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合集下载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翻译: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蝶恋花字词解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与"对"意同。

⑻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⑼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⑽消得:值得。

蝶恋花背景:无蝶恋花赏析:“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冯延巳:蝶恋花

冯延巳:蝶恋花

冯延巳:蝶恋花《蝶恋花》
冯延巳
六直阑湿偎碧树,
杨柳风沉,
铺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脱帘海燕单飞来。

谦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谢时,
一霎浑亮雨。

淡睡觉去莺治语,
惊残美梦无觅处。

正文:
一、偎:依托。

二、黄金缕:指老柳条。

三、钿筝:用罗钿粉饰的筝。

四、海燕:燕子的别称。

前人以为燕子熟于北方,渡海所致,故称。

五、一霎(shà):极欠的工夫。

六、淡睡觉去莺治语,惊残美梦无觅处:暗用金昌绪《秋怨》诗意:“挨起黄莺儿,莫救枝上笑。

笑时惊妾梦,没有失到辽西。


翻译:
庑廊上的雕栏波折盘转,像是有意无心倚偎正在绿树上,东风沉拂,万万条碧绿优美的柳枝在野阴的映射高,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

近处,传去了美好婉转的筝乐声,是这么的赏口悦耳,逗弄失梁上的燕子单单脱过门帘,扑背春季暖馨的怀抱。

但是,只几地利间,未是物换景迁:顶风招展的柳丝覆盖正在漫地飘动的落絮外;红彤彤的杏花,也经没有住浑亮时节的纷繁小雨,眨眼间就委谢凋谢。

尔念正在梦外排解秋忧,否淡睡外,却被黄莺的笑啼声惊醉,斑斓的梦外幻景,
一会儿消散失九霄云外。

赏析:
原词抒写秋日的忙忧。

上片写迎秋之情。

谢头三句写早春之景,有繁华之象。

后二句是写客人私的流动,正在意想上有倒拆,他看到海燕单飞,而本人孤单伤口,面临芳秋美景而触动秋忧,故弹筝以抒怀。

高片抒送秋之意。

词意宛转蕴藉,只体现客人私的一种情绪。

此词言语明媚,意图婉直。

附件附件附件。

【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万,少住万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万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万万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译文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这大好的万光,可是万天却只稍稍停留便离去了。

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随着万风要看万归向何处?一片碧绿的山野间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

举杯送别万天,万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注释系:拴住。

青万:大好万光。

隐指词人青万年华。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犹自:依然。

杜宇:杜鹃鸟。

便作:即使。

莫也:岂不也。

“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

送万,阴历三月末是万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万的习俗。

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万住,问万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赏析惜万伤万,留万送万,词中常调。

这首“送万”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

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万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万嫩柳,这样方与送万之旨吻合。

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万”,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

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

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万天。

然而“少住万还去”,万毕竟是留不住的。

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万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

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万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万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

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万天,想看一看万究竟归于何处。

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万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这里借客观景物、环境反应,来暗示和烘托 人物主观感情、思绪的笔法,委婉不迫,曲折有 致,正所以深化情感,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 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 花花不语」(《惜春词》)句,严恽也有「尽日 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 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 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 温、严原句。
关于移情 不同于「芳草无情」 ,此处的花看似无情, 却若有情--因为它成为移情对象, 人花同悲。 「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 「花不语」似乎含悲,正反映了女子难言之苦。 花虽不语,但「乱花飞过秋千去」,等于无 言地昭示了她的命运。泪眼所见,花如人,人如 花,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弃的命运。 女子怅然若失的神态, 如在目前。 「泪眼」两句,痴人痴语。所谓「情必近于 痴而始真」,其真情可见一斑。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 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 《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 十字,仄韵。此词亦见于冯延巳集。李 清照同调词序指为欧阳修作,当无误。 这首词写暮春闺怨。借暮春黄昏、雨骤 风狂,透露出楼头思妇的内心苦闷。作 者善于以形象的语言抒写感情上的各种 变化,虽然不出闺情范围,但情韵已较 花间词为胜。
第一层:见花落泪。女子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 却不可见。 眼中所见,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 残的花,由花联想到自己,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因泪问花。泪下难止,势必有所寄托。 于是女子向花痴情地发问。此刻花已幻化为人。 第三层:花竟无言。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 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 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弃她似 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 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

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译文翻译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

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

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注释解释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

《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

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

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

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

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

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

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山城:此处指密州。

“击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

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

《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

”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意浓浓。

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灯光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孤寂山城人老也!伐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译文翻译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恰似霜,照得人恰似一幅画。

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恰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跟着马而去。

孤寂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伐鼓吹箫而行,最终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

灯光清凉稀疏霜露降下,昏暗昏眩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注释解说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

《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和平乐府》注:双调。

冯延巳词,有“柳树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习俗,亦称“灯节”。

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

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照见”句:描述杭州城元宵节的富有、热烈现象。

帐:此处指富有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香吐麝:意谓富有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

麝:即麝香,贵重的香料。

“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

唐人苏滋味《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山城:此处指密州。

“伐鼓”句:描述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烈,只要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

社:乡村节日祭祀活动。

《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

”王维《凉州城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节非常清凉,不只没有笙箫,连灯光也没有,只要云垂原野,意浓浓。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这两句是说,在这寒食节的日子里,路旁遍布百草千花,郎君拈花惹草,忘了回家,今天那美丽的香车又系在谁家的树上呢?前句写景,后句写情,情景相融,忧思愁郁之气,怨恨之情,尽从词中道出。

出自五代冯延巳《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注释:此词一作欧阳修词。

行云: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本以朝云、行雨指女性,此处指人行踪不定如流云飘浮。

不道:不觉。

百草千花:词意双关,即指寒食时节的实景,也暗喻花街柳巷的妓女,白居易《赠长安妓女阿软》:”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香车: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泛指华丽的马车。

陌上:本指田间的小路,这里泛指应指马路。

撩乱春愁如柳絮:烦乱的春愁就如同满天纷飞的柳絮。

悠悠:一作“依依”。

参考译文这几天,他象流云飘哪里?忘了回家,不顾芳春将逝去。

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

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泪眼倚楼不断自言语,双燕飞来,路上可与他相遇?纷乱春愁如柳絮,梦中到哪寻他去?译文2:遥想着那位出门冶游、乐不思归的男子,她泪眼倚楼,喃喃自语,发出一连串的疑问:多日不见影踪,你究竟飘荡到了何处?春色将暮,你难道还不想归家?在这百草千花斗艳的游春路上,你的香车又系在了谁家的树上?含泪转问穿帘的双燕:你们飞来飞去,路上有否见到过他?双燕不理,翩然远飞,只剩下一片蒙蒙飞舞的柳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

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该诗赏析,希望你喜欢!《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

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

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

此词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

词风深稳妙雅。

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

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词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

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

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

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

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高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

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

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又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2: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

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3: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

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蝶恋花》译文及赏析

《蝶恋花》译文及赏析

《蝶恋花》译文及赏析《蝶恋花》译文及赏析《蝶恋花》上片通过“脂粉满”的描绘,“千千遍”的夸张,“山又断”的比喻,“闻微雨”的气氛烘托,表现雨中伤别的境界;下片从正面对作者的心理作了更细腻的刻画。

全词感情深挚,语言浅近,设句巧妙,音韵流转,堪称易安词中佳作。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译文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

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

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

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蝶恋花》注释⑴蝶恋花:词牌名。

⑵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⑶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

”满:同“漫”。

⑷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

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

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

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

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⑸萧萧:一作“潇潇”。

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宋周邦彦《绕佛阁》:“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

《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宋孔平仲《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蝶恋花原文、注释

蝶恋花原文、注释

蝶恋花原文、注释蝶恋花原文、注释蝶恋花原文、注释1《蝶恋花·凤栖梧》亦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词人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原文【朝代】宋代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

鸳鸯绣被翻红浪。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注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赏析柳永这首《风栖梧》(亦作《蝶恋花》),是怀念远方恋人的作品,上片写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

下片写为消除相思的痛苦,打算借酒浇愁,强自宽解,但又觉强乐无味,最后痛下决心,执着地追求他思念中的伊人,为了她,可以不惜一切,宁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本篇亦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词人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

上片写登楼远望所引起的无尽愁思,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气氛。

“伫倚危楼风细细”词人登高望远,离别愁恨油然而生。

“伫倚”二字足见主人公凭栏之久、怀想之深。

然极目远望,看到的却是黯然销魂的“春愁”,词人不说“春愁”由心而发,却说生之于天际,一方面是为了将无形变成有形,以具象说明抽象,增加了词的画面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愁怨是景物所触发。

《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

《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

《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对于《蝶恋花》这个词牌名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和词牌规律。

《蝶恋花》词牌名的由来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采用于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

蝶恋花唐教坊曲。

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

《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

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

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

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

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

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说起《蝶恋花》就不得不提到冯延巳和晏殊这两位大才子。

命运之神似乎并没有特别的眷顾到冯延巳,身居高位,确错生于南唐末世,逃不了国破的悲凉结局。

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他所做的词,一改盛唐时期的艳丽旖旎,迷惘抑郁之情溢于言表,为后世大宋朝的很多词人开创了新一派的词风。

众所周知,词牌名大多来源于唐教坊曲。

《蝶恋花》就是其中之一,只是教坊曲的名称不是《蝶恋花》而是《踏鹊枝》。

唐代,西域的“胡乐”特别是龟兹乐大量的传入中土,与以清商乐为主的汉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乐体“燕乐”。

燕乐的很多曲调都来源于民间,如自然朴实,活泼生动的敦煌曲子词就是其中之一。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词的最初形态和特征。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或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后主李煜、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

词牌格律编辑标准体【蝶恋花】词牌格律蝶恋花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冯延巳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1.标准【蝶恋花】的【主韵律】统一是标准【律句】的“仄平平仄”单仄入韵,即四个【意群】,句号结尾。

《蝶恋花》古诗赏析

《蝶恋花》古诗赏析

《蝶恋花》古诗赏析《蝶恋花》古诗赏析“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几句词是说,河畔杨柳青青,丛草新绿,这般春景,反添愁肠;这种“新愁”为什么像青草、绿柳一样年年萌发?前句言景,后两句言情,设问之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情怀,“新愁”“年年有”,沉郁之情显见。

出自冯延巳《蝶恋花》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译文二:谁说平日闲散久了抛弃心中那份惆怅?等到春来之时,还是一样的满腹惆怅.日复一日的赏花,对花饮酒成病,不敢看镜里的消瘦。

河提上柔细的柳枝轻拂过河畔上杂乱的小草,是为何而添加了新的惆怅,什么事岁岁年年都有呢?独立小桥之上,风灌满袖,密林里的新月在人回家后升起,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冯延巳是南唐宰相。

南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在五代的乱世中,南唐偏安一隅,君臣中没什么政治军事人才,多次坐失良机,最后被宋太祖所灭。

但应该说南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气息最浓的朝代。

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都是词中大家。

冯延巳有一首著名的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中主与他开玩笑,说:“风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

”冯延巳答:“未若陛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这是词史上的经典故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若论词的意境,唯有冯延巳的词最当得起“深美闳约”四字;还认为《鹊踏枝》和《菩萨蛮》十数阙是《阳春集》中“最煊赫”之作。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又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注释: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1: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2: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

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3: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

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_冯延巳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_冯延巳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_冯延巳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_冯延巳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五代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译文繁茂枝头,梅花飘落千万片,落时犹多情,学着雪花随风转。

昨夜歌舞草草散,酒醒又添愁无限。

楼上清寒,寒山围四面,大雁过尽暮霭深深漫。

半晌凭栏不见人,罗帕掩泪把他思量遍。

注释鹊踏枝:即《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商调曲。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用为词牌始于宋。

双调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笙(shēng)歌:吹笙唱歌。

容易:轻易。

征鸿:远行的大雁。

征鸿过尽,昭示着节令的转换。

“暮景”句:远处近处,只有浓浓淡淡的烟霭装点着无边的暮色。

一晌:表示时间,有片刻多时二意。

鲛绡(jiāo xiāo):传说是南海鲛人所织之绡,这里指精美的手帕。

掩(yǎn)泪:掩面而泣。

赏析上半阕开端“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仅只三句,便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缝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

首句“梅落萦枝千万片”,颇似杜甫《曲江》诗之“风飘万点正愁人”。

然而杜甫在此七字之后所写的乃是杯且看欲尽花经眼”,是则在杜甫诗中的万点落花不过仍为看花之诗人所见的景物而已;可是正中在“梅落繁枝”七字之后,所写的则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是正中笔下的千万片落花已不仅只是诗人所见的景物,而俨然成为一种陨落的多情生命之象喻了。

而且以“千万片”来写此一生命之陨落,其意象乃是何等缤纷,又何等凄哀,既足可见陨落之无情,又足可见临终之缱绻,所以下面乃径承以“犹自多情”四字,直把千万片落花视为有情矣。

至于下面的“学雪随风转”,则又颇似李后主词之“落梅如雪乱”。

然而后主的“落梅如雪”,也不过只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物而已,是诗人所见落花之如雪也;可是正中之“学雪随风转”句,则是落花本身有意去学白雪随风之双转,其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多情缱绻的意象,而不仅是写实的景物了。

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赏析蝶恋花赏析《蝶恋花》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一起来赏析这首《蝶恋花》。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作者: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蝶恋花》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凤栖梧

凤栖梧

词牌《凤栖梧》又名《蝶恋花》《凤栖梧》又名《蝶恋花》,《蝶恋花》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为多。

蝶恋花是词牌名,很多人填过,其中写爱情较出名的有柳永和欧阳修的,苏轼的也比较有名了。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

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正体,上下阕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凤栖梧》- 苏轼《蝶恋花》苏轼《蝶恋花》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作品鉴赏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

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

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

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

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

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

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

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

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蝶恋花·别范南伯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古诗简介《蝶恋花·别范南伯》是南宋词人杨炎正所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的上片从夜雨话别写到春江水涨,登舟启程,表达了临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下片设想别后,彼此天各一方,被无重数的乱山遮隔,相见无由,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此词融情入景,化故为新;幽畅婉曲,情思绵绵。

翻译/译文酿成这一夜春雨,是我们的离恨别情。

把一江春水,都添得岸满潮平。

汇同江水一股脑儿,向东方汹涌奔腾。

纤弱的嫩柳,怎能挽住船的航行。

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您到达南徐,渡口的芳草一片青青。

如果您升起春游的豪兴,一准要漫步当年同游的小径。

别后会孤独难耐,免不了要回望送别的长亭。

乱山像屏障挡住您的视线,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山峰。

注释1.蝶恋花: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本称《鹊踏枝》,晏殊改为《蝶恋花》,又称《江如练》《西笑令》《桃源行》《明月生南浦》《桐花凤》《黄金缕》《卷珠帘》《风栖梧》《一箩金》《望长安》《细雨吹池招》《细雨鸣春沼》《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双调,上片五句,押四仄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5]2.范南伯:范南伯,名如山,字南伯,河北邢台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随其父自中原起义南归,为辛弃疾的妻兄。

[1]3.刬(chǎn)地:越是,越发。

4.都不住:都系不住。

5.听鸣舻(lú):舻,同橹。

鸣舻,划船时橹摇动所发出的声音。

6.南徐:指江苏镇江。

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

创作背景此词具体创作时间未知。

范南伯是辛弃疾的妻兄,杨炎正是辛弃疾的知交,他们常在一起议论国事,唱和赠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此词为作者送别范南伯赴京口之作。

赏析/鉴赏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前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

他一生富贵,官拜宰相,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标准体【蝶恋花】词牌格律范词欣赏:标准体【蝶恋花】唐·冯延巳(60字八韵)上阕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下阕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白话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作品鉴赏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翻译赏析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翻译赏析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前言】《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是北宋词人冯延巳所创作的一首词,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该词是诗人的一首伤春怀人之作,抒发了诗人的迎春之情,送春之意。

全词分为两层,上阙写迎春之情,下阙写送春之意,在画面的连接和时间的跨度上均有较大的跳跃性。

全词浑成而隐约地表达出了题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终揭题。

【注释】①偎:依靠。

②黄金缕:指嫩柳条。

③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

④海燕:燕子的别称。

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⑤一霎:极短的时间。

⑥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翻译】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

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春天温馨的怀抱。

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景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

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赏析】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谭献《谭评词辨》)上阕从春光写起。

“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

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

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

而突如其来的琮琮筝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也惊起了双燕,穿帘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
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
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注释:
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1: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2:
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

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3:
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

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河边的青草堤上的柳,我且问你:为什么剪不断的新愁年复一年涌上心头?独立在小桥边,轻风拂动着宽大的衣袖,面对那平旷的丛林,仰首一望,新月如钩,已经到了黄昏时候。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赏析:
“谁道闲情抛弃久”,谁说这份闲情能抛掷很久?起句就问,正是说明这份“闲情”千回百转,盘旋郁结,欲罢不能。

一个“久”字,更加强了这种挣扎努力的苦痛。

“谁道”者,想来是谁都做不到,一切的挣扎和努力徒然落空,因而“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还” “依旧”,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常存。

“闲情”,看似轻闲,实则无比沉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久久地缠绕,想对花排遣,但“泪眼问花花不语”他只能“日日”饮酒而已。

借酒浇愁愁更愁,一日一日,形容枯槁,“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芜”是丛茂之草。

青青草色遍接天涯,有着无穷的生命力,生命和情感都苏醒过来,这份曾隐在心之深处的惆怅顽强地抬起头来,相思愁苦正是这一份漫天的碧草。

贺铸有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正是用草来形容愁之多。

“堤上柳”的缕缕柔条所唤起的,又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而这份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岂不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所以接下去就说“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年年有”的“愁”,何以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目前,“风满袖”之“满”字,风寒袭人,写得极饱满有力。

在如此寂寞孤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

林梢月上,夜色渐起,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

“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安排解脱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

可怜见,他只能拖着瘦赢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
此词论及的一种新愁旧恨,一种无可名状的'忧伤之感,一种欲说还休的惆怅始终萦绕在身前。

词人借酒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
树,最残忍的是美人迟暮,物是人非。

想来是悲伤之语了。

正中作为富贵闲人,却有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思,这和晏殊是相通的,决然不是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种愁情,却也不是刻骨铭心的。

有的只是稀淡,很朦胧,似有似无。

是对灵魂的孤独作出内心的独白。

新月升生来了,与眼前的树林相平,户外的行人都归去之后,词人独自还伫立在一座没有遮拦的桥上,任夜风盈袖。

万分孤寂,一片凄清,不染纤尘。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此时的时空已经发生了变化:时间由白
昼转入黄昏,月亮爬上来,行人们都已行色匆匆回家去了;词人也由花前来到了小
桥。

风正刮得猛,吹满了他的衣袖。

时间由昼而夜,说明他已经耽溺于此情此境很久了;他固执得非要与这“孤独”相对,仿佛一定要看清这“孤独”的真面目方肯罢休。

匆匆而过又各有归宿的行人更提醒了他的孤独:人皆有个归处,我独彷徨于无地,茫茫天地之间,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一种多么孤绝的境地!李后主说“独自莫
凭栏”,正是出于对孤独的恐惧。

在孤独中,那无尽的哀思会汹涌而来,这正是他所
不堪承受的吧。

而冯延巳却!择了“独立小桥风满袖”,风刮得紧,又是夜色降临,他不会觉得寒冷吗?身体的寒冷,伴同灵魂的悲凉,一并侵袭着他。

这样艰难的情绪,他为何不选择逃离而偏偏是直愣愣地面对?
他能感受,亦能承受。

能感受,是因为他天性的敏感;能承受,并不是因为他神经细胞的坚硬,而是他已从这孤独中跳跃开去,进入了沉醉之境。

“独立小桥风满袖”,就是对孤独之境的耽溺和沉醉。

此外,我们在其他词作中也可以找到很好的注
脚:“愁心似醉兼如病”(《采桑子》),“谁信闲愁如醉?”(《采桑子》)说“闲
愁”如病,很容易理解。

任何一种忧愁都是痛楚,都会使人萎靡如病。

艰难的是“闲愁如醉”。

闲愁正是孤独,孤独是孤独者一个人的狂欢,是孤独者在生命幽深之处的独舞、狂歌和畅啸。

那里没有喧嚣,没有无谓的客套,虚假的微笑,强作的欢声以及连自己都费解的恭维,不需以假面示人;那里可以尽情追逐往昔,可以细心抚慰痛楚,也可以畅想来日。

正是凭着这份快乐,词人才可以“闲想闲思到晓钟”。

话虽如此,此时,我仍然感到一种强烈的表述的困境;纵然我的生命感受与词人是那么相似,然而
在诉说这种幽深的境遇时我仍然遭遇到表述的艰难。

我担心自己始终未能把它说清楚,只是这样喃喃自语罢了,正如词人所自陈的:“谁信闲愁如醉?”然而这正是事实本身,正是词人所!择的姿态。

孤独之中,蕴藏着无尽的狂欢与沉醉,这种生命的至大欢乐又有谁人愿意相信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