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医药研发创新研究报告-亿欧-2018.3-64页
2018年创新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创新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cee0dd08a1284ac8504336.png)
2018年创新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创新路径雏形初现,估值重要性彰显 (6)一、我国创新药行业发展: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6)二、创新药企业发展路径初探 (10)三、合理估值具重大意义 (15)第二节常见国际药品估值方法和影响估值的因素 (20)一、常见国际药品估值方法 (20)二、影响估值的因素 (24)第三节中国环境下的新药估值体系 (30)一、中国药品领域和国际的不同 (30)1、新药上市时间相对于国际滞后 (30)2、临床数据可及性中美存在巨大差异 (31)3、Me-too药物难以评估 (35)4、中美医保制度差异导致新药上市后放量速度差异 (36)二、两段法评估体系 (39)1、“双阶段评估模型”介绍 (39)2、“双阶段评估模型”案例分析 (40)(1)高价值新药项目案例 (40)(2)中高价值新药项目案例 (42)(3)中高价值新药项目案例 (45)第四节国际药品交易数据总结和趋势判断 (49)一、单笔交易金额陡升,大交易涌现 (49)二、BigPharma占据主导 (50)三、大金额交易涌现 (51)四、肿瘤占据主导,早期项目受追捧 (51)五、PD-1/PD-L1靶点药物成为热门交易 (54)第五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59)一、恒瑞医药 (59)二、康弘药业 (60)三、东阳光药 (63)四、石药集团 (64)第六节小结 (67)图表1:近年来新药研发环境显著改善 (6)图表2:“十三五”有望获批的重大新药创制品种 (9)图表3:中国创新药企业发展路径模式 (10)图表4:2000年以来辉瑞主要并购案例梳理 (13)图表5:2000年以来辉瑞股价走势 (13)图表6:立普妥历年销售额(亿美元)及增速 (13)图表7:2000-2016年辉瑞营收及增速 (14)图表8:2000-2016年辉瑞净利润及增速 (15)图表9:合作项目与非合作项目的成功率对比 (16)图表10:合作项目与非合作项目不同阶段的成功率之差 (17)图表11:1999-2014年中国新药研究部分成果交易情况梳理 (18)图表12:创新药研发历程 (20)图表13:创新药开发各阶段成本估算 (21)图表14:创新药价值评估原则 (25)图表15:新药研发临床各阶段平均成功率 (26)图表16:2015-2016年各阶段项目开发情况 (27)图表17:2007-2016年全球临床阶段在研项目总数 (27)图表18:中国新药上市所需时间 (30)图表19:2000-2017年ClinicalTrials注册临床试验数量及增速 (33)图表20:ClinicalTrials注册临床试验开展地区统计 (33)图表21:ClinicalTrials注册临床试验来源国家/地区分布 (33)图表22:2005-2017年ChiCTR注册临床试验数量及增速 (34)图表23:First-in-class药物市场占有率有更明显优势 (36)图表24:2009-2015修美乐美国销售额(亿美元)及增速 (38)图表25:2011-2015修美乐国内销售额(万元)及增速 (38)图表26:药物投资的双阶段模型示意图 (40)图表27:西达本胺新药价值的双阶段模型评估 (42)图表28:西达本胺新药价值的双阶段模型评估 (44)图表29:瑞格列汀新药价值的双阶段模型评估 (48)图表30:2011年-2015年大型药企许可证交易数量及占比 (49)图表31:2011年-2015年大型药企许可证交易金额及单笔交易金额 (49)图表32:2011年-2015年大型药企许可证交易拆分 (50)图表33:2011年-2015年大型药企许可证交易金额拆分 (51)图表34:2011-2015大型药企Liscenseout交易分析(按治疗领域划分) (51)图表35:2011-2015大型药企Liscensein交易分析(按治疗领域划分) (52)图表36:大型药企许可证License-in交易研发阶段拆分 (52)图表37:大型药企许可证License-in交易研发阶段拆分(区分治疗领域) (53)图表38:全球TOP10公司在PD-1/PD-L1开发状态 (54)图表39:近年来不同靶点交易量 (55)图表40:百济神州在研药物管线 (58)表格1:2015-2016年药品政策法规密集出台 (7)表格2:2016年制药行业VC/PE案例 (7)表格3:中国部分创新药企业概览 (11)表格4:全球著名创新药企市值及营收情况 (16)表格5:2002-2012年期间全球著名药企上市新药及研发投入情况 (20)表格6:新药研发项目常用5种估值方法对比 (22)表格7:新产品项目不同阶段的税后贴现率 (24)表格8:2001-2016年全球在研项目总数(个) (25)表格9:全球药企在研产品线估值前10名(NPV) (28)表格10:TOP20在研新药NPV (29)表格11:部分新药中美获批上市时间差情况对比 (31)表格12:ICTRP检索入口数据提供方基本情况 (31)表格13:美国医保项目及用药情况简析 (36)表格14:几种治疗TCL药物核心信息梳理 (41)表格15:上市DPP-4抑制剂类药物信息梳理 (43)表格16:上市DPP-4抑制剂类药物信息梳理 (45)表格17:国内DPP-4新药在研情况梳理 (47)表格18:经过双阶段模型评估的国内部分研发项目 (48)表格19:2016年前十大合作交易(按照总金额排序,单位百万美元) (54)表格20:PD-1/L1国内企业研究进展(不完全统计) (56)表格21:恒瑞医药在研产品梳理 (60)表格22:康弘药业在研产品线 (61)表格23:东阳光药在研产品线 (64)表格24:石药集团在研1类新药已进入临床品种 (65)第一节创新路径雏形初现,估值重要性彰显一、我国创新药行业发展: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近年来,我国新药研发环境显著改善,一方面,国内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支持政策正处于密集发布期,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都将生物医药作为最优先发展的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从2011年开始一年申报一次,重点扶持生物技术药物创新。
2018全球医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全球医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7e1439ff00bed5b9f31dcd.png)
2018全球医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2018年12月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4 - 海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图表目录表1、2015年-2018年药品审评审批政策 .............................................................. - 6 - 表2、优先审评发布进展 ......................................................................................... - 7 - 表3、优先审评代表品种获批上市的时间(天).................................................. - 8 - 表4、一致性评价关键政策梳理 ............................................................................. - 8 - 表5、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发布进展 ..................................................................... - 9 - 表6、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品种与竞争格局(一致性评价数据截止2018.11.15) .................................................................................................................................. - 13 - 表7、竞争程度决定基药中标价维护能力(2011-2013年) ............................. - 18 - 表8、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药品结果 ........................................................... - 21 - 表9、基本药物目录调入和调出的标准 ............................................................... - 23 - 表10、部分重点公司品种调入基药目录情况...................................................... - 25 - 表11、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新纳入基药品种.................................................. - 26 - 表12.港股医药板块近一年收入利润增长 ........................................................... - 29 - 表13. 港股医药公司和子版块上半年业绩情况.................................................. - 29 - 表14:已披露三季报香港上市公司业绩情况...................................................... - 30 - 表15:2018年港股上市医药公司新药及仿制药上市一览表 ............................. - 31 - 表16. 2018年港股医药板块部分新上市独角兽公司一览 ................................. - 32 - 表17.港股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情况总结(截止2018.11.23) ................. - 32 - 表18.港股医药公司和子版块估值情况 ............................................................... - 34 - 表19:全国性流通商业2017-2018Q3收入利润情况 .......................................... - 37 - 表20:各省市完全执行两票制的时间 ................................................................. - 37 -图1、国家医疗保障局职能整合 ........................................................................... - 11 - 图2、分级诊疗解决医疗供需矛盾 ....................................................................... - 27 - 图3、医生资源是医疗体系的核心 ....................................................................... - 27 - 图4、全国各地分级诊疗政策措施最新进展 ....................................................... - 28 - 图5、上海“1+1+1”模式示意图 ......................................................................... - 28 - 图6、我国医联体合作示意图 ............................................................................... - 28 - 图7.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亿元) ................................................................ - 39 - 图8. 配方颗粒销售额占中药饮片比例 ................................................................ - 39 - 图9.复星医药(2196.HK ) .................................................................................... - 43 - 图10.中国中药(0570.HK ).................................................................................. - 43 - 图11.康哲药业(0867.HK ) .................................................................................. - 43 - 图12.石药集团(1093.HK ).................................................................................. - 43 - 图13.国药控股(1099.HK ).................................................................................. - 43 - 图14.中国生物制药(1177.HK )* ........................................................................ - 43 - 图15.三生制药(1530.HK ).................................................................................. - 44 - 图16.绿叶制药(2186.HK ).................................................................................. - 44 - 图17.华润医药(3320.HK ).................................................................................. - 44 -。
2018年化学制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化学制药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bf4316bb68a98271fefa65.png)
2018年化学制药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3月正文目录一、新药研发成本攀升和专利悬崖助推CMO行业发展 (5)(一)医药合同外包贯穿整个医药生命周期 (5)(二)CMO能显著降低制药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6)(三)多驱动因素助力CMO发展 (8)1、新药研发成本攀升,成功率不断下降 (8)2、专利悬崖冲击制药企业 (13)3、中小型研发企业的不断增加为CMO企业提供新机会 (15)(四)CDMO和产业链延伸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16)1、产业链不断延伸:临床前CRO及API业务 (17)2、参与方式的变化:CDMO(医药定制研发生产) (18)二、全球CMO市场分散,向新兴市场转移 (19)(一)全球CMO市场增速较快 (19)(二)CMO行业集中度低,整体向中国印度转移 (20)三、国内CMO市场快速发展,MHA和快速审批进一步助推 (24)(一)国内市场占比不断提高 (24)(二)多优势加速国内CMO行业发展 (26)(三)多重政策共同驱动CMO行业发展 (28)1、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MAH)加速商业化订单承接 (28)2、优先审批为海外创新药的CMO供应商打开了成长空间 (33)四、多因素共同打造核心竞争力 (35)五、国内CDMO巨头各有千秋 (38)(一)相较国外CMO巨头,国内公司发展可观 (38)(二)凯莱英(002821.SZ) (40)(三)博腾股份(300363.SZ) (44)(四)合全药业(832159.OC) (45)六、风险提示 (48)(一)创新药物投入及外包比例不及预期 (48)(二)临床前期阶段项目风险 (48)(三)商业化阶段项目风险 (49)(四)知识产权风险 (49)(五)未能通过国际药品监管部门持续审查的风险 (49)(六)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 (50)图表目录图1:医药外包贯穿整个医药生命周期 (6)图2:再低成本国家进行外包生产能够降低15%的总成本 (7)图3:CMO有效降低药企生产成本 (7)图4:CMO强专业性提高生产效率 (8)图5:全球在研新药数量变化(个) (9)图6:不同阶段的全球在研药物数量 (9)图7:新药研发成功率(%) (10)图8: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药研发成功率(%) (10)图9:全球新药研发支出(亿美元) (11)图10:新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 (11)图11:2016年TOP12制药巨头药品投资回报率降至3.7% (12)图12:新药的平均销售峰值预期 (12)图13:立普妥历年全球销售金额(亿美元) (14)图14:创新药专利到期后对其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十亿美元) (14)图15:全球拥有在研项目的制药公司的数量变化 (15)图16:医药领域风险投资情况 (16)图17:医药CMO行业市场格局 (17)图18:合全为Xermelo提供的API订单数量变化 (18)图19:全球CMO市场容量(亿美元)及其增长率(%) (20)图20:全球CMO公司所占市场份额 (21)图21:全球不同地区CMO市场份额占比(内圈2011,外圈2017) (21)图22:CMO市场不同区域相对成本比较 (22)图23:中国医药CMO市场规模及份额占比 (25)图24:国内CMO公司竞争格局 (25)图25:我国化学药品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亿元) (26)图26:批准通过生产(上市)注册申请 (27)图27:国内医药行业PE/VC投资金额 (27)图28:传统药品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制度的局限 (29)图29:药品注册模式图 (30)图30:MAH对于CMO行业的促进 (31)图31:优先审评的批次和药物数量(同一公司药物仅统计一次) (34)图32:内资和外企的药物申请对比 (34)图33:CMO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以下核心能力的比拼 (35)图34:强生的卡格列净和博腾提供的中间体卡那列嗪侧链的销售额 (37)图35:制药巨头与CMO企业粘性不断加强 (38)图36:部分CMO巨头近6年来销售收入(百万美元) (38)图37:2011-2016年五年复合增速对比(%) (39)图38:公司毛利率情况对比 (39)图39:公司净利率对比 (40)图40:公司营收净利润情况(万元) (42)图41:公司各业务情况(万元) (42)图42: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万元)及占比(%) (43)图43:公司项目数量 (43)图44:公司营收净利润情况(万元) (45)图45:公司营收业务比例(%) (45)图46:公司营收净利润情况(万元) (46)图47:公司业务占比情况 (47)图48:合全药业与PDS资产在产业链中所处的阶段 (48)表1:医药合同外包的三种类型:CRO、CMO、CSO (5)表2:跨国制药公司为降低成本裁员或者关闭大量研发和生产设施 (13)表3:CMO和CDMO的比较 (19)表4:中国相对印度医药CMO的比较优势 (23)表5:全球CMO行业代表企业 (24)表6:《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推出后的相关配套政策 (31)表7: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品种申报情况(截至2016年12月25日) (32)表8:上海市已申请参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试点品种名单 (33)表9:公司承接商业化品种预估 (41)表10:公司产品及推测应用药品 (44)一、新药研发成本攀升和专利悬崖助推CMO行业发展(一)医药合同外包贯穿整个医药生命周期医药合同外包是指医药企业采用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承包方负责合同范围内的研发、生产或销售业务部分,并承担相应业务投资风险。
2018年医药生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医药生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00f92490c69ec3d5bb75db.png)
2018年医药生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肿瘤免疫治疗(I-O):多点突破,PD-1 和CAR-T 最受瞩目 (5)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 时代已然到来,CD-47 或是下一个突破口 (7)CTLA-4 抑制剂:仅Ipilimumab 获批,单药前景不明朗7PD-(L)1 抑制剂:最为成功的I-O 靶点9CD47:处于临床早期的天然免疫靶点12 其余靶点: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酶抑制剂和信号转导类更受关注 (13)酶抑制剂:IDO 靶点风头正劲15信号转导类:BRAF 靶点开发相对成功17COX2/PGE2 及其他:多个已上市药物重新开发肿瘤适应症19 过继细胞疗法(ACT):首款CAR-T 疗法上市,血液瘤治疗潜力大 (19)癌症疫苗、溶瘤病毒和BiTEs:研究多年,尚无重大进展 (20)I-O 治疗的重要思路: 联合用药(Combination) (21)肺癌和黑色素瘤是I-O 联合用药首选适应症 (22)Keytruda 和Opdivo 都有丰富的组合疗法在研项目 (23)PD-(L)1 联合用药:组合对象以I-O/其它单抗为主、也涉及靶向药、常规化疗药物和放疗23 与单抗或其它I-O 药物联合最为常见23PD-(L)1+小分子药物:越来越受到关注25PD-(L)1+传统放化疗:不容忽视26PD-(L)1 未来联合用药趋势:与其它I-O 药物的组合27 FDA 批准的I-O 产品以PD-(L)1 为主 (28)PD-1 霸主之争:目前Keytruda 在肺癌领域压倒Opdivo (29)国内市场:跨国药企PD-(L)1 将率先上市,本土研发奋力追赶 (30)医药巨头积极推进PD-(L)1 国内上市 (30)国内多家厂商布局,恒瑞、信达处于领先地位 (31)恒瑞医药:布局全面,重点突破NSCLC、食管癌和肝癌32信达生物:单药推进,谋求NSCLC 和食管癌二线治疗地位34君实生物:专注“冷门”适应症,广泛开展早期临床研究35百济神州:国内外临床兼顾,胃癌和尿路上皮癌领先36誉衡药业、沃森生物:启动临床,初步探索37 其他I-O 靶点:国内企业有前瞻意识,多处于临床前早期 (37)风险提示 (38)图表目录图1:CTLA-4被抑制,可上调T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应答 (7)图2:Ipilimumab(伊匹单抗)研发历程 (8)图3:BMS YERVOY上市以来销售额及增速 (9)图4:PD-1/PD-L1 相互作用示意图 (9)图5:Keytruda 和Opdivo 上市以来销售情况(单位:亿美元) (10)图6:Durvalumab 临床3 期适应症分布情况 (11)图7:CD47/ SIRPα是骨髓特异性的免疫检查点 (12)图8:BRAF信号通路及突变相关癌症 (18)图9:两种代表性的T细胞疗法的特点 (19)图10:溶瘤病毒和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癌症原理 (20)图11:BiTEs 作用示意图 (21)图12:抗PD-(L)1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数量变化(单位:个) (21)图13:与PD-(L)1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适应症分布情况 (22)图14:与抗PD-(L)1药物组合治疗的不同方法分布情况 (23)图15:BMS Opdivo+Yervoy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情况 (24)图16:PD-(L)1单抗与化疗组合临床试验适应症分布情况 (27)图17:PD-(L)1 未来的联合用药策略 (27)表1:I-O 中小分子和单抗的比较 (5)表2:前景看好的I-O 疗法汇总 (5)表3:免疫疗法在特定应答患者中疗效可持续较长时间 (6)表4:已经获批上市的PD-(L)1抑制剂 (10)表5:PD-1抑制剂药物3期临床试验不完全统计 (11)表6:PD-L1 抑制剂临床试验3 期不完全统计 (11)表7:针对CD47/SIRPα靶点处于临床开发中药物 (13)表8:肿瘤免疫治疗其它靶标(除免疫检查点外)情况 (13)表9:IncyteEpacadostatECHO 系列临床试验统计 (15)表10:Indoximod 临床试验统计(进行中) (16)表11:BMS IDO 抑制剂BMS-986205 的临床试验统计 (16)表12:IDO 抑制剂与PD-(L)1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统计 (17)表13:已上市的作用于BRAF V600E突变的药物 (18)表14:CAR-T临床试验进展最新动态 (20)表15:OpdivoI-O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情况(部分结果) (24)表16:Tecentriq I-O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情况(部分结果) (25)表17:Keytruda 与小分子药物联合用药临床试验统计(部分结果) (26)表18:FDA 批准的肿瘤免疫治疗产品 (28)表19:Opdivo/Keytruda 上市及肺癌适应症相关情况 (29)表20:Opdivo 和Keytruda 正在进行的肺癌适应症临床试验统计 (30)表21:医药巨头积极争夺国内市场 (31)表22:国内进展到IND 及以后阶段的PD-(L)1 抗体(截至17 年11 月28 日) (32)表23:恒瑞医药围绕SHR-1210 全面展开临床试验 (32)表24:恒瑞医药SHR-1210 上市后主要适应症销售额估算 (33)表25:信达生物PD-1 单抗IBI308 国内临床试验登记 (35)表26:君实生物PD-1 单抗JS001 国内临床试验情况 (35)表27:百济神州PD-1 单抗BGB-A317 国内临床试验情况 (36)表28:誉衡和沃森各自PD-1 药物也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37)表29:国内其他I-O 靶点开发情况(不完全统计) (37)肿瘤免疫治疗(I-O ):多点突破,PD-1 和 CAR-T 最 受瞩目肿瘤免疫治疗(Immuno-oncology Therapy ,I-O )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癌症治疗方法。
2018年创新药研发周期和投资回报分析报告
![2018年创新药研发周期和投资回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824e2c10661ed9ad51f3c2.png)
2018年创新药研发周期和投资回报分析报告2018年1月目录一、创新药的周期:完整周期可达40年,分为四个阶段 (6)1、创新药与疾病谱变迁互为因果,两类突破性创新药:从绝症到慢性病,从慢性病到治愈 (6)2、创新药研发的四个周期:技术积累期、研发突破期、销售黄金期、衰退期 (13)(1)第一时期:技术积累、理论突破期(1950-1970) (14)(2)第二时期:研发突破期(1970-1990) (15)(3)第三时期:销售黄金期(1980-2000年初) (16)(4)第四时期:衰退期(2000年初至今) (20)3、创新药周期理论的应用 (21)(1)1980年代日本药企的跟随式创新 (21)(2)创新药的衰退期是仿制药崛起的黄金期 (23)①Hatch-Waxman 法案的颁布是一切的开始 (24)②把握创新药的衰退期,仿制药企业Teva 脱颖而出 (25)(3)我国医药工业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 (26)①制剂出口or 自主创新:十年之争的终结 (27)②以攻克癌症为驱动的新一轮创新周期大幕徐徐拉开:为什么是肿瘤 (29)③本轮以攻克肿瘤为驱动的新周期已经发展到研发突破期 (31)④肿瘤从绝症到慢性病转换带来的市场扩容测算 (33)二、创新药的投资回报率研究 (35)1、欧美一线药企研发回报率持续下降,IRR 从10.1%到3.2% (35)2、我国创新药投资正当时:我国代表性药企研发回报率达20%以上 (38)3、我国创新药的研发成本分布、研发时间分布与上市成功率研究 (40)(1)以百济神州为例:我国创新药研发成本分布 (40)(2)我国创新药研发成功率:海外不足10%,我国代表性药企30%以上 (44)(3)我国创新药研发周期:代表性药企临床阶段平均耗时5.4年,比美国短1.7年 474、中国创新药投资回报率高于美国的原因分析 (49)(1)临床前期阶段:科研人员工资成本相差接近一倍 (49)(2)临床研究阶段:CFDA 临床要求较FDA 要求宽松 (51)5、政策变化导致环境变化,旧模式无法持续,创新药投资性价比突显 (55)三、关键结论 (57)1、大企业一定要做大病种,肿瘤药物将成为巨人的游戏:恒瑞、复星 (57)2、二线企业瞄准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细分治疗领域:康弘药业、长春高新 (58)3、旧模式下的王者能否弯道超车 (58)创新药研发周期是一场长达40年的长跑,寻找投资回报最甜蜜的片段。
2018年中国医药产业趋势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医药产业趋势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3cb4eea1c7aa00b52acb60.png)
来源: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2010) 、国金证券研究 所
1200 1000 800 600 400 247 200 0 245 190 326 359 479 735
不同年龄段人均医药费支出(元)
1072
Relative Lifetime Per Capita Expenditure at Different Age Intervals, Life Table Cohort, and Survivors (Year 2000 Dollars)
• • • 心脑血管:全球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占 30%) 肿瘤: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占13%) 糖尿病:全球有3.47亿患者,并且在持续 增长。
9
8.5
8
7 6 5 4 3 2 1 0 患病人数 1980 2014 全球18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 1.08 4.22 4.7
来源:WHO 、国金证券研究所
2018年中国医药产业趋势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
1. 价值链重新分割: a) 角度1:全球来看,API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产业地位崛 起,中国在全球药品价值链的份额提高。 b) 角度2:从国内来看,仿制药审批加速+一致性评价+集中采 购政策,API企业在药品产业链的价值提高。
2. 制造业强国崛起 a) 中国本身的技术、人才积累提高内功带来的国际竞争力提 高,中国有望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的API中心。 b) 中国质量体系的提高,接入国际药品竞争,从低端的大宗API 进入到高端的定制化产品。 • 我们认为API产业将由以前的价格驱动的“类周期”行业到未来以 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订单获取的成长性行业。行业的盈利和估值 有望同步提升,实现戴维斯双击。 • 重点关注:普洛药业、仙琚制药、天宇股份、健友股份、凯莱 英。 • 风险提示:环保风险、价格风险、审计风险、审批风险
2018年创新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8年创新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beee9883d049649b6658c9.png)
2018年创新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8年7月正文目录1.创新药的周期:完整周期可达40年,分为四个阶段 (6)1.1创新药与疾病谱变迁互为因果,两类突破性创新药:从绝症到慢性病,从慢性病到治愈 (6)1.2创新药研发的四个周期:技术积累期、研发突破期、销售黄金期、衰退期. 15 1.3创新药周期理论的应用之一:1980年代日本药企的跟随式创新 (24)1.4创新药周期理论的应用之二:创新药的衰退期是仿制药崛起的黄金期 (27)1.4.1Hatch-Waxman法案的颁布是一切的开始 (28)1.4.2把握创新药的衰退期,仿制药企业Teva脱颖而出 (29)1.5创新药周期理论的应用之三:我国医药工业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 (32)1.5.1制剂出口?or自主创新?十年之争的终结 (33)1.5.2以攻克癌症为驱动的新一轮创新周期大幕徐徐拉开:为什么是肿瘤? (35)1.5.3本轮以攻克肿瘤为驱动的新周期已经发展到研发突破期 (37)1.5.4肿瘤从绝症到慢性病转换带来的市场扩容测算 (40)2创新药的投资回报率研究 (43)2.1欧美一线药企研发回报率持续下降,IRR从10.1%到3.2% (43)2.2我国创新药投资正当时:我国代表性药企研发回报率达20%以上 (47)2.3我国创新药的研发成本分布、研发时间分布与上市成功率研究 (49)2.3.1以百济神州为例:我国创新药研发成本分布 (50)2.3.2我国创新药研发成功率:海外不足10%,我国代表性药企30%以上 (54)2.3.3我国创新药研发周期:代表性药企临床阶段平均耗时5.4年,比美国短1.7年57 2.4中国创新药投资回报率高于美国的原因分析 (59)2.4.1临床前期阶段:科研人员工资成本相差接近一倍 (59)2.4.2临床研究阶段:CFDA临床要求较FDA要求宽松 (61)2.5政策变化导致环境变化,旧模式无法持续,创新药投资性价比突显 (66)3.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68)3.1大企业一定要做大病种,肿瘤药物将成为巨人的游戏:恒瑞、复星 (68)3.2二线企业瞄准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细分治疗领域:康弘药业、长春高新 (69)3.3旧模式下的王者能否弯道超车 (69)图表目录图1:创新药的发展带来预期寿命的提升,三次突破 (7)图2:1930-2015年,美国全人口死亡原因百分比 (7)图3:1930-2017年,FDA每年批准新药数量 (8)图4:1960-2014,FDA新药按病种分类情况 (8)图5:索非布韦上市三年即达巅峰随后衰退(百万美元) (9)图6:甘精胰岛素保持稳健增长(单位:百万美元) (10)图7:以心脑血管创新药为例的研发周期示例 (15)图8:重组人胰岛素使糖尿病被有效控制 (18)图9:他汀类药物的出现使高血脂被有效控制 (18)图10:1980年至今,美股Top10医药公司市值与医药板块市值的比值变化 (19)图11:辉瑞公司股价自1980年来涨幅情况 (20)图12:礼来公司股价自1980年来涨幅情况 (20)图13:创新药的放量遵循罗杰斯的传播学理论 (23)图14:阿托伐他汀钙的专利悬崖(单位:亿美元) (24)图15:赛诺菲的氯吡格雷的专利悬崖(单位:亿美元) (24)图16:拜耳的原研创新药硝苯地平 (25)图17:安斯泰来的Followon创新药尼卡地平 (25)图18:1990-2012年FDA仿制药申请数量 (29)图19:1996-2015美国仿制药销售额 (30)图20:美国处方药市场原研与仿制药占比 (30)图21:Teva不同时期获批药品数量情况 (31)图22:Teva股价历史 (32)图23:2016年可比国家预期寿命对比情况 (36)图24:免疫疗法下晚期黑色素瘤从绝症向慢性病转化 (39)图25:细胞治疗下ALL从绝症向慢性病转化 (40)图26:10国癌症5年生存率对比 (41)图27:癌症分类型1年、5年、10年生存期情况(西欧数据) (42)图28:我们所经历的两轮创新药研发周期 (42)图29:欧美药企研发回报率持续下降从10.1%到3.2% (44)图30:跨国药企创新药上市费用继续攀升(百万美元) (44)图31:创新药研发回报率的模型与基本假设 (45)图32:德勤对创新药研发过程中成本分布与时间分布的两个假设 (45)图33:First-in-Class药物与第一个Me-Too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时间间隔 (47)图34:艾普拉唑研发投资回报率测算 (48)图35:阿帕替尼研发投资回报率测算 (48)图36:埃克替尼研发投资回报率测算 (49)图37:生长激素研发投资回报率测算 (49)图38:药品研发费用分布情况 (50)图39:药品研发时间分布情况(单位:月) (50)图40:我国创新药研发费用分布假设 (54)图41:美国创新药临床成功率分阶段分析 (55)图42:美国生物药和化学药临床通过率对比 (56)图43:美国药物平均临床试验时间(单位:年) (58)图44:中美两国临床入组人数对比 (65)图45:丹红注射液投资回报率测算 (67)表1:索非布韦使得丙肝从慢性病向可治愈转变 (9)表2:1990年世界畅销药物排行榜 (10)表3:2000年世界畅销药物排行榜 (11)表4:2010年世界畅销药物排行榜 (12)表5:2016年世界畅销药物排行榜 (12)表6:创新药研发的博弈模型 (14)表7:部分60年代、70年代发现的药物靶点 (17)表8:日本80年代-90年上市的follow-on式创新药 (26)表9:部分重磅药物在2000年前后被仿制情况 (34)表10:2010年分地区人口预期寿命 (36)表11:日本、新加坡、美国人口死亡原因对比 (37)表12:中国癌症患者新增人数、存量人数测算表 (40)表13:百济神州产品管线情况 (51)表14:百济神州2014至今研发费用明细(单位:千美元) (52)表15:百济神州在研药物临床试验情况 (52)表16:各期临床试验每个受试者所需科研投入 (53)表17:国内临床试验通过率情况 (57)表18:国内部分创新药临床周期 (58)表19:美国CRO公司CharlesRiver研究人员工资水平 (61)表20:恒瑞阿帕替尼临床试验病例数情况 (62)表21:中美欧FDA对临床试验病例数的规定 (63)表22:此罗氏曲妥珠单抗临床试验病例数情况 (64)表23:中美创新药售价对比 (66)表24:涉及重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表 (70)1.创新药的周期:完整周期可达40年,分为四个阶段1.1创新药与疾病谱变迁互为因果,两类突破性创新药:从绝症到慢性病,从慢性病到治愈创新药的本质是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创新药的发展与疾病谱的变迁互为因果:一方面疾病谱的变迁导致创新药向特定领域发展,另一方面创新药的发展又使相关疾病被有效控制,使预期寿命延长的同时带来了在高龄人口中更容易产生的疾病(aging-relateddisease),从而改变了原有的疾病谱。
2018年创新药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创新药行业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ca59fba58da0116d174902.png)
•
三阴性乳腺癌: 目前乳腺癌靶向药研究最多的亚型,2017年FDA 批准PARP 抑制 剂用于TNBC BRCA1/2突变患者,是TNBC首个靶向药,目前国内尚未上市。
对于国内制药企业,我们认为两种研发布局更易把握机遇:
luminalB1 luminalB2 her2型 Basal 总结:
41.30% 8.18% 13.16% 13.02%
资料来源:《3846例乳腺癌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学分析》,申万宏源研究
乳腺癌患者流
80%,4.7万 21%,5.7万
HER2 阳性 早期
早期约30%会进展为晚期
曲妥珠+化疗 一线 NCCN:曲妥珠+帕妥 珠+化疗 CSCO:曲妥珠+化疗 二线 NCCN 1、T-DM1 2、拉帕替尼+化疗 CSCO 拉帕替尼+化疗
表1:中国城市居民前十大死亡原因(2016年)
疾病名称 恶性肿瘤 心脏病 死亡率(1/10万) 构成(%) 位次 160.07 138.7 26.06 22.58 1 2
有氧糖酵解 抑制剂
图1:癌症细胞十大特征及其对应治疗方案
EGFR抑制剂 CDK 抑 制剂
抗生长信号不 敏感
脑血管病
呼吸系统疾病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传染病(含呼吸道结核) 合计
资料来源:《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申万宏源研究
乳腺癌分子分型
2011年,St.Gallen共识开启了乳腺癌分子分型诊疗模式,也标志着乳腺癌 诊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精准医学时代。
2018年我国医药行业综合发展趋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8年我国医药行业综合发展趋势图文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55b32c5a8102d276a22f57.png)
2018年我国医药行业综合发展趋势图文分析报告(2018.10.02)一、医药端:供给侧改革将重塑产业格局近年来,从药品的研发、生产、采购、流通、终端使用各环节的政策层出不穷,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政策是药品注册优先评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药流通执行两票制,将从供给侧在未来长时间内深刻影响并改变当前的医药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1、以临床急需、创新药为代表的临床用药升级。
当前,我国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十分严重,无论是药品生产研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还是药评中心(CDE)评审任务的艰巨,一些临床急需的新药面着着排队长龙,上市批审批时间过长,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与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实施优先评审、认可全球多临床中心数据、临床试验机构实行备案制等多种鼓励措施将加速创新药、临床急需药品的上市进程,加快药企研发投入变现的时间,鼓励国内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无论从国内药企的新药研发管线的搭建还是相关审批政策扶持力度的角度来看,国内创新药将迎来收获期,利好研发能力出众的创新药龙头企业。
截止目前,CDE已经发布 25 批优先评审名单。
2、以一致性评价政策为代表的劣质或过剩医药产能的淘汰,我国药品存量市场将迎来结构性改善与产能出清,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相关仿制药企业将显著受益,利好国内优质仿制药企业。
未来随着相关配套措施的颁布,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将享受医保支付、优先采购等方面的政策红利。
从更深层次角度来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医保支付结构优化的关键一环,是加速仿制药进口替代的助推器。
3、两票制带来医药流通产业链重塑与集中度提升,可以看做是医药商业层面的供给侧改革。
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企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不包括零售药店)再开一次发票,核心目的是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中的层层加价,最终降低药品价格。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两票制在各省逐步落实推进,国内医流通领域未来集中度的提升是大势所趋,上游品种资源丰富的终端覆盖能力强以及现金流充沛的全国性龙头医药商业公司将显著受益。
2018年单抗药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单抗药行业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8b48c3a58da0116c1749bb.png)
2018年单抗药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2月目录一、单抗类药物研发风险低,技术壁垒高 (7)1、靶向明确,研发风险小 (7)(1)靶向明确,毒副反应低 (8)(2)研发风险小 (8)2、技术壁垒高,规模化生产是关键 (10)(1)细胞系构建 (10)(2)规模化培养 (10)(3)纯化质控 (12)①流加式 (13)②连续灌流式 (14)③杂合式 (16)二、海外单抗药蓬勃发展 (18)1、单抗药蓬勃发展,占全球销售Top10半壁江山 (18)2、PD-1/PD-L1药物有望开创下一个单抗时代 (21)3、单抗类药物成研发风口 (23)4、适应症以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为主 (25)(1)以肿瘤为适应症的单抗药物 (25)(2)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适应症的单抗药物 (27)5、抗体Fc融合蛋白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28)(1)依那西普 (29)(2)阿柏西普 (31)6、双特异性抗体、ADC抗体偶联药物尚处于探索阶段 (32)(1)双特异性抗体市场表现差强人意 (32)(2)ADC抗体偶联药物扬帆起航 (32)7、未来研发趋势:新靶位、新适应症、新用药方案 (33)(1)开拓新靶点蓝海市场 (33)(2)为现有药物寻找新适应症 (34)(3)从单药逐渐拓展到联合用药 (34)三、国内蓝海,蓄势待发 (34)1、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快速成长 (34)(1)国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发展快 (34)(2)企业快速增长,产品申报数逐年增加 (35)2、国内外用药代差明显,进口替代尚未开始 (35)3、面临专利悬崖,生物类似药前景良好 (36)4、单抗研发热门靶点集中,内资企业研发实力渐显 (38)(1)国内单抗研发热门靶点集中,竞争激烈 (38)(2)内资企业单抗研发实力渐显 (39)5、内资企业海外临床拉开帷幕 (39)6、按适应症各类单抗药物国内市场分析 (40)(1)抗肿瘤药 (41)(2)类风湿类关节炎(RA)药物 (42)(3)抗体Fc融合蛋白类药物 (43)7、政策推动国产化实现,医保谈判成功以价换量 (44)8、我国单抗产业化水平较低,外包或是较佳解决途径 (45)(1)我国单抗生产产业化水平较低 (45)(2)外包或可有效降低药企成本 (46)四、按靶点分析中国市场内的单抗药物 (48)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48)(1)贝伐珠单抗 (49)(2)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 (50)(3)内资企业VEGF靶点研发布局 (51)2、CD20 (52)(1)利妥昔单抗 (52)(2)内资企业CD20靶点研发布局 (54)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54)(1)曲妥珠单抗 (55)(2)内资企业HER2靶点研发布局 (56)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57)(1)西妥昔单抗 (57)(2)内资企业EGFR靶点研发布局 (58)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58)(1)内资企业生物类似物市场空间测算 (59)(2)内资企业TNF-α靶点研发布局 (60)6、PD-1/PD-L1 (61)7、ADCs(抗体偶联药物) (65)8、国产单抗药物市场空间汇总 (65)五、国内布局单抗重点企业分析 (66)1、复宏汉霖(复星医药控股71.34%) (66)(1)产能水平 (66)(2)在研管线 (67)(3)市场空间 (68)2、三生国健(三生制药100%控股子公司) (68)(1)产能水平 (68)(2)在研管线 (69)(3)市场空间 (69)3、嘉和生物(沃森生物控股70.86%) (70)(1)产能水平 (70)(2)在研管线 (70)(3)市场空间 (70)4、康弘药业 (71)(1)康柏西普受益于医保以价换量 (71)(2)在研管线 (71)5、华兰基因(华兰生物控股40%) (72)(1)产能水平 (72)(2)在研管线 (72)6、华海药业 (73)(1)产能水平 (73)(2)在研管线 (73)7、单抗研发公司情况梳理 (73)8、单抗研发公司综合对比 (74)六、他山之石:海外单抗企业兴起之路 (76)1、罗氏:并购基因泰克,成单抗王者 (76)(1)收购基因泰克,三大重磅单抗奠定抗肿瘤霸主地位 (77)(2)三大肿瘤单抗表现出色,新秀帕妥珠单抗增速较快 (78)(3)研发支出高,持续保持领先 (80)(4)在研管线丰富,未来重点为PD-L1项目 (81)2、Celltrion:从CMO到生物类似药龙头企业的进阶之路 (82)(1)蛰伏CMO行业韬光养晦,生物类似药先发制人 (82)(2)产能水平世界领先 (84)(3)与跨国企业合作打开新市场 (84)(4)在研管线丰富,未来由仿制药转向创新药 (85)3、Bioepis:生物类似药进军欧美 (86)(1)专注生物类似药,直指欧美市场 (86)(2)专注研发,销售服务外包 (87)单抗药物研发风险低,技术壁垒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理解阶段:
深入研究阶段:
量化研究阶段:
✓ 明确中药和西药等核
✓ 对业内从业者、行业
✓ 收集整理上市公司财
心概念,科学分类
专家、意见领袖进行
务数据、医药大数据
Desk Research
✓ 从技术、企业制度、 疾病谱变迁等多个角 度,回溯中药和西药 的历史发展进程
Experts IDI
深度访谈
✓ 构建医药产业链结构 与产业图谱,分析中 西药研发创新路线,
国内中药和西药均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结构,其中医药研发的主体为制药企业、CRO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伴随中国创新药研发的 热潮来临,国内CRO企业将快速成长,并向全产业链进行服务延伸。中小型医药研发为核心业务的生物科技企业将成为医药研发新 生力量,其将成为全球医药巨头的合作与并购标的。
对比全球,中国药企在医药研发方面的投入占比较低,创新意识较弱。结合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的相关政策,未来中国医药研发投 入将快速走高,2016-2021年预计将达到22.1%的年复增长率。全球单个专利药的研发成本持续走高,推出新药的平均时间延长。 中国新药的平均临床研究时间比美国稍短,研发成功率远超欧美,主要受中国药企Follow-on式创新、监管部门扶持民族创新药企 而采取政策性倾斜、CFDA审批压力小,速度相对快等因素的影响。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R&D Innovation
6. 全球医药研发趋势与挑战
Global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 Pharmaceutical R&D
7. 附录
Appendix
Part 1. 项目回顾
Research Recall
3
项目研究背景与目的
核心概念 明确中药与西 从技术、企业制度、疾病谱变迁等角度,回溯中 药与西药的发展历史
政策解读 盘点2015-2017年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总结 五大关键词,并进行深入解读
产业综述 构建全球医药产业链与中国产业图谱,分析中国 医药研发领域发展现状与问题
创新路线 总结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测序、虚拟现实等 新技术在中药和西药研发环节的应用场景
Part 1. 项目回顾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医药,在全球拥有万亿市场,这里诞生了辉瑞、强生、阿斯利康等众多国际制药企业巨头。它们不仅生产药物,而且不断研发首创 新药,为攻克人类疑难病症贡献颇多,同时企业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回报。中国的医药市场中,同样存在恒瑞、正大天晴、扬子江 药业等注重新药研发的制药企业。然而,中国大多数药企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研发意识与投入低,创新能力弱。
3. 中国医药研发相关政策解读
Related Policy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R&D
4. 医药研发产业综述
Gener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R&D Industry Chain
5. 中西药研发创新路线
Data Analysis
公司公布的相关数 据,并对数据进行分 析,形成更深层次的 洞察
EO Intelligence
✓ 阅读和理解国家政 策,提取核心内容并 讨论
提出全球医药研发领 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量化直观地反映中国 乃至全球医药行业的 现状与问题
5
主要研究发现
Part 1. 项目回顾
Key Findings
2018中国医药研发创新
研究报告
亿欧智库 Copyrights reserved to EO Intelligence, March 2018
目录
CONTENTS
1. 研究项目回顾
Research Recall
2. 医药行业历史发展沿革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中国医药行业处于“仿制药战略”向“创新药战略”转型的早期阶段,2018年将是国内创新药产业高潮开启的一年。2015以来, 国务院、卫计委、食药监局、发改委等多个国家级部门密集发布医药研发相关政策,重点体现于五大方面: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药 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鼓励优质创新药品与国际接轨,配套政策提质量、促创新。
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测序、虚拟现实等技术正在被应用于中药和西药的研发流程之中。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主要有七大应用 场景,包括靶点药物研发、候选药物挖掘、化合物筛选、预测ADMET性质、药物晶型预测、辅助病理生物学研究,以及发掘药物 新适应症。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主要包括中药定性、中药定量和剂型改进。
2015年以来,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国家单位开始通过一系列政策,严格规范新药审批流程,给予创新药诸多优惠政策,以期推 动国内药企从“仿制药战略”向“创新药战略”转型。伴随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继续限制或削减医疗卫生预算,以及新药研发成本的 不断攀升,医药研发的“阵地”开始转向中国、亚太地区及拉丁美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可以预见,中国将迎来医药研发创新 的黄金时期。 本篇报告立足“医药研发创新”,对中国医药研发全行业进行剖析,阅读难度适中,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趋势
发掘全球医药研发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医药研发 领域或将面临的挑战
EO Intelligence
4
项目研究方法
Part 1. 项目回顾
Research Methodologies
整个研究主要采用了三大研究方法:案头研究(Desk Research)、深度访谈(Experts IDI)、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 首先,亿欧智库基于对医药行业的观察和理解,通过案头研究的方法,完成核心概念、历史发展进程、国家政策的梳理和讨论。 在案头研究的基础之上,亿欧智库通过对业内从业者、行业专家、意见领袖进行深度访谈,充分听取业内人士对行业的理解和认知, 从而构建医药产业链结构与产业图谱,分析中药与西药的研发创新路线,并提出全球医药研发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为了量化直观地反映中国乃至全球医药行业的现状与问题,亿欧智库收集整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医药大数据公司公布的相关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形成更深层次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