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传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传统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一、饮食结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据《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便列举菜肴有200多道,其中,以猪、鸭、鱼、虾等物经烤、煮等诸多工艺制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饯,有20道多类蔬菜,有29道各类鱼干,有17种饮料,还有59道点心等。所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陆长和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饮食构成。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麦荞、土豆、红薯和各种苕类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米线之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油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变化万千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多彩。

二、食物制作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如闽菜、川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湘菜、徽菜、沪菜、鄂菜、辽菜、豫菜等。各菜系在制作方法上更是各有特色:如湖北菜的煨、滑,京菜的涮、烤等,更有四川菜以味多、味广、味厚、味道多变而著称,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佳话。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口味精美。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同时,追求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相映成趣、和谐悦目。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在形的配制上,注重造型艺术,运用点缀、嵌酿等手法,融雕刻和菜肴于一体,形成和谐美观的造型。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六者融于一体,使人们得到了视觉,触觉,味觉的综合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它选料谨慎,刀工精细,造型逼真,色彩鲜艳,拼配巧妙,有着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

三、食物器皿

饮食用具的多样性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特别用竹筷进食,运用自如,经济方便,被欧美人士赞为是艺术的创造。中国饮食用具从用途上来分,有豆、罐、鬲、杯、盆、碗、盒、瓮、壶、甑、盘等等;从材料上来分,有陶制品、瓷制品、金属制品和竹木制品等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饮食用具在材料、质量、形态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隋唐开始,已大量使用了金银等贵金属所制的饮食用具,在民间,陶瓷用具大量使用,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瓷器享誉海外。直到现代,陶瓷食具美不胜收,灿烂辉煌,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和特色。

四、营养保健

以谷物为主,注重饮食保健。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中国人很注重饮食的营养保健,主张营养成份合理搭配,平衡饮食,通过调配食用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气味、功用各不相同的食品,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

调、补精益气、养身健体的目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观,同时还概括了十条“不食”以及注重卫生,遵守时节,讲究营养,有节制不过量的科学饮食法则。

五、饮食审美

中国饮食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而对于西方人来说,饮食大约只是一种必需的生理活动,对于其中美的追求,却忽略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

六、节日食俗

1、春节食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人们有互相拜年、喝年酒、吃年糕、吃饺子等风俗。人们在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明代,是我国大江南北共有的民间食俗,寓意“年年高”。饺子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过去在除夕之夜子时吃饺子,含有“更岁交子”、“辞旧迎新”的意思,饺子味道鲜美,被誉为“东方第一美食”。喝年酒是拜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请客酒、拜年酒、新婿酒、团拜酒。

2、元宵节食俗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是整个农历新年的欢喜结尾。这一天,人们挂灯笼、吃元宵、放鞭炮。元宵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品,寓意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又有元旦完了之意。清同治年间湖南《巴陵县志》曰:““元夜”作汤圆,即呼食元宵,圆元语同,又有完了意。”

3、端午节食俗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节日里,民间有赛龙舟、食粽子、饮雄黄酒、放艾草、挂香袋等活动。最主要的节令食品是粽子,有三棱形、方形、枕头形等,流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饮雄黄酒流传说是避虫毒,抗病消灾。

4、中秋节食俗

中秋节指农历八月十五,此夜月亮又圆又亮,人们合家团聚赏月。吃月饼、瓜果是中秋节最流行的习俗,原为祭月供品,节日美点,现表示团圆美满之意,月饼又称“团圆饼”。明田汝成《西河游览志余﹒熙朝乐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

5、冬至节食俗

冬至日,标志冬天到来。冬至节,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认为冬天寒冷,耗热量多,应多吃营养食品,饺子为冬令佳品,朝鲜族必吃冬至粥。福建有冬至吃糯米丸之俗。

6、腊八食俗

腊八,亦称“佛成道节”。腊八日,民间有吃腊八粥之俗,是礼佛食品、民间小吃,也是腊八节的重要礼品。清同治年间湖北《长阳县志》载“用糯米、黏米、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白豆,腊肉剁碎杂煮作粥者,名‘腊八粥’”。我国北方一些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吃腊八面。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饮食审美和节日食俗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