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课件
小知识
酒的分类及名酒
•酱香型白酒:如茅台酒 •浓香型白酒:如五粮液、洋河大曲 •清香型白酒:如山西汾酒 •米香型白酒:如桂林三花酒 •其它香型白酒:西凤酒、董酒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 满族
萨其马
饮食民俗
白煮猪肉
炙猪肉
朝鲜族
朝鲜泡菜
黄焖狗肉
Thank You !
Your Company Slogan
饮食民俗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
韭清炒海青子
饮食民俗
川菜
灯影牛肉 夫妻肺片
饮食民俗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饮食民俗
水煮牛肉
豆豉回锅肉
饮食民俗
• 浙菜清汤越鸡 香酥焖肉
饮食民俗
油焖春笋
饮食民俗
苏菜
水晶肴蹄
饮食民俗
烤方
清炖蟹粉狮子头
凤尾虾
饮食民俗
金陵丸子
饮食民俗
三套鸭
徽菜
毛峰熏鲥鱼
无为烤鸭
五彩饭
侗族
饮食民俗
瑶族
瑶族腊肉
粉蒸排骨
饮食民俗
白族
雕梅
八大碗
饮食民俗
傣族
竹筒饭
饮食民俗
糯米饭
纳西族
马帮烤鱼
丽江粑粑
饮食民俗
羌族
羌族砸酒
饮食民俗
苗族
炒香虫
酸汤鱼
饮食民俗
藏族
青稞酒
糌粑
饮食民俗
彝族
骨头饭
坨坨肉
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生食:稍加处理,直接食用 熟食:以烧和烤为代表
烹饪:多种烹调技艺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 配。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
主食
菜肴
饮料
主食: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中,主食主要为粮食作物:米饭、面食。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粮食作物的品种不同,主食的原料和制作方
总之,在中国传统的的饮食中可以 看出中国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在饮 食习惯里,能够具体而微妙地体现出中 国文化的某些特性。
用来配制菜肴的原料有鱼肉、蛋乳、油脂、蔬菜、 瓜果、调味六种类型,把这六种食料进行合理的搭 配和烹制,进而产生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烹调艺术, 形成了不同的菜系。
饮料:
常常作为饮食结构的补充,包括酒、茶、奶等。
中国各民族中普遍盛行饮酒的习俗。但由于采用的原料、配制方法和 饮酒习俗不同,酒在各民族饮食结构中的地位也不同。
中国是茶的故乡,各地饮茶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此外,有些瓜果类食品,也是很好的清凉饮料。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食品加工上 —— 以热食、熟食为主。 饮食方式上 —— 讲究聚食制。 食具方面 —— 使用筷子。
《吕氏春秋·本味》
“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 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 除膻”。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 烹制和食用过程中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 风俗习惯,又称食俗。
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 事象之一。
中国烹任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一、中国饮食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述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中国饮食民俗的分类
中国饮食民俗的分类
中国的饮食民俗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 地域性风味: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色风味,比如四川的辣味菜肴、广东的粤菜、江苏的苏菜等等。
2. 民族特色: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
食习惯和风味,如藏族的酥油茶、壮族的酸辣鱼、维吾尔族的羊肉串等。
3. 传统节日饮食: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特色食品,如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等。
4. 宗教信仰:中国的宗教中有一些对饮食有特殊要求,如佛教的素食,道教的清淡饮食等。
5. 家族礼仪:中国的家族礼仪中也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俗,比如婚礼上的喜酒、葬礼上的祭祀食品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民俗非常广泛多样,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宗教、每个节日等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 国 饮 食 民 俗
茶,敬茶,敬香茶。”
(一)、饮用茶叶的种类分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绿茶 西南地区:花茶、紧压茶 东北华北地区:花茶 华南地区:乌龙茶 (二)、茶叶的冲泡及饮用方法(举例)
四、我国的饮茶习俗
昆明的九道茶 藏族的“酥油茶” 维吾尔族的香茶 蒙古族的咸奶茶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土家族的擂茶 白族的三道茶 纳西族的"龙虎斗"茶
《诗经》:“其椒有馨”。其中“椒”即花椒。 除花椒外,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还有姜、茱萸、 扶留藤、桂、芥辣等。明以前,花椒、姜、茱萸 是所谓的“三香”。其中,花椒为其首。
二、辣椒的传入
辣椒大致于明代传入我国。 传入路线的二种说法:一、由西北丝绸之路从 甘肃、陕西传入中国;二、与郑和下西洋有关。 辣椒最早传入中国是用来观赏的。大约在康熙 年间最早被西南地区人食用。 辣椒在全世界的传播路线
从茶叶的性状来看,先后有散茶、饼茶再到散茶 三种。
从制作原料来看,有一个从素茶到配料茶再到花 茶的过程。
从茶叶的发酵程度来看,先有绿茶,然后再有红 茶与乌龙茶。
我国的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 太湖碧螺春 君山银针 安溪铁观音 凤凰水仙 祁门红茶 太平猴魁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信阳毛尖
四、我国的饮茶习俗
59
四川
151
(含重 庆)
中国辛辣饮食带
第三节 中国的饮茶习俗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饮茶始于西汉,晚于茶的食用与药用。 两汉之际,传入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由上层社会逐渐向中下 层传播,成为待客之物,并与佛道结缘。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陆羽《茶经》成书以后,“茶道”大行。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中秋时节的特色食品
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传统的特色食品 之一。月饼的种类繁多,口味各 异,常见的有豆沙、莲蓉、五仁 等馅料,外皮多为烤制而成,口
感香甜。
柚子
中秋节期间正是柚子成熟的季节 ,柚子不仅口感酸甜可口,而且 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等营养成 分。在中秋节吃柚子寓意着团圆
和美满。
桂花糕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 文化
汇报人:XX
2024-01-23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春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清明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端午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中秋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重阳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可以进一 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 自信心。
栗子糕也是重阳节的特色食品之一 ,以栗子粉为主料制成,口感香甜 。
重阳饮食文化的内涵
01
祈求健康长寿
重阳节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祈求健康长寿的寓意。菊花酒和 重阳糕等食品都具有保健功能,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 也寄托了对健康长寿的期盼。
02 03
传承孝道文化
重阳节是祭祖的重要日子,人们通过祭祖仪式表达对先人 的怀念和敬意。同时,重阳节也是传承孝道文化的重要载 体,人们会在这一天关爱老人、尊敬长辈,弘扬中华民族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推向世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 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内涵。
THANKS
饮食民俗
二、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 自然环境、物产——地域性 (水稻,小麦,青稞)
❖ 文化传统——传承性 (同一地理环境中不同的习俗,如正月初一早晨 的饮食;特色食品;同一原材料不同的烹制方法 和饮食方式; “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饮茶习俗)
5、闽菜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兼顾 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烹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 征,一是采用细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 原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二是汤菜居多,变化无穷。三 是调味奇异,别具一格。四是烹调细腻,雅致大方。
名菜佛跳墙以十八种主料、十多种辅料互为融合。其 原料有鸡鸭、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有鱼翅、 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 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 蛏等共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而成。
❖ 特点:口味清淡,酥香,用油少,调味很少用酒,调味品 一般放在桌上供客人自己选用;
❖ 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鸡丁沙拉、烤大虾苏夫力、薯烩羊肉 、烤羊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布丁
3、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 特点:原汁原味,喜面食,如意大利通心粉,比萨饼等; ❖ 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汤、局馄饨、奶酪局通心
❖ 卤是将经加工后的原料放进卤水中加热使其吸收卤味并加热 至熟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 炸,也称氽,用多油旺火。食品下锅油炸的时间及方法,依 原料性质和形状大小、厚薄而定。原料形状小而薄的,可在 油沸时下锅,约八成熟取出,让其内部熟透;最后,油沸时 再下锅炸一炸。
❖ 煲以汤水和瓦煲为主要导热媒介,将物料放进有汤水的瓦煲 中,通过加热使主料与配料的美味互相渗透融合,形成嫩滑 、浓香的菜肴的烹调方法。
中国饮食风俗习惯
海南 主食大米、喜食米粉 无鸡不成席 喜喝咖啡
四川
以鲜咸、麻辣、浓味为主 喜食泡菜
夏天吃火锅
爱喝茶
贵州
食酸、食辣 斗米斤盐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穿
港澳台
香港:喝早茶 台湾:喜食海鲜 爱喝乌龙茶
食物相克与相宜
• 牛奶与巧克力同食可 以造成头发干枯,腹 泻,出现缺钙和生长 发育缓慢的问题。
• 牛奶与果汁等酸性 饮料同食均会降低 牛奶的ph值,不利 于消化吸收。
•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 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 北殊同的饮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 怪吃怪俗,就够您品味一番了。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 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 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的饮 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怪吃怪俗, 就够您品味一番了。
东部的福建 泉州
中国饮食礼仪
一、宴饮之礼 二、待客之礼 三、进食之礼
宴饮之礼—阶层
• 古代的食礼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 民间等。 • 现代食礼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 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时守约;抵达后, 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 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和粤菜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
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十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楚菜、京菜
川菜
• 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 • “尚滋味”、“好辛香” • “七滋”:甜、酸、麻、辣、苦、香、咸
• “八味”:鱼香、酸辣、椒麻、怪味、麻
饮食的民俗
目录:
一、八大菜系
二、地方的饮食民俗
1.陕北
2.关中
3.陕南
4.四川
八大菜系:
菜系,又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
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 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
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 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 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东 坡 肉
东 坡 茄 子
闽菜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
混合而形成。闽菜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 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狭义闽 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县,后来发展成福州、 闽南、闽西三种流派,即广义闽菜。
由于福建人民经常往来于海上,于是饮食习俗也逐渐形成带有
开放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菜系。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 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 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 园地中独具一席。
闽菜
蚵仔煎 佛跳墙
湘菜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
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 方风味为主。
饮食的民俗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
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 要部分。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 当然不会再有“梁鸿孟光举案齐眉”那样的日子,但也 还是终于形成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 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 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 ——《中餐菜
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 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 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 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 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 时来临之意。
•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 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 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 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 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 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 面、素面、荤面、挂面……
• 元宵,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 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 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 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 道美食。
• 年糕:春节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 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 (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绎为年年高 升之意。
清明节食俗
清明与寒食 • 清明本是24节气之一。 •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两天,冬至以后一百 零五日 。一说源于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 一说源于禁火,禁火源于周代禁火旧制。 • 唐代,二节合一。 • 清明节各地饮食活动各异。有冷食祭坟扫 墓。有“吃会”。“讨清明”。吃清馃。
端午节的食俗
端午起源,传说源于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民 间有赛龙舟,食粽子、咸蛋,饮雄黄酒、菖蒲酒, 放艾草,挂香袋,吃蒜挂蒜,插菖蒲等风俗活动。 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品就是粽子。粽子定型于 3000多年前。起源于远古祭祀。纪念屈原之说, 为后人附会,只是更深入民心,得于流传至今。 雄黄酒,是将蒲根切细、晒干,拌少许雄黄,浸 白酒,或单用雄黄浸酒制成。饮少许,余下撒床 席间,或涂抹儿童面额耳鼻,以避虫毒。
饮食民俗概述
饮食民俗概述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其中的饮食民俗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民情。
从北方的面食文化到南方的米饭文化,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饮食传统和习俗。
本文将就中国的饮食民俗进行概述,带领读者一起探索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独特习惯和文化传承。
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被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许多意义和象征。
比如,中国人认为吃饭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方式,每到传统节日或重要场合,家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共进美食。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饮食的平衡,认为五谷杂粮的搭配对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在饮食上追求“荤素搭配、饱腹宜涮”等原则。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式也有所不同。
比如,北方地区的人们偏爱面食,如面条、包子等,而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更偏向米饭、粥等。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特色饮食习俗,如四川的火锅、上海的小笼包、广东的早茶等,这些美食成为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
除了日常饮食之外,中国的饮食民俗还体现在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中。
比如,春节期间的饺子、年夜饭等传统菜肴,除夕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清明时节的“踏青”与吃青团等习俗,都反映了中国人对食物的独特情感和文化认同。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特殊的节日饮食文化,如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这些食品都承载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仪式感。
总的来说,中国的饮食民俗是一种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饮食民俗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人对食物的热爱和尊重。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中国的饮食民俗,有助于维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
愿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让人们共同分享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化专题饮食ppt
• 其二,石磨产生,大量粉制食品出现,彻底改变了我 国古代单一的传统粒食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饮食 品种内容。
三、调制饮食的发展传承
4.豆腐、豆制品的产生
• 李时珍《本草纲目》:“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 南王刘安。”
• 豆饭藿羹: 穷人饮食
三、调制饮食的发展传承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1.不同区域的饮食资源差异
• “西北之人食陆畜,东南之人食水产。食陆畜者, 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食水产者,龟 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也。” (晋)张华《博物志》
• 动物体味特点:水居者腥,肉食者臊,草食者膻。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2 、 饮食习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① 饮食口味差异 南、北方调味差异:浓厚—清淡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 周去非《岭外代答》
关于广东人“好吃”的简析: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二)清淡鲜活,蛇肴突出 (三)兼收并蓄,综合性强 粤菜基本构成: 广州菜 潮州菜
东江菜 海南菜
五、我国传统饮食生活的两极分化
1、传统饮食的等级身份
达官贵人 —— “肉食者” 平民百姓 —— “蔬食(藿食)者” 奴隶 —— “犬豕之食”
五类菜式:高档筵席菜式
大众便餐菜式 民间小吃菜式
三蒸九扣菜式 家常风味菜式
(三)价廉物美,平民化大众化特征突出
四、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区域差异
③ 粤菜(广东菜系) 特点:(一) 菜肴取材资源极其丰富
A.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 (背靠五岭,濒临南海)
五岭:大庾、都庞、越城、骑田、萌渚岭 “天下所有之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
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
民俗文化是指特定群体共同的传统行为、行事习惯、风俗礼仪以及民间传说等。
这些传统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
下面将重点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以及传统婚礼习俗。
一、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
中国菜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
其中,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闽菜是最具代表性的。
每一种菜系都有自己的特色调味和烹饪技巧,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充满了无限的变化和美味。
中国人还有许多饮食习俗和禁忌。
比如,过年时一定要吃饺子,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团圆;切菜时不能把菜切断,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在宴会上敬酒时,要碰杯,并且让杯底相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祝福。
这些饮食习俗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反映了他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二、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纽带。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有许多,如放鞭炮、舞龙舞狮、贴春联等。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互赠礼物,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春节,还有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被称为月饼节。
人们举行团圆宴、赏月、吃月饼,并将月饼作为一种礼物赠送给亲友。
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并举行龙舟竞赛。
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三、传统婚礼习俗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婚礼通常包括三大环节:娘家送亲、婚礼仪式和新婚夜。
在娘家送亲环节中,新郎要带着花轿、礼金和婚嫁物品前往新娘家,接回新娘。
婚礼仪式则包括行拜天地、敬祖先和交杯酒等环节。
新婚夜则是新婚夫妇第一次同房生活的重要时刻。
中国民俗--饮食民俗
五、我国的茶文化——茶与绘画艺术
唐《调琴啜茗图》 宋《卢同烹茶图》 明文征明《松下品茶图》、《煮茶图》、《惠 山茶会图》 郑板桥与方丈的故事:“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三、饮食民俗的功能分类
日常饮食 特殊(节庆、祭祀、待客)饮食
第 二 节饮食文化圈
炖菜 生肉、冻食和腌菜 口味咸重、辛辣(葱 蒜味)
back
中北饮食文化圈
咸食畜肉,热喝奶茶, 畅饮烈酒,以肉食和奶 制品为主,几乎不吃蔬 菜。口味咸重。
back
湘
菜
有湘江流域、洞庭区、湘西山区用料广 泛,制作考究,油重色浓,以烹河鲜、 山珍见长,擅长用辣。制法重于炖、煨、 腊、炯、煎等。著名菜肴有“腊味合 蒸”、“麻辣子鸡”、“红烧全狗”、 “红煨鱼翅”、“冰糖湘莲”、“腊肉 炯鳝片”等。最大风味是酸辣,喜用腊 味。
三、我国的食辣文化
一、前辣椒时代
《诗经》:“其椒有馨”。其中的“椒” 即指花椒。 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除花椒外,还有姜、 茱萸、扶留藤、桂、芥辣等。明以前, 花椒、姜、茱萸是所谓的“三香”。其 中,花椒为其首。
第 三 节 中国的饮茶习俗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饮茶始于西汉,晚于茶的食用与药用。 两汉之际,传入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 区。 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由上层社会 逐渐向中下层传播,成为待客 之物,并与佛道结缘。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陆羽《茶经》成书以后,“茶道”大行。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
中国饮食民俗
清蒸武昌鱼
沔阳三蒸
京菜又称京帮菜,它是以北方菜为基础, 兼收各地风味后形成的。北京以都城的特 殊地位,集全国烹饪技术之大成,不断地 吸收各地饮食精华。吸收了汉满等民族饮 食精华的宫廷风味以及在广东菜基础上兼 采各地风味之长形成的谭家菜,也为京帮 菜带来了光彩。北京菜中,最具有特色的 要算是烤鸭和涮羊肉。
徽菜以沿江、沿淮、皖南三地区的地方菜 为代表。特点为就地取材,以鲜制胜,讲 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 原味。徽菜名品为无为熏鸭、云雾肉等。
2. 苏菜、浙菜
苏菜又名“淮扬菜”,是由苏州、扬州、淮安、 南京等地的菜肴为代表而构成的。特点是浓中带 淡,鲜香酥烂,原汤原汁,浓而不腻,口味平和, 咸中带甜。烹制技艺擅长炖、焖、烧、煨、炒。 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 别。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 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镇 江菜口味醇和,玲珑细巧,尤以制鸭的菜肴负有盛名。苏菜名品为清汤火方、松鼠桂鱼、盐水鸭 等。
汽锅鸡
四、中国地方菜系
八大菜系:川、粤、鲁、苏、浙、湘、徽、 闽。 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 鲁、徽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壮汉; 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 川、湘菜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 士。
1. 鲁菜、徽菜
鲁菜也成山东菜,由济南菜、胶东菜和孔 府菜三大地方菜组成。讲究调味纯正,口 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点,讲究 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 白而醇。鲁菜擅长爆、扒。爆法讲究急火 快炒,扒法讲究菜肴整齐成型,味浓质烂。 德州扒鸡最为著名。济南菜名品为糖醋黄 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等。胶东菜 名品为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孔府菜的 名品为“八仙过海闹罗汉”。
冷面
中国饮食民俗
具体而言:像吃什么,如何去吃, 使用什么炊具、餐具,主厨人,进 餐次数,进餐方式,用餐时的座次, 饮食上的特殊嗜好和禁忌,饮食礼 节等等,都是饮食民俗的内容。
餐具
藏族人们的餐具,男女有别,固定专 用。餐具的用料、规格、装饰皆有讲 究,并随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而不同。
餐具
傈僳族的碗、勺,用木头削成,保留木纹 的自然形态,可以说件件都是古朴的艺术 品。
整体而言,饮食民俗体现在日常饮 食、岁时节日饮食、宗教信仰活动 饮食和仪礼活动饮食之中。
1、日常食俗:食物比较常见,制作比较简单, 过程比较普通,只为解决温饱。 2、节日食俗:饮食品种和饮食过程有特殊的 象征意义。 3、宗教食俗:在原始宗教和现代宗教影响下 形成的食俗禁忌、食俗礼仪和食俗规矩。 4、礼仪食俗:人们在平常或特殊的时日活动 中的饮食风俗。 A、社交活动礼仪食俗;B、婚姻食俗 C、生育食俗;D寿诞食俗;E、丧葬食俗
乳哈 生 。萨 活 克在 族草 的原 牧上 民的 ,蒙 食古 肉族 饮、
赫哲族生活在 黑龙江三江水 乡,鱼是最主 要的事物。
生活在兴 安岭密林 中的鄂伦 春人,食 必鸟兽肉。
南方适合种 水稻,故南 方人以大米 为主食;北 方多种小麦、 杂粮,故北 方人民以面、 杂粮为主食。
青藏高原宜 种青稞,生 活在这里的 人们主食青 稞。
4、此外,宗教信仰,语言心理等原因, 促使饮食民俗的进一步丰富。
吃斋念佛
唐僧不吃 人参果
印度人不食牛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 、 饮 食 民 俗 的 表 现
人类的饮食活动形成了饮食风 俗。它同其他风俗习惯一样, 作为民族的共同情感、共同心 态,统一着人们的行为,对民 族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因为饮食民俗表现的非常 丰富多彩。
中国饮食风俗有哪些
中国饮食风俗有哪些饺子。
又称“水饺”,因为形态微扁,于是还有些地方叫做“扁食”。
多用皮包馅,通过水煮或煎、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
饺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年糕。
多是以糯米(江米)或糯米粉为原料,添加不同的辅料制成的节令食品。
过年吃年糕的传统习俗,从周代就开始了。
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
既寄寓了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又取“年高”的.长寿之意。
如今的年糕已经发展成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新年美食。
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
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屠苏酒。
据说是我国汉末名医华佗创制。
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h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将其流传开来。
屠苏,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
据说于正月初一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元宝汤。
即馄饨,因其形似元宝,故称“元宝汤”。
吃馄饨寓意招财进宝,象征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
一般或以猪肉、菠菜、青韭为馅,或以羊肉、白菜为馅。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中午要喝元宝汤。
糖瓜。
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十分坚实,且糖内形成了一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民间每年腊月二十三讲究吃糖瓜。
七宝羹。
旧俗,农历正月初七日要采七种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称“七宝羹”。
由于各地物产不同,“七宝羹”所用的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一般常见果菜包括芥菜、芥蓝、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等。
二米子饭。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 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因它正好处于孟秋、 仲秋、季秋的中间而得名。其主要节日食品是月饼。 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饴)。” 民间信仰认为月为月神,因而有祭月活动。周代,每 逢中秋之夜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晋代已有赏月之 举,到了唐朝,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到了宋代 正式定为中秋节。月饼取团圆之意至迟在明代,“民 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赏月,吃月饼、瓜果 ,“摸秋送瓜”是各地中秋节流行的习俗。(注:三 五成群偷知好园中瓜果谓之‘摸秋’。摸得南瓜,用 彩虹、鼓乐送无子之家,谓之‘送瓜’。男、南同音 ,瓜又多子,谓宜男也。)
• 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曾于中秋之夜设宴,与群 臣赏月。在这次赏月宴上,他与群臣一起分享了吐 番商人进献的美食——一种有馅且表面刻着嫦娥奔 月、玉兔捣药图案的圆形甜饼。大多数人认为这就 是后世“月饼”的始祖,并且只是偶然食用,不具 备普遍意义。而月饼的名称最早见于宋朝吴自牧的 《梦粱录》,该书卷十六“荤素从食店”中列有“ 月饼”,说明它是市场面食品的一种,但与中秋节 没有密切联系。月饼真正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节日食 品大约在元明时期。相传元朝末年,人们不堪忍受 残酷的统治,朱元璋想乘机发动起义。为了统一行 动,有人献计:将起义时间写在纸条上,藏入月饼 中,人们在互赠月饼之时便得知。于是,起义得以 成功,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这一传说表明,中秋 吃月饼的习俗在元朝已很普及。
• 年夜饭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餐饮 活动,是全家团聚的大日子,无 论男女老少,无论身在何方,都 要回来参加的家庭聚会。这是中 国家庭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表 现。主妇们尽其所能制作美味佳 肴,品种繁多,席中一定要有酒 有鱼,取喜庆吉祥、年年有余之 意,米饭也会尽量多煮些,已做 来年的“饭根”,意为“富贵有 根”。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喝 足,甚至大人也会蘸点酒水喂给 小孩以讨吉祥。一些地区饺子里 还会放置钱、糖、枣等,各有美 好的寓意。
中国美食文化
➢ 藏族的“酥油茶”相传西藏人原本并不饮茶,是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将茶叶和汉人的 饮茶习俗带进去,经过与当地人饮食习惯的融和演变,逐渐形成藏族独特的酥油茶。
➢ 维尔吾族的香茶。维吾尔族喝香茶一般是在吃饭的时候,以茶代汤,以茶当菜。维 吾尔族的牧民也喝奶茶
• 苏菜、鲁菜、川 菜、粤菜、浙菜、 湘菜、闽菜、徽 菜、楚菜、京菜。
三、食物相克相宜
当肉遇上水果时
羊肉忌 鹅肉忌 苋菜忌 芋头忌 西瓜, 鸭梨, 鸭梨, 香蕉, 同食物 同食生 同食则 同食则
中毒 热病 呕吐 胃痛
四、中国饮食习俗特点
--Chinese style--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1、中国古代的聚餐制
食物多样化。
分配方式的发展。远古时期 要求平均分配,是为了生存 而不得已的选择。当食物出 现富余,就出现了众口难调 的局面。聚餐制让人们可以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喜欢的食
物。
市井文化的兴起带来的交际 需求。在明清之后,同桌共 食,同盘吃饭,讲究座位排 次、碗筷的摆访、上菜的次 序、夹菜敬酒的礼仪的新的 饮食制度,逐渐成为了中国
➢ 土家族的擂茶。又称“打油茶”因为擂茶是以生米、生姜、生茶叶三种生原料制作而成 的,所以又叫三生汤”
➢ 土家族人视喝擂茶像吃饭一样不可缺少,每天午餐之前,总要先喝上几碗擂茶才觉 得痛快。
中 国 饮 食 文 化
3、中国饮食习俗——饮酒
满月酒,也叫百日酒 或百日宴。主要是指 家里生了,小孩满月 时,摆上几桌酒席, 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 庆贺新生,亲朋好友 一般都要带有礼物,
人最中意的饮食方式。
中国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民俗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独特饮食文化的国家,各地的饮食民俗与地域特色紧密相连。
从北方的炸酱面到南方的粽子,每种菜肴都代表着特定地区的独特风味和独有的食材搭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饮食民俗的几个重要方面。
1. 饮食与节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特定的食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的来临。
中秋节时,人们会品尝月饼,一种圆形糕点,寓意团圆和幸福。
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食品与节日相结合,比如南方的汤圆和北方的年糕,都是人们在特定的节日中食用的美食。
2. 饮食与地域文化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饮食民俗有着显著的区别。
北方的饮食偏重面食,如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等。
而南方地区则以米饭和面点为主食,例如广东的粤菜、江苏的淮扬菜等。
此外,中国各地的地方特色小吃也是非常丰富多样,如四川的火锅、湖南的辣椒、江西的豆腐脑等。
3. 饮食与养生中国人讲究饮食的平衡和养生,许多食物被认为具有特定的药用价值。
例如,人参被广泛应用于滋补身体,冬虫夏草则被认为有益于提高免疫力。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方法都与养生有关。
中式烹饪强调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对于蒸、煮、炖等健康烹饪方式讲究较多。
4. 饮食与宴会礼仪中国人举办宴会时,饮食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宴会有特定的座次和次序,主人会为客人提供各种菜肴,并注重菜肴的摆盘和装饰。
中国宴会通常会有八碗和四碟的布局,每道菜品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意义。
在宴会中,主人和客人之间也有特定的交杯酒礼仪,以示尊重和友好。
5. 饮食与中医食疗中医食疗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理论,将食物视为药物,用于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
中医食疗通过食物的属性和性味来平衡身体的阴阳和五行。
例如,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有助于驱寒,而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则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中医食疗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总结:中国饮食民俗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了不同地区和节日的文化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民俗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一、饮食结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
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
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
据《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便列举菜肴有200多道,其中,以猪、鸭、鱼、虾等物经烤、煮等诸多工艺制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饯,有20道多类蔬菜,有29道各类鱼干,有17种饮料,还有59道点心等。
所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陆长和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饮食构成。
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
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
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
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麦荞、土豆、红薯和各种苕类也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米线之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油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变化万千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多彩。
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是从动物身上取料炼制而成的。
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
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
二、食物制作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
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如闽菜、川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湘菜、徽菜、沪菜、鄂菜、辽菜、豫菜等。
各菜系在制作方法上更
是各有特色:如湖北菜的煨、滑,京菜的涮、烤等,更有四川菜以味多、味广、味厚、味道多变而著称,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佳话。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口味精美。
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
同时,追求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
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相映成趣、和谐悦目。
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
在形的配制上,注重造型艺术,运用点缀、嵌酿等手法,融雕刻和菜肴于一体,形成和谐美观的造型。
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六者融于一体,使人们得到了视觉,触觉,味觉的综合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
它选料谨慎,刀工精细,造型逼真,色彩鲜艳,拼配巧妙,有着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
西方饮食,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
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
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相比西方饮食,中华美食文化奇树一帜,食花美天下。
三、食物器皿
饮食用具的多样性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特别用竹筷进食,运用自如,经济方便,被欧美人士赞为是艺术的创造。
中国饮食用具从用途上来分,有豆、罐、鬲、杯、盆、碗、盒、瓮、壶、甑、盘等等;从材料上来分,有陶制品、瓷制品、金属制品和竹木制品等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饮食用具在材料、质量、形态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隋唐开始,已大量使用了金银等贵金属所制的饮食用具,在民间,陶瓷用具大量使用,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瓷器享誉海外。
直到现代,陶瓷食具美不胜收,灿烂辉煌,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和特色。
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以及各种杯、盘、盅、碟,其餐具的种类,很是单调。
四、营养保健
以谷物为主,注重饮食保健。
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
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
中国人很注重饮食的营养保健,主张营养成份合理搭配,平衡饮食,通过调配食用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气味、功用各不相同的食品,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补精益气、养身健体的目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观,同时还概括了十条“不食”以及注重卫生,遵守时节,讲究营养,有节制不过量的科学饮食法则。
西方人也注重饮食科学,讲究食物制作严格按科学规范行事,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把厨房弄得像个化学实验室,而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旧金山别无二致。
五、饮食审美
中国饮食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而对于西方人来说,饮食大约只是一种必需的生理活动,对于其中美的追求,却忽略了。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
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正在加大肉类和奶类食品的比重;同样,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的食品。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