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ppt课件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91b5292b160b4e777fcf37.png)
19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 氢离子浓度 地下水的酸性和碱性的程度,取决于水中氢离子的浓
度大小 大多数地下水的pH值在6.5-8.5之间,北方地区多为
pH=7-8的弱碱水
20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 硬度 总硬度:地下水中所有Ca2+、Mg2+离子的总含量 暂时硬度:将水加热至沸腾周,由于形成碳酸盐沉淀
第四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成分
1
-
4.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2
-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特征是地下水与环境 (自然地理、地质背景及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为认识和了解地下水形成的地质历史 条件和过程提供依据
地下水在岩石的孔隙、裂隙或溶洞中储存和运动时, 溶滤和溶解着岩石的可溶成份,使地下水变成了含有各 种矿物质的天然溶液,而且随着运动环境和运动过程的 变化,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也不断地更迭着
(6) 镁离(Mg2+)
-
泥石
18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 总含盐量与总溶解固体(TDS) 总含盐量:存在于地下水中的离子、分子和微粒(不
包括气体)之总含量 总溶解固体(TDS):通常在105-110℃温度下将水样蒸
干后所得干涸残余物的总量
TDS ≈总含盐量-1/2HCO3TDS是反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指标:TDS含量低的 淡S要O水成42-为以分主HC要O3成-为分主;要T成DS分含;量T高DS的含盐量水中和等卤的水盐常质以水C常l-为以主
36
-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作用
(2)水中阳离子的浓度 水中某种阳离子浓度越大,则其交替吸附能力就越强,
甚至可以发生吸附能力小的交替岩土颗粒表面吸附能力 大的阳离子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 氢离子浓度 地下水的酸性和碱性的程度,取决于水中氢离子的浓
度大小 大多数地下水的pH值在6.5-8.5之间,北方地区多为
pH=7-8的弱碱水
20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 硬度 总硬度:地下水中所有Ca2+、Mg2+离子的总含量 暂时硬度:将水加热至沸腾周,由于形成碳酸盐沉淀
第四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成分
1
-
4.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2
-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特征是地下水与环境 (自然地理、地质背景及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为认识和了解地下水形成的地质历史 条件和过程提供依据
地下水在岩石的孔隙、裂隙或溶洞中储存和运动时, 溶滤和溶解着岩石的可溶成份,使地下水变成了含有各 种矿物质的天然溶液,而且随着运动环境和运动过程的 变化,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也不断地更迭着
(6) 镁离(Mg2+)
-
泥石
18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 总含盐量与总溶解固体(TDS) 总含盐量:存在于地下水中的离子、分子和微粒(不
包括气体)之总含量 总溶解固体(TDS):通常在105-110℃温度下将水样蒸
干后所得干涸残余物的总量
TDS ≈总含盐量-1/2HCO3TDS是反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指标:TDS含量低的 淡S要O水成42-为以分主HC要O3成-为分主;要T成DS分含;量T高DS的含盐量水中和等卤的水盐常质以水C常l-为以主
36
-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作用
(2)水中阳离子的浓度 水中某种阳离子浓度越大,则其交替吸附能力就越强,
甚至可以发生吸附能力小的交替岩土颗粒表面吸附能力 大的阳离子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6_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6_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764c39d910ef12d2bf9e74f.png)
6.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6.2.2 温度
埋藏在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其温度变化规律不同。根据受热 源影响的不同,地壳表层可分为变温带、常温带及增温带。
变温带——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带。近地表的地下水温 度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具有周期性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温度具有昼夜变化的地下水,其埋藏深度一般在3-5m (1-2m)以内,
一个地区地下水的化学面貌,反映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历史演变。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在时间上虽然非 常短,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影响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地下水的 面貌!
在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中,对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阐明地下水的起源与形成; 揭示许多地质过程; 水质评价。 研究地下水中化学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 规律的学科是——水文地球化学。
度最小;钙的硫酸盐,特别是钙、镁 的碳酸盐的溶解度最小。
盐类 NaCl
溶解度 (0℃,g/L)
350
随着矿化度的增加,钙镁的碳 酸盐首先达到饱和析出,继续增大时, 钙的硫酸盐也饱和析出,因此,高矿 化水中便以易溶的氯和钠占优势了, 由于氯化钙的溶解度更大,因此在矿
KCl 290
MgCl2 CaCl2 Na2SO4 MgSO4 CaSO4
6.2.3 颜色
地下水的颜色主要由其成分和悬浮于其中的杂质所决定: 一般的地下水为无色; 含硫化氢气体的水,在氧化后由于有硫磺胶体产生,故常呈翠绿色; 硬度大的水为浅蓝色,含氧化亚铁的水呈浅蓝绿色,含氧化铁的水 呈褐红色;
含腐殖质的水多呈暗黄褐色。
含有悬浮杂质的水,其颜色决定于悬浮物的颜色,颜色深浅则取 决于悬浮物的多少。
分级
说
明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bd19bc4d915f804d2a16c144.png)
(2)颜色。纯水是无色 的,而地下水的颜色取决于水 中的化学成分及悬浮物。
1.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4)嗅味。纯水无嗅、无味 ,但当水中含有某些气体或有机质 时就会有某种气味。例如,水中含 H2S时有臭鸡蛋味,含腐殖质时有 霉味,等等。
(5)口味。地下水的味道主 要取决于水中的化学成分。
(6)比重。地下水的比重取 决于所含各种成分的含量。纯水比 重为1,但当水中溶解的各种成分 较多时可达1.2~1.3。
(1)主要离子成分。地下水中的阳离子 主 要 有 H+ 、 Na+ 、 K+ 、 NH4+ 、 Ca2+ 、 Mg2+ 、 Fe3+ 和 Fe2+ 等 , 阴 离 子 主 要 有 OH- 、 Cl- 、 SO42-、NO2-、NO3-、HCO3-、CO32-、SiO32和PO43-等。一般情况下,在地下水化学成分 中占主要地位的是Na+、 K+ 、 Ca2+ 、 Mg2+ 、 Cl- 、 SO42-和HCO3-离子。它们是人们评价地 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项目。
1.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2)主要分子成分。地下水中的主要 分 子 成 分 有 Fe ( OH ) 3 、 Al ( OH ) 3 和 H2SiO3等。
(3)主要气体成分。地下水中常见的 气体有N2、O2、CO2、H2S。一般情况下, 地下水的气体含量每升只有几毫克到几十毫 克。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1.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温 度、颜色、透明度、嗅味、口 味、比重、导电性及放射性等。
(3)透明度。纯水是透明 的,但当水中含有矿物质、机械 混合物、有机质及胶体物质时, 水的透明度就会改变,所含各种 成分越多,透明度越差。
1.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4)嗅味。纯水无嗅、无味 ,但当水中含有某些气体或有机质 时就会有某种气味。例如,水中含 H2S时有臭鸡蛋味,含腐殖质时有 霉味,等等。
(5)口味。地下水的味道主 要取决于水中的化学成分。
(6)比重。地下水的比重取 决于所含各种成分的含量。纯水比 重为1,但当水中溶解的各种成分 较多时可达1.2~1.3。
(1)主要离子成分。地下水中的阳离子 主 要 有 H+ 、 Na+ 、 K+ 、 NH4+ 、 Ca2+ 、 Mg2+ 、 Fe3+ 和 Fe2+ 等 , 阴 离 子 主 要 有 OH- 、 Cl- 、 SO42-、NO2-、NO3-、HCO3-、CO32-、SiO32和PO43-等。一般情况下,在地下水化学成分 中占主要地位的是Na+、 K+ 、 Ca2+ 、 Mg2+ 、 Cl- 、 SO42-和HCO3-离子。它们是人们评价地 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项目。
1.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2)主要分子成分。地下水中的主要 分 子 成 分 有 Fe ( OH ) 3 、 Al ( OH ) 3 和 H2SiO3等。
(3)主要气体成分。地下水中常见的 气体有N2、O2、CO2、H2S。一般情况下, 地下水的气体含量每升只有几毫克到几十毫 克。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1.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温 度、颜色、透明度、嗅味、口 味、比重、导电性及放射性等。
(3)透明度。纯水是透明 的,但当水中含有矿物质、机械 混合物、有机质及胶体物质时, 水的透明度就会改变,所含各种 成分越多,透明度越差。
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ad5e88e0c5da50e2534d7f02.png)
分析误差计算: 阴离子毫克当量总数
阳离子毫克当量总数
分 析 误 差 ( e) = K K a a
全分析:e < 2%,简分析: e < 5%。
3)毫克当量%表示法 某 一 阴 ( 阳 ) 离 子 的 毫 克 当 量 百 分 数 阴 ( 阳 该 ) 离 离 子 子 的 的 毫 毫 克 克 当 当 量 量 数 总 数 1 0 0 %
77.3 5.9 100.0 4.6 0.9 94.5
CO2=11mg/L 总矿化度= 120mg/L 水温=11℃ 流量=2.6L/s
总计 142.4
2.38
100.0
9.5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
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表示方法 2. 库尔洛夫表示式法 H 2SiO 0 3 .07H 2S0.021C O 0 2 .031M 3.2N C a l8 7 4 1 .8 .6 S C O a 1 4 2 4 7 .3 .8t52
9.5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
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表示方法 4. 皮伯三线图解法 由两个三角形和一个菱形组成。 若水样较少,则可用圆圈表示矿化
度的大小。 优点:能将大量的水质分析资料表
示在图上,依据点的分布情况,解释
皮伯三线图
9.5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
三、地下水化学成分分类 舒卡列夫分类
(2)水 水溶解能力 水中已溶组分的多少——随着盐分在水中的含量增高,溶解能力
降低; 水中某些气体组分——O2增加硫化物的氧化;CO2增加碳酸盐和硅
酸盐类的溶解度 水的流动状况 通常刚渗入到地下的水TDS低,随着水在含水岩层的运移不断有
新的盐分溶解到水中,水中TDS升高,水溶解能力降低,最终水的溶 解能力降为0,溶滤作用是否停止?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PPT课件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71da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8.png)
3、横线后以字母t为代号, 表示水温, 单位为℃ 。 4、式中各成分含量一律标于该成分符号的右下角,
原子数则移至右上角。
舒卡列夫的水化学类型分类
1、根据水中各阴、阳离子含量, 将大于25%毫 克当量百分数的离子参加分类命名。阴离子在前, 阳离子在后, 含量大的在前, 含量小的在后, 中间 用短横线相连来对地下水化学类型进行命名。
大骨节病与克山病 病因:缺钙、硫、硒等元素;饮用水中含过量的 腐殖酸。
慢性氟中毒
3.4.2 地下水污染及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脱硫酸作用的结果 SO42-减少以至消失; HCO3-增加; pH值变大。
不同位置发生的水化学作用不同
浓缩 混合
脱碳酸
氧化作用 还原作用
溶滤作用
交替吸附 脱硫酸
3.4 地下水化学特征与为类生存的关系
在天然状态下,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或缺乏某些 人体所必需的物质问题,称之为第一类环境地质 问题或原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7)镁离子 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对白云岩及泥灰岩的溶解。
镁盐的溶解度虽然比钙盐大,但镁离子容易被植 物吸收,所以在地下水中的含量一般比钙离子少。
3.2.2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1. 总含盐量与总溶解固体(TDS)
定义:存在于地下水中的离子、分子和微粒(不
包括气体)之总含量称为地下水的总食盐量,通
常以 g/L 表示。
SO42-
Cl-
HCO3SO42-
Cl-
HCO3-
SO42Cl-
阳离子交替和吸附作用 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的某些阳离子,
而将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即 为阳离子交替和吸附作用。 影响因素:
岩土颗粒的比表面积; 阳离子吸附于颗粒表面的能力; 地下水中某些离子的相对浓度。
原子数则移至右上角。
舒卡列夫的水化学类型分类
1、根据水中各阴、阳离子含量, 将大于25%毫 克当量百分数的离子参加分类命名。阴离子在前, 阳离子在后, 含量大的在前, 含量小的在后, 中间 用短横线相连来对地下水化学类型进行命名。
大骨节病与克山病 病因:缺钙、硫、硒等元素;饮用水中含过量的 腐殖酸。
慢性氟中毒
3.4.2 地下水污染及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脱硫酸作用的结果 SO42-减少以至消失; HCO3-增加; pH值变大。
不同位置发生的水化学作用不同
浓缩 混合
脱碳酸
氧化作用 还原作用
溶滤作用
交替吸附 脱硫酸
3.4 地下水化学特征与为类生存的关系
在天然状态下,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或缺乏某些 人体所必需的物质问题,称之为第一类环境地质 问题或原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7)镁离子 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对白云岩及泥灰岩的溶解。
镁盐的溶解度虽然比钙盐大,但镁离子容易被植 物吸收,所以在地下水中的含量一般比钙离子少。
3.2.2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1. 总含盐量与总溶解固体(TDS)
定义:存在于地下水中的离子、分子和微粒(不
包括气体)之总含量称为地下水的总食盐量,通
常以 g/L 表示。
SO42-
Cl-
HCO3SO42-
Cl-
HCO3-
SO42Cl-
阳离子交替和吸附作用 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的某些阳离子,
而将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即 为阳离子交替和吸附作用。 影响因素:
岩土颗粒的比表面积; 阳离子吸附于颗粒表面的能力; 地下水中某些离子的相对浓度。
第二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
![第二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a3b701ca856a561252d36fb1.png)
• CaCO3
→CaO + CO
2
↑
• 水中气体成分的不同能反映地下水成因。如水中气体以O2及 N2为主,说明是以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形成;水中含CH4、H2S 较多,说明储存于封闭的地质构造中。 • 在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研究过程中,地下水中溶解氧的研究 有很大意义,含溶解氧多的地下水说明其处于氧化环境,含 H2S多的水说明其处于缺氧的还原环境。 21
20
(二)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
• 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有O2、N2、CO2、H2S及CH4等。 • O2、N2主要来源大气及含叶绿素细菌的生物活动.因此在近地 表的地下水中,O2、N2含量较大,越往深处,其含量越小。 • H2S、CH4通常是在缺氧的条件下(如封闭的地质构造中), 当有机物存在时的生物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H2S、CH4常见 于深层地下水中,在油田水中其含量往往较高。 • CO2来源复杂,1)大气,2)土壤的生物化学作用生成。3) 在火山或岩浆活动地带,碳酸盐遇热分解,生成:
2 2
→Ca2+ +2HCO3→Ca2+ + Mg2+ + 4HCO3-
CaMg(CO3)2 +2H2O +2CO
•
阴离子中,由于氯化物的溶解度大,CI-含量随地下水中含盐量的增 加而增大;而碳酸盐的溶解度很低,只有当水中存在CO2时才较易溶于 水,所以HCO3-的含量一般不高。基于这个原因,常常将Cl-、HCO3-作 为地下水含盐量多寡的标志。以Cl- 为主要成分的地下水,其含盐量 较高,为咸水;以HCO3-为主要成分的地下水,其含盐量较低,为淡水。
• 1.氯离子(Cl-)
• 分布很广,含量变化大,数mg/L至数百mg/L。 • 源于岩盐矿床和其它含氯化物的沉积岩的溶解, • 其次来源于岩浆岩的一些含氯矿物如氯磷灰石 (Ca5(PO4)3Cl)、方钠石(NaAISiO4NaCl)等矿物的风 化溶滤。 • 此外废水、污水的渗入, • 动物排泄物和动物尸体腐烂 • 一般在居民点、工业区及其附近,地下水中Cl-含量往往 相应增高。
→CaO + CO
2
↑
• 水中气体成分的不同能反映地下水成因。如水中气体以O2及 N2为主,说明是以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形成;水中含CH4、H2S 较多,说明储存于封闭的地质构造中。 • 在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研究过程中,地下水中溶解氧的研究 有很大意义,含溶解氧多的地下水说明其处于氧化环境,含 H2S多的水说明其处于缺氧的还原环境。 21
20
(二)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
• 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有O2、N2、CO2、H2S及CH4等。 • O2、N2主要来源大气及含叶绿素细菌的生物活动.因此在近地 表的地下水中,O2、N2含量较大,越往深处,其含量越小。 • H2S、CH4通常是在缺氧的条件下(如封闭的地质构造中), 当有机物存在时的生物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H2S、CH4常见 于深层地下水中,在油田水中其含量往往较高。 • CO2来源复杂,1)大气,2)土壤的生物化学作用生成。3) 在火山或岩浆活动地带,碳酸盐遇热分解,生成:
2 2
→Ca2+ +2HCO3→Ca2+ + Mg2+ + 4HCO3-
CaMg(CO3)2 +2H2O +2CO
•
阴离子中,由于氯化物的溶解度大,CI-含量随地下水中含盐量的增 加而增大;而碳酸盐的溶解度很低,只有当水中存在CO2时才较易溶于 水,所以HCO3-的含量一般不高。基于这个原因,常常将Cl-、HCO3-作 为地下水含盐量多寡的标志。以Cl- 为主要成分的地下水,其含盐量 较高,为咸水;以HCO3-为主要成分的地下水,其含盐量较低,为淡水。
• 1.氯离子(Cl-)
• 分布很广,含量变化大,数mg/L至数百mg/L。 • 源于岩盐矿床和其它含氯化物的沉积岩的溶解, • 其次来源于岩浆岩的一些含氯矿物如氯磷灰石 (Ca5(PO4)3Cl)、方钠石(NaAISiO4NaCl)等矿物的风 化溶滤。 • 此外废水、污水的渗入, • 动物排泄物和动物尸体腐烂 • 一般在居民点、工业区及其附近,地下水中Cl-含量往往 相应增高。
《地下水基本概念》ppt课件
![《地下水基本概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6b568a783e0912a3162a34.png)
Water table
The shape of a water table beneath hilly topography
描画岩石浸透性能的参数是浸透 系数〔K〕。
1856年,法国水利学家达西 〔H.Darcy〕经过大量的实验,得 出线性浸透定律,
即达西定律:Q=Kωh/L=KωI
K-浸透系数;ω-过水断面;I-水力梯 度
Resources
groundwater: 地下水 infiltrate:渗入 porosity:孔隙度 pore:孔隙 fissure(fracture):裂隙 cavity:溶穴
permeability〔浸透性) aquifer〔含水层〕 aquitard〔弱透水层、半隔水层〕 aquiclude〔隔水层〕 unconfined aquifer〔无压含水层〕 confined aquifer〔承压含水层〕
1〕大气降水的补给 2〕地表水的补给 3〕凝结水的补给 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2〕地下水的排泄 1〕泉 :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2〕其它排泄方式 ①泄流 ②蒸发 ③蒸腾 ④人工排泄(井〕
abh:侵蚀泉
c:接触泉
defg:溢流泉
i:断层泉
The types of springs
Spring form
•A permeable material〔透水物质〕 is one through which water flows easily,whereas an impermeable
Number of available conduits Size of the conduits Straightness of the conduits
An aquifer is a high-porosity, high-permeability rock.If it has access to the ground surface,it’s an unconfined aquifer.If it’s trapped below an aquitard,a rock with low permeability,it’s a confined
The shape of a water table beneath hilly topography
描画岩石浸透性能的参数是浸透 系数〔K〕。
1856年,法国水利学家达西 〔H.Darcy〕经过大量的实验,得 出线性浸透定律,
即达西定律:Q=Kωh/L=KωI
K-浸透系数;ω-过水断面;I-水力梯 度
Resources
groundwater: 地下水 infiltrate:渗入 porosity:孔隙度 pore:孔隙 fissure(fracture):裂隙 cavity:溶穴
permeability〔浸透性) aquifer〔含水层〕 aquitard〔弱透水层、半隔水层〕 aquiclude〔隔水层〕 unconfined aquifer〔无压含水层〕 confined aquifer〔承压含水层〕
1〕大气降水的补给 2〕地表水的补给 3〕凝结水的补给 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2〕地下水的排泄 1〕泉 :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2〕其它排泄方式 ①泄流 ②蒸发 ③蒸腾 ④人工排泄(井〕
abh:侵蚀泉
c:接触泉
defg:溢流泉
i:断层泉
The types of springs
Spring form
•A permeable material〔透水物质〕 is one through which water flows easily,whereas an impermeable
Number of available conduits Size of the conduits Straightness of the conduits
An aquifer is a high-porosity, high-permeability rock.If it has access to the ground surface,it’s an unconfined aquifer.If it’s trapped below an aquitard,a rock with low permeability,it’s a confined
工程地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工程地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07f15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e.png)
59-27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潜水的补给
含水层中地下水从外部(如大气降水、 地表水等)获得大量补充的过程称为地下水 的补给。
59-29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59-24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⑷当岩层透水性变好,潜水面坡度变缓。
岩层透水性的影响
59-25
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等水位线图是根据所在地区各水文地质点(井、 钻孔、试坑和泉等),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所测得的潜 水面的水位标高编制而成的。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承压盆地
此类承压水的水位受到气候及地形的控制, 往往具有较好的径流条件。
59-38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一)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包气带水 潜水 承压水
59-17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包气带水 是指存在于地面以下包气带中的水。
59-18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5
3.1.2 颜色
地下水一般是无色透明的,但有时因含某种 离子、富集悬浮物或含胶体物质,也可显出各种 各样的颜色。例如含亚铁离子或硫化氢气体的水 为浅蓝绿色,含腐殖质或有机物的带浅黑色,含 黑色矿物质或碳质悬浮物的为灰色,含粘土颗粒 或浅色矿物质悬浮物的为土色,等等。
编辑版ppt
6
3.1.3 透明度
地下水的温度主要来自于地温。 地壳按热力状态从上而下分为变温带、年常 温带和增温带。
编辑版ppt
3
变温带:地温受气温控制,有昼夜变化和年变化, 变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常温带:气温的影响趋于零的深度。地温一般略 高于所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概略计算时可用所 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来代替地温。
常温带深度在低纬度地区为5~10米,中纬度 地区为10~20米;
编辑版ppt
9
3.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中的化学元素一般以气体、离子和分子状
态存在。
3.2.1 地下水中常见的化学成分
1.气体
地下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CO2、O2、N2、CH4、 H2S,还有少量的惰性气体和H2、CO 等。
(1)O2、N2(来源:大气) O2含量高,表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为氧 化环境 ;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成分
编辑版ppt
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周围 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重要信息 源,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帮 助我们回溯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历史,阐明地 下水的起源和形成。
从实际应用来看,不同的用水目的,对水质要 求不同,因此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 分是水质评价的需要。
地下水的透明度决定于水中所含盐类、悬 浮物、有机质和胶体的数量。透明度分为透 明、微混浊、混浊和极混浊四级。水深60 厘 米时能看见容器底部3 毫米粗的线者为透明; 于30~60 厘米深度能看见者为微混浊;30 厘米深度以内能看见者为混浊;水很浅也看 不见者为极混浊。
编辑版ppt
7
3.1.4 味
地下水的水味来自于水中所溶解的盐分及气体 成分。如,地下水中含有重碳酸钙、重碳酸镁及 碳酸时,水味爽快、适口,为“甜水” ;含氯化 物的水有咸味;硫酸钠、硫酸镁使水变苦,还可 引起饮用者呕吐、腹痛或腹泻;大量的有机物能 使水发甜味,但不宜饮用,等等。
来源:地下水溶解碳酸盐类岩石和矿物。
编辑版ppt
14
(4)钠离子 是地下水中分布广,含量变化最大的阳离子,
在高含盐量地下水中的含量可达数克到数百克每升。 含大量钠离子的水用于灌溉,可引起土壤盐渍化。
来源:地下水溶解盐岩及含钠的岩石和矿物。
(5)钾离子 来源与钠离子相似,但钾离子容易为植物所吸
收,也容易形成难溶于水的水云母等矿物,且常为 土颗粒表面所吸附,所以在地下水中的含量不大。
编辑版ppt
11
研究意义 指示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影响地下水的溶解能力; O2、CO2↑,地下 水对岩石矿物的溶解能力↑。 决定地下水的利用价值。
编辑版ppt
12
2. 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地下水中占主要地位的离子有七种:
(1)氯离子
几乎存在于所有地下水中,含量一般较大,由 每升数毫克到数百毫克,是高含盐量水中的主要 阴离子。
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形成, 不能从纯化学角度,孤立、静止地研究,必须 从水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去揭示 地下水化学演变的内在依据和规律。
编辑版ppt
2
3.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一般指: 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相对密度、 导电性、放射性等。 3.1.1 温度
增温带:地温受地球内部热力影响,随深度的增 加而有规律地升高。温度每增加1℃所需要增加 的深度称为地热增温级,一般平均每33m升高 1℃。
编辑版ppt
4
地下水的温度与它所处地区的地温状况是相适应 的。
增温带中地下水温度计算方法:
TH = TB +(H-h)/ G TH-地表以下深度H处的地下水温度( ℃ ) TB -所在地区年常温带温度( ℃ ) H -地下水所处的尝试(m) h -年常温带深度(m) G -所在地区的地热增温级(m/ ℃ )
编辑版ppt
15
(6)钙离子 在地下水中分布很广,但含量不高,很少超过
1g/L,是低含盐量地下水中的主要阳离子。 来源:地下水溶解碳酸盐类岩石及矿物。
(7)镁离子 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对白云岩及泥灰镁离子容易被植 物吸收,所以在地下水中的含量一般比钙离子少。
编辑版ppt
16
3.2.2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1. 总含盐量与总溶解固体(TDS)
定义:存在于地下水中的离子、分子和微粒(不
包括气体)之总含量称为地下水的总食盐量,通
常以 g/L 表示。
通常在105~110 ℃温度下将水样蒸干的得干 涸残余物的总量称为总溶解固体(TDS)。
总溶解固体也可用理论计算:
TDS =∑阳离子+∑阴离子-
编辑版ppt
8
3.1.5 气味
地下水的气味同样来自于水中所溶解的盐分及 气体成分。如,含有硫化氢时发臭鸡蛋气味;含 有氧化亚铁时有铁腥气味;含腐植质时有鱼腥气 味等。
气味在40 ℃时最明显。 3.1.6 导电性
地下水导电性取决于其中所含电解质的数量与 性质。离子含量愈多,离子价愈高,则水的导电 性愈强。
N2的单独存在表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并处于还原 环境。
编辑版ppt
10
(2)H2S、CH4 与有机物、微生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有关;表明
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为还原环境。
(3)CO2
来源:土壤(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质的发酵 作用 、碳酸岩盐的高温分解、化石燃料)
含量愈高,其溶解碳酸盐岩与对结晶岩进行风 化作用的能力愈强。
来源:地下水溶解盐岩及含氯化物的其它矿物; 海水入侵。
特点:不被细菌及植物所摄取,不被土颗粒表 面吸附,不易沉淀析出,是地下水中最稳定的离 子。
编辑版ppt
13
(2)硫酸根离子 总含量仅次于氯离子,每升可达数克。 来源:地下水溶解石膏及其他硫酸盐类沉积岩
或含硫矿物。 (3)重碳根离子
是地下水中普遍存在的阴离子,但含量一般不 超过 1 g/L。以重碳酸根为主要成分的地下水含 盐量较低,一般均为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