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谷氨酸生产菌的特征、育种及扩大培养1

合集下载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谷氨酸(Glutamic acid)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而谷氨酸的生产主要依靠谷氨酸产生菌(Glutamic acid-producing bacteria)进行,这些菌类具有独特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代谢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一、菌类的选择谷氨酸产生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谷糖激酶杆菌等。

这些菌类具有较高的谷氨酸产量和生长速率,且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繁殖。

其中,大肠杆菌是最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之一,其在发酵过程中能够高效地转化底物为谷氨酸。

二、底物的利用在谷氨酸的生产过程中,菌类利用底物进行代谢并产生谷氨酸。

底物主要有葡萄糖、乳糖和淀粉等,其中葡萄糖是最常用的底物之一。

菌类通过发酵作用将底物转化为有机酸和酶,进而产生谷氨酸。

三、酶的作用谷氨酸产生菌在代谢底物的过程中产生多种酶,其中谷氨酸合成酶是关键的催化剂。

谷氨酸合成酶能够有效地将底物转化为谷氨酸,并通过多重反应途径提高谷氨酸的产生效率。

此外,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也参与了谷氨酸的生产过程,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四、环境条件的调控谷氨酸产生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等因素有助于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和谷氨酸产量。

此外,营养物质的浓度和微量元素的供应也对谷氨酸产生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五、代谢途径的优化为了提高谷氨酸的产量,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优化了菌株的代谢途径。

通过基因工程和突变育种等手段,改造或选择出高效的菌株,提高了谷氨酸的合成速率和产量。

同时,控制底物的供应和代谢产物的积累,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也有助于提高谷氨酸的生成效率。

综上所述,谷氨酸产生菌通过代谢底物和产生特定的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谷氨酸合成酶等关键酶催化,最终实现了谷氨酸的生产。

科研人员通过优化代谢途径和改造菌株,不断提高谷氨酸的产量和合成效率,为谷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谷氨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散枝短杆菌、黄色短杆菌、噬氨短杆菌等。

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等。

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以用来治疗神经衰弱以及配制营养注射液等。

我国的谷氨酸发酵虽然在产量、质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设备陈旧,规模小,自控水平、转化率和提取率低,易受噬菌体污染,废水污染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

一、菌种的选育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得到优良的菌种。

可以从自然界中先分离出相应的菌种,再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菌种产生突变,从突变个体中筛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优良菌种。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

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

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以提高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

1.谷氨酸生产菌的生化特征1. 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丧失或活性低.2. 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3. 还原性辅酶Ⅱ(NADPH+H+)进入呼吸链能力缺陷或微弱.4.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微弱.5. 不利用谷氨酸.6. 耐高糖耐高谷氨酸 .7. CO2固定能力强.8 .解除谷氨酸反馈抑制.9. 具有向胞外分泌谷氨酸的能力.2.谷氨酸产生菌棒杆菌属:北京棒杆菌钝齿棒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短杆菌属:黄色短杆菌产氨短杆菌小杆菌属:嗜氨小杆菌节杆菌属:球形节杆菌3.共同点:1. 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丧失或活性低.2. 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3. 还原性辅酶Ⅱ(NADPH+H+)进入呼吸链能力缺陷或微弱.4.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微弱.5. 不利用谷氨酸.6. 耐高糖耐高谷氨酸 .7. CO2固定能力强.8 .解除谷氨酸反馈抑制.9. 具有向胞外分泌谷氨酸的能力.谷氨酸棒状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来制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发酵过程中要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并通过搅拌使空气形成细小的气泡,迅速溶解在培养液中(溶氧);在温度为摄氏30到37度,pH为7到8的情况下,经28到32小时,培养液中会生成大量的谷氨酸。

氨基酸工艺学

氨基酸工艺学

《氨基酸工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目的氨基酸工艺学是一门新型发酵的技术科学,以探讨氨基酸发酵工厂的生产技术为主要目的。

学习”氨基酸工艺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和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化与提高,来认识与解决氨基酸发酵工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选育氨基酸生产菌的基本原理,了解氨基酸代谢与代谢控制发酵的基本理论、发酵控制的关键及分离精制氨基酸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具有选育新菌种、探求新工艺、新装备和从事氨基酸发酵研究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 绪论⑴概述⑵氨基酸发酵的历史与发展动向⑶我国氨基酸行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2.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⑴淀粉的组成及其特性⑵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⑶双酶法制糖工艺3. 谷氨酸发酵机制⑴谷氨酸生产菌、谷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⑵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细胞渗透性的控制4. 谷氨酸生产菌的特征、育种及扩大培养⑴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国内谷氨酸生产菌及其比较、谷氨酸生产菌及其比较、⑵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策略、生物工程新技术育种、菌种的扩大培养及种子的质量要求5.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⑴发酵培养基、培养条件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⑵发酵过程中主要变化及中间代谢控制,泡沫的消除⑶糖蜜原料强制发酵工艺、低糖流加工艺及后期补糖工艺⑷提高发酵产率的主要措施6. 噬菌体与杂菌的防治⑴谷氨酸发酵中的噬菌体的污染与防治⑵杂菌的污染与防治7. 谷氨酸的提取⑴概论⑵谷氨酸发酵液的性质⑶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等电点-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深缩连续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⑷谷氨酸发酵液的综合利用8. 谷氨酸制味精⑴味精的性质⑵谷氨酸制味精的工艺流程⑶谷氨酸的中和与除铁,谷氨酸中和液的脱色、浓缩、结晶⑷味精生产中异常现象及其处理9. 谷氨酸清洁生产工艺⑴谷氨酸清洁生产工艺概述⑵提取谷氨酸闭路循环工艺⑶发酵废母液提取菌体蛋白工艺、生产饲料酵母工艺、发酵母液浓缩生产复合有机肥工艺、发酵废水生物处理工艺10. 氨基酸发酵机制⑴概述⑵酶活性的调控、酶合成的调控⑶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11. 氨基酸产生菌的选育与发酵技术⑴氨基酸产生菌的选育与定向育种策略、用细胞内基因重组手段选育氨基酸产生菌、用重组DNA技术构建氨基酸工程菌、氨基酸产生菌的稳定化⑵发酵条件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⑶氨基酸的提取与精制12. 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发酵⑴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⑵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机制⑶影响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发酵的主要因素⑷赖氨酸发酵、苏氨酸发酵、蛋氨酸发酵、高丝氨酸发酵、天冬氨酸发酵13. 鸟氨酸、瓜氨酸和精氨酸发酵14. 异亮氨酸、亮氨酸与缬氨酸发酵15. 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发酵16. 丙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胺和组氨酸发酵五、学时分配表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氨基酸工艺学》,陈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本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如:考试、考查、论文等。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谷氨酸产生菌是一类能够通过代谢途径合成谷氨酸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将简单的原料转化为谷氨酸,并且还可以从复杂的废弃物中合成谷氨酸。

以下将详细介绍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1.谷氨酸产生菌的分类和特征:谷氨酸产生菌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它们在合成谷氨酸的途径和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的菌株和菌种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优势,例如抗性强、高效产谷氨酸、适应性强等。

2.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谷氨酸产生菌株,通过改造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或调节元件,提高合成谷氨酸的效率。

例如,通过引入外源基因,增加或改善某些限制步骤的作用酶的功能,提高产量和速度。

3.谷氨酸产生菌的代谢途径:谷氨酸产生菌通过将简单的原料转化为谷氨酸。

其代谢途径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途径的起始物质,通常是糖类、氨基酸或某些有机酸,然后将这些物质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逐步转化为谷氨酸。

4.谷氨酸产生菌的合成途径:谷氨酸产生菌的合成途径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从糖类合成谷氨酸的途径,另一个是从氨基酸合成谷氨酸的途径。

这两个途径在不同的菌株中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从糖类合成谷氨酸的途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糖酵解:糖类会被谷氨酸产生菌中的酵解酶分解为糖酵解产物,例如丙酮酸、乳酸、酒精等。

(2)酮酸的转化:糖酵解产物通过转化酶的作用,将丙酮酸、乳酸等酮酸转化为苹果酸、柠檬酸等酮酸。

(3)酮酸的转变为α-酮酸:酮酸通过转氨酶的作用,将酮酸转化为α-酮酸,使得氨基酸与α-酮酸发生反应生成谷氨酸。

从氨基酸合成谷氨酸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氨基酸的降解:氨基酸通常会通过氨解酶的作用,将氨解离出来,生成氨。

进而通过特定路径生成谷氨酸。

(2)氨的转化:菌株中的某些酶可以将氨转化为丙酮酸或柠檬酸等中间产物。

第四章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育种及其扩大培养课件

第四章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育种及其扩大培养课件

2.斜面菌种的培养
(1)对斜面培养基的要求
有利于菌种的生长,不产酸;培养基配方以多 含有机氮而不含或少含糖为原则。
(2)培养基组成 葡萄糖0.1%,蛋白胨1.0%,牛肉膏1.0%, 酵母膏0.5%,氯化钠0.25%,琼脂2.0%, pH7.0~7.2(传代和保藏斜面不加葡萄糖)。
(3)一级种子的要求
一 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 征、育种及其扩大培养 及 影
响因素
第一节 谷氨酸产生菌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谷氨酸产生菌在发酵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第三节 谷氨酸产生菌的育种 第四节 菌种的扩大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谷氨酸产生菌的主要特征和性质
一、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分类
形态
革兰氏染色
棒状杆 菌属
短杆菌 属
一端膨大的 阳性,但有呈 多数不能 好氧或厌氧,从葡萄糖
杆状
阴性的,菌体 运动
发酵产酸
内着色不均一
细胞短,不 阳性 分枝
少数有鞭 多数从葡萄糖发酵产酸 毛运动
小杆菌 与棒杆菌相 阳性,美兰染

似,有时球 色呈现颗粒

从葡萄糖发酵产酸弱, 主要产乳酸
节杆菌 由球菌变杆 由阳性变阴性,一般不运 从葡萄糖发酵产酸极少
种龄:
12h
pH:
6.4±0.1
光密度: OD值净增0.5以上
残糖:
0.5%以下
噬菌体检查:无
镜检:
菌体生长均匀、粗壮,排列整齐
革兰氏染色: 阳性
4.二级种子培养
(1)培养基组成 实例一:葡萄糖25g/L,MgSO4·7H2O 0.7g/L, KH2PO4 1.5g/L,糖蜜125g/L,玉米浆250g/L, 纯生物素18.8μg/L,尿素5g/L,FeSO4、MnSO4 各2mg/L,pH7.0,实消,121℃保温10min。

《氨基酸工艺学》3 氨基酸生产菌选育

《氨基酸工艺学》3 氨基酸生产菌选育

顺乌头酸酶 柠檬酸合成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酮戊二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裂解酶
谷氨酸,苏氨酸
途径 基因

氨基酸
氮同 作用

gdhA gltAB
glnA
谷氨酸脱氢酶 谷氨酰胺酮戊二酸转氨酶 谷氨酸 谷氨酰胺合成酶
运输 gluABC 谷氨酸吸收 D
热力学 cytB unc
细胞色素B H+-ATP酶亚基
谷氨酸
3.1.3.2 大肠杆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MG1655基 因组计划起始于20世 纪90年代初,现在已 经公开发表 (GenBank No: NC_000913) 。
大肠杆菌基因组的染色体为环状,包含4639221个碱基对, GC含量为50.8%。
将基因操作技术用于大肠杆菌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 今已有40年多的历史。
途径 基因
回 补 途 ppc

pyc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羧化酶
氨基酸
谷氨酸,苏氨酸 赖氨酸

CoA 谢
酰 代
pdhA dtsRl dtjR2
accBC
aco
TCA 循 环
gltA ifd
odhA
icl
丙酮酸脱氢酶 脂肪酸合成相关酶 dtsRl同源蛋白 乙酰CoA羧化酶亚基B、C
谷氨酸,赖氨酸
(7) 选育能提高谷氨酸通透性的菌株
选育生物素缺陷型菌株
选育油酸缺陷型菌株
选育甘油缺陷型菌株
选育温度敏感型菌株 选育细胞壁不完整的菌株
✓ 如:VP类衍生物抗性、溶菌酶敏感型、二氨基庚二酸缺陷型、 乙酸缺陷型、棕榈酰谷氨酸敏感型突变株等,都能增强谷氨 酸的通透性。
3.2.1.5 精氨酸产生菌的代谢控制育种策略

第3章 3 谷氨酸发酵机制

第3章  3  谷氨酸发酵机制

谷氨酸理论转化率
• 1 如果四碳二羧酸全部由乙酰辅酶A通过 乙醛酸循环供给.则有: • 3C6H12O6→6丙酮酸→6乙酸+6CO2
• 6乙酸+2NH3+3O2→2C5H9O4N+2CO2+6H2O • 理论转化率=2×147/(3×180) ×100%=54.4%
谷氨酸理论转化率
• 如果四碳二羧酸全部由CO2固定获得,则1 摩尔葡萄糖生成1摩尔的谷氨酸. C6H12O6+NH3+1.5O2→C5H9O4+CO2+3H2O 理论转化率=147/180=81.7%
谷氨酸发酵强制控制工艺
• 为了稳产,克服培养基原料中某些成分不易控制 带来的影响,在谷氨酸发酵时可采取“强制控制” 的方法,如:“高生物素 高土温”或“高生物素 高青霉素”的方法. • 控制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一定量(过 量)的纯生物素,大大地削弱每批原料中生物素 含量变化的影响,高生物素 大接种量能促进菌 体迅速增殖.再在菌体倍增的早期加入相对高的 吐温或青霉素,形成产酸型细胞.固定其它条件, 确保高产稳产.
发酵工艺控制实例
• 某厂使用天津轻工学院选育的WTH-1菌株,以甜 菜糖蜜为原料,采用“高生物素 高土温”工艺, 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100µg/L纯生物素,削弱 原料中生物素含量不易掌握的影响,同时高生物 素和4%的大接种量,在对数生长期的早期(5小 时左右),加入0.2%的吐温,形成产酸型细胞. • 结果(平均水平):15.7%的初糖,4%接种量,发酵4 小时55分, △OD为0.12,净增湿菌体重0.1353,加 入0.2%吐温60后,再度增殖,总△OD为0.23 净增 湿菌体0.1408之后,OD值稳定,结果产酸10.11%, 转化率63.1%,总尿素7.7%.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生化121

22号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方法,主要是
采用常规的诱变育种及遗传工程技 术构建工程菌株。
诱变育种
利用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 提高基因的随即突变频率,扩大变 异幅度,通过一定的筛选方法,获 取所需要优良菌株的过程,称为诱 变育种。
诱变育种包括诱变和筛选两个部分:首 先,以合适的诱变剂处理大量而均匀分
(5)摇瓶筛选 将突变株接入摇瓶发酵培养集中,进 行摇瓶发酵,比较菌株的谷氨酸产量,选出谷氨酸高 产菌株。
(6)原生质体制备 将DES突变株的斜面菌接入一级种子 培养集中,32摄氏度振荡培养5h,加入青霉素G,使青 霉素G的浓度为0.6U/ml,继续培养3h,离心弃去上清 液,用高渗稳定液洗涤2次,将菌体与高渗稳定液混合, 于装有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充分振荡,制成菌体的高渗 悬液,调节菌体浓度为(1-3)× 个/ml。然后,加入 溶菌酶,使其浓度为200-800U/ml,恒温32摄氏度振荡 处理,镜检观察原生质体的形成情况,当95%以上的细 胞变为原生质体时,离心弃去上清液,用高渗稳定液洗 涤2次,最后制成原生质体的高渗悬液。取1ml原生质体 悬液,用无菌水稀释后涂布于完全培养基上恒温28摄氏 度培养72h,以霉检前的菌悬液为对照,根据在平板上 形成的菌落数计算原生质体形成率,计算公式如下:原 生质体形成率=
体再生→香豆素和氯化锂平板筛选
→谷氨酸为唯一碳源平板筛选→摇 瓶筛选→UV突变株→稳定性试验 →生产条件试验
谷氨酸菌诱变选育操作步骤
(1)菌悬液的制备 将出发菌株AS1.299斜面菌接入一 级种子培养集中,32摄氏度振荡培养8h,离心去清夜, 加入7.0缓冲液稀释菌体泥制菌悬液。
(2)硫酸二乙酯诱变 在菌悬液中加入硫酸二乙酯, 使硫酸二乙酯浓度为1%(体积分数),在电磁搅拌下 处理20—30分钟,处理后加入硫代硫酸钠终止反应。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谷氨酸棒杆菌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谷氨酸棒杆菌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请阅读引导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谷氨酸棒杆菌种子培养基(一级扩大培养)的配方? 2、配制200ml液体种子培养液,计算各营养成分的添加量? 3、根据现有条件,怎样调节培养基pH? 4、500ml三角瓶的装液量是多少? 5、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什么?
谷氨酸液体种子培养基的配方:
葡萄糖 2.5%,尿素 0.5%,硫酸镁 0.04%,磷酸氢二 钾 0.1%,玉米浆 2.5%,pH7.0。
种子的扩大培养
2、一级种子培养(摇瓶培养) 一级种子培养的目的在于产生大量繁殖活力强的菌体 ,培养基组成应以少含糖分,多含有机氮为主,培养 条件从而有利于长菌。
种子的扩大培养
3、二级种子培养 为了获得发酵所需要的足够数量的菌体,在一级种子 培养的基础上进而扩大到种子罐的二级种子培养。种 子罐容积大小取决于发酵罐大小和种量比例。
谷氨酸发酵条件控制谷氨酸棒杆菌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谷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级种子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 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 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 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种子的扩大培养
装液量:在一定大小体积的三角瓶中装入一定量的培养 基(一般为瓶体积的10%-20%)。 那么500ml三角瓶中装液量:100ml。
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121℃,15min。
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
工业生产规模的增大→需要种子就增多→种子的扩 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不但要得到纯而壮的培养物, 还要获得活力旺盛、性能稳定、接种数量足够的、纯 的培养物。
种子的扩大培养

谷氨酸生产的培养基和发酵工艺控制的主要技术参数

谷氨酸生产的培养基和发酵工艺控制的主要技术参数

谷氨酸生产的培养基和发酵工艺控制的主要技术参数摘要:谷氨酸非人体所必需氨基酸,但它参与许多代谢过程,因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谷氨酸能与血氨结合生成谷酰胺,接触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毒害作用,另外谷氨酸单钠盐有很强烈的鲜味,是重要的调味品。

关键词:谷氨酸发酵影响因素工艺控制谷氨酸发酵主要原料有淀粉、甘蔗蜜糖、甜菜蜜糖等,国内多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谷氨酸。

谷氨可通过谷氨酸生产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第一步是将原料淀粉水解成糖,即糖化作用,第二步是将糖在谷氨酸菌的作用下发酵成谷氨酸。

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一、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有EMP途径、HM途径、TCA途径、乙醛酸循环、伍德—沃克反应等。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

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二、谷氨酸生产菌的生化特征有:1、有催化固定CO2的二羧酸合成酶;2、a—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性很弱,这样有利于a—酮戊二酸的蓄积;3、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很强,而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不能太强,这样有利于谷氨酸前提物a—酮戊二酸的合成,满足合成谷氨酸的需要;4、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高,这样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5、谷氨酸生产菌经呼吸链氧化的能力要求弱;6、菌体本身进一步分解转化和利用谷氨酸的能力低下,利于谷氨酸的蓄积。

三、谷氨酸发酵工艺谷氨酸生产菌能在菌体外大量积累谷氨酸是由于菌体代谢调节处于异常状态,只有具特异性生理特征的菌体才能大量积累谷氨酸,这样的菌体对环境条件是敏感。

谷氨酸发酵是建立在容易变动的代谢平衡上,是受多种条件支配的。

天津科技大学氨基酸发酵工艺学

天津科技大学氨基酸发酵工艺学

第四章 谷氨酸发酵控制 第三节 pH值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一、 pH值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二、发酵过程pH 值的变化及控制
第四章 谷氨酸发酵控制 第四节 供氧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一、溶解氧与谷氨酸的需氧量 二、供氧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三、供氧与其他发酵工艺条件的关系 四、氧对发酵影响的微生物生理学考察
S9114 华南理工大学 FD415 上海复旦大学 TG961 天津科技大学
第三章 谷氨酸生产菌的特征、育种及扩大培养
第三节 谷氨酸生产菌在发酵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一、种子的菌体形态
斜面和一、二级种子培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基本相似。斜面培养的 菌体较细小,一、二级种子比斜面菌体大而粗壮,革兰氏染色深。多为短杆至棒杆状, 有的微呈弯曲状,两端钝圆,无分枝;细胞排列呈单个、成对及"V"字形,有栅状或不规 则聚块;分裂的细胞大小为0.7~0.9*1.0~3.4um。由于生物素充足,繁殖的菌体细胞 均为谷氨酸非积累型细胞。
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
一、淀粉水解糖的生产意义和水解糖的质量要求 二、淀粉水解的方法及其比较
1、酸解法 2、酶酸法 3、酸酶法 4、双酶法
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第三节 双酶法制糖工艺
淀粉双酶法制糖工艺主要包括:淀粉的液化和糖化两个步骤。 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粘度降低,并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 的程度。糖化是用糖化酶将液化产物进一步彻底水解成葡萄糖 的过程。
各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个最适的生长温度范围。 谷氨酸产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40℃,产生谷氨酸的最适 为35~37℃。若温度过高,菌体容易衰老。生产上表现为OD值 增长慢,pH值高,耗糖慢,发酵周期长,谷氨酸生成少。应及时降 温,采用小通风,流加尿素以少量多次;必要是时可补加玉米浆,以 促进生长。适当提高温度可加快发酵速率。

谷氨酸的菌株选育及发酵生产

谷氨酸的菌株选育及发酵生产

谷氨酸的菌种选育及发酵生产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常见α氨基酸之一,是一种酸性氨基酸。

它是谷氨酰胺、脯氨酸以及精氨酸的前体物质。

L-谷氨酸是蛋白质合成中的编码氨基酸,哺乳动物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由葡萄糖转变而来。

D-谷氨酸则参与多种细菌细胞壁和某些细菌杆菌肽的组成。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这样的: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其进一步转换为丙酮酸,丙酮酸经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丙酮酸也固定二氧化碳产生草酰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

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菌种的选育: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

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

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

生物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的辅酶。

生物素缺陷型菌种因不能合成生物素,从而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而不饱和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之一。

因此,磷脂的合成量也相应减少,这就会导致细胞膜结构不完整,提高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

由于谷氨酸的分泌受细胞膜控制,而影响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主要是细胞膜的磷脂含量。

因此,提高细胞膜谷氨酸通透性,必须从控制磷脂含量着手或者使细胞膜受损伤。

磷脂由不饱和脂肪酸、甘油、磷酸和侧链组成,因此,可通过选育这几种物质的缺陷型。

1.选育耐高渗透压菌株耐高糖(20-30%)、耐高谷氨酸(15-20%)、耐高糖、高谷氨酸(20%+15%)2.选育不分解利用谷氨酸菌株以谷氨酸为唯一碳源菌体不能生长或生长微弱3.选育细胞膜渗透性好的菌株(1)生物素缺陷型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中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该酶催化乙酰CoA合成丙二酰CoA。

谷氨酸生产菌及扩大培养

谷氨酸生产菌及扩大培养

完整ppt课件
12
完整ppt课件
13
完整ppt课件
14
完整ppt课件
15
完整ppt课件
16
二,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菌学性质:
完整ppt课件
17
三,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
完整ppt课件
18
三,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
完整ppt课件
19
三、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 (总结)
完整ppt课件
在发酵中、后期感染噬菌体后,菌体细胞
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有的边缘似乎有许 多毛刺状的东西,有细胞碎片 。
完整ppt课件
24
完整ppt课件
25
第三节 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
1,日常菌种工作
完整ppt课件
26
第三节 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
育种思路
完整ppt课件
27
第三节 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
育种思路
1.切断或减弱支路代谢 2.解除自身的反馈抑制 3.增加前体物的合成 4.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 5.强化能量代谢 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谷氨酸工程菌株
完整ppt课件
22
二、谷氨酸发酵不同阶段的菌体形态
从谷氨酸发酵中菌体形态的变化来 看,大致可以分为长菌型细胞、转移期细 胞和产酸型细胞3种不同时期的细胞形态。
完整ppt课件
23
三、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的菌体 形态
发酵前期感染噬菌体后,菌体细胞明显减少, 细胞不规则,发圆、发胖,缺乏“V”字形排列, 有明显的细胞碎片,严重时出现拉丝、拉网, 互相堆在一起,几乎找不到完整的菌体细胞,类 似蛛网或鱼翅状。
完整ppt课件
38
第四节 利用生物工程新技术选育谷氨酸生 产菌

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

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

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散枝短杆菌、黄色短杆菌、噬氨短杆菌等。

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等。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 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

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

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

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

生物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的辅酶。

生物素缺陷型菌种因不能合成生物素,从而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而不饱和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之一。

因此,磷脂的合成量也相应减少,这就会导致细胞膜结构不完整,提高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

在发酵过程中,氧、温度、pH和磷酸盐等的调节和控制如下:①氧。

谷氨酸产生菌是好氧菌,通风和搅拌不仅会影响菌种对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发酵周期和谷氨酸的合成量。

尤其是在发酵后期,加大通气量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

②温度。

菌种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2 ℃。

当菌体生长到稳定期,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产酸,因此,在发酵后期,可将温度提高到34~37 ℃。

③pH。

谷氨酸产生菌发酵的最适pH在7.0~8.0。

但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利用,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液的pH会不断变化。

如随着氮源的利用,放出氨,pH会上升;当糖被利用生成有机酸时,pH会下降。

④磷酸盐。

它是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必需的,但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会转向缬氨酸发酵。

发酵结束后,常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等进行提取。

氨基酸工艺学随堂作业答案

氨基酸工艺学随堂作业答案

绪论 (2)一、填空题 (2)二、单项选择题 (2)三、判断题 (2)四、简答题 (3)六、问答题 (3)第一章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3)一、填空题 (3)二、单项选择题 (3)三、判断题 (3)四、名词解释 (4)五、简答题 (4)第二章谷氨酸发酵机制 (4)一、填空题 (4)二、单项选择题 (5)三、判断题 (5)四、名词解释 (5)五、简答题 (5)第三章GA菌 (6)一、填空题 (6)二、单项选择题 (7)三、判断题 (7)四、名词解释 (7)五、简答题 (7)六、问答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谷氨酸发酵控制 (8)一、填空题 (8)二、单项选择题 (8)三、判断题 (9)四、名词解释 (9)五、简答题 (10)六、问答题 (11)第五章噬菌体与杂菌防治 (12)一、填空题 (12)二、单项选择题 (12)三、判断题 (12)四、名词解释 (12)五、简答题 (13)六、问答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谷氨酸的提取 .. (13)一、填空题 (13)二、单项选择题 (13)三、判断题 (14)四、名词解释 (14)五、简答题 (14)六、问答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谷氨酸制味精 .. (14)一、填空题 (14)二、单项选择题 (15)三、判断题 (15)四、名词解释 (16)五、简答题 (16)六、问答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菌种室的操作与管理

菌种室的操作与管理

60Co诱变株 前培养
菌悬液制备 NTG诱变 平板分离
斜面 摇瓶初筛
复筛 稳定性试验 选出菌株
出发菌株 前培养
菌悬液制备
天津短杆菌T6-13 液体培养基、摇瓶培养6~8h
无菌水稀释 108个/mL
60Co诱变
如果预先不了解某种生产菌的具体来源,一 般可从土壤中分离。
(2)增值培养
所谓增殖培养就是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 需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它菌型生长的条件,以促 使目标菌株大量繁殖,从而有利于分离它们。
(3)纯种分离
划线法
分区划线适用于浓度较大的样品; 连续划线适用于浓度较小的样品。
扇形划线法
连续划线法
《菌种室操作与管理》
教学内容
一、谷氨酸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二、现用谷氨酸生产菌的特征 三、谷氨酸生产菌选育方法 四、谷氨酸高产菌株诱变实例 五、菌种保藏技术 六、菌种室日常管理与工作要求
一、谷氨酸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① 菌种在有限的发酵过程中生长繁殖快和代谢 能力强。
周期短
产率高
② 菌种遗传特性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且菌种所 要求的工艺控制比较粗放,易于控制,有利于发 酵生产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2)影响诱变育种的主要因素
① 出发菌株的选择 ② 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③ 前培养 ④ 诱变因素及其剂量的选择
① 出发菌株的选择 野生菌株 生产中自发突变的高产菌株
经诱变获得的高产菌株
一般认为诱变获得高产菌株,再诱变易产生 负突变,再度提高产量比较困难。
采用连续诱变的方法,在每次诱变之后选出3~5株 较好的菌株继续诱变。
利用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 的随机突变频率,扩大变异幅度,通过一定 的筛选方法,获取所需要优良菌株的过程, 称为诱变选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级种子培养(摇瓶)
培养基:葡萄糖2%,尿素0.5%,玉米浆 2.5%, K2HPO4 0.1%,FeSO4 2mg/k , MnSO42mg/kg PH7.0 培养条件:于1000ml三角瓶中,装液200250ml,32℃ 培养12小时。 培养基特点:有利于菌体的生长,所使用的原料 已经基本接近于发酵培 养基.
3、生理特征
★ 对氧的要求:好氧及兼性厌氧。 ★ 与温度的关系:菌株26~37 ℃ 培养生长 良好,75 ℃ 处理10min不再生长。 ★ pH的影响: pH6~10生长良好, pH5生长 微弱, pH4和pH11已不能生长。 ★ 还原硝酸盐:反映强烈。 ★ 不水解淀粉,不分解纤维素。 ★ 对尿素的耐力,5%以上生长受抑制。 ★ 脲酶试验:强阳性反应。 ★ 产酸物质的测定:G、果糖、甘露糖、 蔗糖、麦芽糖、水杨苷、七叶灵 ★ 生长因素试验:生物素是必需生长因子。 硫胺素是促生长作用。
B9


后提取容 易,收率 较高,质 量较好
分泌色 素较多
2.5
菌种 细胞 大小 小
天津短杆菌(T613)与钝齿杆 菌(B9)的比较
细胞 形态 变化 更大 等电点 菌落 颜色 淡白 色 生物素 用量 较 B9 低 20-50% 5-8ug/L 糖酸 转化 率 高 发酵温度 噬 菌 体 类 型 交 叉 感染
三、 选育不分解利用谷氨酸的突变株
选育以谷氨酸为唯一碳源菌体不长或生 长微弱的突变株。
四、选育细胞膜渗透性好的突变株
吐温-60 生物素 亚适量 青霉素
温度敏感株
五、 选育强化CO2固定反应的突变株 六、选育减弱乙醛酸循环的突变株 七、选育强化三羧酸循环中从柠檬酸到 α -酮戊二酸代谢的突变株 八、选育解除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反 馈调节的突变株
四、北京棒杆菌(7338)与钝齿棒杆 菌(B9)的比较
菌种 7338 细 胞 细 胞 等电点 大小 形态 小 菌 落 生物素 生长因 颜色 用量 子 变 化 pH3.0-4.2 接近谷 乳 白 4-5ug/L 生物素 不大 氨酸结晶等电点 色 和硫胺 素 伸 长 不在该 pH 范围 草 黄 5-8ug/L 生物素 膨大 色 发酵 噬菌体 周期 类型 长 感染噬 菌体的 类型不 同, 不会 交叉感 染
3、生理特征
★ 对氧的要求:兼性厌氧。 ★ 与温度的关系:菌株20~37 ℃ 培养生长良 好,不耐高温,42 ℃ 不生长。 ★ pH的影响: pH6~9生长良好, pH10生长微 弱, pH4~5已不能生长。 ★ 还原硝酸盐:反映强烈。 ★ 石蕊牛奶培养:7d后微产碱。 ★ 水解淀粉,不分解纤维素。 ★ 对尿素的耐力,2.6%以上生长受抑制。 ★ 脲酶试验:强阳性反应。 ★ 产酸物质的测定: G、果糖、甘露糖、蔗 糖、麦芽糖、水杨苷、七叶灵等迅速产酸。 ★ 生长因素试验:生物素是必需生长因子。
一级种子培养的质量要求:
3.
二级种子培养(种子罐)
培养基:水解糖液3%,尿素0.4%, Na2HPO4 0.3%, 玉米浆 2.5%,KCl 0.14%,消泡剂0.5-1kg,PH7.0
培养条件:在种子罐中培养 (容积为发酵罐的1%), 32℃培养7-10个小时
二 级 种 子 培 养 操 作 流 程
二、谷氨酸发酵不同阶段的菌体形态
长菌型细胞:发酵0-8h或0-10h。短杆至棒状, 有的微弯曲状,细胞单个、成对及 V字形排列。 转移期细胞:发酵 8-18h或10-20h。 细胞开始伸长、膨 大。在生物素贫乏 的条件下,从谷氨 酸非积累型转变成 谷氨酸积累型。转 移期有长菌型细胞, 也有产酸型细胞。
二、钝齿棒杆菌(AS1542)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1、 形态特征 短杆至棒状,有时微弯曲,两端钝 圆,不分枝。单个、成对及“V”字形排 列。 折断分裂。 G+。胞内有横隔。不运动。无芽孢。
2、 培养特征
普通肉汁琼脂平板:菌落圆形,近草黄色, 表面湿润、光滑,无光泽,边缘顿齿状,较 薄,半透明,无黏性,不产生水溶性色素。
斜面和一、二级种子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形 态基本相似。斜面培养的菌体较细小 , 一、二级种子 比斜面菌体大而粗壮 , 革兰氏染色深。多为短杆至棒 杆状,有的微呈弯曲状 ,两端钝圆,无分枝;细胞排列呈 单个、成对及“V”字形,有栅状或不规则聚块 ;分裂的 细胞大小为0.7~0.9*1.0~3.4um。由于生物素充足, 繁殖的菌体细胞均为谷氨酸非积累型细胞。
一、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分类
现有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是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 小杆菌属及节杆菌属中的细菌。 1.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直到微弯的杆菌,一 端膨大呈棒状,折断 分裂形成“八”字形 或栅状排列。葡萄糖 发酵产酸,G+
2
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短的不分枝直杆菌。 多数从葡萄糖发酵产酸, 不发酵乳糖。 G+
三、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 的菌体形态
发酵前期感染噬菌体后, 菌体细胞明显减少,细胞 不规则,发圆、发胖,缺乏 "V"字形排列,有明显的 细胞碎片,严重时出现拉 丝、拉网,互相堆在一起, 几乎找不到完整的菌体细 胞,类似蛛网或鱼翅状。
在发酵中、后期感染噬菌体后,菌体细胞形 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有的边缘似乎有许多 毛刺状的东西,有细胞碎片 。
3、生理特征
★ 对氧的要求:好氧及兼性厌氧。 ★ 与温度的关系:菌株26~37 ℃ 培养生长良好, 不耐高温,41 ℃ 生长较弱。 ★ pH的影响: Ph5~10均能生长,最适 pH6~7.5。 ★ 还原硝酸盐:反映强烈。 ★ 石蕊牛奶培养:7d后微产碱。 ★ 不水解淀粉,不分解纤维素。 ★ 对尿素的耐力,2.6%以上生长受抑制。 ★ 脲酶试验:强阳性反应。 ★ 产酸物质的测定:G、果糖、甘露糖、蔗糖、麦 芽糖迅速产酸。 ★ 生长因素试验:生物素是必需生长因素。硫胺 素明显促生长。
种子罐配料
空消
0.2MPa,130℃,50min
打料 培养基加至罐体积60-75%
实消
0.1 MPa,118℃,5min
接种
二级种子培养的质量要求:
三、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培养基 种龄 温度
接种量 溶解氧
pH值
一、简述现有谷氨酸生成菌的主要特征。
二、简述谷氨酸发酵不同阶段的菌体形态。
三、谷氨酸发酵日常菌种工作有哪些? 四、简述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过程。 五、简述二级种子培养操作流程。
耐谷氨酸、谷氨酸结构类似物、谷氨酰胺抗性突变株
九、选育强化能量代谢的突变株
第五节 利用生物工程新技术选 育谷氨酸生产菌
一、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钝齿棒杆菌B9
(细胞个体大、易于提取; 产酸率低)
天津短杆菌TG-866
(产酸率高)
融合子F263(细胞个体大、产酸率高)
三、应用转导法
四、应用重组DNA技术
第三章
谷氨酸生产菌的特征、育种 及扩大培养
1 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 2
国内谷氨酸生产菌及其比较● 目录 contents
3 谷氨酸生产菌在发酵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4 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策略●
5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选育谷氨酸生产菌●
6 菌种的扩大培养及种子的质量要求 ●
第一节. 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
(8)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弱,乙醛酸循环 弱。 (9)α -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10)NADPH2进入呼吸链能力弱。 (11)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梅、异柠檬 酸脱氢酶以及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 (12)能利用醋酸,不能利用石蜡。 (13)具有向环境中泄露谷氨酸的能力。 (14)不分解利用谷氨酸,并能耐高浓度 的谷氨酸,产谷氨酸5%以上。
3
小杆菌属(Microbacterium)
形态与棒状杆菌相似。 发酵葡萄糖产酸弱,主 要产乳酸。 G+
4
节杆菌属(Arthrobacterium)
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较大
球菌 球菌。
G+ G+
杆菌,杆菌
G- , G-
二、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3032
GenBank NC004369
产酸型细胞:发酵16-20h后。细胞为含磷脂不足的异 常状态,呈伸长、膨大、不规则状,缺乏V字形排列。 发酵后期,细胞较长,呈有明显的横隔的多节细胞, 产酸高。
过量生物素,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态则基本上没有 明显的变化。菌体较粗壮,类似于长菌型细胞。 典型的异常发酵,长菌体、耗糖快、耗尿素快、 发酵周期短、低酸或不产酸。
三、天津短杆菌(T613)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1、形态特征
典型的短杆状,有时微弯曲,两端稍 钝圆,不分枝。单个、成对及“V”字 形排列。折断分裂。 G+。不运动。无芽孢。
2、培养特征
★ 普通肉汁琼脂平板:菌落圆形,浅 黄色, 表面湿润、光滑,隆起,边缘 整齐,较薄,半透明,无黏性,不产生 水溶性色素。
第二节 国内谷氨酸生产菌及其比较
一、 北京棒杆菌(AS1299)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1、形态特征
短杆至小棒状,有时微弯曲,两端钝圆,不 分枝,呈多种形态。
单个、成对及“V”字形排列。 G+。胞内有横隔。不运动。无芽孢。
2、培养特征
普通肉汁琼脂平板:菌落圆形, 24h白 色,48h淡黄色,中央隆起,表面湿润、 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且呈半透明状, 无黏性,不产生水溶性色素。
T613
pH3.0-4.2 接近谷 氨酸结晶等电点
前 期 32-34℃ 中 后 期 36-38℃ 前 期 30-32℃ 中 后 期 34-35℃
B9

伸长 膨大
不在该 pH 范围
草黄 色

T613感染 噬菌体时, 不能换用 B9,调换 7338.
第三节 谷氨酸生产菌在发 酵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