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传统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生食:稍加处理,直接食用 熟食:以烧和烤为代表
烹饪:多种烹调技艺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 配。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
主食
菜肴
饮料
主食: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中,主食主要为粮食作物:米饭、面食。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粮食作物的品种不同,主食的原料和制作方
总之,在中国传统的的饮食中可以 看出中国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在饮 食习惯里,能够具体而微妙地体现出中 国文化的某些特性。
用来配制菜肴的原料有鱼肉、蛋乳、油脂、蔬菜、 瓜果、调味六种类型,把这六种食料进行合理的搭 配和烹制,进而产生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烹调艺术, 形成了不同的菜系。
饮料:
常常作为饮食结构的补充,包括酒、茶、奶等。
中国各民族中普遍盛行饮酒的习俗。但由于采用的原料、配制方法和 饮酒习俗不同,酒在各民族饮食结构中的地位也不同。
中国是茶的故乡,各地饮茶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此外,有些瓜果类食品,也是很好的清凉饮料。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食品加工上 —— 以热食、熟食为主。 饮食方式上 —— 讲究聚食制。 食具方面 —— 使用筷子。
《吕氏春秋·本味》
“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 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 除膻”。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 烹制和食用过程中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 风俗习惯,又称食俗。
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 事象之一。
中国烹任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一、中国饮食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述
1 . 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 2 . 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3 .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
中 国 饮 食 民 俗
茶,敬茶,敬香茶。”
(一)、饮用茶叶的种类分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绿茶 西南地区:花茶、紧压茶 东北华北地区:花茶 华南地区:乌龙茶 (二)、茶叶的冲泡及饮用方法(举例)
四、我国的饮茶习俗
昆明的九道茶 藏族的“酥油茶” 维吾尔族的香茶 蒙古族的咸奶茶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土家族的擂茶 白族的三道茶 纳西族的"龙虎斗"茶
《诗经》:“其椒有馨”。其中“椒”即花椒。 除花椒外,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还有姜、茱萸、 扶留藤、桂、芥辣等。明以前,花椒、姜、茱萸 是所谓的“三香”。其中,花椒为其首。
二、辣椒的传入
辣椒大致于明代传入我国。 传入路线的二种说法:一、由西北丝绸之路从 甘肃、陕西传入中国;二、与郑和下西洋有关。 辣椒最早传入中国是用来观赏的。大约在康熙 年间最早被西南地区人食用。 辣椒在全世界的传播路线
从茶叶的性状来看,先后有散茶、饼茶再到散茶 三种。
从制作原料来看,有一个从素茶到配料茶再到花 茶的过程。
从茶叶的发酵程度来看,先有绿茶,然后再有红 茶与乌龙茶。
我国的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 太湖碧螺春 君山银针 安溪铁观音 凤凰水仙 祁门红茶 太平猴魁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信阳毛尖
四、我国的饮茶习俗
59
四川
151
(含重 庆)
中国辛辣饮食带
第三节 中国的饮茶习俗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饮茶始于西汉,晚于茶的食用与药用。 两汉之际,传入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由上层社会逐渐向中下 层传播,成为待客之物,并与佛道结缘。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陆羽《茶经》成书以后,“茶道”大行。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
饮食民俗
二、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 自然环境、物产——地域性 (水稻,小麦,青稞)
❖ 文化传统——传承性 (同一地理环境中不同的习俗,如正月初一早晨 的饮食;特色食品;同一原材料不同的烹制方法 和饮食方式; “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饮茶习俗)
5、闽菜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兼顾 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烹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 征,一是采用细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 原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二是汤菜居多,变化无穷。三 是调味奇异,别具一格。四是烹调细腻,雅致大方。
名菜佛跳墙以十八种主料、十多种辅料互为融合。其 原料有鸡鸭、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有鱼翅、 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 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 蛏等共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而成。
❖ 特点:口味清淡,酥香,用油少,调味很少用酒,调味品 一般放在桌上供客人自己选用;
❖ 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鸡丁沙拉、烤大虾苏夫力、薯烩羊肉 、烤羊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布丁
3、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 特点:原汁原味,喜面食,如意大利通心粉,比萨饼等; ❖ 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汤、局馄饨、奶酪局通心
❖ 卤是将经加工后的原料放进卤水中加热使其吸收卤味并加热 至熟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 炸,也称氽,用多油旺火。食品下锅油炸的时间及方法,依 原料性质和形状大小、厚薄而定。原料形状小而薄的,可在 油沸时下锅,约八成熟取出,让其内部熟透;最后,油沸时 再下锅炸一炸。
❖ 煲以汤水和瓦煲为主要导热媒介,将物料放进有汤水的瓦煲 中,通过加热使主料与配料的美味互相渗透融合,形成嫩滑 、浓香的菜肴的烹调方法。
中华传统饮食民俗
节日习俗
• 吃灶糖 • 扫尘土 • 剪窗花 • 贴春联 • 当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
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提问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意义?
三、饮食特点
• 中华家庭的传统是主妇主持,菜品 选用普通原料,朴实,不重奢华, 家常味浓。
• 日常饮食,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 气氛宽松自由,亲情浓郁,其乐融 融。
两柔金纤 鹊
情情风云 桥
若似玉弄 仙
是 长 久 时 , 又
水 , 佳 期 如 梦
露 一 相 逢 , 便
巧 , 飞 星 传 恨
( 宋 ) 秦 观
岂,胜,
在忍却银
朝顾人汉
朝鹊间迢
暮桥无迢
暮归数暗
!路。。
!
(四)送灶节
•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后,又称为灶 神节、灶王节、小年节、小年等。
• 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 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 王爷只限于男子。
年夜饭
围炉
舞龙舞狮
(二)端午节
•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此外端午节还 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 节”等。
驱五毒
雄黄酒
吃鸭蛋
吃粽子
划龙舟
(三)七夕节
• 七夕节,又名七夕、乞巧节。相传农历七 月七日夜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
• 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是产 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南北差异
• 北方 吃喝玩乐逛庙会。
• 吃喝:吃饺子喝饺子汤, • 玩乐:贴窗花,扭秧歌,踩高跷,逛庙会。
吃饺子
贴窗花
扭秧歌
踩高跷
逛庙会
·南方 张灯结彩舞龙灯。
吃汤圆,年糕,火锅,舞龙舞狮,除夕夜,围 炉。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便围炉而坐,嗑瓜子
中国饮食风俗习惯
海南 主食大米、喜食米粉 无鸡不成席 喜喝咖啡
四川
以鲜咸、麻辣、浓味为主 喜食泡菜
夏天吃火锅
爱喝茶
贵州
食酸、食辣 斗米斤盐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穿
港澳台
香港:喝早茶 台湾:喜食海鲜 爱喝乌龙茶
食物相克与相宜
• 牛奶与巧克力同食可 以造成头发干枯,腹 泻,出现缺钙和生长 发育缓慢的问题。
• 牛奶与果汁等酸性 饮料同食均会降低 牛奶的ph值,不利 于消化吸收。
•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 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 北殊同的饮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 怪吃怪俗,就够您品味一番了。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 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 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的饮 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怪吃怪俗, 就够您品味一番了。
东部的福建 泉州
中国饮食礼仪
一、宴饮之礼 二、待客之礼 三、进食之礼
宴饮之礼—阶层
• 古代的食礼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 民间等。 • 现代食礼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 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时守约;抵达后, 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 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和粤菜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
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十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楚菜、京菜
川菜
• 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 • “尚滋味”、“好辛香” • “七滋”:甜、酸、麻、辣、苦、香、咸
• “八味”:鱼香、酸辣、椒麻、怪味、麻
一、饮食民俗的概
元宵的吃法很多,可水煮、炒、 油炸、蒸等。
赏灯
元宵节又是灯节。从正月十三日到十八日(其中十五日 是正日),“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竹歌处处通”,热闹 异常。 江南风俗,十三日晚上吃汤圆,十八日晚上吃面条,叫 做“上灯圆子落灯面”。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即民间饮食风俗,是广大民众从古至今在饮食 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又简称为 食俗。
立春习俗
——咬春
二、中国饮食民俗的特点
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五谷,辅食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以热食、熟食为主 在饮食方式上采用聚食制 一日三餐 在食具方面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 祭祖的四大节日。
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
放河灯 潮汕中元节
六、中秋食俗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团圆节、八 月节、拜月节,是我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按照我国的立法,农历 八月居秋季之中,而八月的三十 天中,十五又居一月之中,故八 月十五日称为“中秋”。鱼——年年有余 祭祖拜年穿新衣
压岁钱
年画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 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
出现,两汉时期已很流行。
一、元宵食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 整个农历新年的欢喜结尾。人们在这天提灯笼、猜灯 谜、吃元宵,各地还有许多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可分实心和带 馅两种。
七、重阳食俗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也称重九节、登 高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敬老节。 每逢这一天,人们要登高、赏菊,还要吃菊花糕,饮菊花 酒,插茱萸,以避邪祛灾。
第三章:饮食民俗
• 漆制饮食器。以楚国最盛。如纪 南城出土的凤鸟形双联漆杯。
• 金银饮食器。《红楼梦》中的鸳 鸯是帮贾母掌管金银器的,金银 器每次使用后,都要称重入藏。
• 陶瓷饮食器。唐三彩。景德镇御 窑。明成化斗彩杯,造型优雅,杯体
薄如蝉翼,可以照见手指。传说成化 皇帝迷恋万贵妃,宫中每天都要呈进 一件珍玩,成化斗彩就是在这样一种 取宠的心态下发展起来的。
蟹宴算了一笔帐:“这一顿的银子,
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三)炊具和食具
• 炊具:早期为石器、陶器。殷商时多用青铜器
,如鼎、鬲lì、镬huò等。“列鼎而食”、“钟
鸣鼎食之家”、“问鼎中原”。《周礼》:“天
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
• 食具:簋guǐ 、盙fǔ 、豆。
筷子,古称“箸” zhù 。案 ,用于放食器。“举案齐眉 ”。俎zǔ ,砧zhēn板。
• 四是宗教的原因。
• 不少饮食民俗就是从原 始信仰崇拜和某些人为 宗教仪式演变而来。
三、饮食民俗的类别
• 饮食的惯制,大致有三种类别:
• (一)日常饮食习俗
• 这是从生理需要出发,为了恢 复体力的目的形成的习惯。它 包括节制饮食的次数、食量的
分配及时间的规定。
• 日常食俗主要是指人们一日三
餐时的主要食物和习惯。
钟书《宋诗选注》:“膏粱
,享受奢侈的公子哥儿。”
(二)肉食
• 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为最重要。
• “三牲”:牛、羊、豕。 • “太牢”、“少牢”:祭祀或宴
饮时三牲齐全叫“太牢”。只用羊、豕叫“ 少牢”。太牢是举行最隆重的礼时所用,一 般只有天子才能用。少牢则是诸侯、卿大夫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介绍
中国古代饮食方式
聚餐制
起源
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下 游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
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中国饮食习俗——饮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
豆浆及豆汁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作出 营养丰富的大豆饮品
豆酱及酱油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酶酸大豆 的方法生产富含氨基酸的美味食
物
第二章
中国饮食习俗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 的饮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怪吃怪俗,就够您品味一番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影响地方饮食习俗形成的因素
南方食米北方食面
北咸、西酸、南辣、东甜
影响地方饮食习俗形成的因素
自然环境
食物资源
地域民俗
气候差异
中国饮食地方菜系
四大菜系
八大菜系
鲁菜、川菜、苏菜和粤菜
鲁菜、川菜、苏菜、粤菜、闽菜 浙菜、湘菜、徽菜
十大菜系
鲁菜、川菜、苏菜、粤菜、 闽菜 浙菜、湘菜、徽菜、楚菜、京菜
中国饮食地方菜系介绍
中国传统美食 文化介绍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 的饮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怪吃怪俗,就够您品味一番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讲解人:XX
目录
01 中国饮食起源及特色 03 中国饮食礼仪
02 中国饮食习俗特点 04 中国地方菜系
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 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 序一路敬下,再饮。 如果来报有人来,无论尊卑地位,全席之人应出迎。
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
民俗文化是指特定群体共同的传统行为、行事习惯、风俗礼仪以及民间传说等。
这些传统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
下面将重点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以及传统婚礼习俗。
一、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
中国菜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
其中,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闽菜是最具代表性的。
每一种菜系都有自己的特色调味和烹饪技巧,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充满了无限的变化和美味。
中国人还有许多饮食习俗和禁忌。
比如,过年时一定要吃饺子,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团圆;切菜时不能把菜切断,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在宴会上敬酒时,要碰杯,并且让杯底相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祝福。
这些饮食习俗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反映了他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二、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纽带。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有许多,如放鞭炮、舞龙舞狮、贴春联等。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互赠礼物,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春节,还有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被称为月饼节。
人们举行团圆宴、赏月、吃月饼,并将月饼作为一种礼物赠送给亲友。
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并举行龙舟竞赛。
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三、传统婚礼习俗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婚礼通常包括三大环节:娘家送亲、婚礼仪式和新婚夜。
在娘家送亲环节中,新郎要带着花轿、礼金和婚嫁物品前往新娘家,接回新娘。
婚礼仪式则包括行拜天地、敬祖先和交杯酒等环节。
新婚夜则是新婚夫妇第一次同房生活的重要时刻。
中国民俗--饮食民俗
五、我国的茶文化——茶与绘画艺术
唐《调琴啜茗图》 宋《卢同烹茶图》 明文征明《松下品茶图》、《煮茶图》、《惠 山茶会图》 郑板桥与方丈的故事:“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三、饮食民俗的功能分类
日常饮食 特殊(节庆、祭祀、待客)饮食
第 二 节饮食文化圈
炖菜 生肉、冻食和腌菜 口味咸重、辛辣(葱 蒜味)
back
中北饮食文化圈
咸食畜肉,热喝奶茶, 畅饮烈酒,以肉食和奶 制品为主,几乎不吃蔬 菜。口味咸重。
back
湘
菜
有湘江流域、洞庭区、湘西山区用料广 泛,制作考究,油重色浓,以烹河鲜、 山珍见长,擅长用辣。制法重于炖、煨、 腊、炯、煎等。著名菜肴有“腊味合 蒸”、“麻辣子鸡”、“红烧全狗”、 “红煨鱼翅”、“冰糖湘莲”、“腊肉 炯鳝片”等。最大风味是酸辣,喜用腊 味。
三、我国的食辣文化
一、前辣椒时代
《诗经》:“其椒有馨”。其中的“椒” 即指花椒。 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除花椒外,还有姜、 茱萸、扶留藤、桂、芥辣等。明以前, 花椒、姜、茱萸是所谓的“三香”。其 中,花椒为其首。
第 三 节 中国的饮茶习俗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饮茶始于西汉,晚于茶的食用与药用。 两汉之际,传入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 区。 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由上层社会 逐渐向中下层传播,成为待客 之物,并与佛道结缘。
一、我国的饮茶简史
陆羽《茶经》成书以后,“茶道”大行。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
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 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 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 真是难以言喻 。
•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 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 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 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 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 为重视的家庭宴会。
五福临门 主料: 大白菜(白梗) 600克 猪肚 200克 草虾 250克 鱿鱼(鲜) 100克 海参 50克 火腿 75克 香菇(鲜)50克
调料: 盐 5克 胡椒粉 4克 各适量 做法:1. 大白菜洗净,切大片,用2大匙油炒软后,先放入炖盅内; 2. 猪肚切条; 3. 鱿鱼切花后氽烫过捞出; 4. 海参洗净,先去腥再切厚片; 5. 火腿先煮过再取出切片; 6. 香菇泡软,去蒂,分别放置在大白菜上; 7. 大草虾剪掉须足,氽烫过捞出,备用; 8. 将调味料放入炖盅内,移入电锅或蒸笼蒸40分钟,然后放入草虾再蒸5分钟即可移出食用。
•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 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 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 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 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 时来临之意。
•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 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 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 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 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 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 面、素面、荤面、挂面……
• 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 吃顿饭。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 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 长面、元宵等等。
中国饮食民俗
具体而言:像吃什么,如何去吃, 使用什么炊具、餐具,主厨人,进 餐次数,进餐方式,用餐时的座次, 饮食上的特殊嗜好和禁忌,饮食礼 节等等,都是饮食民俗的内容。
餐具
藏族人们的餐具,男女有别,固定专 用。餐具的用料、规格、装饰皆有讲 究,并随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而不同。
餐具
傈僳族的碗、勺,用木头削成,保留木纹 的自然形态,可以说件件都是古朴的艺术 品。
整体而言,饮食民俗体现在日常饮 食、岁时节日饮食、宗教信仰活动 饮食和仪礼活动饮食之中。
1、日常食俗:食物比较常见,制作比较简单, 过程比较普通,只为解决温饱。 2、节日食俗:饮食品种和饮食过程有特殊的 象征意义。 3、宗教食俗:在原始宗教和现代宗教影响下 形成的食俗禁忌、食俗礼仪和食俗规矩。 4、礼仪食俗:人们在平常或特殊的时日活动 中的饮食风俗。 A、社交活动礼仪食俗;B、婚姻食俗 C、生育食俗;D寿诞食俗;E、丧葬食俗
乳哈 生 。萨 活 克在 族草 的原 牧上 民的 ,蒙 食古 肉族 饮、
赫哲族生活在 黑龙江三江水 乡,鱼是最主 要的事物。
生活在兴 安岭密林 中的鄂伦 春人,食 必鸟兽肉。
南方适合种 水稻,故南 方人以大米 为主食;北 方多种小麦、 杂粮,故北 方人民以面、 杂粮为主食。
青藏高原宜 种青稞,生 活在这里的 人们主食青 稞。
4、此外,宗教信仰,语言心理等原因, 促使饮食民俗的进一步丰富。
吃斋念佛
唐僧不吃 人参果
印度人不食牛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 、 饮 食 民 俗 的 表 现
人类的饮食活动形成了饮食风 俗。它同其他风俗习惯一样, 作为民族的共同情感、共同心 态,统一着人们的行为,对民 族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因为饮食民俗表现的非常 丰富多彩。
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传统
【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传统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开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根本形式之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开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在长期的开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方的一些国家聚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一、饮食结构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根底。
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
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根底,主、副食界线清楚。
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
据?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便列举菜肴有 200 多道,其中,以猪、鸭、鱼、虾等物经烤、煮等诸多工艺制作成的有 41 道,有 42 道果品和蜜饯,有 20 道多类蔬菜,有 29 道各类鱼干,有 17 种饮料,还有 59 道点心等。
所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陆长和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饮食构成。
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
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 600 多种,比西方多六倍。
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
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麦荞、土豆、红薯和各种苕类也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米线之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油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变化万千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多彩。
二、食物制作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 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因它正好处于孟秋、 仲秋、季秋的中间而得名。其主要节日食品是月饼。 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饴)。” 民间信仰认为月为月神,因而有祭月活动。周代,每 逢中秋之夜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晋代已有赏月之 举,到了唐朝,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到了宋代 正式定为中秋节。月饼取团圆之意至迟在明代,“民 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赏月,吃月饼、瓜果 ,“摸秋送瓜”是各地中秋节流行的习俗。(注:三 五成群偷知好园中瓜果谓之‘摸秋’。摸得南瓜,用 彩虹、鼓乐送无子之家,谓之‘送瓜’。男、南同音 ,瓜又多子,谓宜男也。)
• 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曾于中秋之夜设宴,与群 臣赏月。在这次赏月宴上,他与群臣一起分享了吐 番商人进献的美食——一种有馅且表面刻着嫦娥奔 月、玉兔捣药图案的圆形甜饼。大多数人认为这就 是后世“月饼”的始祖,并且只是偶然食用,不具 备普遍意义。而月饼的名称最早见于宋朝吴自牧的 《梦粱录》,该书卷十六“荤素从食店”中列有“ 月饼”,说明它是市场面食品的一种,但与中秋节 没有密切联系。月饼真正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节日食 品大约在元明时期。相传元朝末年,人们不堪忍受 残酷的统治,朱元璋想乘机发动起义。为了统一行 动,有人献计:将起义时间写在纸条上,藏入月饼 中,人们在互赠月饼之时便得知。于是,起义得以 成功,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这一传说表明,中秋 吃月饼的习俗在元朝已很普及。
• 年夜饭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餐饮 活动,是全家团聚的大日子,无 论男女老少,无论身在何方,都 要回来参加的家庭聚会。这是中 国家庭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表 现。主妇们尽其所能制作美味佳 肴,品种繁多,席中一定要有酒 有鱼,取喜庆吉祥、年年有余之 意,米饭也会尽量多煮些,已做 来年的“饭根”,意为“富贵有 根”。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喝 足,甚至大人也会蘸点酒水喂给 小孩以讨吉祥。一些地区饺子里 还会放置钱、糖、枣等,各有美 好的寓意。
中国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特色和风情。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中国饮食民俗的丰富多彩之处。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文化各具特色。
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米饭。
北方人早餐常见的有馒头、包子,而南方人则有粽子、粥等。
在中国的餐桌上,米饭、面食、粥食等各类主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少不了各种菜肴。
无论是川菜、粤菜、湘菜、鲁菜等各地菜系,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烹饪工艺和独特口味,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口腹之欲。
除了饮食的口味特色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体现在饮食礼仪上。
比如在中国人聚餐时,通常会有“宴客三礼”:主人敬酒、劝酒、送酒。
主人先敬酒,然后劝客人多吃菜,最后再送客人离开。
这种饮食礼仪体现了中国人对待客人的热情好客和尊重之心。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餐桌禁忌,比如不能倒酒、筷子不能插在饭中间等,这些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文明礼仪之风。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饮食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如春节,中国人会吃饺子、年糕等象征吉祥的食物,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清明节则会吃青团、青龙过江等特色食品;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共度佳节。
这些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还体现在食材的选用和烹饪方法上。
中国人讲究“荤素搭配、饮食相符”,追求“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
中国菜肴注重烹饪技巧和刀工,不仅味道美味,而且色泽鲜艳,造型精美,营养丰富。
比如川菜的麻辣味道、粤菜的清淡清爽、淮扬菜的甜咸平衡等,都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民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一场盛大的味觉盛宴导语:饮食民俗,一个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它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饮食民俗的概念、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带您领略一场盛大的味觉盛宴。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饮食民俗,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独特的饮食习惯、食品制作方法和饮食礼仪等。
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地域特色,是文化多样性和传承性的体现。
二、饮食民俗的历史渊源中国的饮食民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早在古代,人们就十分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健康,创造了诸如“五谷杂粮”、“汤饼面条”等丰富的食品种类。
随着历史的推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饮食文化。
诸如“满汉全席”、“八大菜系”等具有鲜明特色的饮食习俗应运而生。
三、饮食民俗的文化特色地域性:中国的饮食民俗因地域不同而异,反映了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
例如,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水源丰富,饮食多以清淡、爽口为主;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饮食则以油腻、热量高为主。
季节性:中国的饮食民俗深受季节影响,人们在不同的季节会选择不同的食品。
例如,冬季寒冷时吃火锅、饺子等热食;夏季炎热时吃凉面、冰镇饮料等冷食。
礼仪性:中国的饮食民俗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
在古代,人们用餐时讲究“食不言”、“长辈先动筷子”等规矩,体现了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民族性:中国的饮食民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例如,藏族人民的饮食以牛羊肉和青稞为主;回族人民的饮食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规定,不食用猪肉等。
四、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饮食民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传统饮食民俗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其次,传统饮食民俗蕴含着丰富的营养知识和健康理念,对现代人的健康饮食有着指导意义。
《民俗学概论》饮食习俗
饮食民俗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层次上的需求。
一、日常食俗(一)主食我国是农业大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麦稷。
水稻、麦子,加上小米、玉米、高粱、豆类,构成日常的主食。
麦子一般在磨成面粉以后做馒头、面条和烙饼。
例子1:biangbiang面例子2:中国人吃草——用筷子,打乒乓球时,横拍和竖拍都会用。
西方人吃肉——用刀叉,只会拿乒乓球的横拍。
北方汉族:馒头、包子、饺子、面条。
青藏高原的藏族:糌粑、酥油茶等。
酥油的热量高,耐寒。
南方的汉族:以米饭为主食,稻米分为粳米、籼米、糯米。
(南方实用籼米为主,北方实用粳米为主,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喜食糯米。
)例子2:傣族制作的糯米很有特色:先将糯米用水浸淘六七小时,然后捞起放入瓦甑,蒸至半熟,揭开甑盖在饭上洒少许冷水,再加盖蒸至米粒柔软无核。
进餐时家人席地而坐,用手将饭捏成团,用指夹食。
南方人不仅以米饭为主食,而且善于用米制成各种糕饼、汤圆、米粉、米粑等。
用米制程的糕饼品种繁多,正所谓“一年四季糕不同,每逢佳节尝新糕”。
例如江南一带,正月里吃春饼、春糕。
春饼圆薄如纸,可包馅,立春后,市场上就有了供应。
人们相信,吃了春饼就进入了春天。
(二)副食副食主要是蔬菜、肉类、奶类和饮料等,其制作方法因地而异。
蒙古族称肉制品为红食,奶制品为白食。
日常多吃“手把肉”,即将牛羊肉煮熟,煮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用原汁煮熟,故味道鲜美。
赫哲族(居住于东北三江平原),长于捕鱼,对鱼的加工也很别致。
如“杀生鱼”,是用鲤鱼、鲟鱼、鳇鱼、胖头鱼等为原料,将肉从骨上剔下两整块,切成连接的雨丝,拌以用开水烫过的土豆、绿豆芽、粉皮或粉丝,再加辣椒油、醋、盐、酱油等,食之清香可口,别有风味。
……(再如南方的腊肉,西藏的干肉。
)总之,在日常食物的制作和食用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
一般而言,在用餐次数方面大致相同:早中晚三餐。
传统饮食文化与中国民俗习惯
传统饮食文化在中国民俗习惯中的作用
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民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餐桌礼仪和文化传承。
传统饮食文化在中国民俗习惯中具有社交功能,是人们交流、互动和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
传统饮食文化在中国民俗习惯中具有象征意义,常常与吉祥、祝福和庆祝等意义相关联,如春节 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等。
添加 标题
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机遇: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健康理念 和烹饪技巧逐渐受到重视;同时,通过将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创新传统食品的呈现方 式和口感,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添加 标题
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传统 饮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传统食品的烹饪技巧和呈现方式,推动传统饮食文 化的发展。
传统食材与现代 烹饪技术的结合
传统饮食文化与 国际美食的交流 与融合
传统饮食文化的 数字化与智能化 发展
传统饮食文化在 旅游产业中的创 新应用
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添加 标题
传统饮食文化面临的挑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饮食文化逐渐被现代快餐文化所冲击,年轻一代 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逐渐减少。
中国民俗习惯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
数字化传承:民 俗文化在互联网 平台的传播与推 广
创意产业融合: 民俗文化与旅游、 影视等产业的结 合
社区参与:民间 活动与社区文化 活动的结合,提 高民众参与度
国际交流:中国 民俗文化走向世 界,促进文化交 流与理解
中国民俗习惯传承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全球化对传统民俗习惯的冲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机遇: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民俗旅游的发展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 创新:民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传统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一、饮食结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
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
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
据《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便列举菜肴有200多道,其中,以猪、鸭、鱼、虾等物经烤、煮等诸多工艺制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饯,有20道多类蔬菜,有29道各类鱼干,有17种饮料,还有59道点心等。
所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陆长和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饮食构成。
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
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
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
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麦荞、土豆、红薯和各种苕类也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米线之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油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变化万千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多彩。
二、食物制作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
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如闽菜、川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湘菜、徽菜、沪菜、鄂菜、辽菜、豫菜等。
各菜系在制作方法上更是各有特色:如湖北菜的煨、滑,京菜的涮、烤等,更有四川菜以味多、味广、味厚、味道多变而著称,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佳话。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口味精美。
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
同时,追求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
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相映成趣、和谐悦目。
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
在形的配制上,注重造型艺术,运用点缀、嵌酿等手法,融雕刻和菜肴于一体,形成和谐美观的造型。
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六者融于一体,使人们得到了视觉,触觉,味觉的综合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
它选料谨慎,刀工精细,造型逼真,色彩鲜艳,拼配巧妙,有着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
三、食物器皿
饮食用具的多样性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特别用竹筷进食,运用自如,经济方便,被欧美人士赞为是艺术的创造。
中国饮食用具从用途上来分,有豆、罐、鬲、杯、盆、碗、盒、瓮、壶、甑、盘等等;从材料上来分,有陶制品、瓷制品、金属制品和竹木制品等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饮食用具在材料、质量、形态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隋唐开始,已大量使用了金银等贵金属所制的饮食用具,在民间,陶瓷用具大量使用,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瓷器享誉海外。
直到现代,陶瓷食具美不胜收,灿烂辉煌,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和特色。
四、营养保健
以谷物为主,注重饮食保健。
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
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
中国人很注重饮食的营养保健,主张营养成份合理搭配,平衡饮食,通过调配食用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气味、功用各不相同的食品,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
调、补精益气、养身健体的目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观,同时还概括了十条“不食”以及注重卫生,遵守时节,讲究营养,有节制不过量的科学饮食法则。
五、饮食审美
中国饮食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而对于西方人来说,饮食大约只是一种必需的生理活动,对于其中美的追求,却忽略了。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
六、节日食俗
1、春节食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有互相拜年、喝年酒、吃年糕、吃饺子等风俗。
人们在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明代,是我国大江南北共有的民间食俗,寓意“年年高”。
饺子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过去在除夕之夜子时吃饺子,含有“更岁交子”、“辞旧迎新”的意思,饺子味道鲜美,被誉为“东方第一美食”。
喝年酒是拜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请客酒、拜年酒、新婿酒、团拜酒。
2、元宵节食俗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是整个农历新年的欢喜结尾。
这一天,人们挂灯笼、吃元宵、放鞭炮。
元宵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品,寓意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又有元旦完了之意。
清同治年间湖南《巴陵县志》曰:““元夜”作汤圆,即呼食元宵,圆元语同,又有完了意。
”
3、端午节食俗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
节日里,民间有赛龙舟、食粽子、饮雄黄酒、放艾草、挂香袋等活动。
最主要的节令食品是粽子,有三棱形、方形、枕头形等,流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饮雄黄酒流传说是避虫毒,抗病消灾。
4、中秋节食俗
中秋节指农历八月十五,此夜月亮又圆又亮,人们合家团聚赏月。
吃月饼、瓜果是中秋节最流行的习俗,原为祭月供品,节日美点,现表示团圆美满之意,月饼又称“团圆饼”。
明田汝成《西河游览志余﹒熙朝乐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
”
5、冬至节食俗
冬至日,标志冬天到来。
冬至节,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认为冬天寒冷,耗热量多,应多吃营养食品,饺子为冬令佳品,朝鲜族必吃冬至粥。
福建有冬至吃糯米丸之俗。
6、腊八食俗
腊八,亦称“佛成道节”。
腊八日,民间有吃腊八粥之俗,是礼佛食品、民间小吃,也是腊八节的重要礼品。
清同治年间湖北《长阳县志》载“用糯米、黏米、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白豆,腊肉剁碎杂煮作粥者,名‘腊八粥’”。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吃腊八面。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饮食审美和节日食俗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