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_课件
2016春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冯延巳)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怎 样把苦闷闲愁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 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 是凄凉可知。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 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此 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 已是不堪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人归后”, “平林新月”,则树梢月上,夜色渐起, 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 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用此景作结, 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 写得层层深入。
导入新课
• 历史的书笺翻到南唐,这里是词萌芽、成熟而发 展的重要阶段。 “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 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扛起了词作的大 旗,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和艺术情趣,以独特的 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 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 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今天我们就来通过 一位词人,了解南唐词独特的伤感情调。 “鹊踏 枝”,词牌名,即“蝶恋花”,又名《黄金缕》 《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
• ● 因循出新: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 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 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 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 一种哀伤美。 • ●他善于以阔大之境写柔情,用层深手 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 冯词中的忧愁“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 什么性质的忧愁,是因为什么而苦闷。
•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 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末世的 感伤等。
这首词妙在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 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 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 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 沉重。
【高中语文】鹊踏枝ppt精品课件2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 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 月人归后。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大学语文课件_第十单元《鹊踏枝》

冯延巳
一、教学要求
领会作品营造的感情境界。
初步了解冯延巳词的特点。
二、学习要点
冯延巳; 对人生世事的敏感; 对生命乐与悲的体验
三、作者生平
冯延巳(903-960), 字正中,广陵(今江苏 扬州)人。几度被任命 为同平章事(宰相)。 后屡遭攻击,被罢相, 任为太子少傅。 “学 问渊博,文章颖发,辨 说纵横”
“思致”的深刻: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
悲哀。
深刻而形象地揭示、再现特定时代文人的特
殊心理、特殊灵魂。
哀美的意境。(偏于冷)
《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 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 绿树青苔半夕阳。
五、创作背景
冯延巳虽是南唐中主时 的宰相,但身处内忧外 患的南唐小朝廷,不免 时时感受到一种末世的 思绪。这种情绪渗透到 他的词中,就带有一种 不可明言、难以确指的 感情。
李煜在表现个人痛苦时,常常略去痛苦的原因, 而是表现欢乐美好失落后的痛苦、忧愁
的体验;并把自身的惨痛遭遇泛化,(“别时
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因而能
引起共鸣。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概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四、作者作品
王国维《人间词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
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冯延巳以特禀的高度敏锐的感受力,深刻地 体味和把握住了人生中蕴伏着的悲凉一面。 他的新愁是在高朋满座、歌吹喧天的踌躇满 志时忽然潜生的,是对人生“盛极必衰”的高 度敏感,和对生命易逝的深刻反思。 钟嵘: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 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 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凡斯种种,感荡 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 情?
鹊踏枝ppt

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说:“冯正中 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冯 延 巳
鹊 踏 枝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 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 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 踏 枝
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 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 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集》。
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
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
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 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 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 有突破和创新。他的创作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 世词都有一定影响。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最为人激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 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 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寒风满袖,那样孤寂, 那样清冷,那样落寞,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 俯首沉思,韵味无穷。此两句情景交融,抒情主 人公孤寂忧伤的形象分外动人.正因为他心中长 久萦绕着那抛掷不掉的“闲愁”,所以一经春色 触发,便会生出这似旧实新的惆怅之情。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续性
足见闲愁的沉重 进一步写闲愁Βιβλιοθήκη 沉重 “年年”则强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新愁袭上心头
调了愁苦的 持久性。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谁道闲情抛掷久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鹊踏枝》课件

如何理解作者反宕一笔以:“独立小桥风
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来结束全文。
如
独
平林新月:夜色渐起
此
立
星
市
辰
桥
人归后:路断行人,
非
人
寂寥人定之后
孤独
昨 夜
不 识
独立:寂寞可想 小桥:孤零无所遮蔽
寂寥
, 为
, 一
谁
星
风满袖:凄寒可知
惆怅 风 如
露
月
风满袖:“满”风寒袭人,
立
看
中
多
饱满有力
宵
时
“惆怅”为何?为何“惆怅”? 都无具体明说,留待读者想象。该词 下笔虚括,而怅然自失、无由解脱的 愁苦的之情,却是人类在遭遇人生挫 折时共有的情感体验。
谁道闲情抛掷久?
一种情思,不可确指。(确指的是有限度的, 不可确指的确是无限度的)莫知却自来的闲愁 才是最苦的。
抛掷:”抛掷“正是对“闲情”有意寻求摆 脱所作的挣扎。 久:一个“久”字足见作者致力于寻求摆 脱的挣扎之久。 谁道:“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而谁 知竟未能做到,用反问语气增强其情感。
一、该词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 象?
:思妇 二、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
上片:悲秋 下片:怀远
三、“多少泪珠无限恨”,你从词中看出词中 主人公的恨表现在那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时光短暂,韶华易逝——秋风一起,愁绪 顿生,荷花香销叶残,人也韶华不再,憔悴 不堪,不忍卒看。细雨绵绵,如愁思不断; ●感慨人生聚少离多——征夫远在边塞,有 家归不得思妇一夜无眠,笙歌增寒。
你认为词中最精彩的是哪一句? 为什么?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 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鹊踏枝ppt2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
莫之知。”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 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却
像山有崖、木有枝一样的无法摆脱。
品味:作者的闲愁是不是无 端而来的?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 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是 南唐中主(李璟)时的宰相。身处内 忧外患的南唐小朝廷,不免时时感受 到一种末世的思绪。这种情绪渗透到 他的词中,就带有一种不可明言、难 以确指的感情,给读者造成多方面的 启示与联想。
为何
①闲情:闲愁; ②病酒:为酒所病; ③敢辞:岂 敢 辞,有“听任”之意;④ 青芜:青碧的丛草;⑤何事:
词意的散文化表述:
谁说平日闲散久了能抛弃心中那份惆怅?
等到春来之时,还是一样的满腹惆怅 日复一日的赏花,对花饮酒成病,不敢看 镜里日渐消瘦的朱颜. 河堤上碧草丛生,柳枝乱飞,是为何而添 加了新的惆怅,为何岁岁年年都有呢? 独立在小桥上,小桥凌于河上,风灌满袖, 密林里的一弯新月在行人回家后悄悄升起。
再 读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 : 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体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 悟 辞镜里朱颜瘦 。
情 感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 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 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镜里朱颜瘦。 上阙体现作者感情的 字眼有哪些?用了哪 些词语修饰?
再 次 谁道 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 品 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 味 : 感 朱颜瘦 。 河畔青芜 受 堤上柳,为问 绵 绵 新愁, 何事 无 年年有? 独 绝 立小桥风满袖, 期 平林新月人归 的 后。 愁 绪
闲愁,一般是无端涌起的一种情思,是 不可确指的。魏文帝《善哉行》有云: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ppt课件1

细读文本,合作解疑
“谁道闲情抛弃久”一句,虽然仅只七个字,
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
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
谁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
道 闲
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
反思提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 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这首词通过描写暮春特有的景物,表现 闺中人的淡恨轻愁,作者写愁的风格有什 么特点?
这首词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 而是通过景物表达一种愁绪,生 发出一种韶光易逝、红颜易老的 感慨,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愁 绪表达含蓄,是用极其细微的细 节表现出来的。
月年河 人年畔 归有青 后?芜 。独堤
立上 小柳 桥, 风为 满问 袖新 ,愁 平, 林何 新事
里还谁 朱依道 颜旧闲 瘦。情 。日抛
日掷 花久 前, 常每 病到 酒春 ,来 敢, 辞惆 镜怅
再读词作 把握文意
谁说平日闲散久了能抛弃 心中那份惆怅? 等到春来 之时,还是一样的满腹惆 怅 。日复一日的赏花,对 花饮酒成病,不敢看镜里 的消瘦朱颜.
情 意、理想的失落、末世的
抛 弃
感伤等。
久
抛弃:正是对“闲情”
?
有意寻求摆脱所作的挣
久扎:。挣扎之久
更惆 此每
为怅 惆、
寂: 怅还
寞并 之、
、不 永依
每
更明 在旧
到 春 来
为确 永: 无, 存层 奈却 。层
鹊踏枝ppt实用课件

平林新月人归后 “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最为人激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 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 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寒风满袖,那样孤寂, 那样清冷,那样落寞,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 俯首沉思,韵味无穷。此两句情景交融,抒情主 人公孤寂忧伤的形象分外动人.正因为他心中长 久萦绕着那抛掷不掉的“闲愁”,所以一经春色 触发,便会生出这似旧实新的惆怅之情。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 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 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谁道闲情抛掷久,
鹊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闲情”即闲愁, 既可以指爱情的苦
踏 日日花前常病酒,
闷,也可以指人生 的失意、理想的失
敢辞镜里朱颜瘦。 落。
枝 敢辞镜里朱颜瘦 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 河畔青芜堤上柳 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
为问新愁
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 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
冯 何事年年有 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
延 独立小桥风满袖 “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
巳
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
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
主一相”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 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 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 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李璟
李煜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作为
贝多芬
语文选修《鹊踏枝》精品课件

三、作者生平
冯延巳(903-960),字正 中,广陵(今江苏扬州) 人。南唐中主李璟少时在 庐山筑读书堂,他随侍左 右,后为元帅府掌书记。 李璟做国君后,他很受宠 信,几度被任命为同平章 事(宰相)。后因用兵失 败,屡遭攻击,被罢相, 任为太子少傅,不久死。
四、作者作品
五、创作背景
冯延巳虽是南唐中主时的 宰相,但身处内忧外患的 南唐小朝廷,不免时时感 受到一种末世的思绪。这 种情绪渗透到他的词中, 就带有一种不界。 初步了解冯延巳词的特点。
二、学习要点
词的上片着重写爱情。词中人物为相思所苦,憔悴 不堪;下片着重写景。而杨柳依依牵愁,畔草青青惹 恨。全词情景交融,意蕴深婉。这首词并不着意刻画 人物的外在形象,也不经心描写具体景物或情事,而 是把笔墨集中在创造缠绵凄恻的感情境界上,形成了 冯词的独特风格。
冯延巳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冯延巳《鹊踏枝》课件苏教版选修

2019/11/1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2019/11/1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2019/11/12
冯延巳(903—960), 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 (今江苏扬州)人。南唐著 名词人,深得李璟信任, 并曾两度为相。
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
去”。清人毛先舒云“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
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
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
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
层深而浑成耶?”。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请结合此段
赏析,分析下片“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所用层深之法。
种不可明言、难以确指的感情,给读者造成多
方面的启示与联想。 2019/11/1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 读过冯延巳的这首词后,我们或许不 能明白词中反复抒写的“闲情”、 “惆怅”、“新愁”究竟包含什么样 的具体内容,却不能不被他所创造的 艺术氛围和情感所打动,真切感受到 他那剪不断理还乱绵长的思绪。
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为
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
生情。贺铸的词曾说:“欲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
此相类。 2019/11/1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2019/11/1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2019/11/1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 “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意兼
高中语文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ppt5 苏教版精品课件

• 4.既然是“年年有”的“愁”,何以又说是 “新”?
• 一则此词开端时正中已曾说过“闲情抛掷久”的 话,经过一段“抛掷”的日子,重新又复苏起来 的愁,所以说“新”;
• 二、感知大意
• 谁说平日闲散久了抛弃心中那份惆怅?等到春来之时, 还是一样的满腹惆怅.日复一日的赏花,对花饮酒成病, 不敢看镜里的消瘦。
• 河堤上柔细的柳枝轻拂过河畔上杂乱的小草,是为何而 添加了新的惆怅,什么事岁岁年年都有呢?独立小桥之 上,风灌满袖,密林里的新月在人回家后升起,
• 三、文本探究
• 1. 首句“谁道闲情抛弃久”在词中有何作用?其中“闲 情”包含哪些内容?
• 运用反问句, • 表现了在情感方面长期欲抛而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
扎的痛苦。 • 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 “闲情”包含伤春之愁、迟暮之愁、家国之愁。
• 2. 简析“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二句的表 达效果。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织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织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 表现手法:拟人,衬托(或:烘托、映衬、反衬),动静结合,视 听结合,情景交融。
• 分析:阑干“偎”碧树,用拟人手法写出主人公眼中春天的景物 也是如此多情;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鹊踏枝》ppt课件3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7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8
冯词的特点,可用四字概括: 因循出新。 “因循”,他的词承花间词的 传统,目的任是“娱宾遣兴”。 “出新”,他的词在继承花间 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 创新。他的创作使婉约词有进 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 都有一定影响。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丨)丨(—)— —丨丨。(丨)丨——, (丨)丨— —丨。(丨)丨(—)— — 丨丨,(—)—(丨)丨— —丨。
(丨)丨(—)— —丨丨。(丨)丨— —,(丨)丨— —丨。(丨)丨(— )— —丨丨,(—)—(丨)丨— —丨。
谁说闲愁被抛弃了很久呢?等到春来之时, 还是一样的满腹惆怅。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 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 子自己容颜已改。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最终版

鹊踏枝冯延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本诗中的层深法。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入理解主人公内心愁苦寂寞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意象,掌握词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词人描写闲愁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南唐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扛起了词作的大旗,他们凭借高雅的艺术情趣、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位词人,了解南唐词独特的伤感情调。
“鹊踏枝”,词牌名,即“蝶恋花”,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等。
二、作者简介: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
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
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
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词集名《阳春集》。
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孙晟的话是:“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
”又据《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巳特别能言善辩。
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
其词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
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
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
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古诗文系列: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赏析: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 后”。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 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 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 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 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 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 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 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 人归后”七个字。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 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 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 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 感情的痛苦撕咬。
古诗文系列: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赏析: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 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 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 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 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这 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 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 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 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
古诗文系列: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赏析: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 瘦”。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 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 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 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着 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 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 掷久
五代·冯延巳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作者简介:
冯延巳(fénɡ yán sì)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襦.(rú) 青芜.(wú) 鬓.云(bìn)
垆.边(lú) 鹧鸪.(ɡū)
(2)多音字
重重 重. .量 来
hònɡ ɡ
熨熨 熨. .贴 烫
度度忖.量度.
二、词语释义
①小山: a_._眉__妆__的_名__目__,__指__小_山__眉__,__弯__弯_的__眉__毛__。__b_.指__绘_ 有__山__形__图__画_的__屏__风__。__c_.形__容__女__子_隆__起__的__发__髻_。___ _______指_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⑦须:__必__,_定__。____________ ⑧凝霜雪:像__霜__雪__凝__聚_那__样__洁__白__。____________ ⑨抛掷:_丢__弃__。_______ ⑩芜: (wú)a.田地荒废;野草丛生。荒芜;芜秽。 __b_.丛__生__的__杂__草_。__两__岸__生__绿_芜__。__c_.杂__乱__。__芜__杂_。__此 __处__取_第__二__种__意__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冯延巳(903—960),又名延__嗣_____,
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 裕、舒适。他的词多写_闲__情_逸__致__辞____ ,
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渊博,文章颖 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_阳__春__集____》。
[文脉·探究] 1.温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意象绵密, 富艳精工,请结合上片描写加以分析? 【提示】 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 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多么光 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闻到香味,而且试 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 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 来,技巧不能说不高。
钱先生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挥洒自如,妙语 连珠。文段通过中国诗和西洋诗的比较,深刻地 阐述了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当代散文家、西部自然的强力歌者周涛有这样一 段论述: 同样是生命,树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 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的一生都在说话, 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 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 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 清楚。(选自周涛《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三、名句默写 ①照花前后镜,___花_面__交__相__映__________。《菩
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②懒起画蛾眉,__弄__妆__梳__洗__迟___。《菩萨蛮(小山
重叠金明灭)》 ③___垆__边__人_似__月______,皓腕凝霜雪。《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④独立小桥风满袖,_平__林_新__月__人__归__后____。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⑤__日__日__花__前__常_病__酒______,敢辞镜里朱颜瘦。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开发 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首词写一 个贵妇从起床到梳洗、画眉、簪花、照镜至穿衣的 一系列动作,描绘了贵妇慵懒的情态,暗示了她空 虚寂寞的心境。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传神的神态、容 貌、动作描写;反衬手法的运用;雍容绮丽的语言 等等。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写人”“记事”等有关话题或作文 中。
[板凳]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本人认为在没有充足的史料 证据之下,还不能就冯作或欧阳作做确定性的评 判。 [三楼] 不能排除有这种可能,那就是冯延巳原本有些词 作,倒是很像是南唐时代的作品,其余的,除去 一些他人所作之外,不排除有欧阳修,拜托外祖 冯延巳所作的可能。冯作为与晏殊、张先同时代 的人,写词的技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使 用这种脱略原型式的写作方式,也已经成为了普 遍的潮流。
作者通过树与人的对比,揭示了树朴素、踏实、 毫不张扬的精神品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比较辨析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 物的对比辨析,如上述中国诗与西洋诗、树与人 的对比议论;二是某一事物两个对立面的比较辨 析,如正反对比论证;三是类比分析。 ●随堂练笔 话题:心灵之道 要求: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身体的健康和灵魂 的平静是快乐的极致。”请用比较辨析的方法议一 议快乐,100字左右。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 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 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 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3.说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如何写 江南之美的。 【提示】 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 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 突出江南的好。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之好。游人 留恋江南,合乎常情;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 有悖常理,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表现出了江南 的好处。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诗海探珠
菩
基础自主学案
萨 课堂互动探究
蛮
鹊
写作素材积累
踏
枝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 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 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赏析】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 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 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 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 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 《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情丽可爱,岂止以诗 擅名。”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 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 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 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
的。而《蝶恋花》等作品,意象是不断跳跃的, 作者处处流露出一种对于生命和未来的一种深深 的恐惧,对于往事的一种深深的无奈。作者似乎 并没有具体写一件事,而是类似一个饱经沧桑的 人在回忆往事,那个人是一个感情细腻而性格软 弱的小知识分子,而不是欧阳修那样有见解、有 立场的政治家,是一个不幸生活在乱世而不是太 平时代的善良而聪敏的作家。这些,很难说是欧 阳修的作品所能包含的。
2.温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这样一个 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提示】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 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 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 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 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 落啊!
技法借鉴
比较辨析,让文章充满智慧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就 能很容易地看出两种事物的差别。差别即特点,抓 住特点也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比较辨析从逻辑思维的层面讲,难度不大,如“君 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君子和小人心态的比 较。又如钱钟书《谈中国诗》中的文段: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 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 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 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 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 语言的本质有关。……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 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 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 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 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 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 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 细……(选自钱钟书《谈中国诗》,有改动)
2.资料链接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 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此调 原出外来舞曲。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 蛮国入项,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 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于是 《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小令,双调四十四字,前 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 沉。 乐府三绝: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 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4.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 【名师点拨】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 情感是“闲情”二字,这里的“闲情”就是“闲愁”。我 们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 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5.想一想,在《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词 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名师点拨】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 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 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 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 写出闲愁的沉重。下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 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 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 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 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 久性。
四、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韦庄(约公元836—910年,生卒 年不详),字___端_己____,唐末五代 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 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 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 (880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 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 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年)春,四十 八
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 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 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认旧说,透露出一种无 可奈何的情绪。
【思考】 分析本词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香腮.(sāi) 皓.腕(hào) 抛掷.(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