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进常用方法之排列图

合集下载

QC工具之排列图(帕累托图)

QC工具之排列图(帕累托图)
定左纵坐标顶端刻度。
12
六、实例
★实例1:某车型车身异响质量缺陷9\10\11月产品检测结果
***车车身异响质量缺陷统计表2005.12
月份
9
10
11
统计数量 200
200
200
缺陷数量 68
64
66
缺陷率 34%
32%
33%
严重缺陷率 11%
12%
10%
统计:
制表:
13
1997年9月、10月、11月车身异响缺陷(返修车)统计表
5
三、用途
按照重要的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 的作用;
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比较改善前后的效果;
6
四、应用步骤
1、确定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和收集数据
➢ 选题:选择要进行分析的项目 ➢ 选择用于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频数),
成本、不合格品数、金额或其他度量单位;
化时,可认为是生产过程仍不稳定,未得到控制,应继 续找原因。 各项目不合格品同时减少,说明纠正措施效果良好。 经改善后,最高项与次高项一同减少,但顺序未变,说 明这两项相关。 一旦确认了改善后的效果,就应该修订相关文件。
24
序号 缺陷项目
频数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1 右后翼子板钢板撞击声 206 34.6
34.6
2 尾门铰链钢板摩擦声
186
31
65.6
3 车身下部钢板摩擦声
166 27.6
93.2
4 右后翼子板异响
18
3
96.2
5 后搁板处异响
16 2.698.8Fra bibliotek6 其它
8 1.2

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与方法

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与方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一、因果图和排列图1.因果图因果图又名“鱼刺图”,由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兴发明。

因果图是用来思考和显示已知结果与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图,通过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表达,便于解决问题。

因果图的程序一般而言,因果图的程序主要有五个:第一,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

第二,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

第三,在右边方框理画出结果,在左边画出主要类别,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第四,寻找所有下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然后继续寻找。

第五,从最高层次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看起来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原因,并对它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因果图的应用图1所示的是因果分析图。

图1 因果分析案例图从图1可见,首先要画一个粗箭头,把问题放到右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出。

如电灯不亮,需要从灯泡问题、电源问题、电线问题、开关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然后再逐一细查原因,步步深化。

灯泡原因分析完后,再用同样的方法从电源上、电线上、开关上分析原因。

这种分析的思路就是因果图的思路。

2.排列图排列图又名排队图,是为了对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列而作出的简单图示。

排列图的作用一般而言,排列图主要有三个用途:第一,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对整个问题的作用。

第二,提出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三,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功。

排列图的应用[案例]快速热水器的排列图2000年,某热水器厂商开发出了一种快速热水器产品,这种热水器打开5秒钟后,就能完成将水加热,而且可以持续24小时源源不断地供应热水。

但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关键发热零件有时会突然烧掉。

要查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用排列图表进行分析。

表1 排列图分析表名称频数累计频数累计频率拉弧25125176.9%功率不合格3728888.3%掉膜1630493.3%端面不平1031496.3%其他12326从表1可见,首先,统计最近发生的所有问题,统计出各种制品中的共326个残缺品;其次,再逐项进行分类,例如拉弧一项就占了251个,功率不合格的占了37个,发热膜脱落的有16个,端面不平有10个,还有12个是由于其他原因。

质量管理工具-统计方法-排列图因果图

质量管理工具-统计方法-排列图因果图

TS16949推进宣传(八)---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介绍(一)----排列图、因果图一、排列图排列图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图表工具.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Pareto)提出的.巴洛特发现人类经济领域中"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的现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原理.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成为在质量管理中发现主要质量问题和确定质量改进方向的有力工具.1.排列图的画法排列图制作可分为5步:(1)确定分析的对象排列图一般用来分析产品或零件的废品件数、吨数、损失金额、消耗工时及不合格项数等.(2)确定问题分类的项目可按废品项目、缺陷项目、零件项目、不同操作者等进行分类。

(3)收集与整理数据列表汇总每个项目发生的数量,即频数fi、项目按发生的数量大小,由大到小排列。

最后一项是无法进一步细分或明确划分的项目统一称为“其它”。

(4)计算频数fi、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首先统计频数fi,然后按(1)、(2)式分别计算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1)式中,f为各项目发生频数之和。

(2)(5)画排列图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频率折线组成。

如图1所示为一排列图实例。

2.排列图用途(1)确定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0-80%左右的若干因素。

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中焊缝气孔和夹渣。

主要因素个数一般为1-2个,最多不超过3个。

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有影响因素:累计频率Fi在80-95%左右的若干因素。

它们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称为有影响因素。

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次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95-100%左右的若干因素,其对产品质量仅有轻徽影响,称为次要因素。

(2)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将质量影响因素分类之后,重点针对1-2项主要因素进行改进提高,以解决质量问题。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1.因果图(石川馨图)1953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第一次提出。

a.因果图的作用:导致过程或产品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出其因果关系。

b.绘制因果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利用逻辑推理法;利用发散整理法。

注意事项:确定时应通过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以免疏漏;确定原因尽可能具体;质量特性有多少,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质量特性和因素尽可能量化;验证。

因果图又叫鱼刺图,用来罗列问题的原因,并将众多的原因分类、分层的图形。

2.排列图(柏拉图)a.排列图的概念和种类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缺陷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几种缺陷引起的,而这几种缺陷往往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

因此,一旦明确了这些“关键的少数”就可以消除这些特殊原因,避免由此引起的大量损失。

排列图可分为二种:1)分析现象用排列图;2)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b.排列图的作图步骤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集数据;2)设计一张数据表;3)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合计;4)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有各项缺陷数、累计缺陷数、各项缺陷所占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5)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填入表中,其它项的数据由许多小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起,不必计较他的大小排在最后;6)画两根横轴和纵轴。

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最大为100%。

横轴标上各因素。

7)由大到小依次排出各项;8)在横轴上按频数的大小画出直方图;9)在每个直方柱的右上方标出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用实点连线,画累计频数折线(巴雷特曲线)。

10)在图上记入有关必要事项,如排列图缺陷名称,数据,单位,作图人姓名以及采集数据的时间,主题,数据合计数等。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各个项目从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顺序进行排列的一种工具。

3.直方图a.直方图的概念:直方图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根据这些数据找出质量波动规律,预测工序质量好坏,估算工序不合格率的一种工具。

掌握QC手法之排列图运用技巧:从数据收集到解决问题

掌握QC手法之排列图运用技巧:从数据收集到解决问题

掌握QC手法之排列图运用技巧:从数据收集到解决问题一、QC排列图简介QC排列图(Quality Control Pareto Chart)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梳理质量问题的重要性,找出问题症结,并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QC排列图适用于各种行业及领域,如制造业、服务业、医疗保健等。

通过使用QC排列图,企业可以迅速识别工作流程中的问题,及时储存、分析和使用它们。

QC排列图的主要作用是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组件,并确定最引发问题的原因。

QC排列图可以将问题按照发生频率和重要程度排序,并将问题进行分组,帮助管理者找到目标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

QC排列图的制作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来完成,具有易于学习的优点,可以使管理者迅速了解问题的整体情况。

与其他质量管理工具相比,QC排列图应用范围比较广,灵活性较强,制作简单易于掌握,可以帮助管理者快速找到问题,尤其擅长对多维数据的分析。

同时,由于QC排列图可以将问题归并成最重要和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该工具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工具更加直接。

二、数据采集和整理在制作QC排列图之前,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

数据采集和整理是QC排列图制作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数据可以为制作QC排列图奠定基础。

1. 数据收集方式和工具的选择数据采集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或者机器采集收集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提取、筛选。

数据收集工具的选择可以根据采集的数据种类和目的而定。

常见的数据收集工具有问卷、调查表、电子表格等,其目的是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形式,便于在软件中进行分析和整理。

2. 数据预处理和清洗在进行数据采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清洗。

数据预处理是为了整理数据,使其更加有序,便于后面使用。

数据清洗是为了将数据清除错误、重复和无效数据。

数据预处理和清洗包括以下内容:-数据转换:将数据转化为数字,使其能够在计算机软件中进行计算。

QC七工具之排列图

QC七工具之排列图

QC七工具之排列图排列图(Pareto Plot)又叫帕累托图、8020图等。

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它在形式上是由两张图表组合而成的,一个是标记每个项目发生频数的柱状图,另一个是标记项目累计百分比的折线图。

排列图的主要用途有: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影响程度;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图一常规排列图图一显示的就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在对近期生产中发生的缺陷记录进行统计,并整理成的排列图形式。

显而易见,“Missing Screws”出现的频次显著地高于“Missing Clips”、“Leaky Gaskets”等其他缺陷,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它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方向,值得对它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应用排列图时应当注意到:绘制排列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剔除次要的“多数”,找到关键的“少数”。

因此,当你发现柱状图下降趋势缓慢,头部项目和尾部项目之间的落差不大时,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调整:1. 柱状图的纵坐标不用“件数”来表示,而改用其他可量化的指标(如“金额”等)来表示。

2.横坐标不用“缺陷”来表示,而改用其他分类指标(如“产品类型”等)来表示。

3.增加分层变量(如“时间”等),绘制“分层排列图”Stratified Pareto Plot。

所有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快速、更准确地在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发现主要矛盾。

JMP软件深知实际工作中这些细节的重要性,因此在其“Pareto图”平台上都提供了相应的操作选项。

例如,如果我们在记录缺陷时记录了日期(OCT1、OCT2或OCT3)和设备清洗状态(before或after),就可以将一张反映整体的排列图细化为6(=3*2)张乃至更多、体现两个维度类别信息的分层排列图(如图二)。

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不同日期、不同设备清洗状态下的缺陷分布情况,便于我们发现关键问题,同时也可用于进行不同条件下的产品质量对比。

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排列图

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排列图

排列图
排列图也称为帕累托图,是按照各种原因发⽣频率⼤⼩顺序绘制的直⽅图,表⽰有多少结果是由已确认的原因导致的。

帕累托图有利于找出主要原因,确定质量改进的关键因素,按重要顺序排列改进的机会,还可⽤于鉴定改进效果。

1.应⽤程序
①选择要分析的对象,确定⽤于分析的度量单位,如次数、成本、不合格品数等。

②选择⽤于数据分析的时间范围。

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所解决问题的性质选择。

③按度量单位值从⼤到⼩的顺序把项⽬从左到右列于横坐标上,度量单位⼩的项⽬可归为“其他栏”,列于最右端。

④在横坐标两端各画⼀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标注,其⾼度等于所有项⽬的度量值之和,右边的纵坐标与之等⾼并按百分⽐0到100%标定。

⑤在每⼀项⽬上画⼀长⽅形,⽤其⾼度表⽰该项⽬的度量。

⑥从左向右累加每⼀项⽬的度量值,画出累计频数曲线。

2.排列图分类
按排列图的作⽤可分为分析现象⽤排列图和分析原因⽤排列图。

①分析现象⽤排列图。

这种排列图⽤于分析不良结果,发现主要问题。

②分析原因⽤排列图。

这种排列图⽤于从过程因素探求原因,发现主要问题。

3.注意事项
①分类⽅法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也不同。

不同的观察⾓度,要⽤不同的分类⽅法,确定各⾃情况下的“关键的少数原因”。

②在排列图上把累计频数分为三类:0-80%间的因素为主要因素,记为A类因素;80%- 90%的因素为次要因素,记为B类因素;90%—100%间的因素为⼀般因素,记为C类因素。

③如果“其他栏”占的⽐例很⼤,则说明分类不当,它把许多应该区别分类的项⽬归为⼆类。

食品质量管理的工具—排列图

食品质量管理的工具—排列图
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频 数的高低从左到右依次画出长柱排列图,然 后将各因素频率逐项相加并用曲线表示。
累计频率在80%以内的为A类因素,即 是亟待解决的质量问题。
频数
累计百分比(%)
150 帕累托曲线
●100



100
● 50
50

0●A B C D E F(0其他) 项目
排列图的作用
93.3%
97.8%
42 47.2% 28
净1重
固形 2 物
7 真空3 度
6 杂4质
4 块5形
2 其6他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图2-3 菠萝罐头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排列图的分析和注意事项
目录 Contents
1 排列图在PDCA循环中的地位 2 排列图的分析 3 使用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频数
累计百分比 (%)
排列图
排列图的原理
150 帕累托曲线
● 100



100

50
50

0● A
BCDE
0
F(其他)
项目
排列图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
比折线组成。
排列图
排列图的原理
此图是一个直角坐标图,它的左纵坐标 为频数,即某质量问题出现次数,用绝对数 表示;右纵坐标为频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排列图的原理和作用
目录 Contents
1 排列图的原理 2 排列图的作用
排列图的原理

QC七大手法-排列图

QC七大手法-排列图

排列图
比率(100%) 0.52 0.21 0.1 0.05 0.03 0.02 0.07
累计比率(100%) 0.52 0.73 0.83 0.88 0.91 0.93 1
2011-9-21
制作与讲解:彭顺国
8
QC七大手法之一 排列图
图-3
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数据采集从08.5.1至08.6.1压铸部生产数据 200 180 160 140 不合格件数 120 100 80 60 40 20 0 砂孔 水纹 变形 碰伤 脏污 裂纹 其它 不合格项目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作图人:张三 日期:08-10-15 累计百分比 不合格数 累计比率(%)
2011-9-21
制作与讲解:彭顺国
13
QC七大手法之一 排列图
改进效果:
2011-9-21
制作与讲解:彭顺国
14
QC七大手法之一 排列图
分析和对策:
2011-9-21
制作与讲解:彭顺国
15
QC七大手法之一 排列图
结束,谢谢大家!!
2011-9-21 制作与讲解:彭顺国 16
QC七大手法之一 QC七大手法之一
排列图
主讲: 主讲彭顺国
2011-9-21
制作与讲解:彭顺国
1
1, 排列图定义与作用: 1.1排列图又称柏拉图 是为了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 简单图示技术.排列图建立在巴雷特原理的基础上,主要的 影响往往是由少数项目导致的,通过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 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改进效果. 1.2为什么要用排列图: 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不良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 来的,大多数损失往是由几种不合格引起的,而这几种不合 格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因此一旦确定了这些“关键的少 关键的少 数” 找到了工作的重点,就可以消除这些原因,避免由此所 引起的大量损失 通过区分最重要少数的与较次要多数的项目. 从而为改进最重要少数不良项目,提升公司质量水平和降低产 品的不良品率,减少不良品.

质量改进的常用方法

质量改进的常用方法
2.业务流程再造
BPR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为了更好满足顾客要求, 为使作为现代企业业绩标志的成本、服务、速度、效 益等得到显著的改进,在对现有机构与现有过程重新 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组织体系和职能结构进行重 新设计并对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以充分发挥企业竞争 优势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量改进
再造生产流程
随着改革的发展,很多组织的硬件变了,软件也发生 了变化,组织应做到与时俱进,对生产流程进行再造。流 程再造分为四个方面: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 ◆清除
组织必须清除由于上一个环节不到位造成的下一个环 节的等待时间浪费;必须清除由于缺陷/失误产生的残次品 浪费;必须清除因人设事或重复性的劳动。 ◆简化
质量改进
BPR的焦点:流程改革家(PE)
决 程定 议跨 题流
董事会 执行委员会
提实出施业所务需计的划文和件准决备 策
概念和实施承 诺的讨论
项目 成员
支•••培方指持训法导
流程改革家 支••技资持术 源
经理/一线员工
项目小组
业务流程再造(BPR)
8
质量管理与控制
如:脏活,难活、险活等几类工作,要尽量采 用自动化方式开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质量改进
BPR与传统的业绩提高方式有本质不同
传统方式
职能领域最佳化
BPR方式
1.流程业务最佳化
由核心小组驱动最大
对所有分析单位采用 “平均”的目标
逐步改善
2.由流程改革家驱动 最大化
3.流程改革的个人承 诺
4.以核心流程为导向 的根本性改革
注重要领开发
5.注重实施
业务流程再造(BPR)
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质量改进有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

新七种工具:关连图;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箭条图);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亲和图(kj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补充工具有:流程图;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

一、因果图(一)因果图的概念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或石川图或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用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因果图的绘制1、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结果);(2)将质量特性(结果)写在纸的右侧,用方框框上,从左至右画一箭头(主骨),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3)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次原因,作为中骨;用小骨列出第三层次原因,以此类推;(4)将认为对质量特性(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标出来;(5)在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如产品、工序或小组名称、参加人员、日期等)。

它是用逻辑推理法去确定第一层次原因(大骨),第二层次原因(中骨),第三层次原因(小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故称“逻辑推理法”。

2、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2)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3)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箭头联接起来;(4)将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5)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它的特点是开放式的查找原因(最有效的方法是“头脑风暴法”),然后根据对结果的影响从小骨到中骨再到大骨系统地整理这些原因,形成因果图形状,故称为“发散整理法”。

(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确定原因应集思广益,以免疏漏;(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3)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4)验证原因必须要细化,直至能采取措施为止,如分析出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原因分析尚未到位。

QC七种工具使用方法

QC七种工具使用方法

QC七种工具使用方法QC七种工具指的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七种工具,也称为“七个Q工具”(Seven Quality Tools),用于问题分析、数据采集和分析、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活动。

这七种工具分别是:排列图、因果图、控制图、直方图、散点图、流程图和帕累托图。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七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一、排列图(Pareto Chart)排列图是一种按照重要性降序排列的柱状图,用于帮助团队识别问题的原因的相对重要性。

使用排列图的步骤如下:1.确定需要分析的问题。

2.收集相关数据,并将其按照发生频率或重要性进行排序。

3.绘制柱状图,将问题的原因按照重要性从左到右排列。

4.添加累积百分比曲线,以显示每个原因对总问题的贡献。

5.分析柱状图和累积百分比曲线,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二、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因果图也称为鱼骨图或石川图,用于帮助团队识别问题的潜在原因。

使用因果图的步骤如下:1.确定需要分析的问题,并将其写在因果图的头部。

2.确定主要的因果类别,例如人员、设备、方法、材料、测量等。

3.在这些类别下,列出所有可能的潜在原因。

4.绘制一条横线,将潜在原因与主要类别连接起来。

5.分析因果图,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三、控制图(Control Chart)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控制过程稳定性和能力的统计图表。

使用控制图的步骤如下:1.收集过程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2.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确定控制限。

3.绘制控制图,将样本数据绘制在上下控制限内。

4.分析控制图,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中。

5.根据控制图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持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四、直方图(Histogram)直方图是一种用于显示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图表。

使用直方图的步骤如下:1.收集数据,并将其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分组。

2.绘制直方图,将每个组的频率或频率密度绘制在垂直轴上。

3.根据直方图的形状,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柏拉图

柏拉图

质量改进常用方法之排列图1.排列图的概念排列图也称为巴雷特图(Pareto diagram),由于质量问题常可以用质量损失的形式表现,而大多数损失往往又是由少数质量问题引起的,这些质量问题又由少数原因引起。

因此,明确了“关键的少数”,就可集中资源解决之,避免由此所引起的大部分损失。

用排列图法,我们可以高效、形象地展现出这些关键少数。

2.作排列图的步骤(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和收集数据;(2)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将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合计栏;(3)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列有各项不合格的数据,累计不合格数,各项不合格所占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4)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中。

“其它”项的数据由许多数据很小的项目合并在一起,将其列在最后,而不必考虑其它项的数据是多大。

参见表6.2.2-1;(5)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

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最大刻度为总件数(总频数)。

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为100%。

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各项。

(6)在横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直方柱。

(7)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并用直线连接,绘制累计百分数曲线(巴雷特曲线)。

根据表6.2.2-1的数据做出排列图参见图6.2.2-1。

表6.2.2-1 排列图数据表图6.2.2-1根据表6.2.2-1所作的排列图3.应用排列图法注意事项因素的分类依据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也不同。

为关注“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计比率在0~80%间的因素为A类因素;在80~90%问的因素为B类因素;在90~100%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

其它项所占的百分比很大,则分类不够理想,可换一个角度分类。

损失数据可用金额表示时,金额应用纵轴表示。

排列图可用来确定采取对策的顺序。

并且,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图,研究对应项目的变化,可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质量管理工具-柏拉图(排列图)

质量管理工具-柏拉图(排列图)
柏拉图(排列图)
一、柏拉图的定义及作用
柏拉图(排列图)
• 柏拉图的定义:
根据所收集之数据, 按不良原因, 状况, 发生位置等不同区分标 准, 以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 状况或位置的一种图形 (80/20法则)。
• 柏拉图的作用:
1. 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问题); 2. 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
四、柏拉图的范例
柏拉图(排列图)
XX不合格品缺陷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缺陷类别 顶部充不满
气孔 成型不良
表面疵点 色斑 变形 其它 合计
发生频数 108 40 14
7 4 3 4 180
频率% 60 22.2 7.8
3.9 2.2 1.7 2.2 100
累计频率% 60 82.2 90
报 告
160
的 发
140

次 120

100
第7步 排列: 将问题以递减次序从左到 右排在水平线上, 频率排在垂直线上
80
33%
60
HOTrep 服务线问题
100%
列出累计百分比
92% 89%
93%
90
85%
80%
80
72%
70
64%
60
55%
50
45%
40
30
并标出计量单位; 第8步 列出累计百分比;
93.9 96.1 97.8 100
四、柏拉图的范例
柏拉图(排列图)
XX不合格品缺陷排列图
次数
频率
180
160 140

82.2%
90% 93.9%
120 100

质量改进工具——排列图

质量改进工具——排列图

质量改进工具——排列图关键词:质量改进,排列图导语:在许多情况下,多数不合格及其引起的损失是由相对少数的原因引起的。

那么在质量改进工作中,质量工作者可以利用排列图分析这些“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的。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改进的工具和技术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和PDPC等。

下面,结合质量改进的概念,详细解释排列图的产生及概念,以求帮助质量工作者准确适用排列图。

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不合格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集中不合格引起的,而这几种不合格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

因此,一旦明确了这些“关键的少数”,就可消除这些原因,避免由此所引起的大量损失。

此观点早在1897年,就被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V. Pareto)提出并由公式印证。

这个公式表明社会上人们收入的分布是不均等的。

随后在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洛伦兹(M. C. Lorenz)用图表的形式提出了类似的理论。

后来,在质量管理领域,美国的朱兰博士(J. M. Juran)运用洛伦兹的图表法将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帕累托分析法”。

而排列图正是在上述背景下,诞生并不断发展。

多级排列图那么,排列图究竟是什么?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

排列图是建立在帕累托原理的基础上,主要的影响往往是由少数项目导致的,通过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质量改进效果。

排列图希望向使用者表达什么?排列图按下降的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例如不合格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

相应的作用可以包括发生次数、有关每个项目的成本或影响结果的其他指标。

排列图中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个项目相应的作用大小,用累计频数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在许多情况下,多数不合格及其引起的损失是由相对少数的原因引起的。

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

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

1.33(4σ) 1.67(5σ) 2.0(6σ)
84.13447 84.13447 84.13447
%
%
%
97.725%
97.72499 97.72499
%
%
99.865%
99.86501 99.86501
%
%
99.994%
99.99683 99.99683
%
%
99.99994 99.99997
%
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
4,陡壁型。平均值远左离(或右离)直方图的中间值,频 数自左至右减少(或增加),直方图不对称。当工序能力不
足,为找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过全数 检查,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 常出现这种形状。用剔除不合格品后 的产品数据作直方图,容易为此型。 这表示潜藏着因测量误差或检查误差 所引起的不合格品。
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
例:
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
三,直方图
在相同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性能、长度、重量不 会完全相同,但也不会相差太大,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统计规律性,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按 大小分成若干组,统计落在各组的数目,作出相应的图,该 图就是直方图。 (1)作用: 可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的分布情况,预测工序能力,估算不 合格率。 (2)主要用途: 通过抽样测量一部分,来估计全体,把握现状。 (3)使用场合: 对全体对象测量或试验费时费力、甚至是不可能的情况下。
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应用
(4)作图的方法: 1,收集数据,n至少在100个以上,这样估算结果比较正确。 2,找出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分组,确定组数和组距 组数k= n 组距h=(最大值—最小值)/组数此处要把 组距取测量单位的整数倍。 4,确定每组的边界值 最小的边界值 =最小值—测量单位的1/2 5,确定每组的频数,每组包含数据的个数叫频数。 利用唱票的方法记下频数,作成频数表

品质管理工具之柏拉图(排列图)

品质管理工具之柏拉图(排列图)

品质管理⼯具之柏拉图(排列图)概述什么是柏拉图(排列图)?根据所搜集之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以寻求占最⼤⽐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的⼀种图形。

柏拉图⼜叫排列图。

它是将质量改进项⽬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采⽤的⼀种图表。

柏拉图由⼀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个按⾼低顺序(“其他”项例外)排列的矩形和⼀条累计百分⽐折线组成。

柏拉图(排列图)格式柏拉图的主要⽤途(1)按重要顺序显⽰出每个质量改进项⽬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2)识别进⾏质量改进的机会。

(即识别对质量问题最有影响的因素,并加以确认)作图步骤1) 选择要进⾏质量分析的项⽬;2) 选择⽤来进⾏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频数、件数)、成本、⾦额或其他;3) 选择进⾏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4) 画横坐标;5) 画纵坐标;6) 在每个项⽬上画长⽅形,它的⾼度表⽰该项⽬度量单位的量值,显⽰出每个项⽬的影响⼤⼩;7) 由左到右累加每个项⽬的量值(以%表⽰),并画出累计频率曲线(帕累托曲线),⽤来表⽰各个项⽬的累计影响;8) 利⽤柏拉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为重要的项⽬(关键的少数项⽬)。

注意事项1) ⼀般来说,关键的少数项⽬应是本QC⼩组有能⼒解决的最突出的⼀个,否则就失去找主要⽭盾的意义,要考虑重新进⾏项⽬的分类;2) 纵坐标可以⽤“件数”或“⾦额”等来表⽰,原则是以更好地找到“主要项⽬”为准;3) 不太重要的项⽬很多时,横轴会变得很长,通常都把这些列⼊“其他”栏内,因此“其他”栏总在最后;4) 确定了主要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为了检查“措施效果”,还要重新画出排列图。

应⽤实例某公司QC⼩组在2001年对其电⼦产品的⽤户反馈单进⾏了统计,整理后的资料,如下:从图中可看出,该公司产品的“插头焊接缺陷”应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对象,应对它作进⼀步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以上是对品质管理⼯具之⼀的柏拉图的介绍,其中柏拉图遵循⼆⼋原则,即:1、80%的问题由20%的原因引起;2、80%的索赔发⽣在20%的⽣产线上;3、80%的销售额由20%的产品带来;4、80%的品质成本由20%的品质问题造成;5、80%的品质问题由20%的⼈员引起。

排列图、因果图

排列图、因果图
( 3 )因果关系的层次要分明。最高层次的原因应寻
求到可以直接采取措施为止。
( 4 )主要原因一定要确定在末端因素上,而不应确
定在中间过程上。
( 5 )主要原因可用排列图、投票或试验验证等方法
确定,最终的因果图往往越小越好。
( 6 )画出因果图后,就要针对主要原因列出对策表。
包括原因、改进项目、措施、负责人、进度要求、效 果检查和存在问题等。
因果图是用来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各种原因的一种有效
要因
的定性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因果图
二、因果图的基本形式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因果图
三、因果图的做法
例 1 复印机的复印质量未达到预定标准,希望通过因
果图找出复印机复印不清楚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
即少数的因素往往产生主要的影响(关键的少数和次
要的多数),因此又叫帕累托图。(库存管理中ABC管
理法也是基于帕累托原理)(朱兰)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 排列图的由来
1、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 “关键的少数”,“排列图法则”。 2 、美国经济学者劳伦兹 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 绘“排列图法则”,即经济学中的Lorenz曲线。
3 、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质量管理上,
同时提出“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 Pareto的名字,将此定义为排列图。 4 、石川馨博士将其引入到质量管理活动中使用,从而成为 质量管理七大工具之一,在现场得到广泛使用。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排列图遵循二八法则 1、80%的问题由20%的原因引起; 2、80%的索赔发生在20%的生产线上; 3、80%的销售额由20%的产品带来; 4、80%的品质成本由20%的品质问题造成; 5、80%的品质问题由20%的人员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纵坐标可以用“件数”或“金额”等来表示,原则是以更好地找到“主要项目”为准;
3) 不太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很长,通常都把这些列入“其他”栏内,因此“其他”栏总在最后;
4) 确定了主要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为了检查“措施效果”,还要重新画出排列图。
5二八原则编辑1、80%的问题由20%的原因引起;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第3位 包皮过长35例,占该系统疾病37.23%;精索静脉曲张15例,占该系统疾病15.95%;各类肾脏疾病15例,占该系统疾病15..95%;各类泌尿系感染10例,占该系统疾病10.63%;各类泌尿系结石10例,占该系统疾病10.63写;其他泌尿系统疾病9例,占该系统疾病9.57%。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包皮过长、精索静脉曲张、各类肾病最为常见。
用途
⑴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
⑵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⑶在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中,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方法一般采用排列 柏拉图
图。
4注意事项编辑1) 一般来说,关键的少数项目应是本QC小组有能力解决的最突出的一个,否则就失去找主要矛盾的意义,要考虑重新进行项目的分类;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我院统计室2004-2006年年报。
2004年出院共计299人次,其中治愈182人次、好转96人次、未愈21人次、死亡0人次。
2005年出院共计318人次,其中治愈185人次、好转110人次,未愈23人次、死亡0人次。
2006年出院共计334人次,其中治愈183人次,好转124人次、未愈27人次、死亡0人次。
2、80%的索赔发生在20%的生产线上;
3、80%的销售额由20%的产品带来;
4、80%的品质成本由20%的品质问题造成;
5、80%的品质问题由20%的人员引起[2]
6应用程序编辑⑴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
⑵选择用于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频数)、成本、、不合格品数、金额或其他度量单位。
为便于比较,一并计算在内。运用管理学上的排列图分析法进行分析。
资料分析
2006年出院病人疾病构成排列图分析
1)运动系统疾病占第1位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3例,占该系统疾病30%;腰肌劳损32例,占该系统疾病29.10%;各类骨折多例,占该系统疾病23.63%;肌键损伤10例,占该系统疾病9.10%;其他肌肉骨骼系统疾病9例,占该系统疾病8.17%。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以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各类骨折最为常见,也是驻港部队发病率较高的病种。
2)消化系统疾病占第2位 消化系统炎症37例占该系统疾病36.36%;各型阑尾炎27例,占该系统疾病26.73%;胃肠功能紊乱12例,占该系统疾病11.88%;消化系统溃疡、出血7例,占该系统疾病6.93%;肝、胆疾病6例,占该系统疾病5.95%;其他消化系统疾病12例,占该系统疾病11.88%。消化系统疾病以消化系炎症、各型阑尾炎、胃肠功能紊乱最为普遍。
在工厂或办公室,把低效率,缺损,制品不良等损失按其原因别或现象别损失金额的80%以上的专案加以追究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柏拉图分析。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的专案别(现象别)为前提,依经顺位调整过后的画制成柏拉图。3分析步骤编辑步骤
⑴ 将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⑵ 左纵轴表示问题发生的次数(频次或金额),右纵轴表示问题累积百分率。
请按下面的章节编写:
上海紫玉轩酒店服务质量的调查与改进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引言
1.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1.1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特点
1.2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 上海紫玉轩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现状
3. 上海紫玉轩酒店服务质量的调查
5)损伤及中毒引发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并列第5位 损伤、中毒引发疾病中,各种损伤6例,占该病种85.71%,药物中毒1例,占该病种14.29%;神经系统疾病7例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例,占该系统疾病57.14%;神经损伤2例,占该系统疾病28.57%;面神经炎1例常见。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排列图编辑
排列图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图。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所组成的图·排列图又称帕累托(柏拉)图。
目录1概念
2详细内容
3分析步骤
? 步骤
? 用途
4注意事项
5二八原则
⑶ 决定搜集资料的期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
⑷ 各专案依照合半之大小顺位左至右排列在横轴上。
⑸ 绘上柱状图。
⑹ 连接累积曲线。
排列图法(重点管制法),提供了我们在没法面面俱到的状况下,去抓重要的事情键的事情,而这些重要的事情又不是靠直觉判断得来的,而是有资料依据的来加强表示。
8作用编辑1、作为降低不良依据。
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3、确认改善效果。
4、用于发现现场的重要问题点
5、用于整理报表或记录。
6、可作不同条件的评价。
参考资料
1. 质量改进常用方法之排列图 .purise [引用日期2012-08-26] .
2. 品质管理工具之排列图的介绍 .太友科技 [引用日期2012-09-20] .
排列图用双直角坐标系表示,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分析线表示累积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到右排列,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以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2详细内容编辑排列图又称为柏拉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而得名。柏拉图最早用排列图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的状况,后来人们发现很多场合都服从这一规律,于是称之为Pareto美国品质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运用柏拉图的统计图加以延伸将其用于品质管制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原因素的一种工具,其形式用双直角坐标图,左边纵数(如件数金额等),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如百分比表示)。分折线表示累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列。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抓住影响质量的主原因素。这种方法实际上不光在质量管理中,在其他许多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库存管理中,都有是十分有用的。在品质管制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往往不知从哪里着手,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题,只要能找出几个影响较大的原因,并加以处置及控制,就可解决问题的拉图是根据归集的资料,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地加以别)分类,计算出各专案别所产生的资料(如不良率,损失金额)及所占的比例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⑶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时间范围。所选定的时间段应足够长,以使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
⑷画横坐标。按质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自左向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将量值最小的1个或几个项目归并为“其他”项,把它放在最右端。
⑸画纵坐标。在横坐标的两端画出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规定,其高度必须与所有项目度量单位的量值和相等,右边纵坐标应与左边纵坐标等高。
4. 上海紫玉轩酒店服务质量的改进
4.1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利用上面的调查数据,做排列图找主要质量问题,然后对此主要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4.2 改善对策及实施
对上面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并交代如何实施。
4.3 改善结果评价
再做一次改善后的调查,利用调查结果做排列图,然后与改善前的排列图进行比较,看改善的效果。
6应用程序
7案例分析
? 资料来源
? 资料分析
8作用
1概念编辑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柏拉)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却占有少量财富处于贫困的状态。这种少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财富左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即[1]所谓“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把这个“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中,便成为常用方法之一(排列图),并广泛应用于其它的专业管理。目前在仓库、物资管理中常用的ABC分析法就出自排列图的原理。
4)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并居第4位 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5例,占该系统疾病62.50%;皮下囊肿2例,占该系统疾病25.00%;烫伤1例,占该系统疾病12.50%。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以皮肤感染最为常见;上呼吸道感染6例,占该系统疾病75.00%;肺炎2例,占该系统疾病25.00%。呼吸系统疾病以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较普遍。
3.1服务质量调查方案及调查表
3.1.1服务质量调查方案的设定
交代清楚本次调查如何进行…….,
3.1.2 服务质量调查表的设计
将你那个调查表改进为顾客问卷表,也就是将表里问的口气改改,如:“E1.应该有最新的设备和技术”改为“E1.你对最新的设备和技术满意吗?”等等…….
3.1.3服务质量调查实施及结果
⑹在每个项目上画矩形,其高度表示该项目度量单位的量值,用以显示出每个项目的作用大小。
⑺由左至右累加每一项目的量值(以百分比表示),并画出累计频率曲线,用来表示各项目的累计百分比。
⑻利用排列图可以确定对质量改进最重要的项目。
7案例分析编辑运用排列图法分析2004-2006年某驻军医院出院者疾病构成情况,以了解本院保障体系部队内主要病种、多发病种和正在危害官兵身体健康的潜在疾病,探讨医院疾病监控重点,以提高驻军官兵的健康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