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8019076bec0975f565e250.png)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30题,每题 2分,共60分。
1.商周时期对异族群体的经略方式存在差异,商人与异族建立的多是一种或稳定或不稳定的联盟关系,而周人则直接将姬姓贵族分封到这些异族聚居区。
这一变化旨在()A. 加强中央集权B. 强化贵族专权C. 维护统治秩序D. 增进文化认同2.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 统一性与集权性B. 分散性与松散性C. 统一性与制衡性D. 独立性与落后性3.如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
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A. 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B. 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C. 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D. 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4.春秋时期被灭的诸侯国有60个以上,但其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华)夏国相灭只占极少数,姬姓相灭的例子尤少。
这一现象说明()A. 周天子权威足以维持秩序B. 诸侯争霸促进了国家统一C. 宗族和姻戚关系发挥作用D. 诸侯国之间力量势均力敌5.有学者指出,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时,就经常不自觉地越位,他精于怎样获得权力,但是不懂得放弃权力。
为防止出现这种不自觉地越位现象,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 设尚书令以制约三公B. 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 重用侍从建立“中朝”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ebf83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0.png)
镇
巨镇
出处
《盛湖志》
《吴江县志》
《吴江县志》
《吴船日记》
据此可知,该集镇( )
A.已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B.逐渐成为江南商业中心
C.商业领域分工日趋繁细D.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
9.鸦片战争后的开埠通商,一方面扩大了原有的城乡差别,诱发农民进城谋生,改变了传统农本经济的超稳固状态;另一方面,它又未能助长中国工业化的正常发展,长期来看延缓了城市化进程。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租佃关系日益普遍B.民事法律成就突出
C.商品经济取得发展D.过度强化中央集权
6.下表是中国不同史籍关于“番茄”的部分记载。据此可推知( )
记载
出处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西洋传教士把番茄和向日葵的种子带到中国
1617年明代赵函《植品》
“番柿,一名六月……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1621年王象缙《群芳谱》
A.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性
B.很大程度削减了经济增长动力
C.解决了社会上严重的失业问题
D.是应对经济“滞胀”局面的手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
21.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A.工业化导致奢靡之风盛行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观念
C.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D.传统观念制约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I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II)](https://img.taocdn.com/s3/m/e88920bccc22bcd126ff0c93.png)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I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在写一篇论文,其中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论据的是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D.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2.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3. 在20 世纪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 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 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 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 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 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4.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V)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V)](https://img.taocdn.com/s3/m/daa0097d852458fb770b56ad.png)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V)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2.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
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3.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5.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6.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7.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
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1b0e6616fc700abb68fc83.png)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一)历史(选修)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人在攻灭了夏之后“因于夏礼”,继承了华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壮大;起源于白狄的周在取代商以后,自称夏人之后,是中原文化正统,将自己族群与四周“蛮夷戎狄”区分开来。
这种做法旨在()A. 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 确立起民族融合的观念C. 形成华夏同源的文化心理认同D. 加强宗族文化传承意识2.《仪礼•丧服传》指出:“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也。
若公子之子有封为国君者,则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也。
”这反映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这反映出()A. 诸侯兼并战争的破坏性B. 战国时期时局的混乱性C. 建立专制集权的必要性D. 秦统一全国具有可能性4.先秦时期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其祭祀的对象。
”这实质上表明()A. 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 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 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 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5.“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B. 世袭制度C. 大一统制度D. 郡县制度6.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0fd1b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0.png)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直线()12:10,:210l ax y l a x ay +-=--+=,则“2a =-”是“12//l l ”的( )条件 A .必要不充分 B .充分不必要 C .充要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2.直线l 的方程为:(2)(31)1a y a x -=--,若直线l 不经过第二象限,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2a >B .23a -≤≤C .2a ≥D .4a ≥3.在圆22:4240M x y x y +-+-=内,过点()00O ,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是AC 和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24B .12C .10D .84.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短轴长为离心率为12,过点1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2ABF ∆的周长为 A .4B .8C .16D .325.若圆221x y +=上总存在两个点到点(,1)a 的距离为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1,0)(0,1)-UD .(1,1)-6.设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虚轴长为2,焦距为( )A .y =B .2y x =±C .y =D .12y x =±7.焦距为并且截直线21y x =-所得弦的中点的横坐标是27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 .2213y x +=B .2231x y +=C .221412x y +=D .2213y x +=或2213x y +=8.已知椭圆和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1F 、2F ,它们的离心率分别为1e 、2e ,点P 为它们的一个交点,且122π3F PF ∠=,则2212e e +的范围是( )A .⎫+∞⎪⎣⎭B .⎫+∞⎪⎪⎣⎭C .()2,+∞D .()3,+∞二、多选题9.曲线22:122x y C k k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若曲线C 表示椭圆,则2<<2k -且k 不等于0B .若曲线C 表示双曲线,则焦距是定值C .若1k =,则短轴长为2D .若3k =,则渐近线为y =10.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ABC V ,=AB AC ,点(1,3)B -,点(4,2)C -,且其“欧拉线”与圆222:(3)M x y r ++=相切,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C V 的“欧拉线”方程为1y x =-B .圆M 上点到直线20x y ++=C .若点(,)x y 在圆M 上,则x 的最小值是3--D .若点(,)x y 在圆M 上,则1y x-的最大值是7 11.设椭圆22:14x C y +=的右焦点为F ,点A 为左顶点,点B 为上顶点,直线l 过原点且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M 在第一象限),则以下命题正确的有( )A .()1,2OM ∈B .120MFN ∠=︒时,三角形MFNC .直线FM 与直线FN 的斜率之积是定值D .当MN 与AB 平行时,四边形ABMN 的面积最大三、填空题12.圆心在直线y x =上,并且经过点()2,0A ,与直线20x y -+=相切的圆的方程为. 13.2022年神舟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太空中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需要经过多次变轨.某飞船升空后的初始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其远地点(长轴端点中离地面最远的点)到地面的距离为1S ,近地点(长轴端点中离地面最近的点)到地面的距离为2S ,地球的半径为R ,则该椭圆的短轴长为(用1S ,2S ,R 表示).14.已知12,F F 分别为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焦点和右焦点,过2F 的直线l 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A ,B 两点(其中A 在第一象限),12AF F △的内切圆半径为1r ,12BF F △的内切圆半径为2r ,若123r r =,则直线l 的斜率为.四、解答题15.已知圆22:3C x y +=,直线l 过点()2,0A -. (1)当直线l 与圆C 相切时,求直线l 的斜率;(2)线段AB 的端点B 在圆C 上运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16.已知圆()22:2210C x x y y λλλ+-+++-=.(1)证明:圆C 过定点.(2)当2λ=时,求直线y x =被圆C 截得的弦长.(3)当2λ=时,若直线:1l y kx =-与圆C 交于,M N 两点,且2OM ON ⋅<-u u u u r u u u r,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k 的取值范围.17.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焦距为.(1)求C 的标准方程;(2)若5,02A ⎛⎫- ⎪⎝⎭,直线l :()302x ty t =+>交椭圆C 于E ,F 两点,且AEF △,求t 的值.18.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 +=>>A 、C 分别是E 的上、下顶点,B ,D分别是E 的左、右顶点,||4AC =.(1)求E 的方程;(2)设P 为第一象限内E 上的动点,直线PD 与直线BC 交于点M ,直线PA 与直线2y =-交于点N .求证://MN CD .19.已知双曲线2222:1x y C a b-=经过点()2,3-,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60o ,直线l 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若动直线l 经过双曲线的右焦点2F ,是否存在x 轴上的定点(),0M m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恒过M 点?若存在,求实数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ac9325844769eae009edac.png)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非乐”,他认为非乐并非认为乐不美,而是因为乐会“亏夺民衣食之材”,所以要禁止。
上述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墨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非乐”实际上就是一种勤俭节约思想,符合墨子的主张。
故答案为A项。
孟子主张“仁政”“性本善”,庄子主张放弃差别观念,韩非子提倡以法治国,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
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 宣扬复古守礼B. 肯定汤武革命C. 追求仁政德治D. 主张重构秩序【答案】D【解析】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恢复被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倡导的则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择明君而行抱负的很强的流动性,改变周制之下的等级僵化。
孔子批评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可见双方都强调君臣相处要遵循正常的秩序,故选D。
材料没有涉及礼制问题,排除A;汤武革命是指仁德的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
材料没有体现孔孟主张仁德的相关信息,排除BC。
故选D。
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B。
材料强调的是君臣关系应恪守的原则,但当君不听臣谏时臣子可离开君主,当臣子离开国君时,也就无所谓再安其位、守其职了。
精品解析: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f32e8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4.png)
A.切实维护了共和体制B.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C.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D.在政体选择上因人立法
6.下表是中国不同史籍关于“番茄”的部分记载。据此源自推知( )记载出处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西洋传教士把番茄和向日葵的种子带到中国
1617年明代赵函《植品》
“番柿,一名六月……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1621年王象缙《群芳谱》
“合众人喜食西红柿,或生或煮,伴以油醋,或以白糖”
1867年张德彝《再述奇》
4.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 )
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
C 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
【答案】C
【解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方面扩大了原有的城乡差别,诱发农民进城谋生,改变了传统农本经济的超稳固状态”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农民和手工业破产,被迫来到城市谋生,据材料“,它又未能助长中国工业化的正常发展,长期来看延缓了城市化进程”及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虽然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延缓了城市化进程,综合材料信息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体现出的特点与列强侵华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关,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沿海地区、长江沿岸等地也开放了通商口岸,并非仅局限于东南沿海,排除A项;封建自然经济未能土崩瓦解是半封建社会的表现,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不仅有先天不足的原因,还有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压迫的原因,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I)](https://img.taocdn.com/s3/m/940f9f1b4b73f242336c5fa3.png)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
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
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
”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2.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此评论适用于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4.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
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5.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合评价A.毛泽东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7c8a76c7fd0a79563c1e72c3.png)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25题,每题 2分,共50分。
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2.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错误的是()A. 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B. 从世袭到任命C. 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D. 从分裂到统一3.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
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
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A.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 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C. 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D. 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4.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由此他认为()A. 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 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 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5.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
这一举措()A. 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B. 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 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D. 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6.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人在攻灭了夏之后“因于夏礼”,继承了华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壮大;起源于白狄的周在取代商以后,自称夏人之后,是中原文化正统,将自己族群与四周“蛮夷戎狄”区分开来。
这种做法旨在()A. 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 确立起民族融合的观念C. 形成华夏同源的文化心理认同D. 加强宗族文化传承意识2.《仪礼•丧服传》指出:“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也。
若公子之子有封为国君者,则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也。
”这反映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这反映出()A. 诸侯兼并战争的破坏性B. 战国时期时局的混乱性C. 建立专制集权的必要性D. 秦统一全国具有可能性4.先秦时期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其祭祀的对象。
”这实质上表明()A. 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 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 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 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5.“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B. 世袭制度C. 大一统制度D. 郡县制度6.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
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 完善选官制度B. 增加政府收入C. 强化君主权力D. 加强中央集权7.秦朝以“法”立国,重法指导下的改革促进了秦的强盛,但忽视道德与教化,使社会处于高速动转、高度紧张中,缺乏调节和弹性,最终导致国家崩溃。
秦朝的治国实践和权力运作,饱含治国安邦的成功经验和足资诫鉴的政治教训。
据此汉朝统治者可汲取的政治智慧不包括()A. 儒法相济的统治思想B. 民本思想的有限回归C. 君主权力的适度制约D. 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8.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部分地区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汉初,刘邦“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
秦汉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方便政令的传达B. 促进各地间的交流C. 巩固国家的统一D. 防止王国发生叛乱9.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
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
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A. 加强君主专制B. 稳定政治局势C. 削弱中央集权D. 解决王国问题10.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 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11.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
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
这体现了()A. 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 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 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 啬夫由中央任命12.《晋书•卫瓘传》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
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创立()A. 旨在保护士族贵族特权B. 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C. 消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D. 兼顾了新环境与旧传统13.唐初,中书省负责诏敕的制定;安史之乱后,唐德宗以翰林学士(被天子视为“私人”)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中书省则负责草拟日常政令。
这种变化()A. 使三省职责更加清晰B. 是皇权对相权的侵夺C. 表明中央集权的减弱D. 旨提升行政办事效率14.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
这三次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
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 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B. 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C. 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D. 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15.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卷种涉及地区录取比例南卷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55% 北卷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35% 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10%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A. 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B. 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C. 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D. 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16.右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
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们在上面写谏言。
《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
“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
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A. 选官制度的变化B. 专制统治的加强C. 监察体制的完善D. 建筑艺术的进步17.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
这表明明朝内阁()A. 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 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 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 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18.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
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
这本质上反映出()A.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19.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
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
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A. 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统治地位B. 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 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D. 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20.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
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B. 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C. 职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D.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1.钱学森撰文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
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推动建国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是()A. 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B. “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C. 工业化建设的成果显著D. 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22.“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使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
它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它的基本主题。
”与材料中“它”的风格特征相吻合的是()A. 《巴黎圣母院》B. 《大卫·科波菲尔》C. 《日出·印象》D. 《等待戈多》23.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秋拍中,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右图)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人民币3.77亿元。
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
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B. 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C. 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D. 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24.好莱坞(Hollywood)是美国电影工业的代名词。
从表所示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电影主题的变化,可以推知()时间主题举例1943年歌颂苏联《出使莫斯科》《光荣的日子》1948年对抗苏联《铁幕背后》《红色威胁》A. 电影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B. 从合作到对抗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C. 不同政权性质决定了不同国家利益D. 电影艺术必然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25.互联网时代,“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l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 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B. 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C. 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D. 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6.(12分) 秦汉以来,选官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官僚政治体制的日益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
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汉武帝建立孝廉察举。
同时设立太学,为五经博士设弟子 50人。
孝廉察举体现了“以德取人”的鲜明意向,在实际察举中,汉廷对吏能十分重视。
东汉时孝廉都要经过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被举至中央。
顺帝时左雄改革察举制,使以举荐为主的察举制,开始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