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馆藏的发展

现代图书馆馆藏的发展
现代图书馆馆藏的发展

现代图书馆馆藏的发展

摘要:文化需求的多样性给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只有真正满足了文化的多样化需求才能具有独特价值,成为社会尊重的文化形象。本文通过图书馆馆藏特色形成,对馆藏情报信息的收信整理、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馆藏;价值;藏书分类;书本资料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1

在人们的想象中,图书馆就是收藏书籍资料的地方,行行架架上都排满了书刊,藏书量也往往成为许多人衡量图书馆水准的单一标准。而且一提起图书馆收藏,许多人就简单的认为只是书籍和期刊两大类,但实际上,现代图书馆却囊括了范围广博的收藏对象:手稿、档案、照片、录音带、电影片,林林总总,难以胜数。

人们通过认识、研究各种不同事物而学习知识。为了能学到知识,他们阅读文本,审看或审听音像和音带,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图书馆资料用来作为学习的依据和理解的基础,看、读、听或体验一切影响者人们的知识和观点。教科书和百科全书为某一主题提供了入门资料;文学文本和评论文章为学习语言和文学提供了源泉;系列统计数据为计算和推理提供了输入资料;法令和案件汇编表明了法律;照片显示了人、地方和事件的面目;引文和出处得到了核实,等等。

图书馆藏书中收藏的多数材料不是原始资料,而是早就经过处理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编制指南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编制指南 0 指南说明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是一个图书馆以书面形式系统地确定本馆文献资源的长期发展策略以及具体实施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文献资源的类型和信息传播途径发展迅速,编制系统全面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对于在新形势下做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在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编制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组织编写本指南,供各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学校其他相关人员使用,为编制科学的、规范的和实用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提供指导。 制订本指南的目标是:⑴确定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指导原则和程序;⑵确定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文件的基本内容;⑶规范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文件使用的标准术语和代码。 鉴于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涉及图书馆工作的多个方面,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同时组织制订了《文献经费预算与分配方案编制指南》、《文献采选原则与标准编制指南》、《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电子文献发展政策编制指南》、《文献资源发展协作指南》、《馆藏复选指南》和《馆藏评价指南》,与本指南共同构成完整的文献资源发展指南系列,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提供更为详细的操作性指导。各馆在编制时,可根据本校本馆的实际情况,从中选取所需要的指南内容,制订详细的或简约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 本指南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其他高校图书馆可参照使用。 1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编制目的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是图书馆规划文献资源发展,合理安排购书经费的基本依据。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目的是: ⑴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和管理人员界定馆藏的性质、范围、发展目标和任务; ⑵明确参与文献资源发展各方的责任与分工; ⑶明确文献选择的标准与优先顺序,保证文献资源发展的一致性与平衡性; ⑷为文献经费预算和分配提供基本依据; ⑸为文献资源发展方面的馆际合作提供一个参照、交流的框架; ⑹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工具与培训手册。 2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编制原则 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指导,以所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和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计划和教师、学生的文献需求,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适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⑵评估现有馆藏,了解馆藏的基础与不足; ⑶明确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和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的责任,有利于各方之间的交流与配合; ⑷有利于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与协作,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软硬件建设系统

文档经典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软硬件建设系统 随着科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在整个社会工作生活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图书馆应该是服务性机构,不是学术机构.服务意识的建立可能不是一天能解决的问题,但必须要有这个意识.图书馆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责任,它是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馆藏的文献是作为图书馆的物质基础而存在,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图书馆不但保存手写和印刷的文献,还保存其他载体形式的资源,而且保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本文通过对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介绍,分析和阐述了图书馆管理软件和现代化的管理系统的应用。 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系统建设和管理过程存在重建设而忽视管理的现象,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社会图书馆,虽然都引进了较为先进的硬件设备,更新了管理系统,但这些硬件设备和系统并未得到最为合理的利用,建设与管理的不协调,阻碍着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又如,对于图书馆而言,能否将资源以最为充分的形式展现在需求者面前,是最为重要的,但现在很多图书馆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许多大型图书馆虽然已经有了检索系统,但是检索系统的完善性还有待考证,拥有检索系统的图书馆也很难做到把所有的资料全部录入到系统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资源的利用。再如,从本质上来看,图书馆实质上是一个服务系统,以为更多的需求者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但我国的大多数图书馆并没有形成这种服务理念,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够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改革的进程。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提升其服务水平,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 一、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图书馆的借阅人员,管理人员应做好自己的义务,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例如对借阅人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让借阅人员感到图书馆的热情服务。 二、以多媒体方式对图书进行管理。众所周知,现在以多媒体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比较成功的就是交通系统,图书管理可以模仿交通系统,就像网上进行买票一样,当借阅人员走出图书馆,可以自动扫取借阅人员的信息以及借阅书籍的信息,并且录入多媒体系统,以多媒体方式管理图书借阅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化图书的管理,我们需要从各个方便进行研究及建设,这是一个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条道路任重道远。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厦门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厦门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馆藏发展政策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规划性文件,目的是为图书馆馆藏的维护和发展提供政策框架。同时也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用以保证馆藏发展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最终使馆藏发展为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 本政策由厦门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委员会制订并监督实施。 一、前言 厦门大学是国家综合性重点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含55个系),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1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17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79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1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九五”“211工程”建设,11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11个创新平台和基地被列为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至2010年,规划在校学生35000人以上,其中本科生20000人以上,硕士生15000人以上,博士生2000人以上,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000人以上。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生均藏书量的要求,到2010年,图书馆总馆及各分馆的藏书总量应达到450万册以上的规模。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发展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厦门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厦门大学图书馆相应地力求建成高水平的研究图书馆。其馆藏发展活动应包括实体资源和虚拟馆藏的有机协调发展,也涉及区域性文献资源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全国性乃至国际性馆藏合作与信息共享活动的参与和推动。 二、馆藏发展的目标 厦门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的目标是: 1、配合学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将图书馆建设成一个以研究性馆藏为核心 的研究型图书馆,并确保馆藏发展与学科建设保持一致。 2、精心选择以获取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建设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馆藏,形成有 显著特色的优质馆藏结构体系。

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图书馆是一个孤立的实体,是一种使人类记忆得到保存的社会性质的机械装置,将图书中的内容复制到人们大脑中的一个工具。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应该符合时代进程。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的众多弊病不断暴露,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针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图书更新较慢的问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充分的应用信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从而降低图书采购成本,提高图书馆的提高整体水平。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近年来兴起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却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果,各大图书馆相继采用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之后都给自身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本文以分析传统图书馆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入手,重点分析新型的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并对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出更加贴合实际的创新型图书管理模式。 一、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现状 1、不重视全面平衡发展。各类型图书馆管理研究不平衡。环顾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领域,很多研究成果多倾向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成为图书馆

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关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成果相对不多,相对薄弱。作为国内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该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相对平衡。 2、忽视实践研究。没有健全的实践研究,对理论借鉴比较生疏。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将实践深入其中,对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没有提高重视,只是为了研究而进行研究。过多的理论研究占据近十年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半壁江山,而实践研究相对不足,也很少看到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这将导致今后图书馆事业的畸形发展。 3、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具备完善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的研究,研究内容和现代社会极不相符。多数有关图书馆的研究和如今图书馆的内外在因素极其不符,是一种非常被动的反应,没有针对环境变化而存在的主动性反应。不管是在图书馆业务管理上,还是知识管理的研究上以及关于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管理的研究,都缺少应有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即使有所涉猎,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少实践的根基,难见可以操作的方案。 二、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落后的原因 1、图书馆管理实践相对传。图书馆管理实践极大的影响了图书馆管理研究。即使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和方式,可是图书馆管理实践方面还

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0-03-10T14:17:02.53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2月上旬刊供稿作者:车新新 [导读] 在21世纪时代,是知识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 车新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摘要: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网络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世界各地的文献、数据等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在进行着全球性的共享与传播。世界各国都纷纷启动了自已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由于缺少特色信息资源和特色信息服务,造成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用户难以查找。很难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因此,怎么建立一个有特色化与信息化的数字图书馆、独树一帜的数字馆藏成为各高校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特色化信息化数字图书馆 1 走特色化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21世纪时代,是知识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高校如果没有特色信息资源就无法吸引读者,无法起到让读者认知的过程,就会失去数字图书馆应起的作用。也就失去了数字图书馆的价值。在任何时候,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生命力,有了特色就有了竞争力。 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学科建设,科研重点,普及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及本校的资源优势。把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理念、信息资源,文献资源等,利用技术手段建设成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形面多元化,多学科,多层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资源格局。开展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服务,更科学、更有效的合理利用文献资源、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需要。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它整合了海量资源、多元化服务,使以往分散的资源和服务衔接起来,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加强对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研究是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新技术是数字化的关键,没有它们的支持,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定位、功能要素、内容结构、特点及设计原则等内容入手,可以从数据集成、管理集成和服务集成三个方面探讨 1.1 数据集成数字化图书馆对于存储系统的需求是数据集中存储,有较高的可用性、扩展性、便于管理等特点。可以开发一些新兴的数据集成方式(如长城集团的SAN存储技术,SAN就是采用将信息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分开,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存储设备的直接存取访问,这种通过网络实现对存储设备的直接存取,把存储设备当作标准网络设备的新的网络存储方式。) 1.2 管理集成系统依托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基础,实现数据全MARC存储,标准MARC著录功能,实现了全MARC著录和条目式著录并存;在传统的C/S与B/S相结合的系统模式下新增在线流通功能,为系统最终实现纯B/S结构奠定了基础;在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的对特色馆藏图书、期刊及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对特色的馆藏图书进行整合及深层次加工,分析,建立专题性资料库、全文特色安生据库,并提供目录体系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等。 1.3 服务集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的相互渗透、连接,已形成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网络。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只对单一的载体所含的信息感兴趣,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得到满足。用户关心的不再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是对其获取的结果感兴趣,他们往往要求图书馆能够围绕他们关心的信息提供一系列信息资料,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取决于图书馆能否提供他们所需的全方位信息。信息资源分布的分散性和信息技术利用的分离状态使图书馆的作用凸现,而集成化图书馆服务可以按个性和客观需求,在网络环境下集中获取所需信息。服务要求集成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供服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全面、丰富性;二是能满足信息用户对信息类型和信息媒体多样化的需求,如提供包括文字型、数据型、图像视频型、音频型、软件型等各种数据库等。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探讨,足已说明数字图书馆是一项高新技术所支持下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对将来知识的大量获取及学术交流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发展好高校数字图书馆是每所高校的重中之重。 2 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化及信息化建设要根据各专业特色进行数字化建设,为达到读者要求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2.1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定位一定要准确,要“因校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各馆的重点特色化建设中去。要充分的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学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密切围绕本馆资源优势与核心群体实际需要进行考察、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利于本校发展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 2.2 统一标准严格规范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实现共享的关键。标准化建设主要指在数字化文献的采集与一次、二次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网络传输协议、数据通讯格式、数据加工标准和有关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等标准化原则和要求,确保数字信息资源符合网上传输与资源共享要求。只有按标准建设的数字资源才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才能在网络上流通无障碍,真正实现“虚拟馆藏”的共享服务。所以学校在建数字图书馆初就要非常重视标准化建设。 2.3 要统筹安排共建共享,统一经费使用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起相应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统筹安排,共享共建。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不断地协调资源建设,走联合之路,互通有无,发挥高校图书馆界的整体优势。建立与社会之间、校际之间、馆际之间的共享通道。在经费管理使用中,要抓住重点,体现核心。以满足读者为已任。 2.4 数字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建设数字图书馆中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及专业知识,又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系统维护技术。所以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大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要求。 3 结论 特色化的数字图书馆是各高校发展的必然,对高校有深远的意义。学校应抓住机遇,加强资金投入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各高校数

高校重点学科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张勇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4T o tal N o.274 高校重点学科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张 勇 (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 116025) 摘 要:通过阐述高校重点学科的重要性,分别从重点学科馆藏发展目标、发展基本原则、馆藏级别的划分和馆藏文献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针对重点学科馆藏发展政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图书馆;馆藏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118—01 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发展水平是学校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学要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所依靠的就是重点学科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必须要为其发展保驾护航,其馆藏建设必须要达到高水平的研究型图书馆。 1 重点学科馆藏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配合学校建设重点学科的发展目标,将图书馆建设成一个以研究性馆藏为核心的研究性图书馆,并确保馆藏发展与重点学科建设保持一致。精心选择以获取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形成有显著特色的优质馆藏结构体系。促进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协调发展,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发展与整合,建设优质、充裕、合理、适用的地区性信息资源中心。 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所以针对重点学科馆藏建设更是要遵循基本原则。 重点学科馆藏发展必须以学校的重点学科发展方向、目标、价值和重点为归宿; 重点学科的馆藏发展必须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重点学科的馆藏发展要根据学科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综合考虑资源的本事价值,使用价值及本馆经费情况等因素确定馆藏复本; 注意电子文献和印刷型文献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尊重知识产权,杜绝盗版文献的收藏。 2 重点学科馆藏级别划分 2.1 特色收藏 对于学校的重点学科要做特色收藏,有关其资源要全品收藏,形成完整的特馆藏。特色资源库的构建着重强调是工具书性子的资源,由于工具书具有受众面广、学科涵盖内容全等,如果就某一类型工具书进行收集形成特色资源,既丰富了馆藏又方便老师利用。例如文史资料库,东北地区的包括省、市、县制。 2.2 研究收藏 对于学校重点学科的科研专著、研究报告、发明成果、科学实验结果等一些重要学术性参考资料,此外包括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性期刊、专业性的学科索引材料等等。研究级收藏构成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的核心馆藏,是重点采选领域。 2.3 基础级收藏 满足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所需专业性资源以及相关的学习参考性资源,一般是指有关某一学科的基础性资源。在学术深度上要低于研究级资源,主要包括一些学科的基础性论述、专业基础性期刊、与学科有关的参考性工具等。对一些学科相关的文献资源,可少量选择性收藏,而且要随着学校学科的变动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3 重点学科馆藏文献的选择 3.1 纸质文献的构建 针对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相关领域的学者、知名出版社、知名的期刊。而且每个学科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性,系统性用曲线来表示更加直观。在采购过程中要针对其专家学者和相关出版社采购。在收藏的年代分配上更是应该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对于自成体系的学科更好要保证不同时间段,不同的理用用书和期刊。 中文图书的收藏要注意两个方面: 采选的对象; 复本标准。在采选收藏的时候对重点学科专业的课程资源、学术性研究专著、大学层次的通识读物等作为重点采选对象。对于复本问题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一个相应标准。但是对于重点学科中文图书的采选复本应该高于平均复本量。 对于重点学科外文图书的收藏应该采选有学术性价值的外文图书。以英文图书馆为主,视学科专业相关性可适当引进其他语种的外文图书。以采购专著为主,兼购会议录、论文集,教材一般不需要原版引进。在确定有必要的情况下采购部分工具书,多卷书和部分连续出版物。对于外文原版图书实行零复本的标准,优先采购平装本。并且可以通过赠书、交换、中转站等渠道获得国外图书。 由于中文电子期刊的飞速发展,所以在期刊的订购上我们优先要选择重点学科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收藏。并且在订购的时候一定要争取各个学科意见及时调整期刊种类,尤其是学术性期刊和外文期刊。注意纸本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协调。逐渐减少同种期刊两种形式并存情况,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严格控制复本订购。从经费合理角度,每年必须重新审订新一年的期刊订购,尤其是注意学校新增的重点学科的需求。 3.2 电子文献的构建 数据库馆藏选择首先要满足重点学科的需要。在印刷资源和电子资源上优先选择数据库。要加强数据库的评估,保证资源质量和稳定的用户群。并确保数据库的配套硬件建设,和专门的负责人保证数据库正常使用。自建数据库是一种必然,学科馆员要加强网络免费资源收集整合,可以将平时工作中发现挖掘出来的资源和免费获取网站充实上来,以便资源的维护和读者更好地利用。在网络环境下,重点学科的科研对文献信息的(下转第120页) ? 118 ? 收稿日期:2012-09-19

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

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

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创新和发展 昆明市官渡区图书馆罗维2012/10/17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创新服务;数字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 挑战。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已成为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因为,服务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而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又在于完善服务管理,更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模式。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必须从人——馆员入手,解决好馆员的认识、素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服务创新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为图书馆开展情报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社会网络化的日益普及,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等正在发生着变化。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连通网络,就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既简便又省时,这是图书馆所不及的。同时,围绕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服务于各种不同社会信息需求的各种信息机构也应运而生,同样呈现着急速发展的趋势。一句话,当今社会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或者说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因此,图书馆人员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强化竞争意识。 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并不是要求每个图书馆人员都刻意标新立异,另搞一套,而是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标准的更新和创新。通过更新观念,使图书馆人员主动为社会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在广阔的信息服务中走出自己的新路子。这是实施服务创新的“源头活水”。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内容只有具备了“快”、“新”、“精”、“细”的要求时,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创新。因此,图书馆必须深化信息服务内容,充分挖掘馆藏实体资源和虚拟网络资源的内在价值。这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质内容。传统和现代互为促进,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 2 服务创新的理念 服务理念直接制约着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和服务标准,因此图书馆服务创新应从理念创新开始。 2.1树立“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书为本”,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围绕着书而展开.从采集到编目,从典藏到借阅,工作重心在“藏”上。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是“以人为本”,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二者缺一不可。“以人为本”应当贯穿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其核心是“读者第一”,其终极目的是读者的需要,其实现的过程是尽最大可能地方便读者。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不因其经济、身份、个性、成绩的差异、身体的差异、感情的亲疏而厚此薄彼、区别对待。因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特别是对某些身心不健康者,决不能表现出轻视和反感的态度,相反,更应该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让其感到受尊重和被重视。 2.2图书馆员角色的重新定位。多年来,不少图书馆热心于为读者找书、藏书的传统模式资源管理,图书馆充当的是把东西管好的“看摊儿”工作,藏书

图书馆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中心,与教学、实验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 教育部《普通高校图书馆工作规程》(2015年修订)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传统图书馆以“藏书”、“借阅”和“内部业务”为三大主要功能。信息化时代,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信息的急速更新使传统的以“藏”为主的运作模式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如馆藏的空间不足、信息资源更新速度跟不上等。读者通过网络能更快、便捷地获取信息也导致图书馆使用率降低。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对图书馆进行革新,以适应时代转变。当下,高校图书馆的发成呈现出使用与管理一体化、实物馆藏与电子信息一体化、空间布局开放灵活化、多功能信息综合化四个特点。 (一)图书馆功能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承担了更多的职能与服务。 1.资源中心 图书馆早期的发展都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主体。古代图书馆主要担负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能,这随着时代的发展仍然没有改变,只是由于技术的进步,馆藏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趋向多元化。同时,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的资源可以在网络上得以共享,让使用者能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信息,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2.学习中心 高校图书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对安静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进入状态,全神贯注地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图书馆的阅读空间学习和完成作业,此类行为从表面上看与一般性阅读极为相似,但实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有限,重点是利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空间。

现代图书馆设计理念

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图书馆建筑作为一座城市或一所学校的文化景观,不仅承载着愉悦身心、满足审美需求的重任,还是传承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载体,其设计理念体现了时代对文化建筑的客观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逐渐渗透到建筑领域,图书馆建筑越来越关注人、自然环境、科学管理及未来发展等因素,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生态化、开放化、智能化、标志化等理念。 一、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要,遵循方便、舒适、实用的设计原则,从选址、功能划分、文献布局、家具摆放到局部设计等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髓,为使用者营造自由舒适的文化环境。 1、方便原则 从选址设计来看,以节约读者时间,便于读者通达为目的,公共图书馆通常设在交通便利、居民集中、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段,高校图书馆则选择校园整体规划的中心地带,如正在建设的广州市新图书馆设在该是未来的文化和上午中心珠江新城,获得国家建设部鲁班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建在学校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是师生来往的中心地带,学生三点一线必经之地,而山西太原市新图书馆因公共交通不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读者较少,从进出口设计来看,以易于进出、安全高效为目的,高台基多台阶的入口设计正在被摒弃,代之以平易近人、省时省力的低入口设计,如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省的图书馆建筑大多符合这一原则,从门厅设计来看了,以空间开阔、便于人员分流为目的,设计中不仅考虑门厅的多功能特征,还考虑水平方向的人流畅通,以及从水平到垂直交通转化的方便快捷程度,如北京首都图书馆、浙江万里学院钱湖小区新馆门厅宽敞明亮,转换楼梯醒目可见,从功能区域设置来看,体现在卫生、复印、咨询等非弹性空间的处理恰到好方便查找,方便利用,如深圳大学图书馆将这些功能区域设在每层平面空间的四个角上。 2、舒适原则 作为学习、研究、娱乐、休闲、交流的场所,图书馆内部空间和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读者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状态。因此,强调舒适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充分体现。首先从休息场所的设计来看,现代图书馆建筑更加注重休闲空间的设计与利用,从封闭的咖啡厅、茶室到开放的小憩区,读者可以在长时间阅读后放松自己,如同在家中一样舒适。其次,从家具的设计来看,引入了人体工程学原理,从书架和阅览桌椅的高度、结构到色彩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不仅有利于读者的身心健康,还能有效减轻读者的心里压力,延缓疲劳的出现。 3、实用原则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通常吸收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由于他们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了解图书馆的使用状况与发展方向,能够保障建筑设计的实用性。首先从空间设计来看,现代图书馆建筑不再一味追求高达与堂皇,而是更加关注使用效果,整体设计一般不超过6层,内部净层高不超过—米,既可节约建造与运作成本,又能满足读者视觉需要,方便读者利用。其次,内部区域分隔合理,工作区与阅览区闹静分离,设备、多功能厅、卫生间等非弹性空间相对集中,通道设置科学实用,书刊流、读者流与工作人员流互不交叉,有效提高了内部空间的抗扰能力。 二、生态化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英、美、法、荷兰、日本等国家纷纷建造了生态图书馆,我国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建筑也引人了生态化设计理念。生态化设计遵循节

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的探讨

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的探讨 摘要:文中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目的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储存和媒体多样化,对不同的媒体采用不同的存储与压缩方式,根据不同的读者拥有多种语言检索,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导航式和个性化服务,分析了数字图书馆模式的组成即:网络和通讯;信息资源,数据库管理和检索系统以及附加的咨询系统。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和规X,采用不同的元数据格式,利用网络接口等功能全文检索信息资源。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读者信息资源数据库 每个读者都有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书刊,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经历,但是数字图书馆却是内容无限、图文并茂、无边无界的数字化的空间。对数字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或者仅仅建立一个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怎样才是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含义呢?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一种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分布的大规模和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一致性的访问,并获取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资料。 一、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数字图书馆海量存蓄和媒体多样化 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是数字信息资源。由于社会的进步促使信息产量飞速增长,网络的普及和

电子出版物等及科技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更便利。这样的形式对图书馆来说信息的收集量,处理量和储存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大。从图书馆存储信息的度量单位由kb、mb、到cb、tb甚至pb 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需要拥有海量存储的极好例子。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三维体、虚拟空间等。对于这些不同的媒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件存储格式和压缩方式,目前,常见的在电子图书采用的文件格式txt、doc、pdf、html、sgml、xml、wav、mp2、gif、jpeg、mpeg等。这些媒体信息仅仅对其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对信息内容加以再加工,根据各种媒体的特性进行标引、数据加工、限制、缩放等。 2.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和管理方法 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是运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已经突破了数字信息存放的地点的限制,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我们还是需要人为的加上一些限制,必须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在数字图书馆中也应根据各种应用本身的需要来划分不同的层次,网上用户的使用层次也根据各馆的政策和规定检索不同层次的信息。读者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中,往往被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所束缚,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使用性,无法更好的发挥。而数字图书馆已远远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数字图书馆有

浅谈现代化图书馆理念的应用

浅谈现代化图书馆理念的应用 当前,高校图书馆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理念应用的核心。本文以内蒙古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分析当前图书馆管理现状入手,探讨了影响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有必要将现代化理念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建设与管理,并介绍了现代化图书馆理念的内容和应用目标实现的途径。 标签: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理念;读者服务 0 引言 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资源门户,在促进日常教学及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日趋丰富和多样化,馆藏资源的深度与广度也日益增加,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代高校图书馆设计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将现代化图书馆理念应用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之中,建设“以人为本”的数字化、信息化图书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分析及问题 1.1 现存图书馆管理体制有待改善 图书馆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教育机构,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这种体制下,高校图书馆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多为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这一制度虽然可以很好地发挥部门内的专业作用,但由于实行分割式管理,各职能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且协作配合性较差。图书管理层各司其职,管内日常事务需要向部门直属上级汇报,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上级领导及管理层的工作负担,致使整个机构工作效率下降,从而带来了大量的工作积压。此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也有待转变。当前多数高校已经完成了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改造,将数字化、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应用于图书馆之中,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高校图书馆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文献资源利用率不足是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足40%,接近60%文献资料处于闲置状态之中。这也印证了高校图书馆图书闲置率、拒借率高,流通率、使用效率低的现象。传统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上多以数量大、品种全、收藏多为追求目标,并没有真正关注到读者的需求,致使图书馆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购置的图书藏于馆中无人问津,造成了大量图书无人问、大批读者无书读的现象。

谈谈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谈谈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图书馆可以有效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满足目前的生活状态。我国建设的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知识信息,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以及开展社会教育等任务。因此,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也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模式,丰富自己的功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55.75 引言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国才正式有了互联网,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重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公共图书馆进行改革,不断进行创新优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也使公共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公共图书馆也必须要进行转变,将实体与网络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适合目前社会形势需要的公共图书馆。 1 公共图书馆与战略管理理论 1.1 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 “战略”一词最早是由军事领域引进,逐渐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创新,“战略”已经成了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理论。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应用战略管理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安索夫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由。管理人员为了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对经营活动进行指导。 战略资源就是对自然、人工资源的统称。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资源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技术、教育、服务、人才以及馆藏等等。公共图书馆实施战略管理,就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发展不受阻碍,所以在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会开展战略制定、评价的工作。 1.2 战略规划定位分析 (1)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必要性。第一点,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要开展战略规划。发展战略与发展环境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环境发射改变,相应的战略也必须要进行调整。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通过战略思维开展规划工作。 (2)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际体现。战略规划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面对所有复杂的环境。实际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团队主要是由图书馆人员以及其他的利益组成,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对图书馆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之后据分析结果对目标进行确定。 2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 2.1 宏观外部环境 (1)政治环境。自建立公共图书馆一来,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传承人类文化,在保存的过程中起到社会教育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作用,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2013年文化部颁布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早《规划》中对公共图书馆进行了明确指示,公共图书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主要阵地,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在2015年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强调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免费开放工作、统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对公共图书馆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优化;从法律体系、人才建设、以及财税上有效保障了图书馆服务。(2)经济环境。

数字图书馆业务技能竞赛样题精修订

数字图书馆业务技能竞 赛样题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第一期样题 一、选择题 1、自建数字资源包括自主或联合数字化、( )、专题导航等方式建设的数据库和数字文献。 A.征集 B.网络信息采集 C.交换 D.捐赠 2、国外主要采取哪几种方式解决数字出版物的呈缴问题? A.法定呈缴,协议呈缴,补偿呈缴 B.法定呈缴,协议呈缴,自愿呈缴 C.强制呈缴,协议呈缴,自愿呈缴 D.法定呈缴,补偿呈缴,自愿呈缴 3、元数据一般分为( )、管理型元数据、结构性元数据、保存性元数据等等。 A.内容元数据 B.描述性元数据 C.资源集合元数据 D.数字对象元数据 4、图书馆文献利用率的计算方法是一定时间内(

)除以全馆藏藏文献总件数。 A.用户借书总册数 B.用户阅览期刊总件数 C.用户阅览文献总次数 D.用户借阅文献总件数 5、从馆藏文献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是? A.中国国家图书馆 B.美国国会图书馆 C.英国不列颠图书馆 D.法国国家图书馆 6、下列对于元数据描述不正确的是() A.metadata B.data about data C.一定是数字形式 D.可来自不同的资源 7、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按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它属于: A.系统软件 B.应用软件 C.中间件 D.数据库 8、是Internet 中主机的(): A.IP地址 B.域名 C.用户名 D.网关 9、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十二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目标。

A.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加快推进 B.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C.服务网络惠及全民 D.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 10、网络资源采集在实际操作中应考虑四项策略,下面不属于采集策略的是。 A.按需采集策略 B.互补性策略 C.独特性策略 D.动态更新策略 二、判断题 1、数字馆藏是指图书馆馆藏中所有的数字资源,包括图书馆本地拥有的获取一定期限使用权的数据库和数字文献。 2、图书馆文献保障率是一个衡量馆藏文献量占全部出版文献的比例的指标。 3、我国文化部组织的历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没有对乡镇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 4、图书馆因其服务的公益性可以将馆藏图书数字化后通过互联网向读者服务。 5、wifi是用于移动通信的技术。 第一期样题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

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软硬件建设系统

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软硬件建设系统 随着科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在整个社会工作生活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图书馆应该是服务性机构,不是学术机构.服务意识的建立可能不是一天能解决的问题,但必须要有这个意识.图书馆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责任,它是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馆藏的文献是作为图书馆的物质基础而存在,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图书馆不但保存手写和印刷的文献,还保存其他载体形式的资源,而且保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本文通过对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介绍,分析和阐述了图书馆管理软件和现代化的管理系统的应用。 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系统建设和管理过程存在重建设而忽视管理的现象,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社会图书馆,虽然都引进了较为先进的硬件设备,更新了管理系统,但这些硬件设备和系统并未得到最为合理的利用,建设与管理的不协调,阻碍着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又如,对于图书馆而言,能否将资源以最为充分的形式展现在需求者面前,是最为重要的,但现在很多图书馆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许多大型图书馆虽然已经有了检索系统,但是检索系统的完善性还有待考证,拥有检索系统的图书馆也很难做到把所有的资料全部录入到系统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资源的利用。再如,从本质上来看,图书馆实质上是一个服务系统,以为更多的需求者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但我国的大多数图书馆并没有形成这种服务理念,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够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改革的进程。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提升其服务水平,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 一、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图书馆的借阅人员,管理人员应做好自己的义务,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例如对借阅人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让借阅人员感到图书馆的热情服务。 二、以多媒体方式对图书进行管理。众所周知,现在以多媒体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比较成功的就是交通系统,图书管理可以模仿交通系统,就像网上进行买票一样,当借阅人员走出图书馆,可以自动扫取借阅人员的信息以及借阅书籍的信息,并且录入多媒体系统,以多媒体方式管理图书借阅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化图书的管理,我们需要从各个方便进行研究及建设,

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变化及其优化配置

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变化及其优化配置 摘要:信息资源配置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业务工作。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的最新变化,从学科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资源类型结构几个维度来考察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影响。从保存与利用、类型结构的配置、经费预算的比例、共建共享的实施来提出信息资源配置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资源结构 1、信息资源配置 资源是指可供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1】因此,资源的配置问题就是有限的资源的分配问题。 信息资源是指文献资源或数字资源,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是图书馆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基础,是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物质保障。但是,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和读者信息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不可能全面占有所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人们的信息资源需求为依据,以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为指针,调整当前的信息资源分布和分配预期的过程;也是按一定的原则和模式,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将业已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源合理分布和存贮在不同信息机构的一种信息活动;还是一种既包括对现有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还包括对潜在或新产生的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的信息活动。”【2】 2、馆藏资源结构的变化 信息资源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对于它的构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划分。常见的有学科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和文献类型结构。 2.1学科结构 学科构成是藏书结构最基本的要素。如何划分藏书的科学范围。制定一个学科齐全、粗细适度、科学合理的统一的学科框架来规范藏书的学科结构,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我国图书馆界认为,应以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采用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为基础,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专业日录和国外学科划分的一些标准。公共图书馆是服务于特定区域的综合性图书馆,相对于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来说,学科结构覆盖面相对全面。但是,根据各馆馆情和读者需求情况,也有重点学科之分。一般来说,公共图书馆经济、文学、工业技术、政治法律等社会热点学科收藏量比较大,自然科学中航空航天、军事、环境科学等冷门学科收藏量比较偏低,这也是和市场出版量以及读者需求相对应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学科结构并不是一个定量,而是复杂发展、动态变化的。特别是新兴学科的突起和读者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图书馆学科结构异动,影响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例如,信息技术科学在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出现了大量学科文献,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分支。人类社会的进步,一定是经济水平伴随着社会和文化共同进步。文化领域的发展和繁荣,新兴学科和优质文献不断涌现,一些传统学科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知识领域的学科变化将会是个持续的、渐进的、多层次的发展过程。 2.2等级结构 等级结构是指图书馆根据信息内容的水平程度及读者需求的不同层次,相应地划分出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