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练第10课 谈中国诗 教学资料 人教新课标必修5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预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
【预】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一、认识作者姓名钱钟书号槐聚年代现代(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籍贯江苏无锡生平简介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
其妻杨绛为翻译家、作家,女儿钱瑗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
主要作品《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作品风格钱钟书喜以智者的眼光去洞察人类的种种劣根性,善用象徵等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常用精辟字句带出尖刻文意,寓意深刻,文笔简洁且一针见血,这种特殊的写作风格在他的著作《人兽鬼》及《围城》尤为明显。
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二、文本知识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原稿为英文,是钱钟书先生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确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钱钟书的著作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时练:第10课谈中国诗(一)+Word版缺答案
第10课谈中国诗(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自主理清课文行文脉络、概括中国诗的特点,把握全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比较、归纳、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对中国诗歌的浓厚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全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文中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
《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
这些都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
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如:《山居秋暝》《登高》《天净沙秋思》等)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明确:语言的形象、凝练、结构跳跃,具有深深的画面感等。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诗的特点,那么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知人论世1.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特点。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3.体会比较法的妙用,学习使用这种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诵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钱钟书的《谈中国诗》,请大家先研究一下题目,如果把“谈”换成“论”即“论中国诗”,会有什么不同呢?【明确】“谈”更平和、随性、随意,印象多一些“论”更严肃、庄重、正规,理论性更强一些那么,我们这是用了一种什么方法在研究问题呢?【明确】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我们似乎更容易搞清楚很多问题,弄清楚事物的本质特点。
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中国诗了,如果让你给一群外国朋友讲讲中国诗的特点,让外国朋友对中国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准备怎么讲、讲些什么呢?学生低语交流,可指名2—3名学生试讲,大家点评。
假如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当然,我肯定没他有才),你们是美国人。
那我来给你们讲中国诗,你们最想了解中国诗的什么呢?【明确】中国诗有何特点?与外国诗作比较,有何异同?下面我们来学习钱钟书的文艺评论《谈中国诗》,看看文化大家是怎么谈论中国诗的?请大家拿起笔,快速通读全文。
二、走近作者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主要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
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
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结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 人教新课标必修5
【结】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轻松、幽默,大量运用比喻等手法,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
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颇具画龙点睛之妙,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类比,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又以“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的幽默诙谐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中国诗发展的高度,又说“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又如“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
2.多变的论证方法引证法:作者除了大量引用中国诗,还引用了许多外国诗人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的见解,一方面使文章形象生动,通俗直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这样更能吸引听众;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法:文章中将陶渊明、李白、格雷和歌德的诗歌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喻证法: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中国诗形式短小的特征揭示得淋漓尽致。
比喻论证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透彻,形象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例证法:作者在论述到“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时,举了陶渊明《饮酒》和李白《独坐敬亭山》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
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
二、素材挖掘国学大师:钱钟书钱钟书:国学大师,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版必修五学案 第10课谈中国诗
【目标·重点】1.了解钱钟书及其作品。
2.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学习本文运用比较阐明中国诗特征的方法,品味语句含意。
1.读准字音(1)羡妒..(xiàn dù)(2)精髓.(suǐ)(3)颦蹙..(pín cù) (4)无垠.(yín)(5)饶恕.(shù) (6)一蹴.而至(cù)(7)轻鸢.(yuān) (8)叫嚣.(xiāo)(9)数.见不鲜.(shuò xiān)2.理解词义(1)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超越事物的表象,才能把握其本质。
(2)居高临远:站得高,看得远。
(3)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4)一蹴而至:踏一步就达到,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蹴,踏。
(5)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数,屡次。
(6)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7)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咽,吞咽。
(8)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穷,尽头。
(9)尖刻斩截: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
(10)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部分(第1段):先指出研究诗歌要具体分析不能概而论之,同时明确用比较文学的立场谈中国诗。
第二部分(2~6段):谈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形式上的区别。
第三部分(7、8段):说明中国诗与西洋诗的共性。
2.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0谈中国诗(7)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筛选文本主要信息,理清文本思路。
2.通过文本语句的分析,理解作者“谈中国诗”的目的,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清文本思路。
(二)教学难点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领悟。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白板、白板笔五、学情简析该班学生是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语文课学习,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了较好的语文素养。
但学生对于文艺评论和随笔类文章接触较少,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时会有一定障碍,面对文章中丰富的引证材料,难以有效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六、教材简析该单元的课文均是文艺评论和随笔。
本文既具有文艺性论文的针对性和严密思路,又具有学者大家那轻松自如,幽默风趣的行文特点。
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透过幽默风趣的文字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其观点态度。
七、教法简析文章的篇幅有一定长度,教学时间有限。
学生需在教师的引领下用提要钩玄的方法筛选文本信息,进而理清文本思路;作者的语言风趣幽默,且善用比喻,因而需用精段精句赏析的方法来体会巧妙的语言背后表达出的精到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选取课文中的中西诗歌,由学生比较阅读,产生感性认识。
其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其二: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格雷《墓地哀歌》)由学生对两首诗歌做简单评判。
二、精析文本(一)教师讲读从学生对中西诗歌的感性认识转向课文所探讨的话题。
1.该文的写作背景、针对性。
针对中西诗歌差异、优劣的不同评价,钱钟书先生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了一番演讲。
——世界文学的视野和比较文学的立场。
(二)师生共读,筛选文本主要信息1.阅读第二段,筛选作者提到的中国诗的特征。
中国诗: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没有史诗西方诗:先有史诗,后有戏剧史,最后有抒情诗作者以此来确定比较的范畴——中西抒情诗2.阅读第三段,赏析比喻句,明确该段所谈的中国诗的特征。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至2017精品人教语文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10 谈中国诗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二)能力训练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文学首先是诗歌,由《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谈中国诗钱钟书二、作者介绍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幻灯片】三、整体感知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课文,以下是该课文的原文及教案。
《谈中国诗》课文原文:中国诗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并对世界各国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既有豪放雄浑的作品,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首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诗句无论是从意境还是修辞手法上,都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自然,他们喜欢描绘自然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山、河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色所具有的壮丽与伟大。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首诗中通过写冷月、画屏、流萤等具体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美的追求。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给人以思辨和感悟。
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注重自然写景,还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已为佳人瘦,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些诗句通过对孤独、寂寞、凄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浮躁、物欲横流的反思。
他们渴望那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并通过诗歌来呼唤与追求这种理想生活。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大胆豪放、婉约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给人带来了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谈中国诗》课文教案:一、课文背景介绍: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辨的空间。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10 谈中国诗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
10 谈中国诗[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精髓.(suǐ) 颦.(pín)蹙 咻.(xiū)咻 卓.(zhuó)然 梵.(fàn)文 无垠.(yín) 深挚.(zhì) 轻鸢.(yuān)剪掠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槛⎩⎪⎨⎪⎧槛.外(jiàn)门槛.(kǎn) 咽⎩⎪⎨⎪⎧吞言咽.理(yàn)咽.喉(yān)呜咽.(yè) 薄⎩⎪⎨⎪⎧浅薄.(bó)薄.饼(báo)薄.荷(bò) 撩⎩⎪⎨⎪⎧撩.拨(liáo)撩.门帘(liāo) 2.语境辨析法 (1)很多人之所以深陷失败的牢笼.( )不能自拔,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目标或人生目标太笼.( )统。
(2)老王家的大儿子竟然在别人家的田地里畜.( )养家畜.( ),真是太过分了。
【答案】 (1)lóng lǒng (2)xù chù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li áo (撩)人liáo(缭)绕liáo(潦)草⎩⎪⎨⎪⎧聒zào(噪)烦zào(躁)害sào(臊)⎩⎪⎨⎪⎧荟cuì(萃)精cuì(粹)鞠躬尽cuì(瘁)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轻鸢剪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尖刻斩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穷边涯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遥思远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吞言咽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空中楼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数见不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第十课 谈中国诗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随后他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主要作品: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知背景]1945年12月6日,钱钟书在上海用英文对美国朋友做了一次演讲,主要谈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
《谈中国诗》就是钱先生根据这次演讲的英文稿节译而成的,节译稿约5 000字,入选课本时编者又作了删节。
[知常识]1.《谈艺录》《谈艺录》是学者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诗文的论艺专著。
《谈艺录》以探讨中国传统诗学为主要内容,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
美学、比较文学、修辞学、艺术论、创作论等,均在作者的视野之内。
中国的诗歌有几千年的历史,作者的着眼点是在宋元明清四朝。
2.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它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
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3.文化大家钱钟书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钱先生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在此之后,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5课堂讲义 3.10谈中国诗
第10课 谈中国诗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 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一蹴.而至(cù) ②梵.文(fàn) ③轻鸢.(yuān ) ④颦蹙..(pín cù) ⑤精髓.(suǐ) ⑥桴.鼓(fú) ⑦槛.外(jiàn) ⑧叫嚣.(xiāo ) ⑨唐璜.(huán ɡ) ⑩犬吠.(fèi) ⑪遥思远怅.(chàn ɡ) (2)给多音字注音①槛⎩⎪⎨⎪⎧兽槛.(jiàn )门槛.(kǎn ) ②数⎩⎪⎨⎪⎧数.典忘祖(shǔ)数.据(shù)数.见不鲜(shuò)③薄⎩⎪⎨⎪⎧ 单薄.(bó)薄.饼(báo ) ④撩⎩⎪⎨⎪⎧撩.人(liáo )撩.起(liāo )2.辨形组词(1)⎩⎪⎨⎪⎧粹(精粹)萃(出类拔萃)悴(憔悴)瘁(鞠躬尽瘁)(2)⎩⎪⎨⎪⎧撩(撩人)缭(缭乱)潦(潦草)嘹(嘹亮)(3)⎩⎪⎨⎪⎧淖(泥淖)卓(卓尔不群)棹(船棹)3.词语释义(1)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2)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也比喻为别人施舍的东西。
(3)数见不鲜:见识过多次,不觉得稀奇。
(4)流毒无穷:散布、流传所造成的毒害很大,没有穷尽。
本文是说“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所造成的毒害很大。
(5)遥思远怅:思虑很远,若有所失。
(6)一蹴而至:做一下就达到某种程度。
(7)拔木转石:拔出树木,转动石头,形容力量巨大。
(8)凌风出尘:超然物外,自然纯洁。
4.近义词辨析 (1)情调·情绪都与思想感情有关。
“情调”指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
“情绪”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指不愉快的情感。
例句:有一群喜欢把自己挚爱的家映射到镜头之下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一、课内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A.精髓.(suǐ)轩冕.(miǎn)锱铢..必较(zī zhū)牛羊咻.咻(xiū)B.亵.渎(xiè)谛.听(dì)一蹴.而至(cù)混沌.含融(dùn)C.敷.衍(fū)窸.窣(xī)得鱼忘筌.(quán)眉眼颦蹙..(píng cù)D.付梓.(zǐ)寒砧.(zhēn)喋.喋不休(dié)酩酊..大醉(mǐng dǐ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B.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C.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D.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郭先生________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2)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_______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3)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_________。
A.照例沉寂含蓄B.援例岑寂蕴藉C.照例岑寂含蓄D.援例沉寂蕴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C.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5.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B.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式的句子和“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式的句子,在集中几乎都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D.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二、阅读鉴赏(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16分,每小题4分)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7.本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8.“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如何理解“意义的确定和控制”?9.在文中作者举了“烟”和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两个例子。
这两个例子要说明的各是什么?10.对这段文字重要内容的分析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容易明确,但联想的意义却不易捉摸。
B.创作时要咬文嚼字,无论是科学的文字还是文学的文字,要尽量做到直指和联想的意义相结合。
C.文学创作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不能满足平淡的表达。
D.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要善用联想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意蕴丰富。
三、课外提升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痴气”钱钟书杨绛要认识一部书,还是得认识书的作者本人,最好从小时候起。
钟书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
钟书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
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
钱家人爱说他有“痴气”。
钟书四岁起识字,并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家中收藏的《西游记》《水浒传》以及书摊上租来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这类小说,看完后便手舞足蹈向两个弟弟演说他刚看的小说。
后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和我讲哪条好汉使哪种兵器,重多少斤,历历如数家珍。
钟书十一岁,伯父去世。
伯母抽大烟,家败得很快。
钟书读书时练习簿也买不起,他就用伯父生前亲手用毛边纸、纸捻子为他钉成的本子,老师看了直皱眉。
同学都有许多笔尖,他只有一个,断了就没法写了,他急中生智,把毛竹筷削尖了头蘸着墨水写,当然写得一塌糊涂,老师简直不愿意收他的练习簿。
他有些混沌表现,至今依然如故。
例如他总记不得自己生年月日。
小时候他不会分辨左右,好在那时候穿布鞋,不分左右脚。
他穿内衣或套脖的毛衣,往往前后颠倒,衣服套在脖子上只顾前后掉转,结果还是颠倒。
钟书十四岁考上苏州桃坞中学。
那年他父亲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寒假没回家。
没有了严父管束,他借了大批的《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恣意阅读。
父亲回家命他做一篇文章,他的文章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一顿。
这顿打激起了他发奋读书的正气。
钟书从此用功读书,作文大有进步。
那时商务印书馆出钱穆的一本书,上有钟书父亲的序文。
据钟书告诉我,那是他代写的,一字没有改动。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二十岁那年考上清华大学。
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
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
戏曲剧本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
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
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
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
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中,困上来,便睡着了。
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
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
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
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
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
这又是家人所谓“痴气”的另一表现。
钟书写完了《围城》,“痴气”仍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
《围城》重印后,我问他想不想再写小说。
他说:“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
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为了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
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是你所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的,味道不好受。
我宁恨毋悔。
”这几句话也许可作《围城》《重印前记》的笺注吧。
1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钱钟书周岁时“抓周”抓了一本书,由此得名。
他的确极爱看书,且不择精粗,像戏曲那样极俗的书,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
B.钱钟书伯父去世后,生活十分拮据。
可他仍能乐观对待这一切,买不起练习簿,就把毛边纸、纸捻子订成本子来写;钢笔尖撅断了头,就把毛竹筷削尖了当笔尖来用。
C.父亲的一顿痛打激起钱钟书奋发读书的正气,他从此用功读书,作文也有了很大进步。
他代父为钱穆的一本书所写的序文,十分成功。
D.“痴人有痴福”。
钱钟书的“福”在于只要有书可读便别无营求,而供他阅读的书都很有价值,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
E.在这篇文章中,钱钟书夫人杨绛以时间为序,对钱钟书的生平进行了回忆。
叙述中满怀深情,勾勒出一个充满“痴气”的钱钟书形象。
12.钱钟书的“痴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6分)13.《围城》重印后,钱钟书还想不想写小说?为什么没再写?请简要分析。
(6分)14.钱钟书“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这样的读书方式你赞成吗?请至少从三方面简述你的观点。
(8分)四、高考链接(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5.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16.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参考答案1.C项中眉眼颦蹙(pín cù)。
答案:C2.解析:A项中婉—蜿,B项中采—彩,C项中拔—跋、敬—儆。
答案:D3.解析:辨析近义词可以从意义、感情色彩、语境义、用法等几个方面辨析。
从意义上辨析,要辨析词义的轻重不同(或程度高低不同)、词义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语的个体和集体(或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援例:引用成例。
岑寂:寂静,寂寞。
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答案:B4.解析:A项不合逻辑;C项有歧义;D项搭配不当。
答案:B5.解析:B项中“出神入化”是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应为“沉思”。
使用成语切忌望文生义。
成语有其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