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原理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春)

合集下载

水文学原理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春)

水文学原理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春)

⽔⽂学原理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春)2013 年春季学期《⽔⽂学原理》课程考试试卷( A卷)答案⼀、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1.径流深、洪峰流量模数。

2.降⽔、下渗、蒸发、径流3.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量线法4.⼤于05.吸湿⽔、薄膜⽔、⽑管⽔、重⼒⽔6.流域蓄⽔容量7.使河段蓄量与下断⾯出流量呈单值关系的河段长度8.产流、汇流9.基质势、重⼒⼆、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1、⽥间持⽔量:⼟壤中所能保持的最⼤⽑管悬着⽔量。

2、线性系数:运算Φ[I(t)]、]满⾜叠加性和倍⽐性的系统。

3、下渗能⼒:充分供⽔条件下的下渗率。

4、单位线:在给定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净⾬量在流域出⼝断⾯形成的地⾯径流过程线。

5、线性⽔库:蓄⽔量与出流量成正⽐关系的⽔库。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ACBDB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超渗产流模式有何特征,它与蓄满产流模式有何区别?不管当地的⼟壤含⽔量是否达到⽥间持⽔量,只要降⾬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地⾯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

蓄满产流则是指⼀次降⾬过程中,仅当包⽓带的含⽔量达到⽥间持⽔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带的含⽔量达到⽥间持⽔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超渗产流则以降⾬强度⼤过于当地的下渗能⼒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不管蓄满与否。

2、试述裸⼟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要求结合图形进⾏说明,图形上应标注相应的含⽔量特征值)。

各阶段⼟壤蒸发的特点如下:第⼀阶段⼟壤含⽔量⼤于⽥间持⽔量,⼟壤中的⽔分可以充分供给⼟壤表⾯蒸发,按⼟壤蒸发能⼒蒸发,蒸发只受⽓象条件影响;第⼆阶段,⼟壤⼟壤含⽔量介于⽑管断裂含⽔量与⽥间持⽔量之间,⼟壤蒸发率与⼟壤含⽔量⼤致成正⽐;第三阶段⼟壤⼟壤含⽔量降⾄⽑管断裂含⽔量以下,⽑管向⼟壤表⾯送⽔的机制完全破坏,⽔分只能以薄膜⽔或⽓态⽔的形式向地⾯移动,这⼀阶段⼟壤蒸发率很微⼩,⽓象条件和⼟壤含⽔量的关系已不明显。

工程水文学试题标准答案

工程水文学试题标准答案

工程水文学试题(A)卷标准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泰森多边形”法是用来计算(?)。

(A)土壤含水量(B)面平均雨量(C)产流量(D)蒸发量2、流域某一年最大日雨量(?)流域多年平均最大日雨量。

(A)大于(B)小于(C)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D)等于3、某流域一次降雨扣除蒸发后总量P=90mm,在出口断面形成的总径流量R=50mm,流域最大蓄水容量Im=120mm,按照蓄满产流模式,其前期影响雨量Pa=(?)(A)80mm (B)100mm面平均雨量(C)50mm (D)120mm4、流域径流消退过程中,退水速度最慢的是(?)。

(A)地表径流(B)壤中径流(C)地下径流(D)三者相同5、时-面-雨深曲线上,同一历时,面积越大,则雨深越()。

(A)大;(B)小;(C)相等;(D)不能确定6、相关分析中,衡量相关程度高低的一个指标是(?)。

(A)样本容量大小(B)两个样本均值是否接近(C)两个样本Cv差别的大小(D)相关系数大小7、“定点定面关系”中的定点是指流域(?)。

(A)出口断面站点 (B)中心雨量站点 (C)暴雨中心点(D)都不正确8、P(X>50)的值(?)P(X>100)的值。

(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9、如果流量频率分布曲线的均值和Cs不变,增大Cv值,则百年一遇流量设计值(?)。

(A)减小(B)增大(C)不变(D)都不正确10、P(Q≥2000m3/s)=5%可理解为:流量不小于2000m3/s的洪水(?)。

(A)今年发生了,明年发生的概率为5% (B)20年内发生的概率为5%(C)20年内一定发生一次(D)都不正确二、填充题1、自然界的水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是指:海洋→大气→大陆→海洋。

小循环是指: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大陆→大气→大陆(内陆小循环)。

2、蓄满产流是指:在降雨入渗的水量未超过土壤缺水量 (未蓄满)之前,降雨扣除蒸发后全部用于补充土壤缺水量,不产流;当降雨入渗的水量超过土壤缺水量 (蓄满)之后,降雨扣除蒸发后全部形成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

《水文学原理》复习题A高起本

《水文学原理》复习题A高起本

《水文学原理》复习题A(高起本)一、填空题1、发生水文循环的内因是,外因是和。

2、土壤蒸发过程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3、径流的形成过程要经过和两个阶段。

4、汇流过程包括和。

5、在非饱和土壤中,土壤水分势主要由及组成;在饱和土壤中,土壤水分势主要是由和组成。

6、非饱和土壤水的基本方程是根据原理和定律推导的。

7、线性汇流系统的两个基本性质是及。

8、根据圣维南方程组中动力方程各项数量级的不同,洪水波可分、、、对流动力波及动力波五种类型。

9、汇流曲线有、及三种基本类型。

10、超渗地面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是。

二、名词解释1、蒸发能力2、径流系数3、叠加性4、基本单位线5、瞬时单位线6、汇流系数三、简答题1、水文循环的作用是什么?2、蓄满产流的特征是什么?3、在下渗过程中分为哪几个阶段?根据下渗曲线并结合土壤水分受力说明之。

四、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

A、完全是偶然的;B、完全是必然的;C、完全是随机的;D、即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2、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A、内陆水循环;B、小循环;C、大循环;D、海洋水循环3、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

A 、毛管水;B 、重力水;C 、薄膜水;D 、吸着水4、下渗率总是( )。

A 、等于下渗能力;B 、大于下渗能力;C 、小于下渗能力;D 、小于等于下渗能力;5、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成( )。

A 、地下径流;B 、地面径流;C 、地面下径流;D 、蒸散发水量;6、流域退耕还湖后,将使流域蒸发( )。

A 、增大;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 五、计算题1、按下表所给资料,推求6月29日至7月2日的前期影响雨量并写出简要的步骤。

2 Q =822m 3/s ,试计算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 、多年平均径流深R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 及多年平均蒸发量E (要注明单位)。

3、某流域的一场降雨过程如下表所示。

初损量I 0=35 mm ,后期平均下渗率f =2.0 mm/s ,试4、某流域3小时单位线纵坐标之和∑q (3,t)=304 m 3/s ,试计算该流域面积(保留到整数)。

水文学试题(含答案)

水文学试题(含答案)

给排水工程《水文学》试题(含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九寨沟形成的原因是(ABC)A.古代冰川B.无数次地震C.各种钙化物质D.风化作用2、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ABCD)A.模拟实验法B.成因分析法C.地理综合法D.调查法3、水循环的影响因素(AD)A.气象因素B.板块运动因素C.全球升温D.下垫面因素4、全球的水量平衡方程(C)A.P陆-E陆-R=±△S陆B.P海-E海+R=±△S海C.P陆+P海=E陆+E海D.E陆=P陆-R5、我国统一的水准点的零点(C)A.渤海基面B.北京基面C.青岛基面D.南海基面6、我国河流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分布在(C)A.我国西北地区B.我国东北地区C.我国东部季风区D.我国青藏地区7、影响下渗的因素有(ABCD)A.土壤特性B.降雨特性C.地形、植被D.人类活动8、超渗产流的决定因素是(BC)A.土壤的前期持水量B.降雨强度C.下渗强度D.降雨量的大小9、影响年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ABC)A.气候因素B.流域面积C.径流补给来源D.年径流量10、承压盆地按水文地质特征,可分为(ABC)A.补给区B.承压区C.排泄区D.自流水区二、判断正误题11、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值小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12、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循环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体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

(√)13、地球上的水在空间上分布是均匀的。

(×)14、水分循环是各大洋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纽带。

(×)15、水量的增减是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16、岩石容水性能的好坏,与岩石的空隙空间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空隙度大,且空隙均连通,则岩石的容水性能好,反之则不好。

(√)17、给水度在数量上等于容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18、岩石的透水性的大小是相对的,绝对不透水的岩石在自然界中是没有的。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是水文学的基本原理?A. 水的循环。

B. 水的地质作用。

C. 水的生态环境。

D. 水的地表流动。

答案,B。

2. 水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地表水。

B. 地下水。

C. 海洋水。

D. 所有水体。

答案,D。

3. 水文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水资源调查。

B. 水文地质。

C. 洪水预测。

D. 所有选项。

答案,D。

4. 以下哪个不是水文学的研究方法?A. 地质勘探。

B. 水文调查。

C. 水文模型。

D. 数值模拟。

答案,A。

5. 水文学原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预测水资源的分布。

B. 防洪减灾。

C. 保护水环境。

D.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答案,D。

二、填空题。

1.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表层水循环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水文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水。

3.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水文调查、水文模型和数值模拟。

4. 水文学原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水文学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水文地貌和水文气象等方面。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水文学的基本原理。

水文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水的循环、水的地表流动和水的地下流动。

水的循环是指地球表层水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和蒸发等环节。

水的地表流动是指地表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水的地下流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流动的过程,包括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动力等。

2. 请简要介绍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水,主要研究水的分布、变化和运动规律。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水文调查、水文模型和数值模拟,通过对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水文学的规律和特点。

四、综合题。

1. 请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水文学原理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水文学原理在水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水文学原理的研究,可以预测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情况,从而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

水文地质考试参考答案A(2013)

水文地质考试参考答案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2013--2014学年第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闭卷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本试卷共(4)页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⑴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A)应用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水文地质学⑵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因此也称(B)。

A.饱水带;B. 张力饱和带;C.包气带;D. 支持毛细水带⑶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Na+)及(C)。

A.酸度;B.碱度;C.矿化度;D.固形物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可在(A)地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B.河间较低洼的;C. 平原区的上游;D.平原区的下游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A)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B. 过量开采地下水;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⑴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ABCE)。

A.宝贵的资源;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D.工农业用水;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AC)两类。

A.地质循环;B.大循环;C.水文循环;D.小循环;E.全球水文循环⑶岩石的空隙有(ABC)哪三大类?A.孔隙;B.裂隙;C.溶隙;D.洞隙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ABC)。

A.弱透水层;B.隔水层;C.含水层;D.绝对不透水层⑸绘制地下水流网图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或流线。

边界包括(ABC)三种类型。

A.隔水边界;B.水头边界;C.地下水面边界;D.分流线二、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20分)1. 地下水面以上称包气带。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 试题:描述水文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水文学原理是研究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地球中的分布、流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水文学原理涉及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球系统中,水文学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描述水的循环过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变化、水文灾害和地表水资源等问题。

其次,水文学原理可以研究水的分布和流动规律,从而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管理和治理。

此外,水文学原理还可以提供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持,用于预测和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

综上所述,水文学原理对于地球系统的研究和水资源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试题:解释水文循环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答案: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动等环节。

水从地表蒸发转化为水蒸气,经大气凝结形成云和降水,然后降水输入到地球表面,形成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再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渗漏进入大洋,最终回到大气层重新参与循环。

水文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的蒸发和凝结是地球上水汽的来源和去向,对大气湿度、云的形成和降水分布等气候要素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动能够调节地表温度、地表能量平衡和地球辐射平衡等气候过程。

再次,水文循环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调控,对地表植被生长、土壤湿度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等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水文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变化和调控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影响深远。

3. 试题:描述降水形成和影响降水变化的因素。

答案: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水蒸气含量:降水的形成离不开充足的水蒸气供应,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降水的强弱和频率。

2) 大气层的稳定性:大气层的稳定性会影响降水产生和降水过程的特点。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循环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不属于水文学研究范围的是:A) 水在地表的径流过程B) 水在土壤中的渗透过程C) 水在大气中的降水过程D) 水中的物理性质测量答案:D) 水中的物理性质测量2. 水的地表径流指的是:A) 水从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B) 水从地下渗透到地表的过程C) 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D) 水从地表蒸发到大气的过程答案:C) 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3. 下列哪个因素对水文循环没有直接的影响?A) 气温B) 大气压力C) 风速D) 地形答案:D) 地形4. 下列哪种环境因素可能导致土壤水分过剩?A) 高温B) 高湿度C) 高风速D) 高海拔答案:B) 高湿度5. 下列哪种降水类型属于辐合性降水?A) 对流降水B) 层状云降水C) 局地性暴雨D) 暴雨答案:A) 对流降水二、判断题1.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入渗。

答案:正确2. 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答案:正确3.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极为均匀,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够充分利用。

答案:错误4. 对流降水是在辐合性天气系统作用下形成的,一般雨量较小。

答案:错误5. 雨水在地表流动时,会受到地形、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 解释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水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水,包括水的分布、循环和变化规律。

水文学的研究对于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洪水预测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水文学原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水文过程,为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地下水和地表水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转化的过程?地下水指的是位于地下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水,主要补给源是通过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入渗。

地表水指的是位于地表的水,包括河流、湖泊、地表湿地等。

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过程,地下水可以通过泉眼、井等方式向地表流出,同时地表水也可以通过渗漏和倒灌等方式进入地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年 春季 学期
《水文学原理》课程考试试卷( A卷)答案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径流深、洪峰流量模数。

2.降水、下渗、蒸发、径流
3.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
4.大于0
5.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6.流域蓄水容量
7.使河段蓄量与下断面出流量呈单值关系的河段长度
8.产流、汇流
9.基质势、重力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

2、线性系数:运算Φ[I(t)]、]满足叠加性和倍比性的系统。

3、下渗能力: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4、单位线:在给定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面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
线。

5、线性水库:蓄水量与出流量成正比关系的水库。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ACBDB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超渗产流模式有何特征,它与蓄满产流模式有何区别?
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到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面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

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2、试述裸土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要求结合图形进行说明,图形上应标注相应的含水量特征值)。

各阶段土壤蒸发的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充分供给土壤表面蒸发,按土壤蒸发能力蒸发,蒸发只受气象条件影响;第二阶段,土壤土壤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间,土壤蒸发率与土壤含水量大致成正比;第三阶段土壤土壤含水量降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以下,毛管向土壤表面送水的机制完全破坏,水分只能以薄膜水或气态水的形式向地面移动,这一阶段土壤蒸发率很微小,气象条件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已不明显。

3、试述超渗地面径流与饱和地面径流产生的条件。

答:饱和地面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是:
(1)存在相对不透水层,且上层土壤的透水性远强于下层土壤的透水性。

(2)上层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

超渗地面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是:只要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则多余的部分产生超渗地面径流。

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4、简述如何采用水文分析法推求流域平均下渗曲线? 答:假定一条下渗曲线;按公式
()t t t
i
i
i
P R f t S t Δ−Δ=Δ+∑∑∑计算S(t),再检验退水段的S~Q 关系。

若关系线为一单一线,则假定的下渗曲线即为所求,否则需要重新假定下渗曲线再计算。

5、简述包气带对降雨的两次再分配作用。

答:⑴包气带地面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包气带表面把降雨分成两部分,当雨强大于土壤下渗容量的部分暂留在地面,另一部分则进入土中,称为“筛子”作用。

⑵当下渗的水量使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这一“门槛”时,多余的部分便成为自由重力水,当低于这一“门槛”时,便没有自由重力水产生,这一现象可称为“门槛”作用。

五、计算题 (共15分) 1、解:(1)计算流域的多年平均蒸发量
21.0E =水E +(1-0.21)陆E =0.21×1080+0.79×750=819.3mm (3分) (2)计算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深:由水量平衡原理
1215.0819.3395.7R P E mm =−=−=(2分)
2、 地面径流及其相应地面净雨过程
单位线
15 0 5 总径流
0 0 0 430 645 0
645
630 945 0
0 945
400 600 0 215 815 270 405 0 315 720 180 270 0 200 470 100 150 0 135 285 40 60 0 90 150 0 0 0 50 50 0 20 20 0 0
倍比假定应用正确得2分,叠加假定应用正确得3分。

3、解:设t W 、1−t W 分别代表土柱的第t 日和第t-1日开始时的土壤蓄水量,mm ;t
p t R P 、分别代表
土柱的第t 日降雨量和它产生的径流量,mm ;t E 代表土柱的第t 日的土壤蒸发量,mm 。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建立第t 日土壤蓄水量的计算式:
t P t t t E R P W W t −−+=−1 m t
P t t E W W R P W t 田

−+=−1 将有关的数值代入上式,即可求得7月9日土壤蓄水量: 80
80235594.7120
t W mm =+−−×=
六、论述题 (共15分)
1、对于流域下垫面不均匀的情况,即各处的蓄水容量不一样,则必须考虑降雨过程中因蓄水容量各处不同而造成对产流的影响及其产流面积的变化,为此,将流域的不同蓄水容量与相应的面积概化成一关系曲线,这就是流域的蓄水容量曲线。

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是表示蓄水容量与小于或等于该蓄水容量的累计面积同全流域面积的比值的对应关系曲线。

(3分) 第一时段:
(2分)
2、开放题,无固定答案,酌情给分。

得分要点:
需在实验中说明出包气带土层设置为两种透水性不同的土壤,形成相对不透水层。

(2分) 装置需在相对不透水层处设置出水口,以观测出流情况。

(1分) 实验装置图。

(2分)
3、开放题,无固定答案。

得分要点: 排除站点A ,因为不在同一气候区(1分); 排除站点D ,因资料年限长度不足(1分),
采用站点B 、C 资料,采用比例法或者图解相关法进行插值得到站点E 的各月降雨量。

(3分)注意因为只有2个水文站,所以不能采用等雨量线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