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在易艺术歌曲_桥_的钢琴伴奏研究
艺术歌曲《家》《桥》《盼》创作与演唱研究
湛的创作技法。
(二)《家》之创作分析《家》创作于1998年,词作者是附加著名作家孙新凯。
当时的陆在易正在上海歌剧院工作,一方面是多年都在上海求学和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人到中年后难免会有思乡情绪。
另一方面则是香港刚回归祖国,所以也借这首作品表达了对祖国统一欣喜之情。
从整体来看,作品采用了单二部曲式结构,在d羽七声调式上行进发展,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作品的一开始,作者先采用了四五度叠置和弦,获得了空旷辽远的音响效果,同时也使民族化色彩得到了强化。
而且作者在开始部分就通过速度变化为全曲埋下了伏笔。
一开始是柔板,先渐快又渐慢,正是游子想要回家探望却又不知道何时能回去的复杂心情。
A段“家啊家,家在哪?家不在人家的屋檐下”,这三句的伴奏织体采用了柱式和弦的长琶音,与旋律形成了良好的呼应,突出了一种倾诉感,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家在长长的乡愁里”一句,伴奏织体从之前的柱式和弦变为了分解和弦,节奏紧凑,速度加快,迎来了A段情绪的最高点。
仿佛家乡就在眼前,正张开怀抱迎接自己。
随后速度减弱,旋律也变为了连续的下行,预示着A段的结束。
A段与B段的连接部分,为了使情绪得到预先烘托,作者采用了大跨度的上行音阶,随后是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的交替运用,每两个小节一换,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形象。
柱式和弦对应的是坚定地回家之情,分解和弦则是对现实无奈的写照,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乐曲情感得到了立体化的呈现。
尾声部分中,作者再次使用柱式和弦作为伴奏织体,与旋律一唱一和,互为补充。
一个“啊”字可谓是百感交集,又有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表现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思考。
作品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旋律也没有大幅度地跳进,却给人以深情和质朴之感,特别是最后的虚词“啊”,更像是中国画中的留白,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回味空间。
(三)《盼》之创作分析《盼》创作于1988年,虽然在时间上要早于《桥》和《家》,但是却经常放在三部曲的最后一位。
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
浅析陆在易声乐作品《桥》音乐学专业学生李国迎指导老师岳雷摘要: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陆在易作品《桥》,创作于1981年。
《桥》《家》《盼》三首艺术歌曲在2001年获得第一届金钟奖。
陆在易在中国艺术歌曲方面的贡献卓著。
《桥》这部作品情感真挚、词曲结合完美,旋律优美流畅,浓郁的乡土特色使这部作品美感丰盈。
本文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歌曲的二元化特征等方面浅析此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于歌曲的处理和演唱体会。
关键词:陆在易《桥》;艺术歌曲;处理和演唱体会Lu Zai Yi of work in "bridge"Student majoring in Musicology Li GuoyingTutor YueLeiAbstract: The well-known composers of contemporary works in vulnerable land "bridge", created in 1981. "The Bridge", "home ", "hope" three art songs in 2001 for the first annual Golden Bell Awards. Lu Yi in China in terms of art songs and well. "The Bridge" sincere emotion this work,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lyrics, smooth melodies, strong loc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undance of this work. This paper from the works of creative background, tuning tone, musical structure, the song features the dual aspect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is work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songs and singingexperienceKey words: land in the easy "bridge"; art song; processing and concert experience引言:陆在易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由于陆在易所取得的卓越的艺术成就,1993年曾由多家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上海之春”音乐节历史上第一个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国内最高水平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之一”。
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家》《盼》的创作特色及演唱处理
第一章艺术歌曲的概念界定与主要特征声乐属于音乐范畴,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一种。
在人类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时候音乐的代名词就是声乐,由此可见艺术歌曲比其他任何音乐形式(如室内乐、钢琴曲等)的存在都要早好几个世纪。
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再到二十世纪和近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我们当今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形成的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其代表人物有舒伯特、舒曼、沃尔夫、勃拉姆斯等等,其中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成就最高,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对于这种音乐体裁形式,中外许多音乐类刊物上都有明确的界定,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这样定义艺术歌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
”①《音乐百科词典》中这样写道:“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的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曲。
”②《牛经简明音乐词典》对艺术歌曲的界定是:“它们产生乃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运动的成果。
”③《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这样表述:“一种由专业作曲家创作且与民歌相区别的、具有严肃艺术意味的歌曲体裁。
”④艺术歌曲能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而存在,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
其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歌词大多选自著名作家所作的的诗词,这些诗词一般文学性强且富有音乐感,诗词内容丰富、抒情性强(个人情感的抒发)、富有诗情画意、思想深邃等等。
2.其篇幅比较短小,且结构精致。
作曲家在创作时音乐的写作和表达都非常细腻,因此,演唱时要特别注意细节,表达要到位。
3.往往为指定声部而作,因为每个声部的声音线条与色彩所能表现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是不一样的。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4月, 第210页。
②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词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第706页。
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
浅析陆在易声乐作品《桥》音乐学专业学生李国迎指导老师岳雷摘要: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陆在易作品《桥》,创作于1981年。
《桥》《家》《盼》三首艺术歌曲在2001年获得第一届金钟奖。
陆在易在中国艺术歌曲方面的贡献卓著。
《桥》这部作品情感真挚、词曲结合完美,旋律优美流畅,浓郁的乡土特色使这部作品美感丰盈.本文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歌曲的二元化特征等方面浅析此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于歌曲的处理和演唱体会。
关键词:陆在易《桥》;艺术歌曲;处理和演唱体会Lu Zai Yi of work in ”bridge"Student majoring in Musicology Li GuoyingTutor YueLeiAbstract:The well-known composers of contemporary works in vulnerable land "bridge”,created in 1981. "The Bridge", ”home ”, "hope" three art songs in 2001 for the first annual Golden Bell Awards。
Lu Yi in China in terms of art songs and well。
”The Bridge” sincere emotion this work,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lyrics,smooth melodies, strong loc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undance of this work. This paper from the works of creative background,tuning tone,musical structure, the song features the dual aspect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is work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songs and singingexperienceKey words:land in the easy ”bridge”;art song;processing and concert experience引言:陆在易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由于陆在易所取得的卓越的艺术成就,1993年曾由多家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上海之春"音乐节历史上第一个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国内最高水平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之一”。
探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探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摘要:陆在易是当代的一位资深的作曲家他借鉴传统的作曲技法,吸收民族音乐的精华,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在中国乐坛享有盛誉。
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歌词平实,涵蓄深刻,旋律婉转、流畅,具有浓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性质。
他的艺术歌曲充满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伴奏特点一、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过程陆在易,1943年出生于浙江余姚县(今属慈溪市)的一个水乡小村。
艺术歌曲三首《桥》《家》《盼》《我爱这土地》《望乡词》及艺术化通俗歌曲《故乡雨》在20XX年、20XX年与20XX年分别获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在新时期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持之以恒的深情关注和哲理审视,成为他为之不倦歌唱的主题。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情感丰富、内涵深刻,且具有浓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气质,尤其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更具特色。
他深刻理解艺术歌曲体裁的艺术特征和美学规范,深刻研究中国语言的特征,在借鉴前辈们创作艺术歌曲的宝贵经验基础上,运用传统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具有民族风格、个人风格的艺术歌曲。
陆在易从小喜欢粤剧,学习民族乐器,有着深厚的中国音乐文化底蕴。
他创作艺术歌曲,首先建立在对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深刻研究基础上,其次是对祖国语言的悉心研究。
他努力研究“腔”与“词”的关系,即曲调与词的关系,对汉字的四声走向与音乐旋律声腔的紧密结合有较细致的研究。
他借鉴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及吸收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前辈们的宝贵经验进行创作。
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用他本人的话说是深刻认识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创作技术的积累。
他热爱大自然,是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赐予了创作的灵感。
社会中人与人的真诚相待,人们纯真而朴实的情感是他歌颂的主题。
陆在易忠实于现实人生,努力挖掘和表现人性,把自己要宣泄的真情实感,要表达的哲理思考,用所掌握的各种音乐技法真诚地袒露给听众。
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的美学意境
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的美学意境作者:张珊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06期摘要:陆在易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也是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其艺术歌曲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情,更有着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本文以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桥》为例,结合陆在易本人的家国情怀和创作背景,对其创作的艺术歌曲的美学意境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陆在易; ;艺术歌曲; ;美学; ;意境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005-02艺术歌曲源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虽然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在众多音乐家的努力下,扎根民族文化的沃土,积极学习西方艺术歌曲写作手法的精华,艺术歌曲在中国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路程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发展到今天,众多音乐家已经创作出了大量的符合我国民族传统、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用中国的语言演唱的中国艺术歌曲,而陆在易先生就是我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一、艺术歌曲《桥》的创作背景(一)作曲家简介陆在易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有着江南水乡风情的小村,自幼喜欢粤剧,学过民族乐器二胡和竹笛,经贺绿汀的指点,先后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大学部进行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先后任職于上海京剧院、上海乐团。
从陆先生的这些经历和他从小到大所处的环境来看,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他的艺术创作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底蕴;他热爱祖国,因此他的大量作品都洋溢着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深切关注的赤子之情;他拥有传统文人情怀,因此他的作品热衷于“乡愁”这一中国人传统审美情结。
曾获首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三首艺术歌曲《桥》《盼》《家》就将陆先生的创作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创作背景《桥》创作于1981年,是陆在易先生创作的第一个代表性时期,陆先生的创作生涯有两个代表性时期,即80年代的“阳光歌者”以及90年代被称为“忧患诗人”的时期,80年代的作品多为抒情性、颂扬祖国大好河山一类。
清新秀美 诗画江南——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作品赏析
二段曲式为中国歌 曲常用的曲式结构 , 也 是建构在这一结 构基础上的作品 ( 见下表) 。作品 A段是以 “ 起一 承一转一合 ”为结构 形态 的 4句 ,但 4 个 句子长短 不一 ,体现 出中国传统文化 中 “ 意散 ” 的特点 。但 4句之间有环环相扣 ,联系密切 ,旋律风格温婉清新 ,呈 现出江南桥水相映的秀美画卷 。B段先述人 ,后转 而抒情推 向作 品高 潮。B段没有再现部分 ,但整个作 品相互呼应 ,相互关联 。如 B段结
尾 ( 5 3 小 节 ) 回应 A段 结 尾 ( 2 4小 节 ) ,尾 声 除 了 在 音 型 上 采 用 连 接 的材料 以外 ,其水滴声也是在意境上形成对引子 中水的 回应 。桥不离
3 5 / 音 乐 教 育 与 囟 作/ 2 o l 5 5
水 ,作品处处 用江南 的水作为主导贯穿全 曲 ,显示 出陆先生对音乐结 构强大的掌控能力 。
结 构
一
二段 曲式 A 连接 B c o d a
级 结构 引子
二级 结 构
小 节
a ( 起) b ( 承) c ( 转) a ・ ( 合)
d
d ’
e l
1 - 1 l 1 2 - 1 6 1 7 - 1 8 1 9 — 2 0 2 1 - 2 6 2 6 - 2 9 3 0 - 3 3 3 4 - 3 7 3 8 — 4 5 4 6 — 5 4 5 5 - 5 9
3 6 / 音乐教育 与钠 ̄  ̄  ̄ / 2o 1 5 . 5
和弦 ,G大小 7和弦及带变化音 的 E小 7和弦 。每个 和弦连接 自然 , 色彩浓淡相宜 ,别出心裁。陆先生笔下 的水五彩缤纷 ,每每弹这个前 奏 ,都让我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主题进入 ,水乡的小桥 “ 姿”态多 ,石板缝里 长藤 萝。陆先生这 里用 了 B小三和弦第一转位接 E小三和弦去点缀这个 “ 姿态多” ,江南 水 乡那一座座千姿百态 的桥 ,随着这三个字 的映入眼帘 。驻足岸边 , 看那 略带斑驳 的石板围墙上长满一 片片的藤蔓 ,忽然发 现 ,这声与人 已完全进入江南画卷 。C 句与 a ’句作曲家用条条不 同的玉带来 描绘形 态各异的 “ 桥”映在碧波荡漾 的水 中。这里 的妙 笔是这个 “ 碧 ”字 , 作 曲家在 2 3 小节 “ 碧”字这个 B音给了个属 7 — 1 3 和弦 ,随后在 2 4 小 节 的装饰音采用 了 B小三和弦 D、 、B三个音与 C 、 、B音 4度叠 置的和弦组合在一起 ,形象 地描绘 出江南这碧玉 如翡翠 般的水 ( 见谱 例) 。这些音响的组合新颖却又含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儿 ,从音响的组合 可 以听出陆先生对江南情有独钟的情怀 。
从钢琴伴奏视角分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民族风格——以《桥》《家》《盼》三部曲为例
SONG OF YELLOW RIVER2023/ 061981年在江苏吴县生活时谱写的曲谱。
在这里的生活让作者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同时这个时期正是刚刚经历社会动荡,经济复苏的时代,陆在易在创作中表达了浓浓的思乡真情和歌颂自然之美。
2、《家》创作背景《家》是陆在易艺术作品中传唱度最高的一首,由福建著名词人孙凯新创作歌词,歌词表达了游子在外,心系故乡的无奈与惆怅。
陆在易先生在阅读词作后受到歌词的感染,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了这首惆怅凝重的艺术歌曲。
3、《盼》创作背景《盼》创作于1989年,和《桥》属于同一时期,情绪表达也有所相似,但1989年已经是陆在易“阳光歌者”时期的后期,此时已经出现“忧患诗人”时期的风格,虽然和声,钢琴的编配依然是阳光轻快的风格,但主题表达是盼望游子回归,与《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桥》《家》《盼》三部曲曲式分析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常采用二段体,《桥》《家》《盼》皆采用二段体所作,各部分之间用钢琴伴奏与独唱互相连接。
《桥》《家》《盼》三部曲皆是采用中国民族调式所作,从美学角度看,听众判断作品是否具有美感首先是基于历史观,具有中华民族曲调特征的作品会自然引起中国人的熟悉感。
(一)《桥》曲式分析《桥》曲式结构大致可分为:前奏+A段+间奏+B 段+尾声。
引子部分,音乐一开始,以流畅的琶音演奏自由流畅的主题,给予听者无限遐想,立体展现出江南水乡的风貌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音乐的第一段使用的是标准的中国民族风格的“起”“承”“转”“合”结构,节拍具有自由性,“起”“承”“转”“合”的小节数量并不一致,旋律小调色彩浓郁,钢琴部分则是以大调的和声效果为主,属于“异调配置”的手法。
(二)《家》曲式分析以《家》为例,《家》为二段体,结构为:前奏+A 段+间奏+B段+尾声。
全曲共57个小节,引子共5个小节,中间基本以4小节为一个乐句。
前奏部分,第一个和弦一出,就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用“商”“角”“羽”构成中国风格的和弦形式,紧接着五声音阶以大幅跳进的形式出现,将全曲的民族风格引出,进入第一段,歌词与柱式和弦的搭配使用则让民族化的和声效果得到丰富发展。
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演唱特点
2017年第15期(总第327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15,2017(CumulativelyNO.327)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演唱特点林立祺(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摘要】陆在易在歌曲的创作中,追求诗歌、音乐、内容、形式的统一,《桥》这首艺术歌曲虽短小精炼,但意蕴深厚。
歌曲以“乡愁”为主题抒发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用笔简朴但词曲间更显情深意长。
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这首作品的歌词、隐含情感以及演唱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助益演唱者理解作品,从而在演唱过程中对歌曲有更为精湛、细腻的处理。
【关键词】陆在易;艺术歌曲;《桥》;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陆在易是我国一位资深的作曲家,其创作的优秀作品众多,体裁广泛。
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以细腻精致、感情充沛闻名,因蕴意深厚而备受推崇。
其中于1981年的11月创作而成的《桥》更是个中翘楚,在第一届音乐金钟奖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第十届的“上海之春”的优秀艺术歌曲奖项。
这首韵味十足的江南民歌《桥》,通过对秀丽水乡的描绘,表现游学在外的学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与怀念。
《桥》从声部上看主要是由男中音演唱,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游子的形象。
如果想把这首歌的内涵表达得更到位、情感演绎得更充沛,就必须了解整首歌曲的内容特点和演唱要求,找到情感的切入点,辅以演唱技巧,将之融贯一体,达成情曲的和谐共鸣。
一、艺术歌曲《桥》的特点这首艺术歌曲《桥》在我国海内外游子中产生巨大反响的缘由,是因为其具备了几个不可或缺的特点。
下面笔者将从其歌词、结构、旋律与伴奏等方面对这首歌曲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以助演唱者在内容上能把握理解,从而拿捏稳妥,达到动人、动情、动心的演唱效果。
(一)从歌词上来看这首歌作为一首艺术歌曲跟通俗歌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意义上的通俗歌曲用词较为口语、贴近大众,而陆在易的《桥》则选取名家诗词进行填词,歌词寓意深刻,充满诗情画意,既有文学厚度,也有抒情诗画的美感,更好地诠释了怀乡之思。
陆在易女声合唱作品钢琴伴奏艺术特征研究
韩静怡颜咏陆在易在艺术歌曲方面的成就是国内广为人所知的,《桥》《家》《盼》《我爱这土地》《彩云与鲜花》《最后一个梦》《望乡词》等等,都是业内外被演率极高的曲目;而他在合唱音乐创作方面则更是学界的翘楚,《雨后彩虹》《中国,我可爱的母亲》《蓝天·太阳与追求》等业已成为经典,在学术研究中被关注度也是少见的现象,其悲情气质的抒情表达是其个性语言有别于他者的创新[1],也是他的作品感人至深的因素所在。
考察陆在易的艺术经历可以发现,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大学等教育经历及留校乃至后来的院团工作,严谨的学术之路为其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既对技术创新有所追求,更对作品的实践效果重视有加,这些创作观念和态度,是他的诸多领域的作品均能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据报道,他经常深入生活,走近大众文化,喜爱将自己的感同身受反映在作品之中。
陆在易在合唱作品中尤其注意大众生活情趣的表现,而从他的三类作品所做的探索来看,混声合唱、女声合唱及童声合唱则各有艺术实践的侧重点,在学术创新和文化落地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就其十余首的女声合唱来看,其大众接受度都较为突出,这与其内容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情感丰富等特点不无关系,这些已在王秋诗等人的研究中有所显现[2]。
笔者作为有着钢琴演奏经历的理论专业研究者,希望从音乐分析的视角,通过对陆在易这十首女生合唱曲的钢琴伴奏分析,解读作曲家对伴奏织体的精准运用,从而探索音乐技术运用和时代环境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一、女声合唱作品的时代特征作曲家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是在多种不同的外部及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呈现的,它以时间为依托,但并非固定不变。
作曲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的成长经历、性格,艺术理念、文化修养等多重因素都与之密不可分。
这些不同的因素用以解析陆在易的女声合唱曲,则可以管窥其艺术的发展痕迹。
《水乡船歌》创作于1981年,这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文化生活反映,尤其是作曲家所熟悉的水乡生活。
作品的意境是悠然而惬意的,它体现了作曲家对于各种民间音乐风格的精准把握,并通过多种音乐织体表现出来,陆在易称之为诞生于生活土壤中的作品。
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风格及演奏处理
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风格及演奏处理作者:王劭心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7期【摘要】陆在易是我国当代乐坛著名的作曲家,是一个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
其创作的艺术歌曲大都反映我国浓郁的民族特点,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其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很大的开拓与创新,让钢琴伴奏更为丰富、透彻、清晰,将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陆在易的诸多代表作深受世人所喜爱,其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风格和演奏处理方法也成为了很多乐者的研究对象。
本文详细阐述陆在易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风格特点及重要性,分析演奏处理上如何做到与演唱者达到完美的配合。
【关键词】陆在易;钢琴伴奏;风格;演奏处理【中图分类号】G614.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陆在易是全国首届“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其音乐创作涉及到多种音乐体裁。
他舍弃以往纯粹地对钢琴伴奏本体音乐形态的传统分析,尝试从人文的角度深入挖掘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人文属性与人文内涵以及具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受音乐界和广大群众所赞许,在艺术歌曲及合唱创作领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陆在易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風格特点陆在易出生于1943年,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全国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在当今海内外乐坛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其作品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丰富的情感。
在欣赏这些抒情吟唱般的旋律时,又能体会到作品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与意境。
陆在易创作的钢琴伴奏有其多样性的个性化特征,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结构简明匀称,感情含蓄深远,具体分析如下:(一)音乐节奏具有民族性特征陆在易具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创作功底,所创作的歌曲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善于将民歌中的精华因素加入到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作品中。
他的艺术歌曲始终表达对祖国及家乡深沉的热爱,融入了所有中国人的情感共鸣。
这无疑在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例如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家》就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在这首艺术歌曲开始的前奏部分有典型的中国民间音乐节奏性特征。
简析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桥》
摘要:中国艺术歌曲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正式产生,并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音乐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陆在易是我国当代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其相关作品代表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声乐创作的发展路向和基本风格。
本文旨在针对《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中收录的七首艺术歌曲之一《桥》这首作品,通过对其曲式结构、和声功能、钢琴伴奏部分的初步分析,来观察陆在易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艺术歌曲陆在易和声功能曲式结构钢琴伴奏中国艺术歌曲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正式产生,并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音乐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也由此诞生,从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到黄自的《玫瑰三愿》、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再到当代陆在易的《家》《盼》《桥》等作品,都能看出艺术作品在我国的兴起与繁荣。
陆在易是当代我国乐坛著名作曲家,其中《桥》这首声乐作品,是陆在易1981年创作的艺术歌曲,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曲,作品由于独特的风格,更为侨居海外的华人所喜爱,歌词带有非常浓厚的思乡之情。
本文作者尝试对艺术歌曲《桥》进行简单分析,来初步窥探陆在易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
一、曲式结构分析《桥》的曲式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引子、主体和尾声三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用钢琴伴奏和独唱部分相互连接。
1、引子部分音乐一开始,有流畅的琶音节奏性奏出自由、抒情的主题,把听者带到无限遐想的空间,立体地展现出对故乡桥的思念和游子迫切心情的形象描绘。
2、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第一段属于起承转合的四句式写成,一共有14小节,其特点为旋律自由化给人以舒展之感觉,在拍子的运用上更好地突出了“自由”二字,前5小节处于“起”句式,在二四拍上,后2小节处于“承”句式,在三四拍上,再后4小节处于“转”句式,在三四拍上,主体部分第一段最后5小节处于“合”句式,反而吧、又回到二四拍上,充分说明了在主题一部分的拍子是非常自由的,句法也是不平衡的。
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以《桥》《家》《盼》为例
39艺术论丛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以《桥》《家》《盼》为例马振磊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摘要:艺术歌曲(Art Song)是声乐创作的一种专门体裁,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是与民歌(Folk Song)相对而言的,专指作曲家用精致的技巧写成的由钢琴伴奏的歌曲——史称艺术歌曲。
中国的艺术歌曲起步比较晚,青主的《大江东去》和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当时最早的艺术歌曲。
解放后的艺术歌曲才使人们有了新的视听感觉,陆在易等作曲家的出现把富有时代特点、民族精神内涵的题材、浅显易懂的歌词、宣叙吟唱般的旋律、生动形象的钢琴伴奏充分融入这个外来体裁中,既有很高的艺术监制,又通俗易懂。
陆在易的艺术歌曲风格朴实、自然、品位高雅,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界里最亮丽的一颗星。
关键词:陆在易;艺术歌曲;分析歌曲;创作特点音乐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歌曲是音乐殿堂璀璨的明珠,艺术歌曲是艺术家创作或改编的歌曲,它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高格调的音乐会不能没有它,就唱不衰,具有较强生命力,艺术歌曲是高雅严肃的艺术。
本文通过解析《桥》《家》《盼》,并结合陆在易其他艺术歌曲,就其生平、艺术歌曲创作的题材与体裁、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通过各方面的分析,可以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都具有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风格。
他不仅走出了独特的艺术歌曲创作道路,也为外来体裁的中国化艺术道路开拓了新的篇章。
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使更多的音乐人士更深的了解陆在易的音乐作品。
一、简述陆在易以及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一)陆在易的简述陆在易,又名梓钧,当今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
1943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今属慈溪市)的一个水乡小村。
1955年经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指点,考入该院附属初中,后因成绩优异,直升大学部作曲系本科。
1967年毕业,继而留校执教。
1972年调上海京剧院,参加过十余部现代京剧的音乐创作。
1981年再调上海乐团,先后任专职作曲、团长、艺术指导,并长期兼任《上海歌声》主编。
艺术歌曲《桥》的音乐风格与演唱艺术处理
艺术歌曲《桥》的音乐风格与演唱艺术处理作者:颜佳玥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0期【摘要】艺术歌曲《桥》是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作曲家陆在易先生歌曲创作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围绕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唱处理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出歌曲创作的几个突出特点,同时探析如何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音乐风格、诠释作品内涵。
【关键词】艺术歌曲;桥;音乐风格;演唱艺术处理1 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作品《桥》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作曲家陆在易所写的一首艺术歌曲。
作曲家以描绘性的语言和明朗的心境,在歌中渲染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情景画面,音乐细腻,感情真挚,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渴望,并且以标题音乐“桥”这个“小我”的表达方式作为出发点,寄托了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群众深沉的“大爱”之情。
陆在易是当代中国乐坛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多年来在音乐创作领域辛勤耕耘,作品丰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桥》这首艺术歌曲虽然篇幅不长,但却集中体现了作曲家别具一格的创作理念和音乐风格,因此,它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曾在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中,获得声乐作品奖的最高荣誉。
2 艺术歌曲《桥》的音乐风格2.1 “雅俗共赏”的高度体现艺术歌曲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声乐体裁。
它是将诗歌配上旋律歌唱并与相对独立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注重创作的技术、技巧,追求较高艺术品位和意境内涵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
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在不降低艺术歌曲写作标准的前提下,坚持雅俗共赏的美学原则,让普通群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艺术歌曲,是陆在易先生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作品《桥》(于之词)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作曲家结合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感情的表达方式进行构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创作理念。
在歌词的选择上,他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大众化的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浅显易懂的歌词。
“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板缝里长藤萝,三步两桥连水港啊,条条玉带映碧波。
艺术歌曲《桥》的音乐风格与演唱艺术处理
戚
巾
2 艺术歌 曲《 桥》 的音乐风格
2 . 2 音 诗 的 完美 融合
2 . 1 “ 雅俗共赏” 的高度体现 音乐与诗歌 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 系 .在 这首短小精悍 的作 品 岂术歌曲起源于 1 9世纪 的德 国.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声乐体 中 . 音 乐赋 予了诗 词全新的生命 与气 质 . 而诗词也住流淌 的旋律 中得 裁 它是将诗歌配上旋律歌唱并 与相对独立 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 , 注 到 了最 理 想 的 诠 释 . . 重创作 的技术 、 技巧 , 追求较高艺术 品位和意境 内涵 的一种歌 曲形式 , 中国艺术歌 曲是用汉语普通话演唱 . 它决定 了歌词 的发音要依汉 具有高雅 的审美情趣 因此 . 如何根据我 国的现实情况 . 在不 降低艺术 字本身 “ 字正腔圆” 的特点来行腔 。《 桥》 的音乐继承 _ 『词曲结合的传 歌曲写作 标准 的前提 下 . 坚 持雅 俗共赏 的美 学原则 . 让 普通群 众都 统 , 旋律线条 的高低起伏 规律基本与歌词音调的变化形成一致 同时 . 人们 也会 遵 循 一 定 的 规 律 。 ( 见} 普例 ) 根 据 情 感 表 能够理解 和接受艺术歌 曲 . 是 陆在 易先生 多年来坚持 不懈 的奋斗 目 存 朗读 诗 歌 的时 候 , 达的需要 和固定的语言习惯 . 一般会 在斜线的部位 略有停 顿 . 作曲家 标。 造 成前 后 间 隔 的 效 果 . 与 诗 歌 的 抑 扬 顿 作 品《 桥》 ( 于之词 ) 是“ 雅俗共赏” 的典 范 , 作 曲家 结 合 我 国 的 民族 将 这些 地 方 的 节 奏 旋 律 延 长 . 旋律与语言结合更加紧密 , 演唱起来顺其 自然 、 朗 语言 、 民 族 气 质 和 民族 感 情 的 表 达 方 式 进 行 构 思 . 形 成 了 自 己 的一 套 挫正好 吻合 。这样 , 朗 上 口。 创作理念。 . 3 动静有致 的钢琴伴奏 在歌词的选择上 . 他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大众 化的与人们 生活紧密 2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有人称为“ 钢琴 与歌声 的二重唱” 德国艺术 相连 、 浅 显易懂 的歌词 “ 水乡 的小桥姿态多 , 石板缝里长藤萝 . 三步两 为嗓音 与钢琴用 的歌曲” . 可见钢 桥连水港啊 , 条条 玉带 映碧波 。姑娘挑藕桥头歇 , 老汉送 粮桥下过 , 离 歌曲作曲家沃尔夫称 自己的作品是“ 琴伴奏在艺术歌 曲中有着与人声同等重要 的地位 它不仅能够烘托歌 家千年也恋水 乡啊, 愿作人间桥一座” 。 歌词朴 实 自然 、 贴近生活 . 将江 营造演唱气氛 、 刻画诗词背景 , 而且优 秀的伴奏 还能赋 作 品 南水 乡秀丽 的景象 一览无遗地 展现在 听众 面前 . 让听众 自然而然 沉 曲情感 、 浸在歌 曲所描绘 的画面 中. 以此来激励 人们对美 好生活 的 向往 和赞 新的生命。 歌 曲《 桥》 的伴奏 处理地十分生动形象 . 一 动一静 , 搭配得恰 到好 美。 处. 为整首作品音乐情景 的渲染 . 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 第一段共有三 在 旋 律 的 写作 方 面 . 《 桥》 的旋 律 性 格 鲜 明 。 陆 在 易 将 具 有 中 国 民 小句 . 歌词将江南 水乡的静景勾勒在听众眼前 , 第一句 的速度以柔板 族特征 的旋律 . 变化式地引入 到歌 曲创作 中 . 使这首作 品的旋律简洁 开始 . 采用静止的柱式和弦. 只在旋律延长的地方做了和弦式的补充 流畅 、 清新 自然 、 抒 情性强 、 节奏舒缓 、 民谣化风格 和江南韵 味十足 。 具 后两句 的速度 稍快 , 伴奏设计 的较 为紧密 . 并且基本 与旋律 的节奏保 体来讲 : 江南 民歌一般 以大二度级进 和小 三度的上下进行 为主 . 以形 持 同步 , 与此同时 , 和声 强化 了织体的力度。虽然有 了这些变化 , 但总 成委婉 、 自然 、 平和的旋律风格 。《 桥》 中第一 、 第二句都有典型的级进 体来讲还是静止的状态为主导 第二段从歌词内容上看 是对人物的动 和三度小跳 . 在后来的音乐发展 中也特地增加了一些 同音进行 。 ( 见谱 态描写 . 此时的旋律叙事性较强 . 钢琴伴奏改为带低音的分解音型 . 由 例) 另外 . 装饰音的大量使用也是陆在易艺术歌曲的一大特 色。 苏南 民 此产生 的流动感成为音乐动力化 的基础 .钢琴伴奏与主旋律的交织 . 歌讲究倚音装饰润 腔 , 仔细查看《 桥》 的乐谱我们不难发 现 , 旋律 中倚 展现 出一幅水 乡人民幸福生活 的画面 . 以及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音装饰音用有七处 . 为音乐增添 了色彩 钢琴伴 奏的创作上 .陆在易将 钢琴的形象模仿构 思与普通听众 3 《 桥》 的演唱艺术处理 的想象联 想相结 合 . 歌 曲前奏 中柱式 和弦分 解琶音 的使 用 。 让人 眼 艺术歌曲《 桥》 采用二段 体曲式结构 . 以水 乡景色为题材 , 生动 细 前呈现 出小桥 流水 、 微波 荡漾 的画面 . 仿佛 置身 于江南 水 乡的小 桥 腻地描绘 出一 幅家乡风景画 . 清丽的江南 风格深 受人们 喜爱 歌曲前 上。 奏运用柱式和弦分解 琶音 . 是对波光粼粼 的水 面的具象模仿 . 让人仿 由此可见 。 正是运用 了这些易解 的歌词 、 熟 悉 的旋 律 、 生 动 的 形 佛置身于江南水 乡的小桥上 演唱者必须把 自己想象成一位离家多年 象. 陆在 易先生将他的艺术歌曲与听众之 间搭起 了一座理解 与欣 赏的 的游子 . 终于回到 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当前奏响起 . 立刻进入音乐所描 桥梁 . 从 而赢得 了更广泛的听众 . 深受大家喜爱 写的意境 中去 . 双眼遥 望着远方 . 目光里充满 着憧憬和 向往 另一 方 面 .前奏的小调式色彩和柱式和弦分解 琶音 连续使用造 成的推动感 .
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风格探究及演唱分析
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风格探究及演唱分析陆在易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知名作曲家,尤其是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他创作的作品代表了改革开放后声乐创作的基本风格,为我国之后艺术歌曲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艺术歌曲《桥》作品概述艺术歌曲《桥》创作于1981年11月,此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
曾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十届“上海之春”优秀作品奖,由于之作词,陆在易谱曲。
这首思想深刻且饱含深情的杰作,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二、艺术歌曲《桥》风格特点(一)结构特点《桥》这首歌曲是一首二段体的抒情性艺术歌曲。
前奏部分,由流畅的琶音节奏型走出了自由、抒情的主题,把听者带到了无尽遐想的自由空间。
第一段被作曲家一气呵成,自由的旋律非常舒展,在拍子上也突出了“自由”二字,以四二拍和四三拍的形式交替出现,充分地说明了第一段的音乐是很自由的。
第二段的节拍非常规整,均为2/4拍,由27个小节构成。
第5、6乐句是对第3、4乐句的变化重复,在情感和表达上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最后的尾声采用了与前奏相呼应的结构,既可以作为主体部分的尾奏,又可以作为全曲的尾声。
描绘了江南水景不仅清新秀美,而且温馨舒适。
(二)旋律特点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
陆在易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旋律朴素、优美,以地方民间歌曲为基础,根据歌词的意境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习惯的旋律。
1、民族韵味浓厚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旋律大多来自于民间素材,具有强烈的民族魅力,但又不失新颖。
《桥》的旋律舒缓流畅,以级进为主,结合三度音程和四度音程的上下行波浪式起伏发展,具有南方民间歌曲温婉细腻的音乐魅力,如民歌《茉莉花》,展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泽国(水乡)风景画,同时可见江南民歌细腻、精致委婉的风格特点。
2、灵活运用装饰音----依字行腔作品中大量的使用了倚音等装饰音,且恰到好处。
依据字的声调进行创作,可以帮助加强语言音调,纠正倒字,提升旋律韵味。
如“态”字是第四声,如果没有装饰音,听起来像是平平的第一声,所以作者在“态”字上用了级进下行的复倚音装饰,从而避免了去声“态”字的倒字,让字音更加的清晰,音乐也更加的婉转。
艺术歌曲《桥》的音乐风格与演唱艺术处理
艺术歌曲《桥》的音乐风格与演唱艺术处理作者:颜佳玥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0期颜佳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摘要】艺术歌曲《桥》是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作曲家陆在易先生歌曲创作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围绕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唱处理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出歌曲创作的几个突出特点,同时探析如何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音乐风格、诠释作品内涵。
【关键词】艺术歌曲;桥;音乐风格;演唱艺术处理1 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作品《桥》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作曲家陆在易所写的一首艺术歌曲。
作曲家以描绘性的语言和明朗的心境,在歌中渲染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情景画面,音乐细腻,感情真挚,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渴望,并且以标题音乐“桥”这个“小我”的表达方式作为出发点,寄托了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群众深沉的“大爱”之情。
陆在易是当代中国乐坛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多年来在音乐创作领域辛勤耕耘,作品丰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桥》这首艺术歌曲虽然篇幅不长,但却集中体现了作曲家别具一格的创作理念和音乐风格,因此,它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曾在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中,获得声乐作品奖的最高荣誉。
2 艺术歌曲《桥》的音乐风格2.1 “雅俗共赏”的高度体现艺术歌曲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声乐体裁。
它是将诗歌配上旋律歌唱并与相对独立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注重创作的技术、技巧,追求较高艺术品位和意境内涵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
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在不降低艺术歌曲写作标准的前提下,坚持雅俗共赏的美学原则,让普通群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艺术歌曲,是陆在易先生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作品《桥》(于之词)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作曲家结合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感情的表达方式进行构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创作理念。
在歌词的选择上,他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大众化的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浅显易懂的歌词。
陆在易艺术歌曲_桥_的钢琴伴奏研究
2007年9月第5期浙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Septe mber 2007No 5收稿日期:2007-08-04作者简介:李晨(1970-),男,江苏南通人,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
陆在易艺术歌曲 桥 的钢琴伴奏研究李 晨(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摘 要:钢琴伴奏声部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是与演唱声部等同的,这是艺术歌曲在创作上的重要特点。
陆在易所作艺术歌曲 桥 的钢琴伴奏部分在和弦写作多样化与音型、节奏的合理布局等方面都体现了伴奏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陆在易; 桥 ;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G614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74(2007)05-0093-04艺术歌曲源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它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类型歌曲的特征:(1)它的歌词是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2)它的声乐部分与器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钢琴或乐队部分起的作用绝不只是单纯的伴奏,而是与演唱者平等的 演奏者 [1]。
这些特征可以从国外古典时期及浪漫时期的艺术歌曲中发现,如:贝多芬、舒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作品。
中国的艺术歌曲起步较晚,但从一开始就具有既借鉴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又注意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的特点[2],如赵元任的 教我如何不想她 、张肖虎的 声声慢 等。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逐渐涌现出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家,陆在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桥 [3]是陆在易创作于1981年的一首艺术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游子眼中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钢琴伴奏部分的写作无论从中西风格的结合,还是音型的安排等都恰到好处地衬托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正是因为钢琴伴奏部分与歌曲融为一体,因此,这首歌曲就像呈现在听觉世界里的一幅江南水墨画,写意与具象并举,浓墨与淡彩共存,令人遐想无限。
《桥家盼》三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关系研究
《桥?家?盼》三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关系研究发布时间:2022-09-23T01:17:40.97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6卷第5月第10期作者:马昕炜[导读] 艺术歌曲是声乐创作的一种专门体裁,在艺术歌曲中钢琴部分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马昕炜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南京市210000摘要艺术歌曲是声乐创作的一种专门体裁,在艺术歌曲中钢琴部分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钢琴伴奏能引导声乐演唱者和欣赏者进入特定的音乐情绪。
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为了更充分地表现艺术形象,钢琴伴奏在前奏处就起到了描绘作品意境、调动演唱者情绪,使音乐形象与音乐主题达到完美统一的作用。
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声乐表演在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相互交融下更具魅力,更能震撼听众的灵魂。
本文以陆在易的《桥》《家》《盼》三首作品,通过在高校钢琴伴奏积累的经验,系统和科学地探究钢琴伴奏与演唱之间的关系。
浅析钢琴伴奏如何与声乐作品共同准确而完美地演绎。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演唱相辅相成ABSTRACTArt song is a kind of special genre of vocal music creation, the art song piano part has the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t is not a general sense, but with singing part, become an organic part in the work as a whole can not be changed.The piano can lead vocal music singer's and the viewer into the specific emotions.Each song has its specific background vocals and writing intention.In order to more fully to artistic image, piano accompaniment in the prelude to rise to the works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ransfer the singer's mood, music image and the music theme, reach the role of perfectunity.Piano accompaniment in deciding on the music rhythm and speed plays a decisive role.The piano as the mentor of vocal and instrumental music playing, in the aspect of art direction has a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role.It and singing formed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make the vocal music performance under the blend of piano accompaniment and singing more attractive, more can shake the soul of the audience.Keyword:piano singer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绪论艺术歌曲是声乐创作的独有体裁,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是与民歌相对而言,艺术歌曲专指作曲家用精巧的技巧写成的用钢琴伴奏的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9月第5期浙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Septe mber 2007No 5收稿日期:2007-08-04作者简介:李晨(1970-),男,江苏南通人,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
陆在易艺术歌曲 桥 的钢琴伴奏研究李 晨(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摘 要:钢琴伴奏声部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是与演唱声部等同的,这是艺术歌曲在创作上的重要特点。
陆在易所作艺术歌曲 桥 的钢琴伴奏部分在和弦写作多样化与音型、节奏的合理布局等方面都体现了伴奏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陆在易; 桥 ;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G614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74(2007)05-0093-04艺术歌曲源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它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类型歌曲的特征:(1)它的歌词是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2)它的声乐部分与器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钢琴或乐队部分起的作用绝不只是单纯的伴奏,而是与演唱者平等的 演奏者 [1]。
这些特征可以从国外古典时期及浪漫时期的艺术歌曲中发现,如:贝多芬、舒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作品。
中国的艺术歌曲起步较晚,但从一开始就具有既借鉴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又注意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的特点[2],如赵元任的 教我如何不想她 、张肖虎的 声声慢 等。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逐渐涌现出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家,陆在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桥 [3]是陆在易创作于1981年的一首艺术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游子眼中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钢琴伴奏部分的写作无论从中西风格的结合,还是音型的安排等都恰到好处地衬托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正是因为钢琴伴奏部分与歌曲融为一体,因此,这首歌曲就像呈现在听觉世界里的一幅江南水墨画,写意与具象并举,浓墨与淡彩共存,令人遐想无限。
本文将从两方面对 桥 的钢琴伴奏部分进行分析。
一、和弦多样化歌曲除了前奏为小调式之外,基本以大调式为主线贯穿全曲,伴奏部分的写作中穿插色彩变音,使歌曲的风格从纵向上呈现出多样化,暗合了江南风景中 一步一景 的特点。
表1 前奏中的和弦性质小节和 弦123 4567 89 10 11九和弦 大七和弦 小三和弦小三和弦 减三和弦小三和弦 大七和弦减小七和弦 小三和弦小三和弦 大三和弦 减三和弦小三和弦 大小七和弦带倚音的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歌曲前奏(第1小节 第12小节)中的和弦性质见表1。
其中第1小节中用了三种不同性质的和弦,并且在前两个中还带有大七度这样具有动荡感的音程,因此在一小节中能如此迅速地更替和弦勾勒出主人公在离乡多年后,又将再次踏上故土时急迫而不安的心情;接着在第2小节出现的减三和弦所特有的内敛感则为这种心情埋下了伏笔,仿佛随着故乡的临近,主人公心中的急迫感也越来越强;到第4小节为止是前奏的前半部分,其中出现的大七和弦与第1小节相呼应;在色彩上,第5小节至第6小节中减三和弦与小三、大三和弦的递进关系,与其后大三和弦至减三和弦的跳进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和弦力度由弱到强,第8小节中出现的大小七和弦将和弦力度做了缓冲,并逐渐进行至前奏部分的主和弦。
接下来,歌曲进入了本体部分,首句为大调式,明亮的调式色彩将前奏中急迫紧张的心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展现在主人公眼前似曾熟悉的江南水乡画面。
表2 第一段中的和弦性质小节第一段和 弦12 16第一部分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 小七和弦 小三和弦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第二部分第三部分间奏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 小七和弦大七和弦 小三和弦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小七和弦 大小七和弦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小七和弦 加六音的大小七和弦 大三和弦小七和弦 加六度音的大三和弦大七和弦 小三和弦第一段(第12小节 第25小节)中的和弦性质见表2,从第17小节开始至第25小节为歌曲的第一乐句,共分为三个小部分:第一部分(第12小节 第16小节),结构较松散,节奏较自由,描绘了静卧水乡的小桥姿态;第二部分(第17小节 第20小节)随着画面的展开,刻画了主人公看到小桥后激动的心情;第三部分(第21小节 第25小节)的情绪与第一部分相呼应,较为舒缓。
在这三部分中,和弦性质的变化并没有前奏那么丰富,基本以大小三和弦为主体进行穿插变化,和弦力度上显得较舒缓,但此句仍有几处点睛之笔,就是将中国民族调式的色彩嵌入了旋律之中。
如:第16小节,右手和弦的平行五度下行,通常在和弦进行中平行五度的连接是禁忌,但在中国乐曲中则较常见,而且尤以下行效果为好,这在 夕阳箫鼓 等乐曲中已有印证,德彪西的作品 棕发少女 也使用了这一技法来表现东方色彩,而此处的平行五度下行因持续低音的陪衬,则有一种空灵感,很好地描绘了水乡的静谧之美;而第23、24小节中以替代音形式出现的大小七和弦,在右手部分的排列上采用了纯四度叠置的方法,从和弦效果看,中和了C1到B1之间的不谐和感,从结构看,用B1代替A1削弱了大小七和弦的刚性,使其产生了飘逸感,一方面和弦的连接功能没有被破坏,另一方面增加了民族特色。
接着是四小节的间奏,前二小节是小七和弦与加六度音的大三和弦,这两个和弦的民族特性较强,后二小节为大七和弦与小三和弦。
短短的四小节后又回到小调式。
第二段从大调开始,旋律的节奏采用了切分的形式,使旋律具有推动感,表达了主人公看到故乡熟悉的风土人情后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这一乐句也分为三个小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一个上句,两个下句,上句旋律起伏不大,下句则相反。
94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表3 第二段中的和弦性质小节第二段和 弦30 3738 4041 4243 4445 4647484950515253 5657 60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加六度音的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 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加六度音的小三和弦加六度音的大三和弦 加四度音的小三和弦小三和弦 大三和弦主和弦降低三音后产生的小三和弦小三和弦 加二度音的小三和弦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降七级音上产生的大七和弦 主音上产生的大七和弦加四度音的小三和弦小三和弦 加六音的大小七和弦 大三和弦大七和弦 在第二段中出现了很多加音和弦(见表3),使旋律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加音后产生的大二度委婉舒缓的的音程效果,适度地描绘了江南水乡风情中的 柔 ,这与旋律中表达的主人公归来后激动的心情相呼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47小节降低三音后变成小三和弦的主和弦,这与前句同旋律所运用的大三和弦形成了力度对比,但在重复句中使用同主音的小三和弦,正是曲作者的精彩之笔,这样写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激动而表面平静的状态,同时也为演唱者和伴奏正确处理此处作了暗示。
在尾声部分,作者运用了大七和弦的分解形式,描绘了桥下河水随主人公的思绪慢慢荡漾开去,颇具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之意。
二、完美的音型与张弛有度的节奏动静搭配得当、形式错落有致是这首歌曲音型的特点。
由于此曲是以江南水乡作为背景写作,所以在选择时作者选择了如琶音、分解进行等流动性较强的音型,以此来描绘动态的水景;同时作者穿插使用的柱式音型来描绘水乡的静景,可谓动静皆宜,相得益彰。
前奏描绘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河中荡漾的水波,二是主人公按捺不住、看似平静的心情。
为了能恰当的表现这两方面的内容,曲作者采用了柱式音型琶音奏法以及快慢交错的节奏。
前奏中的第1、2和第5、6小节,连续半拍的和弦琶音表明了两种意思,一是模仿潺潺流动的河水,二来表现了主人公急迫的心情;在第3、4小节用柱式音型作了语气上的停顿,并没有让前面的乐思继续发展下去,有欲言又止之意。
接下来的后半部分与前面是同样的安排,不同的是停顿的时间较前面长,而且后五小节的柱式音型写作非常简洁,这样做是为了与歌曲本体进行无缝衔接,符合绵延展开的乐意。
歌曲第一段的第一部分演唱速度为Adagio,第一部分共四小句,歌词将江南水乡的静景通过小桥勾勒出来,使水乡特有的湿润感跃然眼前。
这里采用了柱式音型,只是在旋律延长的地方做了和弦式的陪衬,用以和歌曲旋律作呼应,其余均为柱式音型,很好地勾勒出水乡静谧安详的画卷。
同时这样的安排给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以极大的自由,歌曲第一段的首句中第1、3、4三小节演唱部分的旋律较密集,与之相对的伴奏部分则用了几乎静止的音型,在第2、5小节采用了与旋律相呼应的写法,恰似旋律的回音。
在歌曲起始时,曲作者并没有采用较厚重的音型写作,而采用了留白的手法,把思乡情与秀美的水乡景色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于听众眼前。
第二部分演唱速度为Moderato,为了陪衬歌曲旋律中体现的急迫心情,此处将音型安排得95第5期 李 晨:陆在易艺术歌曲 桥 的钢琴伴奏研究96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较密集,特别是在第17小节,伴奏音型的节奏与旋律同步,和声层加厚。
在这段的首句四小节(第17小节 第20小节)中,前二小节旋律呈上行,后二小节为下行,头尾两小节的音符以级进为主,中间两小节大跳居多,将乐意的展开与收拢处理得非常恰当,表达了主人公见到熟悉景物后激动而难以言表的心情。
此处的伴奏做了较少见的连续六和弦级进,并且音型节奏与旋律同步,仿佛是主人公急促的脚步。
在第2、4小节采用了伴奏手法中常见的呼应手法,将歌曲旋律在伴奏声部进行发展,使伴奏部分与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的音型采用了柱式音型与第一部分呼应,与间奏连接前采用了与间奏一样的音型 分解式音型,这样就做到了过渡自然。
第二段的第一部分旋律起伏不大,叙事性较强,歌词通过对 姑娘 老汉 我 三个人物的动态描写,刻画出水乡人生活的悠闲与惬意,以及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伴奏音型为带低音的完全分解音型,这种音型平稳舒缓,第30到37小节是这首歌曲中音型最规范的部分,其中歌曲旋律、伴奏右手部分的分解和声层与低音层构成了完整的三层次,使伴奏与旋律融为一体。
第二部分右手部分为八度分解音型,强调了旋律的再现,左手为分解音型;第三部分虽然旋律与第二部分相同,但采用的却是柱式音型,暗示歌曲即将结束,并与前奏呼应。
尾奏为右手持续三连音分解音型。
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重要性与歌曲本体是一样的,是作曲家通过运用和弦、音型等要素使伴奏与旋律成为统一体,从而达到更深刻揭示歌曲内涵的目的。
陆在易艺术歌曲 桥 的钢琴伴奏部分,在和弦与音型的运用方面,都达到了这些要求,使这首篇幅不大的艺术歌曲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江南水墨风情画,深深地打动每一位听者的心。
参考文献:[1]张佳林.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34.[2]陆在易.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我见[J].人民音乐评论,2007(8):34.[3]陆在易.我爱这土地 陆在易艺术歌曲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7 9.A Study of the Piano Accompaniment ofLu Zaiyi s Artistic Song QiaoLI Chen(Art School,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 te,Hangzhou310012,China)Abstract:The piano accompani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artistic songs.It has got the same position as the singing and is the important feature of artistic songs in creation.The piano accompaniment of the artistic song Qiao by Lu Zaiyi has reflec ted the importance of ac companiment in songs in the variety of chords composing and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fig ure and rhythem.Key words:Lu Zaiyi;Qiao;artistic songs;piano accompan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