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十七章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十七章思考题解析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1、A2、D3、A4、C5、A6、C7、C8、D9、B 10、A 11、B 12、A 13、B 14、D 15、D16、A 17、C 18、D二、思考题B:名校试题或历年考研真题1、表示实际国民收入的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总需求函数的图像叫做总需求曲线。
2、财富效应(The Wealth Effect)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
财富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
3、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4、答: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数量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为总需求曲线。
它是一条向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价格水平提高,则国民收入水平下降;若价格水平下降,则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这种关心的内在机制是: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上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息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倒置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国外需求减少,由乘数原理最终引起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即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5、答:⑴总需求是指总支出,单个商品的需求是指不同价格水平下对商品的需求数量。
⑵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单个商品的需求受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⑶二者虽然都受价格的影响,但对前者的解释是从利率分析入手,对后者的分析则是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入手。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1.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收入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通胀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的政策。
由于国民收入在短期内的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主要来自需求方面,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是可以调节需求的政策,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2.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当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的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经济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eq \f(1,1-β(1-t))中得出。
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
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1eq \f(1,1-0.8×(1-0.1)),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eq \f(1,1-0.8×(1-0.25)),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7.3.5 短期分析(经济萧条解释)
P
AD1
AS
AD3
AD2
P1
P2 P3
Y
O
Y3
Y2
Y1
51
短期分析(通货膨胀的解释)
P
AD3
AD2
AS
AD1
P3 P2 P1
O
Y1 Y2
Y
52
短期分析(滞胀解释)
P
AS2
AS1
AD
P2 P1
Y2
Y1
Y
53
短期分析-----萧条或膨胀时需求管理 的有效性
AS曲线的经济含义
1. AS曲线是一条描述总供给达到宏观均衡时,一 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2. SAS曲线表明在短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 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而LAS曲线说明在长 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无关。
3. AS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 资影响就业水平,就业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或收 入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45
• 2、当总供给曲线左移,则处于滞 涨状态,进一步,总供给曲线再左 移,则失业和通货膨胀也越严重, 不过失业的下降比例和通货膨胀上 涨的比例二者之间相对关系却并不 明确。
46
17.7.3 古典的AD-AS Model
P
• 松财政或松货币
AD右移至AD’
P2
AS不变
P1P2 ,Y=Y*
– 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即Y=Y(P) –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
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现。
2
价格水平与AE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第十七章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判断题(×)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10.在AD-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二、选择题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3.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D )。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4. (A)5. 当(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第十七章内外平衡理论
IB
国内支出
IB曲线代表国内支出和汇率 的各种组合下的内部平衡曲 线。其斜率为负,因为本币 升值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 增加,为维持内部平衡,必 须增加国内支出。
三、米德冲突
在宏观经济运行的某些特定区间(如繁荣-顺 差、萧条-逆差),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 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 货币政策
情况: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外部平衡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
由此整政策(旨在调节 总需求的水平,如财政、货币政策)和支出转换政 策(旨在调节总需求的方向,如汇率政策) 。
第三节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论”
蒙代尔(1962):“政策配合论” 财政政策——内部均衡 货币政策——外部均衡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内外平衡的不同影响
紧缩性
本币升值
紧缩性
本币贬值
直
接
标 价 失业 法 顺差
下
的
汇 率
二、斯旺图示
通胀 顺差
E
EB
通胀 逆差
EB曲线代表国内支出和汇率 的各种组合下的外部平衡曲 线。其斜率为正,是因为扩 张性支出调整政策使得国内 支出增加,从而进口增加, 为维持外部平衡,需要本币 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A
失业 逆差
一、米德的政策搭配理论
❖ 假定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物价水平保持不变,同时 贸易收支代表整个国际收支,不考虑资本流动的影响。则 可以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配合来实现内、 外平衡目标。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七章
图17-6 政策组合
【例17.2】设m表示基础货币乘数,c表示现 金漏出率,r表示意愿准备金比率(含法定准备和 超额准备)。
(1)写出基础货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讨论c和r的变化对于 m的影响;给出同时考虑c和r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2)结合一个具体政策工具说明积极的货币 政策如何影响货币乘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研]
c2 m rrc r 2 c3r1cr rc3 2
(2)积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降低存款准备 金率、降低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 政府债券。以降低存款准备率为例说明:降低存 款准备金率直接减少了货币乘数的分母,使得货 币乘数增加,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 给会因为乘数的增加而扩大。
(1)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 图17-1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
(2)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 或投资支出降低的经济效应。财政支出增加引起 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 (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 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 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图17-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表17-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政策混合
产出
利率
1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上升
2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
不确定
3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如图17-6所示,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使LM曲线 向右移动,导致利率下降,以增加私人部门对利 率具有敏感性的投资支出和国民收入。为了保持 总需求水平不变,抵消国民收入增加超过潜在国 民收入的状况,政府应配合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 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总需求下降,从而 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紧缩性财政政策带来的产 出减少刚好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产出增加相 抵销,使得总需求水平不变。
宏观经济学第17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A、B等这类点用曲线连接起 来,就得到总需求曲线AD。
AD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4时59分2秒
16
(2)IS-LM 推导总需求曲线 由于总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数学表达式推导 出来。下面,以两部门经济为例予以推导。
P
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 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
P1
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价 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
P2
越小;价格水平越低,
需求总量越大。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4时59分2秒
E1
LM(P1)
E2 LM(P2)
IS
y1
y2
y
D1
D2
y1 y2
y
19
AD曲线的经济含义
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国总 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
向右移动;实行紧缩性政策,如缩减政府开支、提高税收等
政策,会直接减少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左移动。)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4时59分2秒
储蓄函数: s y 1 y 投资函数: ir e dr
产品市场均衡:s y ir
解得:
r
e
d
1d
y
①
货币供给函数:
M P
m
货币需求函数: L ky hr
货币市场均衡:
M P
L
M
解得:
r
ky h
P h
M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 P e 。
由于 P 上升,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才能购买相同 数量的物品与劳务;反之,P下降,人们的货币需 求减少。
宏观经济学第六讲AD-AS模型第17章
P2
y1
y2
y
D1 D2
y1 y2 y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利用IS—LM模型)
r r2 r0 E2 E0 LM(P2,Y2) LM(P0,Y0) LM(P1,Y1)
r1 O P P2 P0 P1 O
Y2 Y0
E1
Y1
IS
Y
•链条: P变动 →M/P 变动 →LM 移动 → Y变 动
AD
Y
结论
P投资 AD P↑→C AD PNX AD P AD (物价与总需求负相关)
二、总需求曲线AD的形成
1、形状:
物 价P 水 平
在总供求模型 AD-AS中,总 需求是一条 向右下方倾 斜的曲线。
总需求
产 量 Y
2.总需求曲线图示
总需求函数的机 制: 价格水平上升, 导致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水平下 降。
劳动市场供求均衡 N d( W ) N s( W ) P P
劳动力的需求
设名义工资是W, 实际工资是W/P。 劳动需求函数是:
W Nd Nd ( ) P 劳动需求与实际
工资反方向变动。
劳动力的供给
劳动供给也是 工资的函数。 “背弯式”?
W Ns Ns ( ) P
劳动力市场均衡
价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 ↑)→t↑(税收自动上升) →DPI↓→c↓→y↓
C:价格变化对净出口的影响==净出口效应
(外贸效应)
外贸效应:价格水平()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商品相对() ,
购买 ( ) ,中国出口需求 ( ) ;同时,国内认为外国商品变得 相对 ( ) ,购买外国商品() ,使得进口() 。两项相加, 中国净出口 ( ) ,进而总需求量 ( ) 。
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可编辑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考察物价水平和实 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可编辑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一、总需求 二、总需求函数 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四、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五、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可编辑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可编辑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r
r1
2、货币政策
r2
与AD曲线的移动 O
P
P0
O
可编辑ppt
E1 E2ຫໍສະໝຸດ LM 1 LM2IS y
AD
AD2
y1 y21
y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宏观生产函数 二、劳动市场 三、总供给曲线
可编辑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二、总需求函数
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考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 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 对应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 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y=AD=y(P)
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 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17第十七章 内外平衡理论
E E′
IS
O
Y0
Y
′
Y
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 引起利率 下降,进 而资本外 流、支出 增加,最 终导致国 际收支赤 字。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1. 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Ⅲ
BP i i′ LM
E′
E
i0
IS ′
IS
O
Y0
Y′
Y
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引起收入 和支出增加, 贸易收支恶化, 同时使利率上 升、资本流入, 初期维持国际 收支平衡,但 最终导致国际 收支赤字。
主要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 即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组成。通过实施支 出调整政策可达到相对于既定收入而改变支出
水平,从而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一、米德的政策搭配理论
1、政策工具
支出转换政策 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icy:
通过支出方向的变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 内部结构,即调节总需求内部对国外商品(和 劳务)与国内商品(和劳务)需求的结构比例, 也就是要把本国支出由进口品转移到本国商品, 常用的政策工具包括汇率政策和关税、出口补 贴、进口配额限制等直接管制措施。
利率下降
e1 e2
A
假设国民收 入保持不变
BP 1 e 1 BP2 e2
资本流入减 净进口保持 少 ( 到 NF2 ) 不变(NM1)
国际收支逆差, 向BP1右端移动 流入的外汇不足以支付原有规模 的进口,本币贬值,汇率 e上升
i1
i2
O
B Y* Y
净 进 口 减 少 到 NM2 , 直 到 NM2=NF2,B点形成新的平衡
第一节 IS—LM—BP模型
本节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 IS—LM 模型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7章)
由(1)式可见,合意经济增长率的取值与储 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比率成反比。或者 说,较高的储蓄率、较低的资本产出比率可 以支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若资本产出比率 给定,则合意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完全取决于 储蓄率的高低。
如果改变对资本产出比率a的表达,那么, 合意经济增长率可以得到另外一个表达形式 。令σ为资本产出比率a的倒数,即
25
σ=1/a=Y/K
σ被称为资本生产率或资本效率系数。在上 例中,若K=4,Y=1,则σ=0.25。这表示 在某一技术状况下,1元资本可以生产0.25 元产出。
利用资本生产率σ的概念,合意经济增长率 可以表达为:
Gw=ΔY/Y=sσ
(2)
26
该式表明:合意经济增长率等于储蓄率与资 本生产率的乘积。显然,合意经济增长率的 两个表达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14
有保证的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亦称合意增长率,是指使各
年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的增长率。换言之,在 这里正要研究:总产出按怎样的比率增长才 能保证各年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在不考虑技 术进步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之所以发生,必 定是由于各年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的 投入和资本的投入,要多于前一年。
中级宏观经济学
常州大学 季小立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
关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增长问题以及典型事实 2、均衡增长的条件 3、均衡增长的机制 4、知识充当的角色 5、促进增长的政策
2
1、经济增长问题以及典型事实
增长问题: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一国国民生 产总值不断增加的现象。以Yt表示t期国民 生产总值,Yt-1表示前一期国民生产总值, 则t期经济增长率
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其他效应[见下补充]
21.通常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6
NEW+外贸效应(通过X-M影响总需求)
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 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就会减少该国商品的消 费,并导致出口减少。 同时,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 降,增加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 一增一减,净出口下降,并导致总需求减少。 这种由于本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导致汇率变化,进而 导致总需求变化的效应,称作外贸效应,国际替 代效应,或称为Mundell—Fleming汇率效应。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本国商品价格/外国商品价格 注:汇率用间接标价法表示。
关于AD曲线的移动,另见课后练习
13
( e g t )h dm y (1 )h dk hK e dK e M y * A ( ) h kdK e h kdK e P Ke 1 自发支出乘数 1 dK e M ( P2 P ) 1 * h kdK e P * P2 1
视频\s37_anim(aggregate demand and supply).swf
8
3.总需求曲线的概念 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 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 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函数∽曲线 曲线的推导:由函数→曲线(数学中常用) 由曲线→曲线(经济学中 常用)
图8—4 多个厂商调整时m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同样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向关系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学
3 在E点之后, P的上升还要加快,从而 CC的斜
注意 :1 宏观经济学的长期所意味着
的时间要长于微观经济学的长期。
2 就短期而言,宏观经济学的 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因素主要为货币工资 W与价格水平 P的调整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五十四分。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函数 :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 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 :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
的产出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资本存量
和技术水平。
宏观生产函数 性质 : 1 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 增加而增加; 2 当技术不变和 K为常数时,由于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
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宏观生产函数种类: 1 短期生产函数
2 长期生产函数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五十四分。
示。 构成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
国外需求。 y=c+i+g+(x-m) 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价格、收入和其
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 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 y=c+i+g
推动总需求的力量 :价格、收入、预期、 税收、政府购买、货币供给等。
UP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五十四分。
第十七章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殊含义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 第八节
? 第九节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
古典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Ⅲ: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 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 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
Ⅳ: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 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27
4. IS、LM斜率对政策的影响
IS、LM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LM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LM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货币政策无效。
LM水平时,利率降 到极低 ,进入凯恩斯 陷阱。这时货币供给 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 和促进投资,对于收 入没有作用。
r% IS1 IS2
LM1 LM2
r0
y1 y2
y
凯恩斯极端的财政政策情况
14
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此时,
r%
货币政策能够
改变利率,
但对收入没有
r0
作用。
r1
IS
LM1
r% IS1
IS2 LM1 LM2
y2-y1<y4-y3
y1 y2 y3 y4 y
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
19
3.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r%
IS水平,斜率为0, 投资对利率很敏感;
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 稍微下降,投资极大提
高,国民收入增加。
23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初始点E0 ,收入低
为克服萧条,达充 分就业,实行扩张性 财政政策,IS右移;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 策,LM右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自动稳定器的制度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就税收制度而言,在经济繁荣时期,随着收入的增多,边际税率越高,上缴的税收就越多,税收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对消费起到抑制作用,再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增速下降,税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随着收入的下降,纳税时按照相对低的税率缴税,导致税收减少幅度大于收入下降幅度,造成个人可支配收入比国民收入下降的慢,可以看做相对地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进而增加消费和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减轻经济萧条。
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两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就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就越大。
这一点可以从三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1-β(1-t)中得出。
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就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
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1×11-0.8×(1-0.1)=3.57美元,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1×11-0.8×(1-0.25)=2.5美元,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美,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
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和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
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
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
反之亦然。
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3.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解答: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这实际上就是让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增加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会按照货币乘数数倍地增加,这是政府的货币筹资,其结果往往是形成通货膨胀,这是国家征收的通货膨胀税;而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不过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不会增加基础货币,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这是政府的债务筹资。
4.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解答: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也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
如果用H 、Cu 、RR 和ER 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用M 和D 分别代表货币供给量和活期存款,则H =C u +RR +ERM =C u +D即有M H =C u +D C u +RR +ER,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 ,则得: 货币乘数= M H =C u /D +1C u /D +RR /D +ER /D =c d e c1r r r r +++, 其中Cu/D 即rc 是现金—存款比率,RR/D 即rd 是法定准备率,ER/D 即re 是超额准备率。
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就越小。
5.在要不要干预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两种不同意见?解答:(1)不要干预思想。
在要不要采用政策来稳定经济的问题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外生 因素的干扰,社会经济本身会适应这些干扰,市场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提供良好的解决办 法。
比方说,外生的冲击(如技术变革、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了失业,只要想工作的 人肯降低工资和非货币报酬要求,就总会找到工作,因而失业不会成为问题。
政府不用为 此干预,干预也无能为力。
另一些经济学家(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也相信市场会对经 济变动作出迅速反应,政府干预政策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无效,反而能带来一些坏处。
理由主要有:一是政府预测能力有限。
政府预测经济,要运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这些模型由一些方程组成。
然而这些方程的变量和参数并不会像模型中假设的那样准确,它们是多变的、难以捉摸的,建立在这些模型基础上的经济政策是否能正确调控经济就成问题。
再说,政策实施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即时滞)才会影响经济,但政策制定者很难预测几个月后经济会怎样变化,可能是原以为要衰退,结果不仅不衰退反而走热起来,原以为要升温,结果反而衰退。
总之,经济变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人们的预测能力很有限,这给制定政策带来了难度。
二是政策的时滞。
这是指政策从认识到决策,再到实施和产生效果,要有一个时间过程。
这种时滞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
内在时滞指经济中发生了不稳定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政策并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实施时滞。
外在时滞指经济政策实施到对经济发生作用并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过程。
由于政策实施后首先要影响中间变量,再由中间变量影响到目标变量,因而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例如,减税政策实施后首先要影响到可支配收入(中间变量),然后才能影响到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目标变量)。
通常说财政政策内在时滞较长,尤其是决策时滞较长,而货币决策内在时滞较短,但其外在时滞较长,因为从变动货币供应量到影响利率,再到影响投资和国民收入,需要较长时间。
不管如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时滞。
在此过程中,经济可能发生了与预期目标不同的变化,这就会影响经济政策效果。
三是公众对政策的反应。
例如,政府制定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时,并没有考虑到理性预期的当事人能够利用有关货币政策规则的知识很快形成关于未来价格和其他经济变量的正确预期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如事先就要求提高工资、利率等)。
如果公众(经济当事人)作出这种理性预期的对策,那么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就会变得无效。
对于财政政策,根据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借债只是公民纳税被推迟而已,故不会刺激消费。
因此政府用发行公债搞赤字财政的政策是无效的。
基于以上种种理由,这些经济学家不主张对经济波动作人为干预,相信市场本身会对经济的变动作出自动调整。
(2)需要干预的经济思想。
凯恩斯主义者则坚持稳定经济的政策是必要的、有效的。
他们认为,经济在遭受来自需求或供给方的冲击后会衰退,工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
如果衰退引起了大规模失业,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工资合同未到期)企业并不能立刻降低工资,因而工人并不会很快重新就业。
工资和价格即使会调整,这种调整也只能缓慢进行。
要让经济调整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甚至可能要几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会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局面,给社会带来长期的痛苦。
政府采取稳定的政策,即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就会较快恢复经济。
可见,这样的政策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这种要不要采取稳定经济的政策的讨论还会长期进行下去,但实际上各国政府在经济发生较大的波动时都是采取政策来调节的。
6.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些不同意见?(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解答:如果认为政府还是应该对经济运行作一定的政策干预或调节,那么要按什么样的规则进行干预?就货币政策而言,经济学家提出过如下几种不同的政策规则:第一种是稳定比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则。
这就是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的所谓“单一规则”。
他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最好的选择,此外就不要再作其他政策调节。
据说这样的货币政策能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可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根源。
第二种是以名义GDP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
根据此规则,央行宣布一个名义GDP的年增长率目标,若名义GDP上升到此目标以上,就降低货币增长率以抑制总需求;若低于此目标,就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
据称这种规则会比上述单一规则的政策更能维持产出的稳定。
第三种是以一定的名义通货膨胀率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
根据此规则,央行公开宣布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然后根据实际通货膨胀率与此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程度调整货币供给,即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时就降低货币增长率以抑制总需求,反之则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
据称这一规则具有容易操作且容易公布于众的优点。
第四种是以一定的真实利率(“真实”的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变量的政策规则,这就是泰勒规则。
泰勒认为,在各种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真实利率是唯一能与物价(从而通货膨胀率)和增长(从而失业率)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
因此,货币政策要能调节物价和经济增长,货币当局就应把调节真实的名义利率作为主要操作方式。
若实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偏离目标值,就应当调整名义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或降低失业率。
对比上述四种规则不难发现,第一种规则即“单一规则”实际属于不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自由主义,因为按此规则,政府除按一定比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外,其余都不用调节,市场本身会对经济波动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