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晏殊鹊踏枝赏析]鹊踏枝晏殊(Word可编辑版)
![[晏殊鹊踏枝赏析]鹊踏枝晏殊(Word可编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fc6c51ec3a87c24128c4c0.png)
[晏殊鹊踏枝赏析]鹊踏枝晏殊(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范文一:鹊踏枝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①,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深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②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
春不住:春去了。
②“莫怨”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意。
(1)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答案:解析:(1)答:上片通过藤蔓勾连、杂草纵横、柳絮纷飞等意象描绘了荒芜的废园图景(2分);又通过“碍却”、“无情”两处隐隐透出痛切的情感(2分),为下文的抒怀做铺垫(1分)。
(2)答:明艳、绚烂、生机、寂寞的孤花形象(1分),正是词人人格的写照,它与四周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2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物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2分)。
范文二:鹊踏枝冯延巳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1)“一晌”一词使用巧妙,请你说一说妙处何在。
(2)请对“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几句做简要赏析。
答案:(1)首先,写出时间跨度之长。
从今朝的酒醒到傍晚的暮烟(上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是写白天看到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这是写日落之时),从白天到日暮看出时间之久。
其次,写出词人伫立楼上的凝望之情。
从“梅落繁枝千万片”写起,到“楼上春山寒四面”的凝望,一直到“过尽征鸿”,诗人的感情始终专注于对远方入的思念。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翻译及赏析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翻译及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译文谁说愁绪被忘记了太久?每当初春降临,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每天都在花前饮酒,每次都是喝的昏沉烂醉,一点也不关心那镜里原本红润的面容,已经日益清瘦了。
河岸边青草翠绿,河岸上柳树成荫。
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人回去后,树林中升起一弯新月。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注释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
”调名即《蝶恋花》。
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
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
”(《阳春集笺》引)。
闲情:即闲愁、春愁。
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敢辞:不避、不怕。
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青草。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如织。
”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又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2: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
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3: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
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孙用《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 唐五代词除了花间词外,还有一大词派南 唐词。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 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 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 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 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 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 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 启下的词史地位。
走近作者
•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人。 《商山早行》 • 诗与李商隐齐名 ,词与韦庄齐名 ;温庭筠 早年才思敏捷,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 贵,代人作赋、扰乱科场,屡试不第,长 被贬抑,终生不得志。以词赋知名,是我 国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词有声调 色彩之美,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 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 称为花间鼻祖。
分析
• 河畔漫无边际的青草青翠可爱,堤上的柳 条随风飘动,碧绿、绵远、柔细 。 • 字字景语,字字情语。柔细飘逸的柳丝在 诗人心中唤起的是一种清寂悠远的境界和 深长缠绵的情思。 词人的惆怅依旧,闲情 难抛正由此触发。
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 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怀? • 高贵 美丽 悠闲 • 自在愉悦的情怀 • 赏析“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句的手法 • 比喻 象征
• 作品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女主 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从“懒”、 “迟”的动作中窥探出,又可从她“双 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反衬出——原 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而容貌服 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 此词正是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晨起梳妆之 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表现了她慵散 无聊的心绪、自矜自怜的情怀。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怎 样把苦闷闲愁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冯延巳的诗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冯延巳的诗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闲情”的词,表达了一种孤寂、凄冷之感。
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起句以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欲抛弃却又不得的“闲情”提了出来,表现了词人心中郁结的惆怅以及挣扎的痛苦。
至于这种“闲情”到底是什么样的,作者没有言明,但正是这种莫名而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又是最难摆脱的。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是对上句的进一步说明。
“每到春来”,万物复苏,这种“闲情”便也开始生出,令人无比的惆怅。
“惆怅”是内心若有所失又若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寂寞、无奈的情绪。
既然无法摆脱,词人便以一种无怨无悔的口气,说出“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两句极悲壮的话语。
“日日病酒”可见惆怅之深之重;“镜里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但“镜里朱颜瘦”之前冠以“不辞”二字,就愈见作者感情的执着,正是“虽九死其犹未悔”。
“不辞”二字所表现的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饶宗颐先生评此二语“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
下片前三句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示这种迷惘与困惑。
“河畔青芜堤上柳”句,表面看来纯乎写景,但却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
词人不禁要问,这新愁为何年年都会生出呢?上句用了“为问”,下句又用了“何事”,造成了一种强烈的追问意味。
但末两句并不作答,而是一笔宕开——“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
”“独立”,可见寂寞;“风满袖”,可知凄寒;“小桥”,可知孤立。
在如此寂寞孤伶而又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的凄苦不言而喻。
“平林新月人归后”,词人从白日直写到月升人定时分,可见词人独立时间之长,如果内心没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何以在孤零零的小桥上久久伫立呢?陈廷焯:“‘独立’二语,仙境?凡境?断非凡笔。
唐宋词赏析 鹊踏枝

鹊踏枝冯延已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雪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903-960),五代南唐词人。
一名延嗣,宇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年少时在庐山筑读书堂,他随侍左右。
李璟做皇帝后,官至中书侍郎左仆射同平章事(宰相)。
其词近百首,内容多写男女间的离情别恨、语言清丽,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等颇有影响。
词集名《阳春集》,但集中杂有他人的作品。
这首《鹊踏枝》是描写相思之情的。
作者把词中人的“闲情”写得十分缠绵悱恻,隐约地流露出作者对南唐王朝衰败的关心和忧伤。
词的上片写词中人为相思之苦的情景。
开头以反诘句“谁道闲情抛弃久”为起句点明题意,意谓谁说相思之情因旷时日久就淡漠了,以至竟会忘却呢?反诘是以否定形式表示肯定,这就强调了相思之情是难以排遣的。
次二句应前句接写“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具体地描述了相思之苦。
每到春天来临之时,万物复苏,潜藏在内心的相思之苦, 则油然而生, 依旧象过去那样悱恻缠绵难以排遣。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为了求得安慰,天天花前散步借酒浇愁,不惜饮酒过量而至使容颜憔悴了。
“镜里朱颜”有顾影自怜之意。
一个“瘦”字,把因受相思之苦而使身体消瘦的情况表述出来。
过片后写词中人踏青时的情景。
“河畔青芜堤上柳”写踏青时所见。
河畔上青草丛生,河堤上柳树郁郁青青,可谓“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一派生机勃勃。
不仅使作者感慨万端,故发出“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疑问。
是什么原因造成年年旧恨未去又添新愁呢? 是写踏青的所感。
“为”与“何”构成了疑问句式;“事”表原因。
“新愁”是相思之愁,不过这是因踏青见新绿而引起的新愁,是“春风吹又生”的新愁,因之,就有了新的含意,表达了作者要求改变旧恨未去又添新愁的状态的愿望。
作者在这里“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流露了作者对南唐没落王朝国势日衰的忧伤。
冯延巳鹊踏枝

•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心头长存永在的
一种情绪——惆怅。他是宰相, 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用不着为 生计奔波,也没有生活琐事——自有底下人 为服务。他每天都处在清闲之中,而这份清闲又 不可能长久维持,因为北方强敌对他的国家虎视 眈眈,南唐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这个阴影日日 夜夜笼罩着他的心头,使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从这 种“闲情”中逃脱出来。
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 优美意境?
• 孤寂、清冷、落寞 的意境
• 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 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 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 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 无穷。
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 闲愁的连续性的。
冯延巳:(903--960)南唐词人, 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 官终太子太傅, 对北宋初期的词 的影响。宋初 评其“学问 卒谥 多写闲情逸致辞, 文 朝,三度入相, 忠肃。他的词 人的气息很浓, 人有比较大 《钓矶立谈》 渊博,
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词大意:
• • • • • 等到春来之时,还是一样的满腹惆怅 谁说平日闲散久了能抛弃心中那份惆怅? 日复一日的赏花,对花饮酒成病, 不敢看镜里的消瘦朱颜. 河堤上清风扶柳,是为何而添加 了新的惆怅, 什么事岁岁年年都有嗯? • 小桥独立于河上,风灌满袖, • 密林里的新月在人回家后升 起.
冯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 存永在的惆怅哀愁,是一种独自
鹊踏枝___冯延巳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每、还、依旧:层层递加,足见此 惆怅之永在永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惆怅:并不明确却较相思离别更为 寂寞、更为无奈的迷惘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 瘦”二句是如何表达出情感的境界的。
杜甫《曲江》诗中写道“且看欲尽花经 眼,莫厌伤多久入唇”,面对易落的春花, 作者怎能不以酒浇愁,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 不惜。“日日”写出非酒无以度春日。“镜 里朱颜瘦”则是“日日病酒”的结果,说 “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 依然用“敢辞”二字,表达了一种殉身无悔 的情意,表达出了情感的境界。
仔细体会“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的优美意境。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结句最为人欣 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 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寒风满 袖,那样孤寂,那样清冷,那样落寞,时间悄悄流逝, 不觉已近黄昏了,此两句情景交融,抒情主人公孤 寂忧伤的形象分外动人.正因为他心中长久萦绕 着那抛掷不掉的”闲愁”,所以一经春色触发,便 会生出这似旧实新的惆怅之情。
冯 延 巳
鹊踏枝
作者小传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虽 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 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 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 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集》。他的 创作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 世词都有一定影响。刘熙载《艺概》说: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 深。”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说:“冯正中 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
“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意 兼比兴的,使上、下阕的过渡在若断若续 之间,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 及还依旧的“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 到了具体的呈现。萋萋芳草再加上千丝万 缕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 为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 景生情。
冯延巳鹊踏枝

•名家评道:“虽然首句仅只七个字,却写得 名家评道: 虽然首句仅只七个字, 名家评道 千回百转, 千回百转,表现出对感情方面挣扎所作的努 力”,请同学们赏析作者开句是如何做到千回 百转的。 百转的。
•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心头长存永在的一种情绪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心头长存永在的一种情绪— —惆怅。他是宰相,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惆怅。 惆怅 他是宰相,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用不着为生计奔波,也没有生活琐事——自有 用不着为生计奔波,也没有生活琐事 自有 底下人为他服务。他每天都处在清闲之中, 底下人为他服务。他每天都处在清闲之中,而 这份清闲又不可能长久维持, 这份清闲又不可能长久维持,因为北方强敌对 他的国家虎视眈眈,南唐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 他的国家虎视眈眈,南唐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 这个阴影日日夜夜笼罩着他的心头, 这个阴影日日夜夜笼罩着他的心头,使他无论 如何也不能从这种“闲情”中逃脱出来。 如何也不能从这种“闲情”中逃脱出来。 冯延巳,是南唐中主时的宰相。身处内忧 冯延巳,是南唐中主时的宰相。 外患的南唐小朝廷,不免时时感受到一种末世 外患的南唐小朝廷, 的思绪。这种情绪渗透到他的词中, 的思绪。这种情绪渗透到他的词中,就带有一 种不可明言、难以确指的感情, 种不可明言、难以确指的感情,给读者造成多 方面的启示与联想。 方面的启示与联想。
冯延巳(903 960) 冯延巳(903—960), (903 960), 一名延嗣,字正中, 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 (今江苏扬州)人。南唐著 今江苏扬州) 名词人,深得李璟信任, 名词人,深得李璟信任, 并曾两度为相。 并曾两度为相。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注释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
”调名即《蝶恋花》。
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
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
”(《阳春集笺》引)。
闲情:即闲愁、春愁。
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敢辞:不避、不怕。
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青草。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如织。
”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但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长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
”虽然仅只七个字,不过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
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
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来说,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
【高中古诗词阅读】《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词人是如何鹊踏枝谁道闲情舍弃长。
每至春来,伤感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言镜里朱颜胖。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词人是如何来写这种闲情是难以抛掷的呢?明晰:七个字共同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
第一层,我不愿存有这样的闲愁,所以绝望,把这闲情投掷了。
第二层,我不但投掷了,而且不懈努力了很久,投掷长。
第三层,“谁道”就是谁说道我真的就投掷了,质问语气加强情感。
最后辨认出没努力做到。
2、为什么上阕中用“日日”这一叠词,体会这样用的好处明确:叠词表示“每”几乎没有例外。
表明词人每天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无法度日了,这样就加重了此人的惆怅之情。
而“朱颜胖”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敢辞”即为不择手段,所为有毒也不躲避,不发生改变,不生气,通过“日日”叠词的运用,那种经过“投掷”的绝望,镜里的反省依然不屈的情意就整体表现出了3、既然“存有”,为什么还要说道就是“新愁”怎样认知?明确:前面说闲情抛掷久,经过抛掷,重新复苏起来的愁,所以新。
此恨虽旧有,但令人伤感,体会诚挚,所以象代莱。
4、“单一制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属于后”如何融情于景的?明确: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内心有一种长久存在的惆怅哀愁。
高中语文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ppt5 苏教版精品课件

• 4.既然是“年年有”的“愁”,何以又说是 “新”?
• 一则此词开端时正中已曾说过“闲情抛掷久”的 话,经过一段“抛掷”的日子,重新又复苏起来 的愁,所以说“新”;
• 二、感知大意
• 谁说平日闲散久了抛弃心中那份惆怅?等到春来之时, 还是一样的满腹惆怅.日复一日的赏花,对花饮酒成病, 不敢看镜里的消瘦。
• 河堤上柔细的柳枝轻拂过河畔上杂乱的小草,是为何而 添加了新的惆怅,什么事岁岁年年都有呢?独立小桥之 上,风灌满袖,密林里的新月在人回家后升起,
• 三、文本探究
• 1. 首句“谁道闲情抛弃久”在词中有何作用?其中“闲 情”包含哪些内容?
• 运用反问句, • 表现了在情感方面长期欲抛而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
扎的痛苦。 • 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 “闲情”包含伤春之愁、迟暮之愁、家国之愁。
• 2. 简析“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二句的表 达效果。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织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织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 表现手法:拟人,衬托(或:烘托、映衬、反衬),动静结合,视 听结合,情景交融。
• 分析:阑干“偎”碧树,用拟人手法写出主人公眼中春天的景物 也是如此多情;
冯延巳的十四首《鹊踏枝》

冯延巳的十四首《鹊踏枝》有关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的《鹊踏枝》词,在网上向来都不全。
最近拜读了叶嘉莹先生的书籍,知道冯延巳的《鹊踏枝》共有十四首,但她也没有注明为哪十四首。
小我一时心痒,便自己整理完备,也算是方便诗词爱好者们的查阅了。
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在评论中写出,大家共同进步,弘扬诗词文化!冯延巳《鹊踏枝》1.《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秋入蛮蕉风半裂,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
绕砌蛬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
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
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2.《鹊踏枝·几度凤楼同饮宴》几度凤楼同饮宴。
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3.《鹊踏枝·芳草满园花满目》芳草满园花满目,帘外微微,细雨笼庭竹。
杨柳千条珠簏簌,碧池波绉鸳鸯浴。
窈窕人家颜似玉,弦管泠泠,齐奏云和曲。
公子欢筵犹未足,斜阳不用相催促。
4.《鹊踏枝·霜落小园瑶草短》霜落小园瑶草短,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
懊恨年年秋不管,朦胧如梦空肠断。
独立荒池斜日岸,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
忽忆当年歌舞伴,晚来双脸啼痕满。
5.《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销,看却春还去。
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
开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6.《鹊踏枝·叵耐为人情太薄》叵耐为人情太薄,几度思量,真拟浑抛却。
新结同心香未落,怎生负得当初约。
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
莫作等闲相斗作,与君保取长欢乐。
7.《鹊踏枝·花外寒鸡天欲曙》花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
檐际高桐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向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8.《鹊踏枝·粉映墙头寒欲尽》粉映墙头寒欲尽,宫漏长时,酒醒人犹困。
最新-冯延巳《鹊踏枝》三首 精品

冯延巳《鹊踏枝》三首篇一:孤愁悠悠——赏析冯延巳《鹊踏枝》孤愁悠悠——赏析冯延巳《鹊踏枝》何娜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他是五代时期重要的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
他的词个性鲜明,即表达个人主观情感,又不为个别事情所拘束,侧面显示出词的逐渐成熟。
这样的一种广阔又感性的意境在他的这首《鹊踏枝》中明显表现。
谁说闲情已经被抛弃很久了呢?每每到春来,那愁绪依然是绵绵不绝,日日在花前痛饮,放肆大醉,不惜镜子里的自己容颜渐渐消瘦。
河畔上芳草萋萋,柳树轻拂,为什么年年都添新愁?独立在小桥之上,清风盈袖,望见远处隐隐约约的树林,在冷清的月光下,与我遥遥相伴。
“谁道闲情抛弃久”,首句发问:谁说闲情被抛弃了很久呢?一句话就流露出绵绵不绝的愁绪。
全词中没有点明这“闲情”指的是什么,引人琢磨。
有说这“闲情”这闲情指的是凄婉的爱情,不无道理,冯延巳深受花间词的影响;也有说这闲情写的他不得意的政治作为,冯延巳的人品,颇受非议,常常被政敌指责为“奸佞险诈”(文莹《玉壶清话》卷十),“谄媚险诈”(陆游《南唐·冯延巳传》)。
他与魏岑、陈觉、查文徽、冯延鲁五人被称为“五鬼”。
政敌的攻击,难免言过其实,但冯延巳一再被人指责,似乎也不是毫无根据。
冯延巳的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确属平庸。
然而依据他抒发主观情感又不局限于个别事情的风格,我认为这种“闲情”并非指某种特定的情感,它是一种在心中黯然滋生的,不能断绝又难以排遣的忧愁。
鹊踏枝冯延巳

鹊踏枝冯延巳篇一:《孤愁悠悠——赏析冯延巳《鹊踏枝》》孤愁悠悠——赏析冯延巳《鹊踏枝》鹊踏枝冯延巳何娜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鹊踏枝冯延巳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他是五代时期重要的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
他的词个性鲜明,即表达个人主观情感,又不为个别事情所拘束,侧面显示出词的逐渐成熟。
这样的一种广阔又感性的意境在他的这首《鹊踏枝》中明显表现。
谁说闲情已经被抛弃很久了呢?每每到春来,那愁绪依然是绵绵不绝,日日在花前痛饮,放肆大醉,不惜镜子里的自己容颜渐渐消瘦。
河畔上芳草萋萋,柳树轻拂,为什么年年都添新愁?独立在小桥之上,清风盈袖,望见远处隐隐约约的树林,在冷清的月光下,与我遥遥相伴。
“谁道闲情抛弃久”,首句发问:谁说闲情被抛弃了很久呢?一句话就流露出绵绵不绝的愁绪。
全词中没有点明这“闲情”指的是什么,引人琢磨。
有说这“闲情”这闲情指的是凄婉的爱情,不无道理,冯延巳深受花间词的影响;也鹊踏枝冯延巳有说这闲情写的他不得意的政治作为,冯延巳的人品,颇受非议,常常被政敌指责为“奸佞险诈”(文莹《玉壶清话》卷十),“谄媚险诈”(陆游《南唐·冯延巳传》)。
他与魏岑、陈觉、查文徽、冯延鲁五人被称为“五鬼”。
政敌的攻击,难免言过其实,但冯延巳一再被人指责,似乎也不是毫无根据。
冯延巳的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确属平庸。
然而依据他抒发主观情感又不局限于个别事情的风格,我认为这种“闲情”并非指某种特定的情感,它是一种在心中黯然滋生的,不能断绝又难以排遣的忧愁。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 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 上心头。
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
“闲愁词”
冯延巳的《鹊踏枝》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 字眼是“闲情”二字。对此二字,可作多种联想。“闲 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 的失落。
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 候氛围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 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 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闲愁词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 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 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
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 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他的创作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 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 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说:“冯正中 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李璟
李煜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 (今扬州)人。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 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 琢,他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 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境界。其词集名《阳春 集》。
诗词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通用1篇

诗词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通用1篇诗词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1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首词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以独特的的笔法写尽了一个“愁”字。
前半片写年轻人的春愁。
愁因春起,赏花有愁,举杯有愁,对镜也有愁,家里处处都是愁。
表现了在情感方面欲抛不能的一种盘旋郁结的痛苦。
抒写主人公想要挣扎出来却不可能。
以下各句所写均由此生发而出,故此句有笼罩全篇之效。
接下写春来闲愁依旧,宁可瘦也要饮酒来打发闲愁。
词的后半片仍在写愁,不过是从家里扩展到家外,河畔青草、堤上绿柳蒙上了愁,天色薄暮更引起了愁,一人独立小桥还在品味首愁。
下片前后均是景语,中间两句是情语,使前后之景均为情增添色彩。
见到青草绿柳,又增新愁,故独立小桥望月,任凭春风吹拂。
全词通过写情感交织的愁闷,徘徊在心,从而产生一种对韶光易逝,人生苦短,世事变迁的感叹。
这首词写的“闲情”,是内心深处涌起的一种无端的空虚和惆怅。
所谓“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曹丕《善哉行》),惟其是“忧来无方”的闲情,无具体的情事可以确指,所以更不知其所从来,更加无法言说,也就使人更无法把握。
叶嘉莹女士说,“可确指的情事是有限度的,不可确指的情意是无限度的”,在这种无以名说的愁苦中,正可以容纳和包含广阔的、无限度的内容。
对这种内心深处的痛苦,作者有意要“抛弃”它,摆脱这笼罩在心头的沉重的阴影,但一切却是徒然。
他以为这种痛苦过去了、消失很久了,但实际上却只是暂时的忘记。
当春天到来,大地万物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时候,这种痛苦的感情就会被重新唤起,以致“惆怅还依旧”。
在这样千回百折的倾诉中,读者看到的是一颗在痛苦的重压下苦苦挣扎而又无力摆脱的灵魂,只有在“病酒”中使自己沉醉麻木,可见作者的痛苦之深。
过片之后,“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既是写景,也是用年年春天柳青草碧,来比喻自己愁苦的永远萌生、永无休止。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已是灵魂的悲怆而无奈的呼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 踏 枝
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
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 延 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 代出色的词人,深得南唐中主李璟信任,并曾 两度为相。 因循出新: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 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 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 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 名《阳春集》。 他善于以阔大之境写柔情,用层深手法, 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 所谓新愁,是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垂 。这一句把浓密的愁绪比 作年年生长的青草,比作绵软纤长的 垂柳,不能断绝。这一句景色描写, 同时扩宽了读者的视野。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谁说闲愁抛却了许久?每每 春日来临,惆怅的情绪依然故 旧。 ●日复一日的赏花,对花饮酒 成病,不敢看镜里的消瘦朱颜。 ●河畔青草丛生,河岸柳树成 行,问一声,为何年年还添新 愁绪? ●独立于小桥之上,寒冷的风 灌满衣袖,此时此刻,行人已 离去,只有那如钩新月映照着 那一排排影影绰绰的树木。
●
关于闲情(闲愁)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 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 后。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 子黄时雨。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何谓“闲情”?
• 空闲下来,无端的涌上心头,难以抑制、难以排 遣的一种情绪。 • 曹丕写过“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 莫之知。”(每座山都有山崖,每棵树都有树枝, 可我内心的忧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没有人知 道。 ) • 这种闲情在作者笔下是难以确指的,没有具体事 件,没有具体情节。 • 这种闲情的特点是连续切难以抛掷。
• 愁是如何 在字里行 间里表现 出来的?
谁道闲情抛掷久
• 七个字组成短短一句,却是 百转千回。 • 第一层:我不愿意这样闲情, 所以挣扎,把这闲情抛掷了。 • 第二层:我不但努力把这闲 情抛掷,且努力了很久,抛 掷久。 • 第三层:开头两个字“谁 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 了呢?反问的语气强化感情。 尝试后,最后发现没有做到。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面对易落的春花,作者怎能不以酒浇愁, 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不惜。“日日”写出 非酒无以度春日。“镜里朱颜瘦”则是 “日日病酒”的结果,也足见“闲情”之 重。说“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 而上面依然用“敢辞”二字,则表现词人 对这种感情的执着,虽然痛苦,也不放弃。
有几层意思?
谁道闲情抛掷久
• 词人的情感盘旋郁结,沉郁顿挫, 从“闲情抛掷”到“闲情抛掷久”, 最后到“谁道闲情抛掷久”,层层 深入,展现深挚的情感。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每、还、依旧:层层递加,足见此惆 怅之永在永存。是一种缠绵不能摆脱 的感情境界。 • 惆怅:并不明确却较相思离别更为寂 寞、更为无奈的迷惘情绪
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 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 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寒风满袖,那样孤寂、 清冷、落寞,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 韵味无穷。 此两句情景交融,营造了一种孤寂、清冷、落寞 的意境,表达了主人公孤寂忧伤的心情.正因为 他心中长久萦绕着那抛掷不掉的“闲愁”,所以 一经春色触发,便会生出这似旧实新的惆怅之情。
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 出了闲愁的连续性。试联系全词加以说明.
1、意境深厚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
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 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 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 闲愁的沉重。
• 2、先情后景,情景交融 • 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 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 愁”又袭上心头。这个新愁,还是那个旧愁。 • 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 “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 了愁苦的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