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西2021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卷
广西2021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列 (共20题;共60分)1. (3分)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 .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 .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 .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 .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2. (3分) (2017高一上·芒市期中)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 . “世胄摄高位,英雄沉下僚”B .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 “立嫡以长不以贤”D .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3. (3分)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古代有位帝王写过这样的诗句:“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拥被。
”下列叙述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A . 秦始皇规定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大权都要总揽B . 唐太宗健全三省制,实行群相制C . 宋太祖用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加强集权D .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集君权、相权于一身4. (3分) (2018高二下·济宁开学考) 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立法主要集中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说明罗马法()A . 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B . 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性C . 已经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D . 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5. (3分) (2017高三上·莆田月考) 按照英国法律规定,首相须在大选前25个工作日提请君主解散议会,随后各党派正式开始竞选活动,以争夺下届议会下院的650个席位。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
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A.大禹治水B.商朝的宗法制C.西周分封D.汉朝设郡县3.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
这种变化反映了A.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C.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4.柳宗元《封建论》中说:“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材料肯定了A.九品中正制的科学性B.分封制的稳定性C.三省六部制的合理性D.中央集权的重要性5.《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
”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6.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A.诸侯之盛强,尾大不掉B.(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锢疾C.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D.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7.实行科举制度,士人可以“怀牒自进”,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试的带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以自由报考。
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增强社会读书风气B.有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C.实现了选举对象的自主化D.加强了对特权阶层的打击8.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
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周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年春季学期高一历史第一周周测试卷一.选择题1.中国经济史专家全汉昇先生称:“隋炀帝因为要游幸江都而开凿的运河,完成不久以后…变为唐宋帝国的大动脉。
”其强调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A.造就了唐宋帝国的空前繁荣B.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加快了隋朝的统一进程2.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下列有关北魏“均田制”表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起到了限制豪强兼并,增加政府收入的作用D.受田农民必须负担租庸调3.春秋战国之交,人们已发明了展性铸铁,如洛阳出土的空首铁鎛(锄田去草的农具)和长沙出土的小铁臿(掘土的农具)就是用展性铸铁铸造的,这种鎛和臿比青铜锐利、坚韧。
这可以佐证当时()A.铁制农具已被普遍使用B.粮食产量得到显著增长C.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耕作方式有了较大改进4.康熙时“江浙百姓咸赖湖广米粟”。
雍正时,湖广粮食供应区域更加扩大,不仅因年供应汀浙之食,“号丰年必仰给湖广”。
这说明当时()A.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江浙经济衰退趋向明显C.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D.湖广渐成全国经济中心5.战国时期的农民种谷“必杂五种”,在屋周围栽植桑树,在田间地头种“瓜瓠果藏”,养鸡、猪、狗等,注意“无失其时”,则“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
这反映出当时()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B.农村物质十分丰富C.农民具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意识D.农业经济的脆弱性6.图为汉代画像石拓片。
画面分三层,下层右端为耕耘图。
耕耘图中,右部为一农妇,梳醫,着长襦,左肩掮一锄,柄端系一罐(壺),锄端挂一篮状物,似在担浆送食;其前为庄稼地,长满禾苗,田间一农夫,头敞尖顶冠,裸露上身,正努力耕耘。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小农经济已经形成C.铁犁牛耕普遍使用D.农民生活富足祥和7.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郡县“度田”,即检核基田户口,对象涉及自耕农和豪强地主,遭到了豪强地主的强烈反抗,度田官员惧怕或偏袒豪强,自耕农也怨声载道。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传统节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
春节、中秋、清明等则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A.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2.“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A.政治等级森严B.神权色彩浓厚C.嫡长子继承制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C.分散的自然经济D.王室日益腐败4.《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C.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5.《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6.《颜氏家训》载:南北朝时,梁朝的士大夫“出则车舆,入则扶侍……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嬴气弱,不耐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
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
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
这—观点认为()A.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B.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2.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3.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泆(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
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A.重农抑商,以固民本B.农商并重,以均贫富C.国家调控,以工代赈D.开源节流,与民休息4.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
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
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
”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市民阶层的壮大C.自然经济的瓦解D.商品经济的发展5.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贵族政治体劁+铁犁牛拼+庄园经济B.官僚政治体制+铁质农具+小农经济C.垂直管理体制+男耕女织+城市商业D.分封制度体系+精耕细作+重农抑商6.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V)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V)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时期用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政治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宗法制2.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
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
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 )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下列选项与宗法制无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D.“别子为祖,继别为宗”4.“癸丑卜,争,贞旬无祸?王占曰:有祟有梦”。
这条反映神权与王权关系的卜辞最有可能源于( )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秦朝5.西周的宗法制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这里的“士”是指( )A.名门望族的统称B .知识分子的统称C.最低等级的贵族D .最高等级的平民6.“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宗法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7.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
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 ) A.军功B.血缘C.品德D.才能8.全球华人都重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是因为( )A.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C.孝宗敬祖的中华传统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9.《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
上述材料说明( ) A.取代周天子巩固了统冶西周的统治B.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C.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10.“家”字的字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字义的演变反映出( )阶段主要含义史料来源一氏族宗庙甲骨卜辞二氏族(宗族) 西周金文三个体家庭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C.宗法制度逐渐走向衰落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11.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广西钦州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周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周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商朝,商王所居之处实际是国家政治中心。
从商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约二百余年,都城凡六迁。
包括殷墟在内的六处都邑(两处在山东,三处在河南,一处在河北),并不全是殷的辖区,如邢、嚣、奄等就处在诸方国的地方。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殷墟都城迁徙()A.形成了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B.受制于频繁的自然灾害C.保持商在方国联盟的主导地位D.导致了政局的动荡不安2.如图为汉代疆域图,南方和北方郡的面积差别很大。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密度比南方大B.南北方行政体制的差异C.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南方D.北方农耕经济发展历史比南方悠久3.清朝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
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理学思想影响区域变化B.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性C.宗法观念存在地域差别D.受南北战乱影响的程度不同4.长江三角洲曾是主要的粮产区,但自明中期以来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而逐渐成为主要的粮食输入地。
据统计,明朝末年上海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太仓州约占70%、嘉定县约占90%.这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D.农业发展推动了种植结构变化5.周朝封建鲁、卫时,命二国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但封建晋国时,却命晋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这说明周初治理()A.皆采用旧制B.采用周制为主、旧制为辅C.重晋轻鲁卫D.强调因事而异、宽厚包容6.汉初赋税主要有田租、算赋、力役及工商杂税等。
汉文帝即位后多次除田租税之半,算赋也出每人每年120钱减至40钱,徭役减至每3服役一次。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2.《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C.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统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说明:A.西周盛行分封制B.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C.荀子是儒家代表D.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5.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6.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2.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4.《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5.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了继位6.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设三公九卿B.修长城C.推行郡县制D.制定秦法7.秦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时郡守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齐郡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8.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战后中国()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社会矛盾发生变化C.革命对象发生变化D.思想领域发生变化2.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目标是()A.割占中国的领土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3.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4.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
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你认为这件事最在应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以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曾依据《天朝田亩制度》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没收一切商店里的物资,但不久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
这表明()A.原来的城市政策具有空想性B.领导人开始转向腐化堕落C.领导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D.太平天国由攻转守6.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提出《资政新篇》C.创立拜上帝教D.永安封王建制7.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个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
广西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C卷
广西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5题;共70分)1. (2分)(2017·青岛模拟)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 .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 .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 .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 .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2. (2分) (2019高二下·洛阳期中) 商朝统治者推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与商朝内外服制相比,西周的分封制()A . 扩大了中央王朝统治疆域B . 遏制了诸侯间的攻伐战事C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 . 建立起了有效的官僚体制3. (2分) (2017高一上·西安期中) 火塘是连南少数民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
火塘还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时要另立火塘。
这种习俗源于()A . 图腾崇拜B . 宗法制C . 分封制D . 世袭制4. (2分)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 . “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 . “郡县制”与“ 元首制”C . “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 . “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5. (2分)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①负责管理军事②负责监察百官③掌管律令④帮助皇帝处理政事A . ②③B . ①②C . ③④D . ②④6. (2分) (2017高一上·绵阳期中)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历史10月月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周朝的宗法分封制,使得国王与诸侯之间形成一种以嫡庶姻亲为基础、处于统一王国版图之内、由封建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
据此可知,周代宗法分封制()A.催生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血缘政治形成C.发展了国家治理模式D.形成了大一统新局面2.西周时期,伯禽被分封为鲁国诸侯,他死后,其子不能自动继承为鲁公,而是必须回到宗周,由天子进行新的策命礼,称作“承嗣再命”。
这一做法()A.确保了宗法制度的长期稳定B.旨在维护周天子的政治权威C.侧重于巩固贵族的等级特权D.保障了西周分封制度的持久3.汉文帝时多次训诫百官要劝课农桑,并连续下诏减轻民众负担,让群臣对百姓鳏寡孤独穷乏之人举行赈贷。
这些做法()A.为之后的国力强盛奠定基础B.使儒学成为统治思想C.有利于打击地方诸侯国势力D.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4.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统一体,人类社会应比照天的意志和特征行事,天的意志和特征通过阴阳、五行体现;“刑狱时令”,“灾异赦宥”。
提出以上的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王阳明5.汉武帝以后,几乎所有的奏书、诏令皆征引儒学经典,以为根据。
在法律条文缺疏的情况下,经义就成为决疑断案的准绳。
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影响国家政治生活B.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C.儒学成为官吏选拔标准D.统治者推动儒学法制化6.西汉晚期,北方出现新的耕作法区田法,具体做法为:首先,将土地挖成带状低畦或方形浅穴作为耕种区,并进行深耕,不耕区外的土地;其次,在耕种区进行等距点播和适当密植;此外加强中耕除草、及时灌溉施肥。
区田法的出现()A.加速了经济重心向南方的转移B.进一步激化了人多地少的矛盾C.增强了小农经济抵御风险韧性D.反映铁器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7.春秋中期以前,工商食官。
春秋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者和商人大量出现,他们或“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或“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这种变化()A.巩固官营工商业的统治地位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态的形成D.改变了士农工商的次序8.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汉代关中水利工程修建,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使得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下列与汉代关中水利事业相关的有()①农民创造“井渠”②开凿郑国渠③王景治理黄河④合理规划灌溉渠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③④9.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据此可知,在秦朝()A.君主专制制度创立B.三省彼此牵制监督C.“三公”分工明确D.地方自主权力过大10.春秋时期,秦武公“伐邦、冀戎,初县之”;晋文公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以“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这些“县”的设置()A.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地方管理体制的变革C.维护了传统贵族的政治利益D.加剧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1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依我看来,农家所本最旧,这是隆古时代农业部族的思想;①次之,是游牧好侵略的社会的反动;②又次之,所取法的是夏朝;③及阴阳家又次之,这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最新,④是按照东周时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A.法家墨家儒家道家B.道家墨家儒家法家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墨家道家儒家法家12.如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
这变化()时期内容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別征收的。
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13.魏国李悝变法最早提出了“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在楚变法时,要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绝减百吏之禄秩”“以奉选练之士”。
以上规定()A.借鉴了秦国改革的经验B.具备了军功爵制的特点C.消除了西周制度的弊端D.催生了军人政治的局面14.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将法律条文铸于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贵族叔向以此举背离了“礼”的原则而强烈反对。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纷纷效仿郑国。
该材料表明()A.儒家思想是人心所向B.成文法的颁布符合新兴地主的利益C.礼与法之争开始出现D.严格执法是治国理政的最有效方式15.明洪武二十六年,在全国赋税收入中,粮食近2000万石,而钱钞仅46000锭,占赋税的比重不到1%.明中期后,银两成为主要的财政核算单位。
到清康熙中期,实物赋税与货币赋税的比例已达1:2.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B.货币发行制度出现重大调整C.财政收入支出已经基本实现货币化D.赋税征收与经济结构特征存在反差16.中国早期国家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材料表明()A.官员的素质对管理国家至关重要B.国家制度深受宗族血缘关系影响C.形成以分封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周朝治理国家注重实施仁政思想17.宋代,中小地主大量增加。
官田已不再是主要的土地占有形式。
大多数土地被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占有,形成私人田庄,有少部分土地归自耕农所有。
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A.精耕细作模式的优化B.农业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C.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18.19世纪30年代,有英国人描述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
既然拥有这样大宗的土特产和农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外地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这一描述反映了()A.中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特点B.英国向中国资本输出的原因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经济影响D.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的结果19.春秋初期,各诸侯国一直沿用西周的法律。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
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所制刑书“铸之于鼎”,正式公布晋国的成文法。
之后各诸侯国纷纷颁布本国法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各诸侯国间争霸战争频繁B.各诸侯国中央集权的加强C.周天子的权威得到了巩固D.西周的礼法制度遭到破坏20.氾胜之强调坚硬强地黑垆土耕后必须及时“平摩其块”,“勿令有块”;土性松散的土壤耕后必须“蔺(镇压)之”“重蔺之”。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
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
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对精耕细作的重视B.生产工具的革新C.农作物产量的提高D.耕作技术的进步21.如图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
画作反映了()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B.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D.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22.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整顿全国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郡国亦不得铸钱。
武帝以后100余年之西汉,共铸铜钱280亿枚,使国家财政得以安定富实。
由此可见,统一货币()A.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增加了百姓赋税支出C.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2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该诗体现了王、谢家族的衰落,其根源是()A.集权制度强化B.科举制度创立C.封建经济发展D.中央官制演进24.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东西方的人类文化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思想主题是“人类精神的觉醒”。
以下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思想主题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存天理,灭人欲”当D.“节用”“节葬”“非攻”25.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的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二.解答题(共5小题)26.请说出中国汉字的起源、发展脉络、并列举出你所熟悉的书法家(至少两位)。
27.简述中国古代思想演变历程。
(用思维导图书写)28.背诵默写:总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9.材料赵充国(公元前137年一公元前52年),西汉陇西上邦人,善骑射,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羌族叛乱,七十多岁的赵充国为掌握敌情,亲临边境。
到边境后,赵充国认为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
但大臣多有反对,赵充国反复陈述用兵利害,并建议“先诛先零(羌)”,宣帝采纳了赵充国之策。
赵充国领兵打败先零羌,又到罕、开羌地区,赵充国命令不得烧毁住所损害农牧,罕、开羌竞不烦兵而平定。
为彻底解决羌患,赵充国上奏:一、羌患“易以计破,难以兵碎”,我以为“击之不便”;二、罢骑兵,招募民众,“缮乡亭,浚沟渠”,进行屯田,只以少数骑兵卫护屯田者,“益积蓄,省大费”。
由于皇帝大臣反对,赵充国反复报告说:先零羌所剩精兵不多,汉军屯田,“内有无费之劳,外有守御之备”,敌胜利在望。
宣帝诏令辛武贤等出击,只取得小利,而赵充国不出兵,“所降复者得五千人”,于是诏令罢兵,留赵充国负责屯田。
神爵二年秋,羌族不少部落首领率众来降。
汉朝予以安抚,“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简析赵充国平定羌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充国治理羌患的意义。
30.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由于它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科举制形成之前,我国各封建朝代选用官吏曾采用过哪些制度?(2)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3)我们应如何评价科举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C5.A6.C7.B8.B9.C10.B11.B12.C13.B14.B15.D16.B17D18.A19.D20.A21.B22.A23.C24.A25.D二.解答题(共5小题)26.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发展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任意两位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