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第一章绪论
医用化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医用化学基础-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3eb0db06b7360b4c2e3f645b.png)
(1)人体内的生理变化和物质转化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 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吸、排泄等都包含复杂的化 学变化。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的代谢同样 也遵循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决定着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药物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都是建立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基础 上的。 (3)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诊断疾病 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化验和用药,如测定血、尿等 生物标本中某些成分的含量,以便了解人体物质代谢状况。
•8.公元前2000年中国已会熔铸红铜。公元前1700年中国已 开始冶铸青铜。公元900多年我国的胆水浸铜 法是世界上最 早的湿法冶金技术(置换法)。 9.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及铜铅合金。 10.公元前8000--6000年中国已制造陶器。公元200年中国 比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术 。 11.3000多年前我国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 1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料和制作漆器的国家,约有 7000年历史。 13.公元前4000--3000年中国已会酿造酒。公元前1000年 我国已掌握制曲技术,比欧洲的"淀粉发酵法"制造酒精早 2000多年。 14.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发现石油。古书载"泽中有火" 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烧。宋朝沈括 所著《梦溪 笔谈》第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15.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的四川省邛和 陕西省鸿门两地。 16.我国祖先很早冰肝使用木炭和石炭(又叫黑炭,即 煤),而欧洲人16世纪才开始利用煤。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1.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纸技 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 2.公元700--800年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归早记载了黑火药的三 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火药于13 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才传 入欧洲。 3.公元前200--后400年中国炼丹术兴起。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 葛洪的《抱扑子》记录了汞、铅、金、硫等元素和数十药物的性状与配制。 公元750年中国炼丹太传入阿拉伯。 4.公元800年唐朝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们发现氧气的人。他比英国的普利 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气约早1000年。 5.我国是"纤维之王"----蚕丝的故乡。公元前2000年 中国己经养蚕。 公元200年养蚕技术传入日本。 6.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 年,中国炼出了球墨铸铁,比英美领先2000年。 7.1000多年前中国就能炼锌,早于欧洲400年。
第一章 医用化学基础 绪论
![第一章 医用化学基础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d63ab576a20029bd642dbb.png)
以用溶质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质量百分数
溶液中某溶质质量百分数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100%
Hale Waihona Puke • 例如:0.9%的生理盐水指100克水溶液中含溶质NaCl 为0.9克。
3. 溶液酸碱性 • 酸性溶液:pH<7 的溶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
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例如:O2中O为游离态,CuO中O为化合态。
(三)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1.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无法用
一个化学式表示其物质组成。 •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其
组成。 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例如:氢氧根OH-、铵根NH4+、硫酸根SO42-、NO3-等。
2. 分子 • 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形成分子。 • 例如:
同种元素的原子结合成的分子:H2、O3; 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成的分子:H2O、H3PO4。
3. 离子 • 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荷微粒。 • 阴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电子带负电荷。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长治卫生学校 陈林丽
重点难点
1.化学的研究对象。 2.化学学习方法。 3.初中基础知识回顾。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 从微观视角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及其表现出来的性 质、变化规律、合成方法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922905-医用化学-第一章 绪论
![922905-医用化学-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645e27689eb172dec63b725.png)
(2)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 化验和用药,如测定血、尿等生物标本中某 些成分的含量。所用药物讲究其结构、化学 性质、纯度等对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的影响 以及药物间的配伍,都和化学有关。
举例:X 射线透视胃肠时的内服造影剂为什么选择BaSO4,而不是 BaCO3。
基本单元:系统中组成物质的基本组分,可以是 分子、离子、电子等,如O2、H2SO4、H+。
物系所含的基本单元数目与0.012kg C12的原 子数目相等(6.023×1023——阿伏加德罗常数), 则为1mol。
nB=mB/MB ( mol)
2、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对溶液而言,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为溶质的 物质的量nB除以溶液的体积。 表示:cB = nB/V 单位:mol·m-3 , mol·dm-3, mol·L-1 , mmol·L-1
二、医学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1)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 吸、排泄等都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人体的 基本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 的代谢同样也遵循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举例:临床检验测得三人血浆中HCO3-和溶解的CO2的浓度如下: 甲 [HCO3-]=24.0 mmol·L-1、[CO2]溶解=1.20 mmol·L-1 乙 [HCO3-]=21.6 mmol·L-1、[CO2]溶解=1.34 mmol·L-1 丙 [HCO3-]=56.0 mmol·L-1、[CO2]溶解=1.40 mmol·L-1
3、 摩尔分数(物质的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或物质的量比)
定义:物质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
表示:xB =nB/Σ ni (Σ ni 表示混合物的物质的量)
医用化学课件
![医用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185422a6c30c2259019e22.png)
更快,更强,更安全
由6.02×1023个粒子所构成的物质的量, 即为1摩尔。1摩尔的任何物质都包含 有6.02×1023个粒子。例如: 1molC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1molH2含有6.02×1023个氢分子; 1molH2O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1molH+含有6.02×1023个H+; 0.5molH+含有0.5×6.02×1023个H+; 2molH+含有2×6.02×1023个氢离子。
第一章 绪论
学习重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医用化学的主要内容。 2.化学和医学的关系,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
更快,更强,更安全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一. 化学: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 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实物:有静止质量,化学研究之
物质 场: 无静止质量,化学不研究
更快,更强,更安全
更快,更强,更安全
本节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和溶液的 相关知识。
更快,更强,更安全
第一节 物质的量 复习回顾: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分子是保持 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有电荷 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 子、原子、离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处 于永恒运动中,相互之间有间隔。 3.国际上一致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约为 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跟它作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 对
更快,更强,更安全
小结:微粒数(N) 与物质的量(n) 之间的关系 微粒数 = 物质的量 × 阿佛加德罗常数
即:
N = n × NA
更快,更强,更安全
思 考
24 1.204 × 10 1、2mol水中含有___________ 个水分子
第一章绪论医用化学
![第一章绪论医用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a916692caaea998fcc220edd.png)
(3)在卫生监督、疾病预防等方面,如饮水分析、 食品检验、环境监测等都需要化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已经逐渐发展到了分 子层次,化学的研究成果对此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化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 了解重点难点 认真听课 听 思 记 课后复习 横向 纵向 重视实验 理解记忆
四、法定计量单位
第一章
学习目标: 掌握:化学研究的对象; 学习化学的方法; 法定计量单位 熟悉:化学的发展历史 了解: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绪 论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自然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和物质的相互关系及其运 动形式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 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的分类
化学
无机化学 (
1.国际单位制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以六个基本单位为 基础命名“国际单位制”(le Système International d’ Unités,
缩写为SI),1971年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届CGPM增加第7个基本单位摩尔。
国际单位制单位组成 SI基本单位 SI单位 SI单位 SI导出单位 SI倍数单位
二、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16世纪就提出制造药物来医治疾病 1800年,Davy发现了N2O的麻醉作用 后来有更多更好的麻醉药被应用于临床 1932年,Domagk发现一种偶氮胺染料可以治 疗细菌性败血症 此后,制备了许多新型的磺胺药物,开 创了今天的抗生素领域
现代医学于化学的关系更加密切。
(1)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吸、排 泄等都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的代谢同样也遵循化 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化验和用 药,如测定血、尿等生物标本中某些成分的含量, 所用药物讲究其结构、化学性质、纯度等对药理作 用、毒副作用的影响以及药物间的配伍。
医用化学教案
![医用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fcf334af45b307e87197af.png)
3、转移: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入
500ml 的量筒中,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 2-3 次,洗涤液
倒入量筒中。
4、定容:继续往量筒中加蒸馏水,加到离
刻度线 1-2 厘米处,改用滴管加到刻度处。
(二)溶液的稀释(25min)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细胞内渗透,红细胞逐渐膨大,直至破裂,释放出 血红蛋白,这种现象叫溶血现象。 2、包浆分离:红细胞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内的渗透 压小于外面溶液的渗透压,细胞内的水分子就会向 外渗透,使细胞发生萎缩,叫包浆分离,堵塞血管, 形成血栓。
教学后记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主要 《医用化学》,刘承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5min)
(一)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下形成自由
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
Nacl 的电离方程式为: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成离子,如强
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强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可逆的。电
离方程式用等号或箭头表示。
时的静水压叫渗透压。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5、渗透压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半透膜,二是要有浓 度差。 二、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20min) 溶液的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30min)
(一)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1、等渗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两种溶液
一、渗透现象与渗透压(30min)
1、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2a19f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e.png)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医用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医用化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无机及有机化学,涵盖了医学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医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和实验技能,包括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生物学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无机和有机化学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无机化学部分:1.溶液和胶体溶液2.电解质溶液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4.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5.配位化合物有机化学部分:1.烃的性质和命名2.醇和酚的性质和命名3.醛和酮的性质和命名4.酸和碱的性质和命名5.碳水化合物的性质和命名6.脂类和氨基酸的性质和命名7.蛋白质的性质和命名8.核酸的性质和命名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相关问题。
学生需要具备数学、物理和生物学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教师采用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学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和实验操作等环节。
平时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
评估标准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质量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
医药化学基础教学大纲医药化学基础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医用化学绪论
![医用化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808383acfc789eb172dc81c.png)
公元 800 年,唐朝茅华是第一个发现氧 气的人,比英国人早1000年。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掌握了炼锌 的技术,早于欧洲400年。
No.5
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 和铅与衣、食、住、行
衣:尼龙:分子中含有 酰胺键的树脂,自然界中 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 到;染料。
1.1 化学是什么?
化学:是试图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间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 学的一个分支,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目的的科学。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物质在 原子和分子水平的化学变化规律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7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传统上化学按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四大分支:
25
反应停
三、学习化学的方法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实践三部分,主要内容 是医学专业必需的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部分的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 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 算等。 有机化学部分的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 概念、结构、官能团、重要化合物的 命名、性质和应用等。
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高效的学习方法
食:各种饮用酒 、食品 添加剂、 纯碱发面制馒 头等。 住: 化学炼出钢铁,铁制 品等各种金属;塑料;瓷砖
行:燃料的燃烧放热驱动 汽车前进。
17
人体内的生理变化和物质变化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 人体组织由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维生素、无机盐、 水等物质组成,包含许多种化学元素。
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决定着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化 学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研究无机物的组成、 结构、性质和变化 瑰丽
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 衍生物
化学已经渗透到生物学、医药学、材料科学、环 境科学、食品科学等众多领域之中,形成了许多应用 化学的新分支和交叉边缘学科。
医用化学基础——绪论1
![医用化学基础——绪论1](https://img.taocdn.com/s3/m/74452bc580eb6294dd886c68.png)
• 学习方法:做到“六多”
• 多听(上课认真听讲) • 多记(认真记录,准确记忆)
• 注意归纳对比,学会总结,在理解的基础 上反复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 • • •
多思(独立思考、科学理解) 多问(问老师、问同学) 多看(看教科书、看参考书) 多练(做练习、练操作)
小 结
•1、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史。 •2、化学跟医学的关系。
•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都是化学反应,都在细胞 内进行,由酶进行催化。 • 如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 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 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 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 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
• C2H4O(乙醛); CH2O(甲醛); • CH3COOH(乙酸);
• 2.药物的化学结构及性质决定药物的
①生理变化是化学反应;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 着药物的作用和疗效;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 诊断疾病;
•3、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抗菌素
20世纪人类的平均 寿命从40岁提高到 70岁,主要的功臣 被认为是药物化学 家,最重要的药物 就是抗菌素。
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如青霉素类药物;土霉素类药物;庆大霉素药物;
• 1、人体内的生理变化和物质转化是以 化学反应为基础。
•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化学系统,时刻都在发 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 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上 万种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由60多种化学元素构成。 它们在人体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引起生理上的变化。
谷物发酵成酒一般需要 两个阶段,一是将淀粉 转化成葡萄糖的糖化阶 段,二是将葡萄糖转化 成酒精的酒化阶段。
到19世纪末,科学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提出,归 纳得出元素周期律;特别是热力学的引入,促使化 学的四大基础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相继建立。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确 立。
《医用化学》 第一章 绪论(基础化学)
![《医用化学》 第一章 绪论(基础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1110f498453610661ed9f4ec.png)
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 数字的科学表达
一、有效数字的概念 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是既能表达数值
第三节 基础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10分钟,浏览概要看标题; 课堂理解记要中,眼耳手脑全用上, 紧跟思路不放松;课后复习半个钟, 总结归纳强记忆,完成练习才轻松; 隔周隔月忆刻钟,通过考试很轻松。
特点: 1、强调自学、思考、理解,不是一味地
死记硬背。 2、老师讲的,书上讲的不一定绝对正确,
数字则分别为:3.33;7.22;8.54
第四节 数字的科学表达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加减运算 加减运算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以参加
运算各数字中精度最低,即小数点后 位数最少的数为准。 例如0.5362 + 0.25,和为0.79。 3.乘除运算 乘除运算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以参加 运算各数字中相对误差最大, 即有效数 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例如0.0121 × 25.64, 积为0.310。
它们的特定组合表示。如H、H2、H2O 、1/2H2O、1/2SO42-、(2H2+O2)等。
第五节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问题:1mol 物质有多少? 1mol水能一口喝下,宇宙中的星球约 1/10
mol,算算直径 1cm 的小球排满我国 9.6×106 km2 陆地会有多厚?
第五节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 数字的科学表达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 修约(rounding):当实验测定值和计
医用化学基础 第一单元 绪论
![医用化学基础 第一单元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22e7f2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c.png)
医用化学基础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概述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质,化学的显著特点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比如从原子、离子、分子角度入手,探讨自然界的奥秘。
化学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重要方法和有力工具。
化学的研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药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化学和医学的关系(一)化学与生命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
人体由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几大类上万种物质组成,包含着多种化学元素。
人体的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循环、排泄及器官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建立在体内的化学反应基础上的。
人体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其中的大分子物质在相应酶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即消化),再被人体利用。
一方面用于合成维持和繁衍生命所需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和激素等物质;另一方面则经过氧化分解,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
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起营养作用,还起调节控制作用。
当人的机体中必需物质缺乏或过多,在遗传因素、各种感染因素和理化因素等作用下,会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二)化学与药物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
药物本身就是化学物质;药物的合成、鉴定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都离不开化学;药物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都是建立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基础上的。
人工合成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大大地降低了人类的死亡率。
化学药物也为治疗癌症、精神疾病、糖尿病等提供了比较有效的方法,减少了人们的痛苦,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决定着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三)化学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活动首先始于疾病的诊断,临床上常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对血液、尿液及其他体液进行分析检验,以便了解人体物质的代谢状况,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医用基础化学1绪论
![医用基础化学1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0a62b32a5901020207409caf.png)
25
? 26
§ 1.4 测量数值的正确表达
(2)有效数字的位数确定 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从第一个不为零的数算起, 往右数有几位算几位。 倍数数字等非测量值可看作无限多位 对数数字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点后位数 例如:pH=10.08, 2位有效数字, 即[H+]=8.3×10-11. 例如:pKa=4.75, 2位有效数字, 即Ka=1.8×10-5.
1018
1015 1012 109
exa 艾[克萨]
peta 拍[它] tera 太[拉] giga 吉[咖]
E
P T G
10-1
10-2 10-3 10-6
deci 分
centi 厘 milli 毫 micro 微
d
c m μ
106
103 102 10
mega 兆
kilo 千 hecto 百 deka 十
§ 1.5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其他注意事项:
若某一计量值的第一位数大于或等于8,有效数字
的位数可多算一位。如8.37,运算时可按4位算。 采用分步计算或计算器运算,中间过程可暂时多保 留一位有效数字,最终结果应按规则保留。 化学平衡计算:保留2位有效数字; 物质组成测定计算:质量分数>10%,一般保留4位; 质量分数1~10%,保留3位; 质量分数<1%,保留2位; 误差的表示:保留1位,最多2位。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1.1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作用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 中能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化学研究的是物质可见的变化 的不可见的原因。
实物:具有静止质量,化学的研究对象。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https://img.taocdn.com/s3/m/0023e56afad6195f302ba649.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础化学概述1911年由波兰化学家芬克(Christian Eijkman)发现维生素1928年,由英国的Alesander Fleming发现盘尼西林 Penicillin牛津大学的化学家Florey和E.B.Chain解决了富集,浓缩盘尼西林的技术瓶颈第二节国际制单位SI与法定计量单位基本单位:m、kg、s、A、K、mol、cd导出单位:N、Pa、J、C、V、℃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1.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的浓度:n B=m B/M B,c B=n B/V2.质量摩尔浓度:bB=nB/m(m为溶剂质量)单位为mol/kg摩尔分数:x B(溶质)=n B(溶质)/n A(溶剂)+n B(溶质),同理可得x A(溶剂)。
x B(溶质)+x A(溶剂)=1质量分数:ω=m(溶质)/m(溶液)质量浓度:ρB=m B/V(溶液)例如生理盐水质量浓度0.9%(g/ml)第二章溶液的依数性第一节溶液的蒸气压下降293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2.34kPa一定温度下蒸气压p =x A p A *(p*为纯溶剂饱和蒸气压,x A 为溶剂摩尔分数)蒸气压下降值:△p =x B p*A(k=p*A M A )(k 只与溶剂本性有关,与溶质本性无关) 若是电解质:△p= iKbB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与蒸气压下降有关△T b =K b ·b B 单位是K ·kg ·mol-1,它只与溶剂的本性有关 K b 为沸点升高常数,水的K b =0.512若是电解质:△T b =iK b ·b B测相对分子质量A B B b B 1000m T m K M ∆= 题目:二硫化碳(CS2)的沸点是46.13C,将S 溶入其中形成0.1mol/kg 溶液时,沸点上升0.234C,求沸点上升常数Kb ;若将2.830g 硫溶解在63.00g CS2中时,沸点上升0.41C,求硫的相对分子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安托万-洛朗· 拉瓦锡(1743.8.261794.5.8)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 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燃烧的氧学 说”的提出者。1743年8月26日生 于巴黎,因其包税官的身份在法国 大革命时的1794年5月8日于巴黎被 处死。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 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 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 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 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 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 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 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 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之 于化学,犹如牛顿之于物理学。
21.全世界海盐产量5000万吨, 其中我国生产1300多万吨,居世 界第一。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 就采用海水煮盐了,是世界上制 盐最早的国家。 22. 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 有用矿,我国都有。是世界上冶 炼矿产最早的国家。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16世纪就提出制造药物来医治疾病
1772年,一氧化二氮无色气体由英国化学家约瑟夫· 普里斯特利 发现。科学家们了解到,它有一种微甜的令人愉快的奇特气味, 被人吸N2O的麻醉作用,后来有更多更好的麻醉药被应用于临 床。 1928年9月,苏格兰细菌学家亚历山大· 弗莱明意外发现能够抑制 并杀死葡萄球菌的霉菌,并将这一霉菌命名为“盘尼西林”。 但由于弗莱明没有提取出纯净的青霉素,这一发现在当时并没 有引起外界的重视。 1938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对十 年前弗莱明的发现很感兴趣,在德国化学家钱恩与英国生物化 学家希特利的帮助下,共同提取出纯净的青霉素。
11.3000多年前我国已利用天然染料 染色。 1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料和制 作漆器的国家,约有7000年历史。 13.公元前4000--3000年中国已会酿 造酒。公元前1000年我国已掌握制 曲技术,比欧洲的"淀粉发酵法"制 造酒精早2000多年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
14.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发现石油。古 书载"泽中有火"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 面而燃烧。宋朝沈括 所著《梦溪笔谈》第 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 行于世"。 15.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是中 国的四川省邛和陕西省鸿门两地。 16.我国祖先很早冰肝使用木炭和石炭 (又叫黑炭,即煤),而欧洲人16世纪才 开始利用煤。
中国的化学史
中国的化学史当然也是毫不逊色的。大约5000
-11000年前,我们已会制作陶器,3000 多年前的商朝已有高度精美的青铜器,造纸、磁器、 火药更是化学史上的伟大发明。在十六、十七世纪 时,中国算得上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化学”二
字我国在1856年开始使用。最早出现在英国传
教士韦廉臣在1856年出版的《格物探原》一书中。
5.我国是"纤维之王"----蚕丝的故乡。公 元前2000年 中国己经养蚕。公元200年养 蚕技术传入日本。 6.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比 欧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年,中国炼出 了球墨铸铁,比英美领先2000年。 7.1000多年前中国就能炼锌,早于欧洲 400年。
8.公元前2000年中国已会熔铸红铜。公元 前1700年中国已开始冶铸青铜。公元900多 年我国的胆水浸铜 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 冶金技术(置换法)。 9.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及铜铅合 金。 10.公元前8000--6000年中国已制造陶器。 公元200年中国比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 术 。 。
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 摩音乐厅举行的2015年诺贝尔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科学家屠 呦呦展示获得的奖章。屠呦呦因 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 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今年的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 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 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 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 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 奖项。新华社记者叶平凡摄
医用化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化学及其发展简史
学习重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的发展简史。 2、化学和医学的关系,学习化学的方法。
复习回顾
1、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 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自 然科学。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前
言
做到六多:多听、多记、多思、多问、多看、多练
思考题
1、化学的定义。 2、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学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呢?
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 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 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 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 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 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 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 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 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 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 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
17.1939年,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提出"联 合制碱法",1939年侯德榜完成了世界上第 一部纯碱工业专著《制碱》。 18.1965年,我国在世界 上第一个用 人工的方法合成活性蛋白质--结晶牛胰岛 素。(由于署名原因,诺贝尔化学奖与国人 擦肩而过) 19.七十年代,中国独创无氰电镀新工 艺取代有毒的氰法电镀,是世界电镀史上 的创举。 20.1977年我国在山东发现了迄今为止 的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常林钻石。
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是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 原子核之父----卢瑟福
欧内斯特· 卢瑟福被公认为是二十世 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在放射 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都做出了重 大的贡献。他还是最先研究核物理 的人。除了理论上非常重要以外, 他的发现还在很大范围内有重要的 应用,如核电站、放射标志物以及 运用放射性测定年代。他对世界的 影响力极其重要,并正在增长,其 影响还将持久保持下去。他被称为 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
三、学习化学的方法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实践三部分,主要内容 是医学专业必需的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部分的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有机化学部分的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结构、官能 团、重要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和应用等。
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复习,多练习。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1.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 推广了纸技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 2.公元700--800年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归早记载 了黑火药的三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火药于13 世纪 传入阿拉伯,14世纪才传入欧洲。 3.公元前200--后400年中国炼丹术兴起。魏伯阳的《周易 参同契》和葛洪的《抱扑子》记录了汞、铅、金、硫等元素 和数十药物的性状与配制。公元750年中国炼丹术传入阿拉伯。 4.公元800年唐朝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氧气的人。他 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 气约早1000年。
现代医学于化学的关系更加密切。
(1)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吸、排泄等都包 含复杂的化学变化。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无机盐等的代谢同样也遵循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化验和用药,如测 定血、尿等生物标本中某些成分的含量,所用药物讲究其结 构、化学性质、纯度等对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的影响以及药 物间的配伍。 (3)在卫生监督、疾病预防等方面,如饮水分析、食品检验、 环境监测等都需要化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已经逐渐发展到了分子层次, 化学的研究成果对此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最早发明麻醉术的人
约公元145年(待考证)是东汉 末杰出的外科学家,他是我国也 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麻醉剂,并最 早应用全身麻醉的医学家,堪称 “外科鼻祖”。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郡(今安 徽省亳县)人,他多次拒绝封建 王朝叫他做官的举荐和诏令,行 医遍及今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及其分支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 化规律和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科学。 传统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学科: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核 化学、水化学等。
化学发展史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 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 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 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 的作用。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