】院系:导演系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导演剧作研究方向介绍:电影剧本创作是电影导演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在系统地学习导演创作方法和创作理论之后,本方向着重于如何结合实际的制作条件, 创作或修改剧本 , 强调剧本创作中的“ 可拍性”和变通。
业务课二名称:故事片导演创作及理论业务课二介绍: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导演创作能力,了解导演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创作手段, 了解电影史上的著名导演及其对电影创新的贡献。
能判断剧本的核心任务,完成导演创作构思及实施导演构思的具体方案。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2《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 (美路易斯 .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重点内部资料题材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题材指文艺作品描写的对象和内容的分类, 如农村题材、工业题材、知青题材、爱情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
狭义题材则指作家、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并经过集中、提炼、加工,写进文艺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具体生活材料; 在题材问题上我们一贯主张是:既提倡重大题材,又主张题材的多样化。
所谓“重大题材”, 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时代精神、国计民生、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课题,比如爱国主义、民族解放、人道主义、英雄精神、改革开放等等。
这些重大题材,不但思想深刻,影响久远,还能引起千万民众的普遍关注, 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文艺作品的认识、教育功能和宣传鼓动作用, 往往需要依靠这类重大题材的作品来承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影艺术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电影艺术基础》是大学本科电影学多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集成,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对于电影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考核其是否具备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电影学史论、创作、制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反映出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具备独立思考和拓展学习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电影史论部分:(一)、中国电影史起步时期(1905-1923)1.中国电影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2.《定军山》与中国早期叙事电影3.商务印书馆影戏部4.中国民族电影的基本确立5.重点编导: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6.代表影片:《定军山》、《难夫难妻》、《庄子试妻》、《阎瑞生》、《红粉骷髅》、《海誓》、《莲花落》、《孤儿救祖记》等探索时期(1923-1927)1.中国早期的民族电影工业2.明星公司及其创作3.长城公司、神州公司、民新公司及其创作4.“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天一”公司及其创作5.代表影片:《玉梨魂》、《苦儿弱女》、《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弃妇》、《伪君子》、《爱神的玩偶》、《不堪回首》、《花好月圆》、《冰清玉洁》、《天涯歌女》等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2)1.明星、联华、天一三足鼎立2.两大类型:古装片与武侠片3.重要编导演:孙瑜、胡蝶、阮玲玉等4.代表影片:《木兰从军》、《火烧红莲寺》、《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歌女红牡丹》等变革时期(1932-1937)1.左翼电影运动2.电影公司的变化3.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建立和发展4.重点编导演:夏衍、洪深、沈西苓、袁牧之、田汉、蔡楚生、吴永刚、费穆等5.代表影片:《渔光曲》、《春蚕》、《狂流》、《姊妹花》、《桃李劫》、《风云儿女》、《都市风光》、《马路天使》、《大路》、《神女》等非常时期(1937-1945)1.国统区的电影、抗日根据地的电影、沦陷区和“孤岛”地区的电影2.“中制”、“中电”、“满映”及其创作3.“延安电影团”及其纪录片创作丰收时期(1945-1949)1.官方电影机构的创作2.“昆仑”公司及其创作3.“文华”公司及其创作4.商业电影的新发展5.重点编导演:金山、张骏祥、桑弧、史东山等6.代表影片:《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假凤虚凰》、《乌鸦与麻雀》等“十七年”电影(1949-1966)“文革”时期样板戏电影(1966-1976)新时期以来(1977至今)1.第三代导演及其创作:南北二谢、李俊、水华等2.第四代导演及其创作:吴贻弓、谢飞、吴天明、黄蜀芹、黄健中、郑洞天等3.第五代导演及其创作: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等4.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及其创作:贾璋柯、张元、王小帅、姜文、路学长、娄烨、陆川、张杨等5.市场化探索与主旋律创作与冯小刚的贺岁电影等(二)、外国电影史1.重要电影运动和流派:勃列顿学派、苏俄蒙太奇学派、法国先锋电影运动、法国印象派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好莱坞技术主义电影、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英国纪录电影学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电影新浪潮、苏联电影新浪潮、新好莱坞电影、新德国电影、美国独立电影、伊朗当代电影、韩国当代电影、日本当代电影2.重要编导演: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鲍特、格里菲斯、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布努埃尔、卓别林、约翰.福特、弗拉哈迪、维尔托夫、格里尔逊、伊文思、让.鲁什、弗朗西斯.科波拉、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特吕弗、库布里克、戈达尔、阿伦.雷乃、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伯格曼、塔尔科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洛普罗斯、阿巴斯、黑泽明等(三)、电影理论1.蒙太奇理论2.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和类型化创作模式3.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电影美学4.长镜头、场面调度和写实主义理论5.电影“作者论”6.结构主义和电影符号学7.后现代主义语境和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分析等8.数字化对电影艺术的影响9.中国电影理论A.早期电影社会理论B.影戏说C.软性电影论D.左翼电影理论E.反侵略战争中的国家电影理论F.新时期关于电影本体的论争G.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问题H.谢晋电影模式I.第五代的电影艺术观念J.第六代的电影艺术观念K.中国电影产业化问题9.重要电影理论家与理论文献:爱森斯坦、贝拉.巴拉兹、巴赞、克拉考尔、米特里、阿恩海姆、麦茨、劳拉.穆尔维、拉康、阿尔都塞、《电影作为艺术》、《电影是什么》、《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美学与心理学》、《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等电影创作部分(一)、剧作基础1、情节(情节与情节结构、冲突、悬念、主题、等)2、人物(人物与动作、人物关系设置、人物分析与塑造等)3、剧本构成(二)、导演创作基础1.导演构思2.影片节奏3.场面调度4.光线与影调5.色彩与色调6.摄影造型(三)、当代电影创作现象1.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创作现象2.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编剧、导演风格电影表演部分(一)、电影表演历史知识1、中国默片~抗战前时期的电影表演2、中国抗战时期~1949年前时期的电影表演3、新中国17年(1949~1966)时期的电影表演4、中国文革时期的电影表演5、中国新时期的电影表演6、中国当代电影表演7、美国旧好莱坞时期电影表演(含加拿大)8、美国新好莱坞~当代电影表演(含加拿大)9、苏联/俄罗斯电影表演10、欧洲(不含苏联/俄罗斯)电影表演11、亚洲电影表演12、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电影表演(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概论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元素3、心理动作方法与形体动作方法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发展沿革(三)、其他表演学派1、中国焦菊隐/北京人艺学派2、梅兰芳学派3、苏联/俄罗斯各演技学派4、布莱希特学派5、格洛托夫斯基学派6、彼得·布鲁克学派7、梅斯勒学派与方法派8、亚洲各民族演剧学派9、欧洲各民族演剧学派10、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民族演剧学派(四)、表演艺术大师1、中国表演艺术大师2、美国(含加拿大)表演艺术大师3、苏联/俄罗斯表演艺术大师4、欧洲(不含苏联/俄罗斯)表演艺术大师5、亚洲表演艺术大师6、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表演艺术大师(五)、中国当代表演理论当代中国表演教学、表演研究相关论著影视制片部分(一)、制片管理定义与概念1. 制片管理2. 制片人3. 制片管理体制4. 影视项目管理5. 制片团队6. 电影/电视剧策划7. 剧本研发8. 筹措资金9. 组建摄制团队10. 生产制作11. 宣传与发行12. 制片管理的发展过程13. 我国制片管理的现状14. 制片管理的重要性(二)、影视剧本策划与创作1. 剧本策划的概念2. 剧本的题材类型3. 剧本策划的要素4. 剧本创作的过程5. 剧本的版权(三)、电影/电视剧的投资与融资1. 投资的相关概念2. 投资方式与投资控制3. 投资形式4. 投资项目的策划5. 融资的概念和特点6. 融资方式7. 融资方式的分类8. 投资拍摄影视剧的风险9. 投资风险的控制方法(四)、电影/电视剧的成本预算与控制1.成本的定义与分类2.成本构成分析3.成本研究的作用4.成本预算的概念5.成本预算的原则6.成本预算的方法7.预算控制的制度建立8.预算控制的必要环节9.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10.成本控制的内容11.成本控制的机制(五)、电影/电视剧筹拍期的组织与任务1.导演部门组成及职能2.摄像部门组成及职能3.美术部门组成及职能4.录音部门组成及职能5.制片部门组成及职能6.筹拍期制片人的工作重点7.主创人员的聘用要求8.各创作部门的准备工作9.审定部门预算10.分解剧本制作分场景表11.制定拍摄计划12.签订合同的种类(六)、拍摄期及后期制作的工作与管理1.拍摄期准备阶段的工作2.实拍阶段的工作3.拍摄后的工作4.拍摄阶段的计划5.拍摄期制片部门的工作重点6.拍摄期的安全生产管理7.后期制作的任务8.后期制作的工作步骤与内容9.后期制作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七)、数字化制作与制片管理1.影视数字化制作技术2.影视剧数字化后期制作流程3.数字化制片管理的概念4.国内外数字化制片管理的现状(八)、电影/电视剧生产质量管理1.质量的定义2.质量管理的定义3.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4.影视剧的质量特征5.影响影视剧质量的要素分析6.前期策划过程中的质量控制7.拍摄期中的质量控制8.后期制作中的质量控制9.影视剧质量评价的内容和目标10.影视剧质量评价指标的分类11.影视剧质量的评价方法(九)、电影/电视剧市场营销1.市场营销的概念2.影视剧市场的现状3.宣传策略的制定与实施4.发行方式和渠道5.海外市场及营销模式6.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营销7.新媒体对于传统营销渠道的冲击8.新媒体背景下的营销管理模式及特点(十)、电影/电视剧知识产权管理1.影视剧知识产权的概念2.影视剧制作中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3.著作权人的权利及保护期4.影视剧整体著作权与各个权利主体间的关系5.影视剧合同的概念与制定依据6.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影视剧合同的种类7.与影视剧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十一)、制片人应具备的素质1.政治素质要求2.能力素质要求3.文化艺术素质要求4.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十二)、电影/电视剧管理的相关政策与法规1.电影/电视剧制作机构及生产的许可证制度2.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的立项管理3.中外合作制作电影/电视剧的管理4.电影/电视剧的审查管理5.电影/电视剧的发行与播放管理6.电影/电视剧的进出口管理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所需时间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